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84923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6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88510.5

申请日:

2011.04.08

公开号:

CN102727532A

公开日:

2012.10.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A61J 3/00登记号:2015990000684登记生效日:20150814出质人: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质权人:自贡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20110408授权公告日:2014121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00申请日:2011040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00; A61K9/48; A61J3/00

主分类号:

A61K36/00

申请人:

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高庆凌

地址:

643100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附南街9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代理人:

高芸;武森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为了便于填装胶囊,发明人针对制粒工艺做出改进,得到了外形光滑致密,流动性好,类球形的中药堆密度较大的颗粒,其原料药既可以是单味中药,也可以是复方中药,提取或煎煮工艺均可参照现有方法进行。主要的区别在制粒:先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再制备软材,制成堆密度大于0.78g/cm3的颗粒。使得制成的颗粒形成外表光滑致密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颗粒不易散碎,外形好,不易吸潮;颗粒流动性好,便于填装胶囊,生药填充量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A、将单味中药材或复方中药的原料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浸膏;
B、将浸膏粉制成软材后,制粒,整粒至过14-24目筛;
C、干燥颗粒;D、填装胶囊;其特征在于:
步骤B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再制备软材,制成堆密度大于0.78g/cm3的颗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C所述干燥颗粒采用40-60℃温度干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制粒是采用压缩颗粒机压制颗粒;
所述压缩颗粒机,包括机头(1)内的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和与该挤出送料装置配合的出料筒(2),出料筒(2)的出口处设置开有出料孔(30)的挤出模板(3),出料筒(2)内,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挤出模板(3)之间设置有分流部件(5);
其中,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分流部件(5)之间设置有与分流部件(5)相互靠触的具有中心孔(40)的聚料盘(4),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51),分流槽(51)汇聚于分流部件出料侧的出料槽(53),出料槽(53)与挤出模板(3)的出料孔(30)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51)为扇形分流槽,相邻两扇形分流槽之间为分流脊(52)。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5)的出料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凸台(55),出料侧的四周设置有支撑块(56),中心凸台(55)和支撑块(56)分别与挤出模板(3)的中心和四周接触,出料槽(53)位于中心凸台(55)和支撑块(56)之间;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设置有与中心孔(40)适配的聚料盘卡口(54)。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的螺杆(7)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在螺杆(7)上开设的与螺杆轴线同心的盲孔(70)和设置有冷却入口(74)的内冷管(71),内冷管(71)穿过封闭该盲孔(70)的冷却盖(72)伸入所述盲孔(70)内且其伸入长度小于盲孔(70)深度,冷却盖(72)具有设置有冷却出口(75)的冷却盖内腔(720),内冷管(71)与盲孔壁之间形成的冷却通道(700)与冷却盖内腔(720)连通;进一步优选所述内冷管(71)通过螺母(73)固定在冷却盖(72)上,所述冷却盖(72)与机头(1)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板(3)的来料侧为大孔(31),挤出模板的出料侧为小孔(32),一个大孔(31)对应连通一个或两个小孔(32)而形成出料孔(30)。

8.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板(3)的出料侧设置有旋切刀(6),其刀体靠近刃边(61)的部分为呈弧形弯曲的弹性部(60)。

