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30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0 CN 103403098 A *CN103403098A* (21)申请号 201280010485.1 (22)申请日 2012.02.14 041546/2011 2011.02.28 JP 141509/2011 2011.06.27 JP C08L 101/00(2006.01) B29C 45/00(2006.01) C08K 5/06(2006.01) C08K 7/02(2006.01) C08L 71/10(2006.01) (71)申请人 东丽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2、 横江牧人 山下浩平 堀内俊辅 山内幸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 田欣 (54) 发明名称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高的结晶化 特性、 透明性, 并且在树脂成型品、 片、 膜、 纤维和 管等的熔融加工时的加工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 合物。作为解决本发明课题的方法是一种热塑性 树脂组合物, 其是相对于 (A) 热塑性树脂 100 重 量份, 包含(B)下述通式(I)所示的环状聚苯醚酮 0.5 50 重量份, 所述环状聚苯醚酮具有 Ph CO 所示的亚苯基酮基和 Ph O 所示的亚 苯基醚基作为重复结构单。
3、元。 (这里, 式中Ph表示 对亚苯基结构, o、 p分别为1以上的整数, m为2 40 的整数。)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8.26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53322 2012.02.14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117840 JA 2012.09.0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3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3098 A CN 103403098 A *CN10340。
4、3098A* 1/2 页 2 1. 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是相对于 (A) 热塑性树脂 100 重量份, 配合下述通式 (I) 所示的 (B) 环状聚苯醚酮 0.5 50 重量份而成的, 所述环状聚苯醚酮具有 Ph CO 所 示的亚苯基酮基和 Ph O 所示的亚苯基醚基作为重复结构单元, 这里, 式中 Ph 表示对亚苯基结构, o、 p 分别为 1 以上的整数, m 为 2 40 的整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在将通式 (I) 中的重复数 m 2 8 的环状聚苯醚酮的总重量设为 100% 的情况下, 所述 (B) 环状聚苯醚酮是包含 5 重 量 。
5、% 以上的重复数 m 2 的环状聚苯醚酮和 5 重量 % 以上的重复数 m 3 的环状聚苯醚酮 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B)环状聚苯醚酮 是环状聚苯醚酮混合物, 所述环状聚苯醚酮混合物具有至少 3 种以上的重复数 m 不同的环 状聚苯醚酮。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B)环状 聚苯醚酮为下述通式 (II) 所示的环状聚苯醚醚酮, 这里, 式中 m 为 2 40 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B)环状 聚苯醚酮的熔点为 270以下。 6.根。
6、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B)环状 聚苯醚酮的熔点为 25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A)热塑 性树脂为选自聚苯醚醚酮树脂、 聚苯硫醚树脂、 聚酰胺树脂、 聚酯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和聚 苯乙烯系树脂中的至少 1 种。 8. 根据权利要求 1 7 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是相对于 (A) 热塑性树 脂 100 重量份进一步配合 (C) 填充剂 0.1 200 重量份而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C)填充 剂至少包含纤维状填充剂。 10。
