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307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15 CN 102630774 A *CN102630774A* (21)申请号 201210127466.9 (22)申请日 2012.04.26 A23F 3/08(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地址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灵南路 9 号 (72)发明人 江用文 叶阳 周仁桂 钱园凤 周小芬 王博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2 代理人 金祺 (54) 发明名称 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机械, 。
2、旨在提供一种滚 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包括设有温湿度检测仪 的滚筒、 主传动机构、 温湿度控制系统和 PLC 可编 程控制系统 ; 滚筒横向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和两 个被动托轮之上, 主动托轮和被动托轮分别设于 滚筒两端 ; 电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动托轮 同向转动 ; 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风机、 加湿器和 加热器, 风机经管道分别连接至加湿器和加热器, 波加湿器和加热器的出口经管道接至滚筒内 ; 温 湿度检测仪、 风机、 加湿器、 加热器和电机分别通 过信号线接至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整个发酵过 程通过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使发 酵叶在设定温度和湿度中发酵设定的时间, 使。
3、发 酵叶充分得得到均匀发酵, 从而保证稳定可靠的 发酵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1/1 页 2 1. 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包括滚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是横置的空心筒 状结构, 滚筒上设有温湿度检测仪 ; 该自动发酵设备还包括主传动机构、 温湿度控制系统和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 其中 : 主传动机构包括电机、 驱动机构、 两个主动托轮、 两个被动托轮 ; 所述滚筒横向安设于 两个主动托轮和两个被动托轮之上, 主动。
4、托轮和被动托轮分别设于滚筒两端 ; 电机通过驱 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动托轮同向转动 ; 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风机、 加湿器和加热器, 风机经管道分别连接至加湿器和加热器, 波加湿器和加热器的出口经管道接至滚筒内 ; 所述温湿度检测仪、 风机、 加湿器、 加热器和主传动机构的电机分别通过信号线接至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器是超声波加湿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外壁设滚轮, 滚筒通过 滚轮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和两个被动托轮之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滚筒内设置导叶板和横向 贯穿滚筒的排风管, 排风管的壁上密布排风孔。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是大皮带轮, 大皮 带轮通过皮带分别连接至电机和两个主动托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滚筒连 通的螺旋进料机构 ; 螺旋进料机构的主体是一空腔, 其上部设进料口 ; 螺旋进料机构内部 装配有一个横向的风道, 风道上装有导叶板, 一个电机通过链轮接于风道并带动其转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于风道的电机通过信号 线接至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 8.根据。
6、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安装于 机架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自动发酵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滚筒连通的出料机构 ; 出料机构包括电机、 气缸和底座 ; 所述气缸和电机相连接, 电机设置于底座上, 底座与机架 通过铰接相连。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30774 A 2 1/3 页 3 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创造涉及茶叶加工机械, 尤其涉及红茶制作过程中的茶叶发酵设备。 技术背景 0002 发酵是形成红茶质量的关键工序, 发酵时间一般在45分钟至90分钟之间, 发酵湿 度在90以上。 传统使用的。
7、发酵方式是通过置于发酵筐、 木桶内或洁净地面堆放等, 主要采 用自然通风和人工雾化水的加湿方式进行。 0003 传统的发酵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 第一、 发酵叶堆放静置不动, 往往使表面茶叶得不 到充分发酵, 影响茶叶发酵的均匀性 ; 第二、 自然发酵方式, 温度和湿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 第三、 人工雾化水的加湿方式, 存在发酵叶加湿不均匀和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 ; 第四、 自然 堆放发酵, 使得发酵叶受环境影响太大, 发酵叶所需要的温湿度很难得到控制, 从而影响发 酵叶的质量, 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发酵参数稳。
8、定可 调、 发酵效果均匀、 品质稳定的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0005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的技术方案是 : 0006 提供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包括滚筒 ; 所述滚筒是横置的空心筒状结构, 滚筒上设有温湿度检测仪 ; 该自动发酵设备还包括主传动机构、 温湿度控制系统和 PLC 可 编程控制系统, 其中 : 主传动机构包括电机、 驱动机构、 两个主动托轮、 两个被动托轮 ; 所述 滚筒横向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和两个被动托轮之上, 主动托轮和被动托轮分别设于滚筒两 端 ; 电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动托轮同向转动 ; 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风机、 加湿器和 加热器, 风机经管道分别连接至加。