9.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料盘(4)的中心孔(40)为锥孔与圆孔的组合孔。

10.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的中药胶囊剂。

说明书

说明书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为了便于应用中医中药,常见的方式将复方中药常见的剂型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也有将单味中药提取后制成配方颗粒,经临床医生调配后将单味中药的配方颗粒混合后冲服饮用。上述颗粒剂通常是将中药材采用加水煎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后得到浸膏,然后加入辅料制成软材后制粒整粒,得到颗粒剂,也可再将颗粒剂压片或装胶囊制成片剂或胶囊剂。但是按照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通常需要加入大量辅料才能赋形,而且颗粒的形状通常为不定型,颗粒散、碎,外形差,流动性差,易吸潮,不利于保存分装和保存。若要将这些颗粒制成胶囊剂还需要加入大量辅料,改善其流动性和吸潮性能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填装胶囊的工艺。
[0003]为了改进现有方法,本发明发明人欲提供一种全新的中药胶囊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制备胶囊剂时便于填装颗粒,提高胶囊填充量,对制粒工艺做出改进。其原料药既可以是单味中药,也可以是复方中药,提取或煎煮工艺均可以参照现有方法进行。主要的区别在于改进制粒工艺,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将颗粒制成压缩状态;由此得到了一种外形光滑、堆密度较大,流动性好的,类球形的颗粒,作为胶囊剂的填料。
[0005]本发明中药胶囊剂是由下述方法制备而得:
[0006]A、将单味中药材或复方中药的原料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浸膏;
[0007]B、将浸制成软材后,制粒,整粒至过14-24目筛;
[0008]C、干燥颗粒;
[0009]D、填装胶囊;
[0010]本发明胶囊剂制备方法的改进之处在于:
[0011] 1、将浸膏制成软材时需将浸膏制成干浸膏粉再制成软材,如此处理可减少辅料用量,减少患者摄入不必要的辅料,降低生产成本。
[0012]2、步骤B制备得到堆密度大于0.78g/cm3的颗粒。发明人将“堆密度大于0.78g/cm3的颗粒”称为“压缩状态的颗粒”,该压缩状态的颗粒堆密度至少大于0.78g/cm3,由此得到的颗粒密度大,体积小,可大大增加单位胶囊中的填充量;本发明制备所得的“压缩状态的颗粒”堆密度通常为0.78-0.90g/cm3。
[0013] 能够利用上述改进制成流动性好,外表光滑、致密,堆密度大于0.78g/cm3的颗粒是因为利用了挤压力较大的压缩颗粒机实现的,该压缩颗粒机的挤压压力可在
45000N~150000N范围内浮动,在最初送料时,送料量较少则采用相对较小的挤压压力
45000N-6000N,送料进入较稳定的常态后则采用相对较大的压力70000N~120000N挤压,
若送料量大,也可以适当增加挤压压力。而且挤压力大,大幅度减少辅料用量也能实现制粒,而且随着辅料用量降低,颗粒密度增加,使得单位胶囊中填充的生药量大大增加,可明显减少服用胶囊的数量,增加患者适应性。而且所得颗粒不易吸潮,颗粒休止角范围为
10-25°,流动性好,可减少甚至不用润滑剂即可用于填装胶囊。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压缩颗粒机的示意图。[0015] 图2是本发明聚料盘的主视图。[0016]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0017]图4是本发明分流部分的主视图。
[0018] 图5是图4的后视图。[0019] 图6是图5的A-A剖面图。[0020] 图7是图5的B-B剖面图。
[0021]图8是本发明挤出模板的主视图。
[0022]图9是图8的左视图。
[0023]图10是现有螺杆挤出送料装置螺杆的结构图。
[0024]图11是本发明螺杆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12是本发明旋切刀的主视图。
[0026]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0027]图中标记为,1-机头,2-出料筒,3-挤出模板,4-聚料盘,5-分流部件,6-旋切刀,
7-螺杆,8-动力系统,9-旋切系统,10-水冷套,30-出料孔,31-大孔,32-小孔,40-中心孔,51-分流槽,52-分流脊,53-出料槽,54-聚料盘卡口,55-中心凸台,56-支撑块,60-弹性部,61-刃边,70-盲孔,71-内冷管,72-冷却盖,73-螺母,74-冷却入口,75-冷却出口,
76-前端固定盘,77-齿轮轴段,78-螺纹段,700-冷却通道,720-冷却盖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0029]本发明中药胶囊剂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0030]A、将单味中药材或复方中药的原料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浸膏;
[0031]B、将浸膏制成软材后,制粒,整粒至过14-24目筛;
[0032]C、干燥颗粒;
[0033]D、填装胶囊;
[0034]其特征在于:步骤B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再制备软材,制成堆密度大于0.78g/cm3
的颗粒。
[0035]其中,步骤C干燥颗粒的温度约40-60℃。
[0036]以往按照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堆密度通常在0.55-0.7g/cm3,而本发明方法在步骤B中制备得到堆密度大于0.78g/em3的“压缩状态的颗粒”,该“压缩状态的颗粒”堆密度通常为0.78-0.90g/cm3,是实现减少体积,增加填充量的关键参数之一。
[0037]按照本发明制粒步骤及干燥步骤得到的颗粒在外形,流动性,防吸潮性程度上均
优于较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而且制备时还发现,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将浸膏制成浸膏粉后再制备软材,可明显减少制粒时辅料用量,减少摄入不必要的辅料,降低了生产成本。[0038]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的要制备堆密度至少大于0.78g/cm3的颗粒,在步骤B制粒时需应用以下压缩颗粒机制备颗粒,该压缩颗粒机如图1~图9、图11~图13所示,包括机头
1内的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和与该挤出送料装置配合的出料筒2,出料筒2的出口处设置开有出料孔30的挤出模板3,出料筒2内,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挤出模板3之间设置有分流部件5,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分流部件5之间设置有与分流部件5相互靠触的具有中心孔40的聚料盘4,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51,分流槽51汇聚于分流部件出料侧的出料槽53,出料槽53与挤出模板3的出料孔30对应。本发明的空心聚料盘4可将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送出的双圆形料柱聚集改变成单圆柱形并导流到分流部件5前,在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51作为物料通道,保证聚集形成的单圆柱形料条可被均匀分流至挤出模板3,使得物料能够均匀挤出,通过其强大的挤压能力,从而得到堆密度通常为0.78-0.90g/cm3的颗粒,而且颗粒大小均匀,外形美观,明显提高颗粒外观质量。压缩颗粒机的挤压压力可在45000N~150000N范围内浮动,在最初送料时,送料量较少则采用相对较小的挤压压力45000N-6000N,送料进入较稳定的常态后则采用相对较大的压力
70000N~120000N挤压,若送料量大,也可以适当增加挤压压力。
[0039]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为进一步改善颗粒质量,所述分流槽51为扇形分流槽,相邻两扇形分流槽之间为分流脊52,分流脊52作为扇形分流槽之间的分隔和分流部件与聚料盘相接触的部分,起到传递挤压力的作用,扇形分流槽靠近中部的部分槽的深度较浅,面积较小,挤压力较大,相应的物料流速较小,而靠近圆周的部分槽的深度较深,面积较大,挤压力较小,有利于充分发挥分流部件的匀化作用,使得挤出的物料条线速度较为一致,颗粒更均匀。
[0040] 为兼顾到均匀性与加工方便,扇形分流槽的个数一般为4-7个。
[0041]如图5和图6所示,为将挤压力均匀的传递到挤出模板3,避免模板3局部压力过大而损坏,宜在所述分流部件5的出料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凸台55,出料侧的四周设置有支撑块56,中心凸台55和支撑块56分别与挤出模板3的中心和四周接触,出料槽53位于中心凸台55和支撑块56之间,这样,模板所受的压力比较均匀,也使得物料能够更均匀地挤出。
[0042] 如图4和图6所示,为方便分流部件5的定位,可在所述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设置有与中心孔40适配的聚料盘卡口54。
[0043] 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中,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的螺杆7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在螺杆7上开设的与螺杆轴线同心的盲孔70和设置有冷却入口74的内冷管
71,内冷管71穿过封闭该盲孔70的冷却盖72伸入所述盲孔70内且其伸入长度小于盲孔
70深度,冷却盖72具有设置有冷却出口75的冷却盖内腔720,内冷管71与盲孔壁之间形成的冷却通道700与冷却盖内腔720连通。该结构可在运行过程中通入冷却介质对螺杆7进行冷却,冷却介质由冷却入口74进入,流经内冷管71和冷却通道700、冷却盖内腔720后由冷却出口75流出,可避免设备运行时摩擦升温而造成的物料粘度增大,易粘接等问题,确保正常出料,为机械切粒提供前提条件,也使得设备能够适用于粘度大的物料挤出制粒。[0044] 为同样的目的,如图1所示,可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的螺
筒外加水冷套10等,对螺筒也进行降温,达到更好的效果。
[0045]如图11所示,所述内冷管71可通过螺母73固定在冷却盖72上,所述冷却盖72与机头1固定连接,螺母73及冷却盖72可同时作为螺杆7的轴向限位结构,限定在挤压力过大时螺杆7的轴向位移,避免两根螺杆7相互绞死,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也使得设备能够适用于粘度大的物料挤出制粒。
[0046] 为同样的目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还可在螺杆7的轴承旁侧增加前端固定盘76,前端固定盘76与螺筒固定连接,确保螺杆7不相互绞死。
[0047]如图8和图9所示,为改善颗粒质量,所述挤出模板3不采用通常的圆柱孔,而是在所述挤出模板3的来料侧钻大孔31,挤出模板的出料侧钻小孔32,一个大孔31对应连通一个或两个小孔32而形成出料孔30,这样物料在通过挤出模板3时被进一步压缩,得到更紧密的颗粒。考虑到出料均匀性,挤出模板的出料侧的小孔32一般应均布,可在挤出模板
3的外围以一个大孔31较多地对应连通两个小孔32,挤出模板3靠近中心的部位以一个大孔31较多地对应连通一个小孔32。
[0048] 一般地,为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更大的挤压力,保证在挤压粘度很大的物料时设备也能正常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出料孔30的挤压作用,所述挤出模板3应具有相当的厚度,其厚度通常应达到30mm以上,考虑到孔的加工,厚度也不宜太厚,其厚度一般不大于40mm。[0049] 如图1、图12和图13所示,由于采用了挤压制粒方式,从挤出模板出来的料条质地较紧密,可用挤出模板3的出料侧设置的旋切刀6切割成粒,为避免旋切刀6运行时伤及挤出模板3产生金属屑,其刀体靠近刃边61的部分为呈弧形弯曲的弹性部60,则在进刀调整时,使刃边61两端都能与挤出模板3很好地贴合切削。
[0050]为增大挤出压力,所述聚料盘4的中心孔40为锥孔与圆孔的组合孔,即在聚料盘
4处也对物料进行挤压,使得设备能够适用于粘度更大的物料挤出制粒。
[0051]本发明的压缩颗粒机具有强大的挤压力(45000N~150000N),能够强制性挤出物料、切粒、制粒,也不会由于物料含浸膏太多而影响设备运行、无法制粒,得到的颗粒堆密度至少大于0.78g/cm3,堆密度范围为0.78-0.9g/cm3。
[0052]步骤B采用压缩颗粒机制备的颗粒在外形,流动性,吸潮性,冲泡难易程度上均优于较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而且制备时还发现,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可明显减少辅料用量,减少患者摄入不必要的辅料,降低生产成本。
[0053]以下通过制备实例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制粒时均采用本发明压缩颗粒机制粒。
[0054]实施例1通脉胶囊剂
[0055]

