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元件、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pdf(7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7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CN 103996798 A (21)申请号 201410113584.3 (22)申请日 2008.11.17 2007-310376 2007.11.30 JP 200880118858.0 2008.11.17 H01L 51/54(2006.01) C09K 11/06(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厚木市 (72)发明人 大泽信晴 井上英子 濑尾哲史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刘力 李进 (54) 。
2、发明名称 发光元件、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和长寿命的发光 元件。 通过制备使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提 供具有低功耗和长寿命的发光装置。制备上述发 光元件, 其中在作为阳极的第 1 电极和作为阴极 的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含具 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子传输 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含有二苯并 f,h 喹喔啉 骨架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作为配体。 另外, 制备使用 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49 页 附图 23 页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49页 附图2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798 A CN 103996798 A 1/3 页 2 1. 在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发光层包括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1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2有机 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下列通式 (G1) 所示的结构 : 其中, Ar 表示具有 625 个碳原子的芳基 ; R1表示氢、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中的任 1 种 ; R2R8分别表示氢、 具有 14 个碳原。
4、子的烷基、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卤素基团或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酰氧基中的任 1 种 ; R2和 R3、 R3和 R4、 R5和 R6、 R6和 R7或 R7和 R8中的任 1 对可相互结合形成环 ; 并且 M 为 9 族或 10 族元素。 2.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R1、 R2、 R4、 R5、 R7和 R8表示氢。 3.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R1R8表示氢。 4.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R1R8表示氢, Ar 表示具有取代基的苯基, 所述取代基选自氢、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基、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具有 612 个。
5、碳原子的芳基和卤素基团。 5.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M 为铱或铂。 6.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 1 有机化合物为芳胺化合物。 7.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 2 有机化合物为杂芳族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 8.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发光层中有机金属络合物的量大于或等于 1% 重 量且小于或等于 10% 重量。 9. 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2有机化合物与所述第1有机化合物的重量比 大于或等于 1/20 且小于或等于 20/1。 10.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 2 有机化合物与所述第 1 有。
6、机化合物的重量 比大于或等于 1 且小于或等于 20/1。 11. 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LUMO能级比第1有机化合物 的 LUMO 能级和第 2 有机化合物的 LUMO 能级深 0.2 eV 以上。 12. 权利要求 1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 1 有机化合物是式 (ii) 所表示的化合物, 并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798 A 2 2/3 页 3 其中, 所述第 2 有机化合物是式 (i) 所表示的化合物, 。 13. 在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发光层包括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1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
