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应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3737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10 CN 104037378 A (21)申请号 201410230522.0 (22)申请日 2014.05.28 H01M 2/16(2006.01) H01M 2/18(2006.01) H01M 10/0525(2010.01) (71)申请人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071054 河北省保定市乐凯南大街 6 号 (72)发明人 江晓利 柳艳敏 李万迎 王亚东 彭朝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13108 代理人 李羡民 高锡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二次锂离子。
2、电池隔膜及其应用 (57) 摘要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由基材及其两面 的涂层构成, 所述涂层具有蜂窝状多孔网络结构, 所述涂层中具有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 40% 以 上, 涂层孔隙率为 50%-70%。本发明得到的聚烯烃 微孔膜涂层孔径均匀, 孔隙率高、 且目标孔径可以 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得到的锂离子电池 性能提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37378 A CN 104037378 A 1/1 页。
3、 2 1.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由基材及其两面的涂层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具有 蜂窝状多孔网络结构, 所述涂层中具有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 40% 以上, 涂层孔隙率为 50%-70%。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中具有预期孔 径的孔占全部孔的 60% 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孔隙率为 55%-68%。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的面密度为 1.6-2.0g/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
4、层厚度2.0-3.0m。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的预期孔径在 3-12m 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的透气 性为 150 -200(s/100ccin21.22KPa) ,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透气性为 350-700 (s/100ccin21.22KPa) 。 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由涂布液浸 涂得到, 涂布液的组成及重量分数为 : 含氟树脂 2%-3% ; 造孔剂 3%-10% ; 丙酮 87%-95% ; 所述造孔剂为碳酸二甲酯。
5、、 水、 沸程 90 -120石油醚或其组合。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氟树脂为聚偏氟 乙烯乙烯 - 二氟乙烯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乙烯、 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10.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 它包含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37378 A 2 1/7 页 3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部件, 是隔开正负极, 防止电池短路的微 孔膜 ; 在锂离子电池中, 隔。
6、膜的主要作用是 : 作为正负极之间的物理隔离物质, 是离子导体 而对电子则是绝缘体。 根据使用要求, 锂离子电池隔膜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能、 大的比 表面积、 高的孔隙率和优良的热闭合性能。 0003 目前, 大多数锂离子电池隔膜为结晶型聚烯烃微孔膜, 如聚乙烯 (PE) 、 聚丙烯 (PP) 以及高密度聚乙烯 (HDPE) 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等微孔膜, 这是由于 PE、 PP 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较低的电阻、 较高的抗撕裂强度、 较好的抗酸碱能力、 良好的弹 性及对非质子溶剂的保持性能。 0004 但是, PE、 PP 存在电解质亲和性差的缺点, 对此, 许多研究。