9、湿器和加热器, 波加湿器和加热器的出口经管道接至滚 筒内 ; 所述温湿度检测仪、 风机、 加湿器、 加热器和主传动机构的电机分别通过信号线接至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 0007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加湿器是超声波加湿器。 0008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滚筒外壁设滚轮, 滚筒通过滚轮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和两个 被动托轮之上。 0009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滚筒内设置导叶板和横向贯穿滚筒的排风管, 排风管的壁上 密布排风孔。 0010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驱动机构是大皮带轮, 大皮带轮通过皮带分别连接至电机和 两个主动托轮。 0011 作为一种改进, 还包括与滚筒连通的螺旋进料机构 ; 螺旋进料机。
10、构的主体是一空 腔, 其上部设进料口 ; 螺旋进料机构内部装配有一个横向的风道, 风道上装有导叶板, 一个 电机通过链轮接于风道并带动其转动。 0012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接于风道的电机通过信号线接至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 说 明 书 CN 102630774 A 3 2/3 页 4 0013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滚筒安装于机架上。 0014 作为一种改进, 还包括与滚筒连通的出料机构 ; 出料机构包括电机、 气缸和底座 ; 所述气缸和电机相连接, 电机设置于底座上, 底座与机架通过一个铰接相连。 0015 本发明中 : 0016 主传动机构带动滚筒发酵室缓慢转动, 贯穿发酵的整个过程,。
11、 从而有效保证发酵 叶的均匀性。温湿度检测仪可以随时检测出滚筒发酵室内的湿度。温湿度控制系统可实现 经管道输出的空气是增湿加热的。 螺旋进料机构、 湿度控制系统和滚筒相连, 完成了供湿热 风和原料一并进入滚筒的功效。所述出料机构铰接在机架上, 在出料过程中, 起动电机, 随 气缸的伸长, 底座随机架转动, 使滚筒倾斜完成出料过程。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0018 整个发酵过程可以通过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在整个进料发酵过程 中通过温湿度检测仪监控, 使发酵叶在设定温度和湿度中发酵设定的时间, 使发酵叶充分 得得到均匀发酵, 从而保证稳定可靠的发酵质量。 同时, 各。
12、电机运行也均可根据预置的程序 实现自动运行。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0020 图 2 是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0021 图 3 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0022 图 4 是本发明的运动结构图。 0023 图 5 是本发明的滚筒剖视图。 0024 图 6 是本发明的螺旋进料器主视图。 0025 图 7 是本发明的螺旋进料器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7 本发明中的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主要包括 : 主传动机构 1、 滚筒 2、 温湿度控 制系统 3、 机架 4、 螺旋进料机构 5、 出料机构。
13、 6、 温湿度检测仪 7 和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 8 构 成。 0028 所述主传动机构 1 包括 : 电机 101、 大皮带轮 102、 主动托轮 103、 被动托轮 104 构 成。滚筒 2 横向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 103 和两个被动托轮 104 之上, 主动托轮 103 和被动 托轮 104 分别设于滚筒 2 两端 ; 电机 101 通过大皮带轮 102 驱动两个主动托轮 103 同向转 动, 进而带动滚动滚筒 2 转动。 0029 所述滚筒 2 包括滚轮 201、 导叶板 202、 排风管 203, 在所述滚筒 2 内设有导叶板 202, 滚筒 2 正中心设有排风管 203, 在所。
14、述排风管 203 上设有无数的排风孔, 供均匀排风发 酵用。 0030 主传动机构 1 通过托轮 103 和被动托轮 104 与滚筒 2 转动相接。 0031 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3是由超声波加湿器301、 管道302、 加热器303和风机304构 成 ; 其中风机 304 分别与加热器 303 和超声波加湿器 301 相连, 管道 302 分别与加热器 303 说 明 书 CN 102630774 A 4 3/3 页 5 和超声波加湿器 301 相连接 ; 经风机 304 的风通过加热器 303 和超声波加湿器 301, 经增湿 加热后经管道 302, 进入排风管 203, 从而提供给滚筒 2。
15、 内的发酵茶叶的。 0032 螺旋进料机构5由电机501、 链轮502、 进料口503、 风道504和导叶板505构成, 螺 旋进料机构 5 的主体是一空腔, 其上部设进料口 503 ; 螺旋进料机构 5 内部装配有一个横向 的风道 504, 风道 504 上装有导叶板 505, 一个电机 501 通过链轮 502 接于风道 504 并带动 其转动, 实现螺旋进料的。 0033 所述出料机构6是由电机601、 气缸602和底座603构成 ; 所述气缸602和电机601 相连接, 电机 601 设置在底座 603 上与机架 4 转动相连。 0034 随着电机 601 的启动, 气缸 602 伸长。
16、, 底座 603 与机架 4 因重心偏移向后, 从而使 滚筒 2 倾斜随之出料的。 0035 本发明中设备的运行过程介绍如下 : 0036 在茶叶发酵过程中, 滚筒 2 始终在缓慢转动, 使发酵叶实现均匀持续的发酵过程。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均由PLC可编程控制系统8控制执行, 发酵时间、 温度、 湿度均可调可控。 0037 首先, 启动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 8, 依据程序设定主传动机构 1 所属的电动机 101, 和螺旋进料机构 5 所述的电机 501 开始转动进料, 螺旋进料机构 5 将茶叶运送入至滚筒 2 内, 当滚筒 2 内茶叶到达设定量时, 开始发酵, 风机 304 随之工作, 滚筒。
17、内的温湿度检测仪 7 开始工作反馈当时的滚筒内的温度和湿度, 由湿度控制系统 3 依据所设定的参数对比, 做 出启动加热器 303 和超声波加湿器 301, 或单独起动加热器 303 或超声波加湿器 301, 经风 机 304 的风通过加热器 303 和超声波加湿器 301 的湿热风经管道 302, 进入排风管 203, 由 排风管 203 将湿热风喷向发酵的茶叶, 待茶叶发酵时间到达设定值时完成发酵工作, 湿度 控制系统 3 停止工作, 所述出料机构 6 中, 电机 601 启动, 由气缸 602 上升, 整机重心位置向 后偏移, 使滚筒 2 向下倾斜随之出料, 出料完成后, 气缸 602 复位, 发酵机进入初始状态。 说 明 书 CN 102630774 A 5 1/5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0774 A 6 2/5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0774 A 7 3/5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0774 A 8 4/5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0774 A 9 5/5 页 10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0774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