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33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2 CN 104113332 A (21)申请号 201410310797.5 (22)申请日 2014.07.01 H03L 7/18(2006.01) (71)申请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 2 号 (72)发明人 李登全 张靓 朱樟明 杨银堂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 黄灿 (54) 发明名称 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 产生器, 包括 : 用于根据参考。
2、时钟信号, 产生多组 延迟时钟信号的闭环反馈系统 ; 与所述闭环反馈 系统相连, 用于对所述多组延迟时钟信号的占空 比进行调整, 并输出所述时间交织逐次逼近型模 数转换器的输入时钟信号的边沿组合电路。本发 明的闭环反馈系统产生六组占空比为 50的延 迟时钟信号, 并通过边沿组合电路对六组占空比 为 50的延迟时钟信号进行组合处理, 产生六组 占空比为 20的输入时钟信号作为六通道时间 交织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输入时钟, 解决了 传统输入时钟信号不够精确的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6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
3、请 权利要求书6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3332 A CN 104113332 A 1/6 页 2 1. 一种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应用于时间交织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用于根据参考时钟信号, 产生多组延迟时钟信号的闭环反馈系统 ; 与所述闭环反馈系统相连, 用于对所述多组延迟时钟信号的占空比进行调整, 并输出 所述时间交织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输入时钟信号的边沿组合电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环反馈系统产生六组占空比为 50的延迟时钟信号, 其中, 所述。
4、六组延迟时钟 信号的相位等比例增加。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沿组合电路将所述六组延迟时钟信号进行两两组合处理, 输出六组占空比为 20的输入时钟信号, 其中, 进行组合处理的两组延迟时钟信号的相位差为预设值。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环 反馈系统包括 : 鉴相器、 与所述鉴相器连接的电荷泵、 与所述电荷泵连接的环路滤波器、 分 别与所述环路滤波器和所述电荷泵连接的压控延迟线以及与所述压控延迟线连接的输出 锁存电路 ; 其中, 所述鉴相器用于检测所述输出锁存电路反馈的第一延迟。
5、时钟信号 (ck1) 与第七 延迟时钟信号 (ck7) 的相位差, 并输出一检测结果 ; 所述电荷泵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转换为电流 ; 所述环路滤波器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为控制电压 (Vc) ; 所述压控延迟线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压 (Vc) 以及所述参考时钟信号产生七组占空 比为 50的延迟时钟信号, 其中, 所述七组延迟时钟信号包括相位等比例增加的第一延迟 时钟信号 (ck1)、 第二延迟时钟信号 (ck2)、 第三延迟时钟信号 (ck3)、 第四延迟时钟信号 (ck4)、 第五延迟时钟信号 (ck5)、 第六延迟时钟信号 (ck6) 以及第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 所述输出锁存电路用于锁。
6、存所述七组延迟时钟信号, 并将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第 二延迟时钟信号 (ck2)、 第三延迟时钟信号 (ck3)、 第四延迟时钟信号 (ck4)、 第五延迟时钟 信号 (ck5) 以及第六延迟时钟信号 (ck6) 输出给所述边沿组合电路, 同时将所述第一延迟 时钟信号 (ck1) 与第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反馈给所述鉴相器。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鉴相 器包括 : 第一反相器 (I1)、 第一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第二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第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7、 第一与非门 (N1)、 第二与非门 (N2) ; 其中, 所述第一反相器 (I1) 的输入端接第一输入信号 (start), 所述第一反相器 (I1)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的复位端 (Rst) 连接 ; 所述第一上升沿 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的数据输入端 (D) 接电源 (VDD), 所述第一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的输出端 (Q) 输出第一输出信号 (rdy), 且与第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的 数据输入端 (D) 连接, 所述第一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的时钟输入端 (clk) 与第一 延迟时钟信号。
8、 (ck1) 连接 ; 所述第二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的时钟输入端 (clk) 与 第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连接, 所述第二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的数据输入端 (D) 与电源 (VDD) 连接, 所述第二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的输出端 (Q) 输出第三输出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3332 A 2 2/6 页 3 号 (DN) ; 所述第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的时钟输入端 (clk) 接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所述第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的输出端 (Q) 输出第二输出信号 (UP) 。
