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376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9.18 CN 103303769 A *CN103303769A* (21)申请号 201210060678.X (22)申请日 2012.03.09 B66B 9/00(2006.01) B66B 11/04(2006.01) B66B 7/02(2006.01) B66B 5/00(2006.01) (71)申请人 河南理工大学 地址 454003 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世纪大道 2001 号 (72)发明人 汪旭东 封海潮 许孝卓 许宝玉 司纪凯 朱军 高彩霞 袁世鹰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
2、有限公 司 41109 代理人 张春 (54) 发明名称 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 包括轿厢、 驱动机构、 轿厢定位轨, 所述轿厢上设有四个轿厢 轮, 轿厢轮设置在轿厢轮定位轨内, 轿厢通过转 盘、 连接轴与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轿厢定位轨包括 轿厢定位轨竖直段、 轿厢定位轨道水平段, 轿厢定 位轨竖直段和轿厢定位轨道水平段之间通过轿厢 定位轨弯道段相连。本发明不但实现了在一个井 筒内设置多个轿厢, 还可以让一个轿厢在多个井 筒内循环运动, 能够缩短侯梯时间、 降低建筑成 本。 并且轿厢在各个轨道之间转移的时候, 轿厢不 会翻转, 使用安全。 (51)I。
3、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3769 A CN 103303769 A *CN103303769A* 1/1 页 2 1. 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 包括轿厢 (14)、 驱动机构、 轿厢定位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轿 厢 (14) 上设有四个轿厢轮 (21), 轿厢轮 (21) 设置在轿厢轮定位轨内, 轿厢 (14) 通过转盘 (15)、 连接轴 (16) 与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轿厢定位轨包括轿厢定位轨竖直段 (10)、 。
4、轿厢定 位轨道水平段 (12), 轿厢定位轨竖直段 (10) 和轿厢定位轨道水平段 (12) 之间通过轿厢定 位轨弯道段 (11) 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动力 源和驱动小车I(35a)、 驱动小车II(35b)、 驱动小车III(35C), 驱动小车I(35a)与驱动小车 II(35b) 之间、 驱动小车 II(35b) 与驱动小车 III(35C) 之间通过球链装置 (37) 相连, 轿厢 (14) 通过连接轴 (16)、 转盘 (15) 与驱动小车 II(35b) 相连, 驱动小车 II(35b) 上设有制动 器 (38。
5、)。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动力源包括动力源 活动部分和动力源固定部分, 动力源活动部分包括定位轮组连接板 (41), 定位轮组连接板 (41) 上固定初级电枢 (34b) 和定位轮组 (39), 定位轮组 (39) 包括防侧倾定位轮 (39a) 和 侧向定位轮(39b), 定位轮组(39)通过定位轮组缓冲机构(42)与定位轮组转轴(40)相连, 动力源固定部分包括轭铁和永磁体 (34a)。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动力源是感应直线 电机或者电励磁同步直线电机或者齿轮齿条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
6、 3 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定位轮组连接板 (41) 上 设有两组初级电枢 (34b), 动力源固定部分设有两组永磁体 (34a), 两组永磁体 (34a) 之间 设置制动轨 (43), 制动器 (38) 设置在制动轨 (43) 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轿厢定位轮轨道包括外 轨外沿竖直段 (1) 和内轨外沿竖直段 (6) 的至少一条、 外轨外沿水平段 (4) 和轿厢轮定位 轨道弯道段。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 包括外轨外沿弯道段 (2) 和外轨内沿弯道段 (。
7、3), 或者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包括外 轨外沿弯道段 (2)、 外轨内沿弯道段 (3) 和内轨外沿弯道段 (7), 或者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 弯道段包括内轨外沿弯道段 (7) 和外轨内沿弯道段 (3), 或者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 包括内轨内沿弯道段(24)、 内轨外沿弯道段(7)和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I(25)、 外轨内沿间 隔弯道段 II(26), 或者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包括内轨内沿弯道段 (24)、 内轨外沿弯 道段(7)和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I(25)、 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II(26)、 外轨外沿弯道段(2)。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8、轿厢轮定位轨道还包括 水平内轨外沿 (8)。 9. 如 1 8 之一所述的循环多轿厢电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与至 少两个轿厢定位轨道弯段 (11) 相连, 在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和轿厢定位轨道弯段 (11) 相 交的岔道口设有岔道执行机构 (30), 或者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和轿厢定位轨道弯段 11 相 交处设有平移执行机构和井道轨 (23), 所述井道轨 (23-1) 上设有与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 有缝对接的竖直对接定位轨 (23-1)、 与轿厢定位轨道弯道段有缝对接的弯道对接定位轨 (23-2)。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03769 A 2 1/5 页 3 一种循。