7、.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 填充剂为玻璃纤 维和 / 或碳纤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03098 A 2 2/2 页 3 11.一种成型品, 其是将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而成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03098 A 3 1/33 页 4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通过配合具有特定的环结构的环状聚苯醚酮混合 物, 来提供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高的结晶化特性、 透明性, 并且在树脂成型品、 片、 膜、 纤维 和管等的熔融加工时的加工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
8、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热塑性树脂, 特别是机械特性、 耐热性优异的工程塑料发挥其优异的特性而在各 种用途中被使用。例如, 聚酰胺树脂、 聚酯树脂由于机械特性与韧性的平衡优异, 因而在以 注射成型用为中心的各种电气电子部件、 机械部件和汽车部件等用途中被使用, 聚酯树脂 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下简称为PB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称为PET)发 挥成型性、 耐热性、 机械性质和耐化学性而广泛用作汽车、 电气电子设备的连接器、 继电器、 开关等工业用成型品的材料。 此外, 聚碳酸酯树脂等非晶性树脂发挥其透明性、 尺寸稳定性 而在以光学材料、 家庭电气设备、 OA 设备和汽车等各。
9、部件为代表的广泛领域中使用。 0003 然而, 近年来, 作为为了应对与汽车大型部件、 各种 OA 设备的模块化、 轻量化相伴 随的成型品薄壁化而使用的材料, 要求熔融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提高, 即熔融粘度的降低。 此 外另一方面, 在膜、 纤维等的用途中精密加工的要求也提高, 同样地要求流动性的提高。在 加工成纤维、 膜等时, 由于来源于树脂粘度的熔融加工时的树脂压力的影响、 固化特性等的 影响, 发生口模压力的变化。因此, 在丝加工的情况下, 发生丝的粗细偏差、 断线的问题, 特 别是在极细加工中, 这些问题是致命伤。在膜加工的情况下, 发生膜的厚度偏差等, 特别是 存在膜的薄膜加工变得困难这。
10、样的课题。此外纤维、 膜加工时的滞留时间比注射成型等的 滞留时间长, 发生树脂组合物的滞留稳定性的问题、 滞留时的分解气体发生的问题, 其结果 是, 丝加工时存在断线的问题, 膜加工时存在气泡缺陷的问题。为了提高流动性, 通过提高 加工温度来降低树脂粘度这样的方法是一般的方法, 但存在由高温化引起的滞留稳定性的 降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仅通过加工温度难以兼有由流动性的提高带来的加工性的提高和滞 留稳定性的提高。 此外, 一般而言, 伴随树脂的分子量降低的熔融粘度的降低引起机械强度 的降低, 因此期望在保持强度的状态下提高流动性的技术。 0004 可是近年来, 芳香族环状化合物由于基于其环状分子形。
11、态所特有的性质的对高功 能材料、 功能材料的应用展开可能性, 例如作为用于通过开环聚合合成高分子量直链状高 分子的有效单体的有效利用、 作为由于不具有末端基因此抑制了与基体的反应的树脂添加 剂的应用等来源于其结构的特异性而近年来受到注目。其中, 具有高的耐热性和优异的化 学稳定性的具有聚亚芳基醚酮结构的化合物基于上述的理由而特别受到注目, 作为改性热 塑性树脂的流动性、 滞留稳定性等特性的添加剂的应用已经进行。 0005 例如非专利文献 1 中, 公开了由市售的具有直链结构的聚苯醚酮树脂提出的环状 聚苯醚的结构和特性。然而, 该环状聚苯醚相对于直链聚苯醚酮树脂存在至多不过 0.2 重 量%, 。
12、关于由含有环状聚苯醚带来的效果、 特性变化, 还不明确。 此外公开的化合物是熔点为 330左右的高熔点化合物, 也存在可以作为改性剂而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受限这样的问题。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4 2/33 页 5 0006 非专利文献 2 中公开了环状聚苯醚酮的合成方法和生成物的特性, 具体记载了 : 使两末端具有羟基的线状聚苯醚酮低聚物与两末端具有氟基的线状聚苯醚酮低聚物反应 的方法、 和所生成的环状物的熔点, 但关于将所得的环状聚苯醚酮添加在热塑性树脂中的 情况下的效果、 特性, 没有任何记载。此外, 非专利文献 2 的方法中, 由于使用链长较长的低 聚物作为原料, 因此。
13、所得的环状聚苯醚酮混合物为环状聚苯醚酮的重复数 m 为 3 和 / 或 6 的物质, 仅可以获得熔点超过 270的环状聚苯醚酮。更具体记载了, 由上式所示的线状低 聚物 ( 由苯环成分 4 单元构成的两末端羟基低聚物和由苯环成分 5 单元构成的两末端氟基 低聚物 ) 获得的环状聚苯醚酮仅由环状 3 聚体 (m 3) 和环状 6 聚体 (m 6) 构成, 它们 分别是具有熔点 366、 324的环状聚苯醚酮, 该情况下也存在可以作为树脂改性剂使用 的热塑性树脂受限这样的问题。 0007 另一方面,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 将低粘度的聚亚芳基醚酮树脂作为粘度改性剂 而添加在更高粘度的聚亚芳基醚酮。