7、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隔膜 表面改性工作 : 如在 PE、 PP 微孔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或改变电解质中的有机溶剂, 在隔 膜表面涂布无机填料或亲水性材料等。 0005 公开号为 CN1882436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微多孔膜, 该复合微多孔膜通 过在聚烯烃微孔膜的至少一面涂布含有 (a) 可以凝胶化的氟树脂和 (b) 其良溶剂 (c) 偶极 矩为1.8Debye或1.8Debye以下的不良溶剂的混合液, 并干燥, 形成含有上述氟树脂的多孔 质体的覆盖层而得到的复合微多孔膜, 得到的微孔膜隔膜的润湿性和保液能力增加, 但是, 由于在聚烯烃微孔膜表面形成的涂层的孔为柱状且孔隙率较低, 面密度较。
8、高, 限制了离子 的透过, 增加了电池的内阻 ; 另外, 该微孔膜的涂层的孔径分布不均匀, 从而各处的离子透 过能力不同, 容易造成局部的微短路, 降低电池的寿命。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蜂窝状多孔网络结构, 且具有高的孔隙率 和均匀的孔径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0007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由基材及其两面的涂层构成, 所述的涂层具有蜂窝状多孔 网络结构, 所述涂层的具有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 40% 以上, 涂层孔隙率为 50%-70%。 0008 上述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所述涂层中具有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
9、 60% 以上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所述的涂层孔隙率为 55%-68%。 0009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所述的涂层的面密度为 1.6-2.0g/ 。 0010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所述的涂层厚度 2.0-3.0m。 0011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所述的涂层的预期孔径在 3-12m 之间。 0012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所述的基材的透气性为 150 -200 (s/100cc in2 1.22KPa) ,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透气性为 350-700(s/100ccin21.22KPa) 。 说 明 书 CN 104037378 A 3 2/7 页 4 0013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
10、所述的涂层由涂布液浸涂得到, 涂布液的组成及重量分数 为 : 含氟树脂 2%-3% 造孔剂 3%-10% 丙酮 87%-95% 所述的造孔剂为碳酸二甲酯、 水、 沸程 90 -120石油醚或其组合。 0014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所述含氟树脂为聚偏氟乙烯乙烯 - 二氟乙烯共聚物、 聚偏 氟乙烯乙烯、 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0015 本发明制备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可用于二次锂离子电池。 0016 有益效果 本发明得到的聚烯烃微孔膜为蜂窝状多孔网状结构, 孔隙率能达到 50-70%, 涂层高孔 隙率提高了电池中离子透过能力, 降低了因表层涂覆带来的电池内阻的增加。 0017 本发明涂层孔径均匀,。
11、 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 40% 以上, 使得电池中离子透过 均匀, 降低了因孔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局部的微短路的可能性, 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内阻, 提 高了电池的充放电的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图 2 及图 3 分别是实施例 1 制备的隔膜 C1 涂层的 SEM 照片孔径分布图 ; 图 4、 图 5 及图 6 分别是实施例 2 制备的隔膜 C2 涂层的 SEM 照片孔径分布图 ; 图 7、 图 8 及图 9 分别是实施例 3 制备的隔膜 C3 涂层的 SEM 照片孔径分布图 ; 图 10、 图 11 及图 12 分别是实施例 4 制备的隔膜 C1 涂层的 SEM 照片孔径分布图。
12、 ; 图 13 是专利 CN1882436A 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发明中使用了如下技术术语 : 预期孔径 : 是设计者预期想要达到的孔径,由于无法得到单一的孔径,这里所述的预期孔径为具 有一定范围的孔径 , 即将 dd*10% 作为预期孔径。 0020 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比率 : 测量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涂层表面的孔径 , 收集整理并进行计算 , 计算方法为 : 表层 预期径孔的孔数量 / 全部表层的孔数量 *100%。 0021 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由基材及其两面的涂层构成, 涂层由涂布液浸涂涂布 后形成涂层, 经造孔干燥后, 除去造孔剂, 得到蜂窝状多孔网络结构。 0。
