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4890807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28717.2

申请日:

2012.06.24

公开号:

CN103133565A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F16D48/00

主分类号:

F16D48/00

申请人:

王相军

发明人:

王相军

地址: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泉山南岭村51-16

优先权:

2011.12.03 CN 201120563475.3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包括助力弹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支架(5),所述助力支架(5)留有与固定件连接的装置,所述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助力支架(5)铰接,另一端与助力支架(5)的内壁滑动接触。该离合器助力机构不但助力效果好、可靠性高,对于采用离合拉索的车型来说,只需更换一根带助力功能的离合拉索组件就可方便实现离合助力。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包括助力弹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支架(5),所述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助力支架(5)铰接,另一端与助力支架(5)的内壁滑动接触。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7),滚轮(7)设在所述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滚轮(7)与所述助力支架(5)的内壁滚动接触。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杆(8),所述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平衡杆(8)的一端铰接,平衡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支架(5)铰接。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移杆(9),所述平衡杆(8)的另一端和助力弹簧(3)的一端分别与平移杆(9)铰接,平移杆(9)与助力支架(5)滑动接触。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F,平移杆(9)上设有滚轮F,滚轮F与助力支架(5)滚动接触。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位杆(10),回位杆(10)的一端与平移杆9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支架(5)铰接。
离合器,具有助力机构,包括离合拉索线芯(4),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上述任一项助力机构,所述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4)连接,所述助力支架(5)与固定件连接。
离合拉索组件,具有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6的助力机构,所述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4)连接,所述助力支架(5)与离合拉索壳(6)连接。
车辆,具有离合拉索组件,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8的离合拉索组件。

