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纤维长丝在热处理工序用的 润滑剂及付与润滑性的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供入热处理工序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用润滑剂(以下简称润滑剂)和向该丝条付与润滑性的方法(以下称润滑剂付与方法)。将合成纤维长丝条供入热处理工序中时,例如供入假捻工序时,在假捻工序中重要的是防止加热污染,抑制产生毛刺和断丝,而获得高质量的假捻丝。本发明是关于可有效地防止这种加热污染的润滑剂和付与润滑性的方法。
过去,作为像上述防加热污染的润滑剂,使用聚醚化合物和聚硅氧烷化合物的混合物。在这种过去的润滑剂中,作为和聚醚化合物混合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可使用1)25℃的粘度为30×10-6m2/s以上,且25℃的表面张力在28达因/cm以下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氟化烷基变性聚二甲基聚硅氧烷(特开昭54-46923),2)30℃的粘度为15×10-6m2/s以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特开昭48-53093)、3)30℃的粘度为10×10-6~80×10-6m2/s地苯聚硅氧烷(特公昭47-50657、USP 3756972),或4)聚醚变性硅酮(特公昭63-57548,USP4561987)等。使用这些过去的润滑剂,在热处理工序中不能充分防止加热污染,尤其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使用超过300℃高温短程加热的假捻工序,热处理工序存在的缺点,可以说几乎没有防止加热污染的效果。当热处理工序中防加热污染不充分时,由此产生毛刺和断丝,制造不出高质量的加工丝。
本发明拟解决的课题是使用过去的润滑剂,在热处理工序中,尤其是在使用超高温短程加热的假捻工序中,不能充分防止加热污染的问题。
然而,本发明者们在合成纤维长丝条的热处理工序中,尤其是在使用超高温短程加热的假捻工序中也进行了研究,获得一种可充分防止该工序加热污染的湿滑剂和付与湿滑性的方法,其结果发现确实好的润滑剂是由聚醚化合物和特定的环状聚硅氧烷组成,而且两者按规定比率合成。按规定比率将这种润滑剂附着在供入热处理工序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上,确实很好。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剂系,其特征是由聚醚化合物和下述环状聚硅氧烷合成,且该聚醚化合物/该环状聚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0/0.05~100/12,涉及付与润滑性的方法,其特征是以0.1~3(重量)%的比率将该润滑剂附着在供入热处理工序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上。
环状聚硅氧烷:从下记的环状聚硅氧烷A和环状聚硅氧烷B中选出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环状聚硅氧烷。
环状聚硅氧烷A:由4~14个下述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的环状聚硅氧烷。
环状聚硅氧烷B:由总计4~14个下述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和下述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而且,由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占总硅氧烷单元的25%(摩尔)以下比率的环状聚硅氧烷。式1式2
(式1、式2中
R1、R2:同时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数为1~4个的烷基
R3:1~4个碳原子的氟烷基
R4:1~4个碳原子的氟烷基或1~4个碳原子的烷基)
本发明的润滑剂中使用了从上述环状聚硅氧烷A和环状聚硅氧烷B中选出一个或2个以上的环状聚硅氧烷。
环状聚硅氧烷A是由4~14个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而构成的。对于由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包括1)用二甲基硅氧烷单元、二乙基硅氧烷单元、二丙基硅氧烷单元、二丁基硅氧烷单元等相同的烷基取代的二烷基硅氧烷单元,2)用甲基·乙基硅氧烷单元、甲基·丁基硅氧烷单元等不同的烷基取代的二烷基硅氧烷单元。作为环状聚硅氧烷A,作为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最好是含有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的,其中,构成它的总的硅氧烷单元,特别好是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的。
环状聚硅氧烷B是由总计4~14个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和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且含有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占总硅氧烷单元中的25(摩尔)%以下。由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如前述一样,但由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包括1)二氟烷基硅氧烷单元,2)氟烷基·烷基硅氧烷单元。作为这种硅氧烷单元中所含的氟烷基,除了有γ-三氟丙基、β,γ-五氟丙基等部分氟取代烷基外,还有七氟丙基、五氟乙基等全氟取代烷基。作为环状聚硅氧烷B,由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是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由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最好是部分氟取代的烷基。在环状聚硅氧烷B中,由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占总硅氧烷单元的比率在25(摩)%以下,通常最好为7-25(摩)%。