7、子传输性的第2有机 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下列通式 (G5) 所示的结构 : 其中, Ar 表示具有 625 个碳原子的芳基 ; R1表示氢、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中的任 1 种 ; R2R8分别表示氢、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基、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具有 14 个 碳原子的酰氧基或卤素基团中的任 1 种 ; R2和 R3、 R3和 R4、 R5和 R6、 R6和 R7或 R7和 R8中的任 1 对可相互结合形成环 ; M 为 9 族元素或 10 族元素 ; L 表示具有 - 二酮结构的单阴离子二齿螯合配体、 具有羧。
8、基的单阴离子二齿螯合配 体、 具有酚羟基的单阴离子二齿螯合配体以及 2 个配体元素均为氮的单阴离子二齿螯合配 体中的任 1 种 ; 并且 当中心金属为 9 族元素时 n 为 2, 当中心金属为 10 族元素时 n 为 1。 14.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R1、 R2、 R4、 R5、 R7和 R8表示氢。 15.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R1R8表示氢。 16.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R1R8表示氢, Ar 表示具有取代基的苯基, 并且 所述取代基选自氢、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基、 具有 1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具有 612 个碳原子的芳基和。
9、卤素基团。 17.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M 为铱或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798 A 3 3/3 页 4 18.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 1 有机化合物为芳胺化合物。 19.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 2 有机化合物为杂芳族化合物或金属络合 物。 20.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发光层中有机金属络合物的量大于或等于 1% 重量且小于或等于 10% 重量。 21. 权利要求13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2有机化合物与所述第1有机化合物的重量 比大于或等于 1/20 且小于或等于 20/1。 22.。
10、 权利要求13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2有机化合物与所述第1有机化合物的重量 比大于或等于 1 且小于或等于 20/1。 23.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LUMO 能级比第 1 有机化合 物的 LUMO 能级和第 2 有机化合物的 LUMO 能级深 0.2 eV 以上。 24. 权利要求 13 的发光元件, 其中, 所述第 1 有机化合物是式 (ii) 所表示的化合物, 并且 其中, 所述第 2 有机化合物是式 (i) 所表示的化合物,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798 A 4 1/49 页 5 发光元件、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0001。
1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11月17日、 申请号为200880118858.0、 发明名称为 “发 光元件、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另外, 本发明涉及使用上述发光元件的 发光装置。此外, 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发光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近年来, 对使用发光有机化合物或发光无机化合物作为发光物质的发光元件的开 发正积极地进行。特别是称为 EL 元件的发光元件具有在电极之间提供包含发光物质的发 光层的简单结构, 并且因为外形薄、 轻、 响应速度高以及低电压直流驱动等特性而作为下一 代的平板显示元件。
12、引人注目。另外, 使用上述发光元件的显示器还具有对比度和图像质量 优异的特征并且具有广视角。 此外, 由于这样的发光元件为平面光源, 因此期望将这些发光 元件用作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或照明装置等的光源。 0004 在使用发光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物质的情况下, 发光元件的发光机制属于载流子 注入型。换言之, 将发光层插入电极之间, 施加电压, 从而使由电极注入的载流子 ( 空穴和 电子 ) 再结合, 使发光物质处于激发态。通过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发光。另外, 作为激发态 的类型, 有激发单重态 (S*) 和激发三重态 (T*)。此外, 在统计学上认为发光元件中 S* 与 T* 的比例为 1:3。 00。
13、05 具体而言, 发光有机化合物的基态为激发单重态。 因此, 由于在相同的多重态中的 电子跃迁, 从激发单重态 (S*) 的发光被称为荧光。另一方面, 由于在不同的多重态中的电 子跃迁, 从激发三重态 (T*) 的发光被称为磷光。在此处, 一般而言室温下仅可从发荧光化 合物 ( 以下称为荧光化合物 ) 中观察到荧光, 而不是磷光。相应地, 根据 S*:T*=1:3, 可假 定使用荧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的内部量子效率(产生的光子与注入的载流子的比例)具有 25% 的理论界限。 0006 另一方面, 当使用发磷光化合物 ( 以下称为磷光化合物 ) 时, 理论上可实现 75% 100% 的内部量子效率。
