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接合器的拉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带接合器的拉杆.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026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08 CN 103502686 A (21)申请号 201280016734.8 (22)申请日 2012.04.04 1105764.3 2011.04.04 GB F16G 3/16(2006.01) B30B 15/04(2006.01) B30B 5/02(2006.01) B65G 15/30(2006.01) B65H 21/00(2006.01) D07B 1/16(2006.01) F16G 3/10(2006.01) (71)申请人 萧爱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 加拿大安大略省 (72)发明人 迪。
2、莫塞格伦萧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杨娟奕 (54) 发明名称 用于带接合器的拉杆 (57) 摘要 需要一种用于带接合器的拉杆, 其重量更轻 并且更容易检测到对拉杆的损坏。解决方案是用 于带接合器的拉杆 (30) 基于高强度合成纤维的 绳索环 (45), 围绕凸缘缠绕, 凸缘和环被封装在 模制的塑料 (56) 中。拉杆连接接合器的横梁。拉 杆的另外特征包括联接器, 联接器在梁弯曲偏转 时允许转动 (52)。拉杆可以被存放在梁的中空内 部里面。联接器包括可以被定向以调整拉杆的长 度的偏心安装的块 (43)。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
3、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9.30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CA2012/000334 2012.04.04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135945 EN 2012.10.11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8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9 页 按照条约第 19 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8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9页 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02686 A CN 103502686 A 1/8 页 2 具有塑料封装的拉杆的。
4、带接合器 1. 一种用于带接合器的拉杆, 其中 : 所述拉杆能够与相关机器一起使用, 所述机器 : (a) 具有上和下作用力传送表面 ; 和 (b) 布置为在操作过程中有力地推动这两个表面分开 ; 所述拉杆包括上凸缘和下凸缘 ; 所述凸缘由金属制成 ; 所述拉杆包括拉力元件 ; 所述两个凸缘通过拉力元件连接在一起, 并且通过拉力元件防止所述两个凸缘在操作 过程中移动分开 ; 所述上凸缘具有上负载接收金属表面, 其在操作中接收至少间接地来自机器的上作用 力传送表面的作用力 ; 所述下凸缘具有下负载接收金属表面, 其在操作中接收至少间接地来自机器的下作用 力传送表面的作用力 ; 所述拉杆包括塑料覆。
5、盖层 ; 所述塑料覆盖层封装两个凸缘和拉力元件 ; 所述塑料覆盖层配置为 : (a) 基本上覆盖所有的拉力元件 ; (b) 不覆盖上负载接收金属表面 ; (c) 不覆盖下负载接收金属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塑料覆盖层在现场模制在拉力元件和两个凸缘上和周围 ; 所述塑料覆盖层以塑料附着到拉力元件和两个凸缘的方式模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在离开机器处理所述单元的过程中, 如同当所述单元在机器上操作时一样, 塑料覆盖 层足够坚固到有效地支撑和保持两个凸缘和拉力元件相对于彼此在相同位置 ; 从而 其中凸缘和拉力元件以及模制塑料覆盖层集成。