[0056]现有工艺: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的清膏,加
入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62g/cm3,低温(40-60℃)干燥颗粒250g,加入适量滑石粉,填充得555粒胶囊。
[0057] 本发明工艺: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的清膏,干燥制成干浸膏,粉碎,加入蔗糖适量,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83g/cm3,40-60℃干燥得颗粒250g,,颗粒含水量2%以下,直接填充得500粒胶囊。
[0058]实施例2夏桑菊胶囊剂
[0059]

[0060]现有工艺: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生药量的1/2(V/W),加2倍量的95%乙醇,充分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6(30℃),加入适量蔗糖粉,混匀,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
0.55g/cm3,干燥,得颗粒200g,加入适量滑石粉,填充得555粒胶囊。
[0061]本发明工艺: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生药量的1/2(V/W),加2倍量的95%乙醇,充分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6(30℃),干燥成干浸膏,加入适量蔗糖粉,混匀,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81g/cm3,50-60℃干燥得颗粒150g,颗粒含水量2%以下,直接填充得300粒胶囊。
[0062]实施例3石淋通胶囊剂
[0063]名称处方处方量浸膏量
[0064]石淋通颗粒广金钱草1500g120-150g
[0065]现有工艺:取广金钱草150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度1.20(热测),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66g/cm3,干燥,得颗粒
200g,填充得444粒胶囊。
[0066] 本发明工艺:取广金钱草150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度1.20(热测),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1.38~1.40的清膏,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加入蔗糖适量,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78g/cm3,50-60℃干燥得颗粒200g,颗粒含水量2%以下,直接填充得400粒胶囊。
[0067]实施例4复方板蓝根胶囊剂
[0068]
名称
处方
处方量
浸膏量

