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891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7 CN 104008919 A (21)申请号 201410236527.4 (22)申请日 2014.05.30 H01H 37/58(2006.01) H01H 37/60(2006.01) (71)申请人 佛山市川东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8513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和 顺路 372 号厂房一 (72)发明人 龙克文 颜天宝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44268 代理人 刘文求 (54) 发明名称 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
2、了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 控器, 包括外壳、 感温软磁、 硬磁、 静触点、 动触片、 动作杆、 第一弹簧、 第一端子片和第二端子片 ; 感 温软磁底部设置有PTC芯片, 第一弹簧一端与PTC 芯片的一个电极导电连接, 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 一端子片导电连接 ; 动作杆设置有第二弹簧, 第 二弹簧与 PTC 芯片另一个电极导电连接 ; 当温度 升高时, 动作杆与动触片接触, 形成 PTC 发热回 路, PTC 芯片发热加热感温软磁使温控器保持在 断开状态。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 各部件生产简 单, 组装方便, 其内部 PTC 发热电路连接安全稳 定, 温控器的使用寿命长, 工作安全稳定性高。
3、, 灵 敏性高, 普遍适用于电暖器、 电磁炉、 电水壶、 电烫 斗等多种家用产品。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8919 A CN 104008919 A 1/1 页 2 1. 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包括外壳、 置于外壳内部配合工作的感温软磁 和硬磁、 静触点和动触片、 与硬磁连接并推动动触片的动作杆、 与硬磁套接设置的第一弹 簧、 与静触点连接的第一端子片和与动触片连接的第二端子片 ; 所述第一端。
4、子片和第二端 子片外接电源, 动作杆与动触片分开, 静触点与动触片导电接触形成温控器工作回路,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感温软磁底部设置有PTC芯片, 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PTC芯片的一个电极导电 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端子片导电连接 ; 所述动作杆设置有第二弹簧, 所述动作 杆通过第二弹簧导电连接 PTC 芯片的另一个电极 ; 当温度升高时, 感温软磁失去磁性, 第一 弹簧和第二弹簧推动动作杆向下动作, 动作杆推动动触片, 使动触片与静触点分开, 温控器 回路断开, 动作杆与动触片导电接触, 形成 PTC 发热回路, PTC 芯片发热加热感温软磁使温 控器的动触片与静触点保持在断开状态。。
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软磁底 部设置有固定第一弹簧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弹簧顶部卡入第一凹槽中固定, 第一弹簧顶 部与 PTC 芯片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软磁底 部中心设置有固定第二弹簧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弹簧顶部插入第二凹槽中固定, 第二弹 簧顶部导电连接 PTC 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PTC芯片印 刷在感温软磁底面, PTC 芯片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短路式P。
6、TC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杆包括 绝缘壳和导电杆, 所述绝缘壳设置有安装通孔, 所述导电杆插入安装通孔中固定, 导电杆从 绝缘壳底部穿出与动触片配合动作, 所述第二弹簧插入安装通孔中, 第二弹簧顶部顶住感 温软磁, 底部顶住导电杆, 第二弹簧导电连接 PTC 芯片和导电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通孔包 括固定放置第二弹簧的第一通孔和固定放置导电杆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连通设置, 在其连接处设置有凹台 ; 所述导电杆插入第二通孔中, 导电杆从第二通孔底部穿 出, 导电杆头部卡在凹台上 ; 所述第二弹簧置于。
