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罐式纺纱机.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8782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2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0420.1

申请日:

1996.05.31

公开号:

CN1155596A

公开日:

1997.07.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1H 1/08申请日:19960531授权公告日:20010606终止日期:20130531|||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地址: 联邦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变更后: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变更后: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地址: 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01H1/08

主分类号:

D01H1/08

申请人: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发明人:

K·科尔茨; H·J·黑恩里奇; V·罗兰德; P·沃德尔

地址:

联邦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

优先权:

1995.06.01 DE 19520153.1; 1995.06.30 DE 19523937.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民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离心罐式纺纱机中,倒筒套在纺纱过程中就已经准备就绪以便立即进入到倒筒位置上,在出现断纱时,倒筒套应该如此及时地被引入到倒筒位置上,以致已在纺纱罐中形成的纱线饼仍按规则重新卷绕。根据本发明,借助一个纱线传感器对断纱情况进行识别,在出现断纱时,该纱线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以便在瞬间将倒筒套送到倒筒位置上并把纱线末端夹持住。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带有一些在纺纱和倒筒过程中旋转的纺纱罐(9)且每一纺 纱罐(9)均配备有管状导纱器(5)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待纺的纤维材料 (2)从牵伸罗拉(1)出来被送入所说导纱器并且该导纱器经其出口把 纺好的纱线(17)交送到在纺纱罐(9)中形成的纱线饼(10),在此,在纺 纱过程结束后,把纱线饼(10)绕到一个在纺纱过程中就已放置在出口 处距其倒筒位置有一定间距的倒筒套(11)上,其特征在于:给纱线(17) 的传送通道配备一个对断纱情况进行记录的纱线传感器(4)并且将该 纱线传感器(4)接到用来把倒筒套(11)转移到倒筒位置的装置(19)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其特征在于:由纱线传感器 (4)启动的装置(19)能够把扯断了的纱线末端夹持住。 3据权利要求1和2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要让纱线传 感器(4)尽可能地定位在牵伸罗拉(1)后面的纺纱三角(3)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布置了止动 装置(19),这些止动装置把倒筒套(11)固定在一个预定的备用位置上 并且在通过移动释放倒筒套的同时把由导纱器(5)的通道(18)所引导 的纤维条夹持住。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或多项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其特征在 于:在为进行倒筒操作而移过导纱管(5)的出口(6)的套管端而上设置 有用来把纱线末端抓住的槽、夹持装置或类似的固定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倒筒套(11)在 其纵向端面上至少有一个径向凸起的、带有一个几乎与纱线饼内径 相接触的夹纱装置和夹持装置的盘形扩展区(28)。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槽(30)被用作夹纱装置 和夹持装置,该夹槽在其内侧局部地被一个弹簧元件(34)覆盖住。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盘形扩展区(28)内加 制了一个用于弹簧元件(34)的接纳槽(29),并且所说弹簧元件距轴向 的外边(35)有一个等于或大于纱线直径的适当距离(a),并且局部地 盖住夹槽(30)。 9根据权利要求7和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弹簧元件(34)是由 卡圈构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5之一的离心罐式纺纱机的运转方法,其特征 在于:对在纺纱过程中出现的断纱情况进行记录并随后把倒筒套(11) 向外越过导纱管(5)的出口(6)引入到倒筒位置上,且与此同时在导纱 器(5)内部把扯断了的纱线末端夹持住。 11一种在一台具有众多在纺纱过程中旋转的纺纱罐并且每一纺 纱罐均配备有把纺好的纤维材料从其出口送出的导纱器的机器上进 行的离心罐式纺纱方法,在此,在纺纱过程结束后或出现断纱时,把在 旋转的纺纱罐内表面上绕成的纱线饼绕到一个倒筒套上,其特征在于: 基本在圆周方向上作为弦形纱线段(36,37)靠在纱线饼(10)内表面上 的纱线末端被用于进行倒筒操作。

说明书


离心罐式纺纱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一些在纺纱和倒筒过程中旋转的纺纱罐且每一纺纱罐均配备有管状导纱器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待纺的纤维材料从牵伸罗拉出来被送入所说导纱器并且该导纱器经其出口把纺好的纱线喂给在纺纱罐中形成的纱线饼,在此,在纺纱过程结束后或出现断纱时,把纱线饼绕到一个在纺纱过程中就已放置在出口处距其倒筒位置有一定间距的倒筒套上。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离心罐式纺纱机的运转方法。

