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4889005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9842.8

申请日:

2011.10.27

公开号:

CN103092241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G05F1/56

主分类号:

G05F1/56

申请人:

厦门立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仝刚; 常远山; 张彦素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工业园55号51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包括差分输入放大器A1,推挽缓冲放大器A2,集成PMOS器件P0,电阻Rc、RF1、RF2,电容Cc、CFF,芯片输出电容Cout,Cout的等效串联电阻Resr,芯片输出负载Rload;其特征在于:A1输出连接A2,Rc和Cc串联后跨接A2两端,A2输出接P0栅极,P0漏极为输出端Vout,接RF1、Cout、Rload的一端,RF1与RF2串联接地,CFF跨接在RF1两端,RF1和RF2交点接到A1输入负端,Cout与Resr串联接地,Rload另一端接地。本发明综合采用ESR补偿、米勒补偿、前馈电容补偿,提高了LDO系统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其特征在于:差分输入放大器A1的输出连接推挽缓冲放大器A2,电阻Rc和电容Cc串联后跨接A2两端,A2输出接PMOS器件P0的栅极,P0漏极为输出端Vout,接RF1、Cout、Rload的一端,RF1与RF2串联接地,CFF跨接在RF1两端,RF1和RF2交点接到A1输入负端,Cout与Resr串联接地,Rload另一端接地。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其特征在于:由Rc和Cc串联后跨接在推挽缓冲放大器A2两端构成的米勒补偿电路,由Cout和Resr串联起来接在Vout和Gnd之间构成的ESR补偿电路,由CFF并联接在RF1两端后与RF2串联构成的前馈补偿电路,这三个补偿电路混合起来对电路进行稳定性补偿。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挽缓冲放大器A2包括:P5和N5串联在电源Vdd和地Gnd之间,P5和N5漏极连接点构成输出端,P5栅极和P3栅极接在一起构成输入端,N5栅极接在P4和N4漏极的公共结点,该结点也接和N6栅极接在一起,N6漏极和N4源极串联,N6源极接地,N4栅极和N3栅极接在一起同时接到P3和N3漏极的公共结点,N3源极接地。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DO芯片电路,特别涉及一种混合采用多种补偿技术的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压差线性稳压源,简称LDO,是稳压源的一种,但是相对于普通线性稳压源具有压差低,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在便携电子产品供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LDO目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环路稳定性的问题,由于LDO电路采用PMOS做输出调整管,增加一级共源反相放大,有着较高的输出阻抗,使得输出极点的位置会随着负载变化,电路稳定性不高,并且LDO是一个闭环系统,稳定性不高会直接导致输出电压振荡而不能使用,因此迫切需要对LDO进行严格的频率补偿来满足其环路稳定性要求。目前国内外对LDO环路稳定性的补偿都比较单一,而混合采用多种补偿方式的LDO则能够很好的满足频率稳定性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差分输入放大器A1,推挽缓冲放大器A2,集成PMOS器件P0,电阻Rc、RF1、RF2,电容Cc、CFF,芯片输出电容Cout,Cout的等效串联电阻Resr,芯片输出负载Rload;其特征在于:差分输入放大器A1的输出连接推挽缓冲放大器A2,电阻Rc和电容Cc串联后跨接A2两端,A2输出接P0栅极,P0漏极为输出端Vout,接RF1、Cout、Rload的一端,RF1与RF2串联接地,CFF跨接在RF1两端,RF1和RF2交点接到A1输入负端,Cout与Resr串联接地,Rload另一端接地。
由Rc和Cc串联后跨接在推挽缓冲放大器A2两端构成的米勒补偿电路,由Cout和Resr串联起来接在Vout和Gnd之间构成的ESR补偿电路,由CFF并联接在RF1两端后与RF2串联构成的前馈补偿电路,这三个补偿电路混合起来对电路进行稳定性补偿。
所述的推挽缓冲放大器A2包括:P5和N5串联在电源Vdd和地Gnd之间,P5和N5漏极连接点构成输出端,P5栅极和P3栅极接在一起构成输入端,N5栅极接在P4和N4漏极的公共结点,该结点也接和N6栅极接在一起,N6漏极和N4源极串联,N6源极接地,N4栅极和N3栅极接在一起同时接到P3和N3漏极的公共结点,N3源极接地。
