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823408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28072.2

申请日:

2012.07.04

公开号:

CN102698083A

公开日:

2012.10.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69申请公布日:201210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9申请日:20120704|||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9; A61K9/16; G01N30/02; G01N30/90; A61P1/16; A61K35/5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9

申请人:

贵阳中医学院

发明人:

王祥培; 靳凤云; 张欣

地址: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市东路5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代理人:

郭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所述白花益肝排毒颗粒是以白花蛇舌草5~25kg、灵芝2~15kg、黄精1~10kg、黄芪2~15kg、泽泻1~10kg、熟大黄1~10kg、肉苁蓉1~5kg、鳖甲2~15kg、五味子1~10kg、银杏叶1~10kg和甘草1~6kg为原料药,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并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其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更为显著,并建立了系统的、完整的、有效的成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控制该药品的质量,从而确保其临床疗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其特征在于:它是以白花蛇舌草5~25kg、灵
芝2~15kg、黄精1~10kg、黄芪2~15kg、泽泻1~10kg、熟大黄1~10kg、
肉苁蓉1~5kg、鳖甲2~15kg、五味子1~10kg、银杏叶1~10kg和甘草1~6
kg为原料药,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并以80%乙醇为
润湿剂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其特征在于:它是以白花蛇
舌草20kg、灵芝10kg、黄精8kg、黄芪10kg、泽泻8kg、熟大黄8kg、肉
苁蓉4kg、鳖甲10kg、五味子8kg、银杏叶8kg和甘草6kg为原料药,提
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并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的。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将熟大黄、五味子、泽泻药材加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
2h,过滤,醇提液70℃减压浓缩至密度1.2,稠浸膏于80℃真空减压干
燥36h,得干膏,粉碎过筛,得醇提粉末;其余8味原料药与醇提药渣
混合加6倍量水浸泡0.5h,再加6倍量水先煎0.5h,共计加水12倍量,
煎煮三次,煎煮时间分别为:3h、3h和1h,85℃减压浓缩至密度1.2,
80℃减压干燥48h,得干膏,粉碎过筛,得水提粉末;将醇提粉末和水
提粉末混合,按1∶1的重量比例加入辅料可溶性淀粉和0.2%阿斯巴甜
做甜味剂,以80%乙醇做润湿剂,湿法制粒,颗粒75℃干燥4-6h,整粒
,过筛,包装,即得。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检测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目;其中鉴别是
对制剂中的银杏叶、甘草、大黄、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
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制剂中大黄所含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和五
味子所含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银
杏叶的鉴别方法是以银杏叶对照药材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
-水=5:3:1:1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甘草的鉴别方法是以甘草对
照药材和甘草酸铵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大黄的鉴别方法是以大黄对照药材为
对照,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
剂的薄层色谱法;五味子的鉴别方法是以五味子对照药材和五味子甲
素对照品为对照,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
溶液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体鉴别方法为:
(1)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40%甲醇20mL,加热
回流3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
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及对照药材
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
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3
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2)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
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
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另
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
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
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3)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甲醇20mL,浸泡1h,滤
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
流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萃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
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
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
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
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
-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4)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3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
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五味子对照药
材溶液、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2μL和供试品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大
黄中总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
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为对照,以乙腈:0.1%磷酸
=58%-85%:42%-15%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
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五味子醇甲对照品为对照,以乙腈:水=45%:55
%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体含量测定方法为:
(1)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
乙腈:0.1%磷酸=58%-85%:42%-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
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0145mg、0
.0277mg、0.0283mg、0.0655m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50mL圆底烧瓶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
10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
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
,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
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
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计,不得低于4.9mg;
(2)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
腈: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检测
波长为250 nm;理论塔板数以五味子醇甲峰计算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
五味子醇甲7.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45min后取出,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
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不得低于1.56mg。
9.根据权利要求4、5或7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检测方法包括:
性状:本制剂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微甜略带酸; 
鉴别:(1)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40%甲醇20mL
,加热回流3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
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
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及对照药材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
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
光主斑点;
(2)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
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
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另
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
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
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3)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甲醇20mL,浸泡1h,滤
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
流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萃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
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
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
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
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
-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4)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3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
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五味子对照药
材溶液、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2μL和供试品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C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
项规定;
含量测定:(1)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
乙腈:0.1%磷酸=58%-85%:42%-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
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0145mg、0
.0277mg、0.0283mg、0.0655m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50mL圆底烧瓶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
10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
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
,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
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
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计,不得低于4.9mg;
(2)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
腈: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检测
波长为250 nm;理论塔板数以五味子醇甲峰计算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
五味子醇甲7.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45min后取出,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
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不得低于1.56mg。

说明书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属于中
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
成无毒或低毒物质。肝脏一旦发生病变,引发肝病,其危害性极大,
常见的肝病有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
。因此具有益肝排毒功效的中药制剂能发挥良好作用。

申请号为“200410022730.8”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益肝排毒药物及
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将11味药材全部用水煎煮提取;经进一步
研究发现,该处方中的熟大黄含有的游离羟基蒽醌类物质、五味子中
含有的大量联苯环辛烯型木质素成分、泽泻中的有效成分等都是对抗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活性物质,而用水煎煮时提取率低,没有将这些主
要活性物质充分提取出来,从而使得该复方的疗效受到影响。 

此外,目前对益肝排毒药品还没有一套严格可靠的质量检测标准。如
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得到的产品不能确保其质量,结果必将影响
该药物的临床疗效;所以为提高益肝排毒药物的治疗作用,确保用药
的安全、有效及产品质量的稳定,制定一个严格可靠的质量标准成为
保证药品质量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
色谱法、薄层色谱鉴别法等分析方法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得到了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
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工艺
进行了优化,使其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更为显著,并建立了系统的、
完整的、有效的成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控制该药品的质量
,从而确保其临床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它是以白花蛇舌草5~25
kg、灵芝2~15kg、黄精1~10kg、黄芪2~15kg、泽泻1~10kg、熟大黄1~
10kg、肉苁蓉1~5kg、鳖甲2~15kg、五味子1~10kg、银杏叶1~10kg和甘
草1~6kg为原料药,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并以80%
乙醇为润湿剂制成的。

优选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是以白花蛇舌草20kg、灵芝10kg、黄精8kg、
黄芪10kg、泽泻8kg、熟大黄8kg、肉苁蓉4kg、鳖甲10kg、五味子8kg
、银杏叶8kg和甘草6kg为原料药,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
巴甜,并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的。

前述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熟大黄、五味子、泽泻药材
加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过滤,醇提液70℃减压浓缩至密
度1.2,稠浸膏于80℃真空减压干燥36h,得干膏,粉碎过筛,得醇提
粉末;其余8味原料药与醇提药渣混合加6倍量水浸泡0.5h,再加6倍量
水先煎0.5h,共计加水12倍量,煎煮三次,煎煮时间分别为:3h、3h
和1h,85℃减压浓缩至密度1.2,80℃减压干燥48h,得干膏,粉碎过
筛,得水提粉末;将醇
提粉末和水提粉末混合,按1∶1的重量比例加入辅料可溶性淀粉和0.
2%阿斯巴甜做甜味剂,以80%乙醇做润湿剂,湿法制粒,颗粒75℃干燥
4-6h,整粒,过筛,包装,即得。

