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4249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24 CN 102742490 A *CN102742490A* (21)申请号 201210216806.5 (22)申请日 2012.06.28 A01G 25/02(2006.01) A01C 21/00(2006.01) (71)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 大学 (72)发明人 黄璜 郑华斌 傅志强 陈灿 廖晓兰 杨瑞芳 朱华武 扈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 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马强 (54) 发明名称 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
2、培方法 (57) 摘要 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包 括以下实施步骤 : (1) 稻田起垄前施足基肥、 起 垄 ; (2)PE 管或 PVC 管的前处理 ; (3) 垄顶铺设 PE 管或 PVC 管 ; (4) 垄坡上梯式移栽秧苗 ; (5) 每隔 2-10 天进行一次渗灌作业 ; (6) 田间病虫草害的 管理 ; (7)成熟后适时收获。 本发明的优点是 : (1) 大幅度节水 ; (2)PE管或PVC管的廉价、 耐用, 投入 成本少 ; (3) 实现了水肥耦合, 提高了水分和肥料 的利用率 ; (4) 需水减少, 少免耕种植, 减少换茬 期农耗, (4) 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2 页 2 1. 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包括以下步骤 : (1) 稻田起垄前施足基肥、 起垄 ; (2)PE 管或 PVC 管的前处理 ; (3) 垄顶铺设 PE 管或 PVC 管 ; (4) 垄坡上梯式移栽秧苗 ; (5) 每隔 2-10 天进行一次渗灌作业 ; (6) 田间病虫草害的管理 ; (7) 成熟后适时收获。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
4、其特征是, 所述稻田起垄 前施足基肥、 起垄是指 : (1) 稻田起垄时施有机肥15.0-22.5t/hm2, 加占有机肥总质量4.66的纯N、 加占有机 肥总质量 6.80的 P2O5; 起垄前施肥, 成条成线, 肥料集中在垄底中间位置 ; (2) 采用起垄机起垄, 相邻两垄间距离 A 为 120-140cm, 垄高 H 为 30-60cm。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PE 管或 PVC 管的前处理是指在 PE 管或 PVC 管的两侧中央部位分别钻出一排孔, 相邻两孔之间的距 离 k 为 5cm-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
5、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垄顶 铺设 PE 管或 PVC 管是指, 在垄顶开挖一条凹槽, 所述 PE 管或 PVC 管置于该凹槽内, PE 管或 PVC 管的铺设方向与垄的长度方向 e 一致。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垄坡上 梯式移栽秧苗是指, 秧苗移栽至垄上的株距 L 为 12cm16cm, 行距为 R 为 15cm18cm, 每个坡 面移栽 2-6 穴, 每穴 2-3 苗。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每隔 2-10 天进行一次渗灌作业是指 : (1) 将带压。
6、力的灌溉水输送到铺设在田间的 PE 管或 PVC 管中, 水从 PE 管或 PVC 管两 侧孔内渗出, 每间隔 2-10 天灌溉一次, 单次灌溉时间为 4-24 小时 ; (2) 施追肥时, 将肥料分批多次加入到灌溉水里, 均匀的施入稻田中, 施肥期间实行连 续渗灌作业。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田间病 虫草害的管理是指 : (1) 水稻移栽后 5-17 天选用除草剂除草, 采用物理方法和药剂防治相结合防治水稻 二化螟和三化螟 ; (2) 在水稻幼穗分化期采用物理方法和药剂防治相结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 ; (3) 在水稻抽穗期选用物理。
7、方法和药剂相结合防治稻纵卷叶螟 ; (4) 在水稻生长中、 后期采用物理方法和药剂防治相结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稻叶 蝉、 稻飞虱。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成熟后 适时收获是指, 当 95% 的水稻籽粒呈金黄色时进行水稻收割。 9.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孔为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42490 A 2 2/2 页 3 孔, 其直径 d 为 0.3cm-0.5cm。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征是, 当配合施肥 时, 灌溉时间为。
