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0682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15 CN 103506821 A (21)申请号 201210216697.7 (22)申请日 2012.06.28 B23P 17/00(2006.01) (71)申请人 浙江兆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0000 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兴慈六 路 429 号 (72)发明人 罗慰民 孙巍 罗侠挺 张琨锦 (54) 发明名称 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管件, 尤 其涉及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该 方法生产的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管件包括铜层 (。
2、2) 和钢层 (3), 所述钢层 (3) 设置在两层铜层 (2) 之间, 所述铜层 (2) 和钢层 (3) 弯曲成管后 的两侧相互接触处利用低应力焊接有填充铜焊料 (1)。 本发明的作用是 : 以铜价格50左右的价格 达到 80以上铜的导热效果和 100的耐腐蚀效 果 ; 防腐蚀效果好, 采用低应力铜焊条焊接, 可以 使焊缝处铜层和机械性能与其他部位都一致 ; 机 械性能良好, 具备钢材的韧性和强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
3、N 103506821 A CN 103506821 A 1/1 页 2 1. 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生产方法如下 : 选取较薄的铜层 (2) 和钢层 (3) 作为原材料 ; 对铜层 (2) 和钢层 (3) 的复合表面打磨并将钢层设置在铜层之间进行复合轧制, 形成 复合带 ; 将复合轧制后的复合带进行退火 ; 对复合带进行精轧、 表面平整、 拉矫控制板型 ; 将复合带剪切出需要的宽度和重量 ; 将复合带挤压成管状, 并对成管状后两侧相互接触处用填充铜焊料 (1) 进行低应力焊 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退。
4、 火工序后可以对复合带的厚度进行精轧。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对 复合带的厚度进行精轧后再对其进行退火, 然后进行平整、 拉矫和控制板型。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退火是温度在 500到 1000的扩散和软化退火。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低应力焊接工序后可以对圆管内、 外表面进行整平和抛光处理。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5、 述低应力焊接时, 焊接温度为 700到 1100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 复合轧制之前用清洗机对铜层 (2) 和钢层 (3) 表面进行清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6821 A 2 1/3 页 3 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管件, 尤其涉及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 用于制冷制热器、 冰箱空调等设备上热交换器或者是生活用水工 程中的管件一般都是采用铜管。 0003 (1) 铜管导热、 耐腐蚀、 等各方面。
6、性能良好, 经久耐用且卫生健康, 但成本高, 铜资 源日渐短缺 ; 0004 (2) 用普碳钢管替代则易腐蚀 ; 0005 (3) 镀铜钢管成本低, 但镀铜层太薄, 铜层易脱落, 目前的生产工艺尚无法对管子 内壁镀涂, 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壁防腐问题。并且电镀生产过程存在环保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以期望可以解决现 有的用于制冷制热器、 冰箱空调等设备上热交换器或者是生活用水工程中的铜管成本太 高, 防腐蚀能力弱以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0008 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
7、管的生产方法, 其生产方法如下 : 0009 选取较薄的铜层和钢层作为原材料 ; 0010 对铜层和钢层的复合表面打磨并将钢层设置在铜层之间进行复合轧制, 形成复合 带 ; 0011 将复合轧制后的复合带进行退火 ; 0012 对复合带进行精轧、 表面平整、 拉矫控制板型 ; 0013 将复合带剪切出需要的宽度和重量 ; 0014 将复合带挤压成管状, 并对成管状后两侧相互接触处用填充铜焊料进行低应力焊 接。 0015 为使本发明起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 0016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退火工序后可以对复合带的厚度进行精轧。 0017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对复合带的厚度进行精轧后再对其进行。
8、退火, 然后进 行平整、 拉矫和控制板型。 0018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退火是温度在 500到 1000的扩散和软化退火。 0019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退火工艺中, 可以在 500到 1000的保温阶段使复 合材料在结合面进行冶金结合并成为结合牢固的复合板材。 0020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低应力焊接工序后可以对圆管内、 外表面进行整平和 抛光处理。 说 明 书 CN 103506821 A 3 2/3 页 4 0021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低应力焊接时, 焊接温度为 700到 1100之间。 0022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在复合轧制之前用清洗机对铜层和钢层表面进行清 。
9、洗。 002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生产的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 管的铜层厚且均匀, 铜含量占1020, 以铜价格50左右的价格达到80以上铜的导 热效果和 100的耐腐蚀效果 ; 防腐蚀效果好, 采用低应力铜焊条焊接, 可以使焊缝处铜层 和机械性能与其他部位都一致 ; 机械性能良好, 具备钢材的韧性和强度, 所以特别适用于需 耐高温耐腐蚀和高强度性能要求的管道工程。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
10、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6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 一种低应 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 其生产方法如下 : 0027 选取较薄的铜层 2 和钢层 3 作为原材料 ; 0028 对铜层 2 和钢层 3 的复合表面打磨并将钢层设置在铜层之间进行复合轧制, 形成 复合带 ; 0029 将复合轧制后的复合带进行退火 ; 0030 对复合带进行精轧、 表面平整、 拉矫控制板型 ; 0031 将复合带剪切出需要的宽度和重量 ; 0032 将复合带挤压成管状, 并对成管状后两。
11、侧相互接触处用填充铜焊料 1 进行低应力 焊接。 0033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退火工序后可 以对复合带的厚度进行精轧。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一个优选 实施例, 对复合带的厚度进行精轧后再对其进行退火, 然后进行平整、 拉矫和控制板型。 0034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退火是温度在 500到 1000的扩散和软化退火。 0035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退火工艺中, 可以在 500到 1000的保温阶段使复合材料在结合面进行冶金结合并成为结合牢固的 复合板材。
12、。 0036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低应力焊接工 序后可以对圆管内、 外表面进行整平和抛光处理。 0037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低应力焊接 时, 焊接温度为 700到 1100之间。 0038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复合轧制之 说 明 书 CN 103506821 A 4 3/3 页 5 前用清洗机对铜层 2 和钢层 3 表面进行清洗。 0039 根据本发明一种低应力铜钢复合焊管的生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 例的工序完成后, 可以用卸料架对成品焊管进行堆放和包装。 。
13、0040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 “一个实施例” 、“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 、“优选实施例” 等, 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 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 来说, 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 结构或者特点时, 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 来实现这种特征、 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41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但是, 应该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 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 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 在本申请公开、 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可 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 / 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 / 或布 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说 明 书 CN 103506821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06821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