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20552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19624.7

申请日:

2012.03.21

公开号:

CN103547232A

公开日:

2014.01.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C 3/02申请公布日:201401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C 3/02申请日:20120321|||公开

IPC分类号:

A61C3/02; A61B17/16; A61C8/00

主分类号:

A61C3/02

申请人:

因诺生物外科株式会社

发明人:

王济源

地址:

韩国大田广域市

优先权:

2011.03.24 KR 10-2011-002661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骨整形部的直径为2~7mm,并且包括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且突起也跟着缩小的骨整形部主体和在上述骨整形部主体的上部由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的骨整形部上部末端,并且骨整形部下端与骨整形部支架相连接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骨整形部、附于上述骨整形部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
上述骨整形部的直径为2~7mm,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其中,上述骨整形部主体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且突起也跟着缩小,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在上述骨整形部主体的上部由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而呈尖锐状。

2.  一种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骨整形部、附于上述骨整形部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
上述骨整形部的直径为2~7mm,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其中,上述骨整形部主体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且突起也跟着缩小,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在上述骨整形部主体的上部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在聚集成一个的途中被切断而呈平坦形态。

3.  一种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利用上述骨整形器进行种植体手术,其特征在于,
拔出牙齿后,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骨形成植入口,采用一次种植体钻机器具进行1次钻削,形成孔之后,手握骨整形部支架,另一只手握住锤子,击打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施加力量(垂直压力),在2次孔边缘以骨整形部主体形态形成凹凸,并通过骨刀击打扩张到所需大小,当骨的一部分从孔内面被挤出到外部,按照规定宽幅完成3次扩张时,将种植体固定于形成有凹凸的孔中央,进行种植体手术。