前述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项目;其中鉴别是对制剂中的银杏叶、甘草、大黄、五味子的薄层色
谱鉴别;含量测定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制剂中大黄所含总游
离蒽醌类成分和五味子所含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银杏叶的鉴别方法是以银杏叶对照药材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丁酮-甲
酸-水=5:3:1:1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甘草的鉴别方法是以甘草
对照药材和甘草酸铵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大黄的鉴别方法是以大黄对照药材
为对照,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
开剂的薄层色谱法;五味子的鉴别方法是以五味子对照药材和五味子
甲素对照品为对照,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
层溶液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具体鉴别方法为:

(1)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40%甲醇20mL,加热
回流3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
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及对照药材
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制
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365
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2)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
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
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另
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
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
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3)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甲醇20mL,浸泡1h,滤
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
流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萃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
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
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
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
一以羧甲基纤维
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
=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365nm紫外光
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4)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3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
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五味子对照药
材溶液、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2μL和供试品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大黄中总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
黄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为对照,以乙腈:0.1%磷
酸=58%-85%:42%-15%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五味子中五味子醇
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五味子醇甲对照品为对照,以乙腈:水=45%:
55%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具体含量测定方法为:

(1)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0.1%磷酸=58%-85%
:42%-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
为2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0145mg、0
.0277mg、0.0283mg、0.0655m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50mL圆底烧瓶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
10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
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
,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
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
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计,不得低于4.9mg;

(2)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Diamonsil C18 (250mm×4.6mm,5μm);乙腈:水=45%:55%为流动
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0 nm;理论塔
板数以五味子醇甲峰计算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
五味子醇甲7.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20mL,在功率250W、频率20HZ条件下超声处理
45min后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
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不得低于1.56mg。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包括:

性状:本制剂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微甜略带酸; 

鉴别:(1)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40%甲醇20mL
,加热回流3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
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及对
照药材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
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
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2)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
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
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另
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
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
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3)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甲醇20mL,浸泡1h,滤
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
流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萃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
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
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
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分别
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30~60℃
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
晾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4)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3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
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五味子对照药
材溶液、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2μL和供试品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C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
项规定;

含量测定:(1)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
乙腈:0.1%磷酸=58%-85%:42%-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
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014
5mg、0.0277mg、0.0283mg、0.0655m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50mL圆底烧瓶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
10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
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
,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
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
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计,不得低于4.9mg;

(2)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Di
amonsil C18 (250mm×4.6mm,5μm);乙腈:水=45%:55%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0 nm;理论塔板
数以五味子醇甲峰计算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
五味子醇甲7.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20mL,在功率250W、频率20HZ条件下超声处理
45min后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
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不得低于1.56mg。

白花益肝排毒方由银杏叶、五味子、熟大黄、甘草等11味药组成,具
有清热解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益气生津功用,该处方在经验方
基础上,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通过补益肝体、软坚散结、调畅肝用
、防止传变、利胆退黄等多个环节,用于治疗湿热蕴久成毒,结于肝
胆的各种肝炎,如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等
,疗效显著。

白花益肝排毒方由11味药材组成,药物组成较多,化学成分较复杂。
大量文献表明,处方中的熟大黄含有的游离羟基蒽醌类物质、五味子
中含有的大量联苯环辛烯型木质素成分(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五
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乙等)
、泽泻中有效成分等都是对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活性物质,用水煎时
提取率低,故通过查阅文献综合考虑采用醇提。根据该处方在临床使用
的情况,查阅文献发现该方其余8味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均具有较好的
水溶性,宜采用水提。

发明人根据11味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临床疗效结合,设计了4种不同的提
取方案。方案一:将11味药材组合用蒸馏水煎煮三次,第一次按总量
加6倍量纯净水浸泡30min,加热煮沸2h,得煎煮液备用;第二次加4倍
量纯净水,加热煮沸1.5h得煎煮液备用;第三次加2倍量纯净水,加热
煮沸45min得煎煮液备用;合并三次煎煮液,静置4-6h,过200目筛,
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稠膏状,60℃减压干燥,得干膏,粉碎,即得。

方案二:将熟大黄、五味子、泽泻三味药采用乙醇回流法,第一次按
总量加9倍量70%乙醇浸泡30min,回流提取1.5h,得醇提液备用;第二
次加7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1h得醇提液备用;第三次加5倍量70%乙
醇,回流提取0.5h得醇提液备用;合并三次醇提液,浓缩,干燥,粉
碎得粉末。其余8味药材与醇提药渣混合,按“方案一”加水煎煮,6
0℃减压干燥,得干膏,粉碎,与醇提粉末混合,即得。

方案三:熟大黄、五味子、泽泻三味药采用乙醇回流法,方法同“方
案二”,合并三次醇提液,浓缩,干燥,粉碎得粉末。其余8味药材与
醇提药渣混合,按“方案一”水提,合并三次煎煮液,浓缩至一定密
度,加6倍量80%乙醇,静置24h,过200目筛,溶液加热蒸发至稠膏状
,60℃减压干燥,得干膏,粉碎,与醇提粉末混合,即得。

方案四:11味药材组合用蒸馏水煎煮三次,第一次按总量加9倍量纯净
水浸泡30min,加热煮沸2h,得煎煮液备用;第二次加7倍量纯净水,
加热煮沸1.5h得煎煮液备
用;第三次加5倍量纯净水,加热煮沸45min得煎煮液备用;合并三次
煎煮液,浓缩至一定密度,加6倍量80%乙醇,静置24h,用200目筛过
滤,溶液加热蒸发至稠膏状,60℃减压干燥,得干膏,粉碎,即得。

通过将四种不同的提取方案提取的白花益肝排毒复方对CCl4所致的急
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ALT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优选最佳提取
工艺。实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提取方案的白花益肝排毒复方对抑制AST
及ALT升高(P<0.05)的程度不同(方案二﹥方案三﹥方案一﹥方案四
)。比较了处方醇沉前后对0.5%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
含量的影响,方案四该处方11味药经过水提醇沉的复方基本没有抑制
AST、ALT的作用,而方案三3味药材醇提,药渣与其他8味药材水提后
醇沉复方对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的影响,虽能看出高剂量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低剂量却没有降低的趋向。据文献报道该处方11
味药材中具有保肝、抗免疫作用的多糖等有效成分在醇沉的过程中被
去除,从而造成该复方的疗效受影响,也再一次证明水提醇沉法并不
是中药最理想的提取分离方法。而本实验根据该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
并结合临床疗效的方案二对0.5%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的ALT、A
ST含量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影响。

因此,结合上述药理实验研究,筛选出最佳提取方案为:熟大黄、五
味子、泽泻三味药材醇提,药渣与其余8味药材合并水提,浓缩,干燥
,粉碎得干膏粉,加入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即得白花益肝排毒颗
粒。

另外,为了确保本发明检测方法科学、合理、可行,申请人进行了一
系列试验研究和考察。

(一)鉴别

1、仪器与试药

仪器采用超声波清洗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HG9070A)和ZF三用紫外分析仪;试剂
均为分析纯,薄层层析用硅胶为化学纯。