8、上午 7:00-11:00 或下午 4:00-6:0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42490 A 3 1/3 页 4 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我国双季稻种植集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收割前 10-15 天开始晒田, 以便收割机能在稻田中作业, 而换茬期则需要大量用水泡田、 耕整, 争水、 抢水的事件时有 发生, 甚至在缺水季节由于无法进行稻田耕整, 耽误了晚稻移栽, 导致晚稻产量严重减产或 者绝收。 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又是农业大国, 。
9、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80%, 而稻 田总耗水量占农业用水的 65% 以上。 0003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春旱夏旱等现象经常发生, 导致双季稻区种植面积大量减 少, 转而进行中稻或者一季晚稻的种植, 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因此研究水稻栽培的节水 技术, 发展节水型水稻, 无论是从当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考虑, 都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 法, 该方法通过改变水稻平作为垄作, 在垄顶铺设管材进行渗灌, 以期减少灌溉水和肥料的 投入, 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 提高整个生产系统抗旱能力, 缩短换茬期, 为水稻种。
10、植应 对气候变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 其特点是, 包括以下步骤 : (1) 稻田起垄前施足基肥、 起垄 ; (2)PE 管或 PVC 管的前处理 ; (3) 垄顶铺设 PE 管或 PVC 管 ; (4) 垄坡上梯式移栽秧苗 ; (5) 每隔 2-10 天进行一次渗灌作业 ; (6) 田间病虫草害的管理 ; (7) 成熟后适时收获。 0006 当然, 本发明也可以在垄顶铺设其它塑料管, 如 PP 管、 或 PP-R 管等。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稻田起垄前施足基肥、 起垄是指 : (1) 稻田起垄时施。
11、有机肥 15.0-22.5t/hm2, 加占有机肥总质量 4.66的纯 N、 占有机 肥总质量6.80的P2O5 。 方法是起垄前施肥, 成条成线, 随后打垄, 肥料集中在垄底中间位 置, 促使肥料深施。 0008 (2) 采用起垄机按照垄间距离 A 为 120-140cm, 垄高 H 为 30-60cm 起垄, 详见示意 图 1、 2。 0009 本发明所述 PE 管或 PVC 管的前处理是指在 PE 管或 PVC 管的两侧中央部位分别钻 说 明 书 CN 102742490 A 4 2/3 页 5 出一排孔, 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 k 为 5-50cm。 0010 更进一步地, 所述孔为圆孔。
12、, 其直径 d 为 0.3cm-0.5cm。 0011 本发明所述垄顶铺设 PE 管或 PVC 管是指, 在垄顶开挖一条凹槽, 所述 PE 管或 PVC 管置于该凹槽内, PE 管或 PVC 管的铺设方向与垄的长度方向 e 一致。 0012 所述垄坡上梯式移栽秧苗是指, 秧苗移栽至垄上的株距 L 为 12cm16cm, 行距为 R 为 15cm18cm, 每个坡面移栽 2-6 穴, 每穴 2-3 苗。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每隔 2-10 天进行一次渗灌作业是指 : (1) 将带压力的灌溉水输送到铺设在田间的 PE 管或 PVC 管中, 水从 PE 管或 PVC 管两 侧孔内渗出, 根据不。
13、同的生育期需水量和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灌溉时间间隔, 每间隔 2-10 天灌溉一次, 单次灌溉时间为 4-24 小时 ; (2) 施追肥时, 将肥料分批多次加入到灌溉水里, 均匀的施入稻田中, 施肥期间实行连 续渗灌作业。 0014 本发明所述田间病虫草害的管理是指 : (1) 水稻移栽后 5-17 天选用除草剂除草, 采用物理方法和药剂防治相结合防治水稻 二化螟和三化螟 ; (2) 在水稻幼穗分化期采用物理方法和药剂防治相结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 ; (3) 在水稻抽穗期选用物理方法和药剂相结合防治稻纵卷叶螟 ; (4) 在水稻生长中、 后期采用物理方法和药剂防治相结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