    离心罐式纺纱也称作离心式纺纱,因此这里从们谈及的是离心罐式或离心式纺纱机。这种类型的机器要么是具有其两端面拥有几乎同样大小的开口的管状纺纱罐、在其底面拥有用于取出纺好纱线的开口的悬置式纺纱罐,要么是具有其用于在纺纱罐上边取出纺好纱线的出口的立式纺纱罐。为此可以参阅DE 41 08 929 A1。此外还有一些离心罐式纺纱机,在这些纺纱机中,当纱线饼在纺纱罐中绕成之后,首先把导纱器从纺纱罐中抽出来,然后再把一个套管插到纺纱罐中以进行倒筒操作(参看CH-PS360 004)。还有一些带有圆柱形并且上下匀有开口的纺纱罐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在纺纱过程中从纺纱罐的上开口把导纱器引入并且从其下开口把相应的倒筒套插入以进行倒筒操作(参看43 24 039 A1)。最后还有一些离心罐式纺纱机,在这些纺纱机中,倒筒套在纺纱过程中就已经同轴地放置在导纱器或导纱管;在这里可以涉及的是立式或开有圆柱形贯通开口的纺纱罐(参看DD-PS 21 834和DE 43 24 039 A1)。

    还有一些带有没盖没底的基本圆柱状纺纱罐地离心罐式纺纱机,即所谓的管式离心机,其两端都具有几乎同样大小的开口。根据DE4208 039 A1,这种管状纺纱罐可以由磁力支撑。根据DE 43 24 039 A1,在管状纺纱罐情况下还可以象在DD-PS 218 34中已知的那种立式纺纱罐那样,在纺纱过程中倒筒套(纱线饼将绕于其上)就已经位于导纱器的管体上并在其出口上方,并且借助下沉固定在该位置上。套管在该备用位置上不与旋转的纱线股接触。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倒筒套放置在纺纱罐的上方或下方。并且在必要时将其推入到纱线股的通道中。如果在断纱时没有把倒筒套及时地推进到位,则扯断了的纱线末端便进入纺纱罐中靠到纱线饼的内壁上并且再也无法使用已有的装置对其进行自动操作,无论如何再也无法自动地操作。于是只能通过相当昂贵的措施,通常是用手工、从外面来进行倒筒操作(参看CH-PS 348 346或DE-PS 842 916)。

    在DE 26 21 900 A1中描述了一种光学的纱线控制装置,该装置被布置在距纱线形成点很近的地方并且不仅对纱线的存在而且还对纱线的规则运动进行记录。这种主要装在环锭纺纱机中的已知的纱线控制装置例如被定位在继所属牵伸罗拉之后、在锭子上方所形成的气圈的根的位置上。为此,在断纱时,纱线传感器被设置用来引入保护措施,例如停止后接的加工位置。

    如前所述,要把倒筒套插入到纺纱罐中才能进行倒筒操作。在这一点上长期以来就已知的是必须借助一个设置在倒筒套纵向端面上的槽才能把从导纱器出口送出的纱线股咬住(参看US-PS 802 161,第2页,第58/59行)。此外还已知一些机械装置,在断纱时这些装置通过手动(参看CH-PS 348 346,第1页,第18行及以下几行)或者通过一个摆动机构(参看DE-PS 842 916,第4页、第13至23行)把纱线饼的内纱层抓住并且就此进行倒筒操作。

    在所有这些已知的在断纱之后才进行倒筒操作的装置中,盘绕在倒筒套上的纱层有时是不规则的。不规则的纱层在随后的卷绕过程中将会引起很多麻烦,即通常使纱层无法从套管上退绕下来。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附加废料且必须对套管进行特殊的清洁。

    在DE-GM 76 25 081中描述了一种管状绕纱套管,这种套管无例外地也是圆柱形并且在其纵向端面上的圆周方向的外表面上有一个配备有纱线夹持元件的夹持槽。在DE27 17 189 A1中也公开了一种类似的同样用于圆柱形绕纱套管的旋转夹纱槽。在后一种情况下,还可以把夹纱槽设置在端面的边缘上(第7页,第4段)。在EP 0 524545B1中叙述了一种在圆柱形绕纱套管纵向端面上与夹纱装置成一体的夹纱槽。所有这些已知的夹纱槽都只能或只会抓住或夹住一根在张力作用下大约被径向压入各槽中的纱线。