说明书

说明书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助力机构,尤其是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离合器助力器可以使离合器操作轻便,最大限度减轻机动车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现有的各种设置在离合脚踏处的助力装置,使得离合拉索承受较大荷载,较大的荷载使离合拉索易于磨损、形成阻力,也是拉线离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变的越来越重的根本原因。
如申请号为20102060112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踏板助力回位弹簧机构,该助力装置设在离合器脚踏处,使离合拉索或离合油压系统承受的载荷较大,较大的载荷使离合拉索或离合油压系统易于磨损和形成阻力,致使离合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越来越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设在离合拉索与分离轴臂之间或分离油缸与分离轴臂之间,大幅减轻了离合拉索或液压系统的荷载。
本发明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工作状态:反向助力状态、自平衡状态和正向助力状态。
反向助力状态:即助力机构向离合拉索线芯提供回位力的状态。
自平衡状态:即助力机构对离合拉索线芯的助力值为零时的状态。
正向助力状态:即助力机构向离合拉索线芯提供的助力与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拉索线芯的拉力方向相同。
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拉索线芯不运动,离合器压盘处于完全接合状态,此时助力机构处于反向助力状态。
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与离合器踏板连接的离合拉索线芯先克服助力机构的反向助力,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助力机构由反向助力状态运动至自平衡状态,其运动距离也称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助力机构助力弹簧的弹力逐渐释放,其释放出来的正向助力与离合拉索线芯的拉力共同驱动离合器,即正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分离。
减小离合踏板的脚踏力,因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大于助力机构的助力,助力机构被反压回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接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案是,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包括助力弹簧,其还包括助力支架,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助力支架铰接,另一端与助力支架的内壁滑动接触。
优选的是,还包括滚轮,滚轮设在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滚轮与所述助力支架的内壁滚动接触。
另一优选的是,还包括平衡杆,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平衡杆的一端铰接,平衡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支架铰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平移杆,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和助力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平移杆铰接,平移杆与助力支架滑动接触。
又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滚轮,平移杆上设有滚轮,滚轮与助力支架滚动接触。
又再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回位杆,回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平移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支架铰接。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器,具有助力机构,包括离合拉索线芯,采用如上述任一项助力机构,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连接,所述助力支架与固定件连接。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拉索组件,具有助力机构,采用如上述任一项助力机构,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连接,所述助力支架与离合拉索壳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本发明中离合器助力机构或离合拉索组件的车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但助力效果好、可靠性高,还因助力机构设在离合拉索与分离轴臂之间,离合拉索承受的荷载小,大幅延长了离合拉索的使用寿命,且对于现有离合拉索车型来说,无需进行任何结构上的改造,只须增设本离合器助力机构或更换一根带助力功能的离合拉索组件就可很方便的实现离合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离合器助力机构的助力支架内设有助力弹簧和助力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助力支架内设有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助力支架内设有平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助力支架内设有平移杆及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助力支架内设有平移杆及回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3助力弹簧,4离合拉索线芯,5助力支架,6离合拉索壳,7滚轮,8平衡杆,9平移杆,10回位杆,A助力弹簧与助力支架或平移杆的铰接点,D助力弹簧的另一端点,E平衡杆与助力支架或平移杆的铰接点,F平移杆与助力支架间的滚轮。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离合拉索壳6与助力支架5连接,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助力支架5铰接于A点,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4铰接于D点并与助力支架5的内壁滑动接触。
如图2所示,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离合拉索壳6与助力支架5连接,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助力支架5接触于A点,另一端设有滚轮7并与离合拉索线芯4铰接于D点,滚轮7与助力支架5的内壁滚动接触。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拉索线芯不运动,D点处在A点水平线的下方,离合器压盘处于完全接合状态,此时助力机构处于反向助力状态。
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与离合器踏板连接的离合拉索线芯4先克服助力机构的反向助力带动D点上行,当D点运动至A点水平线上时,助力机构由反向助力状态运动至自平衡状态,其运动距离也称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当D点运动至A点水平线的上方时,助力弹簧3的弹力逐渐释放,其释放出来的正向助力与离合拉索线芯4的拉力共同驱动离合器,即正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分离。
减小离合踏板的脚踏力,因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大于助力机构的助力,助力机构被反压回初始的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接合。
如图3所示,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离合拉索壳6与助力支架5连接,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助力支架5接触于A点,另一端与平衡杆8的一端铰接并与离合拉索线芯4连接,平衡杆8的另一端与助力支架5铰接于E点。当E、A、D在同一直线上时,即A点和D的连线与D点的运动方向垂直时,助力机构处于自平衡状态,助力弹簧3不对离合拉索线芯4助力。当D点处在自平衡状态的上方时,助力弹簧3对离合拉索线芯4形成助力。当D点处在自平衡状态的下方时,助力弹簧3对离合拉索线芯4形成复位力。
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拉索线芯不运动,D点处在A点与E点连线的下方,离合器压盘处于完全接合状态,此时助力机构处于反向助力状态。
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与离合器踏板连接的离合拉索线芯4先克服助力机构的反向助力带动D点上行,当D点运动至A点与E点的连线上时,助力机构由反向助力状态运动至自平衡状态,其运动距离也称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当D点运动至A点与E点连线的上方时,助力弹簧3的弹力逐渐释放,其释放出来的正向助力与离合拉索线芯4的拉力共同驱动离合器,即正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分离。
减小离合踏板的脚踏力,因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大于助力机构的助力,助力机构被反压回初始的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接合。
如图4所示,为使D点在上下运动时具有直线性,在助力弹簧3、平衡杆8与助力支架5之间设有平移杆10。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离合拉索壳6与助力支架5连接,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平移杆9铰接于A点,另一端与平衡杆8的一端铰接于D点并与离合拉索线芯4连接,平衡杆8的另一端与平移杆9铰接于E点,平移杆9与助力支架5滑动接触或通过滚轮F与助力支架5滚动接触。当D点上下移动时,平移杆9通过滚轮F左右移动,以使D点在上下移动时具有直线性,
如图5所示,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离合拉索壳6与助力支架5连接,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平移杆9铰接于A点,另一端与平衡杆8的一端铰接于D点并与离合拉索线芯4连接,平衡杆8的另一端与平移杆9铰接于E点,回位杆10的一端与助力支架5铰接,另一端与平移杆9铰接。当D点上下移动时,平移杆9通过回位杆10左右移动,以使D点在上下移动时具有直线性。
所述助力弹簧可以是任何结构形状的弹簧,所述助力支架的壁可以是曲面壁,所述固定件是相对于操纵件来说固定不动的件。