14、树脂中的组合物, 但作为低粘度聚亚芳基醚酮树脂仅例 示了链状的聚亚芳基醚酮, 关于添加了环状聚亚芳基醚酮的情况下的效果, 没有任何记载, 此外作为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链状聚亚芳基醚酮的粘度改性剂的效果不充分。此外, 专利 文献26中公开了, 在芳香族聚酰胺、 聚醚酰亚胺、 聚苯硫醚、 液晶聚酯等高耐热性热塑性 树脂中添加了少量聚醚醚酮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但它们都是添加链状聚亚芳基醚酮, 关于 将环状聚亚芳基醚酮添加在热塑性树脂中的情况下的效果、 特性, 没有任何记载。此外, 可 以认为这些链状聚亚芳基醚酮具有超过 330的高的熔点, 因此可以作为树脂改性剂而使 用的热塑性树脂受限这样的问题依。
15、然未能消除, 期望通用性更高并具有大的改性效果的添 加剂。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 2010 095615 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开昭 59 187054 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 3: 日本特开昭 62 283155 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 4: 日本特开昭 57 172954 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 5: 日本特开 2009 067928 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 6: 日本特开 2003 268241 号公报 0016 非专利文献 0017 非专利文献 1:Macromolecules,26,2674(。
16、1993) 0018 非专利文献 2:Macromolecules,29,5502(1996) 发明内容 0019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20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 涉及熔融加工时的流动性优异, 具有优异的成型加工性的 树脂组合物, 此外提供树脂成型品、 片、 膜、 纤维和管等的熔融加工性适宜的树脂组合物。 002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22 本发明者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实现了本发明。即本 发明提供,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5 3/33 页 6 0023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是相对于(A)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 配合下述通 式。
17、 (I) 所示的 (B) 环状聚苯醚酮 0.5 50 重量份而成的, 所述环状聚苯醚酮具有 Ph CO 所示的亚苯基酮基和 Ph O 所示的亚苯基醚基作为重复结构单元, 0024 0025 这里, 式中 Ph 表示对亚苯基结构, o、 p 分别为 1 以上的整数, m 为 2 40 的整数 ; 0026 (2) 根据上述 (1) 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在将通式 (I) 中的重复 数 m 2 8 的环状聚苯醚酮的总重量设为 100% 的情况下, 所述 (B) 环状聚苯醚酮是包含 5 重量 % 以上的重复数 m 2 的环状聚苯醚酮和 5 重量 % 以上的重复数 m 3 的环状聚苯。
18、 醚酮的混合物 ; 0027 (3) 根据上述 (1) 或 (2) 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B) 环状聚 苯醚酮是环状聚苯醚酮混合物, 所述环状聚苯醚酮混合物具有至少 3 种以上的重复数 m 不 同的环状聚苯醚酮 ; 0028 (4) 根据上述 (1) (3) 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B) 环状聚苯醚酮为下述通式 (II) 所示的环状聚苯醚醚酮, 0029 0030 这里, 式中 m 为 2 40 的整数 ; 0031 (5) 根据上述 (1) (4) 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B) 环状聚苯醚酮的熔点为 2。
19、70以下 ; 0032 (6) 根据上述 (1) (5) 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B) 环状聚苯醚酮的熔点为 250以下 ; 0033 (7) 根据上述 (1) (6) 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A) 热塑性树脂为选自聚苯醚醚酮树脂、 聚苯硫醚树脂、 聚酰胺树脂、 聚酯树脂、 聚碳酸酯树 脂和聚苯乙烯系树脂中的至少 1 种 ; 0034 (8)根据上述(1)(7)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是相对于(A)热塑 性树脂 100 重量份进一步配合 (C) 填充剂 0.1 200 重量份而成的 ; 0035 (9) 根据上述 (1。