    以前述已有技术为出发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离心罐式纺纱机情况下出现断纱时,为了继续加工就把已纺好的纱线饼或者离心机里的东西取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在于:给纱线的传送通道配备一个对断纱情况进行记录的纱线传感器并且将该纱线传感器接到用来把倒筒套转移到倒筒位置的装置上。本发明的一些改进方案和进一步的布置将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由此可见,根据本发明,在离心罐式纺纱机中由一个纱线传感器对纺纱过程中的断纱情况进行识别并且随后立即把倒筒套引入到一个倒筒位置上,在此,首先是同时地将扯断了的纱线末端夹持住,这样立即就能把位于纺纱罐中的纱线饼卷绕到倒筒套上。总之本发明能够在扯断了的纱线末端离开导纱器出口之前把倒筒套引入到其倒筒位置上。以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在出现断纱时把纺纱罐里的东西重新进行卷绕并且纱线末端能够绕到纱线饼上。

    当倒筒套逆下沉方向被固定在导纱器管体上位于导纱器出口上方的备用位置上时,为进行倒筒操作只需松脱止动装置,这样倒筒套便向下降至越过导纱器出口。相反如果在纺纱过程中倒筒套位于导纱管出口下方,例如在悬置式或管状纺纱罐情况下,只要足够快速地把倒筒套向上推进至越过导纱器出口,则同样能够在按照本发明对断纱情况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马上进行倒筒操作。在这两种情况下,朝着导纱器出口的套管端面应尽可能地放置在出口附近,以此从记录断纱直至纱线末端从导纱器出口出来所用的特别短暂的时间就足够用来咬住纱线末端以进行倒筒操作。就上述意义而言,套管端面在导纱器出口应定位得如此地近,以致它刚好不干扰纱线饼的纺纱或卷绕过程。

    按照本发明,根据断纱时纱线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不仅把倒筒套推进至越过导纱器出口,而且还把扯断了的纱线末端夹持住,就是说,在导纱管的区域内或在倒筒套的进给端面上把纱线末端夹住,这样照旧继续旋转的纺纱罐就必然会把在其内的纱线饼倒筒到套管上。

    特别考虑到在扯断了的纱线末端离开导纱管出口之前要把倒筒套引入到倒筒位置上。由于为此只有一瞬间可供支配,因此有益的是让纱线传感器距导纱器出口尽可能地远。较优的位置是在串联牵伸罗拉的附近,就是说,从纱线的运行方向看接在纺纱三角之后。由于纺纱过程中在离心罐式纺纱机中断纱主要出现在纺纱三角区域内,因此纺纱三角在此不仅距导纱器出口相当远,而且也是一个特别棘手的区域。一个布置在牵伸罗拉下方但最好在紧接着的导纱管的入口之前的纱线传感器在这里能够如此及时地测出断纱,以致早在纱线末端离开导纱管出口之前,就把倒筒套引入到倒筒位置上并且在套管脚上把仍在旋转的纱线末端固定在夹槽或夹持装置中。

    通过较早地在其已经出现的区域内对断纱情况进行记录便能留出足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就是迅速地把最终放置在纺纱罐上方或下方的倒筒套从其备用位置降下或升起送入到倒筒位置。由于就能量消耗而言,使套管下落比将其提升起来更为有利,因此最好是把导筒套放置在导纱器管体上的(上方)位置上。

    例如能够借助一块磁铁把套管固定在其位于导纱器出口上方的备用位置上。由于可以很快释放这一悬置的倒筒套并且从备用位置到倒筒位置的路径很短,因此不仅在纱线饼绕制完成时,而目在中间出现断纱或纺纱过程出现其他中断现象时,倒筒操作都可以几乎在一瞬间开始进行。放置在导纱器出口下方的倒筒套可以几乎同样迅速地从其备用位置升至到倒筒位置上,例如通过弹簧力。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结构,当在导纱器(管)上的倒筒套处在备用位置时,不仅能够通过纱线传感器及时识别出断纱并且随后直接释放倒筒套,而且非常有益的是可以使套管止动装置这样构成,以致通过释放倒筒套,最好是通过同一种运动,该套管止动装置能同时把由导纱管所引导的纱线末端夹持住。就是说,同一机构,例如一个由纱线传感器启动的调整电磁铁,在一个位置上把倒筒套固定在备用位置上,而在另一位置上便把由导纱器的管体所引导的纱线末端夹持住。

    在一种本发明进一步的结构中,尤其在断纱出现之后,当在导纱器出口和纱线饼之间还没有出现旋转的纱线股时,就考虑要开始进行倒筒操作。就是说,要这样进行倒筒操作,以致把在离心式纺纱罐或纺纱罐中形成的全部纱线材料规则地卷绕到倒筒套上并且随后可以从该倒筒套上一点不留地退绕下来。

