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877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9.26 CN 102687722 A *CN102687722A* (21)申请号 201110068659.7 (22)申请日 2011.03.22 A01N 47/12(2006.01) A01N 43/54(2006.01) A01P 3/00(2006.01) (71)申请人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港区新港大 道 (72)发明人 王洲 卢桂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逯长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
2、物及其制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领域, 公开了一种防治 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由 乙嘧酚和多抗霉素组成, 所述乙嘧酚与多抗霉素 的重量比为 1-99 99-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 防治白粉病的杀菌剂, 活性成分由本发明所述杀 菌组合物组成, 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 重量百分比为 1-99。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及 其制剂的白粉病防效显著提高, 具有明显增效作 用, 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 延缓白粉病菌抗药性的 产生, 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 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1 页 2 1. 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乙嘧酚和多抗霉素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嘧酚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 1-99 99-1。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嘧酚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 11.8-88.2 88.2-11.8。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嘧酚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 16.7-83.3 83.3-16.7。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嘧酚与多抗霉素的。
4、重量比为 76.9-83.3 23.1-16.7。 6. 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剂, 其特征在于, 活性成分由权利要求 1 所述杀菌组合物组 成, 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 1-99。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杀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 分比为 20-80。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杀菌剂, 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杀菌组合物与常规佐剂制成可湿 性粉剂、 乳油、 悬浮剂、 水剂、 微囊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87722 A 2 1/5 页 3 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
5、制剂领域,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 剂。 背景技术 0002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科 (Erysiphacesae) 中的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多为外寄生 性, 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 茎、 嫩梢、 芽、 花和果实的表面, 并产生大量由 菌丝体、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 因此称为白粉病。 0003 白粉病在我国分布广泛, 对双子叶植物的危害尤为普遍。 白粉病发生后, 寄主受害 部位生长受抑制, 逐渐退绿变黄, 出现枯斑至最后全叶枯干, 如果许多叶片同时受害, 也可 以使植株早枯。 病害后期, 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 常出。
6、现许多散生的黑色 粒状的闭囊壳, 并以此越冬, 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 10-30 均可萌发, 对湿度要求不高, 正常情况下 10 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 农作物一个生长季 节能反复受到侵染, 一旦发生就会很快传播蔓延。白粉病使我国小麦、 黄瓜、 葡萄等农作物 产品遭受到极大损失, 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因此, 如何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 播就成为农业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0004 当前, 国内登记的防治白粉病药剂有粉锈宁、 醚菌酯、 氟硅唑、 苯醚甲环唑、 腈菌唑 等 26 个品种, 国内防治白粉病药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0005 第一阶段以硫磺、 石硫合。
7、剂、 甲基托布津、 代森锰锌等无机硫和其它广谱杀菌剂为 代表, 该类药剂用量大, 防效仅为 60左右, 对白粉病几乎无治疗效果, 主要用于发病前保 护, 同时硫制剂对许多蔬菜瓜果敏感, 多数蔬菜瓜果不能使用。 0006 第二阶段是以三唑酮 ( 粉锈宁 )、 腈菌唑、 烯唑醇、 苯醚甲环唑、 氟硅唑等为代表的 三唑系列杀菌剂, 该类药剂对白粉病的活性比第一代杀菌剂有较大提高, 但对病菌作用位 点单一, 易与白粉病菌产生交互抗性, 且药剂防效基本在 70-80, 效果一般。同时, 该类化 合物对植物有刺激性, 用量稍大就会抑制植物生长, 降低产量。 0007 第三阶段是以乙嘧酚、 醚菌酯为代表的新。
8、化合物种类, 该类药剂作用机理独特, 作 用位点较多, 对白粉病专治性较高、 效果可达到 90左右。但是, 仍然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 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0008 中国专利 CN101755842A 公开了 “含有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该专利所述组合物 中包括了乙嘧酚和醚菌酯, 用以防治白粉病。但是, 由于醚菌酯长期连续使用, 已对白粉病 菌产生明显抗药性, 故乙嘧酚与醚菌酯组合物对白粉病的防效主要依靠乙嘧酚来实现, 效 果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0009 有鉴于此,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使得本发 明能够提高对白粉病的防效。 说 明 书 CN 1026877。
