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85244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22252.7

申请日:

2012.09.01

公开号:

CN102805552A

公开日:

2012.12.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47J 27/04申请公布日:20121205|||公开

IPC分类号:

A47J27/04; A47J36/20; A23L1/10

主分类号:

A47J27/04

申请人:

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简伟文; 阳恩贵; 谭海; 陈炯烽

地址: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松岗松夏工业园工业大道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烹饪的步骤为:a.烹饪之前向所述烹饪锅加注适量的水使其能够淹没至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b.启动所述加热器向所述烹饪锅加热,煮沸荞麦;c.在所述烹饪锅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时,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继续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煮;d.烹饪荞麦达到设定的参数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在烹饪过程中使食物达到“先煮后蒸”的效果,将荞米饭的烹煮过程大大简化并具有较佳口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所述饭煲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烹饪锅、 能对所述烹饪锅 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设置在所述烹饪锅内的能够容置荞米内锅和中央控制器 ;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锅的底璧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能够留存残汁的间隙, 所述内锅的底璧 或侧壁部的其中一个或全部设置有滤水口, 所述滤水口的内径大致小于荞米粒径 ; 烹饪的 步骤为 : a. 烹饪之前向所述烹饪锅加注适量的水使其能够淹没至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 ; b. 启动所述加热器向所述烹饪锅加热, 煮沸荞麦 ; c. 在所述烹饪锅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时,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继续 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煮 ; d.烹饪荞麦达到设定参数时, 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时 间参数。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所 述烹饪锅的底部温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所 述烹饪锅的底部水位高低参数。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 b 启动之前, 将荞 麦在常温条件下先浸泡 5 到 20 分钟。
6: 根据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与所述烹 饪锅之间设置有能够形成所述间隙的支撑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锅的底部 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设置能够支撑所述内锅的所述支撑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荞米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固连在所述内锅的底 部或所述内锅的上部。

