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跟鞋的鞋跟.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486376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72856.4

申请日:

2013.10.11

公开号:

CN103494400A

公开日:

2014.01.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43B 21/30登记生效日:2016021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昆山市华浦塑业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昆山欣海韵贸易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七巧村昆山市华浦塑业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镇联邦国际商务花园40号楼14室|||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3B 21/30申请日:20131011|||公开

IPC分类号:

A43B21/30

主分类号:

A43B21/30

申请人:

昆山市华浦塑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镇宇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七巧村昆山市华浦塑业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胡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跟鞋的鞋跟,包括鞋跟本体和1组以上的弹簧组,每组弹簧组包括2个以上的弹簧,弹簧组内部的弹簧的轴线重合;弹簧包括塔型类弹簧;塔型类弹簧包括包括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弹簧组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其小端朝上;每组弹簧组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其小端朝下;弹簧通过注塑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的内部。踩踏鞋跟时,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产生弹性变形,弹簧的弹性内应力大于鞋跟本体的内应力,所以该高跟鞋的鞋跟比普通高跟鞋的鞋跟具有较强的弹性缓冲能力,塔形弹簧的反作用力可以有效缓冲人体踩踏、离开地面时鞋跟的力;在穿高跟鞋的女士踩踏地面时,产生的声响较小,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包括鞋跟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组以上的弹簧组(2),每组所述弹簧组(2)包括2个以上的弹簧(3),所述弹簧组(2)内的弹簧(3)的轴线重合;所述弹簧(3)包括塔型类弹簧,所述塔型类弹簧包括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每组弹簧组(2)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31),第一塔形弹簧(31)的小端朝上,每组弹簧组(2)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32),第二塔形弹簧(32)的小端朝下;所述弹簧(3)通过注塑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1)的内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1)的高方向相同。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等高度设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的高度为所述鞋跟本体(1)的高度的7/8~11/12。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的螺距相等,第一塔形弹簧(31)的截面直径是第二塔形弹簧(32)的截面直径的1~3倍。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还包括圆柱型弹簧(33),所述圆柱型弹簧(33)位于所述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之间。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型弹簧(33)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高度的3/4~5/6。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塔形弹簧(32)、圆柱型弹簧(33)、第一塔形弹簧(31)的截面面积之比为:1:1~2:1~3。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1)的高方向垂直。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的长度为所述鞋跟本体(1)的宽度的2/3~3/4。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背景技术
高跟鞋由于可以起到美体、塑性的作用,受到许多女士的喜爱,在许多场合女士都会穿着高跟鞋。
然而,在一些办公场合,女士穿高跟鞋走路时,由于鞋跟纤细,人体的重量施加于此,根据动量定理,在速度v和质量m确定的前提下,鞋跟受力缓冲的时间越短,施加于地面的力越大,地面产生的声响也越大;而当前行业内的鞋跟的弹性缓冲能力较差,所以产生的声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跟鞋的鞋跟,鞋跟的弹性缓冲能力较强,在穿高跟鞋的女士踩踏地面时,产生的声响较小,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包括鞋跟本体,还包括1组以上的弹簧组,每组弹簧组包括2个以上的弹簧,每组弹簧组的弹簧的轴线重合;弹簧包括塔型类弹簧;塔型类弹簧包括包括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每组弹簧组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第一塔形弹簧的小端朝上,每组弹簧组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第二塔形弹簧的小端朝下;弹簧通过注塑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弹簧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的高方向相同。
优选的,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等高度设置。
优选的,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的高度为鞋跟本体的高度的 7/8~11/12。
优选的,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的螺距相等,第一塔形弹簧的截面直径是第二塔形弹簧的截面直径的1~3倍。
优选的,弹簧还包括圆柱型弹簧,圆柱型弹簧位于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之间。