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356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33565 A *CN103133565A* (21)申请号 201210228717.2 (22)申请日 2012.06.24 201120563475.3 2011.12.03 CN F16D 48/00(2006.01) (71)申请人 王相军 地址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泉山南岭村 51-16 (72)发明人 王相军 (54) 发明名称 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 车辆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包括助 力弹簧 (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

2、支架 (5), 所 述助力支架 (5) 留有与固定件连接的装置, 所述 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助力支架(5)铰接, 另一端 与助力支架 (5) 的内壁滑动接触。该离合器助力 机构不但助力效果好、 可靠性高, 对于采用离合拉 索的车型来说, 只需更换一根带助力功能的离合 拉索组件就可方便实现离合助力。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3565 A CN 103133565 A *CN10313356。

3、5A* 1/1 页 2 1. 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包括助力弹簧 (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支架 (5), 所述 助力弹簧 (3) 的一端与助力支架 (5) 铰接, 另一端与助力支架 (5) 的内壁滑动接触。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 (7), 滚轮 (7) 设在所述助力弹簧 (3) 的另一端, 滚轮 (7) 与所述助力支架 (5) 的内壁滚动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杆(8), 所述助 力弹簧 (3) 的另一端与平衡杆 (8) 的一端铰接, 平衡杆 (8) 的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支架 (5) 铰。

4、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移杆(9), 所述平 衡杆 (8) 的另一端和助力弹簧 (3) 的一端分别与平移杆 (9) 铰接, 平移杆 (9) 与助力支架 (5) 滑动接触。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 F, 平移杆 (9) 上设有滚轮 F, 滚轮 F 与助力支架 (5) 滚动接触。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位杆 (10), 回位 杆 (10) 的一端与平移杆 9 铰接, 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支架 (5) 铰接。 7. 离合器, 具有助力机构, 包括离合拉索线芯 (。

5、4), 其特征在于 : 采用如上述任一项助 力机构, 所述助力弹簧 (3) 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 (4) 连接, 所述助力支架 (5) 与固定件 连接。 8. 离合拉索组件, 具有助力机构, 其特征在于 : 采用如上述权利要求 1-6 的助力机构, 所述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4)连接, 所述助力支架(5)与离合拉索壳(6) 连接。 9. 车辆, 具有离合拉索组件, 其特征在于 : 采用如权利要求 8 的离合拉索组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3565 A 2 1/4 页 3 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助力机构,。

6、 尤其是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及其离合拉索组件和 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离合器助力器可以使离合器操作轻便, 最大限度减轻机动车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各种设置在离合脚踏处的助力装置, 使得离合拉索承受较大荷载, 较大的荷载使离 合拉索易于磨损、 形成阻力, 也是拉线离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变的越来越重的根本原因。 0003 如申请号为 201020601121.9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踏板助力回位 弹簧机构, 该助力装置设在离合器脚踏处, 使离合拉索或离合油压系统承受的载荷较大, 较 大的载荷使离合拉索或离合油压系统易于磨损和形成阻力, 致使离合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就会变得越来越。

7、重。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设在离合拉索与分离轴臂之间 或分离油缸与分离轴臂之间, 大幅减轻了离合拉索或液压系统的荷载。 0005 本发明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工作状态 : 反向助力状态、 自 平衡状态和正向助力状态。 0006 反向助力状态 : 即助力机构向离合拉索线芯提供回位力的状态。 0007 自平衡状态 : 即助力机构对离合拉索线芯的助力值为零时的状态。 0008 正向助力状态 : 即助力机构向离合拉索线芯提供的助力与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 拉索线芯的拉力方向相同。 0009 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 离合拉索线芯不运动, 离合器。