14、。这表明发光效率可为荧光化合物的 3 4 倍。由于上述原因, 为获 得具有高效率的发光元件, 提出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 ( 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 1 和非 专利文献 2)。需说明的是, 非专利文献 1 使用配体为 2- 苯基吡啶的铱络合物 (Ir(ppy)3) 作为磷光化合物, 非专利文献 2 使用配体为 2-(2- 苯并 4,5-a 噻吩基 ) 吡啶的铱络合物 (btp2lr(acac) 作为磷光化合物。 0007 另外, 公开了使用如下发光层的发光元件, 为改善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的 寿命和效率, 所述发光层含有有机低分子空穴传输物质和有机低分子电子传输物质作为用 于磷光掺杂剂的主体。
15、材料 ( 参照专利文献 1)。 0008 非专利文献 1 : Testuo TSUTSUI 等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38,1999,pp.L1502-L1504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5 2/49 页 6 0009 非专利文献 2 : Chihaya ADACHI 等 ,APPLIED PHYSICS LETTERS,vol.78,2001,No.1 1,pp.1622-1624 0010 专利文献 1 :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16、 No.2004-515895 发明内容 0011 根据上述非专利文献 1, 空穴封闭层由 BCP 形成, 其稳定性不足, 相应地元件的寿 命也存在问题。 0012 但是, 若将 BCP 从非专利文献 1 的元件结构中移开, 则无法获 得具有高效率的发 光。这是由于在非专利文献 1 中用作发光层主体材料的 CBP 具有强的空穴传输性, 因此若 不使用 BCP 作为空穴封闭层, 则空穴可到达电子传输层。另外, BCP 具有阻断发光层中产生 的激发能 ( 在此情况下是三重激发能 ) 的功能。因此, 就非专利文献 1 的元件结构而言, 尽 管由于 BCP 可实现高效率, 但是由于 BCP 的缘故, 。
17、无法获得具有长寿命的发光元件。 0013 另一方面, 专利文献 1 公开了元件寿命和效率的改善方法, 但从效率的观点出发, 无法发挥磷光化合物的能力。实际上, 虽然使用了在非专利文献 2 中也使用过的铱络合物 btp2lr(acac), 但在专利文献 1 中发光元件的效率约为 0.9cd/A 2.0cd/A, 其与非专利 文献 2 报道的效率相比非常低。 0014 由于上述原因, 同时获得磷光化合物的高效率和长寿命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 实际 上在降低效率的条件下确保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的寿命。 0015 鉴于上述情况,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效率和长寿命的发光元件。 另外, 通过使用所述 发光。
18、元件制备发光装置, 本发明提供具有低功耗和更长寿命的发光装置。 此外, 通过将所述 发光装置适用于电子装置, 本发明提供具有更低功耗和更长寿命的电子装置。 0016 作为深入研究的结果,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问题可通过设计在发光元件中包含发光 物质的发光层结构解决, 所述发光层使用具有强电子俘获性的某种有机金属络合物作为发 光物质。 具体而言, 本发明人发现, 上述问题可通过在发光元件的发光层中所包含的具有空 穴传输性的化合物和具有电子传输性的化合物这二者来解决, 所述发光层使用配体为二苯 并 f,h 喹喔啉衍生物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作为发光物质。 0017 换言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
19、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 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1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2有机化合 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配体为具有二苯并 f,h 喹喔啉骨架的配 体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中心金属为 9 族或 10 族元素。 0018 另外, 作为二苯并 f,h 喹喔啉衍生物, 特别优选 2- 芳基二苯并 f,h 喹喔啉衍 生物。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 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
20、物的配体为 2- 芳基二苯并 f,h 喹喔啉衍生物 ; 所 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中心金属为 9 族或 10 族元素。需说明的是, 作为所述 2- 芳基二苯并 f,h 喹喔啉衍生物, 优选 2- 苯基二苯并 f,h 喹喔啉衍生物。 0019 需说明的是, 从发光效率的观点出发, 在上述结构中, 中心金属优选铱或铂。由于 铱可提供非常高的效率, 所以特别优选铱。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6 3/49 页 7 0020 在这里, 具体而言上述采用具有二苯并 f,h 喹喔啉骨架的配体的有机金属络合 物是具有如下列通式 (G1)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换言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21、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 具有如下列通式 (G1) 所示的结构。 0021 0022 式中, Ar 表示具有 6 25 个碳原子的芳基, R1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 基或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中的任 1 种, R2 R8分 别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原子 的烷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卤素基团或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酰氧基中的任 1 种, 烷基中的任 1 种或烷氧基中的任 1 种 (R2和 R3。
