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2623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7 CN 102726234 A *CN102726234A* (21)申请号 201110358203.4 (22)申请日 2011.11.11 100111396 2011.03.31 TW A01G 9/02(2006.01) A01G 27/02(2006.01) (71)申请人 蔡金泰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区正义街43号11楼 之 2 (72)发明人 蔡金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申健 王俊民 (54) 发明名称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
2、构造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 栽构造, 至少包括盆体单元及透明窗口装置, 其 中 : 盆体单元包括一具有凹陷状容置区域的内盆 体、 一支撑内盆体用的外盆体、 一夹置位于内盆体 与外盆体之间所形成的中空状空间区、 一连通凹 陷状容置区域与中空状空间区之间的渗水孔、 一 连通至空间区与盆体单元周围外侧之间的注水 单元、 一紧密组设封合于注水单元上的封口单元、 以及一组设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上的透明窗口装 置 ; 透明窗口装置位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上, 使 透明窗口装置内侧位于空间区上, 透明窗口装置 与空间区之间形成至少二处以上的相互连通, 致 使空间区至透明窗口装置间。
3、形成连通的密合区 域, 使已流入至空间区内的水位经由透明窗口装 置而被显示出来。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1 页 2 1. 一种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至少包括盆体单元及透明窗口装置, 其 特征在于 : 盆体单元包括一具有凹陷状容置区域的内盆体、 一支撑内盆体用的外盆体、 一夹置位 于内盆体与外盆体之间所形成的中空状空间区、 一连通凹陷状容置区域与中空状空间区之 间的渗水孔、 以及一组设于盆体单元的外。
4、盆体上的透明窗口装置 ; 该透明窗口装置组设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上, 且使透明窗口装置内侧恰能位于空间区 上, 并使透明窗口装置与空间区之间形成至少二处以上的相互连通, 以致使空间区至透明 窗口装置间形成连通的密合区域, 而使已流入至空间区内的水位得以经由透明窗口装置而 被显示出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透明窗口 装置藉由一体吹气包覆成型的方式将其包覆结合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壁面上, 且经由钻孔 加工方式而使得盆体单元的空间区与透明窗口装置的连通区之间呈连通状态, 并于透明窗 口装置上组设有止塞件, 而形成密合不漏气状。 3. 根据权利要求。
5、 1 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透明窗口 装置藉由一体吹气包覆成型的方式将其包覆结合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壁面上, 且藉由已设 置于模具内的戳孔组件作用而使得模具在打开之初, 就能使盆体单元的空间区与透明窗口 装置的连通区之间呈连通状态, 而形成密合不漏气状。 4. 根据权利要求 1 项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透明窗 口装置是藉由第三组件的锁固方式而组设结合在盆体单元的外盆体壁面上, 且使透明窗口 装置与盆体单元之间夹置有止漏组件, 并使盆体单元的空间区与透明窗口装置的连通区之 间呈连通状态, 而形成密合不漏气状。 5. 根据权利要求 2、。
6、 3 或 4 任一项项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 在于, 透明窗口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孔、 第二连接孔及连接于第一连接孔至第二连接孔 间所形成的连通区, 又, 透明窗口装置外侧处设置有凹陷状或凸出状的限位部。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已组设有 透明窗口装置的盆体单元周围外侧组设有注水单元, 且该注水单元可连通至盆体单元的空 间区内, 并于注水单元末端紧密组设封合有一封口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 6 项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透明窗 口装置可为单一的中空状透明组件。 8. 根据权利要求 6 。