9、22 A 3 2/5 页 4 0010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11 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由乙嘧酚和多抗霉素组成。 0012 乙嘧酚, 化学名称为 5- 丁基 -2- 乙基氨基 -4- 羟基 -6- 甲基嘧啶, 属杂环类杀菌 剂, 最早是由英国的 ICI 公司研发推出。乙嘧酚的作用机理是作为腺嘌呤核苷脱氨酶的抑 制剂, 对植物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 乙嘧酚对白粉病的治疗位点较多, 具有优良的内吸传导 性能, 作拌种处理时, 有效成分可以随植株的传导经根部吸收, 扩散到植株的各个部位, 从 而起到保护整株作物的目的。如果将乙嘧酚喷洒到叶部, 有效成分可以通过。
10、叶片吸收传导 到新叶, 防止病害蔓延到新叶。 乙嘧酚对人畜等温血动物毒性低, 对鸟类、 鱼类比较安全, 用 量少、 药效高, 特别是对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杀灭效果好。 此外, 乙嘧酚在环境中容易降解, 有些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0013 多抗霉素又名多氧霉素、 多效霉素, 是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发、 日本科研制药株 式会社生产的生物杀菌剂, 具有内吸传导作用, 可防治白粉病、 灰霉病、 炭疽病等多种真菌 性病害, 属肽嘧啶核苷类广谱性抗菌素农药。多抗霉素的结构酷似几丁质合成酶的底物尿 苷二磷酸乙酰氨基葡萄糖, 其对几丁质合成酶的亲和力为尿苷二磷酸乙酰氨基葡萄糖的近 千倍, 因此多抗霉素能够选。
11、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几丁质的合成, 同时能使芽 管及菌丝体局部膨大、 破裂, 细胞内含物泄出, 导致死亡。 此外, 多抗霉素还能抑制孢子的产 生和病斑的扩大。多抗霉素对动物无毒性, 对植物不仅无药害而且还有刺激生长作用, 对 人、 畜、 作物安全性高, 不污染环境。 0014 本 发 明 所 述 乙 嘧 酚 与 多 抗 霉 素 的 重 量 比 为 1-99 99-1,优 选 为 11.8-88.2 88.2-11.8,进 一 步 优 选 为 16.7-83.3 83.3-16.7,更 优 选 为 76.9-83.3 23.1-16.7。 0015 不同杀菌剂活性组分混合后各活性成分由。
12、于组成、 结构、 理化性质的差异, 使得各 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示为增效作用、 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 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协作作用, 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 ; 而相加作用就是其 产生的效果等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 ; 拮抗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时, 一种物 质干扰另一种物质的效果, 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 使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 0016 本发明分别对杀菌组合物以及杀菌组合物中各成分单剂进行了白粉病防治试验, 结果显示,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防效比组合物中各成分单剂的防效高 4-7, 表明本发 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各成分无交叉抗性, 防治效果具有增效。
13、作用。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剂, 其活性成分由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 组成, 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 1-99, 优选为 20-80。 0018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可以根据需要由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与常规辅料制成可湿 性粉剂、 乳油、 悬浮剂、 水剂、 微囊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实验表明,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可有 效地防治白粉病。 0019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的白粉病防效显著提高, 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 延缓白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并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4、 102687722 A 4 3/5 页 5 0020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借鉴本文内容, 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已经通过较 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 产品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 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0021 依照本发明, 所述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由乙嘧酚和多抗霉素组成。 本发 明所述乙嘧酚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 1-99 99-1, 优选为 11。
15、.8-88.2 88.2-11.8, 进一 步优选为 16.7-83.3 83.3-16.7, 更优选为 76.9-83.3 23.1-16.7。 0022 本发明分别对杀菌组合物以及杀菌组合物中各成分单剂进行了白粉病防治试验, 并且杀菌组合物中各成分用量小于各成分单剂用量, 结果显示,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 即 将乙嘧酚与多抗霉素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0023 农药的原药即活性组分一般不能直接使用, 必须加工配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剂, 才 能使用。 因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剂, 活性成分由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 物组成, 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 。
16、1-99, 优选为 20-80。 0024 制剂的形式称剂型, 目前农药使用较多的是粉剂、 水剂、 可湿性粉剂、 乳油、 悬浮 剂、 微囊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等十余种剂型。 本发明所述杀螨剂包括可湿性粉剂、 乳油、 悬浮 剂、 微囊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0025 其中, 本发明所述可湿性粉剂包括杀菌组合物、 润湿剂、 分散剂、 载体和填充料。 本 发明所述乳油包括杀菌组合物、 苯或二甲苯和表面活性剂。本发明所述悬浮剂包括杀菌组 合物、 润湿分散剂、 粘度调节剂、 防冻剂和消泡剂。 本发明所述微囊悬浮剂包括杀菌组合物、 溶剂、 固化剂和粘度调节剂。本发明所述水剂和水分散粒剂包括杀菌组合物、 润湿。
