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及该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及该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575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19 CN 104157516 A (21)申请号 201410400301.3 (22)申请日 2014.08.14 H01H 50/58(2006.01) (71)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 直街 92 号 (72)发明人 梁慧敏 于海丹 邓杰 唐钰杰 赵春青 赵韩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 务所 23109 代理人 张利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及该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57) 摘要 一种适用于双磁钢。
2、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及该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涉及一种推动器组。 本 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推动器 组只与簧片在一侧接触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 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利用 两边夹住动簧片边缘的方式, 实现推动器与动簧 片面接触, 由动簧片自身返回形式变为衔铁驱动 型返回形式, 抑制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释放过程 中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碰撞弹跳。本发明所述的 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的使 用方法, 在释放位置下衔铁利用磁钢提供的保持 力在动簧片上施加压力, 提高了抗振性, 降低吸合 电压, 利于吸合, 提高电磁系统灵敏度, 抑制吸合 二步现象。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57516 A CN 104157516 A 1/1 页 2 1. 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 : 推动器和推杆 ; 所述推动器呈片状, 该片状推动器的一端开有夹持口, 该夹持口用于夹持双磁钢差动 式继电器的一个动簧片 ; 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推动器另一端的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其特征在于, 推动器的材料均为。
4、聚酰亚胺。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其特征在于, 推杆为不锈钢丝。 4.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其特征 在于, 推动器和推杆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件。 5.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其特征 在于, 推动器上设有镂空孔或开口。 6.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成对使用, 每对推动器组包括呈镜 面对称的两个推动器组, 该方法为 : 首先, 。
5、将一个推动器组的推杆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 (1) 的一端, 并将衔 铁 (1) 该端所对应的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一号动簧片 (10-1) 嵌入在该推动器组的推动 器夹持口中 ; 然后, 将另一个推动器组的推杆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 (1) 的另一端, 并 将衔铁 (1) 该端所对应的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二号动簧片 (10-2) 嵌入在该推动器组的 推动器夹持口中 ; 最后, 对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线圈 (3) 通电, 推动器组获得推力。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其 特征在于, 利用点焊的方式将推杆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
6、器的衔铁 (1) 的一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57516 A 2 1/4 页 3 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及该推动器组 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动器组, 尤其涉及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背景技术 0002 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具有磁势小、 灵敏度高、 工作点稳定的优点, 广泛应用于导 弹、 运载火箭、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及其配套地面测控设备中完成信号传递、 执行 控制、 系统配电等功能。 为了实现电磁系统与触簧系统的运动连接, 减少簧片碰撞运动所造 成的弹跳, 合适的推动器组结构设计十分重要。然而当前使用的推动器组。
7、结构大多是只与 簧片在一侧接触, 存在以下不足 : 一是在推动器组空程之后由于静合静触点刚度较大, 反力 为有初始跳跃的正反力, 斜率大, 由此造成继电器吸合电压高、 灵敏度低等 ; 二是由于释放 过程中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碰撞造成的弹跳较为严重, 从而加速静合静触点的失效 ; 三是 传统推动器组质量较大、 惯性较大, 引起悬臂梁剧烈颤动造成动簧片颤动从而进一步加重 触点烧蚀, 降低继电器的电寿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推动器组只与簧片在一侧接触, 导致 继电器吸合电压高、 灵敏度低, 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弹跳的问题, 现提供一种适用于双磁钢 差动式继电器的推。
8、动器组及该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0004 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它包括 : 推动器和推杆 ; 0005 所述推动器呈片状, 该片状推动器的一端开有夹持口, 该夹持口用于夹持双磁钢 差动式继电器的一个动簧片 ; 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推动器另一端的一侧。 0006 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种 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成对使用, 每对推动器组包括呈镜面对称的两个推 动器组, 该方法为 : 0007 首先, 将一个推动器组的推杆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的一端, 并将衔 铁该端所对应的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一号动簧片嵌入在该推。
9、动器组的推动器夹持口 中 ; 0008 然后, 将另一个推动器组的推杆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的另一端, 并 将衔铁该端所对应的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二号动簧片嵌入在该推动器组的推动器夹持 口中 ; 0009 最后, 对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线圈通电, 推动器组获得推力。 001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在实际应用时成对使 用, 每对推动器组包括呈镜面对称的两个推动器组, 两个推动器组采用夹持式结构, 利用两 边夹住动簧片边缘的方式, 实现推动器与动簧片面接触, 由动簧片自身返回形式变为衔铁 驱动型返回形式, 抑制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释放过程中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
10、碰撞弹跳 ; 推 说 明 书 CN 104157516 A 3 2/4 页 4 动器组中推动器材料采用聚酰亚胺, 结构设计为部分挖空, 从而减轻质量, 减弱惯性作用造 成的悬臂梁的颤动。 001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在释放位 置下衔铁利用磁钢提供的保持力在动簧片上施加压力, 提高了抗振性, 初始反力为变化平 缓的负反力, 降低吸合电压, 利于吸合, 提高电磁系统灵敏度, 抑制吸合二步现象。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第一部分推动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2 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第二部分推动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