22、、 R3和 R4、 R5和 R6、 R6和 R7或 R7和 R8中 的任 1 对 ) 可相互结合形成环 ;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族或 10 族元素。 0023 作为具有如上述式通式 (G1)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优选具有如下列通式 (G2)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相应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 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 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如下列通式 (G2) 所示的结构。 0024 0025 式中, Ar 表示具有 6 25 个碳原子的。
23、芳基, R3和 R6分别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 原子的烷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卤素基团或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酰氧基中的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7 4/49 页 8 任 1 种,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族或 10 族元素。 0026 另外, 作为具有如上述式通式 (G1)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特别优选具有如 下列通式 (G3)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 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
24、属络合物 ; 所述有 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如下 列通式 (G3) 所示的结构。 0027 0028 式中, Ar 表示具有 6 25 个碳原子的芳基,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族或 10 族元素。 0029 在这里, 作为具有如上述式通式 (G1)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尤其优选具有 如下列通式 (G4)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 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如下 列通式 (G4) 所示的结构。 0。
25、030 0031 式中, R9 R13分别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 烷氧基、 具有 6 12 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卤素基团中的任 1 种,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族或 10 族元素。 0032 另外, 更具体而言, 上述具有如上述式通式 (G1)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复合为具有 如下列通式 (G5)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和第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8 5/49 页 9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 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
26、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如下 列通式 (G5) 所示的结构。 0033 0034 式中, Ar 表示具有 6 25 个碳原子的芳基, R1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 基或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中的任 1 种, R2 R8分别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原子 的烷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酰氧基或卤素基团中的任 1 种, 烷基中的任 1 种或烷氧基中的任 1 种 (R2和 R3、 R3和 R4、 R5和 R6、 R6和 R7或 R7和 R8中 的任 1 对 ) 可相互结合形成环 ;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
27、族或 10 族元素, L 表示单阴离子配体, 当中心金属为 9 族元素时 n 为 2, 当中心金属为 10 族元素时 n 为 1。 0035 另外, 更具体而言, 上述具有如上述式通式 (G2)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复合为具有 如下列通式 (G6)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 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如下 列通式 (G6) 所示的结构。 0036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9 6/49 页。
