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控制液压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控制液压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1137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15 CN 103511373 A (21)申请号 201210211521.2 (22)申请日 2012.06.26 F15B 11/22(2006.01) (71)申请人 安庆联动属具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46001 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迎宾大道 309 号 (72)发明人 阚农生 王疆 方锡岗 吴召祥 汪恭平 檀友苗 (54) 发明名称 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将张开动作速度 快于夹紧动作功能, 张开、 夹紧动作同步功能, 执 行元件保压功能, 侧移功能集于一体的液压系统。
2、, 包括分流集流阀、 第一缓冲阀、 第二缓冲阀、 第一 液控单向阀、 第二液控单向阀、 第三液控单向阀、 梭阀、 第一执行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 以上各类液 压阀安装于油路板上, 油路板与第一执行元件和 第二执行元件连接, 可以使第一执行元件和第二 执行元件实现张开动作快于夹紧动作以及实现同 步张开、 夹紧动作, 同时, 实现切断 CLAMP、 OPEN 油 路后, 货物不掉落、 断开 CLAMP、 OPEN 油路, SSR 或 SSL 油口供油, 可以实现向右或左侧移。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3、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11373 A CN 103511373 A 1/1 页 2 1. 一种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分流集流阀、 第一缓冲阀、 第二缓冲阀、 第一液控单向阀、 第二液控单向阀、 第三液控单向阀、 梭阀、 第一执行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 以上各类液压阀安装于油路板上, 油路板上设有 CLAMP 油口、 OPEN 油口、 SSR 或 SSL 油口, 第二液控单向阀和第三液控单向阀由 CLAMP 油口控制, CLAMP 油口断开, 第二液控单向阀和 第三液控单向阀单向关闭, 第一液控单向阀由 OPEN 油口控。
4、制, OPEN 油口断开, 第一液控单 向阀单向关闭, 梭阀位于 CLAMP 油口与 OPEN 油口之间, OPEN 油口供油时, 组成差动油路, CLAMP 油口供油时, 2 个并联的第一缓冲阀和第二缓冲阀位于分流集流阀前端, 油路板与第 一执行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连接, 可以使第一执行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实现张开动作快于 夹紧动作以及实现同步张开、 夹紧动作, 同时, 实现切断 CLAMP、 OPEN 油路后, 货物不掉落、 断开 CLAMP、 OPEN 油路, SSR 或 SSL 油口供油, 可以实现向右或左侧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其特征在于 : OPEN 。
5、油口供油时, 梭阀动 作, 组成差动油路, 使执行元件张开动作快于夹紧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其特征在于 : CLAMP或OPEN油口供油时, 缓冲阀、 同步阀工作, 使两个执行元件流量相同, 实现动作同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执行元件执行夹紧动作后, 断开油路, 三个液控单向阀使执行元件保压, 从而货物不会掉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其特征在于 : SSR 或 SSL 油口供油时, 三 个液控单向阀关闭, 使两个执行元件串联, 实现负载或空载侧移功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
6、11373 A 2 1/2 页 3 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叉车配置平夹类、 侧移器等属具在特殊客户群中已经十分普遍, 搬运效率 高, 降低人工搬运成本, 但其两夹臂不能实现同步动作、 侧移功能的弱点制约了平夹类、 侧 移器等属具产品只能在低端市场应用, 高端客户急切需求高性能的叉车属具, 满足其使用 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将张开动作速度快于夹紧动作功能, 张开、 夹紧动作 同步功能, 执行元件保压功能, 侧移功能集于一体的液压系统。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