2、鉴别方法与结果

(1)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本试验基本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取三批样品颗粒(批号20111201、20111202、20111203)各4g,缺
大黄的粉末约2g,各加甲醇20mL,浸泡1h,滤过,取滤液5mL,蒸干,
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min,立即冷却,用
乙醚分2次萃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
使溶解,作为3份供试品溶液和1份阴性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
,同法制成1份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
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阴性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30~
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
出,晾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
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
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经多次试验,方法灵敏,重复性好,方便可行,阴性液无干扰,结果
见图1,其中,1 :大黄对照药材,2:批号为20111201的供试品溶液
,3:批号为20111202的供试品溶液,4:批号为20111203的供试品溶
液,5:缺大黄阴性溶液。故将其列入本发明检测项目。

(2)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本试验基本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
法,取三批样品(批号20111201、20111202、20111203)颗粒各3g,
缺五味子的阴性粉末约2g,各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
,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3份供试品溶液和1份阴
性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五味子对照药
材溶液、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2μL和供试品溶液、阴性溶液各6μ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
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
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经多次试验,方法灵敏,重复性好,方便
可行,阴性液无干扰,结果见图2,其中,1 :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
液,2:五味子对照药材溶液,3:批号为20111201的供试品溶液,4:
批号为20111202的供试品溶液,5:批号为20111203的供试品溶液,6
:缺五味子阴性溶液。故将其列入本发明检测项目。

(3)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本试验基本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取三批样品(批号20111201、20111202、20111203)颗粒各4g,缺
甘草的粉末约2g,各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加甲醇
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
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弃去水液,
正丁醇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3份供试品溶液和1份阴性溶
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
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
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阴性溶液各8
μL,另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
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
-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
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
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阴性无干
扰。经多次试验,方法灵敏,重复性好,方便可行,阴性液无干扰,
结果见图3,其中,1:甘草酸铵对照品溶液,2:甘草对照药材溶液,
3:批号为20111201的供试品溶液,4:批号为20111202的供试品溶液
,5:批号为20111203的供试品溶液,6:缺甘草阴性溶液。故将其列
入本发明检测项目。

(4)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本试验基本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
法,取三批样品(批号20111201、20111202、20111203)颗粒4g,缺
银杏叶的粉末约2g,各加40%甲醇20mL,加热回流30min,放冷,滤过
,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3份供试品溶液和1份阴性溶液;另取银
杏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阴性溶液各10μL及对
照药材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
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
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无干扰。经多次试验,方
法灵敏,重复性好,方便可行,阴性液无干扰,结果见图4,其中,1
:银杏叶对照药材溶液,2:批号为20111201的供试品溶液,3:批号
为20111202的供试品溶液,4:批号为20111203的供试品溶液,5:缺
银杏叶阴性溶液。故将其列入本发明检测项目。

(二)检查

1、粒度检查

粒度测定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Ⅺ B第二法测定。取
本品颗粒剂5袋,称定重量,置规定的药筛内过筛,保持水平状态,左
右往返轻轻筛动3min。取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称定
重量,计算所占百分比。经检测三批样品均少于15%,符合规定,结果
见表1。

表1  三批样品粒度检查


2、装量差异检查

取本品颗粒剂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装量与标示量
相比较,不得超出标示量的±10%,经测定三批样品均符合规定,结果
见表2。

表2  三批样品装量差异检查


3、溶化性

 取本品供试品10g,加热水20倍,搅拌5min,立即观察,可溶性颗粒
应该全部融化,允许有轻微浑浊,3批供试品结果见表3。

表3  三批样品溶化性检查结果


4、水分检查

水分测定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取
本品供试品3g,精密称定,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
不超过5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h,将瓶盖盖好,
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h,冷却,
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
供试品中含水量。标准规定水分不超过6.0%,经检测三批样品均小于
6.0%,符合规定,结果见表4。

表4 三批样品水分检查结果


5、重金属与砷盐检查

(1)重金属检查

取本品颗粒2g,研细,置坩锅内,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取出,放冷
,加硫酸1.0m1,使其恰润湿,低温挥去硫酸,放冷,加硝酸0.5mL,
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按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B重金属检查法第二法进行检查,
三批供试品的结果见表5。

(2)砷盐检查

取本品1g,研细,加入无砷氢氧化钙0.5g混合均匀,加水湿润,缓缓
炽灼至烟雾除尽,再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放冷,按照《中国
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B)砷盐检查法第一法自“加盐酸5m1与水
21m1…”操作,三批供试品的结果见表5。

表5  三批样品重金属,砷盐检查结果


结果表明:三批供试品的重金属、砷盐检查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
》的规定。

(二)含量测定

由于君药白花蛇舌草的作用机理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药效物质
基础研究,目前未被收载于2010版《中国药典》,无统一的标准控制
其质量,因此不作为本发明的含量测
定指标成分。本颗粒剂以大黄为臣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
瘀通经的作用,而其保肝利胆的主要成分为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故
以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
,来控制颗粒剂的质量,以确保其临床疗效;另外,五味子具有益气
生津、补肾宁心、收敛固涩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作为本发
明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可以更好地控制成品质量。

1、大黄中总游离蒽醌类成分

(1)仪器与试药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超声波清洗机(HS20500D)
、天平(AB204-S)、Bμchi旋转蒸发仪。

试剂:乙腈(天津科密欧)色谱醇、娃哈哈纯净水。

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0756-200
110);大黄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0757-2002
06);芦荟大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795
-200504);大黄酚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79
6-201017);。 

样品:本发明颗粒剂(白花益肝排毒颗粒,贵阳中医学院药物分析实
验中心自行研制批号20111118、20111119、2011112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大
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0145mg、0.0277mg、0.0283mg、
0.0655mg的对照品溶液。

(3)色谱条件优选

色谱波长的优选:在进行大黄游离蒽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选择时,参
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麻黄项下大黄游离蒽醌成分的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进行了色谱波长的筛选。分别比较240nm、250nm、254nm、
260nm等波长下大黄游离蒽醌的分离度和理论塔板数及其峰面积,结果
证明在波长250nm处,大黄游离蒽醌成分分离度最好,峰面积最大,干
扰因素最小。

色谱柱温度的优选:本实验比较了20℃、25℃、30℃的柱温对大黄游
离蒽醌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柱温条件下,分离度好,保留
时间短,理论塔板数高。

流动相的选择:本实验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方法比较甲醇-0.1%磷
酸水(85%:15%;70%:30%;60%:40%;50%:50%)等不同比例的流
动相,大黄游离蒽醌的成分都不能达到完全分离。实验中设计了甲醇
-0.1%磷酸水梯度洗脱发现5个化学成分的保留时间易漂移,故本实验
设计不同浓度乙腈-0.1%磷酸水的梯度洗脱,达到各个成分间的完全分
离。最终确定最佳的色谱条件为:乙腈:0.1%磷酸=58%-85%:42%-15
%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

(4)系统适应性试验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
置50mL圆底烧瓶
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
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
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每次10mL,
合并三氯甲烷过滤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溶解,转
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阴性溶液的制备:取缺大黄的阴性样品约0.6g, 精密称定,置50mL圆
底烧瓶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
加热回流1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
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每次1
0mL,合并三氯甲烷过滤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溶解
,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空白溶液的制备:50mL圆底烧瓶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
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
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
三氯甲烷萃取4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过滤液,减压回收溶剂至
干,残余物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供试品溶液10μL、空白溶
液10μL、阴性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由图谱可知,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
黄素、大黄酚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酚
峰计算不低于6000,在与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素
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相同的保留时间内,阴性对照无干扰。其HPLC
图分别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选择