28、 10 0037 式中, Ar 表示具有 6 25 个碳原子的芳基, R3和 R6分别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 原子的烷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酰氧基或卤素基团中的 任 1 种,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族或 10 族元素, L 表示单阴离子配体, 当中心金属为 9 族元素 时 n 为 2, 当中心金属为 10 族元素时 n 为 1。 0038 另外, 更具体而言, 上述具有如上述式通式 (G3)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复合为具有 如下列通式 (G7)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
29、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 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如下 列通式 (G7) 所示的结构。 0039 0040 式中, Ar 表示具有 6 25 个碳原子的芳基,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族或 10 族元素, L 表示单阴离子配体, 当中心金属为 9 族元素时 n 为 2, 当中心金属为 10 族元素时 n 为 1。 0041 另外, 更具体而言, 上述具有如上述式通式 (G4)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复合为具有 如下列通式 (G8) 所示结构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在第 1 电极。
30、和第 2 电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如下发光元件 : 所述发光层包含具有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 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 ; 所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如下 列通式 (G8) 所示的结构。 0042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10 7/49 页 11 0043 式中, R9 R13分别表示氢、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烷基、 具有 1 4 个碳原子的 烷氧基、 具有 6 12 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卤素基团中的任 1 种, M 为中心金属, 表示 9 族或 10 族元素, L 表示单阴离子配体, 当中心金属为 9 族元素时 n 为 2, 当中心金属为 10。
31、 族元素时 n 为 1。 0044 另外, 从发光效率的观点出发, 在上述通式 (G1) (G8) 中, M 优选铱或铂。由于 铱可提供发光效率非常高的发光, 所以特别优选铱。 0045 需说明的是, 在上述发光元件的任 1 种中, 第 1 有机化合物优 选芳胺化合物或咔 唑衍生物。此外, 第 2 有机化合物优选杂芳族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更优选地, 所述第 1 有 机化合物为芳胺化合物或咔唑衍生物并且所述第 2 有机化合物为杂芳族化合物或金属络 合物。 0046 在这里, 在上述发光元件的任 1 种中, 优选第 1 有机化合物的量和 / 或第 2 有机化 合物的量大于有机金属络合物的量。即, 。
32、优选所述第 1 有机化合物和 / 或第 2 有机化合物 起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主体的作用。更优选发光层中有机金属络合物的量大于或等于 1% 重量且小于或等于 10% 重量。 0047 此外, 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 第 1 有机化合物和第 2 有机化合物的比例也很重 要。因此, 在上述发光元件的任 1 种中, 第 2 有机化合物与第 1 有机化合物的重量比优选大 于或等于 1/20 且小于或等于 20。第 2 有机化合物与第 1 有机化合物的重量比特别优选大 于或等于 1 且小于或等于 20。 0048 需说明的是, 考虑到上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强电子俘获性而形成本发明的上述结 构。因此, 在本发。
33、明的发光元件中, 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LUMO 能级比第 1 有机化合物的 LUMO 能级和第 2 有机化合物的 LUMO 能级大 0.2eV 以上。 0049 另外, 由于如上获得的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具有高发光效率, 并且其寿命可得到改 善, 所以使用该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 例如图像显示装置或发光装置 ) 可实现低功耗和长 寿命。因此, 本发明包括使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和具有所述发光装置的电子装 置。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11 8/49 页 12 0050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和控制单元, 所述发光元件包含在一对电极之间 含有发光物质的层, 并且在含有所述。
34、发光物质的层中含有上述有机金属络合物, 所述控制 单元用于控制从发光元件的光发射。需说明的是, 本说明书中所述发光装置的种类包括使 用发光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或发光装置, 也包括照明装置。另外,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种 类包括如下组件 : 包含将例如卷带自动结合 (TAB) 带 ( 例如各向异性传导膜 ) 或薄膜封装 (TCP) 等连接器附着在具有发光元件的衬片上的组件 ; 连接器边缘部分具有印刷线路板的 组件 ; 通过玻璃上芯片技术 (COG) 将集成电路 (IC) 直接装在具有发光元件的衬片上的组 件。 0051 通过本发明的完成, 可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发光元件。特别是可提供具有高发 光效率。