与传统LDO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米勒补偿、前馈补偿和ESR补偿的三种混合补偿方法能够使LDO最大程度上达到系统稳定性,传统LDO为达到系统稳定,输出电容Cout必须采用大于1uF的大体积电解电容,通常为1uF、2.2uF、10uF,而本发明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只需要0.1uF的贴片输出电容即可,缩小了LDO面积,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结构图。
图2是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图。
图3是带ESR的输出阻抗等效电路。
图4是带调零电阻的两级运放结构图。
图5是带前馈补偿电容的电阻反馈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包括差分输入放大器A1,推挽缓冲放大器A2,集成PMOS器件P0,电阻Rc、RF1、RF2,电容Cc、CFF,芯片输出电容Cout,Cout的等效串联电阻Resr,芯片输出负载Rload。
A1输出连接A2,Rc和Cc串联后跨接A2两端,A2输出接P0栅极,P0漏极为输出端Vout,接RF1、Cout、Rload的一端,RF1与RF2串联接地,CFF跨接在RF1两端,RF1和RF2交点接到A1输入负端,Cout与Resr串联接地,Rload另一端接地。
所述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的详细电路图见说明书附图2所示,差分输出放大器A1包括:N1栅极是A1的输入正端,N2栅极是A1的输入负端,N1和N2源极相连公共结点接到N0漏极,N0源极接地,N0栅极接偏置Bias电压,N1的漏极和P1漏极相连,N2漏极和P2漏极相连作为A1的输出端,P1和P2的栅极连接并接到N1和P1漏极的公共结点,P1和P2的源极共同接电源Vdd;推挽缓冲放大器A2包括:P5和N5串联在电源Vdd和地Gnd之间,P5和N5漏极连接点构成输出端,P5栅极和P3栅极接在一起构成输入端,N5栅极接在P4和N4漏极的公共结点,该结点也接和N6栅极接在一起,N6漏极和N4源极串联,N6源极接地,N4栅极和N3栅极接在一起同时接到P3和N3漏极的公共结点,N3源极接地。
所述ESR补偿电路的原理为:Cout和自身等效串联电阻Resr串联起来接在Vout和Gnd之间构成ESR零点补偿电路。等效电路见附图3所示,输出电阻Rout为负载电阻Rload和P0调整管在输出节点Vout处的等效电阻,其输出传递函数如下:
(1)
从公式(1)中可以看出,输出阻抗的交流成分中除了含有负载极点外,同时产生一个新的ESR零点1/COUT*RESR,ESR零点频率在大于单位增益频率UGF时,对相位裕度起不到补偿作用;ESR零点频率在小于0.1UGF时,由于零点在补偿相位的同时还会增加带宽,补偿作用也不明显,通过设定这个ESR零点在0.1UGF到UGF之间的频率范围,会对环路的稳定性起到补偿作用。
所述米勒补偿电路的原理为:Rc和Cc串联起来跨接在推挽缓冲放大器A2输入输出端构成米勒补偿电路。等效电路见附图4所示,在米勒补偿电路中,通过控制调零电阻Rc,使右半平面的零点移动到左半平面,从而对系统的相位进行补偿,没有加调零电阻Rc时,产生的右半平面零点的位置为gm2/Cc,带调零电阻后的右半平面零点位置如下公式:
                     (2)       
从公式(2)可以看出,当Rc=1/gm2时,产生的正零点消失,若Rc>1/gm2时,可以产生一个负零点,来抵消极点,进而起到补偿相位的作用。
所述前馈补偿电路的原理为:
CFF并联接在RF1两端后与RF2串联构成前馈补偿电路。等效电路见附图5所示,前馈补偿就是在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跨接一个前馈电容CFF,产生零极对系统相位进行补偿,其零、极点公式为:
         (3)                       
 (4)                                                         
     从公式(3)、公式(4)可以看出,前馈补偿产生的零点总小于极点。获得净补偿的相位是零点增加的相位与极点减小的相位之差。为了提高相位裕度,零极对的最佳位置是放在UGF处。当RF1远大于RF2时,零极点相互远离,可以获得最大的相位补偿;当RF1减小,零极点相互接近,相位补偿作用逐渐减小。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224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 CN 103092241 A *CN103092241A* (21)申请号 201110329842.8 (22)申请日 2011.10.27 G05F 1/56(2006.01) (71)申请人 厦门立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工业 园 55 号 515 室 (72)发明人 仝刚 常远山 张彦素 (54) 发明名称 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 包括差分输入放大器 A1, 推挽缓冲放。