[0069]

板蓝根
600g


[0070]
复方板蓝根颗粒


110-150g

[0071]

大青叶
900g


[0072]现有工艺: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淀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67g/cm3,干燥,得颗粒200g,加入适量硬脂酸镁,填充得444粒胶囊。
[0073]本发明工艺: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干燥得干浸膏,加入蔗糖粉55g及淀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89g/cm3,40-60℃干燥得颗粒
200g,颗粒含水量2%以下,直接填充得400粒胶囊。
[0074]实施例5银柴胶囊剂
[0075]

[0076]现有工艺:以上五味,薄荷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忍冬藤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静置,取上清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6(50~55℃)的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用乙醇制颗粒,堆密度约为0.59g/cm3,干燥,加入薄荷油,混匀,得颗粒135g,直接填充得300粒胶囊。
[0077]本发明工艺:以上五味,薄荷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忍冬藤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静置,取上清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0的清膏,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加入蔗糖适量,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86g/cm3,50-60℃干燥,加入薄荷油,混匀,得颗粒135g,颗粒含水量2%以下,直接填充得270粒胶囊。
[0078]实施例6玄麦甘桔胶囊剂
[0079]

[0080]现有工艺: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80~85℃)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4.5份、糊精1份,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60g/cm3,干燥,得颗粒
150g,直接填充得333粒胶囊。
[0081]本发明工艺: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的清膏,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加入适量淀粉和蔗糖,制成颗粒,堆密度约为0.86g/cm3,40-60℃干燥得颗粒
150g,颗粒含水量2%以下,直接填充得300粒胶囊。
[0082]现有工艺制备的颗粒为无定形颗粒,易散、碎,流动性较差。而本发明工艺制备的颗粒的外形明显较现有工艺外形更美观,其外表光滑致密、类球形颗粒,;制粒时辅料用量少;不易吸潮;颗粒休止角范围为10-25°,流动性好,便于填充胶囊。对比上述采用现有工艺及本发明工艺制备而得的胶囊剂,在原料药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用更少的辅料制备出胶囊剂,每粒生药含量明显增多。

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275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7 CN 102727532 A *CN102727532A* (21)申请号 201110088510.5 (22)申请日 2011.04.08 A61K 36/00(2006.01) A61K 9/48(2006.01) A61J 3/00(2006.01) (71)申请人 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643100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附南 街 998 号 (72)发明人 高庆凌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代理人 高芸 武森涛 (54) 发明名称 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2、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具体涉及中药胶囊剂 及其制备方法。为了便于填装胶囊, 发明人针对 制粒工艺做出改进, 得到了外形光滑致密, 流动性 好, 类球形的中药堆密度较大的颗粒, 其原料药既 可以是单味中药, 也可以是复方中药, 提取或煎煮 工艺均可参照现有方法进行。 主要的区别在制粒 : 先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再制备软材, 制成堆密度 大于0.78g/cm3的颗粒。 使得制成的颗粒形成外表 光滑致密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 颗粒不易散碎, 外 形好, 不易吸潮 ; 颗粒流动性好, 便于填装胶囊, 生药填充量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2 页 2 1. 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 : A、 将单味中药材或复方中药的原料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浸膏 ; B、 将浸膏粉制成软材后, 制粒, 整粒至过 14-24 目筛 ; C、 干燥颗粒 ; D、 填装胶囊 ;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B 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再制备软材, 制成堆密度大于 0.78g/cm3的颗粒。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 : 步骤 C 所述干燥颗粒 采用 40-60温度干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4、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B 所述的制粒是 采用压缩颗粒机压制颗粒 ; 所述压缩颗粒机, 包括机头 (1) 内的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和与该挤出送料装置配合 的出料筒 (2), 出料筒 (2) 的出口处设置开有出料孔 (30) 的挤出模板 (3), 出料筒 (2) 内, 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挤出模板 (3) 之间设置有分流部件 (5) ; 其中, 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分流部件 (5) 之间设置有与分流部件 (5) 相互靠触的 具有中心孔 (40) 的聚料盘 (4), 分流部件 (5) 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 (51), 分流槽 (51) 汇 聚于分流部件出料侧的出料槽 (5。

5、3), 出料槽 (53) 与挤出模板 (3) 的出料孔 (30) 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分流槽 (51) 为扇 形分流槽, 相邻两扇形分流槽之间为分流脊 (5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分流部件(5) 的出料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凸台(55), 出料侧的四周设置有支撑块(56), 中心凸台(55)和 支撑块 (56) 分别与挤出模板 (3) 的中心和四周接触, 出料槽 (53) 位于中心凸台 (55) 和支 撑块 (56) 之间 ;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分流部件 (5) 的来料侧设置有与中心。