说明书

说明书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牙槽骨的初始孔内面的凹凸整形器),它作为种植体手术器具的一种,对牙槽骨进行骨扩张时,为了吸收孔内侧骨中生成的缩合压,形成易于收缩内侧骨的结构,使其在确保皮质骨无断裂的情况下从内侧弯曲至外侧而给孔边缘赋予凹凸形态。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种植体(Implant)意味着当人体的组织丧失时能够使其恢复的替代物,但在牙科中意味着人工牙齿移植。种植是为能够替代缺失牙齿的齿根将对人体没有排斥反应的由钛制成的人工齿根种植于牙齿缺失的牙槽骨进行粘连之后固定人工牙齿,使之恢复牙齿的原有功能的尖端技术,通常修复体或假牙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伤及周围的牙齿和骨,但种植体具有不伤害周围牙齿组织的很大优点,不仅在功能或外形方面接近自然牙齿,而且也不会产生蛀牙,具有能够长时间使用的优点。
通常,在牙槽骨(alveolar bone)进行种植体手术时,应确保能够进行种植体手术的牙槽骨的宽幅,根据以往技术,当遇到患者的牙槽骨宽幅小而无法进行种植体手术的情况下,使用钻机切开皮质骨,使用凿子裂开牙槽骨后,将扩张器或骨刀在裂开的缝隙之间进行扩张后,进行种植体手术。
但上述手术方式,会大幅度切断皮质骨,使得损伤范围变大,脸颊侧骨片骨折而分离的失败案例较多。并且,手术必须使用骨移植材料和隔膜,造成不方便的同时导致经济方面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截至目前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
例如,根据韩国专利公开公报公开号第10-2007-0119628号公开的包含牙齿用种植体1及其相关部件的新平台,其特征在于,牙齿用种植体1及其相关部件具有减小的直径,尤其适用于治疗骨顶点的细宽幅区域的预定的用例。虽为细宽幅,但为了得到具备坚实度和可靠性的牙齿用种植体1及其相关部 件,公开了对牙齿用种植体1及其相关部件的预定特征及几何学形态进行重新调整或者最优化的技术。
根据韩国登录专利公报登录号第10-0821074号中公开的种植体手术用骨组织扩张器,其在牙科用种植体的手术中,能够使种植体手术部分的切开的骨组织维持扩张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片20,其在器械主体10沿着水平方向形成,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具备螺旋槽22的通孔24;固定片30,其在上述器械主体10沿着垂直方向形成,在中央形成有插入空间32;运转片40,其插入于上述支承片20的通孔24的内部,在外周面上形成与上述通孔24内周面的螺旋槽22实现螺旋结合的螺旋槽42,随着插入螺丝刀60进行旋转,在上述通孔24的内部前进或后退;以及移动扩张片50,其插入于上述支承片20的通孔24前方,与上述运转片40联动的运转轴52形成于上述移动扩张片50的后方,在固定片30中央的插入空间32与固定片30处于同一条在线。
根据韩国专利公开公报公开号第10-0630304号中公开的种植体手术用扩孔器由在骨中形成用于植入种植体的孔的切削部和具有小于上述切削部的直径的直径且向上述切削部的下部延长形成的连接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削部包括,突出面,其使上述切削部的上端前面中的包含外周的单面向上隆起而成,以使形成短颌;凹陷面,其随着上述突出面的形成,相反于突出面,切削部的上端前面中的单面凹陷而成,具有逆时针方向的逆倾斜度;以及排放通道,其在上述短颌与突出面的连接部位沿着水平方向形成,即便与上颌窦粘膜相接触,由于形成水平线接触,能够均匀地分散作用力,为了确保能够对上颌窦粘膜无损伤地进行安全的切削作业,切削边角和上述切削部上端的单面,即从上述突出面及凹陷面之间的规定部位开始切削至刚刚接近切削部的下端的部位而形成。
根据韩国专利公开公报公开号第10-0884211号中公开的上颌窦垂直接近手术用超声骨刀(piezotome),其包括一端插入并固定于压电(piezo)主装置的机头的压电主体、延长形成于上述压电主体的另一端且具备线性或曲线结构的压电杆(piezo pole)、形成于上述压电杆的端部的用于进行切削而按照相等间距形成多个切削刃的压电尖(piezo tip),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电尖13的多个切削刃14以各自端部面向前端聚集的半球形状形成,上述超声骨刀10的内侧中央形成有贯通上述压电主体11、压电杆12及压电尖13的供水孔15, 在上述压电杆12的外周面上,用于按照残留骨的厚度限制插入距离的限位器16以一体的方式形成。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图7所示,确保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扩张时在形成于内侧的凹凸作用下,吸收缩合压,外侧能够实现合理拉伸的形态。并且,如图8所示,扩张时生成内侧的缩合压,外侧产生拉伸力,缩合压作用于扩张方向。即,作用于外侧骨,从外侧骨向内面骨侧断裂。
因此,关于牙槽骨的骨扩张所需的骨整形,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开发骨整形器,将形成内侧骨易于收缩的结构并吸收生成的缩合压的凹凸形态赋予孔内面边缘。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骨整形器,根据上述问题解决方法,在进行牙科用种植体植入所需的骨扩张时,进行钻削并形成初始孔之后,以确保无皮质骨断裂地扩张的凹凸形态,利用加压方式将凹凸形态赋予初始孔的内面边缘,再使用骨刀击打并扩张,此时将这种凹凸形态(吸收缩合压的形态)赋予初始孔内面边缘。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骨整形器,考虑患者的牙槽骨的骨质状态,选择相应大小的凹凸和直径进行手术,进而有效地应用于手术,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扩张牙槽骨时所需的骨整形,来形成能够吸收由初始孔内面边缘产生的缩合压的结构,以防止皮质骨从外侧向内面断裂的情况。因此,不仅能够防止根据以往技术进行骨扩张时因过度切开骨而导致的严重受损,而且能够防止由于使用移植材料及隔膜而导致的经济负担、骨片的破裂等手术失败的情况,在种植体手术中及术后能够提高其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的整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详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各种上部状态图。
图4是使用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并进行骨扩张的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的进行种植体手术时给内侧赋予凹凸形态并吸收缩合压、外侧合理拉伸的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为了种植体的植入而进行骨扩张时,由于内侧的凹凸空间较小而产生缩合压,外侧生成拉伸力,缩合压从内侧骨被传达至扩张方向即外侧骨侧,导致外侧骨破坏的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的使用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使用给皮质骨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之前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使用本发明的骨整形器对在初始孔内面边缘钻削的初始孔进行整形并赋予凹凸形态后使用骨刀确保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扩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拔出牙齿后,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骨形成植入口,采用一次种植体钻机器具进行1次钻削,形成初始孔之后(参考图4A),手握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的骨整形部支架,另一只手握住锤子,击打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施加力量(垂直压力),在2次初始孔内面边缘以骨整形部主体32形态形成凹凸(参考图4B),并通过骨刀击打(施加垂直压力)扩张到所需大小,当骨从孔内面被挤出到外部(扩张牙槽骨),按照规定宽幅完成3次扩张时(参考图4C),将种植体固定于已扩张的孔中央,进行种植体手术。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涉及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其具有2~7mm的直径,外侧具有三菱锥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比通过钻机形成的孔更深,整形时,呈越朝向上部直径缩窄并最终聚集成一个尖部的形态;按照通过钻机形成的孔的深度进行整形时,呈越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但最终不能聚集成一个而被切断的形态,通过旋转钻削,首先形成需要扩张的小孔,通过直线运动赋予在扩张时能够吸收内面缩合压的形态。
