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耳垢防护罩的衬套的助听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用于耳垢防护罩的衬套的助听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94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CN 103999486 A (21)申请号 201180075664.9 (22)申请日 2011.12.20 H04R 25/00(2006.01) (71)申请人 唯听助听器公司 地址 丹麦兰格 (72)发明人 L哈戈顿 - 欧森 KH瓦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赵蓉民 (54) 发明名称 具有用于耳垢防护罩的衬套的助听器 (57) 摘要 一种具有准备布置在耳道内的耳道部件助听 器。 耳道部件具有声音开口, 该声音开口具有用于 接收耳垢防护罩的衬。
2、套。衬套包括用于接收耳垢 防护罩的内管状部件, 其中内管状部件从由声音 开口形成的平面向内延伸。衬套还包括从所述平 面向内延伸的外管状部件。外管状部件和内管状 部件经布置使得在它们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适 于接收导音管。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6.19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1/073396 2011.12.20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91682 EN 2013.06.2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9486 A CN 103999486 A 1/1 页 2 1. 一种具有准备布置在耳道内的耳道部件的助听器, 所述耳道部件具有声音开口, 所 述声音开口具有用于接收耳垢防护罩的衬套, 所述衬套包括 : 用于接收所述耳垢防护罩的内管状部件, 所述内管状部件从由所述声音开口形成的平 面向内延伸, 从所述平面向内延伸的外管状部件, 所述外管状部件被布置成使得在所述外管状部件 和所述内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空间适于接收导音管。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助听器, 其中所述内管状部件和外管状部件在由所述声音开 口形成的所述。
4、平面内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助听器, 其中所述衬套具有用于保持耳垢防护罩在适当 位置的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助听器, 其中所述衬套由金属制成。 5.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助听器, 其中所述助听器是耳内助听器。 6.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助听器, 其中所述外管状部件比所述内管状部件短。 7.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助听器, 其中所述外管状部件具有的长度是所述衬套 的外直径的至少 25。 8.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助听器, 其中所述外管状部件通过粘合附接到所述耳 模。 9. 一种用于制造助听器的耳道部件的方法, 其包括将衬。
5、套布置在定制耳模的声音开口 内, 所述衬套包括从由所述声音开口形成的平面向内延伸的内管状部件以及从所述平面向 内延伸的外管状部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导音管, 并且布置所述导音管使其从所述耳膜 内的接收器延伸到在所述衬套的所述外管状部件和所述内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的空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9486 A 2 1/3 页 3 具有用于耳垢防护罩的衬套的助听器 背景技术 0001 本发明涉及助听器。更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包括准备布置在助听器用户的耳道内 的耳道部件的助听器。耳道部件具有声音开口, 该声音开口具有用于接收耳垢防护罩的衬 套。 0002 助听器通常具有部件内的声音开口或声。