6、孔 (40) 适配的聚 料盘卡口 (54)。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双螺杆式挤 出送料装置的螺杆 (7) 设置有冷却结构, 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在螺杆 (7) 上开设的与螺杆轴 线同心的盲孔 (70) 和设置有冷却入口 (74) 的内冷管 (71), 内冷管 (71) 穿过封闭该盲孔 (70) 的冷却盖 (72) 伸入所述盲孔 (70) 内且其伸入长度小于盲孔 (70) 深度, 冷却盖 (72) 具有设置有冷却出口 (75) 的冷却盖内腔 (720), 内冷管 (71) 与盲孔壁之间形成的冷却通 道 (700) 与冷却盖内腔 (720) 。

7、连通 ; 进一步优选所述内冷管 (71) 通过螺母 (73) 固定在冷 却盖 (72) 上, 所述冷却盖 (72) 与机头 (1) 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挤出 模板 (3) 的来料侧为大孔 (31), 挤出模板的出料侧为小孔 (32), 一个大孔 (31) 对应连通一 个或两个小孔 (32) 而形成出料孔 (30)。 8.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挤出 模板 (3) 的出料侧设置有旋切刀 (6), 其刀体靠近刃边 (61) 的部分为呈弧形弯曲的弹性部 (60)。

8、。 9.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所述的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聚料 盘 (4) 的中心孔 (40) 为锥孔与圆孔的组合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27532 A 2 2/2 页 3 10. 权利要求 1-9 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的中药胶囊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27532 A 3 1/7 页 4 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具体涉及中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为了便于应用中医中药, 常见的方式将复方中药常见的剂型为颗粒剂、 胶囊 剂、 片剂等, 也有将单味中药提取后。

9、制成配方颗粒, 经临床医生调配后将单味中药的配方颗 粒混合后冲服饮用。 上述颗粒剂通常是将中药材采用加水煎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后得 到浸膏, 然后加入辅料制成软材后制粒整粒, 得到颗粒剂, 也可再将颗粒剂压片或装胶囊制 成片剂或胶囊剂。但是按照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通常需要加入大量辅料才能赋形, 而且颗 粒的形状通常为不定型, 颗粒散、 碎, 外形差, 流动性差, 易吸潮, 不利于保存分装和保存。 若 要将这些颗粒制成胶囊剂还需要加入大量辅料, 改善其流动性和吸潮性能后才能进行后续 的填装胶囊的工艺。 0003 为了改进现有方法, 本发明发明人欲提供一种全新的中药胶囊剂。 发明内容 0004 本。

10、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制备胶囊剂时便于填装颗粒, 提高胶囊填充量, 对 制粒工艺做出改进。 其原料药既可以是单味中药, 也可以是复方中药, 提取或煎煮工艺均可 以参照现有方法进行。 主要的区别在于改进制粒工艺, 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 将颗粒制成压 缩状态 ; 由此得到了一种外形光滑、 堆密度较大, 流动性好的, 类球形的颗粒, 作为胶囊剂的 填料。 0005 本发明中药胶囊剂是由下述方法制备而得 : 0006 A、 将单味中药材或复方中药的原料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浸膏 ; 0007 B、 将浸制成软材后, 制粒, 整粒至过 14-24 目筛 ; 0008 C、 干燥颗粒 ; 0009 D、 。

11、填装胶囊 ; 0010 本发明胶囊剂制备方法的改进之处在于 : 0011 1、 将浸膏制成软材时需将浸膏制成干浸膏粉再制成软材, 如此处理可减少辅料用 量, 减少患者摄入不必要的辅料, 降低生产成本。 0012 2、 步骤 B 制备得到堆密度大于 0.78g/cm3的颗粒。发明人将 “堆密度大于 0.78g/ cm3的颗粒” 称为 “压缩状态的颗粒” , 该压缩状态的颗粒堆密度至少大于 0.78g/cm3, 由此得 到的颗粒密度大, 体积小, 可大大增加单位胶囊中的填充量 ; 本发明制备所得的 “压缩状态 的颗粒” 堆密度通常为 0.78-0.90g/cm3。 0013 能够利用上述改进制成流。

12、动性好, 外表光滑、 致密, 堆密度大于 0.78g/cm3的 颗粒是因为利用了挤压力较大的压缩颗粒机实现的, 该压缩颗粒机的挤压压力可在 45000N 150000N 范围内浮动, 在最初送料时, 送料量较少则采用相对较小的挤压压力 45000N-6000N, 送料进入较稳定的常态后则采用相对较大的压力 70000N 120000N 挤压, 说 明 书 CN 102727532 A 4 2/7 页 5 若送料量大, 也可以适当增加挤压压力。而且挤压力大, 大幅度减少辅料用量也能实现 制粒, 而且随着辅料用量降低, 颗粒密度增加, 使得单位胶囊中填充的生药量大大增加, 可 明显减少服用胶囊的数。

13、量, 增加患者适应性。而且所得颗粒不易吸潮, 颗粒休止角范围为 10-25, 流动性好, 可减少甚至不用润滑剂即可用于填装胶囊。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发明压缩颗粒机的示意图。 0015 图 2 是本发明聚料盘的主视图。 0016 图 3 是图 2 的左视图。 0017 图 4 是本发明分流部分的主视图。 0018 图 5 是图 4 的后视图。 0019 图 6 是图 5 的 A-A 剖面图。 0020 图 7 是图 5 的 B-B 剖面图。 0021 图 8 是本发明挤出模板的主视图。 0022 图 9 是图 8 的左视图。 0023 图 10 是现有螺杆挤出送料装置螺杆的结构图。。