    如权利要求6所阐述的那样,就此而言更为有利的是:不利用向未出现的、在正常纺纱运转情况下径向伸展到导纱管出口和所纺纱线饼之间的纱线股,而是利用另一边的纱线片段来进行倒筒操作,也就是利用这样的一段纱线段,即它已经离开了径向变化的绕送通道并且已经松驰地靠在了纱线饼的内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在断纱或类似情况发生后不按精确的圆形而是以局部弦形靠在纱线饼内壁上的纱线末端来进行倒筒操作,该纱线末端基本在纺纱罐,也就是卷筒的径向平面内并与此同时几乎沿着所属筒子盘座的圆周伸展。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结构,倒筒套在其纵向端面上至少有一个径向凸起的、带有一个几乎与纱线饼内径相接触的且局部被弹簧元件覆盖住的夹槽的盘形扩展区。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基本平行于圆周方向或在筒子盘座平面内伸展的弦形纱线段夹住以进行倒筒操作。

    这一结果是令人吃惊的。众所周知,在倒筒套上传统的夹槽不能按规定夹住纱线弦和用于规则地退绕。因为各弦形区段(在夹持装置的径向平面内)只是松驰地且无张力地靠在纱线饼的内表面上。已知的夹持装置是这样设计的,以致只有当弦形区段完全被触到时,才松松地穿过夹槽。然而为装置的结构所优选的特征的有效融合,也就是筒子盘座最大可能的半径、设置在圆盘边缘上的夹槽以及夹槽的弹簧元件共同形成一个总效果,该总效果从前面的单一特征中是无法得到的。

    如所说的那样,较优的设置是让夹槽尽可能地靠近到纱线饼的内直径,以便能够有效地抓住每一个形成的纱线弦。根据一种较优的实施形式,特别有利的是在其轴向的外表面上向内制造用来接纳一个弹簧元件的盘形扩展区(筒子盘座),并且该弹簧元件距轴向外侧有一个等于或大于纱线直径的适当的距离并局部地盖住夹槽。弹簧元件最好是由卡圈构成的。

    由权利要求11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保证在出现断纱时把在纺纱罐中的纱线饼自动地按规定重新卷绕,而不需在纱线饼上寻找纱线末端。作为纱线传感器可以考虑一些例如光学或电容作用特性的普通仪器。在DE 26 21 900 A1中描述了光学的纱线传感器或纱线控制器的实例。

    如果在出现断纱情况下,出乎预料地没能把从导纱器出口向纱线饼延伸的纱线股抓住,则通过权利要求12的方法便能确保利用在圆周方向上作为弦形纱线段靠在纱线饼内表面上的纱线末端来进行倒筒操作。

    下面借助在附图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其中:

    图1和图1a是离心罐式纺纱器在纺纱位置的垂直纵剖面,

    图2是倒筒套在导纱器上的止动装置,

    图3是带一个可从上面导入的倒筒套的离心罐式纺纱器,

    图4是放大比例的倒筒套的一部分,

    图5是沿图4箭头X视向的倒筒套。

    图1描述了离心罐式纺纱机的纺纱器。在由最后一对送出辊象征性地表示的牵伸罗拉1中牵伸的纤维条2在旋转的纺纱罐的作用下,在紧接牵伸罗拉的纺纱三角3中汇合成为一条纱线17,并且经过一个设置在该区域内的纱线传感器4落到管状导纱器5的入口。从导纱器5的出口6出来的纱线17附在纺纱罐9的内壁8上并在那里形成纱线饼10。在纺纱过程中,倒筒套11(轴向)位于导纱器5上,在其出口6上方留有一定的距离,该倒筒套11必须向下降至越过导纱器5的出口6才能进行倒筒操作,(见点划线所示的位置12)。

    可以进行倒筒操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纺纱罐9中已将纱线饼10绕制完成,另一方面是因为出现了纺纱过程的中断现象,例如由于断纱。如果有这种情况,倒筒套11便越过导纱器5的出口6降至虚线所描绘的倒筒位置12上,这样,通过最好具有适合的夹持或支持装置的套管脚把旋转的纱线17的线股7抓住并因此将其固定,于是在纺纱罐9继续旋转时便自动地或强制地把纱线饼10绕到倒筒套11上。

    接下来可以把绕好的倒筒套11转移到一个在纺纱罐9下方合适的高度上放置的具有轴颈14的圆盘15的支架13上。在沿箭头16下降之后,把绕上线的套管11与支架13一起运走以进一步加工,同时用另外一个支架(末描述)运来一个新的(空的)套管并将其固定在导纱器5上的备用位置上。