35、和更长寿命的发光元件。 0052 另外, 通过制备使用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可提供具有低功耗和长寿命的发 光装置。此外, 通过将该发光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 可提供具有低功耗和长寿命的电子装 置。 附图说明 0053 图 1 是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发光元件的能带图。 0054 图 2A 和 2B 是常规发光元件的能带图。 0055 图 3 表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发光元件的元件结构。 0056 图 4A 和 4B 各自表示使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0057 图 5A 5C 各自表示电子装置, 所述电子装置采用使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发光元 件的发光装置。 0058 图 6A 和 6B 表。
36、示使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0059 图 7A 和 7B 表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发光装置。 0060 图 8A 和 8B 显示发光元件 1 和比较发光元件 2 的特性。 0061 图 9 显示发光元件 1 和比较发光元件 2 的特性。 0062 图 10 显示发光元件 1 和比较发光元件 2 的发射光谱。 0063 图 11 显示发光元件 1 和比较发光元件 2 的亮度衰减曲线。 0064 图 12A 和 12B 显示发光元件 3 和比较发光元件 4 的特性。 0065 图 13 显示发光元件 3 和比较发光元件 4 的特性。 0066 图 14 显示发光元件 3 和比较发光元件。
37、 4 的发射光谱。 0067 图 15 显示发光元件 3 和比较发光元件 4 的亮度衰减曲线。 0068 图 16 显示实施例 1 中测量得到的 CV 曲线。 图 17 显示符号说明。 0069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0070 以下采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 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说明并且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 对其方式和详细内容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 对本发明的解释并不限于以下给出的实 施方式的描述。 0071 ( 实施方式 1)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12 9/49 页 13 0072 首先, 在实施方。
38、式 1 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概念。需说明的是, 在本说明书 中 “具有深 HOMO 能级或 LUMO 能级” 表示具有低能级,“具有浅的 HOMO 能级或 LUMO 能级” 表 示具有高能级。例如, 可以说物质 A 的 -2.54eV 的 LUMO 能级比物质 B 的 -2.28eV 的 LUMO 能级深 0.26eV, 比物质 C 的 -2.85eV 的 LUMO 能级浅 0.31eV。 0073 最近, 本发明人由于发光元件的高性能的缘故而关注了磷光化合物, 并考察了多 种磷光性有机金属络合物。其结果之一是, 本发明人发现与已知磷光性有机金属络合物相 比, 配体具有二苯并 f,h 喹。
39、喔啉骨架且中心金属为 9 族或 10 族元素 ( 以下称为基于二苯 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 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可更高效地发射磷光。 0074 在这里, 通过本发明人进行的特性评价可发现, 与普通的主体材料 ( 用作发光层 的材料, 其中分散有发光物质 ) 相比, 上述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具 有相对深 LUMO 能级 ( 即, 其具有某种程度的电子俘获性 )。另一方面, 本发明人还发现, 配 体为吡啶衍生物的常规有机金属络合物 ( 以下称为 “基于吡啶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 例如 Ir(ppy)3或 btp2lr(acac) 具有浅的 HOMO 能级, 因而。
40、具有高空穴俘获性, 以至于电子难 以进入常规有机金属络合物中。换言之, 本发明人发现, 就对空穴和电子的亲和性而言, 基 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和基于吡啶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相反的特性。 需说明的是, 在以下的实施例 1 中对此进行了描述。 0075 然后, 通过大量试验结果本发明人发现, 除了优点之外, 在制备发光元件过程中表 现出电子俘获性的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也存在缺点。 0076 优点之一是, 与常规的基于吡啶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相比, 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 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易于接受电子, 也相对地易于接受空穴。换言之, 当基于二苯并 f,h 。
41、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被分散于发光层的主体材料中时, 载流子易于在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中重结合。因此, 不必注意能量从主体材料中转移的效率, 从而可实现高效率地发光。 0077 但是, 从发光层中载流子平衡的观点出发, 其缺点是选择适合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主体材料是非常困难的。这一问题可用图 2A 和 2B 描述。 0078 图 2A 和 2B 分别是将基质材质中分散有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 物的发光层 200 夹入空穴传输层 201 和电子传输层 202 中时的能带图。图 2A 是将具有空 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物用作主体材。
