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哒嗪酮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苯基哒嗪酮,其制备方法、其作为除草剂的使用并涉及新型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某些取代的苯基哒嗪酮,例如,化合物5-氨基-4-氯-2-苯基哒嗪-3-酮和4-溴-5-甲基-2-苯基-哒嗪-3-酮已知具有除草性质(参见:DE1105232和DE2706700;也参见DE1670309,DE1670315,DE1695840,DE2526643,DE2808193,DE2821809和US5298502)。但是,这些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本发明因此提供了如通式(I)的新型取代苯基哒嗪酮其中R1 代表卤素,R2 代表氰基、氨基甲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卤素或者分别代表任选
地卤素取代的烷基、烷氧基或烷硫基,R3 代表基团-A1-A2-A3
其中
A1 代表单键,代表氧、硫、-SO-、-SO2-、-CO-或者基
团-N-A4-,这里A4代表氢、羟基、烷基、烯基、炔基、
烷氧基、芳基、烷基磺酰基或者芳基磺酰基,
A1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取代的亚烷基、亚烯基、氮杂亚烯
基、亚炔基、亚环烷基、亚环烯基或亚苯基,
A2 代表一个单键,代表氧、硫、-SO-、-SO2-、-CO-或
者基团-N-A4-,这里A4代表氢、羟基、烷基、烷氧基、芳
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
A2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取代的亚烷基、亚烯基、氮杂亚
烯基、亚炔基、亚环烷基、亚环烯基或亚苯基,
A3 代表氢,其条件是A1和/或A2不能代表为单键,
A3 进一步代表羟基、氨基、氰基、异氰基、硫氰基、硝基、羧基、
氨基甲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磺基、氯代磺酰基、卤素,
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或烷氧基-取代的烷基、烷氧
基、烷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烷基氨基、二烷基
氨基、烷氧羰基或二烷氧(硫)磷酰基,
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取代的烯基、烯氧基、烯基氨基、
亚烷基氨基、烯氧羰基、炔基、炔氧基、炔氨基或炔氧羰基,
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氰基-、羧基-、烷基-和/或烷氧羰
基-取代的环烷基、环烷氧基、环烷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
亚环烷基氨基、环烷氧羰基或环烷基烷氧羰基,
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硝基-、氰基-、羧基-、卤素-、烷
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和/或烷氧羰基-
取代的芳基、芳氧基、芳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羰基或芳基
烷氧羰基,
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全部或部分氢化的吡咯基、吡唑基、咪
唑基、三唑基、呋喃基、环氧乙烷基、氧杂环丁烷基、二噁烷
基、噻吩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二唑
基、噻二唑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吡唑基烷基、呋喃
基烷基、噻吩基烷基、噁唑基烷基、异噁唑基烷基、噻唑基烷
基、吡啶基烷基、嘧啶基烷基、吡唑基烷氧基、呋喃基烷氧基、
全氢吡喃基烷氧基或吡啶基烷氧基,或者R2和R3一起代表下列基团中的一个
-Q1-CQ2-,-Q1-CQ2-Q3-,-Q1-C(R7,R8)-Q3,-C(R7,R8)-CQ2-,
-C(R7,R8)-Q1-CQ2-,-Q1-C(R7,R8)-C(R7,R8)-,
-Q1-C(R7,R8)-C(R7,R8)-Q3-,-C(R7,R8)-C(R7,R8)-CQ2-,
-Q1-C(R7)=C(R7)-,-C(R7)=C(R7)-CQ2,-Q1-C(R7,R8)-CQ2-,
-N(R9)-C(R7;R8)-CQ2,-C(R7)=N-,-Q1-CQ2-C(R7,R8)-,
-Q1-CQ2-N(R9)-,-Q1-C(R7,R8)-CQ2-N(R9)-,
-C(R7,R8)-Q1-CQ2-N(R9)-,-C(R7,R8)-C(R7,R8)-N(R9)-,
-C(R7,R8)-C(R7,R8)-CQ2-N(R9)-,-C(R7)=C(R7)-N(R9)-,
-C(R7)=C(R7)-CQ2-N(R9)-,-C(R7,R8)-CQ2-N(R9)-,
-N(R9)-C(R7;R8)-CQ2-N(R9)-,-C(R7)=N-N(R9)-,
-Q1-CQ2-C(R7,R8)-N(R9)-,Q1-C(R7,R8)-C(R7,R8)-CQ2-N(R9)-
此处
Q1、Q2和Q3相同或不同,各代表氧或硫,
R7和R8相同或不同,各自代表氢、卤素或烷基,或共同代表亚烷基,
和
R9 代表氢、羟基、代表任选地氰基-、卤素-、烷氧基-、烷基
羰基-或烷氧羰基-取代的烷基、烷基羰基、烷氧羰基或烷基
磺酰基,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取代的烯基或炔基,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或烷基-取代的环烷基或环烷
基烷基,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取代的烷氧基或烯氧基,或者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氰基-、卤素-、烷基-、卤代烷基-、
烷氧基-或卤代烷氧基-取代的芳基烷基或芳基烷氧基,和R4、R5和R6相同或不同,各代表氢、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硝基、
羟基、巯基、氨基、卤素或者代表分别任选地卤素-取代的烷基、
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
所述取代地苯基哒嗪酮不能是现有技术中的化合物2-(2,4,5-三氯-苯基)-哒嗪-3-酮(参见Liebigs.Ann.Chem.697(1966),42-61)和4-氯-5-二甲氨基-2-(4-氯-2-氟-5-炔丙氧基-苯基)-哒嗪-3-酮(参见US 5298502),它们被排除在本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外。
可通过下列方式获得通式(I)所示的新型取代苯基哒嗪酮:(a)通式(II)所示的卤代芳烃
其中
R1、R2和R3每一个均如上定义并且
X1 代表卤素与通式(III)所示的哒嗪酮反应,
其中
R4、R5和R6每一个均如上定义或者与式(III)所示化合物的酸的加成物或碱金属盐反应,如果合适在反应助剂或稀释剂存在下进行,或者(b)通式(IV)所示的芳基肼
其中
R1、R2和R3每一个均如上定义与通式(V)所示的β-三卤甲基-烯酮反应,
其中
R4、R5和R6每一个均如上定义并且
X2代表卤素假如合适在反应助剂或稀释剂存在下进行,或者(c)通式(VI)所示的腙羧酸
其中
R1、R2、R3、R4、R5和R6每一个均如上定义进行环合,即与脱水试剂反应,或者(d)通式(Ia)所示的2,4-二取代苯基哒嗪酮其中R1、R2、R4、R5和R6每一个均如上定义进行硝化,即与一种硝化试剂反应。
通过进一步的通常方法,例如通过亲核取代(例如R3:F→OH,SH,NH2,OCH3,NHSO2CH3;R5:Cl→N(CH3)2)或通过进一步地官能团转化(例如R2:CONH2→CN,CN→CSNH2;R3:NO2→NH2,NH2→F,Cl,Br,CN,NHSO2CH3,SO2Cl)也可将通式(I)的化合物转化成符合上述定义的其它通式(I)的化合物。参见制备实施例。
通式(I)的新型的取代苯基哒嗪酮具有强的除草活性。
在定义中,饱和或不饱和的烃链,如烷基、烯基或炔基,对于每一情况可以是直链的或支链的。