说明书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煮饭方法, 特别涉及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背景技术 荞米由于营养丰富以及含有对防治高血糖、 高血脂、 高血压具有一定功效的芦丁 等成分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但由于其富含有效成分的表皮同时具有含有较多苦味成 分, 直接煮食的话口感不佳。 有人在烹饪之前对荞米先进行浸泡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苦味, 但 由于这种方法耗时较多, 不符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试图通过对煮饭器具进行以及基于改进的饭锅提供 一种简单方便烹饪荞米饭的方法, 省时省力。
     为此,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所述饭煲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 烹饪锅、 能对所述烹饪锅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设置在所述烹饪锅内的能够容置荞米内锅和 中央控制器 ;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锅的底璧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能够留存残 汁的间隙, 所述内锅的底璧或侧壁部的其中一个或两者都设置有滤水口, 所述滤水口的内 径大致小于荞米粒径 ; 烹饪的步骤为 : a. 烹饪之前向所述烹饪锅加注适量的水使其能够淹没至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 ; b. 启动所述加热器向所述烹饪锅加热, 煮沸荞麦 ; c. 在所述烹饪锅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时,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继续 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煮 ; d.烹饪荞麦达到设定参数时, 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其中, 所述烹饪锅主要用于盛装烹饪用的水 ; 而所述内锅放置在所述烹饪锅内并 主要容纳荞麦类食物 ; 所述内锅的底璧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悬空间距即能 够留存残汁的间隙。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对整个烹饪过程予以控制。
     所述能够留存残汁的间隙, 是指在烹饪之前, 向所述烹饪锅加注的水能够淹没至 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 从而让水能够对荞麦食物予以直接浸泡和煮沸 ; 随着烹饪时间的 延续, 锅内的水不断减少, 水位逐渐下降到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 位于所述间隙中的水继续 对所述内锅内的食物进行蒸煮。当烹饪结束时, 食物中的苦素物质被留存在所述间隙之中 的残汁中, 所述残汁可以含有一定的水, 也可以是最后烧干的锅巴。 为此所述能够留存残汁 的间隙不仅可以让荞麦食物在初始阶段能够得到浸泡和煮沸, 又能在最后阶段收留食物煮 沸后的残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时间参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所述烹饪锅的底部温 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所述烹饪锅的底部水位
     高低参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在所述步骤 b 启动之前, 将荞麦在常温条件下先浸 泡 5 到 20 分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内锅与所述烹饪锅之间设置有能够形成所述间 隙的支撑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在所述内锅的底部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设置能 够支撑所述内锅的所述支撑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支撑装置固连在所述内锅的底部或所述内锅的 上部。
     采用本发明方案的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由于增设了底部开口的内锅, 烹饪过程中食物与水逐渐分离, 最终达到一个 “先煮后蒸” 的烹饪效果, 既能保证荞米充分 吸水糊化, 又能将荞米本身所带的苦味素有效分离, 达到较佳的食用口感, 使得荞米饭的烹 煮可以简单实现, 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能够应用到烹饪荞麦类的食品及其烹饪器具 中。 附图说明
     图 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荞米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荞米饭煲的所述内锅 4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荞米饭煲的所述内锅 4 与所述烹饪锅 1 之间的组装结 构示意图 ; 图 4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烹饪荞米的步骤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 一种荞米饭煲, 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烹饪锅 1、 能够覆盖所述 烹饪锅 1 的开口部的锅盖 2、 包含有加热器并可以承载所述烹饪锅 1 的外壳体 3 和中央控制 器 (图中未画出) , 所述烹饪锅 1 内还设置有能够盛放荞类等食物的内锅 4, 所述内锅 4 的底 璧 42 与所述烹饪锅 1 的底部之间具有能够留存残汁的间隙 11。
     所述内锅 4 的底璧 42 下表面上固连有呈支架状的支撑装置 44, 当然所述支撑装置 44 也可以是可分离的部件而设置在所述间隙 11 中, 所述支撑装置 44 的高度决定了所述间 隙 11 的高度, 所述间隙 11 的高度一般设置在 10 ~ 20mm ; 另一种所述支撑装置 44 的结构 还可以是 (图中未画出) , 将所述内锅 4 的锅口部位设置向外翻边, 所述内锅 4 利用所述翻边 挂在所述烹饪锅 1 的锅口上 ; 还可以是在所述内锅 4 的侧壁 41 的上部位置或锅口部位设置 挂钩, 利用所述挂钩将所述内锅 4 挂在所述烹饪锅 1 的锅口上。
     所述内锅 4 的底璧 42 上设置多个滤水口 43, 当然所述滤水口 43 也可以设置在所 述内锅 4 的侧壁 41 上, 也可以是所述内锅 4 的侧壁 41 和底璧上都设置所述所述滤水口 43。 所述滤水口 43 的内径大致小于荞米的粒径, 从而可以让绝大部分的荞麦不会从所述内锅 4 内泄露到所述间隙 11 中, 或者说只能让极少部分破碎的或过小粒径的荞麦和水漏出去。烹饪时, 将盛放有荞米的所述内锅 4 放入所述烹饪锅 1 内, 加水适量至漫过所述荞米即可开始 烹饪, 烹饪开始后, 荞米先充分吸水糊化, 随着锅内水分蒸发, 荞米逐渐与水分离, 当水位线 降至所述内锅 4 以下时, 所述烹饪锅 1 内的残留水分对荞米进行蒸煮, 从而实现 “先煮后蒸” 的烹饪过程, 既能保证荞米糊化充分又能够有效分离其所带的苦味素, 改善食用口感。
     如图 4 所示,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烹饪荞米的步骤方框图 : Sa : 烹饪之前不仅将事先准备的乔米放入所述内锅内, 而且向所述烹饪锅 1 加注适 量的水使其能够淹没至所述内锅 4 内的荞麦食物, 从而利用水量的多少控制荞麦饭的软硬 度; Sb1 : 选择是否常温浸泡荞麦, 是, 开始浸泡, 设定时间在 5 到 20 分钟之间, 在浸泡时间 到达设定值时, 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进入 Sb2 步骤 ; 否, 直接进入 Sb2 步骤 ; 从而利用浸泡 的时间长短来控制荞麦饭的软硬度 ; Sb2 : 启动所述加热器向所述烹饪锅 1 加热, 煮沸荞麦 ; Sc. 在所述烹饪锅 1 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 4 的底部之下时,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 继续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煮 ; Sd. 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烹饪锅的底部温度是否达到温度设置值, 是, 所述中央控 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 否, 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 其中温度设 置值一般设置在 95°到 105°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 Sd 改为利用时钟检测烹饪的时间是否达到时间设 置值, 如果是, 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 如果否,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 其中时间设置值一般设 置在 20 分钟到 30 分钟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 Sd 改为利用水位检测器检测所述烹饪锅底部水位 是否低于水位设置值, 是, 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 否,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 其中水位设置值 一般设置在 2mm 到 5mm 之间。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055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05 CN 102805552 A *CN102805552A* (21)申请号 201210322252.7 (22)申请日 2012.09.01 A47J 27/04(2006.01) A47J 36/20(2006.01) A23L 1/10(2006.01) (71)申请人 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松岗松夏 工业园工业大道西 (72)发明人 简伟文 阳恩贵 谭海 陈炯烽 (54) 发明名称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57) 摘要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烹饪。