7、第一通孔中, 第二弹簧顶端从第一通孔中穿 出顶住感温软磁, 第二弹簧底部压住导电杆头部, 与导电杆导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顶部 设置有卡扣。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磁底部 设置有硬磁托盘, 所述硬磁托盘中心设置有通孔, 所述动作杆穿过通孔与动触片配合动作 ; 所述硬磁托盘边缘设置有导电铆钉, 所述第一弹簧底部通过导电铆钉与第一端子片导电连 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短路式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铆钉顶 部设置成锯齿状结构。 权 利 要 。
8、求 书 CN 104008919 A 2 1/5 页 3 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器,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背景技术 0002 为保护制热装置的安全, 需要在制热装置中设置限温式温控器。当制热装置超过 限定温度时, 限温式温控器的触点会断开, 从而停止制热装置中的电热体的发热, 并继续保 持触点断开状态, 直至人工干预才能使限温式温控器触点重新闭合复位。目前人工干预复 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手动按压限温式温控器复位钮使其复位 ; 另一种是由于在限温 式温控器中设置PTC发热体(PTC : Positive 。
9、Temperature Coeffi cient, 正温度系数)。 当触 点断开时, PTC 发热体发热使温控器中的热双金属片保持反转形状顶住触点不会复位。直 至人工切断制热装置的电源, PTC 发热体不再发热并降温后, 双金属片才回复至反转前的状 态, 从而使温控器触点复位。 0003 传统的采用 PTC 发热体的温控器结构一般是并联短路式电路结构, 即温控器的触 点电路 (主电路) 与 PTC 发热体的工作电路并联设置, 如图 1 所示 (图中, 10 为 PTC 元件, 20 为动作开关, 30 为用电器, 40 为温控器) , 当温控器的动作开关触点接触时, 温控器工作, 这 时 PT。
10、C 发热体处于短路状态, 不工作 ; 当温控器的动作开关触点断开时, PTC 发热体工作发 热, 使温控器的动作开关保持在触点断开的状态, 直到人工断电。 这种并联短路式电路结构 由于长期对PTC发热体短路, 造成PTC发热体工作寿命短, 安全稳定性较低。 同时, 由于PTC 发热体的电路是接通的, 在实际使用中, 也会有微小的电流通过 PTC 发热体, 使其产生微弱 的热量, 这容易影响温控器中感温双金属片的正常工作, 降低其感温的灵敏性。 0004 当前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中, PTC 元件一般是印制在陶瓷安装架上或紧贴放置在 安装架的一端, 通过与感温双金属片接触间接加热, 维持双金。
11、属片一直在断开温度点不反 转, 直至断开电源, 双金属片反转带动推杆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接通电源复位。 这种结构需 要设置安装架, 增加温控器的部件和组装工序, 结构复杂 ; 同时 PTC 片通过间接传热的方式 对双金属片进行加热, 其加热效率低, 热量损耗大。 0005 因此, 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旨在解决传统的 PTC 温控器安全稳定性低, 寿命短, 灵敏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包括外壳、 置于外壳 内部配合工作的感温软磁和硬磁、 静。
12、触点和动触片、 与硬磁连接并推动动触片的动作杆、 与 硬磁套接设置的第一弹簧、 与静触点连接的第一端子片和与动触片连接的第二端子片 ; 所 述第一端子片和第二端子片外接电源, 动作杆与动触片分开, 静触点与动触片导电接触形 成温控器工作回路, 其中, 所述感温软磁底部设置有 PTC 芯片, 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 PTC 芯 片的一个电极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端子片导电连接 ; 所述动作杆设置有 说 明 书 CN 104008919 A 3 2/5 页 4 第二弹簧, 所述动作杆通过第二弹簧导电连接 PTC 芯片的另一个电极 ; 当温度升高时, 感温 软磁失去磁性, 第一弹簧和第二弹。
13、簧推动动作杆向下动作, 动作杆推动动触片, 使动触片与 静触点分开, 温控器回路断开, 动作杆与动触片导电接触, 形成 PTC 发热回路, PTC 芯片发热 加热感温软磁使温控器的动触片与静触点保持在断开状态。 0008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感温软磁底部设置有固定第一 弹簧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弹簧顶部卡入第一凹槽中固定, 第一弹簧顶部与 PTC 芯片导电 连接。 0009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感温软磁底部中心设置有固定 第二弹簧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弹簧顶部插入第二凹槽中固定, 第二弹簧顶部导电连接 PTC 芯片。 0010。
