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其的二次电池和线缆型二次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其的二次电池和线缆型二次电池.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674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24 CN 104067417 A (21)申请号 201380006038.3 (22)申请日 2013.12.12 10-2012-0144394 2012.12.12 KR 10-2013-0154427 2013.12.12 KR H01M 4/02(2006.01) H01M 4/62(2006.01) H01M 4/64(2006.01) H01M 4/13(2006.01) H01M 10/36(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 LG 化学 地址 韩国首尔 (72)发明人 权友涵 洪章。
2、赫 郑惠兰 金帝映 金钟勋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王海川 穆德骏 (54) 发明名称 二次电池用电极、 包含其的二次电池和线缆 型二次电池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 包含 : 集电器 ; 电极活 性材料层, 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集电 器的至少一个表面或整个外表面上 ; 导电材料涂 层, 所述导电材料涂层形成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 层的顶面上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 剂 ; 以及多孔涂层, 所述多孔涂层形成在所述导 电材料涂层的顶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 此外, 本发明。
3、提供包含所述电极的二次电池和线 缆型二次电池。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7.18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KR2013/011511 2013.12.12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4/092471 KO 2014.06.19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67417 A CN 104067417 A 1/4 页 2 1. 一种二次电池。
4、用电极, 包含 : 集电器 ; 电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或整个外表 面上 ; 导电材料涂层, 所述导电材料涂层形成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顶面上并包含导电材 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 ; 以及 多孔涂层, 所述多孔涂层形成在所述导电材料涂层的顶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 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电极, 其中所述集电器为平面形式、 中空形式、 线形式、 卷绕线形 式、 卷绕片形式或网眼形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电极, 其中在所述导电材料涂层中所述导电材料和所述第一聚合 物粘合剂以 1:10 8:10 的重量比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极, 其。
5、中所述导电材料涂层具有尺寸为0.015m的孔和5 70的孔隙率。 5.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电极, 其中所述导电材料包含选自如下的任意一种 : 炭黑、 乙炔 黑、 科琴黑、 碳纤维、 碳纳米管、 石墨烯及其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粘合剂选自 : 聚偏二氟乙烯(PVDF)、 六 氟丙烯(HFP)、 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 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腈、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乙酸乙烯酯、 聚乙烯 - 共 - 乙酸乙烯 酯、 聚环氧乙烷、 聚芳酯、 乙酸纤维素、 乙酸丁酸纤维素、 乙酸丙酸纤维素、 氰乙基普鲁兰、 。
6、氰 乙基聚乙烯醇、 氰乙基纤维素、 氰乙基蔗糖、 普鲁兰、 羧甲基纤维素、 丁苯橡胶、 丙烯腈 - 苯 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 聚酰亚胺及其混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电极, 其中所述多孔涂层具有尺寸为 0.01 10m 的孔和 5 95的孔隙率。 8.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电极, 其中所述多孔涂层还包含无机粒子。 9. 根据权利要求 8 的电极, 其中在所述多孔涂层中所述无机粒子和所述第二聚合物粘 合剂以 10:90 95:5 的重量比存在。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的电极, 其中所述无机粒子为具有 5 以上介电常数的无机粒子、 具 有传输锂离子的能力的无机粒子或其混合物。 11。