2、的步骤为 : a. 烹饪之前向所述烹饪锅加注适量的水使其能 够淹没至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 ; b. 启动所述加 热器向所述烹饪锅加热, 煮沸荞麦 ; c. 在所述烹 饪锅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时, 所 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继续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 煮 ; d烹饪荞麦达到设定的参数时, 所述加热器 停止加热。在烹饪过程中使食物达到 “先煮后蒸” 的效果, 将荞米饭的烹煮过程大大简化并具有较 佳口感, 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所述饭煲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烹饪锅、 能对所述烹饪锅 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设置在所述烹饪锅内的能够容置荞米内锅和中央控制器 ;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锅的底璧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能够留存残汁的间隙, 所述内锅的底璧 或侧壁部的其中一个或全部设置有滤水口, 所述滤水口的内径大致小于荞米粒径 ; 烹饪的 步骤为 : a. 烹饪之前向所述烹饪锅加注适量的水使其能够淹没至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 ; b. 启动所述加热器向所述烹饪锅加热, 煮沸荞麦 ; c. 在所述烹饪锅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时,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继续。

4、 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煮 ; d烹饪荞麦达到设定参数时, 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中的设定参数是时 间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中的设定参数是所 述烹饪锅的底部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中的设定参数是所 述烹饪锅的底部水位高低参数。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 b 启动之前, 将荞 麦在常温条件下先浸泡 5 到 20 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 2、 3、 4或5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

5、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与所述烹 饪锅之间设置有能够形成所述间隙的支撑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 2、 3、 4或5所述的烹饪荞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锅的底部 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设置能够支撑所述内锅的所述支撑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荞米饭煲,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固连在所述内锅的底 部或所述内锅的上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05552 A 2 1/3 页 3 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煮饭方法, 特别涉及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荞米由于营养丰富以及含有对防治高血糖、 高血脂、 高血压具有一定功效的。

6、芦丁 等成分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但由于其富含有效成分的表皮同时具有含有较多苦味成 分, 直接煮食的话口感不佳。 有人在烹饪之前对荞米先进行浸泡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苦味, 但 由于这种方法耗时较多, 不符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试图通过对煮饭器具进行以及基于改进的饭锅提供 一种简单方便烹饪荞米饭的方法, 省时省力。 0004 为此,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所述饭煲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 烹饪锅、 能对所述烹饪锅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设置在所述烹饪锅内的能够容置荞米内锅和 中央控制器 ;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锅的底璧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

7、间设置有能够留存残 汁的间隙, 所述内锅的底璧或侧壁部的其中一个或两者都设置有滤水口, 所述滤水口的内 径大致小于荞米粒径 ; 烹饪的步骤为 : a. 烹饪之前向所述烹饪锅加注适量的水使其能够淹没至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 ; b. 启动所述加热器向所述烹饪锅加热, 煮沸荞麦 ; c. 在所述烹饪锅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时,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继续 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煮 ; d烹饪荞麦达到设定参数时, 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0005 其中, 所述烹饪锅主要用于盛装烹饪用的水 ; 而所述内锅放置在所述烹饪锅内并 主要容纳荞麦类食物 ; 所述内锅的底璧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悬空。

8、间距即能 够留存残汁的间隙。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对整个烹饪过程予以控制。 0006 所述能够留存残汁的间隙, 是指在烹饪之前, 向所述烹饪锅加注的水能够淹没至 所述内锅内的荞麦食物, 从而让水能够对荞麦食物予以直接浸泡和煮沸 ; 随着烹饪时间的 延续, 锅内的水不断减少, 水位逐渐下降到所述内锅的底部之下, 位于所述间隙中的水继续 对所述内锅内的食物进行蒸煮。当烹饪结束时, 食物中的苦素物质被留存在所述间隙之中 的残汁中, 所述残汁可以含有一定的水, 也可以是最后烧干的锅巴。 为此所述能够留存残汁 的间隙不仅可以让荞麦食物在初始阶段能够得到浸泡和煮沸, 又能在最后阶段收留食物煮 沸后的残汁。 0。

9、00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时间参数。 000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所述烹饪锅的底部温 度。 0009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步骤 d 中的设定参数是所述烹饪锅的底部水位 说 明 书 CN 102805552 A 3 2/3 页 4 高低参数。 001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在所述步骤 b 启动之前, 将荞麦在常温条件下先浸 泡 5 到 20 分钟。 00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内锅与所述烹饪锅之间设置有能够形成所述间 隙的支撑装置。 00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在所述内锅的底部。