6、音出口, 该部件布置在使用助听器的人的 耳道内。 声音出口是与也布置在耳道部件内的接收器连接的开口, 例如, 用导音管, 例如, 短 管。 0003 助听器可是不同类型的, 其中深耳道型和耳内型总是具有耳道内接收器, 该接收 器通过声音开口提供声音。为了避免人类耳道内的耳垢通过该声音开口进入, 通常应用耳 垢防护装置。这种耳垢防护装置是从 EP1097606B1 中获知的。 0004 耳垢防护罩是可替换的, 并且需要定期更换, 以便不致耳垢阻塞声音出口。 因为所 产生的耳垢量因人而异, 所以更换耳垢保护罩的时间间隔也因人变化。 0005 耳垢防护罩通常放置在衬套内, 并且其固定在该衬套内, 例。
7、如, 通过摩擦或通过一 些点击装置。这意味着为移出用过的耳垢保护罩或插入新的耳垢保护罩, 一些操作是必需 的。 发明内容 0006 已发现这种频繁操作导致衬套从耳模或助听器外壳中脱落, 或从其中松开。 0007 已发现该问题可通过包括新型衬套的助听器解决, 该衬套包括用于接收耳垢保护 罩的内管状部件, 其中内管状部件从由声音开口形成的平面向内延伸。 0008 该衬套还包括从所述平面向内延伸的外管状部件, 其经布置使得在外管状部件和 内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空间适于接收导音管。 0009 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 : 与先前已知的解决方案相比, 外管状部件可为耳模材料 提供明显更大的接触面积。。
8、因此, 也可使衬套和耳模材料之间的连接明显更坚固。 0010 在该助听器的实施例中, 内管状部件和外管状部件在由所述声音开口形成的平面 内连接。这使将声音管的一端布置在内管状部件和外管状部件之间更容易。 0011 在该助听器的实施例中, 衬套具有用于保持耳垢防护罩在适当位置的装置。这提 供简单方法将耳垢防护罩保持在适当位置。 0012 在该助听器的实施例中, 衬套由金属制成。这提供比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衬套更耐 磨损的坚固衬套。 0013 在该助听器的实施例中, 助听器是耳内助听器。 0014 在该助听器的进一步实施例中, 外管状部件比所述内管状部件短。这使将声音管 布置在内管状部件和外管状部件之。
9、间的空间内更容易。 0015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 外管状部件通过粘合附接到耳模。这提供在制造过程中易于 处理的坚固附接。 0016 在又一方面,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助听器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制造助听 说 明 书 CN 103999486 A 3 2/3 页 4 器的耳道部件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将衬套布置在定制耳模的声音开口内。衬套包括从由声 音开口形成的平面向内延伸的内管状部件以及从所述平面向内延伸的外管状部件。 该方法 还包括提供导音管, 并且布置该导音管使其从耳模内接收器延伸到衬套的外管状部件和内 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7 现参考附图对一些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10、。 0018 图 1 示出具有衬套的耳内助听器和耳垢防护罩。 0019 图 2 示出具有内管状部件和外管状部件的衬套。 0020 图 3 示出布置在耳模材料内的图 2 的衬套以及导音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图1示出具有面板2的耳内助听器1, 该面板具有麦克风开口(未示出)和用于更 换电池的铰链 ( 未示出 )。面板连接到模 3, 模 3 通常是按照使用助听器的人的个人耳道形 状形成的。助听器其它组件布置在模内。这些组件 ( 未示出 ) 包括一个或两个麦克风、 电 子模块和电池。进一步, 用于提供声音出口的接收器 4 也布置在耳模 3 内。 0022 耳模通常在快速成型工艺中制造, 并且由。
11、诸如丙烯酸树脂的塑料制成。快速成型 工艺是基于耳道印模的, 该耳道印模被数字化并用于在计算机中设计耳模。然后在 3-D 打 印机中制造耳模。这提供定制耳模的简易方法。 0023 接收器 4 具有声音出口 8, 其中声音管 5 连接到该声音出口 8。声音管经布置将声 音从助听器引出并进入用户的耳道内。声音管通常由诸如橡胶的柔性材料制成。 0024 声音管 5 连接到固定到耳模材料的衬套 6。该衬套适于接收可更换的耳垢防护罩 7。 0025 衬套还可应用在放置在耳后的助听器中, 并连接到耳道部件, 例如耳塞或耳模。 耳 道部件可包括接收器和声音管, 其中耳垢防护罩是保护接收器所必需的, 即类似图 。
