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空气调节器等上的密闭型压缩机。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由该密闭型压缩机所拥有的压缩机构、电动马达、轴承等多个构成部件所产生的振动、噪音等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用在空气调节器、冷冻机上的压缩机中的密闭型压缩机是同行业人员所共知的。为节省空间及防止制冷剂泄漏,在这种密闭型压缩机中,压缩机构、电动马达等都装在一个机壳内。
此外,在密闭型压缩机中,压缩机构、电动马达的定子固定在机壳上。在这一结构下,由压缩机构、电动马达所产生的振动便会传达给机壳,进而从相当一部分的机壳表面发出噪音。
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提高机壳的刚性来解决这一问题了。具体而言,采取了增加机壳本身的厚度、增大机壳与压缩机构之间的接触面积等措施。
然而,若增加机壳的厚度,压缩机的总重量就会增加。结果是,造成材料成本增加,制造成本也就随之上升。
此外,密闭型压缩机,通常采用让压缩前、压缩后的流体在机壳内流动这样的结构。因此,若采用增加每一个构成部件和机壳之间的接触面积这一做法,将会减少流体在机壳内部流动的面积。因此,流体便无法顺畅地流动,压缩机地性能也会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压缩机本身重量的增加,既安静又可靠的压缩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以一种密闭型压缩机为对象,该压缩机拥有:涡旋式压缩机构(2)、用以驱动该压缩机构(2)的电动马达(3)、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的圆筒形机壳(6)。
所述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以与所述机壳(6)的内侧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固定在该机壳(6)上。在垂直所述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形成有所述压缩机构(2)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20)和该压缩机构(2)不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同时,在垂直于所述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二平面内,形成有所述电动马达(3)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21)和该电动马达(3)不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此外,所述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和所述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一样长。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以一种密闭型压缩机为对象,该压缩机拥有:压缩机构(2)、用以驱动该压缩机构(2)的电动马达(3)、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的机壳(6)。
所述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以与所述机壳(6)的内侧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固定在该机壳(6)上。在垂直于该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形成有所述压缩机构(2)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20)和该压缩机构(2)不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同时,在垂直于所述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二平面内,形成有所述电动马达(3)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21)和该电动马达(3)不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此外,所述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和所述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一样长。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三技术方案以密闭型压缩机(1)为对象,该压缩机(1)拥有:涡旋式压缩机构(2)、用以驱动该压缩机构(2)的电动马达(3)、用以支撑将所述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联结起来的驱动轴(4)之一端部的轴承(5)、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压缩机构(2)、电动马达(3)以及轴承(5)的机壳(6)。
所述压缩机构(2)、电动马达(3)及轴承(5)以与所述机壳(6)的内侧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固定在该机壳(6)上。在垂直于该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形成有该压缩机构(2)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20)和该压缩机构(2)不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在垂直于所述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二平面内,形成有所述电动马达(3)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21)和该电动马达(3)不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在垂直于所述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三平面内,形成有所述轴承(5)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三接触部分(22)和该轴承(5)不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此外,所述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所述第二非接触部分(31)以及所述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皆不一样长。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四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三技术方案中之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在所述机壳(6)上形成多个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及多个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此外,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多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至少一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和其他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不一样长。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五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三技术方案中之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在所述机壳(6)上形成多个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及多个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此外,与该电动马达(3)有关的多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至少一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和其他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一样长。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六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三技术方案中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在所述机壳(6)上形成多个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接触部分(22)及多个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并且多个与该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中至少一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与其他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不一样长。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七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中,与所述压缩结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不同。