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乙酰氧基N4氯苯基苯甲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乙酰氧基N4氯苯基苯甲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2702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9 CN 102827023 A *CN102827023A* (21)申请号 201210355590.0 (22)申请日 2012.09.21 C07C 235/64(2006.01) C07C 231/02(2006.01) A01N 37/40(2006.01) A01P 3/00(2006.01) (71)申请人 西华大学 地址 610039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 路 999 号西华大学 (72)发明人 唐孝荣 冯慧 张燕 刘佳 焦士蓉 王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
2、15 代理人 马昌军 (54) 发明名称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及其 制备方法和用途 (57) 摘要 本 发 明 涉 及 2- 乙 酰 氧 基 -N-(4- 氯 苯 基 ) 苯甲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属于农 药领域。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 了一种能够杀灭或抑制农作物病原菌的化 合物。本发明化合物结构式如式 ()所示 :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1 页 2 1. 结构式如式 () 所示的化合物 : 2. 制备式 () 所示的。
3、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 4- 氯苯胺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 反应得到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制备式 () 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4- 氯苯胺和 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先分别用溶剂溶解, 然后进行反应 ; 其中, 所述的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 氯甲烷、 乙酸乙酯、 丙酮中至少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制备式 () 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4- 氯苯 胺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反应时还控制溶液的 pH 值为 8 13。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式 () 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 其。
4、特征在于 : 通过加入吡 啶、 三乙胺、 浓度为 50 150g/L 的氢氧化钠 - 无水乙醇溶液、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的至少 一种调节溶液的 pH 值。 6. 根据权利要求 2 5 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式 () 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反应时的温度控制在 20 40, 反应时间为 3 4h。 7. 根据权利要求 2 6 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式 () 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反应完成后还用 5-20% (v/v) 的盐酸洗脱, 然后于 2 6静置至固体析出完全, 最后过滤、 洗涤, 并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精制品。 8. 农。
5、作物杀菌剂, 其特征在于 : 其活性成分为式 () 所示的化合物。 9. 式 () 所示的化合物在抑制或杀灭植物病原真菌中的用途。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植物病原真菌为水稻纹枯、 油菜 菌核、 番茄灰霉、 小麦赤霉或玉米小斑 ; 所述的植物病原真菌优选为油菜菌核或玉米小斑。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27023 A 2 1/6 页 3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 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属于农 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
6、农药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的病虫害、 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化学药 剂的统称。它与农业、 畜牧业关系密切, 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人们早就知道利 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公元前 1000 多年, 在古希腊, 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 防病的记录, 我国也在公元前 5-7 世纪, 开始使用莽草、 蜃炭灰、 牡鞠等灭杀害虫。最初人们 使用的农药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 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或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具有杀虫或 杀菌作用的农药或者以矿物为原料, 经过简单的加工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农药。这类农药来 源于天然, 因此具有无公害、 能与环境相容、 作用机理独特及开发费用低等特点。 然而。
7、, 从植 物中提取工序繁琐, 提取出的物质成分复杂, 因此作用效率低, 使用量大, 杀虫、 防病或除草 的作用对象单一。自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 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 化学合成农药凭借着 品种多、 药效高、 作用对象多样化、 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替代了最初的天然植物农药和无机农 药。然而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 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如残留, 有害生物产生抗药 性, 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等。 因此, 创制高效、 低毒、 低残留、 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新型农 药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0003 天然产物是指动物、 植物、 昆虫和微生物等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 其中主 要包括蛋白质。