卤素通常代表氟、氯、溴或碘,优选为氟、氯或溴,特别为氟或氯。
本发明优选提供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
R1 代表氟、氯或溴,
R2 代表氰基、氨基甲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氟、氯、溴,或代表分别
任选地氟-和/或氯-取代的烷基、烷氧基或烷硫基,每一基团
都有1或2个碳原子,
R3 代表基团-A1-A2-A3
其中
A1 代表一个单键,代表氧、硫、-SO-、-SO2-、-CO-
或基团-N-A4-这里A4代表氢、羟基、C1-C4的
烷基、C3-C4的烯基、C3-C4的炔基、C1-C4的烷氧
基、苯基、C1-C4的烷基磺酰基或苯基磺酰基,
A1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或溴-取代的C1-C6
的亚烷基、C2-C6的亚烯基、C2-C6的氮杂亚烯基、
C2-C6的亚炔基、C3-C6的亚环烷基、C3-C6的亚环
烯基或亚苯基,
A2 代表一个单键、代表氧、硫、-SO-、-SO2-、-CO-
或基团-N-A4-其中A4代表氢、羟基、C1-C4的
烷基、C1-C4的烷氧基、苯基、C1-C4的烷基磺酰基或
苯基磺酰基,A2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或溴-取代的C1-C6
的亚烷基、C2-C6的亚烯基、C2-C6的氮杂亚烯基、
C2-C6的亚炔基、C3-C6的亚环烷基、C3-C6的亚环
烯基或亚苯基,A3 代表氢,其条件是A1和/或A2不能代表单键,A3 进一步代表羟基、氨基、氰基、异氰基、硫氰基、硝基、
羧基、氨基甲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磺基、氯代磺酰基、
氟、氯、溴,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或C1-C4的烷氧基-
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烷基硫酰
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烷氧羰基或二烷氧(硫)磷
酰基,在每种情况下烷基都含有1-6个碳原子,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或氯-取代的烯基、烯氧基、
烯基氨基、亚烷基氨基、烯氧羰基、炔基、炔氧基、炔氨
基或炔氧羰基,每种情况下烯基、亚烷基或炔基中都有2
-6个碳原子,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氰基-、羧基-、
C1-C4的烷基-和/或C1-C4的烷氧羰基-取代的环烷
基、环烷氧基、环烷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环亚烷基氨
基、环烷氧羰基或环烷基烷氧羰基,每种情况下环烷基有
3-6个碳原子,烷基任选有1-4个碳原子,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硝基-、氰基-、羧基-、氟-、
氯-、溴-、C1-C4的烷基-、C1-C4的卤代烷基-、
C1-C4的烷氧基-、C1-C4的卤代烷氧基-和/或C1-
C4的烷氧羰基-取代的苯基、苯氧基、苯基-C1-C4的
烷基、苯基-C1-C4-的烷氧基、苯氧羰基或苯基-C1
-C4-烷基氧羰基,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全部或部分氢化的吡咯基、吡唑
基、咪唑基、三唑基、呋喃基、环氧乙烷基、氧杂环丁烷
基、二噁烷基、噻吩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异
噻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
吡唑基-C1-C4-烷基、呋喃基-C1-C4-烷基、噻吩
基-C1-C4-烷基、噁唑基-C1-C4-烷基、异噁唑-
C1-C4-烷基、噻唑-C1-C4-烷基、吡啶基-C1-
C4-烷基、嘧啶基-C1-C4-烷基、吡唑基-甲氧基、
呋喃基-甲氧基,代表全氢化的吡喃基甲氧基或吡啶基甲
氧基,或者R2和R3一起代表下列基团中的一个
-Q1-CQ2-,-Q1-CQ2-Q3-,-Q1-C(R7,R8)-Q3-,-C(R7,R8)-CQ2-,
-C(R7,R8)-Q1-CQ2-,-Q1-C(R7,R8)-C(R7,R8)-,
-Q1-C(R7,R8)-C(R7,R8)-Q3-,-C(R7,R8)-C(R7,R8)-CQ2-,
-Q1-C(R7)=C(R7)-,-C(R7)=C(R7)-CQ2-,-Q1-C(R7,R8)-CQ2-,
-N(R9)-C(R7;R8)-CQ2-,-C(R7)=N-,-Q1-CQ2-C(R7,R8)-,
-Q1-CQ2-N(R9)-,-Q1-C(R7,R8)-CQ2-N(R9)-,
-C(R7,R8)-Q1-CQ2-N(R9)-,-C(R7,R8)-C(R7,R8)-N(R9)-,
-C(R7,R8)-C(R7,R8)-CQ2-N(R9)-,-C(R7)=C(R7)-N(R9)-,
-C(R7)=C(R7)-CQ2-N(R9)-,-C(R7,R8)-CQ2-N(R9)-,
-N(R9)-C(R7;R8)-CQ2-N(R9)-,-C(R7)=N-N(R9)-,
-Q1-CQ2-C(R7,R8)-N(R9)-,Q1-C(R7,R8)-C(R7,R8)-CQ2-N(R9)-
其中
Q1、Q2和Q3相同或不同,每一个都代表氧或硫,
R7和R8相同或不同,每一个单独代表氢、氟、氯、溴或C1-C4的
烷基,或者它们一起代表C2-C5的亚烷基,和
R9 代表氢、羟基、代表任选地氰基-、氟-、氯-、C1-C4-
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或C1-C4-烷氧羰基-取
代的烷基、烷基羰基、烷氧羰基或烷基磺酰基,每一情况下烷
基基团有1-6个碳原子,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或溴-取代的烯基或炔基,
每种情况下有2-6个碳原子,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溴-或C1-C4-烷基-
取代的环烷基或环烷基烷基,在每种情况下,环烷基基团有3
-6个碳原子,烷基中任选有1-3个碳原子,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和/或氯-取代的烷氧基或烯氧基,
每种情况下有多至6个碳原子,或者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氰基-、氟-、氯-、C1-C4-烷基
-、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
卤代烷氧基取代的苄基或苄氧基,和
R4、R5和R6相同或不同,每一个代表氢、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
硝基、羟基、巯基、氨基、氟、氯、溴、或代表分别任选地氟
-和/或氯-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或二烷基
氨基,每种情况下烷基基团含1-4个碳原子,
所述取代的苯基哒嗪酮不能是现有技术化合物2-(2,4,5-三氯苯基)-哒嗪-3-酮(参见Liebigs Ann.Chem.697(1966),42-61)和4-氯-5-二甲氨基-2-(4-氯-2-氟-5-炔丙氧基苯基)-哒嗪-3-酮(参见US5298502),它们排除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外。
本发明特别涉及的式(I)化合物中
R1 代表氟或氯
R2 代表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氟、氯、溴、甲基或三氟甲基,
R3 代表基团-A1-A2-A3
其中
A1 代表单键、代表氧、硫、-SO-、-SO2-、-CO-或
基团-N-A4-,其中A4代表氢、羟基、甲基、乙基、n
-或i-丙基、甲氧基、乙氧基、n-或i-丙氧基、甲基
磺酰基或乙基磺酰基,
A1 进一步代表亚甲基、1,1-亚乙基、1,2-亚乙基、1,1
-亚丙基、1,2-亚丙基、1,3-亚丙基、1,2-亚乙烯
基、1,2-亚丙烯基、1,3-亚丙烯基、1,2-亚乙炔
基、1,2-亚丙炔基或1,3-亚丙炔基,
A2 代表单键、代表氧、硫、-SO-、-SO2-、-CO-或
基团-N-A4-,其中A4代表氢、羟基、甲基、乙基、n
-或i-丙基、甲氧基、乙氧基、n-或i-丙氧基、甲基
磺酰基、乙基磺酰基、n-或i-丙基磺酰基或苯基硫酰