20、) (8) 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 填充剂至少包含纤维状填充剂 ; 0036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C)填充剂为玻璃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6 4/33 页 7 纤维和 / 或碳纤维 ; 0037 (11)一种成型品, 其是将上述(1)(10)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而 成的。 0038 发明的效果 0039 通过本发明, 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高的成型加工性, 并且滞留稳定性优 异, 在注射成型品、 纤维、 膜加工时的熔融加工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此外通过本发 明, 可以提。
21、供根据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 除了上述的效果以外, 还具有高的结晶性、 高的透明性的树脂组合物。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本发明中所谓 “重量” , 是指 “质量” 。 0041 (1) 热塑性树脂 0042 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 (A) 只要是能够熔融成型的树脂即可, 可举出例如, 聚酰胺树脂、 聚酯树脂、 聚缩醛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 聚苯醚树脂、 使聚苯醚树脂与其它树脂 掺混或接枝聚合而进行了改性的改性聚苯醚树脂、 聚芳酯树脂、 聚砜树脂、 聚苯硫醚树脂、 聚醚砜树脂、 聚酮树脂、 聚苯醚酮树脂、 聚酰亚胺树脂、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聚醚酰亚胺树 脂。
22、、 热塑性聚氨酯树脂、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聚丙烯树脂、 聚甲基戊烯树脂、 环状烯烃系树脂、 聚 1 丁烯树脂、 聚 1 戊烯树脂、 聚甲基 戊烯树脂、 乙烯 / 烯烃共聚物、 ( 乙烯和 / 或丙烯 ) 与 ( 不饱和羧酸和 / 或不饱和羧酸 酯 ) 的共聚物、 将 ( 乙烯和 / 或丙烯 ) 与 ( 不饱和羧酸和 / 或不饱和羧酸酯 ) 的共聚物的 羧基的至少一部分金属盐化而得到的聚烯烃、 共轭二烯与乙烯基芳香族烃的嵌段共聚物、 共轭二烯与乙烯基芳香族烃的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 聚氯乙烯树脂、 聚苯乙烯树脂、 聚丙烯 酸酯树脂、 聚甲基丙烯酸酯树。
23、脂等丙烯酸系树脂、 以丙烯腈作为主成分的丙烯腈系共聚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树脂、 丙烯腈苯乙烯 (AS) 树脂、 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 树脂、 氯乙烯 / 乙烯共聚物、 氯乙烯 /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乙烯 /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和乙烯 /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物等, 可以使用 1 种, 或 2 种以上并用而作为聚合物合金使用。 也可以将上述热塑性树脂用选自不饱和羧酸、 其酸酐或其衍生物中的至少 1 种化合物改性 而使用。 其中, 从耐热性、 成型性和机械特性方面考虑, 优选使用聚苯醚酮树脂、 聚苯硫醚树 脂、 聚酰胺树脂、 聚酯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 聚苯醚树脂、 ABS。
24、 树脂、 聚烯烃树脂, 特别优选使 用聚苯醚酮树脂、 聚苯硫醚树脂、 聚酰胺树脂、 聚酯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 ABS 树脂。 0043 作为本发明的 (A) 成分而优选的聚苯醚酮树脂, 可以使用具有下述式 (III) 所示 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实质上为线状的聚合物。 0044 0045 ( 这里, 式中 Ar 和 Ar 表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残基, m 为 1 以上的 整数。) 0046 作为 Ar 和 Ar 中的苯环上的取代基, 没有特别限定, 但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 1 20 的烷基、 芳基、 芳烷基等烃官能团、 羧酸基、 磺酸基等包含杂原子的官能团、 或卤原子等。 说 。