作为环状硅氧烷并用的聚醚化合物,可以适用公知聚醚化合物,例如在特开昭56-31077号公报、特公昭63-57548号公报中记载的。作为这样的聚醚化合物,构成它的羟基亚烷基单元有羟基亚乙基单元和羟基亚丙基单元的聚醚单醇,聚醚二醇、聚醚三醇等聚醚多醇。根据本发明,作为聚醚化合物,最好使用平均分子量为700~20000的。聚醚化合物虽包含分子量不同的聚醚化合物的混合物,但在使用这种混合物时,最好使用平均分子量为1000~3000的聚醚化合物和平均分子量为5000~15000的聚醚化合物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润滑剂是由以上所说的聚醚化合物和环状聚硅氧烷所构成,而且所含该聚醚化合物/该环状聚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0/0.05~100/12(重量比),最好是100/0.2~100/5(重量比)。
在本发明的付与润滑性方法中,将0.1~3(重量)%,最好0.2~1(重量)%的上述本发明的润滑剂附着在供入热处理工序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上。
在本发明的付与润滑性方法中,将本发明的润滑剂附着在供入热处理工序中合成纤维长丝条上,通常将润滑剂附着在该纺丝工序中纺织后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上,将附着了润滑剂的合成纤维长丝条进行卷绕,然后将卷绕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供入热处理工序中。附着了润滑剂的合成纤维长丝条,根据卷绕条件而得到未拉伸丝、部分拉伸丝或拉伸丝,但在本发明的付与润滑性方法中,最好以2500~7500m/分的卷绕速度获得部分拉伸丝或拉伸丝。
本发明的付与润滑性方法,通过以规定的比率将以上所说的本发明润滑剂附着在合成纤维长丝条上,对供入热处理工序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付与良好的润滑性,从而防止了热处理工序中的加热污染。作为这样的热处理工序有拉伸工序、捻丝工序、卷绕工序、假捻工序等,其中,本发明的润滑剂和付与润滑性方法对供入假捻工序,效果很高。作为假捻工序中使用的假捻机有,1)安装了加热区温度为150~230℃,加热器长150~250cm加热器的,合成纤维长丝条边与加热板接触,边移动的接触加热方式的假捻机,2)安装了加热温度300~600℃,长20~150cm加热器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与加热板不接触移动的超高温短程加热方式的假捻机等,特别是本发明的润滑剂和付与润滑性的方法,对供入使用了安装加热温度350~550℃,长20~120cm超高温短程加热器的假捻机假捻工序中时,其效果很高。
本发明付与润滑性的方法,并不仅限于将上述本发明润滑剂附着在合成纤维长丝条上的方法,作为这样的附着方法有辊筒给油法,使用了计量泵的导向给油法,浸渍给油法,喷射给油法等公知的方法,最好用辊筒给油法或使用计量泵的导向给油法。
当将润滑剂附着在合成纤维长丝条上时,最好使用该润滑剂的水乳液,其有机溶剂溶液,或者就原样使用,最好是使用它的水乳液。这时可根据需要适当使用乳化剂,但最好将润滑剂调制成5~30(重量)%比率的水乳液。在将润滑剂向合成纤维长丝条上附着时,根据目的可以将其它成分,如防静电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锈剂掺合在润滑剂或水乳液中,但其用量尽可能地少。
作为适用于本发明润滑剂和付与润滑性方法的合成纤维长丝条有1)将乙烯对酞酸盐为主要结构单元的聚酯长丝条,2)耐纶6,耐纶66等的聚酰胺长丝条,3)聚丙烯腈、改性聚丙烯腈等的聚丙烯长丝条,4)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长丝条。其中,使用聚酯长丝条,聚酰胺长丝条效果最好,用于聚酯部分拉伸丝、聚酰胺部分拉伸丝和聚酯直接纺丝拉伸丝时效果最好。
作为本发明润滑剂和付与润滑性方法的实施方案,列举如下1)~20)个较好的实例。
1)由平均分子量1500的丁氧基聚亚烷基二醇醚/平均分子量为7000的聚亚烷基二醇醚=50/50(重量比)形成的聚醚化合物(P-1)和6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的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1)所形成而构成,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1)/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1)=100/2(重量比)比率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2)将上述1)的润滑剂形成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3)由聚醚化合物(P-1)和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1)所形成的,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1)/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1)=100/5(重量比)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接触板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4)将上述3)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5)由聚醚化合物(P-1)和12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的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2)所形成,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1)/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