9、; 所述 第一与非门 (N1) 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UP) 和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DN), 所述第一与非门 (N1)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与非门 (N2) 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二与非 门(N2)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一输入信号(start), 所述第二与非门(N2)的输出分别与第 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的复位端 (Rst) 和第二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的复 位端 (Rst) 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 泵包括 : 输入信号调整电路, 所述输入信号调整电路包括 : 第二输出。
10、信号 (UP) 反相调整电 路和第三输出信号 (DN) 延迟调整电路 ; 其中, 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UP) 反相调整电路包括 : 第二反相器 (I2)、 第三反相器 (I3)、 第四反相器 (I4)、 第一 MOS 管 (M1)、 第二 MOS 管 (M2) ; 其中, 所述第二反相器(I2)的输入端接所述第二输出信号(UP), 所述第二反相器(I2) 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和第二MOS管(M2)的源极连接 ; 所述第一MOS 管 (M1) 的栅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一 MOS 管 (M1) 的源极与所述第二 MOS 管 (M2) 的漏极 连接, 第一 MOS 。
11、管 (M1) 的漏极和第二 MOS 管 (M2) 的源极连接 ; 第二 MOS 管 (M2) 的栅极接 地 ; 所述第三反相器 (I3) 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 MOS 管 (M1) 的源极与所述第二 MOS 管 (M2)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反相器 (I3)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 (I4)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四反相器 (I4) 的输出信号为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UP) 的延迟反相信号 (UPb)。 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DN) 延迟调整电路包括 : 第五反相器 (I5)、 第六反相器 (I6)、 第七反相器 (I7)、 第八反相器 (I8) ; 其中, 所述第五反相器(I5)的输入端。
12、接所述第三输出信号(DN), 所述第五反相器(I5)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反相器 (I6)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六反相器 (I6)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 七反相器 (I7)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七反相器 (I7)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八反相器 (I8) 的 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八反相器 (I8) 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DN) 的延迟信号 (DN_ delay) ;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 泵还包括 : 电荷泵主体电路, 所述电荷泵主体电路包括 : 电流源产生电路和电流镜充放电 电路 ; 其中, 所述电流源产生电路包括 :。
13、 第三 MOS 管 (M3)、 第四 MOS 管 (M4)、 第五 MOS 管 (M5)、 第六 MOS 管 (M6)、 第七 MOS 管 (M7)、 第八 MOS 管 (M8)、 第一电阻 (R1) ; 其中, 所述第三 MOS 管 (M3) 的源极与电源 (VDD) 连接, 所述第三 MOS 管 (M3) 的栅极分 别与所述第五 MOS 管 (M5) 的栅极以及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 MOS 管 (M3) 的栅极还分别与所 述第四MOS管(M4)的栅极以及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MOS管(M3)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六MOS 管 (M6) 的漏极以及栅极连接 ; 所述第六 MOS 管 (M6) 的源。
14、极接地 (GND), 所述第六 MOS 管 (M6) 的漏极和栅极连接后与所述第五 MOS 管 (M5) 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六 MOS 管 (M6) 的漏 极和栅极连接后还与所述第七 MOS 管 (M7) 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四 MOS 管 (M4) 的栅极与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3332 A 3 3/6 页 4 极连接后与所述第七 MOS 管 (M7)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四 MOS 管 (M4) 的栅极与漏极连接后 还与所述第八 MOS 管 (M8) 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四 MOS 管 (M4) 的源极接电源 (VDD) ; 所述第 八MOS管(M8)的源极接电源(V。
15、DD), 所述第八MOS管(M8)的漏极与所述电流镜充放电电路 连接 ; 所述第一电阻 (R1) 的一端与所述第七 MOS 管 (M7) 的源极连接, 另一端接地 (GND) ; 所述电流镜充放电电路包括 : 第九MOS管(M9)、 第十MOS管(M10)、 第十一MOS管(M11)、 第十二MOS管(M12)、 第十三 MOS 管 (M13)、 第十四 MOS 管 (M14)、 第十五 MOS 管 (M15)、 第十六 MOS 管 (M16)、 第十七 MOS 管(M17)、 第一开关管(M18)、 第十九MOS管(M19)、 第二十MOS管(M20)、 第二开关管(M21)、 第二十二 M。