14、 0024 图 11 是本发明螺杆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0025 图 12 是本发明旋切刀的主视图。 0026 图 13 是图 12 的俯视图。 0027 图中标记为, 1- 机头, 2- 出料筒, 3- 挤出模板, 4- 聚料盘, 5- 分流部件, 6- 旋切刀, 7- 螺杆, 8- 动力系统, 9- 旋切系统, 10- 水冷套, 30- 出料孔, 31- 大孔, 32- 小孔, 40- 中心 孔, 51- 分流槽, 52- 分流脊, 53- 出料槽, 54- 聚料盘卡口, 55- 中心凸台, 56- 支撑块, 60- 弹 性部, 61- 刃边, 70- 盲孔, 71- 内冷管, 72- 冷却。

15、盖, 73- 螺母, 74- 冷却入口, 75- 冷却出口, 76- 前端固定盘, 77- 齿轮轴段, 78- 螺纹段, 700- 冷却通道, 720- 冷却盖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0029 本发明中药胶囊剂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 0030 A、 将单味中药材或复方中药的原料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浸膏 ; 0031 B、 将浸膏制成软材后, 制粒, 整粒至过 14-24 目筛 ; 0032 C、 干燥颗粒 ; 0033 D、 填装胶囊 ; 0034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B 将浸膏制成干浸膏后再制备软材, 制成堆密度大于 0.78g。

16、/cm3 的颗粒。 0035 其中, 步骤 C 干燥颗粒的温度约 40-60。 0036 以往按照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堆密度通常在 0.55-0.7g/cm3, 而本发明方法在步 骤 B 中制备得到堆密度大于 0.78g/em3的 “压缩状态的颗粒” , 该 “压缩状态的颗粒” 堆密度 通常为 0.78-0.90g/cm3, 是实现减少体积, 增加填充量的关键参数之一。 0037 按照本发明制粒步骤及干燥步骤得到的颗粒在外形, 流动性, 防吸潮性程度上均 说 明 书 CN 102727532 A 5 3/7 页 6 优于较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 ; 而且制备时还发现, 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将浸膏制成浸。

17、膏粉 后再制备软材, 可明显减少制粒时辅料用量, 减少摄入不必要的辅料, 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8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的要制备堆密度至少大于 0.78g/cm3的颗粒, 在步骤 B 制粒时 需应用以下压缩颗粒机制备颗粒, 该压缩颗粒机如图1图9、 图11图13所示, 包括机头 1内的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和与该挤出送料装置配合的出料筒2, 出料筒2的出口处设置 开有出料孔 30 的挤出模板 3, 出料筒 2 内, 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挤出模板 3 之间设置 有分流部件 5, 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分流部件 5 之间设置有与分流部件 5 相互靠触的 具有中心孔 40 的聚料盘 4, 分流部件 5。

18、 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 51, 分流槽 51 汇聚于分流部 件出料侧的出料槽 53, 出料槽 53 与挤出模板 3 的出料孔 30 对应。本发明的空心聚料盘 4 可将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送出的双圆形料柱聚集改变成单圆柱形并导流到分流部件 5 前, 在分流部件 5 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 51 作为物料通道, 保证聚集形成的单圆柱形料条可 被均匀分流至挤出模板 3, 使得物料能够均匀挤出, 通过其强大的挤压能力, 从而得到堆密 度通常为 0.78-0.90g/cm3的颗粒, 而且颗粒大小均匀, 外形美观, 明显提高颗粒外观质量。 压缩颗粒机的挤压压力可在 45000N 150000N 范围内浮动, 。

19、在最初送料时, 送料量较少则 采用相对较小的挤压压力 45000N-6000N, 送料进入较稳定的常态后则采用相对较大的压力 70000N 120000N 挤压, 若送料量大, 也可以适当增加挤压压力。 0039 如图 4、 图 5、 图 6 和图 7 所示, 为进一步改善颗粒质量, 所述分流槽 51 为扇形分 流槽, 相邻两扇形分流槽之间为分流脊 52, 分流脊 52 作为扇形分流槽之间的分隔和分流部 件与聚料盘相接触的部分, 起到传递挤压力的作用, 扇形分流槽靠近中部的部分槽的深度 较浅, 面积较小, 挤压力较大, 相应的物料流速较小, 而靠近圆周的部分槽的深度较深, 面积 较大, 挤压力。

20、较小, 有利于充分发挥分流部件的匀化作用, 使得挤出的物料条线速度较为一 致, 颗粒更均匀。 0040 为兼顾到均匀性与加工方便, 扇形分流槽的个数一般为 4-7 个。 0041 如图 5 和图 6 所示, 为将挤压力均匀的传递到挤出模板 3, 避免模板 3 局部压力过 大而损坏, 宜在所述分流部件 5 的出料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凸台 55, 出料侧的四周设置有 支撑块 56, 中心凸台 55 和支撑块 56 分别与挤出模板 3 的中心和四周接触, 出料槽 53 位于 中心凸台 55 和支撑块 56 之间, 这样, 模板所受的压力比较均匀, 也使得物料能够更均匀地 挤出。 0042 如图 4 和。