7、. 根据权利要求 10 的电极, 其中所述具有 5 以上介电常数的无机粒子选自 : BaTiO3、 Pb(Zrx, Ti1-x)O3(PZT, 0 0058 10、 20 : 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 0059 11 : 线型集电器 0060 12、 22 : 电极活性材料层 0061 13、 23 : 导电材料涂层 0062 14、 24 : 多孔涂层 0063 21 : 中空集电器 0064 100、 200、 300、 400 : 线缆型二次电池 0065 110、 210、 310、 410 : 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0066 120、 220、 320、 420 : 内集电器 0067 1。
8、30、 230、 330、 430 : 内电极活性材料层 0068 140、 240、 340、 440 : 隔离层 0069 150、 250、 350、 450 : 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0070 160、 260、 360、 460 : 外集电器 0071 170、 270、 370、 470 : 保护涂层 0072 131、 251、 331、 451 : 导电材料涂层 0073 132、 252、 332、 452 : 多孔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下文中, 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之前, 应理解, 不能将说明书 和附属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解释为受限于普通的和词典的含。
9、义, 而是应在使得本发明 人可对术语进行适当定义以进行最好说明的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相对 应的含义和概念对所述术语进行解释。 0075 在附图和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构造只是仅用于说明性目的优选实例, 并不旨在限制 本发明的范围, 所以应理解,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其完成其他等 价物和修改。 0076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 : 集电器 ; 电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电极活性材 料层形成在所述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或整个外表面上 ; 导电材料涂层, 所述导电材料涂 层形成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顶面上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 ; 以及多孔涂 层, 所。
10、述多孔涂层形成在所述导电材料涂层的顶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1 7/15 页 12 0077 用于本发明的电极中的集电器可以为平面形式、 中空形式、 线形式、 卷绕线形式、 卷绕片形式或网眼形式, 但不限于此。根据二次电池的形式可以使用各种集电器。 0078 在使用平面集电器的情况中, 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形成在集电器顶面和底面中的 至少一个表面上。在使用中空集电器的情况中, 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形成在集电器的内表 面或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在使用线型集电器的情况中, 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形 成在集电器的整个表面上。 在使用卷绕线、 卷绕片或网。
11、眼形式的集电器的情况中, 电极活性 材料层可以形成在集电器的内表面或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或可以形成为围绕集 电器的整个表面。 0079 图 1 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的透视图, 所述电 极包含线型集电器。图 2 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的透视 图, 所述电极包含中空集电器。 0080 参考图 1, 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 10 纵向延伸, 并包含 : 线型集电器 11 ; 形成为围 绕线型集电器 11 的整个外表面的电极活性材料层 12 ; 形成为围绕电极活性材料层 12 的顶 面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13 ;。
12、 以及形成为围绕导电材料涂 层 13 的顶面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 14。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线卷绕成卷的形 式, 或通过对两个以上的线螺旋状扭绞而得到一个或多个线复合材料并将线复合材料卷绕 成卷的形式, 可将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 10 用作线缆型二次电池的内电极。 0081 参考图 2, 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 20 纵向延伸, 并包含 : 中空集电器 21 ; 形成在中 空集电器 21 的外表面上的电极活性材料层 22 ; 形成为围绕电极活性材料层 22 的顶面并包 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23 ; 以及形成在导电材料涂层 23 的顶面 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