2、 大器 A2, 集成 PMOS 器件 P0, 电阻 Rc、 RF1、 RF2, 电 容 Cc、 CFF, 芯片输出电容 Cout, Cout 的等效串联 电阻 Resr, 芯片输出负载 Rload ; 其特征在于 : A1 输出连接A2, Rc和Cc串联后跨接A2两端, A2输出 接 P0 栅极, P0 漏极为输出端 Vout, 接 RF1、 Cout、 Rload 的一端, RF1 与 RF2 串联接地, CFF 跨接在 RF1 两端, RF1 和 RF2 交点接到 A1 输入负端, Cout 与 Resr 串联接地, Rload 另一端接地。本发明综 合采用 ESR 补偿、 米勒补偿、 前。

3、馈电容补偿, 提高 了 LDO 系统的稳定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2241 A CN 103092241 A *CN103092241A* 1/1 页 2 1. 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 其特征在于 : 差分输入放大器 A1 的输出连 接推挽缓冲放大器 A2, 电阻 Rc 和电容 Cc 串联后跨接 A2 两端, A2 输出接 PMOS 器件 P0 的栅 极, P0 漏极为输出端 Vout,。

4、 接 RF1、 Cout、 Rload 的一端, RF1 与 RF2 串联接地, CFF 跨接在 RF1 两端, RF1 和 RF2 交点接到 A1 输入负端, Cout 与 Resr 串联接地, Rload 另一端接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 其特征在于 : 由 Rc 和 Cc 串联后跨接在推挽缓冲放大器 A2 两端构成的米勒补偿电路, 由 Cout 和 Resr 串联起 来接在 Vout 和 Gnd 之间构成的 ESR 补偿电路, 由 CFF 并联接在 RF1 两端后与 RF2 串联构成 的前馈补偿电路, 这三个补偿电路混合起来对电路进行。

5、稳定性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 挽缓冲放大器 A2 包括 : P5 和 N5 串联在电源 Vdd 和地 Gnd 之间, P5 和 N5 漏极连接点构成输 出端, P5 栅极和 P3 栅极接在一起构成输入端, N5 栅极接在 P4 和 N4 漏极的公共结点, 该结 点也接和 N6 栅极接在一起, N6 漏极和 N4 源极串联, N6 源极接地, N4 栅极和 N3 栅极接在一 起同时接到 P3 和 N3 漏极的公共结点, N3 源极接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92241 A 2 1/3 页 3 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

6、性 LDO 芯片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 LDO 芯片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采用多种补偿技术的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 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低压差线性稳压源, 简称 LDO, 是稳压源的一种, 但是相对于普通线性稳压源具有 压差低, 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在便携电子产品供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 LDO 目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环路稳定性的问题, 由于 LDO 电路采用 PMOS 做 输出调整管, 增加一级共源反相放大, 有着较高的输出阻抗, 使得输出极点的位置会随着负 载变化, 电路稳定性不高, 并且 LDO 是一个闭环系统, 稳定性不。

7、高会直接导致输出电压振荡 而不能使用, 因此迫切需要对 LDO 进行严格的频率补偿来满足其环路稳定性要求。目前国 内外对 LDO 环路稳定性的补偿都比较单一, 而混合采用多种补偿方式的 LDO 则能够很好的 满足频率稳定性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 包括差分输入放大器 A1, 推挽缓冲 放大器 A2, 集成 PMOS 器件 P0, 电阻 Rc、 RF1、 RF2, 电容 Cc、 CFF, 芯片输出电容 Cout, Cout 的 等效串联电阻 Resr, 芯片输。

8、出负载 Rload ; 其特征在于 : 差分输入放大器 A1 的输出连接推 挽缓冲放大器 A2, 电阻 Rc 和电容 Cc 串联后跨接 A2 两端, A2 输出接 P0 栅极, P0 漏极为输 出端 Vout, 接 RF1、 Cout、 Rload 的一端, RF1 与 RF2 串联接地, CFF 跨接在 RF1 两端, RF1 和 RF2 交点接到 A1 输入负端, Cout 与 Resr 串联接地, Rload 另一端接地。 0006 由 Rc 和 Cc 串联后跨接在推挽缓冲放大器 A2 两端构成的米勒补偿电路, 由 Cout 和 Resr 串联起来接在 Vout 和 Gnd 之间构成的 。

9、ESR 补偿电路, 由 CFF 并联接在 RF1 两端后 与 RF2 串联构成的前馈补偿电路, 这三个补偿电路混合起来对电路进行稳定性补偿。 0007 所述的推挽缓冲放大器 A2 包括 : P5 和 N5 串联在电源 Vdd 和地 Gnd 之间, P5 和 N5 漏极连接点构成输出端, P5 栅极和 P3 栅极接在一起构成输入端, N5 栅极接在 P4 和 N4 漏极 的公共结点, 该结点也接和 N6 栅极接在一起, N6 漏极和 N4 源极串联, N6 源极接地, N4 栅极 和 N3 栅极接在一起同时接到 P3 和 N3 漏极的公共结点, N3 源极接地。 0008 与传统 LDO 相比,。

10、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采用米勒补偿、 前馈补偿和 ESR 补偿 的三种混合补偿方法能够使LDO最大程度上达到系统稳定性, 传统LDO为达到系统稳定, 输 出电容 Cout 必须采用大于 1uF 的大体积电解电容, 通常为 1uF、 2.2uF、 10uF, 而本发明混合 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只需要 0.1uF 的贴片输出电容即可, 缩小了 LDO 面积, 降低了 成本。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3092241 A 3 2/3 页 4 0009 图 1 是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结构图。 0010 图 2 是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图。 0。