6、在一起的拉杆可以作为坚固的、 独立的 单一整体结构被拾起和处理。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拉力元件是绳索的形式 ; 所述绳索由纤维材料制成 ; 所述绳索是无端环的形式 ; 所述无端环在两个金属凸缘上和周围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无端环是跑道形状 ; 特征在于 所述无端环形成为由两个直环段连接两个半圆形环段。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绳索由重量轻、 高强度的非金属纤维材料构成, 诸如。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2 2/8 页 3 在。
7、绳索的制造的过程中, 构成绳索的纤维围绕两个金属凸缘或者围绕靠模件缠绕, 所 述靠模件复制金属凸缘的轮廓 ; 和 在纤维围绕凸缘或靠模件缠绕时, 纤维保持处于张力作用下。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具有塑料覆盖层的拉杆的结构使得 : 只要塑料覆盖层没有可见损坏, 拉杆作为作业结 构可以被信任为完整无损的, 并且可以被信任为防止机器的两个作用力传送表面移动分 开。 9.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在绳索上的所述塑料覆盖层的厚度使得绳索的外表面上的每一点距离塑料覆盖层的 外表面上的最近的点大于一毫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拉杆。
8、的长度, 即上负载接收金属表面和下负载接收金属表面间的距离, 不小于 20cm 并且不超过 70cm。 11.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绳索具有横截面面积 A ; 所述面积 A 是在操作中暴露到施加于绳索的张力和支撑施加于绳索的张力的面积 ; 所述面积 A 是两平方厘米或更多。 联接器 12.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拉杆是拉杆单元的部件 ; 所述拉杆单元包括连接的上联接器和连接的下联接器 ; 所述连接的上联接器包括上接合面, 并且上联接器连接上接合面到上凸缘的上负载接 收金属表面, 并且在上接合面和上负载接收金属表面间传送和传导作用力 ; 所述连接。
9、的下联接器包括下接合面, 并且下联接器连接下接合面到下凸缘的下负载接 收金属表面, 并且在下接合面和下负载接收金属表面间传送和传导作用力 ; 所述连接的上联接器包括上枢轴, 所述上枢轴使拉杆能够相对于机器围绕垂直于拉杆 的长度的轴线转动 ; 所述连接的下联接器包括下枢轴, 所述下枢轴能够使拉杆相对于机器围绕垂直于拉杆 的长度的轴线转动 ; 其中塑料覆盖的拉杆和两个联接器集成在一起的拉杆单元能够由个人拿起, 并且作为 坚固的、 独立的单一整体结构处理。 13.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具有两个联接器的拉杆单元布置成与机器相关, 使得 : 当在机器的操作过程中施加作用力时, 所述。
10、作用力推动上作用力传送表面与下作用力 传送表面移动分开, 所述作用力还推动拉杆单元的上联接器的上接合面与下联接器的下接 合面移动分开 ; 对于两个联接器, 作用力沿着从接合面到枢轴的力作用线传递, 并且从枢轴到达凸缘 的负载接收金属表面、 以及从凸缘的负载接收金属表面进入拉杆。 14.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3 3/8 页 4 所述上联接器包括上颊块, 所述上接合面是上颊块的表面 ; 所述上联接器包括上枢轴销, 所述上枢轴销限定枢轴轴线, 上颊块能够围绕所述枢轴 轴线相对于上凸缘转动。 15.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11、 其中 : 所述上颊块是在两个上颊块元件 ; 所述上枢轴销被安装在两个上颊块元件中, 并且安装成相对于两个上颊块元件不可转 动 ; 所述两个上颊块元件设置成在上凸缘的每一侧上有一个 ; 所述上枢轴销穿过在上凸缘中的通孔, 并且能够相对于上凸缘转动。 带接合器 16. 根据权利要求 X 所述的拉杆, 其中 : 所述拉杆单元是两个拉杆单元中的一个, 所述两个拉杆单元是带接合器的部件 ; 所述带接合器包括上梁和下梁 ; 所述带接合器包括可操作压力垫, 所述可操作压力垫在被操作时有效地将压力施加到 被接合的带 ; 所述带接合器的结构使得在操作中所施加的压力被梁反作用 ; 所述反作用推动梁分开, 并且导。
12、致梁弯曲偏转 ; 所述两个拉杆单元连接上梁和下梁的端部, 并且防止梁在操作过程中移动分开 ; 每个梁具有在沿着梁的长度的所有点处相同的横截面轮廓 ; 所述轮廓包括槽, 所述槽构造成接收拉杆单元的联接器 ; 和 所述联接器滑动配合在槽中, 并且带接合器布置成使得拉杆单元能够通过沿着梁的长 度纵向地滑动联接器进入梁的端部中而组装到梁。 17. 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杆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 围绕两个金属凸缘或围绕复制金属凸缘的轮廓的靠模件缠绕构成绳索的纤维 ; 当进行所述缠绕时, 保持凸缘或靠模件间隔开预定距离 ; 将被缠绕的绳索和两个凸缘一起放置在合适的模具中 ; 准备批。