42、料时的能带图。图 2B 是将具有电子传输性的第 2 有机化合物用作主体材料时的能带图。 0079 首先, 在图 2A 中, 由于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LUMO 能级 232 相对较深, 所以电子被 LUMO 能级 232 捕集。另外, 即使电子被注入第 1 有机化合物的 LUMO能级212, 由于第1有机化合物具有空穴传输性, 所以电子移动非常缓慢。 另一方面, 由 于第 1 有机化合物具有空穴传输性, 且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HOMO 能级231并不妨碍空穴(即, 其不形成深的陷阱), 所以空穴易于通过HOMO能级211到达电 子传输层 202。
43、 的界面附近。换言之, 发光区域局限于发光层 200 和电子传输层 202 之间界 面的相当窄的区域。 0080 在这里, 如图2A所示, 若电子传输层202具有低空穴封闭性, 则空穴依赖于材料的 组合而到达电子传输层 202。因此, 电子传输层 202 可能会发光, 进而剧烈地降低发光元件 的发光效率。 不言而喻,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已确认, 当使用具有高空穴封闭性的物质作为电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13 10/49 页 14 子传输层 202 时, 上述问题可得到解决, 可获得高发光效率, 但是元件的寿命受到相反的影 响。 另外, 由于三重态-三重态消光(triplet-。
44、triplet extinction)的原因, 在高亮度一侧 有效率降低之虞。 0081 其次, 在图 2B 中, 由于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相对较深 LUMO 能级 232, 所以电子被 LUMO 能级 232 所捕集。由于第 2 有机化合物具有电子传输性, 所以部分电子可向空穴传输层201一侧移动, 并逐渐通过第2有机化合物的LUMO能级222, 从而部分电子被捕集。需说明的是, 移动性低于第 2 有机化合物原有的电子移动性。另一 方面, 由于第 2 有机化合物具有电子传输性, 所以第 2 有机化合物的 HOMO 能级 221 相对较 深, 空穴的注入困难。由于第 。
45、2 有机化合物具有电子传输性, 所以即使空穴被注入, 空穴的 移动性也非常低。可能会存在如下情况 : 空穴被注入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 络合物的 HOMO 能级 231, 但空穴传输性低。换言之, 在图 2B 的结构中, 发光层 200 具有正常 的电子传输性, 但由于被捕集, 电子难以移动。另一方面, 空穴蓄积于空穴传输层 210 和发 光层 200 之间的界面。 0082 在此情况下, 空穴密度在发光层200和空穴传输层201之间的界面极高, 而在其它 区域极低。另一方面, 电子被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所捕集而扩散至 发光层 200 的全部区域, 但是就整。
46、体而言电子密度本身低。换言之, 就密度和分布模式而 言, 空穴分布和电子分布明显互不相同。 因此, 难以凭借平衡的方法来重结合空穴和电子并 且获得高发光效率。另外, 上述不平衡对元件的寿命产生反作用。 0083 鉴于上述问题, 本发明人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第 1 点 是, 在图 2B 的结构 中, 某特定大量的空穴被允许注入发光层 200 中。第 2 点是, 在图 2B 的结构中, 注入发光层 200的空穴逐渐向电子传输层202移动, 从而可获得与电子逐渐移动之间的平衡。 满足上述 两点的结构即是由如图 1 所示能带图所代表的本发明的结构。 0084 图 1 中的发光层 100 包含具有。
47、空穴传输性的第 1 有机化合物、 具有电子传输性的 第 2 有机化合物以及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由于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LUMO 能级 132 低于第 1 有机化合物的 LUMO 能级 112 和第 2 有 机化合物的 LUMO 能级 122, 所以电子被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LUMO 能级 132 所捕集。需说明的是, 由于第 2 有机化合物具有电子传输性, 所以部分电子可逐渐 向空穴传输层 101 移动, 而部分电子被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LUMO 能级 132 所捕集。另一方面, 由于第 1 。
48、有机化合物具有空穴传输性和空穴接受性, 所以空穴 首先被注入第 1 有机化合物的 HOMO 能级 111。空穴难以注入第 2 有机化合物的 HOMO 能级 121。在此情况下, 注入的空穴的移动性可通过调整第 1 有机化合物的量来控制, 因此可与 源自电子传输层102的电子的移动性平衡。 即, 在发光层100中, 空穴和电子的平衡可良好。 进而空穴被注入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HOMO 能级 131 并与被捕集 的电子重结合而发光。 0085 通过运用上述设计, 本发明人发现基于二苯并 f,h 喹喔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的 高发光效率的潜力可被最大程度利用。 另外, 让人惊讶的是, 本发明人还发现本发明的如图 1 所示结构可获得比图 2A 和 2B 中结构长几倍到几十倍的寿命。然而, 在图 2A 和 2B 中第 1 有机化合物和第 2 有机化合物分别用作主体, 在图 1 中 2 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第 1 有机 化合物和第2有机化合物用作主体, 仅这一点不同于图2A和2B。 仅由于这一点而寿命极度 说 明 书 CN 103996798 A 14 11/49 页 15 加长的现象并不常见, 也令人惊讶。 0086 需说明的是, 虽然专利文献 1 报告了由于使用混合层作为发光层使寿命增加,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