7、项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透明窗 口装置至少包含有一中空透明组件及浮球, 且该浮球能位于中空透明组件内, 以致使已流 入至空间区内的液体液面及浮球得以一并经由透明组件而被显示出来。 9. 根据权利要求 6 项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透明窗 口装置至少包含有一中空透明组件、 封盖件及浮球。 10. 根据权利要求 4 项所述的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特征在于, 透明窗 口装置为单一透明薄板, 且于透明窗口装置设有凹陷状或凸出状的限位部, 以利第三组件 穿过限位部而将止漏组件夹置于透明窗口装置与盆体单元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8、 CN 102726234 A 2 1/4 页 3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花盆,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常用的花盆, 无论是栽种花苗还是树苗, 其大多为陶瓷或塑料一体制成, 上述传统 方法制作的花盆结构一般为单一表面层所构成, 其中, 该花盆的中间形成有一凹陷状的容 置室, 在容置室的底面设有一穿透孔, 将土壤置入容置室内, 浇入过多溶入土壤内的水分能 直接通过穿透孔向下流出, 使湿润的土壤有利花苗或树苗的栽种和生长。 0003 上述花盆结构虽能达到盆栽种植目的, 但在使用时, 仍会产生如下问题 : 0。
9、004 一、 由于花苗或树苗在栽种和生长过程中, 必须早晚都要浇适量的水, 而一般家庭 对栽种植物的知识仅略知一二, 主观认为多浇水比少浇水对植物更有利, 所以经常给植物 过多的浇水, 以致过多的水从土壤内往下渗流, 直至水流裹着泥土从盆体的穿透孔排出, 不 但造成摆设花盆或树盆附近的环境脏乱不堪, 而且, 经过长时间使用, 也造成盆内的土壤流 失。 0005 二、 如第一点所述, 现代人的住宅以高楼为主, 会使得浇花或浇树的泥水滴落楼 下, 不但造成自家阳台及小区环境的不洁, 同时, 也会因滴水所产生的噪音干扰到楼下的邻 居, 直至引发矛盾甚至引起诉讼。 0006 三、 传统盆体多为单层, 。
10、在阳光长时间照射下, 盆体所吸收的热度传导至土壤内, 使盆体底部的土壤呈现高湿热状, 位于高湿热土壤内的植物根部容易被烫熟而致死再也无 法生长。 0007 四、 现代人出国或旅游的机会很多, 在出国或旅游期间, 无法给花苗或树苗浇水, 以致出国或旅游结束回家, 花苗或树苗已经枯死。 0008 所以, 上述传统方法制作的花盆结构主要适用于以往传统庭院住宅的生活方式, 已不能适应现代人住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9 为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藉由一体吹气包覆成型的方式将透明窗口装置包覆结合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壁面上, 且使 盆体单。
11、元在成型之初, 即至少包括一具有凹陷状容置区域的内盆体、 一支撑内盆体用的外 盆体、 以及一夹置位于内盆体与外盆体之间的中空状空间区, 并经由钻孔加工方式而使盆 体单元的空间区与透明窗口装置的连通区呈连通状态。 0010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其至少包括盆体单元及透明窗口装置, 0011 盆体单元包括一具有凹陷状容置区域的内盆体、 一支撑内盆体用的外盆体、 一夹 置位于内盆体与外盆体之间所形成的中空状空间区、 一连通凹陷状容置区域与中空状空间 区之间的渗水孔、 以及一组设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上的透明窗口装置 ; 0012 该透明窗口装置组设于盆体单元的外盆体上, 且使透明窗口装置内侧。
12、恰能位于空 说 明 书 CN 102726234 A 3 2/4 页 4 间区上, 并使透明窗口装置与空间区之间形成至少二处以上的相互连通, 以致使空间区至 透明窗口装置间形成连通的密合区域, 而使已流入至空间区内的水位得以经由透明窗口装 置而被显示出来。藉由上述构造, 本发明确实具有提高透明窗口装置与盆体单元间的结合 强度及紧密性, 且不会有漏气的现象外, 同时, 亦能确保盆体单元的空间区至少有二处连通 至透明窗口装置的连通区内, 以使水位得以被直接显示出来, 进而作为是否加水及应加水 的水量控制依据。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13、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于模具内成型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0015 图 2 为图 1 的成品剖面示意图。 0016 图 3 为图 2 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0017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0018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具退模后的成品组合剖面状态图。 0019 图 6 为图 5 经由事后钻孔加工后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0020 图 7 为图 。