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八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三技术方案的密闭型压缩机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以及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接触部分(22)的数量,彼此不同。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九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数量,既不是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的倍数,也不是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的约数。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十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数量,既不是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的倍数,也不是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的约数。此外,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既不是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的倍数,也不是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的约数。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既不是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倍数,也不是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约数。
—作用—
在所述第一到第三技术方案中,由电动马达(3)驱动该压缩机构(2)旋转。压缩机构(2)压缩已吸入的低压流体,并且将压缩后达到高压的流体喷出。此时,在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会产生振动。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与机壳(6)相接触。因此,在压缩机构(2)及电动马达(3)中所产生的振动,便会传导到机壳(6)的接触部分,因而造成机壳(6)之非接触部分产生振动。
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中,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同。此外,在所述第二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同。借助此一设计,当加振力从压缩机构(2)作用到第一非接触部分(30)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与当加振力从电动马达(3)作用到第二非接触部分(31)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不同。
在所述第三技术方案中,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以及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彼此不同。借助此一设计,当加振力从压缩机构(2)作用到第一非接触部分(30)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当加振力从所述电动马达(3)作用到第二非接触部分(31)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以及当加振力从所述轴承(5)作用到第三非接触部分(32)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彼此不同。
在所述第四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多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至少一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与其他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不同。因此,针对压缩机构(2),在周长不同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之间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动频率不同。
在所述第五技术方案中,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多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至少一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与其他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同。因此,针对电动马达(3),在周长不同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之间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动频率不同。
在所述第六技术方案中,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多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中至少一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与其他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不同。因此,针对轴承(5),在周长不同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之间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动频率不同。
在所述第七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因此,若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与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不同,则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数量与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也不同,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也就与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不同。
在所述第八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以及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接触部分(22)的数量,彼此不同。因此,若第一接触部分(20)、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及第三接触部分(22)的数量不同,则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数量、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以及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也不同。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以及在第三非接触部分(32)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也就彼此不同。
在所述第九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相互之间既非约数,亦非倍数。若这些接触部分(20、21)的数量彼此为倍数或约数关系,例如,若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为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的两倍,便可能会使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振动的二次模式和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振动的一次模式产生共振。然而,如该技术方案所述,使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既非第一接触部分(20)的倍数亦非其约数以后,就能避免发生此类共振。
在所述第十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以及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接触部分(22)的数量,彼此之间既非倍数亦非约数。因此,在第一至第三非接触部分(30、31、32)中所产生之多次模式振动,便不会产生共振。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当在压缩机构(2)及其他元件中所产生之振动传导至机壳(6)时,由于非接触部分(30、31、32)在振动频率上彼此不相同,因此该振动便会相互抵消或者相互平均化。因此,这可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中,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一样长。因此,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与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这些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者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二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一样长。