10、与所述烹饪锅的底部之间设置能 够支撑所述内锅的所述支撑装置。 001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支撑装置固连在所述内锅的底部或所述内锅的 上部。 0014 采用本发明方案的基于饭煲烹饪荞米的方法, 由于增设了底部开口的内锅, 烹饪过程中食物与水逐渐分离, 最终达到一个 “先煮后蒸” 的烹饪效果, 既能保证荞米充分 吸水糊化, 又能将荞米本身所带的苦味素有效分离, 达到较佳的食用口感, 使得荞米饭的烹 煮可以简单实现, 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能够应用到烹饪荞麦类的食品及其烹饪器具 中。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荞米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应用本发明技。

11、术方案的荞米饭煲的所述内锅 4 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荞米饭煲的所述内锅 4 与所述烹饪锅 1 之间的组装结 构示意图 ; 图 4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烹饪荞米的步骤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0017 实施例一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 一种荞米饭煲, 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烹饪锅 1、 能够覆盖所述 烹饪锅1的开口部的锅盖2、 包含有加热器并可以承载所述烹饪锅1的外壳体3和中央控制 器 (图中未画出) , 所述烹饪锅 1 内还设置有能够盛放荞类等食物的内锅 4, 所述内锅 4 的底 璧 42。

12、 与所述烹饪锅 1 的底部之间具有能够留存残汁的间隙 11。 0018 所述内锅4的底璧42下表面上固连有呈支架状的支撑装置44, 当然所述支撑装置 44 也可以是可分离的部件而设置在所述间隙 11 中, 所述支撑装置 44 的高度决定了所述间 隙 11 的高度, 所述间隙 11 的高度一般设置在 10 20mm ; 另一种所述支撑装置 44 的结构 还可以是 (图中未画出) , 将所述内锅 4 的锅口部位设置向外翻边, 所述内锅 4 利用所述翻边 挂在所述烹饪锅1的锅口上 ; 还可以是在所述内锅4的侧壁41的上部位置或锅口部位设置 挂钩, 利用所述挂钩将所述内锅 4 挂在所述烹饪锅 1 的锅。

13、口上。 0019 所述内锅 4 的底璧 42 上设置多个滤水口 43, 当然所述滤水口 43 也可以设置在所 述内锅4的侧壁41上, 也可以是所述内锅4的侧壁41和底璧上都设置所述所述滤水口43。 所述滤水口 43 的内径大致小于荞米的粒径, 从而可以让绝大部分的荞麦不会从所述内锅 4 内泄露到所述间隙 11 中, 或者说只能让极少部分破碎的或过小粒径的荞麦和水漏出去。烹 说 明 书 CN 102805552 A 4 3/3 页 5 饪时, 将盛放有荞米的所述内锅4放入所述烹饪锅1内, 加水适量至漫过所述荞米即可开始 烹饪, 烹饪开始后, 荞米先充分吸水糊化, 随着锅内水分蒸发, 荞米逐渐与水。

14、分离, 当水位线 降至所述内锅4以下时, 所述烹饪锅1内的残留水分对荞米进行蒸煮, 从而实现 “先煮后蒸” 的烹饪过程, 既能保证荞米糊化充分又能够有效分离其所带的苦味素, 改善食用口感。 0020 如图 4 所示,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烹饪荞米的步骤方框图 : Sa : 烹饪之前不仅将事先准备的乔米放入所述内锅内, 而且向所述烹饪锅 1 加注适 量的水使其能够淹没至所述内锅 4 内的荞麦食物, 从而利用水量的多少控制荞麦饭的软硬 度 ; Sb1 : 选择是否常温浸泡荞麦, 是, 开始浸泡, 设定时间在 5 到 20 分钟之间, 在浸泡时间 到达设定值时, 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进入 Sb2 步。

15、骤 ; 否, 直接进入 Sb2 步骤 ; 从而利用浸泡 的时间长短来控制荞麦饭的软硬度 ; Sb2 : 启动所述加热器向所述烹饪锅 1 加热, 煮沸荞麦 ; Sc.在所述烹饪锅1内的水位降低至所述内锅4的底部之下时,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并 继续利用蒸汽对荞麦予以蒸煮 ; Sd 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烹饪锅的底部温度是否达到温度设置值, 是, 所述中央控 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 否, 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 其中温度设 置值一般设置在 95到 105之间。 002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 Sd 改为利用时钟检测烹饪的时间是否达到时间设 置值, 如果是, 所述加热器。

16、停止加热 ; 如果否,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 其中时间设置值一般设 置在 20 分钟到 30 分钟之间。 002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 Sd 改为利用水位检测器检测所述烹饪锅底部水位 是否低于水位设置值, 是, 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 否, 所述加热器继续加热。 其中水位设置值 一般设置在 2mm 到 5mm 之间。 说 明 书 CN 102805552 A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05552 A 6 2/3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05552 A 7 3/3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05552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