基,A2 进一步代表亚甲基、1,1-亚乙基、1,2-亚乙基、1,1
-亚丙基、1,2-亚丙基、1,3-亚丙基、1,2-亚乙烯
基、1,2-亚丙烯基、1,3-亚丙烯基、1,2-亚乙炔
基、1,2-亚丙炔基或1,3-亚丙炔基,A3 代表氢,其条件是A1和/或A2不能代表单键,A3 进一步代表羟基、氨基、氰基、硝基、羧基、氨基甲酰基、
磺基、氟、氯、溴,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甲氧基-、或乙氧基
-取代的甲基、乙基、n-或i-丙基、n-、i-、s-
或t-丁基、n-、i-、s-或t-戊基、甲氧基、乙氧
基、n-或i-丙氧基、n-、i-、s-或t-丁氧基、
n-、i-、s-或t-戊氧基、甲硫基、乙硫基、n-或
i-丙硫基、n-、i-、s-或t-丁硫基、甲基亚硫酰
基、乙基亚磺酰基、n-或i-丙基亚磺酰基、甲磺酰基、
乙磺酰基、n-或i-丙基磺酰基、甲氨基、乙氨基、n
-或i-丙基氨基、n-、i-、s-或t-丁基氨基、二
甲氨基、二乙氨基、甲氧羰基、乙氧羰基、n-或i-丙
氧羰基、二甲氧磷酰基、二乙氧磷酰基、二丙氧磷酰基或
二异丙氧磷酰基,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或氯-取代的丙烯基、丁烯基、
丙烯氧基、丁烯氧基、丙烯氨基、丁烯氨基、亚丙基氨基、
亚丁基氨基、丙烯氧羰基、丁烯氧羰基、丙炔基、丁炔基、
丙炔氧基、丁炔氧基、丙炔氨基、丁炔氨基、丙炔氧羰基
或丁炔氧羰基,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氰基-、羧基-、甲
基-、乙基-、n-或i-丙基-、甲氧羰基-或乙氧羰
基-取代的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丙氧基、
环丁氧基、环戊氧基、环己氧基、环丙基甲基、环丁基甲
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环丙基甲氧基、环丁基甲
氧基、环戊基甲氧基、环己基甲氧基、亚环戊基氨基、亚
环己基氨基、环戊氧羰基、环己氧羰基、环戊基甲氧羰基,
或环己基甲氧羰基,
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硝基-、氰基、羧基-、氟-、氯
-、溴-、甲基-、乙基-、n-或i-丙基-、三氟甲
基-、甲氧基-、乙氧基-、n-或i-丙氧基-、二氟
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羰基-和/或乙氧羰基-取
代的苯基-、苯氧基、苄基、苯乙基、苄氧基、苯氧羰基、
苄氧羰基,
A3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全部或部分氢化)吡咯基、吡唑
基、咪唑基、三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噁唑基、异噁唑
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吡啶基、
嘧啶基、三嗪基、吡唑甲基、呋喃甲基、噻吩甲基、噁唑
甲基、异噁唑甲基、噻唑甲基、吡啶甲基、嘧啶甲基、吡
唑甲氧基、呋喃基甲氧基或吡啶基甲氧基,或者R2和R3一起代表下列基团中的一个
-Q1-CQ2-,-Q1-CQ2-Q3-,-Q1-C(R7,R8)-Q3-,-C(R7,R8)-CQ2-,
-C(R7,R8)-Q1-CQ2-,-Q1-C(R7,R8)-C(R7,R8)-,
-Q1-C(R7,R8)-C(R7,R8)-Q3-,-C(R7,R8)-C(R7,R8)-CQ2-,
-Q1-C(R7)=C(R7)-,-C(R7)=C(R7)-CQ2-,-Q1-C(R7,R8)-CQ2-,
-N(R9)-C(R7;R8)-CQ2-,-C(R7)=N-,-Q1-CQ2-C(R7,R8)-,
-Q1-CQ2-N(R9)-,-Q1-C(R7,R8)-CQ2-N(R9)-,
-C(R7,R8)-Q1-CQ2-N(R9)-,-C(R7,R8)-C(R7,R8)-N(R9)-,
-C(R7,R8)-C(R7,R8)-CQ2-N(R9)-,-C(R7)=C(R7)-N(R9)-,
-C(R7)=C(R7)-CQ2-N(R9)-,-C(R7,R8)-CQ2-N(R9)-,
-N(R9)-C(R7;R8)-CQ2-N(R9)-,-C(R7)=N-N(R9)-,
-Q1-CQ2-C(R7,R8)-N(R9)-,Q1-C(R7,R8)-C(R7,R8)-CQ2-N(R9)-
此处
Q1、Q2和Q3相同或不同,每一个代表氧或硫,
R7和R8相同或不同,每一个自身代表氢、氟、氯、溴或甲基,或者
它们一起代表1,2-亚乙基(二亚甲基),和
R9 代表氢、羟基、代表任选地氰基-、氟-、氯-、甲氧基-、
乙氧基-、乙酰基-、丙酰基-、甲氧羰基-或者乙氧羰基-
取代的甲基、乙基、n-或i-丙基、n-、i-、s-或t-
丁基,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或溴-取代的丙烯基、丁
烯基、丙炔基或丁炔基,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氯-、溴-、甲基-或乙基-取
代的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丙基甲基、环丁基
甲基、环戊基甲基或环己基甲基,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氟-和/或氯-取代的甲氧基、乙氧基、
n-或i-丙氧基、n-、i-或s-丁氧基、丙烯氧基或丁烯
氧基,或者
R9 进一步代表分别任选地氰基-、氟-、氯-、甲基-、乙基-、
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或三氟甲氧
基-取代的苄基或苄氧基,和,
R4、R5和R6相同或不同,每一个代表氢、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
硝基、羟基、巯基、氨基、氟、氯、溴,或者代表分别任选地
氟-和/或氯-取代的甲基、乙基、n-或i-丙基、n-、i
-、s-或t-丁基、甲氧基、乙氧基、甲硫基、乙硫基、甲氨
基、乙氨基或二甲氨基,
所述取代的苯基哒嗪酮不能是现有技术化合物2-(2,4,5-三氯苯基)-哒嗪-3-酮(参见Liebigs Ann.Chem.697(1966),42-61)和4-氯-5-二甲氨基-2-(4-氯-2-氟-5-炔丙氧基苯基)-哒嗪-3-酮(参见US5298502)。
上面列出的一般的或优选的自由基定义对于式(I)的最后产物也是有效的,并且相应地对于每一种制备例子中的起始原料或中间体也是有效的。这些自由基的定义可以随意互相合并,即提到的优选范围间的合并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的例子列于以下的组。组1
Ar具有下面列出的意义:
2,4,5-三氯-苯基、2,4-二氯-5-氟-苯基、2-氯-4,5-二氟-苯基、4-氯-2,5-二氟-苯基、5-氯-2,4-二氟-苯基、2-氟-5-氯-4-氰基-苯基、2,4,5-三氟-苯基、2,5-二氯-4-氰基-苯基、2-氯-5-氟-4-氰基-苯基、2-氯-4,5-二氰基-苯基、2-氯-4-氟-5-氰基-苯基、2,5-二氟-4-氰基-苯基、2-氯-4-氰基-5-甲基-苯基、2,4-二氯-5-甲氧基-苯基、2,4-二氯-5-乙氧基-苯基、2,4-二氯-5--n-丙氧基-苯基、2,4-二氯-5-i-丙氧基-苯基、4-氯-2-氟-5-甲氧基-苯基、4-氯-2-氟-5-乙氧基-苯基、4-氯-2-氟-5-n-丙氧基-苯基、4-氯-2-氟-5-i-丙氧基-苯基、2-氟-4-氰基-5-甲基-苯基、2,4-二氯-5-甲基-苯基、2-氯-4-氰基-5-三氟甲基-苯基、4-氟-3-三氟甲基-苯基、2-氟-4-氰基-5-三氟甲基-苯基、2-氯-4-甲基-5-三氟甲基-苯基、2-氯-5-氟-4-甲氧基-苯基、2-氟-4-甲氧基-5-甲基-苯基、2,5-二氟-4-硫代氨基甲酰基-苯基、2-氯-4-氟-5-i-丙氧基-苯基、2-氟-4-氰基-5-甲氧基-苯基、2-氟-4-氰基-5-i-丙氧基-苯基、2-氯-4-氰基-5-(2-丙炔氧基)-苯基、2-氟-4-氰基-5-(1-甲基-2-丙炔氧基)-苯基、2-氯-4-硫代氨基甲酰基-5-i-丙氧基-苯基、2-氟-4-氰基-5-(2-丙烯氧基)-苯基、2-氟-4-氯-5-(2-丙烯氧基)-苯基、2-氯-4-氰基-5-甲基磺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乙基-磺酰氨基-苯基、2-氟-4-硫代氨基甲酰基-5-甲磺酰基-苯基、2-氯-4-氰基-5-乙磺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环丙基磺