13、量液态聚氨酯或其它塑料材料, 包括如果有气泡的话从液体中除去气泡 ; 浇注液体到模具 ; 在模具中固化塑料 ; 从模具中移除具有模制塑料覆盖层的成品拉杆。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方法, 其中 : 在进行所述缠绕时, 在纤维中保持至少轻微拉紧 ; 在将两个凸缘和绳索的子组件放置进入模具中时, 在两个凸缘之间施加作用力, 以在 绳索中产生拉力, 所述拉力使得在绳索的纤维中基本上没有松弛 ; 布置模具, 使得绳索的纤维直接接触进入模具的液体塑料, 从而液体可以至少部分地 渗透进入绳索 ; 在塑料的浇注过程中保持在两个凸缘之间的作用力。 具有能够转动的拉杆的带接合器 19. 一种用于带接合。
14、器的拉杆单元, 其中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4 4/8 页 5 所述拉杆单元结合拉杆与上联接器和下联接器 ; 所述拉杆包括拉力元件以及上凸缘和下凸缘 ; 所述拉力元件连接到两个凸缘, 并且当在操作中被加载时有效地防止两个凸缘相对地 移动分开 ; 在拉杆单元中, 所述上联接器连接到上凸缘 ; 所述下联接器连接到下凸缘 ; 所述上联接器包括上接合面, 所述上接合面布置为与机器的上作用力传送表面操作地 接合 ; 所述下联接器包括下接合面, 所述下接合面布置为与机器的下作用力传送表面操作地 接合 ; 连接的所述上联接器包括上枢轴, 所述上枢轴使拉杆能够相对于机器围绕垂直。
15、于拉杆 的长度的轴线转动 ; 连接的所述下联接器包括下枢轴, 所述下枢轴使拉杆能够相对于机器围绕垂直于拉杆 的长度的轴线转动 ; 其中拉杆和两个联接器集成在一起的拉杆单元能够作为坚固的、 独立的单一整体结构 被拾取和处理。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拉杆单元, 其中 : 所述上联接器包括上颊块 ; 所述下联接器包括下颊块 ; 所述上接合面是上颊块的表面 ; 所述下接合面是下颊块的表面 ; 所述上联接器的上枢轴使上颊块能够相对于拉杆转动 ; 所述下联接器的下枢轴使下颊块能够相对于拉杆转动 ; 具有两个联接器的拉杆单元关于机器布置为 : 在机器的操作过程中, 当施加推动上作用力传送表面从下。
16、作用力传送表面移动分开的 作用力时, 所述作用力还推动拉杆单元的上联接器的上接合面从下联接器的下接合面移动 分开 ; 关于上联接器和下联接器, 作用力沿着从颊块的接合面到枢轴的力作用线通过, 并且 从枢轴到达凸缘的负载接收金属表面, 并且从凸缘的负载接收金属表面进入拉力元件 ; 所述两个颊块相对于拉力元件和两个凸缘安装成使得在颊块的转动方向上的角度变 化对于上枢轴的轴线和下枢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没有影响, 所述距离保持恒定并且不能改 变。 带接合器 ( 梁 + 拉杆 ) 具有允许梁弯曲的枢轴 21. 一种带接合器, 包括 : (a) 上梁和下梁, 所述上梁和下梁布置成跨过带的宽度, 并且每一个梁。
17、具有各自的梁端 部, 所述梁端部在操作中突出超过带的左和右侧边缘 ; (b) 可操作压力垫, 在被操作时有效地施加接合压力到带, 对压力垫的反作用推动梁分 开 ; (c) 左拉杆, 连接左上梁端部到左下梁端部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5 5/8 页 6 (d) 右拉杆, 连接右上梁端部到右下梁端部 ; (e) 左上联接器, 左拉杆通过左上联接器机械地联接到左上梁端部 ; (f) 右上联接器, 右拉杆通过右上联接器机械地联接到右上梁端部 ; (g) 左下联接器, 左拉杆通过左下联接器机械地联接到左下梁端部 ; (h) 右下联接器, 右拉杆通过右下联接器机械地联接到右。
18、下梁端部 ; 其中, 带接合器布置为 : (a) 通过机械连接梁端部, 左拉杆和右拉杆一起防止梁的强行分离 ; (b) 在操作压力垫时, 在各自的梁端部处被连接的梁经受弯曲偏转, 偏转的幅度使得在 操作中梁端部经历实质角转动 ; (c) 四个联接器构造成使得各个梁端部能够相对于各自的拉杆经历枢转运动 ; 和 (d) 所述枢转运动是围绕各自的轴线的转动, 所述轴线的取向垂直于梁的跨度和拉杆 的长度。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 左上联接器和左下联接器与左拉杆一起形成左拉杆单元 ; 左拉杆单元作为一个结构是坚固的和独立的, 并且可以人工拾取和携带 ; 左上联接器的形状或。