25、明 书 CN 103403098 A 7 5/33 页 8 其中, 优选为未取代的对亚苯基。上述式 (III) 中的亚芳基醚单元的重复数 m 优选为 1 以 上的整数, 进一步优选为 m 1 3, 最优选为 m 2 的亚芳基醚醚酮结构。特别是, 具有化 学式 (IV) 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苯醚醚酮树脂是适合的。 0047 0048 聚芳基醚酮树脂主要是除了均聚物以外, 还可以是无规共聚物、 交替共聚物、 或嵌 段共聚物等共聚物, 在为共聚物的情况下, 优选相对于全部结构单元含有 50 摩尔 % 以上的 上述式 (IV) 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0049 这些聚芳基醚酮树脂的聚合度没有特别限制,。
26、 但优选比浓粘度为 0.1 3.0 的范 围的聚芳基醚酮树脂, 特别优选为 0.5 2.0 的范围的聚芳基醚酮树脂。另外, 本发明中的 所谓比浓粘度, 只要没有特别指出, 是对于浓度 0.1g/dL( 环状聚苯醚酮组合物的重量 /98 重量%浓硫酸的容量)的浓硫酸溶液, 为了使磺化的影响最小而刚完成溶解后, 在25下使 用奥斯特瓦尔德型粘度计而测定得到的值。此外, 比浓粘度的计算通过下述式进行。 0050 (t/t0) 1 /C 0051 ( 这里的 t 表示样品溶液的通过秒数, t0表示溶剂 (98 重量 % 浓硫酸 ) 的通过秒 数, C 表示溶液的浓度。)。 0052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使。
27、用的聚苯硫醚树脂, 可以使用具有下述结构式所示的重复单 元的聚合物。 0053 0054 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 优选为包含上述结构式所示的重复单元 70 摩尔 % 以上, 进 一步包含 90 摩尔 % 以上的聚合物。聚苯硫醚树脂的重复单元的小于 30 摩尔 % 左右可以由 具有下述的任一结构的重复单元等构成。其中对苯硫醚 / 间苯硫醚共聚物 ( 间苯硫醚单元 20% 以下 ) 等从兼备成型加工性和阻挡性方面考虑可以优选使用。 0055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8 6/33 页 9 0056 上述的聚苯硫醚树脂可以通过对使聚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与硫化剂在极性有机溶 剂中反应而得到的。
28、聚苯硫醚树脂进行回收和后处理, 来高收率地制造。 具体而言, 也可以通 过日本特公昭 45 3368 号公报所记载的获得分子量比较小的聚合物的方法、 或日本特公 昭 52 12240 号公报、 日本特开昭 61 7332 号公报所记载的获得分子量比较大的聚合物 的方法等来制造。也可以对上述那样获得的聚苯硫醚树脂, 在实施了通过空气中加热进行 的交联 / 高分子量化、 氮气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下或减压下的热处理、 通过有机溶剂、 热水、 酸水溶液等进行的洗涤、 通过酸酐、 胺、 异氰酸酯、 含有官能团的二硫化物化合物等含有官 能团的化合物进行的活化等各种处理的基础上使用。 0057 作为将聚苯硫醚树。
29、脂通过加热而交联 / 高分子量化的情况下的具体方法, 可以例 示在空气、 氧气等氧化性气体气氛下或在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氮气、 氩气等非活性气体的混 合气体气氛下, 在加热容器中在规定的温度进行加热直到获得所希望的熔融粘度的方法。 加热处理温度通常选择 170 280, 优选为 200 270。此外, 加热处理时间通常选择 0.5 100 小时, 优选为 2 50 小时。通过控制这两者可以获得目标的粘度水平。加热处 理的装置可以是通常的热风干燥机, 此外也可以是旋转式或带搅拌叶片的加热装置, 但为 了效率好且更均匀地处理, 优选使用旋转式或带搅拌叶片的加热装置。 0058 作为将聚苯硫醚树脂在氮气。
30、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下或减压下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 的具体方法, 可以例示在氮气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下或减压下, 进行加热处理温度 150 280, 优选为 200 270, 加热时间为 0.5 100 小时, 优选为 2 50 小时加热处理的方 法。加热处理的装置可以为通常的热风干燥机, 此外也可以为转式或带搅拌叶片的加热装 置, 但为了效率好且更均匀地处理, 更优选使用旋转式或带搅拌叶片的加热装置。 0059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苯硫醚树脂优选为实施了洗涤处理的聚苯硫醚树脂。 作为上述 的洗涤处理的具体方法, 可以例示酸水溶液洗涤处理、 热水洗涤处理和有机溶剂洗涤处理 等。这些处理可以组合使用 2 种以。