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i-丙磺酰氨基-苯基、2-氯-4-硫代氨基甲酰基-5-乙磺酰氨基-苯基、2-氯-4-氰基-5-氨氰基-苯基、2-氟-4-氰基-5-三氟甲磺酰基氨基-苯基、2-氟-4-氰基-5-(2,2-二氟乙磺酰基氨基)-苯基、2-氟-4-氰基-5-苯基磺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t-丁基磺酰氨基-苯基、2-氯-4-氰基-5-甲氧羰基苯基、2-氟-4-氰基-5-乙氧羰基-苯基、2-氟-4-硫代氨基甲酰基-5-甲氧羰基-苯基、2-氯-4-氰基-5-(N-环丙基-乙磺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1-甲基-2-丙炔硫基)-苯基、2-氟-4-氰基-5-甲氨基-苯基、2-氯-4-硫代氨基甲酰基-5-甲氧羰甲基-苯基、2-氯-4-氰基-5-(N-甲基-乙磺酰氨基)-苯基、2-氯-4-氰基-5-i-丙氧羰基-苯基、2-氟-4-氰基-5-(双-乙磺酰基氨基)-苯基、2-氟-4-氰基-5-(N-甲磺酰基-乙磺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1-甲氧羰基乙氧基)-苯基、2-氟-4-氰基-5-环丙氧基-苯基、2-氯-4-氰基-5-二甲氨基-苯基、2-氟-4-氰基-5-四氢呋喃甲氧基-苯基、2-氟-4-氰基-5-氨基-苯基、2-氟-4-氰基-5-甲氨基羰基-苯基、2-氟-4-氰基-5-甲硫酰氧基-苯基、2-氯-4-氰基-5-二氟甲氧基-苯基、2-氟-4-氰基-5-乙氧羰基甲氧基-苯基、2-氟-4-氰基-5-二甲氨基羰基-苯基、2-氟-4-氰基-5-氰基甲氧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丙烯氧基)-苯基、2-氟-4-氰基-5-羟基-苯基、2-氟-4-氰基-5-硝基-苯基、2-氟-4-氰基-5-二乙氧磷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氯磺酰基-苯基、2-氟-4-氰基-5-甲酰氨基-苯基、2-氯-4-氰基-5-乙氧羰氧基-苯基、2-氟-4-氰基-5-二乙氧磷酰基甲氧基-苯基、2-氯-4-氰基-5-羟基-苯基、2-氟-4-氰基-5-(N,N-二乙酰氨基)-苯基、2-氟-4-氰基-5-乙酰氨基-苯基、2-氯-4-氰基-5-硫氰基-苯基、2-氟-4-氰基-5-二乙氨氧基-苯基、2-氟-4-氰基-5-四氢呋喃氧基-苯基、2-氟-4-氰基-5-脲基-苯基、2-氟-4-氰基-5-二甲氧基亚甲氨基-苯基、2-氯-4-氰基-5-乙氧基亚甲氨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乙氧羰氧基)-苯基、2-氯-4-氰基-5-二甲氨基亚甲氨基-苯基、2-氯-4-氰基-5-(全氢吡喃-4-氧基)-苯基、2-氟-4-氰基-5-(2-甲氧羰乙基)-苯基、2-氯-4-氰基-5-(2-羧基-2-氯-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甲氧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s-丁氧羰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氨基甲酰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甲氧羰基-1-甲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1,2-二溴-2-甲氧羰基-乙基)-苯基、2-氯-4-氰基-5-(2-氯-2-i-丙氧羰基-乙基)-苯基、2,4-二氯-5-(2-甲氧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羧基-2-氯-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乙氨基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烯丙氨基羰基-2-氯-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乙氧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环丙氨基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2-氯-2-二甲氨基羰基-乙基)-苯基、2-氯-4-氰基-5-(2-氯-2-乙磺酰氨基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氯-5-(2-羧基-乙烯基)-苯基、2-氟-4-硫代氨基甲酰基-5-(2-乙氨基羰基-乙烯基)-苯基、2-氟-4-氰基-5-(1-乙氧羰基-乙基)-苯基、2-氯-4-氰基-5-(1-乙氧基-羰基乙基)-苯基、2-氯-4-氰基-5-羧基-苯基、2-氟-4-氯-5-(1-乙氧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氯-5-(1-i-丙氧羰基-乙基)-苯基、2-氟-4-氰基-5-i-丁氧基-苯基、2-氯-4-氰基-5-i-丁氧基-苯基、2-氯-4-氰基-5-(2-甲氧基-乙氧基)-苯基、2-氟-4-氯-5-(2-甲氧基-乙氧基)-苯基、2-氟-4-氯-5-i-丁氧基-苯基、2-氟-4-羟基-5-i-丙氧基-羰基-苯基、2-氟-4-氰基-5-(2-氧杂环丁烷氧基)-苯基、2-氟-4-氰基-5-(2-氧杂环丁烷氧基-羰基甲氧基)-苯基、2-氟-4-氰基-5-(2-氧杂环丁烷氧基)-苯基,组2Ar有上面组1中所列的意义。组3Ar有上面组1中所列的意义。组4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5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6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7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8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9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0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1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2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3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4A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4B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5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6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7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8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19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0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1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2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3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4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5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6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7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8