16、OS 管 (M22)、 第二十三 MOS 管 (M23)、 第二十四 MOS 管 (M24) ; 其中, 所述第九 MOS 管 (M9) 的源极接地 (GND), 所述第九 MOS 管 (M9) 的栅极与漏极连 接后分别与所述第八 MOS 管 (M8) 的漏极、 所述第十 MOS 管 (M10) 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十三 MOS管(M13)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MOS管(M10)的源极接地(GND), 所述第十MOS管(M10) 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一 MOS 管 (M11) 的漏极和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一 MOS 管 (M11) 的源 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十一 MOS 管 (M11。
17、) 的漏极和栅极连接后与所述第十二 MOS 管 (M12) 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二 MOS 管 (M12) 的源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十二 MOS 管 (M12) 漏极 分别与所述第十六 MOS 管 (M16) 的漏极以及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六 MOS 管 (M16) 的漏极与 栅极连接后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三 MOS 管 (M23) 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十 MOS 管 (M20) 的栅 极连接, 所述第十六 MOS 管 (M16) 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七 MOS 管 (M17) 的漏极连接 ; 所述第 十七 MOS 管 (M17) 的栅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十七 MOS 管 (M。
18、17) 的源极接地 (GND) ; 所述 第二十三 MOS 管 (M23) 的源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二十三 MOS 管 (M23) 的栅极与所述第 二十 MOS 管 (M20)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二十三 MOS 管 (M23) 的栅极还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 MOS 管 (M22) 的栅极、 第二十四 MOS 管 (M24) 的漏极以及第十九 MOS 管 (M19) 的漏极连接 ; 所述第二十四 MOS 管 (M24) 的漏极接控制电压 (Vc), 所述第二十四 MOS 管 (M24) 的栅极接 第一输出信号 (rdy), 所述第二十四 MOS 管 (M24) 的源极接电源 (VDD)。
19、 ; 所述第十九 MOS 管 (M19)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M18)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十九MOS管(M19)的栅极与所述 第二十二 MOS 管 (M22)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十九 MOS 管 (M19) 的栅极还分别与所述第十五 MOS 管 (M15) 的栅极以及漏极连接 ; 所述第十五 MOS 管 (M15) 的栅极以及漏极连接后与所 述第十三 MOS 管 (M13)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 MOS 管 (M15) 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四 MOS 管 (M14) 的漏极连接 ; 所述第十三 MOS 管 (M13) 的源极接地 (GND) ; 所述第十四 MOS 管 (M14) 的源极接。
20、电源 (VDD), 所述第十四 MOS 管 (M14) 的栅极接地 (GND) ; 所述第一开关管 (M18) 的源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一开关管 (M18) 的栅极接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UP) 的延迟反相 信号 (UPb) ; 所述第二十 MOS 管 (M20) 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 (M21) 的漏极连接 ; 所述第 二开关管 (M21) 的源极接地 GND, 所述第二开关管 (M21) 的栅极接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DN) 的延迟信号 (DN_delay) ; 所述第二十二 MOS 管 (M22) 的源极接地 (GND)。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
21、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路 滤波器具体为电容 (CL), 所述电容 (CL) 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荷泵和所述压控延迟线连接, 并输出控制电压 (Vc), 所述电容 (CL) 的另一端接地 (GND)。 9.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控 延迟线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 第二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 第三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3332 A 4 4/6 页 5 差分压控延迟单元、 第四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以及第五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 其中, 所述第一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参考时钟信号 (CLK_P) 。
22、连接, 所 述第一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参考时钟信号 (CLK_N) 连接, 所述第一级 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 第一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 接 ; 所述第二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 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 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三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 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级差分压控延迟。