优选的,圆柱型弹簧的高度为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高度的3/4~5/6。
优选的,第二塔形弹簧、圆柱型弹簧、第一塔形弹簧的截面面积之比为:1:1~2:1~3。
优选的,弹簧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的高方向垂直。
优选的,弹簧的长度为鞋跟本体的宽度的2/3~3/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高跟鞋的鞋跟,包括鞋跟本体,还包括1组以上的弹簧组,弹簧组内部的弹簧的轴线重合;弹簧包括塔型类弹簧;塔型类弹簧包括包括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每组弹簧组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第一塔形弹簧的小端朝上,每组弹簧组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第二塔形弹簧的小端朝下;弹簧通过注塑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的内部。在踩踏鞋跟时,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产生弹性变形,产生弹性内应力,弹簧的弹性内应力大于鞋跟本体的内应力,所以该鞋跟比普通高跟鞋的鞋跟具有较强的弹性缓冲能力,在穿高跟鞋的女士踩踏地面时,产生的声响较小,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采用上下倒置的塔形弹簧结构使得鞋跟在受力方向上受力均衡,第一塔形弹簧在脚跟着地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第二塔形弹簧在脚跟离地时,提供较大的弹性力,使得脚跟轻盈的离地;塔形弹簧的反作用力可以有效缓冲人体踩踏、离开地面时鞋跟的内应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有效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不言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做出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含一组弹簧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含两组弹簧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一个实施例的弹簧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图3的一个视角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图3的另一个视角的剖面图。
图中:
1-鞋跟本体;2-弹簧组;3-弹簧;31-第一塔形弹簧;32-第二塔形弹簧;33-圆柱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跟鞋的鞋跟,为了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上述的目的、特征、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白、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包括鞋跟本体1,还包括1组以上的弹簧组2,每组弹簧组2包括2个以上的弹簧3,弹簧组2内的弹簧3的轴线重合;弹簧3包括塔型类弹簧,塔型类弹簧包括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每组弹簧组2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31,第一塔形弹簧31的小端朝上,每组弹簧组2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32,第二塔形弹簧32的小端朝下;弹簧3通过注塑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1的内部。
在踩踏鞋跟时,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产生弹性变形,产生 弹性内应力,弹簧3的弹性内应力大于鞋跟本体的内应力,所以该鞋跟比普通高跟鞋的鞋跟具有较强的弹性缓冲能力,在穿高跟鞋的女士踩踏地面时,产生的声响较小,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采用上下倒置的塔形弹簧结构使得鞋跟在受力方向上受力均衡,第一塔形弹簧31在脚跟着地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第二塔形弹簧32在脚跟离地时,提供较大的弹性力,使得脚跟轻盈的离地。
弹簧3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1的高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等高度设置。
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的高度为鞋跟本体1的高度的9/10。作为备用方案,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的高度也可以为鞋跟本体1的高度的11/12或7/8。
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的螺距相等,第一塔形弹簧31的截面直径是第二塔形弹簧32的截面直径的2倍。作为备用方案,第一塔形弹簧31的截面直径也可以是第二塔形弹簧32的截面直径的1倍或3倍。
本实施例中,弹簧3还包括圆柱型弹簧33,圆柱型弹簧33位于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之间。
圆柱型弹簧33的高度为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高度的4/5。圆柱型弹簧33在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变形的中间环节有效的增大了弹簧组2的弹性应变,提高了弹簧组2的弹性缓冲能力。作为备用方案,圆柱型弹簧33的高度也可以为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高度的5/6或3/4。
第二塔形弹簧32、圆柱型弹簧33、第一塔形弹簧31的截面面积之比为:1:1:1。根据人体重量的不同,第二塔形弹簧32、圆柱型弹簧33、第一塔形弹簧31的截面面积之比也可以为:1:2:3、1:2:2、1:1:2或1:1:3等。
作为另一种备用方案,弹簧3的轴线方向可以与鞋跟本体1的高方向垂直;弹簧3的长度为鞋跟本体1的宽度的2/3~3/4。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跟鞋的鞋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9440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08 CN 103494400 A (21)申请号 201310472856.4 (22)申请日 2013.10.11 A43B 21/30(2006.01) (71)申请人 昆山市华浦塑业有限公司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七 巧村昆山市华浦塑业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吴镇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胡彬 (54) 发明名称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包括鞋跟 本体和1组以上的弹簧组, 每组弹簧组包括2个。