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29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0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1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2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3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4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5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6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7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8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39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40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组41Ar的意义如组1中所列。
例如,用4-氟-6-甲基-哒嗪-3-酮和4,5-二氟-2-甲氧基-苯氰作为起始原料,依据本发明的方法(a)的反应过程可图示如下:
例如用4,4,4-三氯-3-甲基-巴豆醛和2,4-二氯-5-三氟甲基-苯肼作为起始原料,依据本发明方法(b)的反应过程可图示如下:
例如用N-(4-溴-2-氟-5-甲氧基-羰基-苯基)-腙粘氯酸作为起始原料,依据本发明方法(c)的反应过程可图示如下:
例如用2-(2,4-二氯-苯基)-4,5,6-三氯-哒嗪-3-酮和硝酸作为起始原料,依据本发明方法(d)的反应过程可图示如下:
依据本发明在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a)中,式(II)提供了用作起始原料的卤代芳烃的一般的定义。在式(II)中,R1,R2和R3每一个优选或者特别具有上面已经指出的那些意义,与依据本发明要制备的所述式(I)化合物相联系,对于R1、R2和R3是优选的或特别优选的;X1优选代表氟、氯或溴,特别为氟。
式(II)起始原料是已知的和/或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制备(参见EP191181,EP370332,EP431373,EP441004)。
式(III)为提供了哒嗪酮的一般定义,哒嗪酮进一步用作依据本发明的方法(a)的起始原料。在式(III)中,R4、R5和R6每一个优选或者特别具有上面已经提出的那些意义,它们与依据本发明的要制备的所述化合物相联系,对于R4、R5和R6是优选的或特别优选的。
式(III)起始原料是已知的和/或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制备(参见JChem.Soc.1947,239;Angew.Chem.77(1965),282;Monatsh.Chem.120(1989),329)。
式(IV)提供了芳基肼的一般的定义,芳基肼在依据本发明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b)中用作起始原料。在式(IV)中,R1、R2和R3每一个优选或特别具有上面已经提出的那些意义,与依据本发明的要制备的所述式(I)化合物相联系,对于R1、R2和R3是优选的或特别优选的。
式(IV)起始原料是已知的和/或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参见EP370332)。
式(V)提供了β-三卤甲基烯酮的一般定义,β-三卤甲基烯酮在依据本发明的方法(b)中进一步用作起始原料。在式(V)中,R4、R5和R6每一个优选地或特别具有上面已经指出的那些意义,与依据本发明的要制备的所述式(I)化合物相联系,对于R4、R5和R6是优选的或特别优选的;X2优选代表氟、氯或溴,特别为氯。
式(V)起始原料是已知的和/或可通过已知方法制备(参见DE2706700)。
式(VI)提供了腙羧酸的一般的定义,腙羧酸在依据本发明的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c)中用作起始原料。在式(VI)中,R1、R2、R3、R4、R5和R6每一个优选地或特别具有上面已经指出的那些意义,与依据本发明的要制备的所述式(I)化合物相联系,对R1、R2、R3、R4、R5和R6是优选的或特别优选的。
式(VI)起始原料没有在文献中公开,作为新型化合物,它们成为本申请的部分主题。
通式(VI)所示的新的腙羧酸可以如此获得,当通式(IV)所示的芳肼其中R1、R2和R3均如上定义与通式(VII)所示的β-羧基烯酮反应
其中
R4、R5和R6每一个均如上定义。
假如适当,在例如乙醇等稀释剂存在下和在例如对甲苯磺酸等反应助剂存在下,在0℃-100℃的温度下反应即可(参见制备实施例)。
式(Ia)提供了2,4-二取代苯基-哒嗪酮的一般的定义,该哒嗪酮在依据本发明的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d)中用作起始原料。在式(Ia)中,R1、R2、R4、R5和R6每一个均优选地或特别具有上面所指的那些意思,与依据本发明的要制备的式(I)化合物所联系,对于R1、R2、R4、R5和R6是优选的或特别优选的。
式(Ia)起始原料是已知的和/或可通过已知方法制备(参见,依据本发明的方法(a)-(c))。
制备依据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的方法(a)、(b)、(c)和(d)优选在一稀释剂存在下进行。合适的稀释剂通常为常用的有机溶剂。优选包括脂肪族的、脂环族的、芳香族的、任选地卤代烃类,如: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石油醚、石油英、汽油、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二氯甲烷(亚甲基氯)、三氯甲烷(氯仿)或四氯化碳,二烷基醚如:二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MTBE)、乙基叔戊基醚、四氢呋喃(THF)、1,4-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或乙二醇二乙醚、二甘醇二甲醚或二甘醇二乙醚;二烷基酮如;丙酮、丁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丙基酮或甲基异丁基酮,腈类如:乙腈、丙腈、丁腈或苯腈;酰胺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苯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六甲基磷酰胺;酯类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或异丙酯、乙酸n-、i-或s-丁酯;亚砜如二甲亚砜;醇类如:甲醇、乙醇、n-或i-丙醇、n-、i-、s-或t-丁醇、乙二醇单甲醚或乙二醇单乙醚、二甘醇单甲醚或二甘醇单乙醚;它们与水的混合物或者纯水。在依据本发明的方法(b)中乙醚也可优越地用作稀释剂。
依据本发明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a)和(b)中优选在一种合适的反应助剂存在下进行。合适的反应助剂通常为常用的无机或有机碱或酸受体。优选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的乙酸盐、氨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氢化物、氢氧化物或烷氧化物例如:乙酸钠、乙酸钾或乙酸钙、氨基锂、氨基钠、氨基钾或氨基钙、碳酸钙、碳酸钾或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钙、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或氢化钙、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甲醇钠或甲醇钾、乙醇钠或乙醇钾、n-或i-丙醇钠或n-或i-丙醇钾、n-,i-,s-或t-丁醇钠或钾,进一步也包括碱性的有机氮化合物,例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乙基-二异丙基胺、N,N-二甲基-环己胺、二环己基胺、乙基-二环己基胺、N,N-二甲基 苯胺、N,N-二甲基-苄胺、吡啶、2-甲基-、3-甲基-、4-甲基-、2,4-二甲基-、2,6-二甲基-、3,4-二甲基-、3,5-二甲基-吡啶、5-乙基-2-甲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N-甲基-哌啶、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1,5-二氮杂二环[4.3.0]-壬-5-烯(DBN),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