A.8%盐酸与氯仿的比例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50mL圆底烧瓶中,加
8%盐酸溶液XmL(按表6操作),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YmL(按
表6操作),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
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
取4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过滤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
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
续滤液,即得。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比例的8%盐酸与氯仿的提取效率


结论:比例为10:15的8%盐酸与氯仿与5:10、10:5、10:10等不同
比例的8%盐酸与氯仿提取的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
黄酚的总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比例为10:15、15:10、15:15的8%
盐酸与氯仿提取的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总
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从溶剂角度综合考虑,故优选比例为10:15的8%盐
酸与氯仿为最佳提取比例。

B.回流提取时间的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50mL圆底烧瓶中,加
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时
间按表7操作),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
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每次
10mL,合并三氯甲烷过滤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溶
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
得。结果见表7。

表7 不同回流提取时间的提取效率(mg/g)


结论:回流60min、90min较回流45min,大黄总游离蒽醌含量明显增加
;而回流60min相对90min,大黄总游离蒽醌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综
合考虑选择,提取60min为最佳提取时间。

C.萃取次数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50mL圆底烧瓶中,加
8%盐酸溶液
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h,放冷,置分
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
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次数按表8操作),每次10mL,合并
三氯甲烷过滤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
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结果见
表8。

表8  不同萃取次数的提取效率


结论:根据溶液萃取的颜色,萃取第三次时样品为无色。通过比较萃
取3次、4次、5次无显著性差异,故综合考虑确定萃取4次。

(6)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按(2)项下对每一个对照品溶液(即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
素、大黄酚对照品溶液)各精密吸取2μL、4μL、6μL、8μL、10μ
L、12μL,注入仪器,分别按(3)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峰面积
,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
方程(n=6):

芦荟大黄素y=3.7654x+5.6267(R=0.9999);

大黄酸y=3.5933x+7.367(R=0.9998);

大黄素y=3.2078x+3.9133(R=0.9999);

大黄酚y=4.1528x+10.653(R=0.9999)。

证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的质量浓度分别在
29μg/mL-174 μg/mL、55.4μg/mL-332.4 μg/mL、56.6μg/mL-3
39.6μg/mL、131μg/mL-786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7)精密度试验

分别取(2)项下的对照品溶液各5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
)项下所述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重复进样6次,以芦荟大黄素、大
黄酸、大黄素、大黄酚面积进行计算,求出相对标准偏差RSD(%),
结果见表9、表10、表11、表12。

表9  芦荟大黄素精密度考察结果


表10  大黄酸精密度考察结果


表11  大黄素精密度考察结果


表12  大黄酚精密度考察结果


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
RSD(%)<3%(n=6),表明精密度良好。

(8)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按(4)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吸取供试
品溶液10μL,分别在0、2、4、8、12h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
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面积进行计算,
求出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13、表14、表15、表16。

表13 芦荟大黄素稳定性考察结果


表14  大黄酸稳定性考察结果


表15  大黄素稳定性考察结果


表16  大黄酚稳定性考察结果


结论:上述稳定性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
在12h内稳定性好,因此符合要求。

(9)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按(4)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吸取供试
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峰
面积,按外标一点法计算出各样品中大黄游离蒽醌总含量,结果见表
17。

表17  重复性试验结果表


结果表明:该样品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RSD均
小于3%,故重现性良好。

(10)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号本样品,混匀,取约0.3g,9份,分成三组,每组3份,精
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每三份分别精密移取、加入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对照品储备液(浓度及其加入的体积见表
18),混合对照品与样品混合至50mL圆底烧瓶内水浴蒸干。按(4)项
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
和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
,按下式计算出回收率,计算式如下:

回收率=(C-A)/B×100%;

其中,A:样品中含对应对照品的量(mg);

B:对照品加入量(mg);

C:测得量(mg)。

加样回收的结果见表19。

表18  加入对照品浓度及其体积


表19 加样回收的结果



结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
105%之间分别为,RSD分别小于3%(n=9),该结果表明回收率高。

(12)样品测定

取三批样品,按(5)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
,测定三批样品中大黄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
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0。

表20 三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明,在平均含量的基础上,总含量下浮20%制定本颗粒剂含
量限度,限定每包颗粒中,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
黄酚的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不得低于4.9mg。

2、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

(1)仪器与试药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超声波清洗机(HS20500D)
、天平(AB204-S)。

试剂:乙腈(天津科密欧)色谱醇、娃哈哈纯净水。

对照品:五味子醇甲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57
-200709)。

样品:本发明颗粒剂(白花益肝排毒颗粒,贵阳中医学院药物分析实
验中心自行研制,
批号20111201、20111202、20111203)。

(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7.8 μg 的对照
品溶液。

(3)色谱条件的选择

色谱波长的优选:在选择五味子醇甲测定色谱条件时,参考《中国药
典》2010年版一部五味子项下五味子醇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进行色
谱波长的筛选。分别比较240nm、250nm、254nm、260nm等波长下五味
子醇甲峰的分离度、理论塔板数及其峰面积,结果证明在波长250nm处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分离度最好,峰面积最大,干扰因素最小。

色谱柱温度的优选:本实验比较了20℃、25℃、30℃的柱温对大黄中
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柱温条件下,分离度
好,保留时间短,理论塔板数高。

流动相的选择:本实验参照2010《中国药典》的流动相比较甲醇-水等
不同流动相比例,五味子醇甲的成分都不能达到完全分离,而且以甲
醇-水流动相系统保留时间发生漂移,主要原因是甲醇与水混合时容易
产生气泡,而本实验优选出的梯度洗脱比例导致大黄的色谱峰保留时
间发生漂移,而且基线不稳,不能达到流类新药的相关要求。由于乙
腈的洗脱能力强、分离度好,因此本实验采用乙腈-水为流动相,比较
了乙腈-水的不同比例(45:55;40:60;55:45;50:50),从而使
五味子醇甲峰与其他色谱峰到达完全分离。

(4)系统适应性试验

阴性溶液的制备:取缺五味子的阴性样品约0.6g,精密称定,置25mL
容量瓶中,加甲醇约2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HZ)45min,
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

空白溶液的制备:取25mL容量瓶,加甲醇约20mL,超声处理(功率25
0W、频率20HZ)45min,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约0.6g,精密称定,置25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约2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HZ)45
min,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空白溶液、阴性溶液、供
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由图谱可知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五味子醇甲与相邻色谱峰
的分离度均大于1.5。样品理论板数以五味子醇甲计,故确定理论塔板
数以五味子醇甲计不低于3000,在与五味子醇甲相同的保留时间内,
阴性对照无干扰。结果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的选择  

A.提取溶剂的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置25mL容量瓶中,加
不同的提取溶剂(具体见表20)约2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
20HZ)45min,取出,加不同溶剂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结
果见表21。

表21  不同溶剂对五味子醇甲的提取率的影响


结论:考虑到五味子醇甲的化学性质,参考2010版《中国药典》五味
子醇甲的提取溶剂,考察以50%甲醇、70%乙醇、100%甲醇等不同溶剂
对五味子醇甲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甲醇的提取率最高,故选
择50%甲醇作为最佳提取溶剂。

B.提取方法的选择:

超声提取: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置25mL容
量瓶中,加50%甲醇约2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HZ)45min
,取出,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