13、孔涂层 24。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 20 可以用作线缆型二 次电池的外电极。 0082 在线缆型二次电池用电极中, 由于造成电池的形状变化的外力所产生的应力或由 于充放电过程期间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快速体积膨胀而可能使形成在集电器上的电极活性 材料层发生脱落或完全剥离。结果, 电极的导电性下降, 使得难以在电池中提供足够的容 量, 由此得到低的初始效率。 特别地, 在通过电镀或阳极氧化形成的金属基负极活性材料层 的情况中, 由于不存在聚合物粘合剂和导电材料而可能使得这种脱落严重。 0083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 在本发明的电极中, 将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 导电材料涂层形成在电极活性材料层。
14、的外表面上, 将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形 成在导电材料涂层的外表面上。 由此, 能够抑制本发明的电极发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脱落, 由此防止电池容量下降, 且电极的导电性变高而在电池中提供增强的循环寿命特性。 0084 在本发明中, 导电材料涂层能够充当能够最小化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脱落的缓冲区 域, 并由于存在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导电材料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初始效率并提高循环寿命特 性。 0085 此外, 由于即使在电池弯曲期间施加外力仍可抑制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脱落, 所以 线缆型电池的柔性能够提高。 此外, 在本发明的电极中, 电解液能够通过存在于多孔涂层中 的孔而更好地引入电极活性材料层中, 由此。
15、防止电极电阻增大并最终增强电池性能。 0086 在导电材料涂层中, 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可以以 1:10 8:10 的重量比 存在。当重量比满足该数值范围时, 能够实现抑制电极活性材料层脱落并在电极活性材料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2 8/15 页 13 层中提供导电性以提高初始效率并提高寿命特性的效果。 0087 同时, 在导电材料涂层中, 可以形成孔以使得可以引入电解液。存在于导电材料 涂层中的孔的尺寸应小于构成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粒子的尺寸, 从而抑制电极活性材料层脱 落。此外优选的是, 孔的尺寸大于电解液中溶剂化的锂离子的半径以使得可以将电解液良 好地引入电极中。。
16、为了满足这种条件, 存在于导电材料涂层中的孔的尺寸可以为 0.1 5m, 且导电材料涂层可以具有 10 70的孔隙率。 0088 可以用于本发明中的导电材料没有特别限制, 只要其具有导电性并在二次电池中 不会造成化学变化即可。 例如, 可以使用作为导电材料所通常已知的炭黑、 乙炔黑、 科琴黑、 碳纤维、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还可使用金属粉末、 导电金属氧化物和有机导电剂。商购可获 得的导电材料的实例包括 : 乙炔黑基产品 ( 雪佛龙化工公司 (Chevron Chemical Company) 或海湾石油公司 (Gulf Oil Company)、 EC 基产品 (Armak Company)。
17、、 Vulcan、 XC-72( 卡博特 公司 (Cabot Company) 和 Super P(MMM Carbon Company)。 0089 此外, 所述第一聚合物粘合剂可以选自 : 聚偏二氟乙烯 (PVDF)、 六氟丙烯 (HFP)、 聚偏二氟乙烯 - 共 - 六氟丙烯、 聚偏二氟乙烯 - 共 - 三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 聚丙烯腈、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乙酸乙烯酯、 聚乙烯 - 共 - 乙酸乙烯酯、 聚环氧乙 烷、 聚芳酯、 乙酸纤维素、 乙酸丁酸纤维素、 乙酸丙酸纤维素、 氰乙基普鲁兰、 氰乙基聚乙烯 醇、 氰乙基纤维素、 氰乙基蔗糖、 普鲁兰、 羧甲。
18、基纤维素、 丁苯橡胶、 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 共聚物、 聚酰亚胺及其混合物, 但不限于此。 0090 同时, 多孔涂层可以以通过在其制备期间的相分离或相变化而具有多孔结构的方 式形成。 0091 在多孔涂层中形成的孔的尺寸应小于构成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粒子的尺寸, 从而抑 制电极活性材料层脱落。此外优选的是, 孔的尺寸大于电解液中溶剂化的锂离子的半径以 使得可以将电解液良好地引入电极中。为了满足这种条件, 存在于多孔涂层中的孔的尺寸 可以为 0.01 10m。 0092 此外,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 所述多孔涂层可以具有 5 95的孔隙率。 0093 同时, 所述多孔涂层可还包含无机粒子。 009。
19、4 在这种多孔涂层中, 无机粒子以无机粒子相互接触地填充的状态通过第二聚合物 粘合剂相互结合, 由此在无机粒子之间形成间隙体积。无机粒子之间的间隙体积变为空的 空间而形成孔。 0095 在多孔涂层中, 无机粒子和第二聚合物粘合剂可以以 10:90 95:5 的重量比存 在。 0096 可以用于本发明中的无机粒子没有特别限制, 只要其电化学稳定即可。即, 可以 用于本发明中的无机粒子没有特别限制, 除非在应用的电化学装置的运行电压范围内 ( 例 如, 基于 Li/Li+为 0 5V)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特别地, 具有离子迁移能力的无机粒子能 够提高电化学装置中的离子传导率而改进装置的性能。 00。