21、图 6 所示, 为方便分流部件 5 的定位, 可在所述分流部件 5 的来料侧设置 有与中心孔 40 适配的聚料盘卡口 54。 0043 如图11所示, 本发明中, 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的螺杆7设置有冷却结构, 所述冷 却结构包括在螺杆 7 上开设的与螺杆轴线同心的盲孔 70 和设置有冷却入口 74 的内冷管 71, 内冷管 71 穿过封闭该盲孔 70 的冷却盖 72 伸入所述盲孔 70 内且其伸入长度小于盲孔 70 深度, 冷却盖 72 具有设置有冷却出口 75 的冷却盖内腔 720, 内冷管 71 与盲孔壁之间形 成的冷却通道 700 与冷却盖内腔 720 连通。该结构可在运行过程中通入冷却。

22、介质对螺杆 7 进行冷却, 冷却介质由冷却入口74进入, 流经内冷管71和冷却通道700、 冷却盖内腔720后 由冷却出口 75 流出, 可避免设备运行时摩擦升温而造成的物料粘度增大, 易粘接等问题, 确保正常出料, 为机械切粒提供前提条件, 也使得设备能够适用于粘度大的物料挤出制粒。 0044 为同样的目的, 如图 1 所示, 可在上述方案基础上, 在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的螺 说 明 书 CN 102727532 A 6 4/7 页 7 筒外加水冷套 10 等, 对螺筒也进行降温, 达到更好的效果。 0045 如图 11 所示, 所述内冷管 71 可通过螺母 73 固定在冷却盖 72 上, 。

23、所述冷却盖 72 与机头 1 固定连接, 螺母 73 及冷却盖 72 可同时作为螺杆 7 的轴向限位结构, 限定在挤压力 过大时螺杆 7 的轴向位移, 避免两根螺杆 7 相互绞死,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也使得设备 能够适用于粘度大的物料挤出制粒。 0046 为同样的目的,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 还可在螺杆 7 的轴承旁侧增加前端固定盘 76, 前端固定盘 76 与螺筒固定连接, 确保螺杆 7 不相互绞死。 0047 如图 8 和图 9 所示, 为改善颗粒质量, 所述挤出模板 3 不采用通常的圆柱孔, 而是 在所述挤出模板 3 的来料侧钻大孔 31, 挤出模板的出料侧钻小孔 32, 一个大孔 。

24、31 对应连通 一个或两个小孔 32 而形成出料孔 30, 这样物料在通过挤出模板 3 时被进一步压缩, 得到更 紧密的颗粒。考虑到出料均匀性, 挤出模板的出料侧的小孔 32 一般应均布, 可在挤出模板 3 的外围以一个大孔 31 较多地对应连通两个小孔 32, 挤出模板 3 靠近中心的部位以一个大 孔 31 较多地对应连通一个小孔 32。 0048 一般地, 为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更大的挤压力, 保证在挤压粘度很大的物料时设备 也能正常运行, 同时充分发挥出料孔30的挤压作用, 所述挤出模板3应具有相当的厚度, 其 厚度通常应达到 30mm 以上, 考虑到孔的加工, 厚度也不宜太厚, 其厚度一般。

25、不大于 40mm。 0049 如图1、 图12和图13所示, 由于采用了挤压制粒方式, 从挤出模板出来的料条质地 较紧密, 可用挤出模板 3 的出料侧设置的旋切刀 6 切割成粒, 为避免旋切刀 6 运行时伤及挤 出模板 3 产生金属屑, 其刀体靠近刃边 61 的部分为呈弧形弯曲的弹性部 60, 则在进刀调整 时, 使刃边 61 两端都能与挤出模板 3 很好地贴合切削。 0050 为增大挤出压力, 所述聚料盘 4 的中心孔 40 为锥孔与圆孔的组合孔, 即在聚料盘 4 处也对物料进行挤压, 使得设备能够适用于粘度更大的物料挤出制粒。 0051 本发明的压缩颗粒机具有强大的挤压力 (45000N 。

26、150000N), 能够强制性挤出物 料、 切粒、 制粒, 也不会由于物料含浸膏太多而影响设备运行、 无法制粒, 得到的颗粒堆密度 至少大于 0.78g/cm3, 堆密度范围为 0.78-0.9g/cm3。 0052 步骤 B 采用压缩颗粒机制备的颗粒在外形, 流动性, 吸潮性, 冲泡难易程度上均优 于较现有方法制备的颗粒 ; 而且制备时还发现, 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 可明显减少辅料用 量, 减少患者摄入不必要的辅料, 降低生产成本。 0053 以下通过制备实例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制粒时均采用本发明压缩颗粒机制 粒。 0054 实施例 1 通脉胶囊剂 0055 0056 现有工艺 : 以上。

27、三味, 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 1.5 小时, 第二次 1 小时合并煎液, 滤 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 趁热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的清膏, 加 说 明 书 CN 102727532 A 7 5/7 页 8 入蔗糖粉适量,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0.62g/cm3, 低温(40-60)干燥颗粒250g, 加入适量 滑石粉, 填充得 555 粒胶囊。 0057 本发明工艺 : 以上三味, 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 1.5 小时, 第二次 1 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 趁热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的清膏, 干燥制成干。

28、浸膏, 粉碎, 加入蔗糖适量,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83g/cm3, 40-60干燥得颗 粒 250g, , 颗粒含水量 2以下, 直接填充得 500 粒胶囊。 0058 实施例 2 夏桑菊胶囊剂 0059 0060 现有工艺 : 以上三味, 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 生药量的 1/2(V/W), 加 2 倍量的 95乙醇, 充分搅拌, 静置过夜,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 减 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 1.26(30 ), 加入适量蔗糖粉, 混匀,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55g/cm3, 干燥, 得颗粒 200g, 加入适量滑石粉,。