8、压盘处于完全接合状态, 此 时助力机构处于反向助力状态。 0010 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 与离合器踏板连接的离合拉索线芯先克服助力机构的反向 助力, 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 助力机构由反向助力状态运动至自平衡状态, 其运动距离也称 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0011 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 助力机构助力弹簧的弹力逐渐释放, 其释放出来的正向助 力与离合拉索线芯的拉力共同驱动离合器, 即正向助力状态, 使离合器分离。 0012 减小离合踏板的脚踏力, 因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大于助力机构的助力, 助力机构 被反压回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 使离合器接合。 0013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案是, 。

9、支架式离合器助力机构, 包括助力 弹簧, 其还包括助力支架, 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助力支架铰接, 另一端与助力支架的内壁 滑动接触。 0014 优选的是, 还包括滚轮, 滚轮设在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 滚轮与所述助力支架的 内壁滚动接触。 说 明 书 CN 103133565 A 3 2/4 页 4 0015 另一优选的是, 还包括平衡杆, 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平衡杆的一端铰接, 平衡 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支架铰接。 0016 进一步优选的是, 还包括平移杆, 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和助力弹簧的一端分别与 平移杆铰接, 平移杆与助力支架滑动接触。 0017 又进一步优选的是, 还包括滚轮, 平移。

10、杆上设有滚轮, 滚轮与助力支架滚动接触。 0018 又再一步优选的是, 还包括回位杆, 回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平移杆铰接, 另一端与所 述助力支架铰接。 0019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器, 具有助力机构, 包括离合拉索线芯, 采用 如上述任一项助力机构, 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连接, 所述助力支架与固 定件连接。 0020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拉索组件, 具有助力机构, 采用如上述任一 项助力机构, 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离合拉索线芯连接, 所述助力支架与离合拉索壳连 接。 0021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本发明中离合器助力机构或离合拉索组件 的车辆。。

11、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不但助力效果好、 可靠性高, 还因助力机 构设在离合拉索与分离轴臂之间, 离合拉索承受的荷载小, 大幅延长了离合拉索的使用寿 命, 且对于现有离合拉索车型来说, 无需进行任何结构上的改造, 只须增设本离合器助力机 构或更换一根带助力功能的离合拉索组件就可很方便的实现离合助力。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为本发明的离合器助力机构的助力支架内设有助力弹簧和助力壁的结构示 意图。 0024 图 2 为图 1 的助力支架内设有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3 为图 1 的助力支架内设有平衡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 4 为图 3 的助力支。

12、架内设有平移杆及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 5 为图 4 的助力支架内设有平移杆及回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标号 : 3 助力弹簧, 4 离合拉索线芯, 5 助力支架, 6 离合拉索壳, 7 滚轮, 8 平衡 杆, 9平移杆, 10回位杆, A助力弹簧与助力支架或平移杆的铰接点, D助力弹簧的另一端点, E 平衡杆与助力支架或平移杆的铰接点, F 平移杆与助力支架间的滚轮。 具体实施例 : 0029 如图1所示, 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 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 离 合拉索壳 6 与助力支架 5 连接, 助力弹簧 3 的一端与助力支架 5 铰接于 A 点, 另一端。

13、与离合 拉索线芯 4 铰接于 D 点并与助力支架 5 的内壁滑动接触。 0030 如图2所示, 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 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 离 合拉索壳 6 与助力支架 5 连接, 助力弹簧 3 的一端与助力支架 5 接触于 A 点, 另一端设有滚 轮 7 并与离合拉索线芯 4 铰接于 D 点, 滚轮 7 与助力支架 5 的内壁滚动接触。 0031 如图 1、 图 2 所示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3133565 A 4 3/4 页 5 0032 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 离合拉索线芯不运动, D 点处在 A 点水平线的下方, 离合 器压盘处于完全接合状。