9、环多轿厢电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多轿厢电梯。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绳轮牵引井道式电梯, 每个井道内只能有一个轿厢运行。这种结构的电梯 在低层建筑中比较实用, 而对于现代城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 存在轿厢数量少、 运送能力 低、 待梯时间长等问题, 一旦电梯出现问题, 整个井道将无法使用。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增加电梯井道的数量安装更多单轿厢电梯, 以及利用传统绳轮牵引技术的双层轿厢电梯,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送能力, 缩短了侯梯时间, 但数量众多的电梯井道占用了大量宝贵 的建筑空间和建筑成本, 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人员多、 负载大的高层、 。
10、超高层建筑, 需要高水准的交通输送处理能力, 而传统电梯占用大量建筑空间和输送能力低则是一个严 重问题。 0003 多轿厢电梯在一个井筒内可独立运行多个轿厢, 可有效节约和利用城市高层建筑 的空间, 提高运力。如申请号为 “CN200910064738.3” 的发明专利公开了 “一种无绳循环 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 提出了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 实现一个井道内多个轿厢同时运 行, 并通过转换机构实现轿厢的循环和避让。 但这种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当轿厢循环 和避让时转换机构需将轿厢及其对应的轨道一并移走, 存在轿厢运行轨道不连续, 转换机 构需较大驱动力, 循环避让过程复杂等问题。此外。
11、, 专利号为 “CN201020659140.7” 的实用 新型公开了 “一种循环式多轿厢电梯” ,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多个轿厢在环形轨道内循环运行 的多轿厢电梯, 但存在轿厢从一个井道循环到另一个井道时, 轿厢出现翻转的问题 ; 同时, 这种多轿厢电梯未考虑轨道的道岔问题, 轿厢仅能在一个封闭循环运行, 运行效率不高, 运 力有限。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 能大幅提 高轿厢运行效率和井道利用率, 减少空间占用, 增加运力, 缩短侯梯时间。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 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 包括轿厢、 驱动 机构。
12、、 轿厢定位轨, 所述轿厢上设有四个轿厢轮, 轿厢轮设置在轿厢轮定位轨内, 轿厢通过 转盘、 连接轴与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轿厢定位轨包括轿厢定位轨竖直段、 轿厢定位轨道水平 段, 轿厢定位轨竖直段和轿厢定位轨道水平段之间通过轿厢定位轨弯道段相连。 0006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动力源和驱动小车 I、 驱动小车 II、 驱动小车 III, 驱动小 车 I 与驱动小车 II 之间、 驱动小车 II 与驱动小车 III 之间通过球链装置相连, 轿厢通过连 接轴、 转盘与驱动小车 II 相连, 驱动小车 II 上设有制动器。 0007 所述驱动动力源包括动力源活动部分和动力源固定部分, 动力源活动部分。
13、包括定 位轮组连接板, 定位轮组连接板上固定初级电枢和定位轮组, 定位轮组包括防侧倾定位轮 和侧向定位轮, 定位轮组通过定位轮组缓冲机构与定位轮组转轴相连, 动力源固定部分包 说 明 书 CN 103303769 A 3 2/5 页 4 括轭铁和永磁体。 0008 所述驱动动力源是感应直线电机或者电励磁同步直线电机或者齿轮齿条结构。 0009 所述定位轮组连接板上设有两组初级电枢, 动力源固定部分设有两组永磁体, 两 组永磁体之间设置制动轨, 制动器设置在制动轨上。 0010 所述轿厢定位轮轨道包括外轨外沿竖直段和内轨外沿竖直段的至少一条、 外轨外 沿水平段和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 0011 。
14、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包括外轨外沿弯道段和外轨内沿弯道段, 或者所述轿 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包括外轨外沿弯道段、 外轨内沿弯道段和内轨外沿弯道段, 或者所述 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包括内轨外沿弯道段和外轨内沿弯道段, 或者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 弯道段包括内轨内沿弯道段、 内轨外沿弯道段和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 I、 外轨内沿间隔弯道 段 II, 或者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包括内轨内沿弯道段、 内轨外沿弯道段和外轨内沿 间隔弯道段 I、 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 II、 外轨外沿弯道段。 0012 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还包括水平内轨外沿。 0013 所述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与至少两个轿厢定位轨道弯段相连, 在轿。