14、6 经由事后封合加工后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0021 图 8 为图 7 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0022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 本发明实施例有关于一种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请参阅。
15、图 1 至图 3 所示, 其至少包括一盆体单元 1 及透明窗口装置 4, 其中 : 0026 盆体单元 1 由一体吹气成型的方式为之, 且以一体吹气包覆成型方式而将透明窗 口装置 4 的限位部 403 结合于盆体单元 1 的外盆体 11 的壁面上, 以致使模具 9 打开后, 透 明窗口装置 4 的连通区 402 能直接与盆体单元 1 的空间区 12 形成连通 ; 又, 盆体单元 1 在 成型后, 其至少包括有一具有凹陷状容置区域 13 的内盆体 10、 一支撑内盆体 10 用的外盆 体 11、 一夹置位于内盆体 10 与外盆体 11 之间的中空状空间区 12、 以及一连通凹陷状容置 区域 13。
16、 与中空状空间区 12 之间的渗水孔 133 ; 而上述限位部 403 的形状可为凹陷状 ( 如 : 凹槽、 孔等加以取代 ) 或凸出状 ( 如 : 凸肋、 凸条、 凸柱 等加以取代 ) ; 而上述渗水孔 133 则以一体吹气成型方式结合于盆体单元 1 上、 或利用再次加工的钻孔方式而使渗水孔 133 设置于盆体单元 1 上 ; 说 明 书 CN 102726234 A 4 3/4 页 5 0027 透明窗口装置 4 呈中空状, 其至少包括有中空状的连通区 402 及一设置于透明窗 口装置 4 上的限位部 403 ; 又, 透明窗口装置 4 是被盆体单元 1 以一体吹气包覆成型方式而 将其包覆。
17、结合于外盆体 11 适当处, 且使透明窗口装置 4 的至少二处能连通至盆体单元 1 的 空间区12上, 以致使空间区12至透明窗口装置4间形成有一密合连通的区域 ; 而上述之透 明窗口装置4可为单一的中空透明组件40、 或中空透明组件40及浮球48的组合、 或中空透 明组件 40 及封盖件 41 及浮球 48 的组合, 其中 : 0028 当透明窗口装置 4 为单一的中空透明组件 40 时, 由于中空透明组件 40 的连通区 402二侧可分别连通至第一连接孔400及第二连接孔401处, 且使二连接孔400、 401的该端 近处可供限位部403设置于该端处, 因此, 在左、 右模具90、 91闭。
18、合前, 就必须先将透明组件 40 置于模具 9 内, 此时, 熔熔半固状热塑性胚料 P( 即盆体单元 1 的前身 ) 恰会往下缓慢流 入至左、 右模具 90、 91 的高度后, 即可迫使左、 右模具 90、 91 朝向彼此方向将熔熔半固状热 塑性胚料 P( 即盆体单元 1 的前身 ) 夹紧后, 方会使得已位于模具 9 内的注射管 93 先行刺 入至熔熔半固状热塑性胚料 P( 即盆体单元 1 的前身 ) 内, 而开始供应加压气体而迫使胚料 P能更紧密的贴合于透明组件40外周侧暨封合于二连接孔400、 401的端面处, 经数秒后, 再 藉由已设置于模具 9 内的戳孔组件 95 开始往中空透明组件 。
19、40 内部伸入移动, 直至该戳孔 组件 95 将已位于二连接孔 400、 401 端面处的熔熔半固状热塑性胚料 P( 即盆体单元 1 的前 身 ) 给予戳破贯通为止 ( 如图 1), 如此, 方能确保在模具 9 被打开 ( 即退模 ) 之初, 就能使 透明窗口装置 4( 即中空透明组件 40) 经由一体吹气包覆成型的方式而被包覆于盆体单元 1 壁面上 ( 即已具有连接孔 400、 401 的限位部 403 端处能被盆体单元 1 的壁面给予一体吹 气包覆成型 ) 而形成一紧密不漏气状态, 同时, 会使得盆体单元 1 的空间区 12 能直接与透 明窗口装置 4 的连通区 402 间保持至少有二处以。
20、上的连通状态 ; 0029 当透明窗口装置 4 为中空透明组件 40 及浮球 48 所组成时, 中空透明组件 40 的连 通区 402 二侧可分别连通至第一连接孔 400 及第二连接孔 401 处, 并使连接孔 400、 401 恰 能位于限位部 403 的该端处 ( 其制造方法及作动原理已于上述详加说明, 故不在此赘述 ), 方能于模具 9 打开后, 而使得盆体单元 1 的空间区 12 可直接与中空透明组件 40 的连通区 402 间保持至少有二处以上的连通状态, 而形成有一密合连通区域 ( 即透明组件 40 与空间 区 12 间所围绕的连通区 402 域而言 ), 且能使浮球 48 恰能位。
