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芒硝为原料,生产烧碱、纯碱、硫化钠和水玻璃的方法,属化学品制备领域。 芒硝是商品的俗名,其化学分子式是Na2SO4。两百年以前,法国医生路布蓝(Leblanc)就发明了使用芒硝为原料,生产纯碱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硫酸钠与粉碎过的石灰石和煤粉混合,在间隙式回转炉内锻烧后得到纯碱,用此方法生产碱,存在着成本高、生产不连续、产品质量差的缺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使用氯化钠(盐)为原料,用电为动力,生产碱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能连续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好的优点,但需耗用大量电力,不适合我国国情,满足不了市场对碱产品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芒硝为原料,煤气为燃料,连续生产烧碱、纯碱、硫化钠和水玻璃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把原料芒硝和其它辅助材料研磨粉碎为粒度是40-100目的颗粒,并将原料与辅料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地加到蓄热室式马蹄焰池炉内的料池里,使用由蓄热室式马蹄焰池炉内发生的炉煤气,并将冷空气与煤气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利用马蹄式焰池炉自身产生的余热,把冷空气和煤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预热至700-900℃,再将混合气体通到马蹄焰池炉内地料池里燃烧,经过一段时间的焙烧后,就得到熔融状物体,把熔融状物体从溢料口中引出,经过水淬、澄清、浓缩等工艺处理后,可制得烧碱、纯碱和水玻璃等钠碱产品。
在制备氢氧化钠(烧碱)产品的工艺过程中,需加入氧化钙辅料,其配料比为:芒硝∶氧化钙∶焦碳=1∶0.55-0.8∶0.2-0.6,炉内温度需控制在920-980℃的温度下,经过0.5-1.5小时的焙烧,再通过水淬、澄清、浓缩、蒸碱工艺处理,就可得到固体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在制备碳酸钠(纯碱)产品过程中,其配料比为:芒硝∶焦碳=1∶0.05-0.3,将炉温控制在850-950℃的范围,加入0.3kg/cm2的水蒸汽,焙烧1-1.5小时后,经水淬、澄清、浓缩、结晶、脱水和烘干,可得到碳酸钠,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在制备硫化钠产品过程中,其配料比为:芒硝∶焦碳=1∶0.05-0.3,炉内温度控制在950-1050℃的范围内,经过1-1.5小时的焙烧后,冷却则可得硫化钠,其化学反应式是:
在制备泡花碱(水玻璃)产品过程中,需加入二氧化硅作为辅料,其配料比为:芒硝∶二氧化硅∶焦碳=1∶0.3-1.3∶0.05-0.3,炉内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400-1500℃的范围,经过1.5-3小时的焙烧,再进行水淬、澄清、浓缩则可得到泡花碱。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由于本发明采用蓄热室式马蹄焰池炉,从而可以使用煤气为燃料,使炉内温度达到反应温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因为使用蓄热室式马蹄焰池炉,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炉内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三者之间的关系,一面加原料,一面连续不断地生产出钠碱产品,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图1为制备氢氧化钠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为制备碳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3为制备硫化钠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4为制备水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就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将原料和辅料破碎成粒度为40-100目的小块,并按配料比:芒硝∶氧化钙∶焦碳=1∶0.55∶0.6,把原料和辅料均匀地混合,放入蓄热室式马蹄焰池炉的进料口,把原材料倒入马蹄焰池炉内,使用热空气和煤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对原材料进行焙烧,炉内控制在980℃,经过1小时的焙烧后,从溢口将熔融状的物体引出,进行水淬处理,使未反应的杂质和硫化钙与氢氧化钠分离,再进行澄清、浓缩、蒸碱和包装等工艺,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钠达91%的固体烧碱。同样的方法和配比,将炉温控制在920℃,经过1.5小时焙烧后,也能得到纯度为87.34%的固体氢氧化钠。
使用同样的炉子,同样粒度的原料,只需把配料比配为:芒硝∶焦碳=1∶0.3,将炉温控制在950℃范围,再加入0.3kg/cm2的水蒸汽,经过1.5小时的焙烧,再进行水淬、澄清、浓缩、结晶、脱水和包装后,就可制得碳酸钠产品。
与制备氢氧化钠产品采用同样的炉子和原料粒度,只是配料比为:芒硝∶焦碳=1∶0.3,炉温控制在1050℃范围,经过1.5小时的焙烧后,冷却处理就能制得硫化钠产品。
以上所述同样的反应炉和原料粒度,只是配料比为:芒硝∶二氧化硅∶焦碳=1∶0.42∶0.15,炉温控制在1500℃,经过2.5小时的焙烧后,再进行水淬、澄清、浓缩和包装,就可制得纯度大于35%的水玻璃。
因为本发明使用同样的设备和原料,只要控制原材料的配料比、炉内温度和反应时间,就可以连续制得四种钠碱产品的特点,所以本发明具有:
1、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短,能连续生产;
2、产品品种多,能随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化,对市场适应性强;
3、操作简便,产品质量好;
4、三废少,不污染环境,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