回流提取: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置50mL锥
形瓶,精密量取25mL 50%甲醇,精密称重,加热回流45min,放冷,
补重,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结果见表22。

表22  不同提取方法对五味子醇甲的提取率的影响


结论:加热回流与超声提取这两种提取方法的效率相当,但超声提取
法提取时间短,方法简便易行,因此选用超声提取法。

C.提取时间的选择

超声提取: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约0.6g,精密称定,置25mL容
量瓶中,加50%甲醇约2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HZ)不同时
间,取出,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结果见表23。

表23  不同提取时间对五味子醇甲的提取率的影响


结论:超声提取45min以后,五味子醇甲含量不再增加,说明超声提取
45min时五味子醇甲已提取完全,因此选择超声提取时间为45min。

(6)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项下对照品溶液4μL、8μL、12μL、16μL,按(
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峰面积,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
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Y=3.9032X-18.93(n=5),证明
五味子醇甲的质量浓度在31.2μg/mL-124.8μg/mL(r=1)范围内具有
良好的线性关系。

(7)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5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
峰面积,重复进样6次,以五味子醇甲面积进行计算,求出相对标准偏
差RSD(%),结果见表24。

表24 五味子醇甲精密度考察实验结果表


结论:相对标准偏差RSD<3%(n=6),表明精密度良好。

(8)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按(4)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
L,分别在0、2、4、8、12h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项下色谱条
件测定峰面积,以五味子醇甲面积进行计算,求出相对标准偏差RSD(
%),结果见表25。

表25  五味子醇甲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


结论:取供试品溶液,在设定的时间内注入色谱仪,测得平均峰面积
为:304.98,RSD(%)为1.91%(n=5),表明本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

(9)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本品,按(4)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吸取供试
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
积,按外标一点法计算出各样品中所含五味子醇甲含量,结果见表26

表26 重复性试验结果表


结果表明:该样品中的五味子醇甲平均含量为0.3362mg/g,RSD均小于
3%,故该方法重现性良好。

(10)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本颗粒剂,混匀,取约0.3g,9份,精密称定,置具塞锥
形瓶中,每三份分别精密移取加40.345μg/mL浓度的五味子醇甲对照
品的储备液(体积分别为2mL、2.5mL、3mL,),与样品混合,按(4)
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和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
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按下式计算出回
收率,结果见表27,计算公式如下:

回收率=(C-A)/B×100%;

A: 样品中含对应对照品的量(μg);

B:对照品加入量(μg);

C:测得量(μg);

表27 五味子醇甲的加样回收率结果


结论:该方法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55%,RSD值为2.86%。说明该方法
可行,回收率好。

(11)样品测定

三批样品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按(4)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吸取对
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3)项下
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计算三批样品的五味子醇甲含量,结果见表28


表28 三批白花益肝排毒颗粒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三批白花益肝排毒颗粒每袋(6g)中五味子醇甲的平均含
量为1.9557 mg。根据总含量上下浮动20%制定本制剂含量限度,限定
每袋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含五味子醇甲成分含量不得低于1.56m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
,使得药材中对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活性物质提取更为充分,其临床
疗效更好;而且,本发明针对改进后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建立了系统
的、完整的、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的专属性强,精密度高
,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测量结果准确,达到了有效控制药物质量的
目的,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以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图;

图2是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图;

图3是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图;

图4是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图;

图5是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的HPLC图;

图6是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中益肝排毒颗粒供试品的HPLC图;

图7是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中益肝排毒颗粒缺大黄的阴性样品的
HPLC图;

图8是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中溶剂空白样品的HPLC图;

图9是五味子醇甲对照品的HPLC图;

图10是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中益肝排毒颗粒供试品的HPLC图;

图11是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中益肝排毒颗粒缺五味子的阴性样品的HP
LC图;

图12是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中溶剂空白样品的HPLC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称取白花蛇舌草20kg、灵芝10kg、黄精8kg、黄芪10kg、泽
泻8kg、熟大黄8kg、肉苁蓉4kg、鳖甲10kg、五味子8kg、银杏叶8kg和
甘草6kg;将熟大黄、五味子、泽泻药材加6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
每次2h,过滤,醇提液70℃减压浓缩至密度1.2(比重瓶测),稠浸膏
于80℃真空减压干燥36h,得干膏,粉碎过3号筛,得醇提粉末。其余
8味原料药与醇提药渣混合加6倍量水浸泡0.5h,再加6倍量水先煎0.5
h,共计加水12倍量,煎煮三次,煎煮时间分别为:3h、3h和1h,85℃
减压浓缩至密度1.2(比重瓶测),80℃减压干燥48h,得干膏,粉碎
过3号筛,得水提粉末。将醇提粉末和水提粉末混合,按1:1的比例加
入辅料可溶性淀粉和0.2%阿斯巴甜做甜味剂,以80%的乙醇做润湿剂(
每100g混合物加17.5mL 80%乙醇),湿法制粒,颗粒75℃干燥4-6h,
整粒,过1号筛除大颗粒,过5号筛除粉末(过5号筛所得细粉加入下次
制粒),按每包6g包装,即得。

实施例2:称取白花蛇舌草5kg、灵芝2kg、黄精1kg、黄芪2kg、泽泻1
kg、熟大黄1kg、肉苁蓉1kg、鳖甲2kg、五味子1kg、银杏叶1kg和甘草
1kg;将熟大黄、五味子、泽泻药材加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过滤,醇提液70℃减压浓缩至密度1.2,稠浸膏于80℃真空减压干
燥36h,得干膏,粉碎过筛,得醇提粉末;其余8味原料药与醇提药渣
混合加6倍量水浸泡0.5h,再加6倍量水先煎0.5h,共计加水12倍量,
煎煮三次,煎
煮时间分别为:3h、3h和1h,85℃减压浓缩至密度1.2,80℃减压干燥
48h,得干膏,粉碎过筛,得水提粉末;将醇提粉末和水提粉末混合,
按1∶1的重量比例加入辅料可溶性淀粉和0.2%阿斯巴甜做甜味剂,以
80%乙醇做润湿剂,湿法制粒,颗粒75℃干燥4-6h,整粒,过筛,包装
,即得。

实施例3:称取白花蛇舌草25kg、灵芝15kg、黄精10kg、黄芪15kg、泽
泻10kg、熟大黄10kg、肉苁蓉5kg、鳖甲15kg、五味子10kg、银杏叶1
0kg和甘草6kg;将熟大黄、五味子、泽泻药材加6倍量70%乙醇提取3
次,每次2h,过滤,醇提液70℃减压浓缩至密度1.2,稠浸膏于80℃真
空减压干燥36h,得干膏,粉碎过筛,得醇提粉末;其余8味原料药与
醇提药渣混合加6倍量水浸泡0.5h,再加6倍量水先煎0.5h,共计加水
12倍量,煎煮三次,煎煮时间分别为:3h、3h和1h,85℃减压浓缩至
密度1.2,80℃减压干燥48h,得干膏,粉碎过筛,得水提粉末;将醇
提粉末和水提粉末混合,按1∶1的重量比例加入辅料可溶性淀粉和0.
2%阿斯巴甜做甜味剂,以80%乙醇做润湿剂,湿法制粒,颗粒75℃干燥
4-6h,整粒,过筛,包装,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完整检测方法为:

性状:本制剂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微甜略带酸; 