13、022 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 40% 以上, 优选 50% 以 上, 最优选 60% 以上, 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比例越高, 表示涂层孔径越均匀, 电池中离 子透过越均匀, 电池内部的局部微短路的可能性越少, 锂离子电池内阻越低, 电池的充放电 的倍率越高、 电池的稳定性越高。 0023 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涂层孔隙率为 50%-70%, 优选 5568%, 最优选 60%-65%, 对于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孔隙率越高, 电池中离子透过能力越好, 因表层涂覆带 说 明 书 CN 104037378 A 4 3/7 页 5 来的电池增加的内阻越小, 但是,。
14、 过孔隙率过高, 极易造成涂层孔的坍塌而使涂层均一性变 差 ; 若孔隙率低于 50%, 所得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离子透过能力不足。 0024 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涂层膜由涂布液浸涂得到, 涂布液的组成及质量份数 为 2%-3% 的含氟树脂、 3%-10% 的造孔剂、 87%-95% 的丙酮, 将上述涂布液浸涂于聚烯烃微孔 膜表面, 之后经涂布后形成涂层, 经造孔干燥后, 除去造孔剂, 得到由含氟树脂构成的蜂窝 状多孔网络结构。 0025 适用于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含氟树脂选自偏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聚偏 氟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优选偏氟乙烯单元含有率7599质量%的聚偏氟乙烯共聚物,。
15、 更优 选偏氟乙烯单元含有率 9099 质量 % 的聚偏氟乙烯共聚物。含氟树脂容易形成凝胶结构, 能够为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提高保液及吸液能力, 提高电池的容量。 除此之外, 涂布含氟树 脂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对于涂布前, 隔膜挺度有所增加, 降低了电池形变的几率, 增加 了电池安全性。 0026 在涂布液中含氟树脂的质量份数为 2.0%-3.2%, 若低于 2.0% 时, 所得隔膜涂层面 密度较低, 无法达到改善吸液量的目的, 且涂层与基膜粘结性较差 ; 若高于 3.2% 时, 涂层面 密度过大, 涂层的厚度增加, 透气性变差。 0027 本发明中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预期孔径为3-12微米, 。
16、优选5-11微米, 最优选8-10 微米, 若小于 3 微米, 会导致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透气性变差 ; 若大于 12 微米, 极易形成贯 通孔, 从而无法保证孔径的均匀分布。 0028 本发明隔膜涂层组成中的溶剂为丙酮。 0029 本发明所选用的造孔剂为 DMC, 水, 沸程 90 -120石油醚或其组合。 0030 本发明所述涂覆形隔膜使用隔膜涂布机采用双面浸涂的方法, 一次性在聚烯烃基 膜双面涂布氟树脂涂层, 以保持其双面性能的一致性。 0031 本发明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对基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 , 可以使用聚乙烯 PE、 聚丙烯 PP 以及高密度聚乙烯 HDPE 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7、 UHMWPE, 优选聚乙烯, 所述的基 材的透气性为 150 -200(s/100ccin21.22KPa) , 若太大, 则涂布后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透气性太大, 若太小则容易造成组装电池后电芯的短路。 0032 本发明涂覆用聚烯烃隔膜厚度小于 10m 时, 隔膜过薄, 隔膜的机械性能不足, 容 易破膜, 隔膜安全性差 ; 厚度大于 16m 时, 涂覆后的隔膜厚度过大, 导致所制备电池的体 积增大, 限制了锂电池在手机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涂覆用基膜最终优选厚度为10-16m。 0033 本发明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透气性为 350-700(s/100ccin21.22KPa) , 若 太。
18、大, 则预期孔径过小, 锂离子就游离不完全, 若太小则预期孔径太大, 容易造成组装电池 后电芯的短路。 0034 本发明锂离子电池隔膜可用于制备手机用电池。 003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包括制备涂布液、 涂布机涂布、 干燥及造孔、 收卷 几个步骤 : 1. 制备涂布液 : 在温水浴中, 按照比例先将氟树脂溶解于溶剂中, 待氟树脂完全溶解 后依次加入造孔剂, 搅拌混合制备成均一的涂布液 A ; 2. 涂布机涂布 : 将涂布液 A 通过涂布槽中的涂布辊均一的涂布到基膜的两面, 得到带 说 明 书 CN 104037378 A 5 。
19、4/7 页 6 涂层的隔膜 B ; 3. 干燥及造孔 : 隔膜 B 进入干燥道, 使溶剂及造孔剂相继挥发, 控制调整控制挥发速 度, 得到孔径均匀的蜂窝状多孔网络结构带涂层的隔膜 C ; 4. 收卷 : 通过涂布机的收卷系统, 完成整轴隔膜 C 的收取。 0037 本发明中涂布时的湿度控制在 20%50%, 涂布时湿度大于 50% 时, 由于空气中水分 过多, 造成所得涂层与聚烯烃基膜的粘结性较差 ; 小于 20% 时, 干燥速度过快, 涂层成孔小 或不能形成孔。 0038 本发明中涂布时的温度控制在 25 -60, 通过调节涂布温度来得到所需湿度。 0039 本发明涂布车速为 30mm/s-。