17、剂、 崩解 剂、 分散剂、 粘合剂、 隔离剂和载体。 0026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还可以根据需要制成除上述剂型外的常用的颗粒剂、 烟剂、 气 雾剂、 超低容量制剂、 熏蒸剂等多种剂型, 以应用于农业生产。 0027 制备以上各种制剂所用的助剂、 表面活性剂、 载体及其他辅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 员公知的, 如润湿剂为磺化油、 拉开粉 BX、 大豆卵磷脂、 硫醇类、 酰肼类、 硫醇缩醛类和聚氧 化乙烯烷化醚等 ; 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焦磷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纤维素衍生物、 聚丙烯 酰胺、 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和脂肪醇环氧乙烷等 ; 崩解剂为干淀粉、 羧甲基淀粉钠、 低取代羟 丙基甲基纤维素、 交联。
18、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 粘合剂为聚氨酯、 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酯、 醋酸乙 烯树脂等 ; 溶剂可以是各种芳烃、 脂肪烃、 酮类等。 0028 实验表明,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白粉病, 如黄瓜白粉病等。 0029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 组合物及其制剂进行详细说明。 0030 实施例 1 :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0031 试验于河南郑州一农户菜园内进行, 杀菌组合物以乙嘧酚和多抗霉素混配, 所述 杀菌组合物及各成分单剂均用清水溶解后施药。 其中, 每处理4次重复, 小区面积均为30m2, 共28个小区, 在白粉病发生。
19、初期用药, 按675kg/hm2, 均匀喷施, 第一次施药后7天依相同的 用量重施一次,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 最后一次施 10 天后调查防效, 每小区随机固定四点, 每点调查 2 株的全部叶片, 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 计算病情指数, 计算 说 明 书 CN 102687722 A 5 4/5 页 6 防治效果, 病情分级见表 1, 试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2。 0032 防效计算按照下面公式 : 0033 病情指数 100 ( 各级病叶数 各级代表值 )( 调查总叶数 9) 0034 防治效果 ( 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 - 处理区病情指数增长率 ) 对照区病情 指数增长率 10。
20、0 0035 表 1 病情分级 0036 0 级 无病斑 1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5以下 3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6 10 5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11 20 7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21 40 9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40以上 0037 表 2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 0038 各处理施药剂量 (g/ 公顷 ) 施药前病情指数 施药后病情指数 防效 ( ) 乙嘧酚 (300) 6.23 7.45 92.25 多抗霉素 (60) 5.37 6.62 93.13 乙嘧酚 (200)+ 多抗霉素 (40) 6.05 6.55 96.83 乙嘧酚 (20。
21、0)+ 多抗霉素 (60) 4.43 4.55 99.24 乙嘧酚 (255)+ 多抗霉素 (34) 5.16 5.41 98.41 乙嘧酚 (250)+ 多抗霉素 (50) 5.71 5.72 99.94 清水 4.94 20.69 0 0039 由表 2 结果可知, 有效成分乙嘧酚和多抗霉素混配, 各成分用量与各单剂用量 相比减少, 组合物总用量小于等于各单剂用量, 但施药后防效高于各单剂使用时防效的 4-7, 表明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白粉病防效显著提高, 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0040 实施例 : 2 : 80乙嘧酚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0041 66.7乙嘧酚、 13.3多抗霉素、 5烷。
22、基酚聚氧乙烯醚与 7脂肪醇环氧乙烷按 比例充分混合, 硅藻土补至 100, 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0042 实施例 3 : 65乙嘧酚多抗霉素乳油 说 明 书 CN 102687722 A 6 5/5 页 7 0043 50乙嘧酚、 15多抗霉素、 10苯和 15二甲苯和 10十二烷基磺酸钠按比例 充分混合, 依次经过混合搅拌加工, 得到乳油制剂。 0044 实施例 4 : 50乙嘧酚多抗霉素悬浮剂 0045 41.7乙嘧酚、 8.3多抗霉素、 2木质酸磺酸钠、 3硅酸铝、 5乙二醇、 1异 丙醇, 水补至 100常规工艺制得悬浮剂。 0046 实施例 5 : 35乙嘧酚多抗霉素微。
23、囊悬浮剂 0047 5.8乙嘧酚、 29.2多抗霉素、 13苯, 30固化剂按配比混合后, 直接分散于 11聚乙烯醇中, 再加入其它溶剂补至 100, 缓慢反应后制成微囊悬浮剂。 0048 实施例 6 : 20乙嘧酚多抗霉素水分散粒剂 0049 4.6乙嘧酚、 15.4多抗霉素、 10磺化油、 19羧甲基淀粉钠、 26的三聚磷酸 钠和聚苯乙烯、 16碳酸钙、 9载体混合均匀, 粉碎后制成可湿性粉剂, 之后加入一定量的 水混合挤压造粒, 经干燥筛分后制得水分散粒剂。 0050 实施例 7 : 90乙嘧酚多抗霉素水剂 0051 75乙嘧酚、 15多抗霉素、 2 Silwet618、 2硫酸铵、 3。
24、聚乙烯醇和 2消泡 剂 SAG622 充分混合, 水补至 100常规工艺制得水剂。 0052 实施例 8 :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田间试验 0053 将实施例 2 到 7 的杀菌剂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对黄瓜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 葡萄白 粉病进行防效试验, 具体防效见表 3。 0054 表 3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对白粉病的防效 0055 0056 由表 3 可知,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与所述杀菌组合物具有相同程度的防治效果, 可 以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0057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 对 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 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687722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