依据本发明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c)要在一脱水试剂存在下进行。适于此目的的为常用的脱水试剂,例如,硫酸、甲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乙酸酐和氧化磷(V)。
依据本发明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d),施行时要使用一硝化试剂。适于此目的的为常用的硝化试剂,例如,硝酸及其与硝化助剂如硫酸的混合物。
当施行依据本发明的方法(a)、(b)、(c)和(d)时,反应温度可在一相对较宽的范围内变动。通常使用的温度在-20℃到200℃之间,优选温度在0℃-150℃,特别地在10℃到120℃之间。
依据本发明的方法通常在大气压下进行,但是在升高或降低压力-通常在0.1bar-10bar之间下操作也是可能的。
在依据本发明方法(a)、(b)、(c)和(d)的实施中,起始原料通常以大约等摩尔的量使用。但是,使其中一个组分较大过量也是可能的。反应通常在一合适的稀释剂中进行,假如适当,在一反应助剂存在下进行,并且反应混合物通常在所需温度下搅拌几个小时。处理工作依据传统的方法进行(参见制备实施例)。
依据本发明的活性物质可以被用作脱叶剂、干燥剂、灭秸杆剂和,特别用作杀草剂。草,广义上理解为所有的长在不希望长的地方的植物。依据本发明的物质是用作全部还是部分除草剂基本上依据所用的量而定。
依据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可用于例如下列植物上:双子叶草类种属:芥属、独行菜属、拉拉藤属、繁缕属、洋甘菊属、春黄菊属、牛膝菊属、藜属、荨麻属、千里光属、苋属、马齿苋属、苍耳属、旋花属、番薯属、蓼属、田菁属、豚草属、蓟属、飞廉属、苦苣菜属、茄属、菜属、水松叶属、母草属、野芝麻属、婆婆纳属、苘麻属、刺酸模属、曼陀罗属、堇菜属、鼬瓣花属、罂粟属、矢车菊属、三叶草属、毛莨属、蒲公英属。双子叶作物种尾:棉属、大豆属、甜菜属、胡萝卜属、菜豆属、豌豆属、茄属、亚麻属、番薯属、野豌豆属、烟草属、蕃茄属、花生属、芸苔属、莴苣属、香瓜属、南瓜属。单子叶草类种属:稗属、狗尾草属、黍属、马唐属、梯牧草属、早熟禾属、羊茅属、掺属、臂形草属、毒麦属、雀麦属、燕麦属、莎草属、高粱属、冰草属、狗牙根属、雨久花属、飘拂草属、慈姑属、荸荞属、莞草属、雀稗属、鸭嘴草属、尖瓣花属、龙爪茅属、翦股颖属、看麦娘属和Apera。单子叶作物种属:稻属、玉米属、小麦属、大麦属、燕麦属、黑麦属、高粱属、黍属、甘蔗属、风梨属、天门冬属、葱属。
但是,依据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的使用决不仅限于这些种属,而且以同样的方式适用于其他植物。
这些化合物,依其浓度,适用于草类的完全控制,例如工业地域和铁道路基,和植树或未植树的道路或广场。同样的,这些化合物能用于多年生植物种植园中的草类的控制,例如,森林、装饰树种植园、果园、葡萄园、柑橘林、栗树园、香蕉种植园、咖啡种植园、茶园、橡胶种植园、油棕榈种植园、可可种植园、软水果种植林和蛇麻草田、草坪、草皮和牧场上,并且用于每年生作物中的草类的选择性控制。
依据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特别适于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中的双子叶草类的选择性控制,都可通过出苗前和出苗后的方法。
活性化合物可能制成习惯的制剂形式,如溶液、乳液、可润湿粉末、悬浊液、粉末、粉剂、糊状物、可溶性粉末、颗粒、悬浊液-乳液浓缩物、浸有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和合成材料,和聚合物质中的非常小的微囊。
这些制剂形式通过一种已知的方法制得,例如通过混合活性化合物与补充剂,即液体溶剂和/或固体载体,任选地使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起泡剂。
假如所用的补充剂是水,也可能使用如有机溶剂作为助溶剂。基本地,合适的液体溶剂包括:芳烃,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代芳烃和氯代脂肪烃,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肪烃,如环己烷或链烷烃,如石油醚组分,矿物油和植物油,醇类,如丁醇或乙二醇和它们的醚和酯,酮类,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强极性的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也包括水。
合适的固体载体有:
例如铵盐和磨碎的天然矿物,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粉、白垩、石英、硅镁土、蒙脱石、硅藻土、磨碎的合成无机物,如粉碎的硅胶、三氧化二铝和硅酸盐,用于颗粒的合适的固体载体例如有压碎和分级的天然岩石,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云石,和合成的无机和有机的粉状颗粒,和有机材料的颗粒如锯末、椰子壳、玉米棒子和烟草茎;合适的乳化剂和/或起泡剂例如有非离子的和阴离子的乳化剂,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酸,烷基磺酸盐,芳基磺酸盐和蛋白质水解产物;合适的分散剂例如有:木质素-亚硫酸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胶粘剂可以用在配方中,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粉状、粒状或乳胶状的天然和合成聚合物,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聚酯酸乙烯酯,和天然的磷脂,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的磷脂。进一步的添加剂可能是矿物和植物油。
也可能使用着色剂如无机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蓝,和有机染料,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和痕色元素如:铁、镁、硼、铜、钴、钼和锌的盐。
通常配方中含有重量比为0.1-95%的活性物质,优选为0.5-90%。
依据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可以以其配方形式使用,或者与已知的控制草类的除草剂混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现成的配方或者桶中的混合都是可能的。
用于混合物的合适的共组分为已知的除草剂,例如,酰基苯胺如吡氟草胺和敌稗;芳基羧酸如二氯吡啶甲酸、麦草畏和毒莠定;芳氧基链烷酸如:2,4-滴、2,4-滴丁酸、2,4-滴丙酸、氟草烟、MCPA(二甲二氯)、MCPP(二甲四氯丙酸)和氯草定;芳氧基-苯氧基链烷酸酯如禾草定、噁唑禾草宁、吡氟禾草定、盖草能和喹禾灵;哒嗪酮如氨基氯哒嗪酮和达草灭;氨基甲酸酯如:氯苯胺灵、甜菜安、甜菜宁和苯胺灵;乙酰氯苯胺如:甲草胺、乙草胺、去草胺、吡草胺、异甲丙草胺和丙草胺;二硝基苯胺如:消草石黄灵、硝草胺和氟乐灵;二苯基醚如:烧草丹、治草醚、fluroglycofen、fomesofen、halosafen、乳氟草灵和氟硝草醚;脲,如绿麦隆、敌草隆、伏草隆、异丙隆、利谷隆和噻唑隆;羟基胺,如:alloxydim、clethodim、草噻喃、稀禾定和tralkoxydim;咪唑啉酮,如咪草烟、咪草酯、imazopyr和灭草喹A;腈,如溴苯腈、敌草腈、碘草腈;氧乙酰胺,如,苯噻草胺;磺酰基脲,如:amidosulfuron、甲基苄嘧磺隆、乙基氯嘧磺隆、氯磺隆、cinmethylin、甲磺隆、烟嘧磺隆、氟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阔叶散、trisulfuron、tribenuron-methyl、硫代氨基甲酸酯,如,苏达灭、草灭特、燕麦敌、扑草灭、禾草畏、禾草特、苄草丹、禾草丹和野麦威;三嗪,如:草脱净、草净津、西玛津、simetryne、特丁草净和特丁津;三嗪酮、如六嗪酮、灭它通和嗪草酮;其它的如:氨基三唑、benfuresate、灭草松、cinmcthylin、异噁草酮、氯草啶、苯敌快、dithiopyr、灭草呋喃、氟咯草酮、草丙膦、草甘膦、异噁草胺、除虫菊素、quinchlorac、quinmerac、sulphosate和灭草环。