20、97 基于上述原因, 用于本发明的无机粒子优选包括具有 5 以上、 优选 10 以上 介电常数的无机粒子。所述具有 5 以上介电常数的无机粒子的实例包括 : BaTiO3、 Pb(Zrx, Ti1-x)O3(PZT, 0x1)、 Pb1-xLaxZr1-yTiyO3(PLZT, 0x1, 0y1)、 (1-x)Pb(Mg1/3Nb2/3) O3-xPbTiO3(PMN-PT, 0x1)、 氧化铪 (HfO2)、 SrTiO3、 SnO2、 CeO2、 MgO、 NiO、 CaO、 ZnO、 ZrO2、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3 9/15 页 14 Y2O3、 Al2O3、。
21、 SiC、 SiO2、 AlOOH、 Al(OH)3、 TiO2及其混合物。 0098 此外, 可以使用具有传输锂离子的能力的无机粒子, 即能够迁移锂离子而不保持 其的含锂无机粒子。所述具有传输锂离子的能力的无机粒子的实例包括 : 磷酸锂 (Li3PO4)、 锂钛磷酸盐 (LixTiy(PO4)3, 0x2, 0y3)、 锂铝钛磷酸盐 (LixAlyTiz(PO4)3, 0x2, 0y1, 0z3)、 (LiAlTiP)xOy型玻璃 (0x4, 0y13)、 锂镧钛酸盐 (LixLayTiO3, 0x2, 0y3)、 锂 锗硫代磷酸盐 (LixGeyPzSw, 0x4, 0y1, 0z1, 0。
22、w5)、 锂氮化物 (LixNy, 0x4, 0y2)、 SiS2型玻璃 (LixSiySz, 0x3, 0y2, 0z4)、 P2S5型玻璃 (LixPySz, 0x3, 0y3, 0z7) 的 无机粒子, 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099 无机粒子的尺寸没有限制, 但优选平均直径为 10nm 5m, 从而获得合适孔隙率 的多孔涂层。 0100 所述第二聚合物粘合剂可以选自 : 聚偏二氟乙烯 (PVDF)、 六氟丙烯 (HFP)、 聚偏二 氟乙烯 - 共 - 六氟丙烯、 聚偏二氟乙烯 - 共 - 三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腈、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乙酸乙烯酯、 聚乙。
23、烯 - 共 - 乙酸乙烯酯、 聚环氧乙烷、 聚芳 酯、 乙酸纤维素、 乙酸丁酸纤维素、 乙酸丙酸纤维素、 氰乙基普鲁兰、 氰乙基聚乙烯醇、 氰乙 基纤维素、 氰乙基蔗糖、 普鲁兰、 羧甲基纤维素、 丁苯橡胶、 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聚酰亚胺及其混合物, 但不限于此。 0101 同时, 内集电器优选由如下制成 : 不锈钢、 铝、 镍、 钛、 烧结碳或铜 ; 在其表面上用 碳、 镍、 钛或银处理过的不锈钢 ; 铝 - 镉合金 ; 在其表面上用导电材料处理过的不导电聚合 物 ; 或导电聚合物。外集电器优选由如下制成 : 不锈钢、 铝、 镍、 钛、 烧结碳或铜 ; 在其表面上 用碳、 镍、 。
24、钛或银处理过的不锈钢 ; 铝 - 镉合金 ; 在其表面上用导电材料处理过的不导电聚 合物 ; 导电聚合物 ; 包含 Ni、 Al、 Au、 Ag、 Pd/Ag、 Cr、 Ta、 Cu、 Ba 或 ITO 的金属粉末的金属糊 料 ; 或者包含石墨、 炭黑或碳纳米管的碳粉末的碳糊料。 0102 这种集电器用于收集由活性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电子或供给电化学反应 所需要的电子。通常, 集电器由诸如铜或铝的金属制成。特别地, 当集电器由在其表面上用 导电材料处理过的不导电聚合物或导电聚合物制成时, 集电器的柔性比由诸如铜或铝的金 属制成的集电器的柔性相对更高。此外, 可以使用聚合物集电器代替金属集电。
25、器以减轻电 池的重量 0103 导电材料可包括聚乙炔、 聚苯胺、 聚吡咯、 聚噻吩、 聚氮化硫、 铟锡氧化物 (ITO)、 银、 钯、 镍等。导电聚合物可包括聚乙炔、 聚苯胺、 聚吡咯、 聚噻吩、 聚氮化硫等。然而, 用于 集电器的不导电聚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 0104 同时, 所述二次电池用电极可以用作负极。 在这种情况下, 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包 含选自如下的活性材料 : 金属 (Me), 包括 Si、 Sn、 Li、 Al、 Ag、 Bi、 In、 Ge、 Pb、 Pt、 Ti、 Zn、 Mg、 Cd、 Ce、 Cu、 Co、 Ni 和 Fe ; 所述金属的合金 ; 所述金属的氧化物 。
26、(MeOx) ; 及其混合物。 0105 在本发明中, 电极活性材料使得离子可移动通过集电器, 且通过离子的相互作用 如离子进入和离开电解质层的嵌入 / 脱嵌来造成离子的移动。 0106 此外,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 所述二次电池包含正极、 负极、 设置在所述正极 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 以及非水电解液, 其中所述负极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二次电池用 电极。 0107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为堆叠、 卷绕或堆叠 / 折叠的普通形式, 且其还可为线缆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4 10/15 页 15 型的特殊形式。 0108 具体地,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具有水平。