21、于中空透明组件 40 内侧或密 合连通的区域内(如图2), 最后, 再将引流渗水件5及土壤6分别置于盆体单元1的凹陷状 容置区域 13 内, 再将液体从注水单元 3 内注入至空间区 12 内, 直至已位于空间区 12 内的 液体流入至透明组件40内, 甚至于, 在达到满水位后, 方能利用封口单元7紧密锁合于注水 单元 3 上, 而达到使空间区 12 呈密闭状, 且能使得液体液面及浮球 48 得以一并经由中空透 明组件 40 而被显示出来 ( 如图 3) ; 0030 请参阅图 4 至图 8, 其乃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 二实施例图, 其中, 该透明窗口装 置 4 由原来的单一中空透明组件 40。
22、 或中空透明组件 40 及浮球 48 的组合, 改变为, 由中空 透明组件 40 及封盖件 41 及浮球 48 的组合, 且该透明窗口装置 4 是被盆体单元 1 以一体吹 气包覆成型方式而将其包覆结合于外盆体 11 适当处, 并在盆体单元 1 成型之初时, 盆体单 元 1 的空间区 12 与中空透明组件 40 的连通区 402 间呈不连通状 ( 如图 5), 此时, 再利用事 后的钻孔加工技术从透明窗口装置 4 的中空透明组件 40 外侧朝向空间区 12 内进行钻孔, 而使得透明组件 40 的内外侧壁面上的穿孔 405、 406、 405a、 406b 与盆体单元 1 的空间区 12 说 明 。
23、书 CN 102726234 A 5 4/4 页 6 侧壁面上的通孔 121、 122 形成连通状 ( 如图 6), 再利用二次加工的封合技术 ( 如 : 以利硅 利康胶直接密闭封合、 或利用止塞件 46 直接密闭封合 ) 而使得止塞件 46 组设于透明组件 40外侧壁面的穿孔405、 406(如图4、 7), 而形成一紧密不漏气状态, 此时, 再将引流渗水件5 及土壤 6 分别置于盆体单元 1 的凹陷状容置区域 13 内, 再将液体从注水单元 3 内注入至空 间区 12 内, 直至已位于空间区 12 内的液体从通孔 121、 122 流经穿孔 405、 406 后而流入至 透明组件 40 内。
24、, 甚至于, 在达到满水位后, 方能利用封口单元 7 紧密锁合于注水单元 3 上, 而达到使空间区 12 呈密闭状, 且能使得液体液面及浮球 48 得以一并经由中空透明组件 40 而被显示出来 ( 如图 8)。 0031 请参阅图 9, 其乃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实施例图, 其中, 该透明窗口装置 4 由原 来的单一中空透明组件 40 改变为透明组件 40 及浮球 48 的组合, 且该透明窗口装置 4 是藉 由第三组件 49 的锁固方式而组设结合在盆体单元 1 的外盆体 11 壁面的凹部 16 内, 且使透 明窗口装置4与盆体单元1之间夹置有止漏组件44, 并使盆体单元1之空间区12与透明窗 口。
25、装置 4 之间呈连通状态, 而形成有一密合连通区域 ; 此时, 再将引流渗水件 5 及土壤 6 分 别置于盆体单元 1 的凹陷状容置区域 13 内, 再将液体从注水单元 3 内注入至空间区 12 内, 直至已位于空间区 12 内的液体从通孔 121、 122 流入至透明组件 40 与凹部 16 间的区域内, 直至达到满水位后, 方能利用封口单元 7 紧密锁合于注水单元 3 上, 而达到使空间区 12 呈 密闭状, 且能使得液体液面及浮球 48 得以一并经由透明组件 40 而被显示出来 ( 如图 9)。 0032 本发明实施例藉由上述构造, 而使透明窗口装置4能组设于盆体单元1上, 且能使 透明。
26、窗口装置 4 与盆体单元 1 的空间区 12 间保持至少有二处以上的连通状态, 而形成有一 密合连通区域, 以提高其结合处的强度及紧密性, 更不会有漏气的现象, 并再利用封口单元 6 盖合于盆体单元 1 的注水单元 3 时, 能确保盆体单元 1 的空间区 12 内会形成有一封闭状 的密闭区域, 而使已储存于空间区 12 内的液体或浮球 48 得以从透明窗口装置 4 被显示出 来, 进而可作为缓慢自动供水的控制及长期间免浇水的功效。 0033 唯以上所述者, 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 例实施的范围 ; 故即凡依本发明实施例申请范围所述的特征及精神所为之均等变化或修 饰, 均应包括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726234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34 A 7 2/4 页 8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34 A 8 3/4 页 9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34 A 9 4/4 页 10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34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