2)=100/2(重量比)比率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再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的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6)将上述5)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7)由聚醚化合物(P-1)和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2)形成的,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1)/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2)=100/5(重量比)比率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条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接触加热假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8)将上述7)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9)由聚醚化合物(P-1)和5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及1个甲基·γ-三氟丙基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的环状聚硅氧烷(B-1)所形成,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1)/环状聚硅氧烷(B-1)=100/2(重量比)比率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的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0)将上述9)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1)由聚醚化合物(P-1)和,11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及1个甲基·γ-三氟丙基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的环状聚硅氧烷(B-2)所形成的,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1)/环状聚硅氧烷(B-2)=100/5(重量比)比率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的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2)将上述11)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3)由平均分子量1500的丁氧基聚亚烷基二醇醚/平均分子量为10000的聚亚烷基二醇醚=90/10(重量比)形成的聚醚化合物(P-2)和,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1)所形成的,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2)/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A-1)=100/0.5(重量比)比率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附着在耐纶长丝部分拉伸丝上,其量0.45(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25℃的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4)将上述13)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耐纶长丝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5(重量)%,将其供入加热温度44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5)由聚醚化合物(P-2)和环状聚硅氧烷(B-1)所形的,且含有聚醚化合物(P-2)/环状聚硅氧烷(B-1)=100/5(重量比)比率的润滑剂。将该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耐纶长丝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5(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的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6)将上述15)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耐纶长丝部分拉伸丝上,其量为0.45(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7)将上述1)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直接纺丝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的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8)将上述1)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直接纺丝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19)将上述3)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直接纺丝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215℃的接触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20)将上述3)的润滑剂形成为水乳液,再将该水乳液作为润滑剂附着在聚酯直接纺丝拉伸丝上,其量为0.4(重量)%,将其供入使用了加热温度500℃的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的假捻工序中的方法。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和效果,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份表示重量份,%表示重量%。