20、40mm/s, 涂布时车速小于 30mm/s 时, 涂层面密度过低, 改性效果差 ; 涂布车速高于 40mm/s 时, 由于涂布机干燥道高度的限制, 无法完成干燥。 0040 本发明所述涂覆形隔膜, 涂布时涂布机的抽风、 鼓风依据不同孔径控制时所需的 干燥速度适时调整, 调整范围 10Hz-40Hz。 0041 以下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 但本发明所揭示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 例。 0042 实施例 1 1. 制备涂布液 : 将224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装有8.6kg丙酮的配液桶中, 将其放入50 的水浴中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1h, 加入 180g 水, 搅拌 1h 直至得到均一涂布液 A1。
21、, 氟树脂固含 量为 2.49% ; 2. 涂布机涂布 : 在温度 25, 湿度 39.5%, 车速 30mm/s, 条件下, 将厚度 12m, 孔隙率 40%, 透气度 150(s/100ccin21.22KPa) 聚乙烯基膜通过放卷收卷系统连续通过涂布槽 进行双面浸涂, 得到带涂层的隔膜 B1 ; 3. 干燥及造孔 : 控制抽风 10Hz, 鼓风 10Hz 进行干燥, 得到孔径均匀的蜂窝状多孔网络 结构带涂层的隔膜 C1。 0043 4. 收卷 : 通过涂布机的收卷系统, 完成整轴隔膜 C1 的收取。 0044 得到的隔膜 C1 的相关数据列于表 1 中。 0045 隔膜 C1 涂层的 S。
22、EM 照片见图 1 和图 2, 孔径大小及分布见图 3。 0046 实施例 2 1. 制备涂布液 : 将 185g 聚偏氟乙烯 - 六氟丙烯共聚物 (偏氟乙烯单元含有率 99%) 加 入到装有 8.6kg 丙酮的配液桶中, 将其放入 50的水浴中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1h, 加入 341g 碳酸二甲酯, 搅拌 1h 直至得到均一涂布液 A2, 氟树脂固含量为 2.0% ; 2. 涂布机涂布 : 在温度 35, 湿度 35.8%, 车速 35mm/s 条件下, 将厚度 12m, 孔隙率 40%, 透气度 170(s/100ccin21.22KPa) 的聚丙烯基膜通过放卷收卷系统, 连续通过涂 布槽进。
23、行双面浸涂, 得到带涂层的隔膜 B2 ; 3. 干燥及造孔 : 控制抽风 30Hz, , 鼓风 20Hz 进行干燥, 得到孔径均匀的蜂窝状多孔网 络结构带涂层的隔膜 C2。 0047 4. 收卷 : 通过涂布机的收卷系统, 完成整轴隔膜 C2 的收取。 0048 得到的隔膜 C2 的相关数据列于表 1 中。 0049 隔膜 C2 涂层的 SEM 照片见图 4 和图 5, 孔径大小及分布见图 6。 0050 实施例 3 说 明 书 CN 104037378 A 6 5/7 页 7 1. 制备涂布液 : 将275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装有8.6kg丙酮的配液桶中, 将其放入50 的水浴中并使用搅拌器搅。
24、拌 1h, 加入 341g 沸程 90 -120石油醚, 搅拌 1h 直至得到均一 涂布液 A3, 氟树脂固含量为 3.0% ; 2. 涂布机涂布 : 在温度45, 湿度30%, 温度27, 车速40mm/s, 条件下, 将厚度12m, 孔隙率 40%, 透气度 200(s/100ccin21.22KPa) 聚丙烯基膜通过放卷收卷系统连续通过 涂布槽进行双面浸涂, 得到带涂层的隔膜 B3 ; 3. 干燥及造孔 : 控制抽风 40Hz, 鼓风 40Hz 进行干燥, 得到孔径均匀的蜂窝状多孔网络 结构带涂层的隔膜 C3。 0051 4. 收卷 : 通过涂布机的收卷系统, 完成整轴隔膜 C3 的收取。
25、。 0052 得到的隔膜 C3 的相关数据列于表 1 中。 0053 隔膜 C3 涂层的 SEM 照片见图 7 和图 8, 孔径大小及分布见图 9。 0054 实施例 4 1. 制备涂布液 : 将 250g 聚偏氟乙烯 - 六氟丙烯共聚物 (偏氟乙烯单元含有率 75%) 加 入到装有 8.6kg 丙酮的配液桶中, 将其放入 50的水浴中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1h, 依次加入 341g 碳酸二甲酯及 180g 水, 搅拌 1h 直至得到均一涂布液 A4, 氟树脂固含量 2.7% ; 2. 涂布机涂布 : 在温度60, 湿度22%, 车速35mm/s条件下, 将厚度12m, 孔隙率40%, 透气度 1。
26、83(s/100ccin21.22KPa) 聚乙烯基膜通过放卷收卷系统连续通过涂布槽进行 双面浸涂, 得到带涂层的隔膜 B4 ; 3. 干燥及造孔 : 控制抽风 12Hz, 鼓风 12Hz 进行干燥, 得到孔径均匀的蜂窝状多孔网络 结构带涂层的隔膜 C4。 0055 4. 收卷 : 通过涂布机的收卷系统, 完成整轴隔膜 C4 的收取。 0056 得到的隔膜 C4 的相关数据列于表 1 中。 0057 隔膜 C4 涂层的 SEM 照片见图 10 和图 11, 孔径大小及分布见图 12。 0058 比较例 1 1. 制备涂布液 : 将200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装有8.6kg丙酮的配液桶中, 将其放入。
27、50 的水浴中并使用搅拌器搅拌1h, 加入341g沸程90-120石油醚, , 搅拌1h直至得到均一 涂布液 A5, 氟树脂固含量 2.2% ; 2. 涂布机涂布 : 在温度30, 湿度10%, 车速35mm/s条件下, 将厚度12m, 孔隙率40%, 透气度 190(s/100ccin21.22KPa) 聚乙烯基膜通过放卷收卷系统连续通过涂布槽进行 双面浸涂, 得到带涂层的隔膜 B5 ; 3. 干燥及造孔 : 控制抽风 18Hz, 鼓风 18Hz 进行干燥, 得到孔径均匀的蜂窝状多孔网络 结构带涂层的隔膜 C5。 0059 4. 收卷 : 通过涂布机的收卷系统, 完成整轴隔膜 C5 的收取。。