14、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 PTC 芯片印刷在感温软磁底面, PTC 芯片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0011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动作杆包括绝缘壳和导电杆, 所 述绝缘壳设置有安装通孔, 所述导电杆插入安装通孔中固定, 导电杆从绝缘壳底部穿出与 动触片配合动作, 所述第二弹簧插入安装通孔中, 第二弹簧顶部顶住感温软磁, 底部顶住导 电杆, 第二弹簧导电连接 PTC 芯片和导电杆。 0012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安装通孔包括固定放置第二弹 簧的第一通孔和固定放置导电杆的第二通孔, 所。
15、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设置, 在其连 接处设置有凹台 ; 所述导电杆插入第二通孔中, 导电杆从第二通孔底部穿出, 导电杆头部卡 在凹台上 ; 所述第二弹簧置于第一通孔中, 第二弹簧顶端从第一通孔中穿出顶住感温软磁, 第二弹簧底部压住导电杆头部, 与导电杆导电连接。 0013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绝缘壳顶部设置有卡扣。 0014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硬磁底部设置有硬磁托盘, 所述 硬磁托盘中心设置有通孔, 所述动作杆穿过通孔与动触片配合动作 ; 所述硬磁托盘边缘设 置有导电铆钉, 所述第一弹簧底部通过导电铆钉与第一端子片导电连。
16、接。 0015 所述的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其中, 所述导电铆钉顶部设置成锯齿状结 构。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通过对传统的 PTC 温控器的结构进行优化, 提出了一 种非短路式的 PTC 温控器结构, 在常温时, 动触点 (该动触点安装在动触片上) 和静触点接 触形成温控器回路, 在温度过高时, 动作杆向下推动动触片, 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 动作 杆导电接触动触片形成 PTC 发热回路, 使温控器保持在断开状态。本发明的 PTC 温控器结 构, 在温控器电路正常工作时, PTC 发热电路处于断路状态, 区别于传统的短路式并联电路 的 PTC 温控器, 本发明安。
17、全性高, 使用寿命长。 0017 本发明直接在感温软磁的一面 (非感温面) 设置 PTC 芯片, 在感温软磁到达动作温 度, 静触点与动触点断开后, 动作杆接触动触片形成 PTC 发热回路, PTC 芯片发热直接加热 感温软磁, 相比于传统的间接传热加热的方式, 既减少了热传递消耗, 提高加热的效率, 使 温控器更加稳定、 迅速、 可靠的工作, 又减少了部件 (现有双金属片断电复位温控器中需要 多一个安装架作为 PTC 元件载体) , 提高了温控器的生产组装效率, 降低其成本。 0018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构巧妙的动作杆结构, 设置在动作杆中的第二弹簧既作为配 说 明 书 CN 1040089。
18、19 A 4 3/5 页 5 合动作杆和硬磁实现动作的部件, 又可作为导电连接 PTC 芯片与导电杆 (动触片) 的电连接 件。第二弹簧的设置, 一方面实现了本发明的非短路式并联电路, 另一方面, 第二弹簧所具 有的弹力可以使硬磁更加迅速的与软磁分开 (即温控器的动作速度更快) , 使温控器的安全 性更高。 0019 本发明的使用寿命更长, 断电回复能力更强, 感温软磁的灵敏性更高, 动作迅速, 安全性高, 普遍适用于电暖器、 电磁炉、 电水壶、 电烫斗等多种家用产品。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传统的短路式并联电路 PTC 温控器的电路简图。 0021 图 2 是本发明中 PTC 温控器。
19、的正面剖视图。 0022 图 3 是本发明中 PTC 温控器的侧面剖视图。 0023 图 4 是本发明中 PTC 温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5 是感温软磁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6 是动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 7 是本发明的电路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 明确, 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短路式 PTC 断电复位温控器, 如图 2 所示, 包括外壳 100、 置 于外壳 100 内部配合工作的感温软磁 210 和硬磁 220、 静触点 310 和动触片 320(动。
20、触片 320 上设置有与静触点 310 配合的动触点 321) 、 与硬磁 220 连接并推动动触片 320 的动作 杆 400、 与硬磁 220 套接设置的第一弹簧 500、 与静触点 310 连接的第一端子片 610 和与动 触片 320 连接的第二端子片 620(参见图 3) 。实际应用中, 外壳 100 内部设置有静触片 (图 中没画出) , 静触点310是铆接在静触片上的, 而第一端子片610则与静触片导电连接。 具体 的, 感温软磁 210 设置在外壳 100 顶部, 感温软磁 210 上表面露出外壳 100 外部感温, 在外 壳 100 顶部还设置有固定感温软磁 210 和提高其。