11、4 图 3 为第一部分推动器组夹持一号动簧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4 为第二部分推动器组夹持二号动簧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5 为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焊接在衔铁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6 为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应用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 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7 为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触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具体实施方式一 : 参照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适 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它包括 :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 0020 第一部分包括 : 一号推动器 12。
12、 和一号推杆 13 ; 0021 所述一号推动器12呈片状, 该片状一号推动器12的一端开有夹持口, 该夹持口用 于夹持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一号动簧片 10-1 ; 一号推杆 13 的一端固定在一号推动器 12 另一端的一侧 ; 0022 第二部分包括 : 二号推动器 14 和二号推杆 15 ; 0023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呈镜面对称结构。 0024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 通过第一部分和 第二部分分别从两边夹住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两端的动簧片边缘, 实现推动器与动簧片面 接触, 利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磁钢 2 提供的保持力在动簧片上施加预压力。 0025 具。
13、体实施方式二 :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 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 一号推动器12和二号推动器14的材料 均为聚酰亚胺。 0026 聚酰亚胺具有适用温度广、 耐化学腐蚀、 耐辐射、 耐冲击、 高强度、 密度小等优点, 是高性能绝缘材料。 0027 具体实施方式三 :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 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 一号推杆13和二号推杆15均为不锈钢 丝。 0028 不锈钢丝具有良好的成型性, 不易磨损, 不易老化, 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高。 0029 具体实施方式四 : 本实施方。
14、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 二或三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 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 一号推动器 12 和一号推杆 13 说 明 书 CN 104157516 A 4 3/4 页 5 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件, 二号推动器 14 和二号推杆 15 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件。 0030 具体实施方式五 :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 二或三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 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 一号推动器 12 和二号推动器 14 上均设有镂空孔或开口。 0031 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一号推动器12和二号推动器14上均设有镂空孔或开口, 即采 用部分挖空的。
15、方式实现, 能够减少推动器质量, 减弱惯性作用造成的悬臂梁的颤动。 0032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具体实施方式五采用夹持式推动器组的结构, 通过将推动 器与推杆注塑成型后焊接在衔铁端部, 在释放位置下衔铁利用磁钢提供的保持力在动簧片 上施加压力, 提高了抗振性, 由动簧片自身返回形式变为衔铁驱动型返回形式, 抑制双磁钢 差动式继电器释放过程中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碰撞弹跳 ; 另一方面, 由于夹持式机构利用 两边夹住动簧片边缘的方式, 初始反力变化平缓, 幅值为负, 降低吸合电压, 利于吸合, 提高 电磁系统灵敏度, 减少释放过程能量, 抑制吸合二步现象。 0033 具体实施方式六 : 参照图3至。
16、图6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适 用于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 该方法为 : 0034 首先, 将一号推杆 13 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 1 的一端, 并将衔铁 1 该 端所对应的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一号动簧片 10-1 嵌入在一号推动器 12 的夹持口中 ; 0035 然后, 将二号推杆 15 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 1 的另一端, 并将衔铁 1 该端所对应的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二号动簧片 10-2 嵌入在二号推动器 14 的夹持口中 ; 0036 最后, 对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线圈 3 通电, 推动器组获得推力。 0037 具体实施方式七 :。
17、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六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磁钢差动 式继电器的推动器组的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 利用点焊的方式将一号推 杆 13 焊接在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 1 的一端, 利用点焊的方式将二号推杆 15 焊接在 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的衔铁 1 的另一端。 0038 点焊具有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 重量轻、 表面较光滑等优点。 0039 本发明中所述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包括 : 衔铁 1、 磁钢 2、 线圈 3、 二号轭铁 4、 一号 轭铁5、 隔磁垫片6、 小轴7、 静合静簧片8、 动合静簧片9、 一号动簧片10-1、 二号动簧片10-2 和底座 11。双磁钢差动式继电器。
18、中磁钢 2 为中间 N 极、 两端 S 极的双磁钢结构, 由于在二号 轭铁 4 一侧衔铁上有隔磁垫片 6, 所以衔铁 1 因磁钢 2 吸力保持在一号轭铁 5 一侧。 0040 将衔铁 1、 小轴 7、 隔磁垫片 6 点焊成衔铁组, 并将一号、 二号推动器组点焊在衔铁 1 端部, 形成衔铁推动器组。 0041 调整继电器触簧系统中静合静簧片 8、 动合静簧片 9、 一号动簧片 10-1、 二号动簧 片10-2和底座11的位置, 如图7所示。 一号推动器12夹住一号轭铁面的一号动簧片10-1, 二号推动器 14 夹住二号轭铁面的二号动簧片 10-2, 精确控制各个簧片位置。 0042 将衔铁推动器。
19、组与触簧系统进行装配, 利用磁钢 2 提供的保持力在一号动簧片 10-1 和二号动簧片 10-2 上施加一定的初始预压力, 具体数值依据具体继电器参数进行计 算与设置, 从而减少了调试工序, 增加了整机一次调试通过率。 0043 当线圈 3 通电时, 电磁吸力开始增大, 直到衔铁 1 初始的保持力与反力之差大于 0 时, 衔铁 1 开始转动, 直至衔铁 1 与二号轭铁 4 接触, 这一过程中推动器组将推动两个动簧 片, 完成触点转换。 说 明 书 CN 104157516 A 5 4/4 页 6 0044 当线圈 3 断开电流时, 电磁吸力下降, 当吸力值小于反力值时, 衔铁 1 在两个动簧 片的反力作用下返回至初始位置, 推动器组也随之回到原有位置, 完成触点转换, 衔铁 1 即 完成一次动作。 说 明 书 CN 104157516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7516 A 7 2/3 页 8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7516 A 8 3/3 页 9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7516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