2、以 上的弹簧, 弹簧组内部的弹簧的轴线重合 ; 弹簧 包括塔型类弹簧 ; 塔型类弹簧包括包括第一塔形 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 ; 弹簧组的最外圈为第一塔 形弹簧, 其小端朝上 ; 每组弹簧组的最内圈为第 二塔形弹簧, 其小端朝下 ; 弹簧通过注塑工艺注 塑在鞋跟本体的内部。 踩踏鞋跟时, 第一塔形弹簧 和第二塔形弹簧产生弹性变形, 弹簧的弹性内应 力大于鞋跟本体的内应力, 所以该高跟鞋的鞋跟 比普通高跟鞋的鞋跟具有较强的弹性缓冲能力, 塔形弹簧的反作用力可以有效缓冲人体踩踏、 离 开地面时鞋跟的力 ; 在穿高跟鞋的女士踩踏地面 时, 产生的声响较小, 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 (51)Int.Cl。

3、.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94400 A CN 103494400 A 1/1 页 2 1.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包括鞋跟本体 (1) ,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1 组以上的弹簧组 (2) , 每组所述弹簧组 (2) 包括 2 个以上的弹簧 (3) , 所述弹簧组 (2) 内的弹簧 (3) 的轴线重合 ; 所 述弹簧 (3) 包括塔型类弹簧, 所述塔型类弹簧包括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 每组弹簧组 (2) 的。

4、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 (31) , 第一塔形弹簧 (31) 的小端朝上, 每组弹簧 组 (2) 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 (32) , 第二塔形弹簧 (32) 的小端朝下 ; 所述弹簧 (3) 通过 注塑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 (1) 的内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 (3) 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 体 (1) 的高方向相同。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 形弹簧 (32) 等高度设置。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 形弹簧 (3。

5、2) 的高度为所述鞋跟本体 (1) 的高度的 7/8 11/12。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 形弹簧 (32) 的螺距相等, 第一塔形弹簧 (31) 的截面直径是第二塔形弹簧 (32) 的截面直径 的 1 3 倍。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 (3) 还包括圆柱型弹簧 (33) , 所述圆柱型弹簧 (33) 位于所述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之间。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型弹簧 (33) 的高度为所 述第一塔形弹簧 (。

6、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高度的 3/4 5/6。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塔形弹簧 (32) 、 圆柱型弹 簧 (33) 、 第一塔形弹簧 (31) 的截面面积之比为 : 1:1 2:1 3。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 (3) 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 体 (1) 的高方向垂直。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 (3) 的长度为所述鞋跟 本体 (1) 的宽度的 2/3 3/4。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94400 A 2 1/3 页 3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技术。

7、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背景技术 0002 高跟鞋由于可以起到美体、 塑性的作用, 受到许多女士的喜爱, 在许多场合女士都 会穿着高跟鞋。 0003 然而, 在一些办公场合, 女士穿高跟鞋走路时, 由于鞋跟纤细, 人体的重量施加于 此, 根据动量定理, 在速度v和质量m确定的前提下, 鞋跟受力缓冲的时间越短, 施加于地面 的力越大, 地面产生的声响也越大 ; 而当前行业内的鞋跟的弹性缓冲能力较差, 所以产生的 声响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鞋跟的弹性缓冲能力较强, 在穿。

8、高跟 鞋的女士踩踏地面时, 产生的声响较小, 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 0005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06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包括鞋跟本体, 还包括 1 组以上的弹簧组, 每组弹簧组包括 2 个以上的弹簧, 每组弹簧组的弹簧的轴线重合 ; 弹簧包括塔型类弹簧 ; 塔型类弹簧包括包 括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 ; 每组弹簧组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 第一塔形弹簧的 小端朝上, 每组弹簧组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 第二塔形弹簧的小端朝下 ; 弹簧通过注塑 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的内部。 0007 优选的, 弹簧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的高方向相同。 0008 优选的, 第一塔形弹簧和第。

9、二塔形弹簧等高度设置。 0009 优选的, 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的高度为鞋跟本体的高度的 7/8 11/12。 0010 优选的, 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的螺距相等, 第一塔形弹簧的截面直径是 第二塔形弹簧的截面直径的 1 3 倍。 0011 优选的, 弹簧还包括圆柱型弹簧, 圆柱型弹簧位于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 之间。 0012 优选的, 圆柱型弹簧的高度为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高度的 3/4 5/6。 0013 优选的, 第二塔形弹簧、 圆柱型弹簧、 第一塔形弹簧的截面面积之比为 : 1:1 2:1 3。 0014 优选的, 弹簧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的高方向垂直。 001。

10、5 优选的, 弹簧的长度为鞋跟本体的宽度的 2/3 3/4。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包括鞋跟本体, 还包括 1 组以上的弹簧 组, 弹簧组内部的弹簧的轴线重合 ; 弹簧包括塔型类弹簧 ; 塔型类弹簧包括包括第一塔形 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 ; 每组弹簧组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 第一塔形弹簧的小端朝上, 每 组弹簧组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 第二塔形弹簧的小端朝下 ; 弹簧通过注塑工艺注塑在 说 明 书 CN 103494400 A 3 2/3 页 4 鞋跟本体的内部。 在踩踏鞋跟时, 第一塔形弹簧和第二塔形弹簧产生弹性变形, 产生弹性内 应力, 弹簧的弹性内应力大。