鉴别:(1)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40%甲醇20mL
,加热回流3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
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及对
照药材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
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
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2)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
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
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另
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
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
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3)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4g,加甲醇20mL,浸泡1h,滤
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
流30min,立即冷却,用乙
醚分2次萃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
溶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
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
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
黄色荧光主斑点;

(4)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颗粒剂3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
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五味子对照药
材溶液、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2μL和供试品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30~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C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
项规定;

含量测定:(1)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
乙腈:0.1%磷酸=58%-85%:42%-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
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0145mg、0
.0277mg、0.0283mg、0.0655m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50mL圆底烧瓶中,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三氯甲烷
10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
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4次
,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余物加甲醇使
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
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计,不得低于4.9mg;

(2)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
腈:水=45%:
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0 n
m;理论塔板数以五味子醇甲峰计算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
五味子醇甲7.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0.6g,精密称定,置
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20mL,在功率250W、频率20HZ条件下超声处理
45min后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
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不得低于1.56mg。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980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03 CN 102698083 A *CN102698083A* (21)申请号 201210228072.2 (22)申请日 2012.07.04 A61K 36/8969(2006.01) A61K 9/16(2006.01) G01N 30/02(2006.01) G01N 30/90(2006.01) A61P 1/16(2006.01) A61K 35/56(2006.01) (71)申请人 贵阳中医学院 地址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市东路 50 号 (72)发明人 王祥培 靳凤云 张欣 。

2、(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62 代理人 郭防 (54) 发明名称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 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所述白花益肝排毒颗粒是以 白花蛇舌草 525kg、 灵芝 215kg、 黄精 110kg、 黄芪 215kg、 泽泻 110kg、 熟大黄 110kg、 肉苁 蓉 15kg、 鳖甲 215kg、 五味子 110kg、 银杏叶 110kg 和甘草 16kg 为原料药, 提取后加入适量 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 并以 80% 乙醇为润湿剂 制成的。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

3、足, 对白花益肝 排毒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使其对病毒性 肝炎的疗效更为显著, 并建立了系统的、 完整的、 有效的成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可有效控制该 药品的质量, 从而确保其临床疗效。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5 页 说明书 25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5 页 说明书 25 页 附图 5 页 1/5 页 2 1.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 其特征在于 : 它是以白花蛇舌草 525kg、 灵芝 215kg、 黄 精 110kg、 黄芪 215kg、 泽泻 110kg、 熟大黄 110kg、 肉苁蓉 15kg、。

4、 鳖甲 215kg、 五味子 110kg、 银杏叶110kg和甘草16kg为原料药, 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 并 以 80% 乙醇为润湿剂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 其特征在于 : 它是以白花蛇舌草20kg、 灵 芝 10kg、 黄精 8kg、 黄芪 10kg、 泽泻 8kg、 熟大黄 8kg、 肉苁蓉 4kg、 鳖甲 10kg、 五味子 8kg、 银 杏叶 8kg 和甘草 6kg 为原料药, 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 并以 80% 乙醇为润 湿剂制成的。 3. 如权利要求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

5、将熟 大黄、 五味子、 泽泻药材加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 每次2h, 过滤, 醇提液70减压浓缩至 密度 1.2, 稠浸膏于 80真空减压干燥 36h, 得干膏, 粉碎过筛, 得醇提粉末 ; 其余 8 味原料 药与醇提药渣混合加6倍量水浸泡0.5h, 再加6倍量水先煎0.5h, 共计加水12倍量, 煎煮三 次, 煎煮时间分别为 : 3h、 3h 和 1h, 85减压浓缩至密度 1.2, 80减压干燥 48h, 得干膏, 粉 碎过筛, 得水提粉末 ; 将醇提粉末和水提粉末混合, 按 1 1 的重量比例加入辅料可溶性淀 粉和 0.2% 阿斯巴甜做甜味剂, 以 80% 乙醇做润湿剂, 湿法制粒, 。

6、颗粒 75干燥 4-6h, 整粒, 过筛, 包装, 即得。 4.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检测 方法包括性状、 鉴别、 检查和含量测定项目 ; 其中鉴别是对制剂中的银杏叶、 甘草、 大黄、 五 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 ; 含量测定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制剂中大黄所含总游离蒽醌 类成分和五味子所含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银杏叶的鉴别 方法是以银杏叶对照药材为对照, 以乙酸乙酯 - 丁酮 - 甲酸 - 水 =5 : 3 : 1 : 1 为展开剂的薄 层色谱法 ; 甘草的。

7、鉴别方法是以甘草对照药材和甘草酸铵对照品为对照, 以乙酸乙酯 - 甲 酸 - 冰醋酸 - 水 =15 : 1 : 1 : 2 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 大黄的鉴别方法是以大黄对照药材 为对照, 以 30 60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 法 ; 五味子的鉴别方法是以五味子对照药材和五味子甲素对照品为对照, 以 30 60石油 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具体鉴别 方法为 : (1) 银杏叶的薄层色谱。

8、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 40% 甲醇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放冷, 滤过, 取滤液 10mL 浓缩至 2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成对照药 材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10L 及对照 药材溶液 6L, 分别点于同一含 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丁酮 - 甲酸 - 水 =5 : 3 : 1 : 1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3三 氯化铝乙醇溶液, 热风吹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

9、药材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 (2) 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乙醚 40mL, 加热回流 1 h, 滤过, 药渣加 甲醇 30mL, 加热回流 1h,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 40mL 使溶解, 用正丁醇提取 3 次, 每次 20mL, 合并正丁醇液, 用水洗涤3次, 弃去水液, 正丁醇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 作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98083 A 2 2/5 页 3 供试品溶液 ;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 加甲醇 制成每 1mL 含 2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

10、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8L, 另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12L, 分别点于同一用 1%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 =15 : 1 : 1 : 2 为展 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置365nm紫 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 (3) 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甲醇 20mL, 浸泡 1h。

11、, 滤过, 取滤液 5mL, 蒸 干, 残渣加水 10mL 使溶解, 再加盐酸 1mL, 加热回流 30min, 立即冷却, 用乙醚分 2 次萃取, 每 次 20mL, 合并乙醚液, 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大黄对照药 材 0.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 供试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 4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薄 层板上, 以 30 60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12、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 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 (4)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3g, 加三氯甲烷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 成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 加三氯甲烷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 品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五味子对照药材溶液、 五味子甲 素对照品溶液各 2L 和供试品溶液 6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 以 30 60 石油。

13、醚-甲酸乙酯-甲酸=15 : 5 :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254nm紫外光 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大黄中总游离 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芦荟大黄素对照品、 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 酚对照品为对照, 以乙腈 : 0.1% 磷酸 =58%-85% : 42%-15% 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 五味 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五味子醇甲对照品为对照, 以乙腈 : 水 =45% : 55% 为流 动相的高。

14、效液相色谱法。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7 所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具体含量 测定方法为 : (1)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 参照 2010 版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D 高效液相色 谱法测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以乙腈 : 0.1% 磷酸 =58%-85% : 42%-15% 为流动相 ; 流速 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 254 nm ; 柱温为 25 ; 理论 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 6000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 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 大黄酚。