19、轮廓对应于左上梁端部的形状或轮廓, 使得 : 通过沿着梁的长度纵向地滑动左拉杆联接器的左联接器的成形轮廓进入左梁端部的 相应的成形轮廓, 左拉杆单元能够组装到左左上和左下梁端部并能够从左上和左下梁端部 拆卸 ; 右上联接器和右下联接器与右拉杆一起形成右拉杆单元 ; 右拉杆单元作为一个结构是坚固的和独立的, 并且可以人工拾取和携带 ; 右上联接器的形状或轮廓对应于右上梁端部的形状或轮廓, 使得 : 通过沿着梁的长度纵向地滑动右联接器的成形轮廓进入右梁端部的相应的成形轮廓, 右拉杆单元能够组装到右上和右下梁端部和能够从右上和右下梁端部拆卸。 23.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 。
20、左拉杆包括左上凸缘和左下凸缘 ; 右拉杆包括右上凸缘和右下凸缘 ; 关于四个联接器中的每一个, 联接器包括枢轴销和包括颊块 ; 枢轴销限定所述枢转运动的转动轴线 ; 枢轴销接合凸缘 ; 枢轴销接合颊块 ; 枢轴销以凸缘可以相对于颊块转动的方式接合颊块和凸缘 ; 联接器和梁端部的构造使得颊块能够沿着梁的长度在纵向上滑动进入梁端部和从梁 端部中滑出 ; 但是颊块在装配到梁端部中时不能相对于梁端部转动 ; 颊块形成有负载表面, 所述负载表面构造成在颊块被装配到梁端部中时, 所述负载表 面接合在梁端部中的作用力传送表面。 24.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 枢轴销安装在凸缘的通孔中。
21、, 用于相对于凸缘枢转转动 ; 颊块包括左和右颊块元件, 它们在凸缘的每一个侧布置一个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6 6/8 页 7 两个颊块元件都是连接到枢轴销, 并且都被约束以防止相对于枢轴销转动。 25.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 在拉杆中, 两个凸缘通过拉力元件连接在一起, 并且在操作期间通过拉力元件防止两 个凸缘移动分开 ; 拉力元件是纤维的、 轻质的、 高强度的非金属材料的绳索的形式 ; 绳索是无端环的形式 ; 无端环在两个凸缘上和周围延伸。 具有用于长度调整的偏心块的拉杆 26.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拉杆单元, 其中 : 上。
22、颊块的所述上接合面是四个面之一, 所述四个面被称为上颊块的面 FP、 面 FQ、 面 FR 和面 FS ; 上颊块能够围绕上枢轴轴线转动, 使得根据上颊块被放置的转动方向, 面 FQ、 面 FP、 面 FR 和面 FS 的任何一个面能够变成上接合面 ; 下颊块的所述下接合面是四个面中的一个, 所述四个面被称为下颊块的面 EP、 面 FQ、 表 FR 和面 FS ; 下颊块能够围绕下枢轴轴线转动, 使得根据下颊块被放置的转动方向, 面 FP、 面 FQ、 面 FR 和面 FS 的任何一个面能够变成下接合面 ; 从上枢轴轴线到上颊块的面 FP、 FQ、 面 FR 和面 FS 的距离分别是 DP、 。
23、DQ、 DR、 DS 厘米 ; 从下枢轴轴线到下颊块的面 FP、 FQ、 面 FR 和面 FS 的距离分别是 DP、 DQ、 DR、 DS 厘米 ; 距离 DP、 DQ、 DR、 DS 是彼此不同的 ; 据此, 通过改变上颊块和下颊块的角度方向, 拉杆单元的联接器的上接合面和下接合面之间 的距离能够被改变和调整。 27.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拉杆单元, 其中 : 上颊块是边长为 L 厘米的正方形 ; 下颊块是具有相同边长 L 厘米的正方形。 28.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拉杆单元, 其中 : 面 DP 与面 DR 相对, 并且面 DQ 与面 DS 相对 ; 边长 L 是 12 个长度。
24、单位 ; 和 距离 DP 是 4 个单位, DQ 是 5 个单位, DR 是七个单位, DS 是 8 个单位。 29.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拉杆单元, 其中 : 颊块的每个面被标记以分别可视地指示不同距离 DP、 DQ、 DR 和 DS。 30.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拉杆单元, 其中 : 上颊块是两个上颊块元件 ; 上枢轴销安装在两个上颊块元件中, 并且安装成不能够相对于两个上颊块元件转动, 由此, 当一个上颊块元件转动时, 另一个上颊块元件一致地转动 ; 两个上颊块元件布置成在上凸缘的每一侧上有一个 ; 上枢轴销穿过上凸缘中的通孔, 并且能够相对于上凸缘转动。 拉杆存储在梁的内部。