23、单元 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四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 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 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 其中, 每级所述差分压控延迟单元包括 : 电压控制尾电流源(M25)、 第一输入MOS管(M26)、 第二输入MOS管(M27)、 第一负载MOS 管 (M28)、 第二负载 MOS 管 (M29)、 第三负载 MOS 管 (M30)、 第四负载 MOS 管 (M31)、 第九反相 器 (I9)、 第十反相器 (I10) ; 其中, 所述电压控制尾电流源 (M25) 的源极接地 (GND),。
24、 所述电压控制尾电流源 (M25) 的栅极接控制电压 (Vc), 所述电压控制尾电流源 (M25) 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 MOS 管 (M26) 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 MOS 管 (M27) 的源极连接 ; 所述第一输入 MOS 管 (M26) 的 的栅极为所述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 (OUT1), 所述第一输入 MOS 管 (M26) 的漏极 与所述第九反相器 (I9)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九反相器 (I9) 的输出端为所述差分压控延 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Vin1), 所述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 MOS 管 (M28) 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三 负载MOS管(M30)的栅极、 漏极连。
25、接, 所述第九反相器(I9)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负载MOS 管 (M29) 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三负载 MOS 管 (M30) 的源极接电源 (VDD) ; 所述第一负载 MOS 管 (M28) 的源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一负载 MOS 管 (M28) 的栅极分别与第二负载 MOS 管 (M29) 的漏极以及第四负载 MOS 管 (M31) 的漏极、 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负载 MOS 管 (M28) 的栅 极还分别与所述第十反相器 (I10) 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 MOS 管 (M27) 的漏极连接 ; 第 二负载MOS管(M29)的源极接电源(VDD) ; 所述第四负载MOS管(。
26、M31)的源极接电源(VDD) ; 所述第十反相器 (I10) 的输出端为所述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Vin2) ; 所述第二 输入 MOS 管 (M27) 的栅极为所述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OUT2)。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 锁存电路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输出锁存器、 第二输出锁存器、 第三输出锁存器以及第 四输出锁存器 ; 所述第一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 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输出锁存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 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输出锁存器的第一。
27、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所述第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3332 A 5 5/6 页 6 输出锁存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4) ; 所述第二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相 连, 所述第二输出锁存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 连, 所述第二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二延迟时钟信号 (ck2), 所述第二输出锁 存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五延迟时钟信号 (ck5) ; 所述第三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相 连, 所述第三输出锁存器的第二输。
28、入端与所述第三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 连, 所述第三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三延迟时钟信号 (ck3), 所述第三输出锁 存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第六延迟时钟信号 (ck6) ; 所述第四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相 连, 所述第四输出锁存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级差分压控延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 连, 所述第四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 其中, 每个所述输出锁存器包括 : 第十一反相器(I11)、 第十二反相器(I12)、 第十三反相器(I13)、 第十四反相器(I14)、 第十五反相器 (I15) 和第。
29、十六反相器 (I16) ; 其中, 所述第十一反相器 (I11) 的输入端为所述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入端 (IN1), 所述 第十一反相器 (I11) 的输出端接所述第十二反相器 (I12) 的输入端 ; 第十二反相器 (I12) 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五反相器 (I15) 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十六反相器 (I16) 的输入 端连接, 且第十二反相器 (I12) 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输出锁存器的第一输出端 (OUT3) ; 所述 第十五反相器(I15)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反相器(I14)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十六反 相器 (I16) 的输出端连接, 且所述第十四反相器 (I14) 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输出。