15、厢定位轨道竖 直段和轿厢定位轨道弯段相交的岔道口设有岔道执行机构, 或者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和轿 厢定位轨道弯段相交处设有平移执行机构和井道轨, 所述井道轨上设有与轿厢定位轨道竖 直段有缝对接的竖直对接定位轨、 与轿厢定位轨道弯道段有缝对接的弯道对接定位轨。 0014 本发明不但实现了在一个井筒内设置多个轿厢, 还可以让一个轿厢在多个井筒内 循环运动, 能够缩短侯梯时间、 降低建筑成本。并且轿厢在各个轨道之间转移的时候, 轿厢 不会翻转, 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发明中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2 是图 1 中轿厢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 3 是图 2。
16、 的俯视示意图。 0018 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 2 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5 是实施例 2 中轿厢和驱动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 0020 图 6 是实施例 2 中轿厢 II 在井道中安装示意图。 0021 图 7 是轿厢 II 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8 是实施例 3 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9 是实施例 3 中轿厢 II 在井道中的安装示意图。 0024 图 10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竖直段的布置方式一。 0025 图 11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竖直段的布置方式二。 0026 图 12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竖直段的布置方式三。 0027 图 13 是本发明中。
17、轿厢轮定位轨道水平段布置方式一。 0028 图 14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水平段布置方式二。 0029 图 15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水平段不宜采用的布置方式。 0030 图 16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的布置方式一。 0031 图 17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的布置方式二。 说 明 书 CN 103303769 A 4 3/5 页 5 0032 图 18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的布置方式三。 0033 图 19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的布置方式四。 0034 图 20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的布置方式五。 0035 图 21 是本发明中轿厢轮定。
18、位轨道弯道段的不宜采用的布置方式。 0036 图 22 是实施例 4 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 23 是实施例 5 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 24 是实施例 6 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 25 是实施例 7 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 26 是实施例 4 中岔道口方式一示意图。 0041 图 27 是实施例 5 中岔道口方式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实施例 1 0043 如图 1 3 所示, 一种循环多轿厢电梯, 包括轿厢 14、 驱动机构、 轿厢定位轨, 所述 轿厢 14 上设有四个轿厢轮 21, 轿厢轮 21 设置在轿厢轮定位轨内, 轿厢 14 通过转盘 15、 连。
19、 接轴 16 与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轿厢定位轨包括轿厢定位轨竖直段 10、 轿厢定位轨道水平段 12, 轿厢定位轨竖直段 10 和轿厢定位轨道水平段 12 之间通过轿厢定位机构弯道段 11 相 连。 0044 所述述轿厢定位轮轨道包括轿厢轮定位轨竖直段、 轿厢轮定位轨水平段和轿厢轮 定位轨道弯道段。 0045 其中所述轿厢轮定位轨道弯道段采用下述布置方式的任一个 : 0046 1. 如图 17 所示, 包括外轨外沿弯道段 2 和外轨内沿弯道段 3 ; 2. 如图 16 所示, 包 括外轨外沿弯道段 2、 外轨内沿弯道段 3 和内轨外沿弯道段 7 ; 如图 18 所示, 包括内轨外沿 弯道段 7。
20、 和外轨内沿弯道段 3 ; 如图 20 所示, 包括内轨内沿弯道段 24、 内轨外沿弯道段 7 和 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I 25、 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II 26 ; 如图19所示, 包括内轨内沿弯道段 24、 内轨外沿弯道段 7 和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 I 25、 外轨内沿间隔弯道段 II 26、 外轨外沿 弯道段 2。而不易采用图 21 所述的布置方式, 因为轿厢 14 在圆弧形弯道运行, 轿厢 14 对 角线上的两个定位轮分别沿外轨外沿弯道段 2 和内轨外沿弯道段 7 运行, 当轿厢 14 处于 A 位置时, 轿厢 14 承载重量的变化可导致轿厢 14 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 ; 当轿厢 14 处。
21、于 B 位 置时, 存在逆时针转动的趋势, 使得轿厢14在弯道运行时不能保持竖直方向。 而图1620 所采用的方式则能使轿厢 14 保持竖直方向。 0047 其中所述轿厢轮定位轨竖直段可以采取下述布置方式的任一种 : 0048 1. 如图 10 所示, 包括外轨外沿竖直段 1 和内轨外沿竖直段 6 ; 2. 如图 11 所示, 由 外轨外沿竖直段 1 组成 ; 3. 如图 12 所示, 由内轨外沿竖直段 6 组成。 0049 其中, 所述轿厢轮定位轨水平段可以采用下述两种布置方式之一 : 1. 如图 13 所 示, 由外轨外沿水平段4和内轨外沿水平段8组成, 2.如图14所示, 由外轨外沿水平。