25、的带接合器 31. 一种带接合器, 其中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7 7/8 页 8 带接合器包括上梁和下梁, 所述上梁和下梁布置成跨过带的宽度 ; 上梁形成有限定上中空形状的横截面轮廓 ; 上梁的轮廓沿其长度在每一点上是相同的 ; 下梁形成有限定下中空形状的横截面轮廓 ; 下梁的轮廓沿其长度在每一点上是相同的 ; 带接合器包括拉杆单元, 所述拉杆单元包括拉杆与上联接器和下联接器 ; 上联接器和下联接器构造成在带接合器的操作过程中机械地连接拉杆到上梁和下梁 的各自的梁端部 ; 上联接器包括上枢轴销, 上枢轴销限定上枢轴轴线, 上枢轴轴线布置成使得拉杆能够 围绕上枢。
26、轴轴线相对于上梁端部进行枢转运动 ; 上联接器被确定尺寸和构造使得上联接器能够沿着上梁的长度纵向地滑动进入上梁 的中空轮廓和从上梁的中空轮廓移出, 下联接器包括下枢轴销, 下枢轴销限定下枢轴轴线, 下枢轴轴线布置成使拉杆能够围 绕下枢轴轴线相对于下梁端部进行枢转运动 ; 拉杆单元的拉杆被确定尺寸和构造使得其能够沿着上梁的长度纵向地滑动进入上梁 的中空轮廓和从上梁的中空轮廓移出 ; 下联接器被确定尺寸和构造使得下联接器能够沿着下梁的长度纵向地滑动进入下梁 的中空轮廓和从下梁的中空轮廓移出。 32. 一种用于制备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带接合器以用于处理和存储的方法, 包括步 骤 : 提供根据权。
27、利要求 31 所述的带接合器 ; 将拉杆单元的下联接器滑出下梁的下中空形状, 使得下联接器离开下梁, 而上联接器 同时存在于上梁的上中空形状内部 ; 沿着上梁的长度纵向地滑动上联接器进一步进入上梁的上中空形状, 使得上联接器以 及拉杆的一部分位于上梁的上中空形状的内部 ; 滑动上联接器和拉杆进一步进入上梁的上中空形状, 使得拉杆单元, 包括上联接器、 拉 杆和下联接器, 位于上梁的上中空形状的内部。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方法, 包括在上梁中提供停止件或多个停止件, 所述停止 件有效地将拉杆单元保留在上梁的上中空形状内部。 34.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关于两个。
28、梁, 梁的轮廓在沿其长度的每一 点处是相同的, 梁被形成为挤出件。 35.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带接合器包括上梁和下梁 ; 带接合器包括可操作压力垫, 所述可操作压力垫在被操作时有效地将压力施加到被接 合的带 ; 带接合器的结构使得在操作中所施加的压力被梁反作用 ; 所述反作用推动梁分开, 并且使梁弯曲偏转 ; 两个拉杆单元连接上梁和下梁的端部, 并且防止梁在操作过程中移动分开。 36.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8 8/8 页 9 上枢轴轴线垂直于梁的长度和拉杆的长度。 37.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
29、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上梁的轮廓使得围绕上梁的中空形状形成完整的外壳。 38.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带接合器, 其中 所述带接合器包括 : (a) 可操作压力垫, 其在被操作时有效地施加接合压力到带, 对压力垫的反作用推动梁 分开 ; (c) 拉杆称为左拉杆, 并且连接上梁的左上梁端部到下梁的左下梁端部 ; (d) 右拉杆, 连接上梁的右上梁端部到下梁的右下梁端部 ; 其中, 带接合器布置成使得 : (a) 通过机器地连接梁端部, 左拉杆和右拉杆一起防止梁的强行分开 ; (b) 在压力垫被操作时, 在各自的梁端部处被连接的梁经受弯曲偏转的幅度使得在操 作中梁端部经历实质角转动 ; (c)。
30、 四个联接器被构造为使得各个梁端部能够相对于各自的拉杆经历枢转运动 ; 和 (d) 所述枢转运动是围绕各自的轴线的转动, 所述轴线的取向垂直于梁的跨度和拉杆 的长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2686 A 9 1/11 页 10 用于带接合器的拉杆 技术领域 0001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专利公开 US-7,325,580(2008 年 2 月, Woolner 等 ) 中披露的 那种带接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带接合器中, 要接合的带的两端以重叠关系放到一起, 并且施加适当的粘接剂。 一般来说, 粘接剂必须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进行硫化。带接合器包括用于施加压力在接 头上的可操作。