也可能是其它已知的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如杀菌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驱鸟剂、植物营养剂和土壤结构改良剂。
活性化合物可以以其制剂形式使用或通过进一步稀释制备的使用形式,如现成的溶液、悬浮液、乳浊液、粉末、糊状物和颗粒,它们以习惯的方式使用,例如通过浇灌、喷洒、喷雾或撒播。
依据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可以在植物出苗前或出苗后使用。它们也可以在播种前掺进土壤中。
使用的活性化合物的量在一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它主要依据所希望效果的性质。通常,施用率在每公顷土地用1g到10kg活性物质之间,优选为5g-5kg/公顷。
依据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的制备和使用见于下面的实施例。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方法(a))
20(g)(0.10mol)的3-甲基-哒嗪-6-酮氢溴酸盐和30g(0.22mol)碳酸钾开始时加到200ml二甲亚砜中,在室温下(大约20℃)加入15.7g(0.10mol)的2,4,5-三氟苯腈。混合物在40℃-50℃下搅拌过夜接着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残余物用水搅拌,吸滤并用异丙醇进行重结晶。
获得18.5g(理论的76%)2-(2,5-二氟-4-氰基-苯基)-6-甲基-哒嗪-3-酮,熔点为159℃。实施例2(方法(a))
5.0g(0.03mol)的5-氯-4-甲氧基-哒嗪-6-酮和5.0g碳酸钾开始时加到50ml二甲亚砜中,再在室温下(大约20℃)加入4.7g(0.03mol)的2,4,5-三氟-苯腈。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倒入水中,沉淀的产品吸滤,用水洗并干燥。
获得7.7g(理论的86%)2-(2,5-二氟-3-氰基-苯基)-4-氯-5-甲氧基-哒嗪-3-酮,熔点为182℃。实施例3(方法(b))
在室温(大约20℃)下,把(7.9g)(0.047mol)2,5-二氟-4-氰基-苯基哒嗪加到8.8g(0.047mol)4,4,4-三氯-2-甲基-巴豆醛、11.5g(0.14mol)乙酸钠和20ml水的100ml醋酸溶液中,混合物在50℃下搅拌过夜,将混合物冷至室温,加水搅拌并吸滤,残余物用正己烷进行重结晶。
获得7.2g(理论的62%)2-(2,5-二氟-4-氰基-苯基)-5-甲基-哒嗪-3-酮,熔点为223℃。实施例4(方法(c))
在100ml 96%的浓硫酸中的25.9g(0.081mol)2,5-二氟-4-氰基-苯腙粘氯酸慢慢加热到80℃,然后搅拌1小时,接着用1升冰水搅拌,沉淀产物吸滤并用水洗。残余物用200ml热乙醇搅拌,冷后吸滤、洗涤并干燥。
获得了21g(理论的81%)2-(2,5-二氟-4-氨基羰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熔点大于260℃。实施例5(方法(d))
在0℃-5℃下,将2ml 98%的浓硝酸滴入5.9g(0.018mol)2-(2,4-二氯-苯基)-4-溴-5-甲基-哒嗪-3-酮的20ml96%的浓硫酸中。混合物在室温(约20℃)下搅拌8小时,产物用冰-水沉淀,吸滤,用水洗至中性并干燥。
获得5.6g(理论的82%)2-(2,4-二氯-5-硝基-苯基)-4-溴-5-甲基-哒嗪-3-酮,熔点为155℃(分解)。实施例6(方法(d))
在0℃-10℃下,将29.35g(0.10mol)2-(2-氟-4-氯-苯基)-4,5-二氯-哒嗪-3-酮加到60ml 96%的浓硫酸中。在同一温度下,滴入12ml 98%的浓硝酸,需时20分钟,然后混合物在室温(约20℃)下搅拌3小时。将混合物倒入600ml冰-水中,沉淀产物吸滤,用水洗至中性,接着再用乙醇洗涤。
获得31.5g(理论的94%)2-(2-氟-4-氯-5-硝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熔点为168℃。实施例7
在室温(约20℃)下,在50ml乙腈中的1.68g(0.03mol)丙炔醇与0.9g(0.03mol)氢化钠(80%)搅拌15分钟,接着,将3.7g(0.015mol)2-(2,5-二氟-4-氰基-苯基)-6-甲基-哒嗪-3-酮加到混合物中,在室温下再搅拌5小时,倒入水中并用浓盐酸酸化。沉淀物吸滤并用甲醇重结晶。
获得1.26g(理论的27%)2-(2-氟-4-氰基-5-丙炔氧基-苯基)-6-甲基-哒嗪-3-酮,熔点为180℃。实施例8
在室温(约20℃)下,1.1g(0.015mol)1-丁炔-3-醇加入50ml乙腈中,与0.45g(0.015mol)氢化钠(80%)搅拌15分钟,接着向混合物中加入2.5g(0.01mol)2-(2,5-二氟-4-氰基-苯基)-5-甲基-哒嗪-3-酮,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倒入水中并用浓盐酸酸化。沉淀产物吸滤并干燥。
获得2.6g(理论的88%)2-(2-氟-4-氰基-5-丁-1炔-3-基氧-苯基)-5-甲基-哒嗪-3-酮,熔点为108℃。实施例9
在室温(约20℃)下,将7.3g(0.13mol)铁粉分批加入4.8g(0.013mol)2-(2,4-二氯-5-硝基-苯基)-4-溴-5-甲基-哒嗪-3-酮和100ml乙酸、50ml水和15ml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固体吸滤,残余物用水和乙酸乙酯洗涤。滤液接着用碳酸氢钠溶液摇振,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并浓缩。
获得0.9g(理论的20%)2-(2,4-二氯-5-氨基苯基)-4-溴-5-甲基-哒嗪-3-酮,熔点211℃。实施例10
在70℃下,39g(0.30mol)氯化亚砜在1小时内滴入53g(0.166mol)2-(2,5-二氟-4-甲酰氨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和300ml甲苯和2ml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物在回流温度下搅拌约90分钟,热过滤并冷却。沉淀产物吸滤,用甲苯洗涤并干燥。
获得35g(理论的70%)2-(2,5-二氟-4-氰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熔点为206℃。实施例11
4.22g(0.014mol)2-(2,5-二氟-4-氰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1.38g(0.017mol)二甲胺盐酸盐和3.1g(0.03mol)三乙胺在50ml乙腈中的混合物在室温(大约20℃)下搅拌过夜(大约15小时),然后倒入水中,吸滤,用水洗然后再用异丙醇洗。
获得3.35g(理论的77%)2-(2,5-二氟-4-氰基-苯基)-4-氯-5-二甲氨基-哒嗪-3-酮,熔点为158℃。实施例12
在110℃,在10ml二甲亚砜中加入1.55g(5mmol)2-(2,5-二氟-4-氰基-苯基)-4-氯-5-二甲氨基-哒嗪-3-酮、0.9g(6mmol)碳酸钾和0.65g(6mmol)乙磺酰胺,搅拌8小时。将混合物浓缩,用水搅拌并用浓盐酸酸化,沉淀产物吸滤,残余物通过柱色谱提纯(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1∶1)。
获得0.6g(理论的30%)2-(4-氰基-2-氟-5-乙磺酰氨基-苯基)-4-氯-5-二甲氨基-哒嗪-3-酮,熔点为206℃。实施例13