11、011 图 3 是带 ESR 的输出阻抗等效电路。 0012 图 4 是带调零电阻的两级运放结构图。 0013 图 5 是带前馈补偿电容的电阻反馈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 本发明是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LDO芯片电路, 包括 差分输入放大器A1, 推挽缓冲放大器A2, 集成PMOS器件P0, 电阻Rc、 RF1、 RF2, 电容Cc、 CFF, 芯片输出电容 Cout, Cout 的等效串联电阻 Resr, 芯片输出负载 Rload。 0015 A1 输出连接 A2, Rc 和 Cc 串联后跨接 A2 两端, A2 输出接 P0 栅极, P0 漏极为输出 端 V。

12、out, 接 RF1、 Cout、 Rload 的一端, RF1 与 RF2 串联接地, CFF 跨接在 RF1 两端, RF1 和 RF2 交点接到 A1 输入负端, Cout 与 Resr 串联接地, Rload 另一端接地。 0016 所述一种混合补偿式高稳定性 LDO 芯片电路的详细电路图见说明书附图 2 所示, 差分输出放大器 A1 包括 : N1 栅极是 A1 的输入正端, N2 栅极是 A1 的输入负端, N1 和 N2 源 极相连公共结点接到 N0 漏极, N0 源极接地, N0 栅极接偏置 Bias 电压, N1 的漏极和 P1 漏极 相连, N2 漏极和 P2 漏极相连作为。

13、 A1 的输出端, P1 和 P2 的栅极连接并接到 N1 和 P1 漏极 的公共结点, P1 和 P2 的源极共同接电源 Vdd ; 推挽缓冲放大器 A2 包括 : P5 和 N5 串联在电 源 Vdd 和地 Gnd 之间, P5 和 N5 漏极连接点构成输出端, P5 栅极和 P3 栅极接在一起构成输 入端, N5 栅极接在 P4 和 N4 漏极的公共结点, 该结点也接和 N6 栅极接在一起, N6 漏极和 N4 源极串联, N6 源极接地, N4 栅极和 N3 栅极接在一起同时接到 P3 和 N3 漏极的公共结点, N3 源极接地。 0017 所述 ESR 补偿电路的原理为 : Cout。

14、 和自身等效串联电阻 Resr 串联起来接在 Vout 和 Gnd 之间构成 ESR 零点补偿电路。等效电路见附图 3 所示, 输出电阻 Rout 为负载电阻 Rload 和 P0 调整管在输出节点 Vout 处的等效电阻, 其输出传递函数如下 : (1) 从公式 (1) 中可以看出, 输出阻抗的交流成分中除了含有负载极点外, 同时产生一个新 的 ESR 零点 1/COUT*RESR, ESR 零点频率在大于单位增益频率 UGF 时, 对相位裕度起不到补偿 作用 ; ESR 零点频率在小于 0.1UGF 时, 由于零点在补偿相位的同时还会增加带宽, 补偿作用 也不明显, 通过设定这个 ESR 。

15、零点在 0.1UGF 到 UGF 之间的频率范围, 会对环路的稳定性起 到补偿作用。 0018 所述米勒补偿电路的原理为 : Rc 和 Cc 串联起来跨接在推挽缓冲放大器 A2 输入输 出端构成米勒补偿电路。等效电路见附图 4 所示, 在米勒补偿电路中, 通过控制调零电阻 Rc, 使右半平面的零点移动到左半平面, 从而对系统的相位进行补偿, 没有加调零电阻 Rc 时, 产生的右半平面零点的位置为 gm2/Cc, 带调零电阻后的右半平面零点位置如下公式 : (2) 说 明 书 CN 103092241 A 4 3/3 页 5 从公式 (2) 可以看出, 当 Rc=1/gm2时, 产生的正零点消失。

16、, 若 Rc1/gm2时, 可以产生一个 负零点, 来抵消极点, 进而起到补偿相位的作用。 0019 所述前馈补偿电路的原理为 : CFF 并联接在 RF1 两端后与 RF2 串联构成前馈补偿电路。等效电路见附图 5 所示, 前馈 补偿就是在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跨接一个前馈电容 CFF, 产生零极对系统相位进行补 偿, 其零、 极点公式为 : (3) (4) 从公式 (3) 、 公式 (4) 可以看出, 前馈补偿产生的零点总小于极点。获得净补偿的 相位是零点增加的相位与极点减小的相位之差。为了提高相位裕度, 零极对的最佳位置是 放在 UGF 处。当 RF1 远大于 RF2 时, 零极点相互远离, 可以获得最大的相位补偿 ; 当 RF1 减 小, 零极点相互接近, 相位补偿作用逐渐减小。 0020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092241 A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41 A 6 2/3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41 A 7 3/3 页 8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41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控制;调节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