31、压力垫, 并且包括用于加热接头的加热器。 0003 压力垫的结构传统地包括可膨胀的袋。袋填充有流体。对于达到约 6 个大气压的 压力, 流体是空气, 在较高的压力下, 流体是液体。通常情况下, 只设置有一个袋, 但有时使 用两个袋 - 一个在带上面并且一个在带下面。一般情况下, 提供两个加热器, 一个在带上 面, 一个在带下面 ( 即, 带的两个端部之间的接头 )。 0004 常规的带接合器包括上梁, 或者上梁组, 并包括下梁, 或下梁组。梁的长度在上方 和下方跨过带的宽度。梁足够长以使得梁的端部伸出超过带的宽度。 0005 梁成对布置, 一对梁包括一个上梁和一个下梁。 左和右拉杆关于每一对梁。
32、设置, 并 且拉杆在梁的各自的端部之间垂直地延伸。 通过可充气袋施加的推动梁分开的压力被拉杆 中的拉力反作用。 0006 传统的拉杆是金属杆形式, 在端部上具有相反旋向的螺纹, 和相应的相反旋向的 螺母。螺母接合在梁的端部中的槽中。如螺丝扣一样, 通过转动杆, 拉杆可以调节长度。 0007 拉杆绝不允许由于拉力而失效。在每一个拉杆中的作用力通常是 10 或 15 吨, 并 且拉杆必须设计为以足够安全的余量支撑作用力。 0008 在确定安全余量时, 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拉杆被滥用。带接合的操作在现 场执行, 往往在开放空间执行, 而且往往在涉及爬梯等的位置处。其结果是, 相比于在操作 中承受。
33、过度应力, 更多地由于在运输设备到接合位置的过程中以及在现场处理的过程中的 猛烈撞击和其他类似的滥用, 梁和拉杆经受许多不同的和不可预知的滥用。 0009 作为拉杆经受的滥用的不可预测性的示例, 对于传统的杆和螺母组成的拉杆被用 来作为一个方便的大锤并不是未知的。此外, 在许多情况下, 滥用可以是习惯性的和持续 的, 并且经常发生的是滥用的事实没有被记录。 此外, 经常地, 滥用虽然经常的确留下标记, 但是没有指示显示是否滥用已经足够糟糕到质疑拉杆的持续整体性。 被滥用的拉杆被简单 地使用, 然后放回储存, 准备重新使用。 0010 过了一段时间, 这种习惯和持续滥用的一个后果是拉杆可能开始出。
34、现裂缝。在操 作过程中的高的拉伸应力加剧裂缝, 不是不知道拉杆将失效。也不是不知道拉杆将在承受 显著低于设计的作用力的拉力的同时失效。注意到所述的 US-7,325,580 不是关注防止拉 杆失效, 而是关注最小化该失效产生的后果。 0011 在大多数工程应用中, 拉杆过早失效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拉杆的拉伸能力来简单 地解决。 然而, 在这种情况下, 该问题不能以那种方式解决。 (当然, 增加的负载容量没有坏 说 明 书 CN 103502686 A 10 2/11 页 11 处 - 除了浪费地增加生产拉杆所需的资源以外 )。 0012 相反地, 所需要的是提供具有抵御猛烈滥用损害的能力的拉杆,。
35、 并且甚至更重要 的是 - 提供具有显示何时拉杆已经被损坏的能力的拉杆。也就是说, 如果该拉杆看起来没 有损坏, 重要的是该拉杆应该实际上未损坏, 即该拉杆还没有经受影响其完整性这样的性 质和严重程度的损害。推论是 - 如果拉杆确实显示出可见的损坏迹象, 拉杆实际上被损 坏 - 其并不重要, 因为促成以下程序是简单的事情, 在该程序下, 如果拉杆显示任何种类的 可见损害, 因为同样的原因, 它必须被丢弃 - 非常类似于对钢丝绳吊索所做的那样。 0013 重要的是还要注意, 对拉杆损坏的事实或程度每天进行评估的人是接合器的操作 者或仓库保管员, 而不是专业的安全人员。由破坏滥用所留下的标记在这种。
36、情况下应该是 “不会弄错的” 。 0014 与在带式接合器中使用的传统的金属杆 - 螺母拉杆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拉杆的 重量。这些拉杆每个可能重 20 磅 (1bs) 或更多。事实在于, 带接合器往往要在这样的场所 和环境中配置, 使得带接合器的全部部件必须爬上梯子手工携带。虽然这作为无法更改的 事实被接受, 带接合器的设计者总是处于使部件更轻和更容易处理的压力下。 0015 这也是事实 : 当操作者携带东西时, 而且是在梯子上时, 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 一只手空闲, 抓住梯子或其他支撑件。同样, 设计者必须要牢记这个要求。 0016 接合器的一些部件是沉重的, 但是容易抓住和携带 ; 一些部。
37、件很轻, 但是不容易携 带。例如, 梁通常由铝挤出件形成, 并且是一个梁能够容易地被拾取和携带的形状, 即使大 而笨重。然而, 杆 - 螺母拉杆是重的并且难以携带。基本上, 操作者在爬梯子时一次仅能携 带一个拉杆。因此, 经常地, 需要许多路程以运输带状接合器的全部部件到工作现场。 发明内容 0017 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拉杆的塑料覆盖层。 用于在带接合器中连接横 向梁的端部在一起的拉杆封装在诸如聚氨酯的软质塑料材料的防护层中。 塑料覆盖层被布 置为使得如果塑料具有完好无损的可见的外观, 拉杆本身必然是完好的 ( 在仍保留其拉力 支撑整体性和其设计的安全余量的意义上 )。 0018 。