30、锁存器第二 输出端 (OUT4) ; 所述第十四反相器 (I14) 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三反相器 (I13) 的输出端连 接 ; 所述第十三反相器 (I13) 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输出锁存器的第二输入端 (IN2)。 11.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沿 组合电路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六个占空比调整电路 ; 其中, 所述六个占空比调整电路中的第一调整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所述第一延迟时钟 信号 (ck1), 所述第一调整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五延迟时钟信号 (ck5), 所述第一调 整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输入时钟信号 (A1) ; 所述六个占空比调整电路。
31、中的第二调整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所述第二延迟时钟信号 (ck2), 所述第二调整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六延迟时钟信号 (ck6), 所述第二调整电 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二输入时钟信号 (A2) ; 所述六个占空比调整电路中的第三调整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所述第三延迟时钟信号 (ck3), 所述第三调整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所述第三调整电 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三输入时钟信号 (A3) ; 所述六个占空比调整电路中的第四调整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所述第四延迟时钟信号 (ck4), 所述第三调整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二延迟时钟信号 (ck2), 所述第四调整电 路的输出端输出第四输。
32、入时钟信号 (A4) ; 所述六个占空比调整电路中的第五调整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所述第五延迟时钟信号 (ck5), 所述第三调整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三延迟时钟信号 (ck3), 所述第五调整电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3332 A 6 6/6 页 7 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五输入时钟信号 (A5) ; 所述六个占空比调整电路中的第六调整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所述第五延迟时钟信号 (ck6), 所述第三调整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三延迟时钟信号 (ck4), 所述第六调整电 路的输出端输出第六输入时钟信号 (A6) ; 其中, 每个所述占空比调整电路包括 : 第十七反相器(I17)、 第十八。
33、反相器(I18)、 第十九反相器(I19)、 第二十反相器(I20)、 第二十一反相器 (I21)、 第二十二反相器 (I22)、 第二十三反相器 (I23)、 第三十二 MOS 管 (M32)、 第三十三 MOS 管 (M33)、 第三十四 MOS 管 (M34)、 第三十五 MOS 管 (M35) ; 其中, 所述第十七反相器 (I17) 的输入端以及第三十三 MOS 管 (M33) 的栅极为所述占 空比调整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fall) ; 所述第十七反相器 (I17)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八反相 器 (I18) 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十八反相器 (I18)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九反相器 (。
34、I19) 的 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十九反相器(I1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十二MOS管(M32)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三十二MOS管(M32)的源极接电源(VDD), 所述第三十二MOS管(M32)的漏极与所述 第三十三 MOS 管 (M33) 源极连接 ; 所述第三十三 MOS 管 (M33) 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三 反相器 (I23) 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十四 MOS 管 (M34) 的漏极连接 ; 所述第二十三反相器 (I23)的输出端为所述占空比调整电路的输出端(OUT) ; 所述第二十反相器(I20)的输入端 以及所述第三十五 MOS 管 (M35) 的栅极为所述占空比调整电路的第。
35、二输入端 (rise) ; 所述 第二十反相器 (I20)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一反相器 (I21)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二十一 反相器 (I21)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二反相器 (I22)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二十二反相器 (I2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十四MOS管(M34)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三十四MOS管(M34)的源 极与所述第三十五MOS管(M35)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十五MOS管(M35)的源极接地(GND)。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3332 A 7 1/15 页 8 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延迟锁相环领域, 特别涉及一。