27、横截面且纵向延伸, 并 包含 : 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所述芯包含电解质 ; 内电极, 所述内电极包含围绕所述用于供 给锂离子的芯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 围绕所述内集电器的外表面的内电极活性 材料层、 形成在所述内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外表面上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 导电材料涂层、 以及形成在所述导电材料涂层的外表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 涂层 ; 隔离层, 所述隔离层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围绕所述隔离层的外表面并包含外集电器和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0109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 术语 “开放结构” 指的是结构具有物质可以经其。
28、从结构内部自 由地转移到结构外部的开放边界表面。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可以为卷绕线、 卷绕片或网眼 的形式, 但不限于此。 0110 此外, 术语 “水平横截面” 可以指圆形或多边形。圆形形状包括具有完全对称的几 何结构的圆形和具有不对称结构的椭圆形。多边形不限于任何特别形式, 但其实例可以包 括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和六边形。 0111 如上所述, 多孔涂层可以还包含无机粒子。 0112 在线缆型二次电池中, 内电极可以为负极, 且内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包含选自如 下的活性材料 : 金属 (Me), 包括 Si、 Sn、 Li、 Al、 Ag、 Bi、 In、 Ge、 Pb、 Pt、 Ti、 。
29、Zn、 Mg、 Cd、 Ce、 Cu、 Co、 Ni 和 Fe ; 所述金属的合金 ; 所述金属的氧化物 (MeOx) ; 及其混合物。 0113 此外, 外电极可以为正极, 且外活性材料层可以包含选自如下的正极活性材料 : LiCoO2、 LiNiO2、 LiMn2O4、 LiCoPO4、 LiFePO4、 LiNiMnCoO2、 LiNi1-x-y-zCoxM1yM2zO2( 其中 M1 和 M2 各自独立地选自 : Al、 Ni、 Co、 Fe、 Mn、 V、 Cr、 Ti、 W、 Ta、 Mg 和 Mo, 且 x、 y 和 z 各自独立地为形 成氧化物的元素的原子分数, 其中 0 x0。
30、.5, 0 y0.5, 0 z0.5, 且 x+y+z 1) 及其混 合物。 0114 本发明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具有水平横截面且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线性结构, 因此 具有柔性, 因此其可自由改变形状。 0115 图 3 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一个内电极的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透 视图。 0116 参考图3, 线缆型二次电池100包含 : 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100, 所述芯110包含电 解质 ; 内电极, 所述内电极包含围绕所述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110 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 内集电器 120、 围绕所述内集电器 120 的外表面的内电极活性材料层 130、 形成在所述内电 极活性材料层 13。
31、0 的外表面上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131、 以及形成在所述导电材料涂层 131 的外表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 132 ; 隔离层 140, 所述隔离层 140 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 ; 以及外电 极, 所述外电极包含围绕所述隔离层 140 的外表面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150 和围绕所述外 电极活性材料层 150 的外表面的外集电器 160。 0117 除了这种结构之外, 还可以根据外集电器和外电极活性材料的配置以各种结构对 外电极进行构造。 例如, 可以以如下结构对外电极进行构造 : 具有形成为围绕隔离层的外表 面的外集电器和形成。
32、为围绕外集电器的外表面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结构 ; 具有形成为围 绕隔离层的外表面的外集电器和形成为围绕外集电器的外表面且与隔离层接触的外电极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5 11/15 页 16 活性材料层的结构 ; 或具有形成为围绕隔离层的外表面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和形成为通过 被覆盖在外电极活性材料层中而包含在外电极活性材料层内部并与隔离层间隔地围绕隔 离层的外表面的外集电器的结构。 0118 同时,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具有水平横截面且纵向延伸, 并 包含 : 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所述芯包含电解质 ; 内电极, 所述内电极包含围绕所述用于供 给锂离子的芯。