31、上的方法。 0060 作为将聚苯硫醚树脂用有机溶剂洗涤的情况下的具体方法, 可以例示以下的方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9 7/33 页 10 法。即, 作为洗涤所用的有机溶剂, 只要是不具有分解聚苯硫醚树脂的作用等的有机溶剂, 则没有特别限制, 但可举出例如 N 甲基吡咯烷酮、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等含氮极 性溶剂、 二甲亚砜、 二甲基砜等亚砜、 砜系溶剂、 丙酮、 甲基乙基酮、 二乙基酮、 苯乙酮等酮系 溶剂、 二甲基醚、 二丙基醚、 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剂、 氯仿、 二氯甲烷、 三氯乙烯、 二氯化乙烯、 二氯乙烷、 四氯乙烷、 氯苯等卤素系溶剂、 甲醇、 乙醇、 丙醇。
32、、 丁醇、 戊醇、 乙二醇、 丙二醇、 苯 酚、 甲酚、 聚乙二醇等醇、 酚系溶剂、 苯、 甲苯、 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等。 这些有机溶剂中 优选使用N甲基2吡咯烷酮、 丙酮、 二甲基甲酰胺、 氯仿等。 这些有机溶剂可以使用1 种或 2 种以上混合而使用。作为采用有机溶剂进行的洗涤方法, 有在有机溶剂中浸渍聚苯 硫醚树脂等方法, 也能够根据需要适宜搅拌或加热。关于用有机溶剂洗涤聚苯硫醚树脂时 的洗涤温度, 没有特别限制, 可以选择常温300的任意温度。 洗涤温度越高, 则有洗涤效 率越高的倾向, 但通常在常温150的洗涤温度可获得充分效果。 此外关于实施了有机溶 剂洗涤的聚苯硫醚树脂, 为了。
33、除去残留的有机溶剂, 而优选用水或温水洗涤数次。 0061 作为将聚苯硫醚树脂用热水洗涤处理的情况下的具体方法, 可以例示以下的方 法。 即, 为了表现由热水洗涤带来的聚苯硫醚树脂的优选的化学改性的效果, 所使用的水优 选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热水处理的操作通常通过在规定量的水中投入规定量的聚苯硫醚 树脂, 在常压或压力容器内进行加热、 搅拌来进行。关于聚苯硫醚树脂与水的比例, 优选水 多, 通常选择相对于 1 升水, 聚苯硫醚树脂 200g 以下的浴比。 0062 此外, 在用热水洗涤处理的情况下, 可优选使用以含有周期表的第 II 族的金属元 素的水溶液进行处理。所谓包含周期表的第 II 。
34、族的金属元素的水溶液, 是在上述水中添加 具有周期表的第 II 族的金属元素的水溶性盐而得的溶液。具有周期表的第 II 族的金属元 素的水溶性盐相对于水的浓度优选为 0.001 5 重量 % 左右的范围。 0063 作为这里使用的周期表的第 II 族的金属元素中优选的金属元素, 可以例示钙、 镁、 钡和锌等, 作为其它阴离子, 可举出乙酸根离子、 卤离子、 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等。 更具体而言, 作为适合的化合物, 可以例示乙酸钙、 乙酸镁、 乙酸锌、 氯化钙、 溴化钙、 氯化 锌、 碳酸钙、 氢氧化钙和氧化钙等, 特别优选为乙酸钙。 0064 含有周期表的第 II 族的金属元素的水溶液的温。
35、度优选为 130以上, 更优选为 150以上。 关于洗涤温度的上限, 没有特别限制, 但在使用通常的高压釜的情况下250左 右为限度。 0065 包含上述的周期表的第 II 族的金属元素的水溶液的浴比是, 以重量比计相对于 干燥聚合物 1, 优选选择 2 100 的范围, 更优选为 4 50 的范围, 进一步优选为 5 15 的 范围。 0066 作为将聚苯硫醚树脂用酸水溶液洗涤处理的情况下的具体方法, 可以例示以下的 方法。 即, 有在酸或酸的水溶液中浸渍聚苯硫醚树脂等方法, 也能够根据需要适宜搅拌或加 热。 所用的酸只要是不具有分解聚苯硫醚树脂的作用, 则没有特别限制, 可举出甲酸、 乙酸。
36、、 丙酸、 丁酸等脂肪族饱和单羧酸、 氯乙酸、 二氯乙酸等卤代脂肪族饱和羧酸、 丙烯酸、 巴豆酸 等脂肪族不饱和单羧酸、 苯甲酸、 水杨酸等芳香族羧酸、 草酸、 丙二酸、 琥珀酸、 邻苯二甲酸、 富马酸等二羧酸、 硫酸、 磷酸、 盐酸、 碳酸、 硅酸等无机酸化合物等。 其中更优选使用乙酸、 盐 酸。关于实施了酸处理的聚苯硫醚树脂, 为了除去残留的酸、 盐等, 优选用水或温水洗涤数 次。此外关于洗涤所用的水, 在不损害由酸处理带来的聚苯硫醚树脂的优选的化学改性的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10 8/33 页 11 效果的情况下优选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0067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
37、聚苯硫醚树脂的灰分量, 从赋予加工时的流动性、 成型周期 等特性的方面考虑, 优选为 0.1 2 重量 % 的比较多的范围, 更优选为 0.2 1 重量 % 的范 围, 进一步优选为 0.3 0.8 重量 % 的范围。 0068 这里, 所谓灰分量, 是指通过以下的方法而求出的聚苯硫醚树脂中的无机成分量。 0069 (a) 在 583烧成、 冷却了的铂皿中称量聚苯硫醚树脂 5 6g。 0070 (b) 与铂皿一起在 450 500预烧成聚苯硫醚树脂。 0071 (c) 在设定为 583的马弗炉中与铂皿一起放入预烧成了的聚苯硫醚试样, 烧成 约 6 小时直到完全地灰化。 0072 (d) 在干燥。