因此,与第一技术方案一样,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与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这些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三技术方案中,与涡旋式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以及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彼此不一样长。因此,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以及在第三非接触部分(32)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彼此不同。因此,这些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四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多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至少一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与其他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不一样长。因此,由于周长的不同,在一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的振动频率与其他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这些不同振动频率之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五技术方案中,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多个第二非接触分(31)中至少一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与其他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不一样长。因此,由于周长的不同,在一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的振动频率与其他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这些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者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六技术方案中,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多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中至少一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与其他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不同。因此,由于周长的不同,在一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中的振动频率与其他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这些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七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和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不同。因此,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数量也就和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不同,且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与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也不同。因此,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动频率不同。这些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相互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八技术方案中,与所述压缩机构(2)有关的第一接触部分(20)的数量、与所述电动马达(3)有关的第二接触部分(21)的数量以及与所述轴承(5)有关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彼此不同。因此,第一非接触部分(30)、第二非接触部分(31)以及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亦不相同,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以及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彼此不同。因此,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以及在第三非接触部分(32)中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彼此不同。因此,这些不同振动频率之振动便可相互抵消或相互平均化,以避免一特定频率的声音以噪音方式发出。由此而可减少整个密闭型压缩机的振动及噪音。
在所述第九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多次模式振动以及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多次模式振动,不会产生共振,因此便可以有效地抵消振动。
在所述第十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中所产生的多次模式振动、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所产生的多次模式振动、以及在第三非接触部分(32)中所产生的多次模式振动,不会产生共振,因此便可以有效地抵消振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因为不用象以前那样为提高机壳的刚性而增大接触面积了,故能够充分地确保该非接触部分(30、31、32)。因此,在机壳(6)内部的流体的流动便不会受到阻碍,进而不会使流体机器的效率下降。
再者,根据本发明,因为不必为提高机壳的刚性而加厚机壳等,故可避免压缩机本身重量的增加。此外,在本发明中,可借用已往的机壳(6)及各个构成部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更改即可,故可以避免压缩机本身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构的轴承箱的概要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所涉及的下方主轴承的概要俯视图。
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1),拥有:为压缩机构的涡旋式压缩机构(2)、电动马达(3)、驱动轴(4)以及支承该驱动轴(4)的一端的轴承(5)即下方主轴承(5)。密闭型压缩机(1)设在在空气调节器等的制冷剂回路中,且压缩流体制冷剂。
电动马达(3)经由驱动轴(4)而将动力施加给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2)。该涡旋式压缩机构(2)、电动马达(3)以及下方主轴承(5)收容在大致呈圆筒状的机壳(6)内,且为密闭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密闭型压缩机(1)为竖立型压缩机,该涡旋式压缩机构(2)设置在所述机壳(6)内部的上方,下方主轴承(5)设置在机壳(6)内部的下方。电动马达(3)则设置在涡旋式压缩机构(2)与下方主轴承(5)之间。在该机壳(6)的躯干部分,即在涡旋式压缩机构(2)与电动马达(3)之间,形成有用以吸入制冷剂的吸入孔(7);另一方面,在机壳(6)的头部,亦即,在涡旋式压缩机构(2)的上方形成有用以喷出经压缩的制冷剂的喷出孔(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2)拥有:一固定涡旋部分(10)、一可动涡旋部分(11)、以及一轴承箱(12)。如图2所示,轴承箱(12)具有一圆形座部(14)及从座部(14)放射状延伸的腿部(13)。
固定涡旋部分(10)以及可动涡旋部分(11)皆具有一涡旋状的叠合部。将固定涡旋部分(10)及可动涡旋部分(11)布置成使其叠合部彼此相啮合的样子。由于这两个涡旋部分的叠合部的啮合构成一压缩室(40)。将在压缩室(40)中被压缩之制冷剂喷出的喷出口(41)形成在固定涡旋部分(10)的中央部位。
固定涡旋部分(10)固定在所述轴承箱(12)上。可动涡旋部分(11)通过十字头联轴节设置在轴承箱(12)的座部(14)中。形成在所述驱动轴(4)的一端的偏心部分(9)扣合在该可动涡旋部分(11)的背面。
在形成在轴承箱(12)的腿部(13)的端部与机壳(6)的内壁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就将涡旋式压缩机构(2)固定在机壳(6)上了。该轴承箱(12)的固定方法,除了焊接以外,还有热压配合(shrinkfitting)及压入配合等方法。
这样将涡旋式压缩机构(2)固定好以后,垂直于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形成了五个第一接触部分(20)及五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其中该第一接触部分(20)由涡旋式压缩机构(2)的轴承箱(12)中的腿部(13)端部与机壳(6)相接触的部分构成,而该第一非接触部分(30)则由该轴承箱(12)的不与机壳(6)相接触的部分构成。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构(2)中的五个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长度Lc相等。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动马达(3)由一定子(16)及一转子(17)所构成。如图3所示,形状类似八棱柱的定子(16),是通过将多张八边形平板叠起来而构成的。在八棱柱的每隔一个侧面的那一侧面上且是沿着轴方向形成有凹沟状缺口部分(15)及突出部分(18)。在该定子(16)的中央部分形成了转子(17)能够插入的圆柱状空间
电动马达(3)在该定子(16)的突出部分(18)与机壳(6)的内壁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好。作为该定子(16)的固定方法例如可采用压入配合或者热压配合等方法。