    如果纱线传感器4测出断纱,则该纱线传感器4便给安装在导纱器5区域内的止动装置19发出一个信号以松脱倒筒套11。接着该止动装置19脱开,这样倒筒套11下落并且开始进行倒筒操作。对进行倒筒操作来说有益的是:在导纱器出口6和纱线饼10之间旋转的纱线股7要有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足以把纱线末端捉住并固定在套管上。对此,在纱线末端相当长的情况下就可以产生足够的长力。然而如果把纱线末端夹住或咬住,例如夹持住,则能够非常有益地进行倒筒操作。

    图2显示了止动装置的一种较优的实施例,该止动装置同样适用于把倒筒套11保持在其位于导纱器5的管体上的备用位置上并且适用于在断纱情况下通过止动装置的转换把纱线17(在这种情况下是纱线末端)夹持在导纱器5的通道18中。为此设置了一个图2中所描述的电磁铁19,该电磁铁这样地推动一个销钉或类似物,以致在用实线所示的位置20上把套管11固定在其备用位置上且在用虚线象征性地表示的位置21上把纱线末端17夹持在导纱器5的通道18中。就是说,通过由于由纱线传感器4送出的信号而使其线圈22通电,电磁铁19可以从位置20转换到位置21。在转换过程中,倒筒套11滑到其倒筒位置上。这一倒筒位置是由一个主要靠弹性施加作用的止挡23预先确定的。该止挡23也可以具有一个电磁传动装置24,这样上挡23就可以回缩并且因此释放倒筒套11。

    图3显示了离心罐式纺纱机的纺纱器,该纺纱器与图1的纺纱器基本相同。然而在这种实施形式中倒筒套11是从下面引入的。

    在离心罐式纺纱机中,其中的倒筒套在纺纱过程中就已经准备好以立刻进入到倒筒位置,在断纱时要把倒筒套如此及时地引到倒筒位置上,以致已在纺纱罐中形成的纱线饼还会按顺序卷绕。根据本发明,借助一个纱线传感器便可识别出断纱,该纱线传感器在断纱时发出一个信号以迅速把倒筒套送入到倒筒位置并且把纱线末端夹持住。

    在图1a中示意描绘的离心罐式纺纱机的纺纱器具有一个在轴承25中绕轴线26旋转的纺纱罐9。对此轴承的种类并不重要,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例如将磁性轴承用于单电动驱动的纺纱罐结构。

    在纺纱罐9的上方安置了一个纤维条牵伸装置,例如牵伸罗拉1,纤维条2喂给到该牵伸罗拉中。在旋转的纺纱罐9的作用下制成的纱线17经过一个可轴向移动地放置的导纱管5落入到纺纱罐9的内部并且在形成的纱线饼10的下面靠到离心式纺纱罐的内壁27上。

    在导纱管5上把倒筒套11安置在一个备用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一个定位装置19把倒筒套固定下来,该定位装置可以按规定进行操纵,能够把倒筒套11放置到一个(末描述的)倒筒位置上。

    如从图4和5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倒筒套11具有一个带至少一个夹纱槽30的盘形扩展区28。该盘形扩展区28的内部是样制成的,以致能够在距下边缘35间距为a的地方装入一个弹簧元件34,该弹簧元件部分地盖住夹槽30。距离a最好要等于或大于待夹纱线的纱线直径。弹簧元件34最好是由卡圈或类似物构成的。

    例如当断纱出现在纱线传感器4下方时,从导纱器出口出来的纱线末端通常在纱线饼10上不是平滑的,而是呈弦形36、37。如果在纱线饼10上呈弦形36或37的纱线段落到倒筒套11的盘形扩展区28的区域内,则此纱线段便被一个设置在该区域内的、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带弹簧元件34的夹纱槽30的夹纱装置抓住并且由弹簧元件34夹持住,而不必事先把纱线段拉紧。就是说,由于在此时纺纱罐是旋转的,因此倒筒操作便自动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纺纱罐中形成的整个纱线饼10被规则地卷绕到倒筒套11上并且随后可以从该倒筒套上一点不留地退绕下来。

离心罐式纺纱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离心罐式纺纱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离心罐式纺纱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心罐式纺纱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罐式纺纱机.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离心罐式纺纱机中,倒筒套在纺纱过程中就已经准备就绪以便立即进入到倒筒位置上,在出现断纱时,倒筒套应该如此及时地被引入到倒筒位置上,以致已在纺纱罐中形成的纱线饼仍按规则重新卷绕。根据本发明,借助一个纱线传感器对断纱情况进行识别,在出现断纱时,该纱线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以便在瞬间将倒筒套送到倒筒位置上并把纱线末端夹持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