14、稻叶 蝉、 稻飞虱。 0015 本发明所述成熟后适时收获是指, 当 95% 的水稻籽粒呈金黄色时进行水稻收割。 0016 当配合施肥时, 灌溉时间为上午 7:00-11:00 或下午 4:00-6:00。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利用垄的高度使PE管或PVC管内的水或者水肥自上而下进行渗漏、 滴灌, 替代传统 的淹灌而大幅度节水 ; (2)PE 管或 PVC 管的廉价、 耐用, 投入成本少 ; (3) 利用肥料易溶于水, 水自上而下渗漏的特性, 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水肥耦合, 按需按 量为水稻供给水和肥料, 有效的提高了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 ; (4) 该方法在稻田。
15、中铺设了 PE 管或 PVC 管实行渗灌, 需水减少, 少免耕种植, 减少换茬 期农耗 ; (5) 机收平均产量 7500kg/hm2, 平均增产 5%-20%, 节水 30%-60%。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的 A-A 剖视图 ; 图 3 是图 1 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所述 PE 管或 PVC 管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图 4 的 B-B 剖视图。 0019 在图中 : 1- 垄 ; 2-PE 管或 PVC 管。 说 明 书 CN 102742490 A 5 3/3 页 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述的实施例。
16、仅就发明内容作进一步阐述, 不表明本发明的全部内容。 0021 2011 年, 在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进行了晚稻 ( 湘晚籼 17 号 ) 梯式栽培的试验 1.0km2, 在晚稻季生产时节, 即 2011 年 6 月上旬, 将有机肥 15.0-22.5t/hm2, 加 70kg/hm2的 纯 N、 102kg/hm2的 P2O5撒施于田间, 利用起垄机起垄, 如图 1, 2, 3 所示, 规格为垄间距 A 为 120cm, 垄高 H 为 30cm, 垄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 30 40, 此过程中还将基肥集中 且深施, 按株距 R 为 20cm( 斜坡距离 ), 行距 L 为 15.0cm 。
17、插植, 每穴 2-3 苗。利用钻孔机在 PE 管的两侧中央部位分别钻出一排直径 D 为 0.3-0.5cm 的圆孔, 孔间距离 k 为 10cm, 详见 示意图 4、 5。 0022 在水稻移栽后, 于每天上午 8:00-11: 00 进行渗灌作业, 移栽后 3 天将液体肥料 (占肥料总量的30%)加入灌溉水中, 均匀施入稻田中, 连续作业5-7天, 同时于移栽后10天 每亩用 2.5% 稻杰乳油 60-100 毫升拌毒土撒施除草。幼穗分化期进行水分和肥料 ( 占肥料 总量的 30%) 耦合的渗灌作业, 连续作业 5-7 天, 采用黑光灯诱杀加每亩用 5% 锐劲特悬浮剂 30-40 毫升 ( 。
18、有效成分 1.5-2 克 ) 或每亩用 40-60 毫升 ( 有效成分 2-3 克 ), 按说明兑水喷 雾, 防治水稻二化螟、 三化螟 ; 抽穗期进行水分和肥料 ( 占肥料总量的 10%) 耦合的渗灌作 业, 连续作业 2-3 天,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和采用阿维菌素 (1% 虫螨杀星 )20 毫升加 20% 三唑磷 30 毫升, 按说明兑水喷雾, 进行综合防治 ; 后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防治。其 余生育时期根据降雨和蒸发情况进行渗灌作业, 不配合肥料的施入, 作业间隔为 2-10 天不 等。机收平均产量 7500kg/hm2, 平均增产 5%-20%, 节水 30%-60%。 0023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而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 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742490 A 6 1/2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42490 A 7 2/2 页 8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4249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