36、种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背景技术 0002 高速通信系统, 如串行连接、 超宽带和正交频分复用接收器, 要求模数转换器具有 GHz 以上的转换速率。高速、 低中精度的模数转换器广泛应用于这些领域。其中, 时间交织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利用多通道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并行工作的方式提高转换速率, 由 于子通道模数转换器采用逐次逼近结构, 使得整个系统的功耗和面积很小, 而且采样速度 很高, 达到GHz。 但现有时间交织结构的输入时钟为分频器时钟, 该分频器时钟不够精确, 对 时间交织结构整体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 现有的时间交织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 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
37、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解决了传统分频 器时钟不够精确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模拟延迟锁相环的时钟产生器, 包括 : 0005 用于根据参考时钟信号, 产生多组延迟时钟信号的闭环反馈系统 ; 0006 与所述闭环反馈系统相连, 用于对所述多组延迟时钟信号的占空比进行调整, 并 输出所述时间交织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输入时钟信号的边沿组合电路。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闭环反馈系统产生六组占空比为 50的延迟时钟信号, 其中, 所述 六组延迟时钟信号的相位等比例增加。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边沿组合电路。
38、将所述六组延迟时钟信号进行两两组合处理, 输出 六组占空比为 20的输入时钟信号, 其中, 进行组合处理的两组延迟时钟信号的相位差为 预设值。 0009 其中, 所述闭环反馈系统包括 : 鉴相器、 与所述鉴相器连接的电荷泵、 与所述电荷 泵连接的环路滤波器、 分别与所述环路滤波器和所述电荷泵连接的压控延迟线以及与所述 压控延迟线连接的输出锁存电路 ; 0010 其中, 所述鉴相器用于检测所述输出锁存电路反馈的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与第 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的相位差, 并输出一检测结果 ; 0011 所述电荷泵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转换为电流 ; 0012 所述环路滤波器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为。
39、控制电压 Vc ; 0013 所述压控延迟线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压 Vc 以及所述参考时钟信号产生七组占空 比为 50的延迟时钟信号, 其中, 所述七组延迟时钟信号包括相位等比例增加的第一延迟 时钟信号ck1、 第二延迟时钟信号ck2、 第三延迟时钟信号ck3、 第四延迟时钟信号ck4、 第五 延迟时钟信号 ck5、 第六延迟时钟信号 ck6 以及第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 说 明 书 CN 104113332 A 8 2/15 页 9 0014 所述输出锁存电路用于锁存所述七组延迟时钟信号, 并将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第二延迟时钟信号 ck2、 第三延迟时钟信号 ck3、 第四延迟时钟。
40、信号 ck4、 第五延迟时钟信号 ck5 以及第六延迟时钟信号 ck6 输出给所述边沿组合电路, 同时将所述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与第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反馈给所述鉴相器。 0015 其中, 所述鉴相器包括 : 0016 第一反相器I1、 第一上升沿触发型D触发器FF1、 第二上升沿触发型D触发器FF2、 第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第一与非门 N1、 第二与非门 N2 ; 0017 其中, 所述第一反相器 I1 的输入端接第一输入信号 start, 所述第一反相器 I1 的 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的复位端 Rst 连接 ; 所述第一上升沿触发型。
41、 D 触发器 FF1 的数据输入端 D 接电源 VDD, 所述第一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的输出端 Q 输出第一输出信号 rdy, 且与第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的数据输入端 D 连接, 所述第 一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1 的时钟输入端 clk 与第一延迟时钟信号 ck1 连接 ; 所述第二 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的时钟输入端 clk 与第七延迟时钟信号 ck7 连接, 所述第二上 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的数据输入端 D 与电源 VDD 连接, 所述第二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 器 FF2 的输出端 Q 输出第三输出信号 DN ; 所述第三上升。
42、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的时钟输入 端clk接第一延迟时钟信号ck1, 所述第三上升沿触发型D触发器FF3的输出端Q输出第二 输出信号 UP ; 所述第一与非门 N1 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UP 和所述第三输 出信号 DN, 所述第一与非门 N1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与非门 N2 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 二与非门 N2 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第一输入信号 start, 所述第二与非门 N2 的输出分别与 第三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3 的复位端 Rst 和第二上升沿触发型 D 触发器 FF2 的复位端 Rst 连接。 0018 其中, 所述电荷泵包括 : 输入信号调整。