8、、 氨基酸、 核酸、 各种酶类、 糖、 维生素和脂类等。目前所发现的天然产物中, 80% 来源于植物, 它们大部分都具有生物活性, 因此, 创制高效、 低毒、 低残留新型农药的一 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从植物源天然产物中分离提取生物活性强、 结构新颖的化合物, 以此 作为先导化合物, 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 研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开发出 高效、 低毒、 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新型农药。 0004 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 每年因病 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就达10%以上。 在植物病害中, 真菌性病害约占80, 而且现在使用的 大多数杀菌剂都为化学合。
9、成杀菌剂, 容易出现环境污染、 抗药性、 残留等问题。 另一方面, 市 售的高效、 低毒、 安全的杀菌剂并不多, 因此, 如何研发高效、 低毒、 安全的杀菌剂成为本领 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杀灭或抑制农作物病原真菌 的化合物。 0006 本发明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 () 所示 : 0007 说 明 书 CN 102827023 A 3 2/6 页 4 0008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化合物的方法。 0009 本发明制备式 () 所示化合物的方法为 : 将 4- 氯苯胺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反 应得到 2- 。
10、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反应式如下 : 0010 0011 其中, 为了使 4- 氯苯胺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反应速度更快, 反应更加充分, 分 别将 4- 氯苯胺和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溶解在溶剂中, 然后进行反应。其中, 所述的溶剂为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丙酮中至少一种。 0012 进一步的, 为了使反应更为彻底, 从而提高产品的收率, 上述方法中的 4- 氯苯胺 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反应时优选还控制溶液的pH值为813。 其中, 可以通过加入酰氯 与胺反应常用的催化剂调节溶液的 pH 值, 比如, 可以加入吡啶、 三乙胺、 浓度为 50 150g/ L 的。
11、氢氧化钠 - 无水乙醇溶液、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的一种调节溶液的 pH 值。 0013 其中, 上述方法反应时的温度过低则反应速度过慢, 效率较低 ; 如果反应温度过高 则可能导致合成物焦化或副产物过多, 也会降低目标产物的收率。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上述 方法反应时优选温度控制在 20 40, 反应时间为 3 4h。 0014 进一步的, 上述方法在反应完成后还用 5-20%(v/v) 的盐酸洗脱, 然后于 2 6 静置至固体析出完全, 最后过滤、 洗涤, 并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 基 ) 苯甲酰胺精制品。 001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12、农作物杀菌剂, 其活性成分为式 () 所示的化合物。 001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式 () 所示的化合物在抑制或杀灭植 物病原真菌中的用途。进一步的, 所述的植物病原真菌优选为水稻纹枯、 油菜菌核、 番茄灰 霉、 小麦赤霉或玉米小斑。所述的植物病原真菌最优选为油菜菌核或玉米小斑。 0017 水杨酸是一种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天然物质,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理效应, 而且在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抗病性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调控作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以此结构 为先导, 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造得到了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 并考察其对植 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实验结。
13、果表明, 其对常见的农作物如 : 水稻、 油菜、 番茄、 小麦和玉 米等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特别是对油菜菌核病或玉米小斑病的病原 说 明 书 CN 102827023 A 4 3/6 页 5 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本发明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 成本较低, 具有高效、 低毒、 安全的特 点,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发明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 () 所示 : 0019 0020 本发明制备式 () 所示化合物的方法为 : 将 4- 氯苯胺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反 应得到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反应式如下 : 0021 0022 其中。
14、, 为了使 4- 氯苯胺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反应速度更快, 反应更加充分, 分 别将 4- 氯苯胺和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溶解在溶剂中, 然后进行反应, 然后进行反应 ; 其中, 所述的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丙酮中至少一种。 0023 进一步的, 为了使反应更为彻底, 从而提高产品的收率, 上述方法中的 4- 氯苯胺 与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反应时优选还控制溶液的pH值为813。 其中, 可以通过加入酰氯 与胺反应常用的催化剂调节溶液的 pH 值, 比如, 可以加入吡啶、 三乙胺、 浓度为 50 150g/ L 的氢氧化钠 - 无水乙醇溶液、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的一种调节溶液的 p。