21、导热效率的感温盖 800。硬磁 220 设置在 外壳 100 内部, 置于感温软磁 210 的下面, 第一弹簧 500 套接硬磁 220 设置, 动作杆 400 穿 过硬磁 220 与动触片 320 配合动作。在温控器正常工作时, 第一端子片 610 和第二端子片 620 外接电源, 感温软磁 210 吸附硬磁 220, 静触点 310 与动触片 320 上的动触点 321 接触 形成温控器回路 (此时, 动作杆 400 与动触片 320 不接触) 。实际应用中, 感温软磁 210 底面 设置有 PTC 芯片 (图中没画出) , 第一弹簧 500 一端与 PTC 芯片的一个电极电连接, 第一弹。
22、簧 500 另一端与第一端子片 610 导电连接 ; 动作杆 400 设置有第二弹簧 700, 该第二弹簧 700 与 PTC 芯片另一个电极导电连接 ; 当温度升高时, 感温软磁 210 失去磁性, 硬磁 220 在重力 和弹力 (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 的共同作用下向下运动, 动作杆 400 向下推动动 触片 320, 使动触点 321 与静触点 310 分开, 温控器的工作回路断开, 此时动作杆 400 与动 触片 320 导电接触, 形成 PTC 发热回路 (即第一端子片 610第一弹簧 500PTC 芯片第 二弹簧 700动作杆 400动触片 320第二端子片 620 回路)。
23、 , PTC 芯片发热加热感温软磁 210, 使感温软磁 210 保持在居里温度状态下, 温控器保持在断开状态, 直到人工切断电源。 说 明 书 CN 104008919 A 5 4/5 页 6 0029 通过上述这种设置方式,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非短路式的 PTC 温控器电路结构, 其 电路图如图7所示 (其中1为温控器, 2为家用电器, 图中箭头为动作杆400和动触片320动 作的方向) 。从图 7 中可以看出, 当温控器正常工作时, PTC 电路是断路设置的 ; 当温度过高 时, 动作杆 400 向下运动将动触片 320 向下推动, 使动触点 321 与静触点 310 分开 (即温控 器工。
24、作回路断开) , 此时动作杆 400 与动触片导电接触, PTC 发热回路接通, PTC 芯片发热, 阻 值增大 (PTC 芯片的特性) , 使温控器的静触点和动触点保持在断开状态, 温控器不工作。本 发明的这种温控器结构安全实用, 工作稳定性高, 实用寿命长, 在温控器工作回路正常工作 时, PTC 发热回路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0030 以下, 对本发明的温控器的各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 参见图 2、 图 3 和图 4 所示, 硬磁 220 底部设置有硬磁托盘 230, 硬磁托盘 230 中心 设置有通孔, 动作杆400穿过通孔与动触片320配合动作 ; 硬磁托盘230边缘设置有导电。
25、铆 钉 240, 导电铆钉 240 上端电连接第一弹簧 (与第一弹簧底部接触) , 下端电连接第一端子片 610(与第一端子片接触) 。如图 3 所示, 导电铆钉 240 与第一端子片固定连接 (其实是静触 片与第一端子片610电接触, 并通过导电铆钉将两者固定) , 即导电铆钉具有两个作用, 第一 是固定铆接静触片与第一端子片 610, 第二是将第一端子片 610 与第一弹簧 500 导电连接。 实际应用中, 为了缩小温控器的体积, 同时便于导电铆钉 240 的安装, 硬磁托盘一侧设置有 容纳导电铆钉 240 的孔槽, 导电铆钉 240 置于该孔槽中设置。如图 4 所示, 导电铆钉 240 。
26、的 顶部设置成锯齿状结构241, 这种锯齿状的结构更加有利于导电铆钉240与第一弹簧500的 导电连接, 保证两者电连接的稳定性。 0032 参见图 3 和图 6, 动作杆 400 包括固定连接硬磁 220 和硬磁托盘 230 的绝缘壳 410 和导电杆 420, 绝缘壳 410 设置有安装通孔 430。具体的, 安装通孔 430 包括固定放置第二 弹簧 700 的第一通孔 431 和固定放置导电杆 420 的第二通孔 432, 第一通孔 431 和第二通 孔 432 连通设置, 在其连接处设置有凹台 433。实际应用中, 为了便于导电杆 420 的安装, 导电杆 420 设置成 T 形, 导。
27、电杆 420 插入第二通孔 432 中, 导电杆 420 底部从第二通孔 432 底部穿出, 导电杆 420 头部卡在凹台 433 上固定。第二弹簧 700 置于第一通孔 431 中, 第二 弹簧 700 顶端从第一通孔 431 中穿出顶住感温软磁 210, 第二弹簧 700 底部压住导电杆 420 头部, 与导电杆 420 导电连接。这种设置方式, 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弹簧 700 和导电杆 420 实现了 PTC 芯片电极与动触片 320 之间的电连接, 形成 PTC 加热回路, 另一方面, 第二弹簧 700 可以利用其弹力紧压固定导电杆 420, 避免导电杆 420 在温控器动作过程中晃动。