33、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和围绕所述内集电器的外表面的内电极活 性材料层 ; 隔离层, 所述隔离层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 ; 以及外 电极, 所述外电极围绕所述隔离层的外表面并包含外集电器、 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包含导电 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以及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 0119 如上所述, 多孔涂层可还包含无机粒子。 0120 在这种线缆型二次电池中, 外电极可以为负极, 且外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包含如 上所述的活性材料。 0121 图 4 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其中导电材料 涂层和多孔涂层形成在外电极上。 012。
34、2 参考图 4, 线缆型二次电池 200 包含 : 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210, 所述芯 210 包含 电解质 ; 内电极, 所述内电极包含围绕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210 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内 集电器 220 和围绕内集电器 220 的外表面的内电极活性材料层 230 ; 隔离层 240, 所述隔离 层 240 围绕内电极的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包含围绕隔 离层240的外表面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252、 围绕多孔涂层252并包含导电 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251、 围绕导电材料涂层 251 的外电极活性材料 层 250、 以及围绕。
35、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250 的外表面的外集电器 260。 0123 除了这种结构之外, 还可以根据导电材料涂层和多孔涂层的配置以各种结构对外 电极进行构造。 例如, 可以以如下结构对外电极进行构造 : 具有形成为围绕隔离层的外表面 的外集电器、 形成为围绕外集电器的外表面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形成为围绕外电极活性 材料层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以及形成为围绕导电材料涂 层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的结构 ; 具有形成为围绕隔离层的外表面的外集电 器、 形成为围绕外集电器的外表面并与隔离层接触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形成为围绕外电 极活性材料层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
36、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以及形成为围绕导电 材料涂层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的结构 ; 或者具有形成为围绕隔离层的外表 面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形成为通过被覆盖在外电极活性材料层中而包含在所述外电极活 性材料层内部并与隔离层间隔地围绕所述隔离层的外表面的外集电器、 形成为围绕外电极 活性材料层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以及形成为围绕导电材 料涂层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的结构。 0124 同时, 在本发明中, 隔离层可以为电解质层或隔膜。 0125 充当离子通道的电解质层可以由如下制成 : 使用 PEO、 PVdF、 PVdF-HFP、 PMMA、 PAN 或 P。
37、VAc 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 ; 或者使用 PEO、 聚环氧丙烷 (PPO)、 聚乙撑亚胺 (PEI)、 聚环 硫乙烷 (PES) 或聚乙酸乙烯酯 (PVAc) 的固体电解质。优选使用聚合物或陶瓷玻璃作为骨 架形成固体电解质的基质。 在典型的聚合物电解质的情况中, 即使当满足离子电导率时, 离 子在反应速率方面仍非常缓慢地移动。 因此, 与固体电解质相比, 优选使用有助于离子移动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6 12/15 页 17 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差, 因此可包含多孔载体或交联 聚合物以改善差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电解质层能够充当隔膜, 由此。
38、可不使用另外的隔膜。 0126 在本发明中, 电解质层可还包含锂盐。锂盐可以改善离子导电率和响应时间。锂 盐的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 LiCl、 LiBr、 LiI、 LiClO4、 LiBF4、 LiB10Cl10、 LiPF6、 LiCF3SO3、 LiCF3CO2、 LiAsF6、 LiSbF6、 LiAlCl4、 CH3SO3Li、 CF3SO3Li、 (CF3SO2)2NLi、 氯硼烷锂、 低级脂族碳 酸锂和四苯基硼锂。 0127 隔膜的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 由选自乙烯均聚物、 丙烯均聚物、 乙烯 - 丁烯共聚 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聚烯烃类聚合物制成的。