28、 0060 得到的隔膜 C5 的相关数据列于表 1 中。 0061 比较例 2 1. 制备涂布液 : 将 224g 聚偏氟乙烯 - 六氟丙烯共聚物加入到装有 8.6kg 丙酮的配液 桶中, 将其放入 50的水浴中并使用搅拌器搅拌 1h, 依次加入 341g 碳酸二甲酯及 180g 水, 搅拌 1h 直至得到均一涂布液 A6, 氟树脂固含量 2.4% ; 2. 涂布机涂布 : 将厚度 12m, 孔隙率 40%, 透气度 175(s/100ccin21.22KPa) 通过 说 明 书 CN 104037378 A 7 6/7 页 8 放卷收卷系统使聚烯烃基膜连续通过涂布槽进行双面浸涂, 得到涂覆性。
29、多孔膜 B6 ; 3. 干燥及造孔 : 涂布机各参数的设定, 车速 35mm/s, 温度 20, 湿度 50%, 抽风 12Hz, 鼓 风 12Hz。 0062 4. 放卷及收卷 : 通过涂布机的放卷及收卷系统, 完成整轴隔膜 C6 的收取。 0063 得到的隔膜 C6 的相关数据列于表 1 中。 0064 实施例及比较例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组装电池前后性能对比见表 1。 0065 实施例及比较例得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物性用以下方法测定。 0066 厚度 (um) : 参照标准 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取 0.5 米长的样片, 然后用测厚仪横向测量八个点。
30、的厚度, 纵向测量八个点的厚度, 取这十六个点 的平均值, 然后找出最大值最小值, 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就是极差。 记为 : 平均厚度极差 /2。 0067 面密度 (g/m2)、 涂层孔隙率 (%) : 对于 PVDF 涂布样片可以使用溶剂洗涤法进行测 量。 先将样片裁成10cm*10cm大小, 参照5.1厚度测试方法测量厚度d1(cm), 用电子天平称 量重量M1(g), 并记录数据。 然后将恒温水浴升温至40度, 用烧杯装好丙酮放入恒温水浴中 加热, 将样片放入丙酮中浸泡, 浸泡约5到10分钟后取出样片, 在另外一个烧杯中再次淋洗 后取出样片, 晾干。最后测量样片的厚度 d2(cm), 并。
31、用电子天平称量样片的重量 M2(g)。计 算涂布面密度及涂层孔隙率。 0068 面密度 (D) 计算公式 : D=(M1-M2)/10*10 *100。 0069 涂层孔隙率的计算公式 : 涂层孔隙率 =1-D/(d1-d2)*1.78 *100%。 0070 注 : PVDF 的密度是 1.78g/cm3。 0071 透气性测试 (S) : 参照标准 : 透气性测试仪 ; ISO5636-5:2003 ; 23, 纯干燥氧气, 压差 : 1.22 KPa。 0072 将样片在温度 23 2 环境下, 放在干燥器中进行状态调节, 将状态调节好的样 品放入以其中, 开始测试, 记录透过 100c。
32、c 氧气所需的时间, 测试 3-5 次后取平均值。 0073 微观状态 : 参照标准扫描电镜 JY/T 010-1996 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 0074 表 1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组装电池前后性能对比 说 明 书 CN 104037378 A 8 7/7 页 9 如表 1 所示, 按照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实施例 1-4 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孔径均一且大 小可控, 组装电池后表征隔膜保液及吸液能力的电芯存液量较大, 组装电池 1.5C/0.2C 倍 率性能 (%) 较为优良, 电池内阻 (m) 较小。在比较例 1 中, 由于涂布条件的变化, 造成涂 布孔径过小, 涂层孔隙率过小, 透气度过。
33、大, 组装电池后电芯存液量低, 组装电池 1.5C/0.2C 倍率性能 (%) 差, 电池内阻变大。比较例 2 中, 由于涂布条件的变化, 涂层孔径不均一, 即使 孔隙率与透气度比较正常, 但依然存在组装电池后电芯存液量低, 组装电池 1.5C/0.2C 倍 率性能 (%) 差, 电池内阻变大的现象。 说 明 书 CN 104037378 A 9 1/9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0 2/9 页 1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1 3/9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2 4/9 页 13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3 5/9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4 6/9 页 15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5 7/9 页 16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6 8/9 页 17 图 1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7 9/9 页 18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37378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