38、因此, 如果塑料覆盖层具有可见的切口或缝隙, 例如, 甚至对于临时操作者或者仓 库保管员, 这个事实是立即显而易见的, 并且该人可以无可争议地决定丢弃每个这种拉杆。 相反, 如果是如下情况 : 操作者不得不判断决定塑料的这样或那样的标记或挫伤是否是破 坏性的, 这将不会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 操作者和仓库保管员可以自信地判定, 例如, 是否在 塑料中有实际切口。 0019 在塑料覆盖层的情况下, 如果塑料(即使有标记和擦伤)是完整的和没有裂开, 该 条件表示拉杆的承载结构还没有被损坏 - 对于拉杆可以被传递以重新使用有足够的信心。 只有当塑料被切断或断开时, 才有承载结构可能被破坏的可能。 0。
39、020 可以注意到, 这种有利的 “无错误确定” 情况不出现在其他类型的承载部件的情况 中, 如果部件被滥用的方式是简单的过载。在承载部件是在带接合器中的拉杆的特定情况 下, 拉杆很少经受简单过载。 传统地, 带接合器的拉杆已经在低于其理论能力的负载下经历 失效 - 但是原因是来自滥用处理所造成的损害, 而不是由于过度负载造成的损害。 0021 因此, 拉杆的塑料封装, 作为确保拉杆的承载完整性的方式, 在用于带接合器的拉 说 明 书 CN 103502686 A 11 3/11 页 12 杆的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 0022 在塑料覆盖层中的切口, 甚至比在传统的钢制杆 - 螺母拉杆中的大的 。
40、( 并且是高 度危险的 ) 裂纹更加可视地非常明显。这样的裂纹, 如果存在, 不可避免地隐藏在螺纹中。 0023 可以注意到, 与传统的金属杆-螺母拉杆相比-其至少具有硬的重头和基本轴, 塑 料封装的拉杆是极其不可能被用来作为大锤的。 0024 当拉杆被封装在塑料中时, 非常简单的事情是配置模制塑料以形成手柄, 从而简 化携带拉杆上梯子的任务等。而且, 不同尺寸或不同负载能力等的拉杆可以被非常清楚地 区分, 只需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 0025 优选地, 塑料覆盖层应配置为塑料不会暴露到将通过拉杆支撑的大的位力下。因 此, 拉杆(包括拉力支撑结构和塑料覆盖层)应该配置为暴露金属表面, 来自梁。
41、的作用力实 际上通过该金属表面送入拉杆。换而言之, 塑性材料本身不应在负载线中。 0026 优选地, 塑料封装的拉杆的长度应该能够被调整, 出于与传统的杆 - 螺母拉杆可 调的同样的原因。 需要接合的传送带的厚度不同 ; 并且相关的设备的总厚度(充气袋, 加热 器, 压盘等 ) 并不总是相同的。 0027 优选地, 拉杆的拉力支撑结构是绳索的无端环的形式。形成绳索的纤维可以是金 属。然而, 优选的是, 纤维是结实且轻的非金属, 例如 KEVLAR( 商标 ),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 胺(poly para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 如本文所述, 绳索是无端环的形式, 。
42、优选地是 跑道形状。 优选地, 所述纤维不是例如缠绕成圆圈并且然后弯曲到跑道形状, 而是环实际上 制成跑道形状。 0028 使用合成绳索 - 环的好处之一在于其失效模式。如果绳索 - 拉杆承受过应力 ( 拉 力 ), 绳索往往屈服和拉伸, 据此绳索拉杆不会突然地松开。与此相反, 传统的杆 - 螺母拉 杆, 当其失效时, 突然断裂。 这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大量势能存储在加压空气袋中, 并且 这种能量会在螺栓失效时突然地释放。 0029 绳索 - 环的塑料封装非常有效地保护绳索防止撞击、 挫伤、 擦伤、 割伤等。应该理 解的是, 拉杆经受的几乎所有滥用来自存储处理和运输处理过程中, 在拉杆无负。
43、荷时, 而不 是在实际负载支撑操作过程中。 0030 认识到模压塑料封装是拉杆单元的脆弱部位, 但是塑料不在任何重的作用力的路 径或负载线中。 塑料可能通过撞击损坏, 但是足够厚到可以经受几乎所有滥用, 除了对塑料 的切削, 这可能直接通过并且破坏内部的绳索的纤维。 0031 认识到, 如果塑料被损坏到足以使绳索被损坏或可能被损坏, 该事实对于观察者 是显而易见的。 0032 优选地, 拉杆的长度是上和下负载接收金属表面的分开距离, 不小于 20 厘米和不 超过 70 厘米。小于 20 厘米, 拉杆太小处理会成为问题, 无论其结构如何 ; 大于 70 厘米, 处 理将是很大问题, 无论其结构如。