15、H 值。 0024 其中, 上述方法反应时的温度过低则反应速度过慢, 效率较低 ; 如果反应温度过高 则可能导致合成物焦化或副产物过多, 也会降低目标产物的收率。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上述 方法反应时优选温度控制在 20 40, 反应时间为 3 4h。 0025 进一步的, 上述方法在反应完成后还用 5-20%(v/v) 的盐酸洗脱, 然后于 2 6 静置至固体析出完全, 最后过滤、 洗涤, 并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 基 ) 苯甲酰胺精制品。 002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农作物杀菌剂, 其活性成分为式 () 所示的化合物。 0027 本发明所还提供了式 () 。
16、所示的化合物在抑制或杀灭植物病原真菌中的用途。进 一步的, 所述的植物病原真菌优选为水稻纹枯、 油菜菌核、 番茄灰霉、 小麦赤霉或玉米小斑。 所述的植物病原真菌最优选为油菜菌核或玉米小斑。 002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 说 明 书 CN 102827023 A 5 4/6 页 6 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29 实施例 1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的制备 0030 将 4- 氯苯胺 (30mmol) , 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 (30mmol) 分别都溶于 10mL 的二氯甲 烷中, 将溶解好的4-氯苯胺放到三口。
17、瓶中, 再加入吡啶 (30mmol) ,放入30恒温水浴锅中, 再将溶解好的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氯缓缓地滴入三口瓶中, 恒温搅拌3-4小时, 取出用2倍于 反应液体积的10%盐酸洗脱2-3次, 在2-6冰箱中放置, 直到有固体析出, 过滤、 洗涤, 用无 水乙醇重结晶直到得到纯物质为止。 0031 所制备的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的结构鉴定如下 : 0032 通过 IR, 1H NMR 进行结构确认, 结果分析如下 : 0033 2-乙酰氧基-N-(4-氯苯基)苯甲酰胺 (C15H12O3NCl) 为白色针状晶体,收率40%,m. p.133-134;IR(KBr)ma。
18、x(cm-1) : 3487,3285,3190,3111,3048,1755,1656,1608,1595,153 3,1493,1447,1396,1317,1207,1172,830,751,701,589 ; 1H NMR(400MHz,CDCl 3)(ppm):8. 10(s,1H),7.80(d,J=7.6Hz,1H),7.49-7.55(m,3H),7.30-7.36(m,3H),7.14(d,J=8.4Hz,1H ),2.31(s,3H)。 0034 红外光谱中, 3487、 3285、 3190cm-1出现吸收峰表明有仲胺基存在 ; 3111、 3048cm-1 和1608、。
19、 1595、 1493, 1447cm-1出现吸收峰表示有苯环存在 ; 1755cm-1出现吸收峰表示有乙酰 基中双键存在 ; 1656cm-1出现吸收峰表示有酰胺基存在 ; 1396、 1317cm-1出现吸收峰表示有 甲基存在 ; 1207、 1172cm-1出现吸收峰表示有乙酰氧基存在 ; 830cm-1出现吸收峰表示有 1, 4- 二取代苯环 ; 751cm-1出现吸收峰表示有 1, 2- 二取代苯环 ; 709、 589cm-1出现吸收峰表示 有酰胺基中的碳氧双键存在。 0035 1H NMR 谱中, 8.10 为仲胺基上的 1 个 H ; 7.80、 7.49-7.55、 7.30。
20、-7.36、 7.14 为苯环上的 8 个 H ; 2.31 为 13 位上的 3 个 H。 0036 综合红外和 1H NMR 谱数据分析鉴定了所试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 () 所示, 确定了 合成的物质为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 0037 0038 试验例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的抑菌活性研究 0039 方法 : 将供试化合物和多菌灵分别溶解于二甲亚砜 (DMSO) 中, 再加入 0.1% 吐温自 来水, 采用二倍稀释法, 制成一系列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和多菌灵溶液各 1.0mL, 并分别加入链霉素1.0。
21、mg(使链霉素在培养基的最终浓度为50mg/L)。 以不含化合物 的相应溶液作空白对照, 配制成厚薄均匀的含药平板备用 ( 培养基先灭菌再加药剂 ), 每处 理重复三次。用灭菌的打孔器打取选取 5mm 生长良好, 无污染, 长势均匀的丝核菌菌落的 菌饼, 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含药培养基中心 (每个平板接种一个菌饼) , 在 28分别恒温培养 说 明 书 CN 102827023 A 6 5/6 页 7 1-3d 后测量菌落直径 (时间为菌落直径为 50mm 左右的培养时间) 。按 Abbott 公式对抑菌率 进行校正, 再根据几率值分析法, 采用 SPSS 软件计算 EC50值及其置信区间并求出相。
22、关系数 和回归方程。相对抑菌率公式如下 : 0040 0041 结果 : 通过以上方法得出 2- 乙酰氧基 -N-(4- 氯苯基 ) 苯甲酰胺在浓度为 100mg/ L 时对水稻纹枯病菌、 小麦赤霉病菌、 油菜菌核病菌、 玉米小斑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 率分别为 : 63.80%、 63.77%、 93.65%、 91.62%、 78.40%, 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 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这几种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见表 1 和 2。本发明化合物对玉米小斑病菌 的抑菌活性见表 1,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0.7948X+4.7185, EC50值为 2.25mg/L, 而且浓度与 药效间存。
23、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为 0.9698。经卡方 (2=0.472, df=3, p0.05) 检验其结果是可靠的。本发明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见表 2, 其线性回归方程 为 Y=2.6740X+1.1328, EC50值为 27.94mg/L, 而且浓度与药效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其 相关系数为 0.9507。经卡方 (2=4.602, df=3, p0.05) 检验其结果是可靠的。 0042 表 1 本发明化合物对玉米小斑的抑菌活性 0043 0044 表 2 本发明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的抑菌活性 0045 说 明 书 CN 102827023 A 7 6/6 页 8 说 明 书 CN 102827023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