43、电路, 所述输入信号调整电路包括 : 第二输 出信号 UP 反相调整电路和第三输出信号 DN 延迟调整电路 ; 0019 其中, 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UP 反相调整电路包括 : 0020 第二反相器 I2、 第三反相器 I3、 第四反相器 I4、 第一 MOS 管 M1、 第二 MOS 管 M2 ; 0021 其中, 所述第二反相器I2的输入端接所述第二输出信号UP, 所述第二反相器I2的 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 MOS 管 M1 的漏极和第二 MOS 管 M2 的源极连接 ; 所述第一 MOS 管 M1 的栅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一 MOS 管 M1 的源极与所述第二 MOS 管 M2 的漏。
44、极连接, 第一 MOS 管 M1 的漏极和第二 MOS 管 M2 的源极连接 ; 第二 MOS 管 M2 的栅极接地 ; 所述第三反相器 I3 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 MOS 管 M1 的源极与所述第二 MOS 管 M2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反 相器I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I4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四反相器I4的输出信号为所 述第二输出信号 UP 的延迟反相信号 UPb。 0022 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DN 延迟调整电路包括 : 0023 第五反相器 I5、 第六反相器 I6、 第七反相器 I7、 第八反相器 I8 ; 0024 其中, 所述第五反相器I5的输入端接所述第三输出信号DN,。
45、 所述第五反相器I5的 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反相器 I6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六反相器 I6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反相 器 I7 的输入端连接 ; 所述第七反相器 I7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八反相器 I8 的输入端连接 ; 所 述第八反相器 I8 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DN 的延迟信号 DN_delay ; 0025 其中, 所述电荷泵还包括 : 电荷泵主体电路, 所述电荷泵主体电路包括 : 电流源产 说 明 书 CN 104113332 A 9 3/15 页 10 生电路和电流镜充放电电路 ; 0026 其中, 所述电流源产生电路包括 : 0027 第三 MOS 管 M3、 第四 MOS 。
46、管 M4、 第五 MOS 管 M5、 第六 MOS 管 M6、 第七 MOS 管 M7、 第 八 MOS 管 M8、 第一电阻 R1 ; 0028 其中, 所述第三 MOS 管 M3 的源极与电源 VDD 连接, 所述第三 MOS 管 M3 的栅极分别 与所述第五 MOS 管 M5 的栅极以及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 MOS 管 M3 的栅极还分别与所述第四 MOS 管 M4 的栅极以及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 MOS 管 M3 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六 MOS 管 M6 的漏 极以及栅极连接 ; 所述第六 MOS 管 M6 的源极接地 GND, 所述第六 MOS 管 M6 的漏极和栅极连 接后与所述第五。
47、 MOS 管 M5 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六 MOS 管 M6 的漏极和栅极连接后还与所述 第七 MOS 管 M7 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四 MOS 管 M4 的栅极与漏极连接后与所述第七 MOS 管 M7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四 MOS 管 M4 的栅极与漏极连接后还与所述第八 MOS 管 M8 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四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VDD ; 所述第八MOS管M8的源极接电源VDD, 所述第八MOS 管 M8 的漏极与所述电流镜充放电电路连接 ; 所述第一电阻 R1 的一端与所述第七 MOS 管 M7 的源极连接, 另一端接地 GND ; 0029 所述电流镜充放电电路包括 : 00。
48、30 第九 MOS 管 M9、 第十 MOS 管 M10、 第十一 MOS 管 M11、 第十二 MOS 管 M12、 第十三 MOS 管 M13、 第十四 MOS 管 M14、 第十五 MOS 管 M15、 第十六 MOS 管 M16、 第十七 MOS 管 M17、 第一开 关管 M18、 第十九 MOS 管 M19、 第二十 MOS 管 M20、 第二开关管 M21、 第二十二 MOS 管 M22、 第 二十三 MOS 管 M23、 第二十四 MOS 管 M24 ; 0031 其中, 所述第九 MOS 管 M9 的源极接地 GND, 所述第九 MOS 管 M9 的栅极与漏极连接 后分别与所。
49、述第八 MOS 管 M8 的漏极、 所述第十 MOS 管 M10 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十三 MOS 管 M13 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 MOS 管 M10 的源极接地 GND, 所述第十 MOS 管 M10 的漏极分别与 所述第十一 MOS 管 M11 的漏极和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一 MOS 管 M11 的源极接电源 VDD, 所述 第十一 MOS 管 M11 的漏极和栅极连接后与所述第十二 MOS 管 M12 的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二 MOS 管 M12 的源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十二 MOS 管 M12 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六 MOS 管 M16 的 漏极以及栅极连接 ; 所述第十六 MOS 管 M16 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后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三 MOS 管M23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十MOS管M20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六MOS管M16的源极与所述 第十七 MOS 管 M17 的漏极连接 ; 所述第十七 MOS 管 M17 的栅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十七 MOS 管 M17 的源极接地 GND ; 所述第二十三 MOS 管 M23 的源极接电源 VDD, 所述第二十三 MOS 管 M23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