7、实现的 : 0005 本发明的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包括分流集流阀、 第一缓冲阀、 第二缓冲阀、 第一液 控单向阀、 第二液控单向阀、 第三液控单向阀、 梭阀、 第一执行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 以上各 类液压阀安装于油路板上, 油路板上设有 CLAMP 油口、 OPEN 油口、 SSR 或 SSL 油口, 第二液控 单向阀和第三液控单向阀由 CLAMP 油口控制, CLAMP 油口断开, 第二液控单向阀和第三液控 单向阀单向关闭, 第一液控单向阀由 OPEN 油口控制, OPEN 油口断开, 第一液控单向阀单向 关闭, 梭阀位于 CLAMP 油口与 OPEN 油口之间, OPEN 油口供油时, 组。
8、成差动油路, CLAMP 油口 供油时, 2 个并联的第一缓冲阀和第二缓冲阀位于分流集流阀前端, 防止油压波动冲击分流 集流阀, 稳定同步性能, 油路板与第一执行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连接, 可以使第一执行元件 和第二执行元件实现张开动作快于夹紧动作以及实现同步张开、 夹紧动作, 同时, 实现切断 CLAMP、 OPEN 油路后, 货物不掉落、 断开 CLAMP、 OPEN 油路, SSR 或 SSL 油口供油, 可以实现向 右或左侧移。 0006 进一步的, OPEN 油口供油时, 梭阀动作, 组成差动油路, 使执行元件张开动作快于 夹紧动作。 0007 进一步的, CLAMP 或 OPEN 油。
9、口供油时, 缓冲阀、 同步阀工作, 使两个执行元件流量 相同, 实现动作同步。 0008 进一步的, 执行元件执行夹紧动作后, 断开油路, 三个液控单向阀使执行元件保 压, 从而货物不会掉落。 0009 进一步的, SSR 或 SSL 油口供油时, 三个液控单向阀关闭, 使两个执行元件串联, 实 现负载或空载侧移功能。 0010 进一步的, 将张开动作速度快于夹紧动作功能, 张开、 夹紧动作同步功能, 执行元 件保压功能, 侧移功能集于一体。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OPEN 油口供油时, 梭阀动作, 组成差动 油路, 使执行元件张开动作快于夹紧动作。2、 C。
10、LAMP 或 OPEN 油口供油时, 缓冲阀、 分离集流 说 明 书 CN 103511373 A 3 2/2 页 4 阀工作, 使两个执行元件流量相同, 实现动作同步。 3、 执行元件执行夹紧动作后, 断开油路, 一个液控单向阀使执行元件保压, 从而货物不会掉落。4、 SSR 或 SSL 油口供油时, 三个液控 单向阀关闭, 使两个执行元件串联, 实现负载或空载侧移功能。 5、 将张开动作速度快于夹紧 动作功能, 张开、 夹紧动作同步功能, 执行元件保压功能, 侧移功能集于一体。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是本发明同步控制液压系统集成在阀体上的外形图 ; 0013 图 2 是本发明同步控制。
11、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5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一种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包括分流集流阀 101、 第一缓冲阀 102、 第二缓冲阀103、 第一液控单向阀104、 第二液控单向阀105、 第三液控单向阀106、 梭阀 107、 第一执行元件 201 和第二执行元件 202, 以上各类液压阀安装于油路板上, 油路板上设 有 CLAMP 油口、 OPEN 油口、 SSR 或 SSL 油口, 第二液控单向阀 105 和第三液控单向阀 106 。
12、由 CLAMP 油口控制, CLAMP 油口断开, 第二液控单向阀 105 和第三液控单向阀 106 单向关闭, 第一液控单向阀 104 由 OPEN 油口控制, OPEN 油口断开, 第一液控单向阀 104 单向关闭, 梭 阀 107 位于 CLAMP 油口与 OPEN 油口之间, OPEN 油口供油时, 组成差动油路, CLAMP 油口供 油时, 2 个并联的第一缓冲阀 102 和第二缓冲阀 103 位于分流集流阀 101 前端, 防止油压波 动冲击分流集流阀, 稳定同步性能, 油路板与第一执行元件 201 和第二执行元件 202 连接, 可以使第一执行元件201和第二执行元件202实现张。
13、开动作快于夹紧动作以及实现同步张 开、 夹紧动作, 同时, 实现切断 CLAMP、 OPEN 油路后, 货物 301 不掉落、 断开 CLAMP、 OPEN 油路, SSR 或 SSL 油口供油, 可以实现向右或左侧移。 0016 OPEN 油口供油时, 梭阀动作, 组成差动油路, 使执行元件张开动作快于夹紧动作, CLAMP 或 OPEN 油口供油时, 缓冲阀、 同步阀工作, 使两个执行元件流量相同, 实现动作同步。 执行元件执行夹紧动作后, 断开油路, 三个液控单向阀使执行元件保压, 从而货物不会掉 落。 SSR或SSL油口供油时, 三个液控单向阀关闭, 使两个执行元件串联, 实现负载或空载侧 移功能。 将张开动作速度快于夹紧动作功能, 张开、 夹紧动作同步功能, 执行元件保压功能, 侧移功能集于一体。 00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 这些改进和变型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511373 A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373 A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37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