实施例1
试验区分1(润滑剂的调制)
·润滑剂的调制
将50份丁氧基聚亚烷基二醇醚{氧乙烯单元/氧丙烯单元=70/30(摩尔比)、无规加成,平均分子量1500}、50份聚亚烷基二醇醚{氧乙烯单元/氧丙烯单元=20/80(摩尔比)、无规加成,平均分子量7000}和2份6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的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混合,调制成润滑剂(实施例1)。和润滑剂(实施例1)相同地调制其它润滑剂。这些全示于表1。
表1区分 聚醚化合物 聚硅氧烷 聚醚化 合 物/聚硅 氧烷 (重量比) 种类 使用量 (部) 种类 式1的硅氧烷单元 式2的硅氧烷单元 使用量 (部) 种类 重复次 数 种类 重复次 数实施例1 P-1 100 A-1 DM-1 6 2 100/2 2 P-1 100 A-1 DM-1 6 5 100/5 3 P-1 100 A-2 DM-1 12 2 100/2 4 P-1 100 A-2 CM-1 12 5 100/5 5 P-1 100 B-1 DM-1 5 MF-1 1 2 100/2 6 P-1 100 B-2 DM-1 11 MF-1 1 5 100/5 7 P-2 100 A-1 DM-1 6 0.5 100/0.5 8 P-2 100 B-1 DM-1 5 MF-1 1 5 100/5比较例1 P-1 100 C-1 DM-1 3 5 100/5 2 P-1 100 C-2 DM-1 16 5 100/5 3 P-1 100 C-3 DM-1 2 MF-1 1 5 100/5 4 P-1 100 C-4 DM-1 15 MF-1 1 5 100/5 5 P-1 100 C-5 5 100/5 6 P-1 100 C-6 5 100/5 7 P-1 100 C-7 5 100/5 8 P-1 100 100/5 9 P-2 100 C-1 DM-1 3 5 100/5 10 P-2 100 C-2 DM-1 16 5 100/5 11 P-2 100 C-3 DM-1 2 MF-1 1 5 100/5 12 P-2 100 C-4 DM-1 15 MF-1 1 5 100/5 13 P-2 100 C-5 5 100/5 14 P-2 100 C-6 5 100/5 15 P-2 100 C-7 5 100/5 16 P-2 100 A-1 DM-1 6 15 100/15
表1中:
P-1:50份氧乙烯单元/氧丙烯单元=70/30(摩尔比)的比率进行无规加成的平均分子量为1500的丁氧基聚亚烷基二醇醚和50份以氧乙烯单元/氧丙烯单元=20/80(摩尔比)的比率进行无规加成的平均分子量为7000的聚亚烷基二醇醚的混合物。
P-2:90份以氧乙烯单元/氧丙烯单元=60/40(摩尔比)的比率进行无规加成的平均分子量为1500的丁氧基聚亚烷基二醇醚和10份以氧乙烯单元/氧丙烯单元=25/75(摩尔比)的比率进行无规加成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0的聚亚烷基二醇醚的混合物
DM-1:二甲基硅氧烷单元
MF-1:甲基·γ-三氟丙基硅氧烷单元
C-5:平均分子量为3000的线状聚二甲基硅氧烷
C-6:1个甲基·苯基硅氧烷单元和13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线状的线状硅氧烷
C-7:是平均分子量为8600的聚醚变性硅酮,聚氧亚烷基醚嵌段的含有比为92(重量)%,且聚氧亚烷基醚嵌段是以氧乙烯单元/氧丙烯单元=15/15(摩尔)的比率进行无规加成的聚醚变性硅酮
试验区分2(向聚酯长丝部分拉伸丝上附着润滑剂及其评价)
·向聚酯长丝部分拉伸丝附着润滑剂
对于100份由试验区分1中得到润滑剂,混合3份防静电剂聚氧化乙烯(4摩尔)月桂醚磷酸盐二丁基乙醇胺盐和7份乳化剂聚氧化乙烯(7摩尔)壬基苯基醚,向其中加入水,润滑剂调制成浓度为15%的水乳液。按常法将固有粘度0.64,氧化钛含量0.6(重量)%的聚乙烯对酞酸盐切片进行干燥后,使用挤压机在295℃下进行纺丝,用辊筒给油法将水乳液附着在从模具出来的冷却固化后的移动丝条上,不进行机械拉伸,以3400m/分的速度卷绕,对于丝条润滑剂的附着量取为表2中记载的,对75旦尼尔96长丝的部分拉伸丝取10kg卷绕丝饼。
·用接触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和它的评价
使用上述得到的丝饼,用下述接触加热假捻机在假捻加工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评价加热污染。结果示于表2。
使用接触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条件:使用接触加热假捻机(ァ-礻ストスクラッゲァンドサンズ社制的SDS 1200B),加工速度=850m/分,延伸倍率=1.518、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侧入导盘1个、侧出导盘1个、硬质聚氨脂盘7个)、以加捻侧加热器=长2.5m、表面温度215℃,解捻侧加热器=没有,目标捻数=3400T/m的条件连续运转20天进行假捻加工。
加热污染评价:
以上述条件,连续运转20天后,加捻侧加热器表面丝道上将加热焦油在磨刷下脱落,进行取样称量。测定10个纺绽,结果以1个纺绽的平均重量(mg)表示。
·使用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和评价
使用上述得到的丝饼,利用下述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在假捻加工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评价加热器污染。结果示于表2。
使用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条件:
使用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帝人制机社制的HTS-1500)、加工速度=1100m/分,拉伸倍率=1.518,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侧入导盘1个,侧出导盘1个,硬质聚氨脂盘7个)、以加捻侧加热器=长1m(入口部=25cm、出口部=75cm),表面温度入口部为500℃,出口部420℃,解捻侧加热器=没有,目标捻数=3400T/m的条件,连续运转30天进行假捻加工。
加热污染评价:
以上述条件连续运转30天后,在加捻侧加热区内设置的陶瓷制丝道导规表上附着的污物在磨刷下而脱落,采样称量,和接触加热假捻机时的表示相同。
表2 区 分 使用的 润滑剂 附着比率 (%) 加热污染的评价 接触加热 (mg) 高温短程加热 (mg) 实施例9 10 11 12 13 14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0.4 0.4 0.4 0.4 0.4 0.4 70 65 90 100 180 190 8 8 16 20 22 27 比较例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比较例5 比较例6 比较例7 比较例8 比较例9 比较例10 比较例16 比较例17 实施例6 实施例6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05 5.0 2200 620 1100 540 570 580 370 1950 2340 650 340 * 710 4800 75 125 65 130 180 210 105 70 80 120 60 * 180 315
表2中
附着比率:润滑剂在聚酯长丝的部分拉伸丝上的附着量(%)
润滑剂(R-17):由平均分子量5000的线状聚二甲基硅氧烷/6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结成环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乙烯(8摩尔)辛醚=100/90/1(重量比)的比率合成的润滑剂
*:经常发生断丝,不能连续运转。
试验区3(向耐纶长丝部分拉伸丝上附着润滑剂及评价)
·向耐纶长丝部分拉伸丝上附着润滑剂
对于100份由试验区分1得到的润滑剂,混合2份防静电剂聚氧乙烯(3摩尔)油醚磷酸钙盐和3份三辛胺氧化物,及5份乳化剂聚氧乙烯(8摩尔)醚,向其中加入水,调制成润滑剂浓度为10%的水乳液。按常法将硫酸相对粘度(ηγ)2.4、氧化钛含量0.3(重量)%的耐纶-6,6切片进行干燥后,使用挤压机,290℃下进行纺丝,用导引给油法将水乳液附着在从模具出来的冷却固化后的移动丝条上,不伴随机械拉伸,以4100m/分的速度进行卷绕,对于丝条润滑剂附着量取表3所记载的,取8kg卷绕的30旦尼尔10长丝部分拉伸丝的丝饼。
·使用接触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及评价
使用上述得到的丝饼,除以下条件外,以和试验区分2中记载的相同条件进行假捻加工,以试验区分2中记载的相同方法评价加热污染。结果示于表3。
使用接触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条件:
加工速度=950m/分、延伸倍率=1.225,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侧入导盘1个,侧出导盘1个,陶瓷盘5个)、加捻侧加热=温度225℃,目标捻数=3000T/m。
·使用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及评价
使用上述所得丝饼,除以下条件外,以试验区分2中记载的相同条件进行假捻加工,以试验区分2中记载的相同方法评价加热污染,结果示于表3。
使用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条件:
加工速度=1200m/分,延伸倍率=1.220、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侧入导盘1个、侧出导盘1个,陶瓷盘5个)、加捻侧加热=表面温度,入口部为440℃,出口部360℃,目标捻数=3000T/m。
表3 区 分 使用的 润滑剂 附着比率 (%) 加热污染的评价 接触加热 高温短程加热实施例15 16 实施例7 实施例8 0.45 0.45 80 175 18 28比较例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比较例9 比较例10 比较例11 比较例12 比较例13 比较例14 比较例15 比较例16 比较例17 比较例8 比较例8 比较例8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05 5.0 1600 470 690 420 400 670 390 400 * 2050 400 3700 110 140 80 150 165 190 110 75 * 75 110 530
表3中
附着比率:*:润滑剂在聚酯长丝的部分拉伸丝上的附着量(%)
试验区分4(向聚酯长丝直接纺丝拉伸丝上附着润滑剂及评价)
·向聚酯长丝直接纺丝拉伸丝上附着润滑剂
对于100份试验区分1中得到的润滑剂,混合2份防静电剂异硬脂酸三乙醇胺盐和8份乳化剂聚氧乙烯(15摩尔)蓖麻油醚,向其中加水,调制成润滑剂浓度为10%的水乳液。用导引给油法将水乳液附着在聚酯长丝的移动丝条上,以4000m/分,用旋转的第1涂敷辊筒进行引导,以第2涂敷辊筒进行机械拉伸,以6000m/分进行卷绕,对于丝条,润滑剂的附着量为0.4%,50旦尼尔24长丝的直接纺丝拉伸丝取5kg卷绕丝饼。
·使用接触加热假捻机和高温短程加热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及评价
使用上述得到的丝饼,除了拉伸倍率1.518,超喂率3%、假捻加工速度800m/分外,以试验区分2相同的条件进行假捻加工,以试验区分2相同的方法评价加热污染。结果示于表4。
表4 区 分 使用的 润滑剂 加热污染的评价 接触加热 高温短程加热 实施例17 18 实施例1 实施例2 60 60 10 8 比较例43 44 45 46 47 48 比较例1 比较例3 比较例4 比较例5 比较例6 比较例7 1930 980 505 520 495 320 110 80 125 190 195 90
正如所明确的那样,以上说明的本发明润滑剂和付与润滑性的方法。对于合成纤维长丝条的热处理工序,即使是伴随着过热处理的假捻工序中,非常有效地防止了加热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