29、 填充得 555 粒胶囊。 0061 本发明工艺 : 以上三味, 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1.5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浓缩 至生药量的 1/2(V/W), 加 2 倍量的 95乙醇, 充分搅拌, 静置过夜,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 减 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 1.26(30 ), 干燥成干浸膏, 加入适量蔗糖粉, 混匀, 制成颗 粒, 堆密度约为 0.81g/cm3, 50-60干燥得颗粒 150g, 颗粒含水量 2以下, 直接填充得 300 粒胶囊。 0062 实施例 3 石淋通胶囊剂 0063 名称 处方 处方量 浸膏量 0064 石淋通颗粒 广金钱草 1500g 120-。

30、150g 0065 现有工艺 : 取广金钱草 1500g, 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度 1.20( 热测 ), 待冷至室温,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 65, 搅拌, 静置 24 小 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稠膏, 加蔗糖粉适量,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66g/cm3, 干燥, 得颗粒 200g, 填充得 444 粒胶囊。 0066 本发明工艺 : 取广金钱草 1500g, 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度 1.20( 热测 ), 待冷至室温,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 65, 搅拌, 静置 24 小 时,。

31、 滤过, 滤液浓缩成 1.38 1.40 的清膏, 干燥得干浸膏, 粉碎, 加入蔗糖适量,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78g/cm3, 50-60干燥得颗粒 200g, 颗粒含水量 2以下, 直接填充得 400 粒 胶囊。 0067 实施例 4 复方板蓝根胶囊剂 0068 名称 处方 处方量 浸膏量 0069 板蓝根 600g 0070 复方板蓝根颗粒 110-150g 0071 大青叶 900g 说 明 书 CN 102727532 A 8 6/7 页 9 0072 现有工艺 : 以上二味, 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1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浓缩至适量, 加 入三倍量乙醇, 搅匀, 静。

32、置 24 小时,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至稠膏状, 加入淀粉适量, 混 匀,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67g/cm3, 干燥, 得颗粒 200g, 加入适量硬脂酸镁, 填充得 444 粒 胶囊。 0073 本发明工艺 : 以上二味, 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1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浓缩至适量, 加入三倍量乙醇, 搅匀, 静置 24 小时,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至稠膏状, 干燥得干浸膏, 加入蔗糖粉 55g 及淀粉适量, 混匀,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89g/cm3, 40-60干燥得颗粒 200g, 颗粒含水量 2以下, 直接填充得 400 粒胶囊。 0074 实。

33、施例 5 银柴胶囊剂 0075 0076 现有工艺 : 以上五味, 薄荷提取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 ; 药渣与其余忍 冬藤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静置, 取上清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 合并, 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6(5055)的清膏, 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 用乙 醇制颗粒, 堆密度约为 0.59g/cm3, 干燥, 加入薄荷油, 混匀, 得颗粒 135g, 直接填充得 300 粒 胶囊。 0077 本发明工艺 : 以上五味, 薄荷提取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 ; 药渣与其余 忍冬藤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煎液,。

34、 滤过, 静置, 取上清液与蒸馏后的水溶 液合并, 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38 1.40 的清膏, 干燥得干浸膏, 粉碎, 加入蔗糖适量, 制成 颗粒, 堆密度约为0.86g/cm3, 50-60干燥, 加入薄荷油, 混匀, 得颗粒135g, 颗粒含水量2 以下, 直接填充得 270 粒胶囊。 0078 实施例 6 玄麦甘桔胶囊剂 0079 0080 现有工艺 : 以上四味, 加水煎煮三次, 第一次 1.5 小时, 第二、 三次各 1 小时, 合并 煎液, 滤过, 滤液静置 12 小时, 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2 1.35(80 85 ) 的清 膏。取清膏 1 份, 加蔗糖 4.5 。

35、份、 糊精 1 份,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60g/cm3, 干燥, 得颗粒 说 明 书 CN 102727532 A 9 7/7 页 10 150g, 直接填充得 333 粒胶囊。 0081 本发明工艺 : 以上四味, 加水煎煮三次, 第一次 1.5 小时, 第二、 三次各 1 小时, 合 并煎液, 滤过, 滤液静置 12 小时, 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8 1.40 的清膏, 干燥得 干浸膏, 粉碎, 加入适量淀粉和蔗糖, 制成颗粒, 堆密度约为 0.86g/cm3, 40-60干燥得颗粒 150g, 颗粒含水量 2以下, 直接填充得 300 粒胶囊。 0082 现有工艺制备。

36、的颗粒为无定形颗粒, 易散、 碎, 流动性较差。而本发明工艺制备的 颗粒的外形明显较现有工艺外形更美观, 其外表光滑致密、 类球形颗粒, ; 制粒时辅料用量 少 ; 不易吸潮 ; 颗粒休止角范围为10-25, 流动性好, 便于填充胶囊。 对比上述采用现有工 艺及本发明工艺制备而得的胶囊剂, 在原料药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本发明可以用更少的辅 料制备出胶囊剂, 每粒生药含量明显增多。 说 明 书 CN 102727532 A 10 1/2 页 11 图 1 图 2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7532 A 11 2/2 页 12 图 8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7532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