38、器内冷却后, 称量。 0073 (e) 通过式 : 灰分量 ( 重量 %) ( 灰分的重量 (g)/ 试样重量 (g)100 算出灰 分量。 0074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聚苯硫醚树脂的熔融粘度, 从赋予耐化学性的改良和加工时 的流动性等特性方面考虑, 优选选择 1 3000Pas(320, 剪切速度 1000/ 秒 ) 的范围, 更优选为 1 1000Pas 的范围, 进一步优选为 1 200Pas 的范围。这里熔融粘度, 是 在剪切速度 1000/ 秒的条件下使用喷嘴直径 0.5mm, 喷嘴长度 10mm 的喷嘴, 在料筒温度 320通过高化式流动试验机测定而得的值。 0075 在本发明中优。
39、选的所谓聚酰胺树脂, 是以氨基酸、 内酰胺或二胺与二羧酸作为主 要构成成分的聚酰胺。 作为其主要构成成分的代表例, 可举出6氨基己酸、 11氨基十一 烷酸、 12 氨基十二烷酸、 对氨基甲基苯甲酸等氨基酸、 己内酰胺、 十二内酰胺等 内酰胺、 五亚甲基二胺、 六亚甲基二胺、 2 甲基五亚甲基二胺、 九亚甲基二胺、 十一亚甲基 二胺、 十二亚甲基二胺、 2,2,4/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 5甲基九亚甲基二胺、 间 苯二甲胺、 对苯二甲胺、 1,3 双 ( 氨基甲基 ) 环己烷、 1,4 双 ( 氨基甲基 ) 环己烷、 1 氨基 3 氨基甲基 3,5,5 三甲基环己烷、 双 (4 氨基环己。
40、基 ) 甲烷、 双 (3 甲基 4 氨基环己基 ) 甲烷、 2,2 双 (4 氨基环己基 ) 丙烷、 双 ( 氨基丙基 ) 哌嗪、 氨基乙基 哌嗪等脂肪族、 脂环族、 芳香族的二胺、 和己二酸、 辛二酸、 壬二酸、 癸二酸、 十二烷二酸、 对 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酸、 2 氯对苯二甲酸、 2 甲基对苯二甲酸、 5 甲基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间苯二甲酸、 2,6 萘二甲酸、 六氢对苯二甲酸、 六氢间苯二甲酸等脂肪族、 脂环族、 芳香族的二羧酸, 在本发明中, 可以以各自单独或混合物的形式使用由这些原料衍生的尼 龙均聚物或共聚物。 0076 在本发明中, 特别有用的聚酰胺树脂是, 具有 150以。
41、上的熔点的耐热性、 强度优 异的聚酰胺树脂, 作为具体的例子, 可举出聚己酰胺 ( 尼龙 6)、 聚己二酰己二胺 ( 尼龙 66)、 聚己二酰戊二胺(尼龙56)、 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 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尼龙612)、 聚十一烷酰胺(尼龙11)、 聚十二烷酰胺(尼龙12)、 聚己酰胺/聚己二酰己二胺共聚物(尼 龙 6/66)、 聚己酰胺 /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 ( 尼龙 6/6T)、 聚己二酰己二胺 / 聚对苯 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 ( 尼龙 66/6T)、 聚己二酰己二胺 / 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 ( 尼龙 66/6I)、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 / 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
42、 ( 尼龙 6T/6I)、 聚对苯二甲酰 己二胺 / 聚十二烷酰胺共聚物 ( 尼龙 6T/12)、 聚己二酰己二胺 /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 / 聚 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 ( 尼龙 66/6T/6I)、 聚己二酰亚二甲苯二胺 ( 尼龙 XD6)、 聚对苯二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11 9/33 页 12 甲酰己二胺 / 聚 2 甲基对苯二甲酰戊二胺共聚物 ( 尼龙 6T/M5T)、 聚对苯二甲酰壬二 胺 ( 尼龙 9T)、 尼龙 6I/6T/PACMT( 双 (4 氨基环己基 ) 甲烷 / 对苯二甲酸 )、 尼龙 6T/6I/ MACMT( 双 (3 甲基 4 氨基环己基 。
43、) 甲烷 / 对苯二甲酸 )、 尼龙 6T/6I/MXDT( 间苯二甲 胺 / 对苯二甲酸 )、 尼龙 12( 十二内酰胺 )/PACM( 双 (4 氨基环己基 ) 甲烷 )、 尼龙 12/MACMT、 尼龙 12/MACMI( 双 (3 甲基 4 氨基环己基 ) 甲烷 / 间苯二甲酸 ) 和它们的 混合物等。 0077 作为其中优选的聚酰胺树脂, 可以举出尼龙 6、 尼龙 66、 尼龙 12、 尼龙 610、 尼龙 6/66 共聚物、 以及尼龙 6T/66 共聚物、 尼龙 6T/6I 共聚物、 尼龙 6T/12、 和尼龙 6T/6 共聚物 等具有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单元的共聚物, 可以特别优选列。
44、举出尼龙 6、 尼龙 66。进而根据耐 冲击性、 成型加工性等必要特性而作为混合物使用这些聚酰胺树脂在实用上也是适合的。 0078 这些聚酰胺树脂的聚合度, 没有特别限制, 但优选在样品浓度 1.0g/dl 的 98% 浓 硫酸溶液中, 在 25测定得到的相对粘度为 1.5 7.0 的范围的聚酰胺树脂, 特别优选为 2.0 6.0 的范围的聚酰胺树脂。 0079 此外,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中, 为了提高长期耐热性, 可优选使用铜化合物。作为 铜化合物的具体例子, 可举出氯化亚铜、 氯化铜、 溴化亚铜、 溴化铜、 碘化亚铜、 碘化铜、 硫酸 铜、 硝酸铜、 磷酸铜、 乙酸亚铜、 乙酸铜、 水杨酸。