28、, 同时 使第二弹簧 700 与 PTC 芯片电极和导电杆 420 紧密接触, 保证三者导电连接的稳定性。另 外第二弹簧 700 可以为感温软磁 210 和硬磁 220 提供一个缓冲力作用, 避免两者吸合时发 生碰撞 ; 最后第二弹簧可以为硬磁和动作杆的整体动作提供一个动力 (弹力) , 使硬磁更加 迅速的与软磁分离, 有利于提高温控器的动作速度, 使其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 可以迅速 动作, 极大的提高了温控器的安全性能。动作杆 400 的各部件生产简单, 组装方便, 绝缘壳 410 起保护绝缘的作用, 可以保证 PTC 发热电路工作的安全稳定性。 0033 实际应用中, 绝缘壳410顶部设。
29、置有卡扣411, 硬磁220设置一凹坑, 卡扣411卡住 凹坑, 使动作杆 400 与硬磁 220 相对固定。同时, 在实际生产中, 绝缘壳 410 可以与硬磁托 盘 230 一体化成型设置, 以保证硬磁、 硬磁托盘和动作杆三者相对固定设置 (达到整体一起 稳定动作的效果) ; 或者, 在硬磁托盘底部设置一个卡扣, 利用卡扣卡住硬磁托盘, 同样可以 说 明 书 CN 104008919 A 6 5/5 页 7 实现硬磁、 硬磁托盘和动作杆三者相对固定设置。 003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为了提高温控器的生产组装效率, 绝缘壳 410、 硬磁托 盘 230 和导电杆 420 一体化注塑成型。
30、设置 (其中, 绝缘壳 410 和硬磁托盘 230 为塑料件, 导 电杆420为金属件) 。 具体操作为, 先生产导电杆420, 然后在注塑模具中放置好导电杆420, 注入塑料浆料, 冷却成型, 即可得到绝缘壳 410、 硬磁托盘 230 和导电杆 420 一体化的部件。 此时, 只需要从硬磁 220 底部将卡扣 411 扣入硬磁 220 内部的凹坑中固定, 即可完成对硬磁 和动作杆的组装。这种设置方式, 可以省去单独的绝缘壳 410 和硬磁托盘 230 的生产工序, 可以省去组装绝缘壳 410、 硬磁托盘 230 和导电杆的组装工序, 使温控器的生产组装效率得 到较大的提高。 0035 实际。
31、应用中, 为了使第一弹簧 500 和第二弹簧 700 与感温软磁 210 稳固连接, 如图 5所示, 感温软磁210底部设置有固定第一弹簧500的第一凹槽211和固定第二弹簧700的 第二凹槽 212。PTC 芯片紧贴感温软磁底面设置 (以印刷电路的形式印刷在感温软磁底面) , PTC 芯片的一个电极置于第一凹槽 211 中, 另一个电极置于第二凹槽 212 中。第一弹簧 500 顶部卡入第一凹槽211中固定, 第一弹簧顶部与PTC芯片导电连接 ; 第二弹簧700顶部插入 第二凹槽 212 中固定, 第二弹簧 700 顶部导电连接 PTC 芯片。通过这种设置方式, 一方面可 以很好的固定第一弹。
32、簧和第二弹簧, 避免其在温控器动作过程中发生位移, 另一方面可以 保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PTC芯片电连接的稳定性, 保证PTC发热回路的正常稳定工作。 PTC 芯片紧贴感温软磁底面设置, 在 PTC 发热回路工作时, PTC 芯片可以直接对感温软磁进 行加热, 其加热效率高, 可靠性高, 能确保感温软磁保持在居里温度状态下 (即确保温控器 保持断路状态) 。 0036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 在微型的温控器中形成了一个安全稳定性高的 PTC 发热回路 (即第一端子片 610第一弹簧 500PTC 芯片第二弹簧 700动作杆 400动触片 320 第二端子片 620 回路) , 参见图 3, A、。
33、 B、 C、 D、 E、 F 是该 PTC 发热回路的 6 个导电连接位, 其中 A 为导电铆钉与第一端子片连接位, B 为导电铆钉与第一弹簧连接位, C 为第一弹簧与 PTC 芯片电极连接位, D 为 PTC 芯片电极与第二弹簧连接位, E 为第二弹簧与导电杆连接位, F 为 导电杆与动触片连接位。在温控器正常工作时, 该 PTC 发热回路断开, 不对温控器工作回路 造成影响, 在温度过高时, 温控器工作回路断开, PTC 发热回路接通对感温软磁加热, 使其保 持居里温度, 维持温控器的断开状态, 直到人工断电, 感温软磁温度下降, 与硬磁再次吸合, 动触片与静触点再次接触, 温控器工作回路。
34、再次接通。 0037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 各部件生产简单, 组装方便, 其内部 PTC 发热电路连接安全 稳定, 温控器的使用寿命长, 工作安全稳定性高, 灵敏性高, 普遍适用于电暖器、 电磁炉、 电 水壶、 电烫斗等多种家用产品。 0038 应当理解的是, 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 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4008919 A 7 1/4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8919 A 8 2/4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8919 A 9 3/4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8919 A 10 4/4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891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