50.4g(0.9mol)铁粉分批加到29.5g(0.0875mol)2-(2-氟-4-氯-5-硝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200ml乙酸、100ml水和30ml乙酸乙酯中。通过偶尔的冷却,使温度保持最高为50℃。混合物在室温(大约20℃)下搅拌2小时,吸滤并用乙酸乙酯洗涤。通过加水,使固体产物从滤液中沉淀出来。固体吸滤,用水洗涤,然后用乙醇洗涤。
获得15g(理论的56%)2-(2-氟-4-氯-5-氨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熔点为186℃。实施例14
在3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12g(0.04mol)2-(2-氟-4-氯-5-氨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和24g(0.24mol)三乙胺,冷至-10℃,在15分钟内滴入31g(0.24mol)乙磺酰氯。混合物在-1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掺入水。分出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并浓缩。残余物在异丙醇中重结晶。
获得14.9g(理论的76%)2-[2-氟-4-氯-5-(二-乙磺酰基)-氨基-苯基]-4,5-二氯-哒嗪-3-酮,熔点为188℃。
通过实施例1-14的方法和依据根据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般描述,也可能制备,例如,列于下表1中的式(I)化合物。表1:式(I)化合物的实施例。实施例 R1 R2 R3 R4 R5 R6 熔点编号 (℃)15 F CN NHSO2C2H5 H H CH3 18216 F CN H H CH3 132177 Cl Cl NO2 Cl Cl H 17018 Cl Cl NH2 Cl Cl H 23519 Cl Cl N(SO2C2H5)2Cl Cl H 22620 Cl Cl NHSO2C2H5 Cl OCH3 H 20421 F CN F OH NO2 H 18022 F CN F Cl NHCH3H 26323 F Cl NHSO2C2H5 Cl Cl H 175实施例R1 R2 R3 R4 R5 R6 熔点编号 (℃) 24 F CN F Cl OH H 260 25 F CN NHSO2C2H5 Cl NHCH3 H 195 26 F CN Cl NHCH3 H 98 27 F Cl NHSO2CH3 Cl Cl H 200 28 F CN OC2H5 H H CH3 179 29 F CN H H CH3 126 30 Cl Cl NO2 H CH3 H 148 31 F CN NHSO2C2H5 H CH3 H 131 32 Cl Cl NH2 H CH3 H 178 33 Cl Cl N(SO2C2H5)2H CH3 H 238实施例R1 R2 R3 R4 R5 R6 熔点编号 (℃)34 Cl Cl NHSO2C2H5 H CH3 H 20135 F CN H CH3 H 8636 F CN OC3H7-i H CH3 H 8537 F CN H CH3 H 17738 F CN NHSO2CH3 H CH3 H 8239 F Cl N(SO2C2H5)2 SCH3 SCH3 H 22040 F Cl N(SO2C2H5)2 Cl N(CH3)2 H 15641 F CN Cl N(CH3)2 H 19942 F CN F Br Br H 202实施例R1 R2 R3 R4 R5 R6 熔点编号 (℃)43 F CN Cl NHCH3 H 22244 F CN Cl N(CH3)2H 15145 F CSNH2NHSO2C2H5 H H CH3 205式(Ia)起始原料实施例(Ia-1)
在室温(约20℃)下,10.1g(47mmol)2,4-二氯-苯基-肼盐酸盐加到12.5g(47mmol)4,4,4-三氯-3-溴-2-甲基-巴豆醛,11.5g(140mmol)乙酸钠和40ml水、150ml乙酸中,混合物在40℃下搅拌过夜。将混合物冷至室温,用水搅拌并吸滤。
获得7.5g(理论的48%)2-(2,4-二氯-苯基)-4-溴-5-甲基-哒嗪-3-酮,熔点108℃。实施例(Ia-2)
在700ml乙醇中加入56.2g(0.35mol)2-氟-4-氯-苯基-肼、67.6g粘氯酸和2g对甲苯磺酸,在回流温度下搅拌12小时然后冷却。沉淀产品吸滤,用乙醇洗涤并干燥。
获得69.8g(理论的68%)2-(2-氟-4-氯-苯基)-4,5-二氯-哒嗪-3-酮,熔点为158℃。式(VI)起始原料实施例(IV-I)
将84.5g(0.5mol)2,5-二氟-4-氰基-苯基肼先加到700ml乙醇,搅拌下加入84.5g(0.6mol)粘氯酸。这个放热反应,慢慢地开始,30分钟后达到50℃,反应平息后,加入1g对甲苯磺酸,混合物在回流温度下搅拌12小时,冷却后用漏斗将沉淀固体过滤,并用乙醇洗涤。
获得133g(理论的83%)2,5-二氟-4-氰基-苯基-粘氯酸腙,熔点>260℃。使用实施例:
在使用实施例中,下面列出的化合物(A)和(B)被用作对比物质。5-氨基-4-氯-2-苯基-哒嗪-3-酮(已知于DE1105232);
4-溴-5-甲基-2-苯基-哒嗪-3-酮(已知于DE2706700)。实施例A出苗前试验溶剂:5份丙酮(按重量计)乳化剂:1份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按重量计)
为了制备合适的活性化合物制剂,1份重量的活性化合物与上述量的溶剂混合,加入上述量的乳化剂并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将待试验的植物种子播在正常的土壤中,24小时,把活性化合物制剂浇到或喷入土壤中。保持单位面积水量的恒定是有利的。在制剂中的活性化合物的浓度不是基本的,而是单位面积物质上所用的活性化合物的量。
三周后,对植物的破坏程度通过对比不加控制时生长以%评定其破坏程度。数字指示:
%=无作用(象不加控制一样)
100%=全部破坏
在试验中,例如,通过使用量为125-500g/ha的制备实施例3、7、8、15、16、25、29、31、34、35、36和41的化合物,显示对下类草类有强的活性,如:苘麻属(100%)、藜属(90-100%)、牛膝菊属(80-100%)、茄属(60-100%),而对作物如向目葵(0-20%)和玉米(0-10%)显示优良的作物安全性。表A:出苗前试验/温室制备实施例 使用量 玉米 向日葵 苘麻属 藜属 牛膝 茄属化合物编号 菊属
(g ai../ha)(B) 500 0 0 0 50 30 50(A) 500 0 100 20 50 - 40(15) 500 0 0 100 100 80 95(16) 500 10 20 100 100 100 100(25) 500 0 - 100 90 100 60(7) 250 0 20 100 100 95 100(29) 500 0 0 100 100 100 100(3) 250 0 0 100 - 100 90(8) 250 0 0 100 100 100 100(31) 250 0 0 100 - 80 100(34) 500 0 20 100 100 100 90(35) 250 0 - 100 100 100 100(36) 250 10 - 100 100 90 100(41) 125 10 0 100 100 100 100实施例B出苗后试验溶剂:5份重量的丙酮乳化剂:1份重量的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
为了制备合适的活性化合物制剂,1份重量的活性化合物和上述量的溶剂混合,加入上述量的乳化剂并用水稀释至选需浓度。
将高为5-15cm的试验植物上喷洒活性化合物制剂,使每单位面积上使用所需的特别量的活性化合物。
三周后,对植物的破坏程度通过与不加控制时生长情况作对比,以%评定其破坏程度。数字指示:
%=无作用(象不加控制一样)
100%=全部破坏
在这次试验中,例如,通过使用量为60-250g/ha的制备实施例8、15、16、31、37和41的化合物,显示对如苋属(60-100%)、蓼属(80-100%)和婆婆纳属(90-100%)草类有强的活性,并对作物如小麦(0-20%)有很好的作物安全性。表B:出苗后试验/温室制备实施例 使用量 小麦 苋属 藜属 曼陀 蓼属 婆婆化合物编号 罗属 纳属
(g ai./ha)(B) 250 30 30 50 80 50 40(15) 250 5 100 95 90 80 95(16) 60 5 100 95 100 95 90(8) 60 0 90 95 100 100 100(31) 60 5 100 80 100 90 90(35) 60 20 95 95 100 90 95(37) 125 20 100 100 100 100 100(41) 250 20 60 90 100 1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