44、何。 0033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拉杆单元, 其包括联接器, 联接器具有枢转能力。 0034 当梁经受弯曲偏转时, 作为梁的端部的转动的结果, US-7,325,580 的杆 - 螺母拉 杆可能承受过度应力。所描述的拉杆提供联接器, 其允许在拉杆和梁间的接头处枢转。因 此, 所描述的拉杆本身不会经受杆 - 螺母拉杆所经受到的弯曲力矩。 0035 如本文所述, 在操作期间, 拉杆单元仅在拉力下被施加应力。 所描述的拉杆也明显 说 明 书 CN 103502686 A 12 4/11 页 13 比同等尺寸的常规拉杆强度大。所描述的拉杆通常小于传统的拉杆的重量的四分之一。 0036 在本文中所。
45、描述的设计中, 拉杆不直接枢转进入梁。 相反地, 拉杆直接地相对于联 接器的颊块枢转, 并且联接器滑动入梁中。 每次作业拉杆需要组装到梁和从梁拆卸, 与需要 操作者制造断开枢转接头的设计相比, 通过使用滑入块更容易使其成为可能。 此外, 优选 地, 梁为挤出件, 其自身形成为滑入形状。 另外, 颊块以其平坦侧面在梁的(软)铝材的大面 积上在梁和拉杆之间分散重的作用力, 并且将难以在枢转接头处提供可比较的承载面积。 附图说明 0037 现在参考附图, 对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中 : 0038 图 1 是带接合器的立体图。本设计采用三对梁, 三对梁在其两端处使用塑料封装 拉杆连在一起。 0039。
46、 图 2 是带接合器的类似的视图, 其仅具有单对梁。待接合的带、 加热器、 压力垫等 已经从该图中省去。 0040 图 3 是带接合器的端视图, 示出拉杆单元与多对梁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图 3 中, 衬 垫设置在梁之间, 执行在所述 US-7,325,580 中所描述的功能。 0041 图 4a 是示出带接合器适当组装在带上的正视图。 0042 图4b是与图4a相同的视图, 除了压力垫已经被激励, 在带中的接头上施加大的压 缩压力。上和下梁已经以弯曲模式偏转, 从而梁的两端发生转动。拉杆单元的联接器已经 相应地枢转。 0043 图 5 是拉杆单元的立体图, 其包括拉杆和上下成对连接的枢转联接器,。
47、 通过所述 联接器, 拉杆与上下梁相互作用。 0044 图 6a、 6b 是图示部分剖开视图, 示出拉杆的结构。 0045 图 7 是放大侧剖视图, 示出拉杆单元以及其与一个梁的相互作用的一些细节。 0046 图 8 是绳索的平面图, 绳索已经形成为跑道形的无端环, 绳索的纤维已经缠绕在 间隔开的靠模件上。 0047 图 9a、 9b 示出拉力元件, 包括图 8 中所示的绳索的无端环和已经组装到绳索中的 两个凸缘。 0048 图 10a、 10b 是半模的俯视图和侧面剖视图, 将在半模中进行塑料封装。 0049 图 11a、 11b 是半模的俯视图和侧面剖视图, 图 9a、 9b 中所示的拉力。
48、元件已经放置 在其中。 0050 图 12a 与图 11a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现在放置在凸缘中的心轴正在被推动分开。 这将在绳索的纤维中产生拉力。 0051 图 12b 是对应于图 12a 的侧剖视图, 不同之处在于现在包括模具的另一半。 0052 图 13 是将被拆卸的带接合器的部分的正视图。左和右拉杆单元在其通常位置中, 操作地接合在上梁和下梁的端部中。 0053 图 13a 是相同的视图, 但是仅显示梁的端部。 0054 图 14 显示当拉杆单元的上联接器已经滑出上梁中的槽时的情况。拉杆单元已经 围绕下联接器的枢轴轴线转动, 并且与垂直线形成角度, 并且下梁仍然与下联接器接合。 0。
49、055 图 15 示出拉杆单元已经围绕下枢轴轴线进一步枢转的状态。 说 明 书 CN 103502686 A 13 5/11 页 14 0056 图 16 示出拉杆的角度现在与下梁的长度对齐。现在, 下联接器已经进一步滑动进 入下梁。拉杆和上联接器也跟随下联接器进入下梁的中空内部。 0057 图 17 是枢轴销和拉杆单元的一对颊块的部分侧剖视图。 0058 图 18 示出在正视图中的相同结构, 并且显示在颊块中的枢轴轴线的定位的偏心 位置。 0059 图 19 是显示拉杆单元的联接器可以转动成各种配置的视图, 从而能够调整拉杆 单元的颊块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本文所寻求的专利保护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在附图中所示和本文所描述 的装置和方法是示例。 0061 此处所描述的装置的一些物理特性仅仅在一个设备中被描绘。也就是说, 并不是 所有选项的所有的变化已被描绘。 熟练的设计师应该明白如下意图 : 在可能的情况下, 描绘 的特征可以被包含, 或者在其他描述的设备中被选择地代替。 0062 在附图中的一些部件和特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