15、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各含 0.0145mg、 0.0277mg、 0.0283mg、 0.0655mg 的对照品 溶液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 0.6g, 精密称定, 置 50mL 圆底烧瓶中, 加 8% 盐酸溶液 10mL, 超声处理 5min, 再加三氯甲烷 10mL, 加热回流 1 h, 放冷, 置分液漏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98083 A 3 3/5 页 4 中, 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 并入分液漏斗中, 分取三氯甲烷层, 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 取4次, 每次10mL, 合并三氯甲烷液, 减压回收溶剂至干, 残余物加甲醇使溶解,。

16、 转移至10mL 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 测定法 :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5L 与供试品溶液 10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 定, 即得 ;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的总游离蒽醌类成分 计, 不得低于 4.9mg ; (2) 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 : 参照 2010 版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乙腈 : 水 =45% : 55% 为流动相 ; 流速为 1.0 mLmin-1; 柱温 25 ; 检测波长为 25。

17、0 nm ; 理论塔板数以五味子醇 甲峰计算不低于 2000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五味子醇甲 7.8g 的对照品溶液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 0.6g, 精密称定, 置 25mL 容量瓶中, 加 甲醇 20mL, 超声处理 45min 后取出,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 测定法 :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0L 与供试品溶液 10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 即得 ;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 不得低于 1.56mg。 9. 根据权利要求 4、 5 或 7 所。

18、述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检测方法包括 : 性状 : 本制剂为棕褐色颗粒, 气芳香, 味微甜略带酸 ; 鉴别 :(1) 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 40% 甲醇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放冷, 滤过, 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1g, 同法制成对 照药材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10L 及 对照药材溶液 6L, 分别点于同一含 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制备的硅 胶 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丁酮 - 甲酸 - 水 =5 。

19、: 3 : 1 : 1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热风吹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 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 (2) 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乙醚 40mL, 加热回流 1 h, 滤过, 药渣加 甲醇 30mL, 加热回流 1h,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 40mL 使溶解, 用正丁醇提取 3 次, 每次 20mL, 合并正丁醇液, 用水洗涤3次, 弃去水液, 正丁醇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 作为 供试品溶液 ;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

20、溶液 ;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 加甲醇 制成每 1mL 含 2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8L, 另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12L, 分别点于同一用 1%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 =15 : 1 : 1 : 2 为展 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置365nm紫 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

21、点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98083 A 4 4/5 页 5 (3) 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甲醇 20mL, 浸泡 1h, 滤过, 取滤液 5mL, 蒸 干, 残渣加水 10mL 使溶解, 再加盐酸 1mL, 加热回流 30min, 立即冷却, 用乙醚分 2 次萃取, 每 次 20mL, 合并乙醚液, 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大黄对照药 材 0.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 供试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 4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

22、薄 层板上, 以 30 60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 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 (4)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3g, 加三氯甲烷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 成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 加三氯甲烷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 品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

23、B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五味子对照药材溶液、 五味子甲 素对照品溶液各 2L 和供试品溶液 6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 以 30 60 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 : 5 :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254nm紫外光 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检查 : 应符合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附录 C 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 含量测定 :(1)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 参照 2010 版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D 高 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以十八。

24、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以乙腈 : 0.1% 磷酸 =58%-85% : 42%-15% 为流动相 ; 流速 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 254 nm ; 柱温为 25 ; 理论 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 6000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 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 大黄酚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各含 0.0145mg、 0.0277mg、 0.0283mg、 0.0655mg 的对照品 溶液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 0.6g, 精密称定, 置 50mL 圆底烧瓶中, 加 8% 盐酸溶液 10mL, 超。

25、声处理 5min, 再加三氯甲烷 10mL, 加热回流 1 h, 放冷, 置分液漏斗 中, 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 并入分液漏斗中, 分取三氯甲烷层, 酸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 取4次, 每次10mL, 合并三氯甲烷液, 减压回收溶剂至干, 残余物加甲醇使溶解, 转移至10mL 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 测定法 :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5L 与供试品溶液 10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 定, 即得 ;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的总游离蒽醌类成分 计, 不得低于 4.9mg ; (2) 五味子醇甲含量测。

26、定 : 参照 2010 版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乙腈 : 水 =45% : 55% 为流动相 ; 流速为 1.0 mLmin-1; 柱温 25 ; 检测波长为 250 nm ; 理论塔板数以五味子醇 甲峰计算不低于 2000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五味子醇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98083 A 5 5/5 页 6 7.8g 的对照品溶液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 0.6g, 精密称定, 置 25mL 容量。

27、瓶中, 加 甲醇 20mL, 超声处理 45min 后取出,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 测定法 :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0L 与供试品溶液 10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 即得 ;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 不得低于 1.56m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98083 A 6 1/25 页 7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属于中药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 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 变成无毒或低 。

28、毒物质。 肝脏一旦发生病变, 引发肝病, 其危害性极大, 常见的肝病有乙肝、 甲肝、 丙肝、 肝硬 化、 脂肪化、 肝癌、 酒精肝等。因此具有益肝排毒功效的中药制剂能发挥良好作用。 0003 申请号为 “200410022730.8” 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益肝排毒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是将 11 味药材全部用水煎煮提取 ;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 该处方中的熟大黄含有 的游离羟基蒽醌类物质、 五味子中含有的大量联苯环辛烯型木质素成分、 泽泻中的有效成 分等都是对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活性物质, 而用水煎煮时提取率低, 没有将这些主要活性 物质充分提取出来, 从而使得该复方的疗效受到影响。 00。

29、04 此外, 目前对益肝排毒药品还没有一套严格可靠的质量检测标准。如果没有严格 的质量标准, 得到的产品不能确保其质量, 结果必将影响该药物的临床疗效 ; 所以为提高益 肝排毒药物的治疗作用, 确保用药的安全、 有效及产品质量的稳定, 制定一个严格可靠的质 量标准成为保证药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 层色谱鉴别法等分析方法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本发 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对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使其对病毒性肝炎 的疗效更为。

30、显著, 并建立了系统的、 完整的、 有效的成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可有效控制 该药品的质量, 从而确保其临床疗效。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 它是以白花蛇舌草 525kg、 灵 芝 215kg、 黄精 110kg、 黄芪 215kg、 泽泻 110kg、 熟大黄 110kg、 肉苁蓉 15kg、 鳖甲 215kg、 五味子110kg、 银杏叶110kg和甘草16kg为原料药, 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 和阿斯巴甜, 并以 80% 乙醇为润湿剂制成的。 0007 优选的白花益肝排毒颗粒是以白花蛇舌草 20kg、 灵芝 10kg、 黄精 8kg、 黄芪 10kg、 。

31、泽泻8kg、 熟大黄8kg、 肉苁蓉4kg、 鳖甲10kg、 五味子8kg、 银杏叶8kg和甘草6kg为原料药, 提取后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和阿斯巴甜, 并以 80% 乙醇为润湿剂制成的。 0008 前述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 将熟大黄、 五味子、 泽泻药材加 6 倍量 70 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 2h, 过滤, 醇提液 70减压浓缩至密度 1.2, 稠浸膏于 80真空减压干 燥 36h, 得干膏, 粉碎过筛, 得醇提粉末 ; 其余 8 味原料药与醇提药渣混合加 6 倍量水浸泡 0.5h, 再加 6 倍量水先煎 0.5h, 共计加水 12 倍量, 煎煮三次, 煎煮时间分别为 : 3。