14、态, 此时助力机构处于反向助力状态。 0033 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 与离合器踏板连接的离合拉索线芯 4 先克服助力机构的反 向助力带动 D 点上行, 当 D 点运动至 A 点水平线上时, 助力机构由反向助力状态运动至自平 衡状态, 其运动距离也称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0034 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 当 D 点运动至 A 点水平线的上方时, 助力弹簧 3 的弹力逐渐 释放, 其释放出来的正向助力与离合拉索线芯 4 的拉力共同驱动离合器, 即正向助力状态, 使离合器分离。 0035 减小离合踏板的脚踏力, 因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大于助力机构的助力, 助力机构 被反压回初始的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

15、 使离合器接合。 0036 如图 3 所示, 助力弹簧 3 设置在助力支架 5 内, 离合拉索线芯 4 穿过助力支架 5, 离合拉索壳 6 与助力支架 5 连接, 助力弹簧 3 的一端与助力支架 5 接触于 A 点, 另一端与平 衡杆 8 的一端铰接并与离合拉索线芯 4 连接, 平衡杆 8 的另一端与助力支架 5 铰接于 E 点。 当 E、 A、 D 在同一直线上时, 即 A 点和 D 的连线与 D 点的运动方向垂直时, 助力机构处于自 平衡状态, 助力弹簧 3 不对离合拉索线芯 4 助力。当 D 点处在自平衡状态的上方时, 助力弹 簧 3 对离合拉索线芯 4 形成助力。当 D 点处在自平衡状。

16、态的下方时, 助力弹簧 3 对离合拉 索线芯 4 形成复位力。 0037 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 离合拉索线芯不运动, D 点处在 A 点与 E 点连线的下方, 离合器压盘处于完全接合状态, 此时助力机构处于反向助力状态。 0038 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 与离合器踏板连接的离合拉索线芯 4 先克服助力机构的反 向助力带动 D 点上行, 当 D 点运动至 A 点与 E 点的连线上时, 助力机构由反向助力状态运动 至自平衡状态, 其运动距离也称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0039 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 当 D 点运动至 A 点与 E 点连线的上方时, 助力弹簧 3 的弹力 逐渐释放, 其释放出来的正向助力。

17、与离合拉索线芯 4 的拉力共同驱动离合器, 即正向助力 状态, 使离合器分离。 0040 减小离合踏板的脚踏力, 因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大于助力机构的助力, 助力机构 被反压回初始的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 使离合器接合。 0041 如图4所示, 为使D点在上下运动时具有直线性, 在助力弹簧3、 平衡杆8与助力支 架 5 之间设有平移杆 10。助力弹簧 3 设置在助力支架 5 内, 离合拉索线芯 4 穿过助力支架 5, 离合拉索壳 6 与助力支架 5 连接, 助力弹簧 3 的一端与平移杆 9 铰接于 A 点, 另一端与平 衡杆 8 的一端铰接于 D 点并与离合拉索线芯 4 连接, 平衡杆 8 。

18、的另一端与平移杆 9 铰接于 E 点, 平移杆 9 与助力支架 5 滑动接触或通过滚轮 F 与助力支架 5 滚动接触。当 D 点上下移 动时, 平移杆 9 通过滚轮 F 左右移动, 以使 D 点在上下移动时具有直线性, 0042 如图5所示, 助力弹簧3设置在助力支架5内, 离合拉索线芯4穿过助力支架5, 离 合拉索壳 6 与助力支架 5 连接, 助力弹簧 3 的一端与平移杆 9 铰接于 A 点, 另一端与平衡杆 8 的一端铰接于 D 点并与离合拉索线芯 4 连接, 平衡杆 8 的另一端与平移杆 9 铰接于 E 点, 回位杆 10 的一端与助力支架 5 铰接, 另一端与平移杆 9 铰接。当 D 点上下移动时, 平移杆 9 通过回位杆 10 左右移动, 以使 D 点在上下移动时具有直线性。 0043 所述助力弹簧可以是任何结构形状的弹簧, 所述助力支架的壁可以是曲面壁, 所 说 明 书 CN 103133565 A 5 4/4 页 6 述固定件是相对于操纵件来说固定不动的件。 说 明 书 CN 103133565 A 6 1/2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3565 A 7 2/2 页 8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3565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