45、铜、 硬脂酸铜、 苯甲酸铜、 和上述无机卤化铜 与苯二甲胺、 2巯基苯并咪唑、 苯并咪唑等的配位化合物等。 其中优选为1价的铜化合物, 特别是 1 价的卤化铜化合物, 可以例示乙酸亚铜、 碘化亚铜等作为特别适合的铜化合物。铜 化合物的添加量通常相对于聚酰胺树脂 100 重量份优选为 0.01 2 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为 0.015 1 重量份的范围。如果添加量过多, 则在熔融成型时发生金属铜的游离, 由于着色 而减少制品的价值。本发明中也能够以与铜化合物并用的形式添加卤化碱金属。作为该卤 化碱金属化合物的例子, 可以举出氯化锂、 溴化锂、 碘化锂、 氯化钾、 溴化钾、 碘化钾、 溴化钠 和碘化。
46、钠, 特别优选为碘化钾、 碘化钠。 0080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聚酯树脂是在主链中具有酯键, 不显示熔融液晶性的聚合物, 是以选自 (i) 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与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 (ii) 羟基羧酸或其 酯形成性衍生物、 (iii) 内酯中的一种以上作为主要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0081 作为上述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 可举出对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酸、 邻苯二甲 酸、 2,6 萘二甲酸、 1,5 萘二甲酸、 双 ( 对羧基苯基 ) 甲烷、 蒽二甲酸、 4,4 二苯基醚二 甲酸、 5 四丁基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间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 草酸、 琥珀酸、 己二 酸、 癸二。
47、酸、 壬二酸、 十二烷二酮酸、 丙二酸、 戊二酸、 二聚酸等脂肪族二羧酸、 1,3 环己烷 二甲酸、 1,4 环己烷二甲酸等脂环状二羧酸和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0082 此外, 作为上述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 可举出碳原子数220的脂肪族二醇, 即乙二醇、 丙二醇、 1,4 丁二醇、 新戊二醇、 1,5 戊二醇、 1,6 己二醇、 十亚甲基二醇、 环 己烷二甲醇、 环己二醇、 二聚体二醇等, 或分子量 200 100000 的长链二醇, 即聚乙二醇、 聚 1,3 丙二醇、 聚丁二醇等, 芳香族二氧基化合物, 即 4,4 二羟基联苯、 氢醌、 叔丁基 氢醌、 双酚 A、 双酚 S、 双酚 。
48、F 和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0083 作为以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与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作为结构单元的 聚合物或共聚物, 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 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说 明 书 CN 103403098 A 12 10/33 页 13 聚间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聚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间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聚间苯二 甲酸己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乙二 醇间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酯、 聚丙二醇间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酯、 聚丁二醇间苯二 甲酸酯 / 对苯二甲酸酯、 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 / 萘二甲酸酯、 聚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 / 萘 二甲酸酯、 聚丁二醇对苯二甲酸酯 / 萘二甲酸酯、 聚丁二醇对苯二甲酸酯 / 癸烷二甲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 间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