这样将电动马达(3)固定到机壳(6)上以后,在垂直于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二平面内,就形成八个第二接触部分(21)及八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其中该第二接触部分(21)由所述定子(16)的每一突出部分(18)和机壳(6)相接触的部分所构成,而该第二非接触部分(31)则由定子(16)因为其缺口部分(15)之存在而未与机壳(6)相接触的部分所构成。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动马达(3)中,八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中四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为Lm1,而其他四个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则为Lm2。此外,周长Lm1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和周长Lm2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是交替着形成的。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轴承(5),具有一作为下方主轴承(5)的轴承部分(19)、以及三个从该轴承部分(19)放射状延伸而出的腿部(13)。所述驱动轴(4)的下端部插在该轴承部分(19)中,可自由旋转且是由该轴承部分(19)支承着。
下方主轴承(5)是在驱动轴(4)的下端部插到轴承部分(19)的状态下装在机壳(6)内的,并且是在该腿部(13)的端部与机壳(6)的内壁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焊接固定在机壳(6)上的。有关该下方主轴承(5)的固定方法,除了焊接法以外,还有热压配合及压入配合等方法。
这样将下方主轴承(5)固定到机壳(6)上以后,在垂直于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三平面内,便形成三个第三接触部分(22)及三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其中该第三接触部分(22)由下方主轴承(5)的每一腿部(13)与机壳(6)相接触的部分所构成,而第三非接触部分(32)则由下方主轴承(5)的未与机壳(6)相接触的部分所构成。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下方主轴承(5)的这三个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长度Lb相等。
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1)中,非接触部分(30、31、32)的数量如下。未与涡旋式压缩机构(2)相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数量为五个。未与电动马达(3)相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为八个。未与下方主轴承(5)相接触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为三个。非接触部分(30、31、32)的数量既非约数亦非倍数。
在此应说明的是,非接触部分(30、31、32)的数量并未局限于上述的数量。该非接触部分(30、31、32)亦可采用其他的数量组合。例如,该非接触部分(30、31、32)可以分别为五个、四个及三个这样的组合。该非接触部分(30、31、32)之另一个数量组合可为分别为五个、七个及三个。
—运转情况—
下面,对密闭型压缩机(1)的运转情况加以说明。
驱动电动马达(3)以后,转子(17)便开始相对于固定在所述机壳(6)上的定子(16)旋转。驱动轴(4)也就跟着旋转。这时,在电动马达(3)中所产生的振动,会经由定子(16)的突出部分(18)而传导给机壳(6)。
驱动轴(4)旋转以后,形成在该驱动轴(4)的轴端部上的偏心部(9)便会绕该驱动轴(4)的旋转中心旋转。偏心部(9)旋转以后,与偏心部(9)扣合的可动涡旋部分(11)便相对固定涡旋部分(10)公转。因此,从吸入孔(7)流入的制冷剂便被吸到涡旋式压缩机构(2)的压缩室(40)中。压缩室(40)的容积随着可动涡旋部分(11)的公转而朝着中央部分收缩,由此而将所吸入的制冷剂压缩。
该制冷剂伴随着压缩室(40)的容积变化而被压缩,达到高压而从形成在固定涡旋部分(10)的中央部位的喷出口(41)而喷向机壳中。所喷出的制冷剂会经由一形成在机壳(6)的特定部位上的喷出孔(8)而被送到制冷剂回路中,接着,在制冷剂回路中经过冷凝、膨胀、蒸发等各个行程以后,便再次从吸入孔(7)吸入并加以压缩。在此期间,由于固定涡旋部分(10)与可动涡旋部分(11)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振动,以及由于高压制冷剂喷出时的脉动而造成的振动,都会经由所述轴承箱(12)传达到机壳(6)上。
当所述驱动轴(4)开始旋转以后,就会在下方主轴承(5)的轴承部分(19)和驱动轴(4)的下端部产生滑动。此时,由滑动表面之间的摩擦、驱动轴(4)的运转所造成的振动,会经由腿部(13)而传导到机壳(6)上。
—实施例的效果—
就这样,由每一构成元件传导到机壳(6)的振动,会在非接触部分(30、31、32)处产生噪音。
然而,当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1)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后,涡旋式压缩机构(2)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Lc、电动马达(3)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Lm1、电动马达(3)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Lm2、以及下方主轴承(5)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Lb,便彼此不等。因此,在第一非接触部分(30)所产生的噪音、在第二非接触部分(31)所产生的噪音以及在第三非接触部分(32)所产生的噪音的频率就彼此不同了。于是,就不会出现在非接触部分(30、31、32)所产生的噪音中特定频率的声音共振而被放大这样的现象。另外,频率不同的声音得到了平均或抵销,由此而可从整体上来降低密闭型压缩机(1)的噪音。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1)中,在轴承箱(12)的每一腿部(13)之间、在形成在定子(16)侧面的缺口部分(15)之间、以及在下方主轴承(5)的每一个腿部(13)之间,确保了充分的空间。由于这一设计,制冷剂在机壳(6)内部的运动将不会受阻,因而不会造成压缩效率的降低。
此外,不仅可以防止密闭型压缩机(1)重量的增加,也可以避免增加密闭型压缩机(1)的成本上升。
—变形例—
作为第二方面及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1)的其他实施例,还可将机壳(6)的直径做成不一样的样子。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机壳(6)的主体部分形成为圆筒状,其直径由顶部至底部是相等的。可取代此一机壳(6),而将该机壳(6)作成下述那样的机壳,即让固定有涡旋式压缩机构(2)的那一位置上的机壳(6)的直径、固定有电动马达(3)的那一位置上的机壳(6)的直径、以及固定有下部主轴承(5)的那一位置的机壳(6)的直径,互不相同。
由于此一设计,便可在所述机壳(6)上三个平面内形成周长互不相同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第二非接触部分(31)以及第三非接触部分(32)。
换句话说,在垂直于所述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形成有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2)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20)和该涡旋式压缩机构(2)不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部分(30);在垂直于该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二平面内,形成有所述电动马达(3)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21)和该电动马达(3)不与所述机壳(6)相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部分(31);在垂直于所述机壳(6)的长边方向的第三平面内,形成有所述轴承(5)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三接触部分(22)和该轴承(5)不与所述机壳(6)接触的第三非接触部分(32)。
这时的结构是这样的,虽然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数量、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数量、以及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数量相同,但该机壳(6)的直径却随着这些非接触部分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这样以来,就能够通过使第一非接触部分(30)的周长、第二非接触部分(31)的周长以及所述第三非接触部分(32)的周长相互不同,而收到和上述实施例一样的效果。
再者,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实施例可以是这样的,即所述机壳(6)内没有下方主轴承(5)。
此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1)的另一实施例可以是这样的,即可采用一旋转式压缩机构来代替该涡旋式压缩机构(2)。
当然,本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1),除可为一设在一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以外,还可为一种用以压缩不同类型流体的密闭式压缩机。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当将它用到空气调节器、及冷冻机上时,用处很大。本发明非常适合用在压缩机构及电动马达固定到机壳上的那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