11、于鞋跟本体的内应力, 所以该鞋跟比普通高跟鞋的鞋跟具有较 强的弹性缓冲能力, 在穿高跟鞋的女士踩踏地面时, 产生的声响较小, 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 工作 ; 采用上下倒置的塔形弹簧结构使得鞋跟在受力方向上受力均衡, 第一塔形弹簧在脚 跟着地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第二塔形弹簧在脚跟离地时, 提供较大的弹性力, 使得脚跟 轻盈的离地 ; 塔形弹簧的反作用力可以有效缓冲人体踩踏、 离开地面时鞋跟的内应力。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 有效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将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介绍, 不言自明的是,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 中的普通技术。

12、人员来讲, 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做出其它附 图。 0018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含一组弹簧组的剖面图。 0019 图 2 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含两组弹簧组的剖面图。 0020 图 3 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一个实施例的弹簧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4 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图 3 的一个视角的剖面图。 0022 图 5 是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的图 3 的另一个视角的剖面图。 0023 图中 : 0024 1-鞋跟本体 ; 2-弹簧组 ; 3-弹簧 ; 31-第一塔形弹簧 ; 32-第二塔形弹簧 ; 33-圆柱 型弹簧。 具体实施方。

13、式 00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为了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的理解本发 明方案, 并使本发明上述的目的、 特征、 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白、 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 1 5 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 一种高跟鞋的鞋跟, 包括鞋跟本体 1, 还包括 1 组以上的弹簧组 2, 每组弹簧组 2 包 括 2 个以上的弹簧 3, 弹簧组 2 内的弹簧 3 的轴线重合 ; 弹簧 3 包括塔型类弹簧, 塔型类弹 簧包括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 ; 每组弹簧组2的最外圈为第一塔形弹簧31, 第 一塔形弹簧31的小端朝上, 每组弹簧组2的最内圈为第二塔形弹簧32,。

14、 第二塔形弹簧32的 小端朝下 ; 弹簧 3 通过注塑工艺注塑在鞋跟本体 1 的内部。 0027 在踩踏鞋跟时, 第一塔形弹簧31和第二塔形弹簧32产生弹性变形, 产生弹性内应 力, 弹簧 3 的弹性内应力大于鞋跟本体的内应力, 所以该鞋跟比普通高跟鞋的鞋跟具有较 强的弹性缓冲能力, 在穿高跟鞋的女士踩踏地面时, 产生的声响较小, 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 工作 ; 采用上下倒置的塔形弹簧结构使得鞋跟在受力方向上受力均衡, 第一塔形弹簧 31 在 脚跟着地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第二塔形弹簧 32 在脚跟离地时, 提供较大的弹性力, 使 得脚跟轻盈的离地。 0028 弹簧 3 的轴线方向与鞋跟本体 。

15、1 的高方向相同。 0029 本实施例中, 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等高度设置。 0030 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的高度为鞋跟本体 1 的高度的 9/10。作为备 说 明 书 CN 103494400 A 4 3/3 页 5 用方案, 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的高度也可以为鞋跟本体 1 的高度的 11/12 或 7/8。 0031 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的螺距相等, 第一塔形弹簧 31 的截面直径是 第二塔形弹簧 32 的截面直径的 2 倍。作为备用方案, 第一塔形弹簧 31 的截面直径也可以 是第二塔形弹簧 32 的。

16、截面直径的 1 倍或 3 倍。 0032 本实施例中, 弹簧3还包括圆柱型弹簧33, 圆柱型弹簧33位于第一塔形弹簧31和 第二塔形弹簧 32 之间。 0033 圆柱型弹簧 33 的高度为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高度的 4/5。圆柱型 弹簧 33 在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变形的中间环节有效的增大了弹簧组 2 的 弹性应变, 提高了弹簧组 2 的弹性缓冲能力。作为备用方案, 圆柱型弹簧 33 的高度也可以 为第一塔形弹簧 31 和第二塔形弹簧 32 高度的 5/6 或 3/4。 0034 第二塔形弹簧 32、 圆柱型弹簧 33、 第一塔形弹簧 31 的截面面。

17、积之比为 : 1:1:1。根 据人体重量的不同, 第二塔形弹簧 32、 圆柱型弹簧 33、 第一塔形弹簧 31 的截面面积之比也 可以为 : 1:2:3、 1:2:2、 1:1:2 或 1:1:3 等。 0035 作为另一种备用方案, 弹簧 3 的轴线方向可以与鞋跟本体 1 的高方向垂直 ; 弹簧 3 的长度为鞋跟本体 1 的宽度的 2/3 3/4。 0036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 原理, 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基于此处的解释, 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这些方式都将落入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494400 A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94400 A 6 2/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94400 A 7 3/3 页 8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94400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鞋类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