22、段4组 成。而不宜采用图 15 所述的布置方式, 因为仅设置内轨外沿水平段 8 时, 当轿厢 14 由弧形 弯道进入水平井道时, 轿厢 14 可能会因承载重量变化而发生转动, 不能保持竖直方向。 005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 外轨外沿弯道段 2、 轿厢定位轨弯道段和内轨外沿弯道段 说 明 书 CN 103303769 A 5 4/5 页 6 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0051 实施例 2 0052 如图 4 7 所示,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动力源和驱动小车 I 35a、 驱动小车 II 35b、 驱动小车 III 35C, 驱动小车 I 35a 与驱动小车 II 35b 之间、 驱动小车 II。
23、 35b 与驱动 小车 III 35C 之间通过球链装置 37 相连, 轿厢 14 通过连接轴 16、 转盘 15 与驱动小车 II 35b 相连, 驱动小车 II 35b 上设有制动器 38。制动器 38 设置在驱动小车 35b 的两边, 并以 轿厢定位轨的顶面为制动面, 实现轿厢14的制动。 每台驱动小车上设置初级电枢34b, 当初 级电枢 34b 中的绕组通电后, 形成行波磁场, 与永磁体 34a 产生的永磁场相互作用, 产生提 升力, 驱动轿厢 14 运行。 0053 其中, 驱动动力源是永磁直线电机, 包括动力源活动部分和动力源固定部分, 动力 源活动部分包括定位轮组连接板41, 定。
24、位轮组连接板41上固定一组初级电枢34b和定位轮 组 39, 定位轮组 39 包括防侧倾定位轮 39a 和侧向定位轮 39b, 定位轮组 39 通过定位轮组缓 冲机构42与定位轮组转轴40相连, 动力源固定部分包括轭铁和永磁体34a。 定位轮组缓冲 机构 42 起缓冲作用, 确保驱动定位轮组 39 在弯道运行时, 防侧倾定位轮 39a 和侧向定位轮 39b 始终与轿厢定位轨始终接触。定位轮组 39 设置在每台驱动小车的前后两端, 沿轿厢定 位轨运行。防侧倾定位轮 39a 和侧向定位轮 39b, 分别沿轿厢定位轨的侧面和顶面运行。 0054 或者所述驱动动力源也可以是感应直线电机, 包括初级电枢。
25、和次级感应板, 或者 电励磁同步直线电机, 包括初级电枢和次级励磁线圈, 或者是齿轮齿条机构。 并且动力源在 实际过程中, 驱动动力源的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可以互换。 0055 其他结构同实施例 1。 0056 实施例 3 0057 如图8、 9所示, 所述定位轮组连接板41上设有两组初级电枢34b, 动力源固定部分 设有两组永磁体 34a, 两组永磁体 34a 之间设置制动轨 43, 制动器 38 设置在制动轨 43 上。 其他结构同实施例 2。 0058 实施例 4 0059 如图 22 所示, 所述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 10 的上端与两个轿厢定位轨道弯段 11 相 连。 0060 而岔道口处。
26、需要设置轿厢选择机构, 而轿厢选择机构可以如图 26 所示, 为岔道执 行机构 30, 这种结构和火车道岔道口的布置雷同。或者可以如图 27 所示, 轿厢定位轨道竖 直段和轿厢定位轨道弯段 11 相交处设有平移执行机构和井道轨 23, 所述井道轨 23-1 上设 有与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有缝对接的竖直对接定位轨 23-1、 与轿厢定位轨道弯道段有缝对 接的弯道对接定位轨 23-2。通过平移执行机构 30 带动井道轨 23 水平移动, 即可实选择轿 厢在现岔道口处的方便。 0061 其他结构同实施例 1、 2、 3。 0062 实施例 5 0063 如图 23 所示, 所述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的上端。
27、、 下端均与两个轿厢定位轨道弯段 11 相连。其他结构同实施例 4。 0064 实施例 6 0065 如图 24 所示, 所述左右两个轿厢定位轨竖直段的上端均与两个定位轨道弯段 11 说 明 书 CN 103303769 A 6 5/5 页 7 相连。本实施例中存在三条轿厢定位轨竖直段, 在装电梯的时候需要设置三个井道。其他 结构同实施 4。 0066 实施例 7 0067 如图 25 所示,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 6, 多设置了一个轿厢定位轨道竖直段, 因此 在设置电梯的时候, 需要设置四个井道。其他同实施例 4。 说 明 书 CN 103303769 A 7 1/14 页 8 图 1 说 。
28、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8 2/14 页 9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9 3/1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0 4/14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1 5/14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2 6/14 页 1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3 7/14 页 14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4 8/14 页 15 图 9 图 10图 1。
29、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5 9/14 页 16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图 17 图 1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6 10/14 页 17 图 19 图 20 图 21 图 2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7 11/14 页 18 图 2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8 12/14 页 19 图 2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19 13/14 页 20 图 2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20 14/14 页 21 图 26图 2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3769 A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