32、h、 3h 和 1h, 85减压浓缩至密度 1.2, 80减压干燥 48h, 得干膏, 粉碎过筛, 得水提粉末 ; 将醇提粉末 说 明 书 CN 102698083 A 7 2/25 页 8 和水提粉末混合, 按 1 1 的重量比例加入辅料可溶性淀粉和 0.2% 阿斯巴甜做甜味剂, 以 80% 乙醇做润湿剂, 湿法制粒, 颗粒 75干燥 4-6h, 整粒, 过筛, 包装, 即得。 0009 前述白花益肝排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包括性状、 鉴别、 检查和含量测定项目 ; 其中鉴 别是对制剂中的银杏叶、 甘草、 大黄、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 ; 含量测定是用高效液相色谱 法分别测定制剂中大黄所含总游离蒽。

33、醌类成分和五味子所含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0010 银杏叶的鉴别方法是以银杏叶对照药材为对照, 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 : 3 : 1 : 1 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 甘草的鉴别方法是以甘草对照药材和甘草酸铵对照品为对 照, 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 1 : 1 : 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 大黄的鉴别方法是 以大黄对照药材为对照, 以 30 60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的上层溶液为展 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 五味子的鉴别方法是以五味子对照药材和五味子甲素对照品为对照, 以 30 60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

34、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 0011 具体鉴别方法为 : 0012 (1) 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 40% 甲醇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放 冷, 滤过, 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1g, 同法制成对照 药材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10L 及对 照药材溶液6L分别点于同一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丁酮 - 甲酸 - 水 =5 : 3 : 1 : 1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3三 氯化铝乙。

35、醇溶液, 热风吹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 0013 (2) 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乙醚 40mL, 加热回流 1 h, 滤过, 药渣 加甲醇 30mL, 加热回流 1h,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 40mL 使溶解, 用正丁醇提取 3 次, 每 次 20mL, 合并正丁醇液, 用水洗涤 3 次, 弃去水液, 正丁醇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 5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 加 甲醇制成每 1mL 含 。

36、2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 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 8L, 另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 1 2L, 分别点于 同一用 1%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 =15 : 1 : 1 : 2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 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 光斑点 ;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 0014 (3) 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37、 : 取本颗粒剂4g, 加甲醇20mL, 浸泡1h, 滤过, 取滤液5mL, 蒸干, 残渣加水 10mL 使溶解, 再加盐酸 1mL, 加热回流 30min, 立即冷却, 用乙醚分 2 次萃取, 每次 20mL, 合并乙醚液, 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大黄对照 药材 0.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 述供试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 4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 薄层板上, 以 30 60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

38、 出, 晾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 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 0015 (4)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3g, 加三氯甲烷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滤 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 1g, 同法 说 明 书 CN 102698083 A 8 3/25 页 9 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 加三氯甲烷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 作为对 照品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五味子对照药。

39、材溶液、 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 2L 和供试品溶液 6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 以 30 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 : 5 :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254nm紫 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 0016 大黄中总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芦荟大黄素对照品、 大黄酸对照 品、 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为对照, 以乙腈 : 0.1% 磷酸 =58%-85% : 42%-15% 为流动相 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 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以五味子醇甲对照品为对照。

40、, 以乙腈 : 水 =45% : 55% 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0017 具体含量测定方法为 : 0018 (1) 总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 参照 2010 版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D 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 : 0019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Diamonsil C18(250mm4.6mm, 5m) ; 以 乙 腈 : 0.1% 磷 酸 =58%-85% : 42%-15% 为 流 动 相 ; 流 速 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 254 nm ; 柱温为 25 ; 理论塔板数以大黄酚峰计算不低于 6000 ; 0020 对照品溶液。

41、的制备 : 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 大黄酸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 品和大黄酚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各含 0.0145mg、 0.0277mg、 0.0283mg、 0.0655mg 的对 照品溶液 ; 00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 0.6g, 精密称定, 置 50mL 圆底烧 瓶中, 加 8% 盐酸溶液 10mL, 超声处理 5min, 再加三氯甲烷 10mL, 加热回流 1 h, 放冷, 置分液 漏斗中, 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 并入分液漏斗中, 分取三氯甲烷层, 酸水层再用三氯甲 烷萃取 4 次, 每次 10mL, 合并三氯甲烷液, 减压回收溶。

42、剂至干, 残余物加甲醇使溶解, 转移至 10mL 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 0022 测定法 :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5L 与供试品溶液 10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 仪, 测定, 即得 ; 0023 本颗粒剂每袋含大黄以包括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的总游离蒽醌类 成分计, 不得低于 4.9mg ; 0024 (2) 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 : 参照 2010 版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D 高效液相色谱 法测定 : 0025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Diamonsil C18 (250mm4.6。

43、mm, 5m) ; 乙腈 : 水=45% : 55%为流动相 ; 流速为1.0 mL min-1; 柱温25; 检测波长为 250 nm ; 理论塔板数以五味子醇甲峰计算不低于 2000 ; 0026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精密称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五味子醇 甲 7.8g 的对照品溶液 ; 0027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颗粒剂 0.6g, 精密称定, 置 25mL 容量瓶 中, 加甲醇 20mL, 在功率 250W、 频率 20HZ 条件下超声处理 45min 后取出, 加甲醇至刻度, 摇 匀, 取续滤液, 即得供试品溶液 ; 0028 测定法 :。

44、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0L 与供试品溶液 10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 说 明 书 CN 102698083 A 9 4/25 页 10 仪, 测定, 即得 ; 0029 本颗粒剂每袋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计, 不得低于 1.56mg。 0030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包括 : 0031 性状 : 本制剂为棕褐色颗粒, 气芳香, 味微甜略带酸 ; 0032 鉴别 :(1) 银杏叶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 40% 甲醇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放冷, 滤过, 取滤液 10mL 浓缩至 2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 1g, 同 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45、;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10L 及对照药材溶液 6L, 分别点于同一含 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 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丁酮 - 甲酸 - 水 =5 : 3 : 1 : 1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 干, 喷以 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热风吹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 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 0033 (2) 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4g, 加乙醚 40mL, 加热回流 1 h, 滤过, 药渣 加甲醇 30mL, 加热回流 1h, 。

46、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 40mL 使溶解, 用正丁醇提取 3 次, 每 次 20mL, 合并正丁醇液, 用水洗涤 3 次, 弃去水液, 正丁醇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 5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 加 甲醇制成每 1mL 含 2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 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 8L, 另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 1 2L, 分别点于 同一用 1%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 =15 : 1 : 1。

47、 : 2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 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 光斑点 ;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 0034 (3) 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4g, 加甲醇20mL, 浸泡1h, 滤过, 取滤液5mL, 蒸干, 残渣加水 10mL 使溶解, 再加盐酸 1mL, 加热回流 30min, 立即冷却, 用乙醚分 2 次萃取, 每次 20mL, 合并乙醚液, 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

48、另取大黄对照 药材 0.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 述供试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各 4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 薄层板上, 以 30 60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 =15 : 5 : 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 出, 晾干, 置 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 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 0035 (4)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 : 取本颗粒剂 3g, 加三氯甲烷 20mL, 加热回流 30min, 滤 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三氯甲烷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 1g, 同法 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 加三氯甲烷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 作为对 照品溶液 ; 照 中国药典 一部附录 B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五味子对照药材溶液、 五味 子甲素对照品溶液各 2L 和供试品溶液 6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 以 30 60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 : 5 :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254nm紫 外光灯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 ;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