39、多孔基材 ; 由 选自聚酯、 聚缩醛、 聚酰胺、 聚碳酸酯、 聚酰亚胺、 聚醚醚酮、 聚醚砜、 聚苯醚、 聚苯硫醚和聚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聚合物制成的多孔基材 ; 或由无机粒子和粘合剂聚合物的混合物制 成的多孔基材。 其中, 为了使得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的锂离子转移到外电极, 优选使用与由 选自如下的聚合物制成的多孔基材相对应的无纺布隔膜 : 聚酯、 聚缩醛、 聚酰胺、 聚碳酸酯、 聚酰亚胺、 聚醚醚酮、 聚醚砜、 聚苯醚、 聚苯硫醚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0128 此外, 本发明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具有保护涂层。所述保护涂层为绝缘体并以围绕 外集电器的方式形成, 由此防止电极免受空气中的水分和外。
40、部冲击影响。所述保护涂层可 由常规聚合物树脂如 PVC、 HDPE 或环氧树脂制成。 0129 同时, 根据本发明还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包含两个以上的内电极。 0130 在具有两个以上内电极的电池中, 当将内电极用作负极时, 电池包含 : 两个以上的 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所述芯包含电解质 ; 两个以上的彼此平行排列的内电极, 各内电极包 含围绕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 围绕所述内集电器的外表 面的内电极活性材料层、 形成在所述内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外表面上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 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以及形成在所述导电材料涂层的外表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 物。
41、粘合剂的多孔涂层 ; 隔离层, 所述隔离层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 路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围绕所述隔离层的外表面并包含外集电器和外电极活性材料 层。此外, 电池可以被构造为包含 : 两个以上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所述芯包含电解质 ; 两个以上的彼此平行排列的内电极, 各内电极包含围绕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的外表面的 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 围绕所述内集电器的表面的内电极活性材料层、 形成在所述内电极 活性材料层的外表面上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形成在所述 导电材料涂层的外表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 以及围绕所述多孔涂层的 外表面以。
42、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的隔离层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 面并包含外集电器和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0131 在所述电池中, 多孔涂层可还包含如上所述的无机粒子。 0132 下文中, 将对图 5 进行具体说明。 0133 参考图 5, 线缆型二次电池 300 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的内电极, 包含 : 两个以上的 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310, 所述芯 310 包含电解质 ; 两个以上的彼此平行排列的内电极, 各 内电极包含围绕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310 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 320、 围绕内 集电器320的外表面的内电极活性材料层330、 形成在内电极活性材料层330外表。
43、面上并包 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331以及形成在导电材料涂层331的外表 面上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 332 ; 隔离层 340, 所述隔离层 340 围绕内电极的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7 13/15 页 18 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包含围绕隔离层 340 的外表面的 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350 和围绕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350 的外表面的外集电器 360。 0134 同时, 在具有两个以上内电极的电池中, 当将外电极用作负极时, 电池包含 : 两个 以上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所述芯包含电解质 ; 两个以上的。