12、1。在那 种情况下, 接收器将通过线连接到耳后部件。该接收器可替代地布置在耳后部件中并通过 声音管连接到耳道部件。这种声音管也可连接到衬套 6。 0026 图 2 示出衬套 6 更近的视图。衬套关于轴线 15 对称。衬套 6 包括适于装配到声 音管 5 或导音管内的内管状部件 11。衬套还包括外管状部件 10, 该外管状部件 10 在其外 表面上并附接到耳模材料 3。该附接通常通过涂覆胶水执行。 0027 衬套 6 的两个管状部件 10, 11 经布置从而形成中间空间 17。该空间 17 具有给定 形状, 使得声音管 5 或导音管将装配到空间 17。应制造衬套 6, 使得声音管恰好装配在两个 。
13、管状部件之间。 声音管通过粘合到内管状部件和面向内管状部件的外管状部件的表面固定 到两个管状部件。 这也将在声音管和衬套之间提供坚固的连接, 这一点很重要, 这是因为声 音管和接收器不必连接到助听器的其它部件除了电子部件的电线。 氰基丙烯酸盐胶水通常 用于连接衬套和声音管。 0028 衬套 6 的内管状部件 11 的内侧具有用于接收耳垢防护罩 7 的装置 12。用于接收 耳垢防护罩的这些装置被示为凹槽 12 或缺口, 耳垢防护罩卡在该凹槽 12 或缺口中。用于 接收耳垢保护罩并保持其在正确位置的其它装置也是可能的。其可是凹口、 平台类型区域 说 明 书 CN 103999486 A 4 3/3。
14、 页 5 或一种卡口插座。 耳垢保护罩应易于更换, 但在使用助听器的过程中, 由于进入接收器的耳 垢可毁坏助听器, 耳垢防护罩应稳固地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0029 衬套 6 的内管状部件 11 和外管状部件 10 连接。这种连接可通过凸缘状部分 14 实现。 0030 衬套 6 通常由诸如钢或黄铜的金属制成。已发现当衬套附接到耳模材料和声音管 时, 为实现最佳强度, 如果表面不太光滑则是优选的。为实现金属表面最佳粗糙度, 通过将 其浸入酸执行衬套的蚀刻。这提高了衬套至声音管和耳模的粘合附接的强度。 0031 衬套的长度通常在 2-2.5mm 范围内, 这也是内管状部件的长度。外部管状部件的 长。
15、度通常为约 1mm, 并且外管状部件的长度应优选地为至少 0.75mm。内管状部件的直径通 常为约 1.5mm, 而外管状部件的直径通常为约 2.5mm。 0032 例如, 当更换耳垢保护罩时, 外管状部件的长度和外管状部件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对于衬套朝向力的强度来说是重要的, 如剪切或弯曲衬套。为了具有将衬套附接到耳模材 料的足够强度, 外管状部件的长度应占外管状部件直径的至少20。 优选地, 该长度应占直 径的至少 25。 0033 用于衬套的金属材料的厚度通常在 0.075 至 0.18mm 的范围内。对于衬套的不同 部件厚度将变化。 0034 一般而言, 一个助听器模型的衬套可制造成具有。
16、相同的尺寸, 即使定制耳模的尺 寸可存在很大的变化。 0035 图 2 还示出来自凸缘状部分 14 的突起 18。从而在凸缘状部分 14 和突起 18 之间 形成小边缘。当衬套 6 已布置在耳模内并通过粘合固定到耳模时, 清漆涂覆到耳模的表面。 重要的是, 清漆不会进入声音开口, 或清漆的一部分在耳垢防护罩靠着其放置的表面上结 束。由于耳垢防护罩靠着突起 18 放置, 凸缘状部分 14 和突起 18 之间的小边缘将保护突起 18 以免被覆盖清漆。如果清漆涂覆到突起 18, 则到用于接收耳垢防护罩的装置 12 的距离 将不再适合耳垢防护罩的尺寸。 0036 围绕衬套的声音开口的倾斜或扩口边缘 1。
17、9 的目的是使插入新的耳垢保护罩更容 易。 0037 图3示出插入衬套的内管状部件10和外管状部件11之间形成的空间17内的导音 管或声音管。应准备空间 17 的尺寸, 使得声音管恰好装配。衬套 6 布置在耳模材料 3 内, 并且将通常通过粘合固定。 0038 当使用助听器时, 插入耳垢保护罩的声音开口布置在面向鼓膜的耳模或助听器外 壳的末端。声音开口由耳模内孔或衬套布置在其内的助听器外壳形成。声音开口将形成与 衬套 6 的对称轴线 15 垂直或大体上垂直的平面。 0039 当使用上述术语 “管状” 时, 应当理解的是, 其不必是完美的圆形, 但更应理解为大 体上为管状。例如, 为进一步附接, 内管状部件和外管状部件二者可具有凹槽和突起。 说 明 书 CN 103999486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9486 A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9486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