44、彼此平行排列的内电极, 各内 电极包含围绕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以及围绕所述内集 电器的表面的内电极活性材料层 ; 隔离层, 所述隔离层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以防止电 极之间的短路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围绕所述隔离层的外表面并包含外集电器、 外电极 活性材料层、 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以及包含第二聚合物粘 合剂的多孔涂层。此外, 电池可以被构造为包含 : 两个以上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所述芯 包含电解质 ; 两个以上的彼此平行排列的内电极, 各内电极包含围绕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 芯的外表面的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 围绕所述内集电器的表面。
45、的内电极活性材料层以及围 绕所述内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的隔离层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 电极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并包含外集电器、 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 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以及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层。 0135 在所述电池中, 多孔涂层可还包含如上所述的无机粒子。 0136 下文中, 将对图 6 进行具体说明。 0137 参考图 6, 线缆型二次电池 400 包含 : 两个以上的用于供给锂离子的芯 410, 所述 芯 410 包含电解质 ; 两个以上的彼此平行排列的内电极, 各内电极包含围绕各用于供给锂 离子的芯 410 的外表面的。
46、开放结构的内集电器 420 和围绕内集电器 420 的表面的内电极活 性材料层 430 ; 隔离层 440, 所述隔离层 440 围绕内电极的外表面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 ; 以及外电极, 所述外电极包含围绕隔离层 440 的外表面并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的多孔涂 层 452、 围绕多孔涂层 452 并包含导电材料和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导电材料涂层 451、 围绕 导电材料涂层 451 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450 以及围绕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450 的外表面的外 集电器 460。 0138 除了这种结构之外, 还可以以如上所述的各种结构来构造外电极。 0139 这种线缆型二次电池 300 和 400 。
47、具有由多个电极构成的内电极, 由此使得可控制 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平衡并防止短路。 0140 下文中, 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然而, 本文中公开的说明只是 仅用于说明性目的的优选实例, 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从而应理解, 提供所述实施例以 用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更清楚的说明。 0141 实施例 0142 (1) 制备电极 0143 通过电镀法利用包含镍和锡的电极活性材料以 2.5m 的厚度涂布铜线集电器 ( 直径 125m), 从而形成电极活性材料层。 0144 然后, 以 60:40 的重量比对作为导电材料的碳纤维和作为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的聚 偏二氟乙烯进行混合, 并将混合。
48、物添加到用作溶剂的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从而得到浆料。 将浆料涂布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整个外表面上以形成导电材料涂层。 0145 图 7 是具有导电材料涂层的线型电极的 SEM 照片。 0146 随后, 以 10:90 的重量比对作为无机粒子的二氧化硅 (SiO2) 和作为第二粘合剂的 说 明 书 CN 104067417 A 18 14/15 页 19 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 5)进行混合, 并将混合物添加到丙酮溶剂中以 得到以 6 重量的量包含所述混合物的溶液。 0147 向得到的溶液中, 添加作为非溶剂的水, 使得混合物的量基于溶液的总重量变为 5 重量。 01。
49、48 将由此最后得到的溶液涂布在导电材料涂层的整个外表面上, 并在室温下蒸发丙 酮溶剂, 随后在设定为 10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 10 小时, 从而形成多孔涂层。 0149 图 8 是显示通过这种程序得到的多孔涂层的形状的 SEM 照片。 0150 (2) 制备硬币型半电池 0151 将在步骤 (1) 中制备的线型电极卷绕在水平面上以制成平板形式, 并用作负极。 作为正极, 使用金属锂箔。将聚乙烯隔膜插入正极与负极之间以得到电极组件。 0152 将电极组件放入电池壳中, 向其中引入 1M LiPF6的非水电解液, 所述电解液是通 过以 1:2 的体积比对碳酸亚乙酯 (EC) 和碳酸二乙酯 (DEC) 进行混合并将 LiPF6添加到制 得的非水溶剂中直至 LiPF6的浓度变为 1M 而得到的。由此制备了硬币型半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