并且,本发明能够直接击打骨整形器的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或者与已有支架(以往的击打式骨整形器)相结合地使用。根据以往技术,没有采用这种赋予骨内面形态的骨整形器,而使用钻机大口切开皮质骨,使用齿具切开,使用扩张仪器(扩张器或骨刀)推开骨片进行青枝骨折,这种方式需要进行很多切骨,导致创伤范围大,骨片容易粉碎而分离,而且始终要使用移植材料和隔膜,使得经济负担重,手术难度高,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长。
根据本发明,在手术部位,采用旋转式钻机1次形成小于植入孔的直径的孔,将骨整形器放入孔内侧进行击打(施加垂直压力),使其按照种植体植入深度进入其中,在孔内面2次形成能够吸收缩合压的形态,使用扩张仪器(骨刀)3次对孔进行扩张。
本发明是击打式骨整形器的一种,在主体的外侧面形成多个三菱锥或三角突起,三角突起或三菱锥的形态优选地应左右对称,根据不同直径的数量如下:
Φ2.0~Φ2.94个~9个
Φ3.0~Φ3.95个~11个
Φ4.0~Φ4.95个~13个
Φ5.0~Φ5.96个~15个
Φ6.0~Φ7.07个~18个
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根据骨质选择使用,骨整形部的下部直径(最大直径)适当为2~7mm。
即,在坚实的骨质中,使用三角突起的数量较多的骨整形器,在脆弱的骨质中,使用三角突起的数量较少的骨整形器,进而更加容易地进行骨整形。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拔出牙齿后,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骨形成植入口,采用一次种植体钻机器具进行1次钻削,形成初始孔之后(参考图4A),(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手握骨整形部支架,另一只手握住锤子,击打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施加力量(垂直压力),在2次初始孔内面边缘以骨整形部主体32形态形成凹凸(参考图4B),并通过骨刀击打(施加垂直压力)扩张到所需大小,当骨从孔内面被挤出到外部(扩张牙槽骨),按照规定宽幅完成3次扩张时(参考图4C), 将种植体固定于已扩张的孔中央,进行种植体手术。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的整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详细图,图3是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各种上部状态图,图4是使用本发明的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并进行骨扩张的状态图,图5是本发明的进行种植体手术时给内侧赋予凹凸形态并吸收缩合压、外侧合理拉伸的状态图,图6是本发明的为了种植体的植入而进行骨扩张时,由于内侧的凹凸空间较小而产生缩合压,外侧生成拉伸力,缩合压从内侧骨被传达至扩张方向即外侧骨侧,导致外侧骨破坏的状态图,图7是本发明的使用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的图,图8是本发明的使用给皮质骨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之前的图,图9是本发明的使用本发明的骨整形器对在初始孔内面边缘钻削的初始孔进行整形并赋予凹凸形态后使用骨刀确保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扩张的图,图中示出了骨整形部支架10、骨整形部30、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35、36及骨整形部主体32。
从结构中能够看出,图1A是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上述骨整形器包括骨整形部30、附于上述骨整形部30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10,上述骨整形部30的直径为2~7mm,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32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其中,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具备设置于外侧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且突起也跟着缩小,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在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的上部由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
图1B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是在皮质骨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部,上述骨整形器包括骨整形部30、附于上述骨整形部30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10,上述骨整形部30的直径为2~7mm,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32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6,其中,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突起缩小,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6在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的上部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在聚集成一个的途中呈被切断的形态。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 形态的骨整形器由骨整形部30、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骨整形部主体32及骨整形部支架12构成,骨整形部30的直径为2~7mm,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32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其中,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突起缩小,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形成末端部。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其他例子,可知,骨整形部30的骨整形部主体32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35、36的形状呈现多种形态。
图3B示出了骨整形部主体32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为多个。
图3C示出了无皮质骨断裂地弯曲的骨整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整形部主体32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5,其中,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具备设置于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5是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的末端部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而呈尖锐状。
图3D示出了骨整形部主体32及骨整形台上部,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具备设置于两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上述骨整形台上部是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的末端部由切断形态形成并能够使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
图4是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的使用状态图,作为1次牙槽骨的狭齿舍在宽幅小的地方进行种植体手术时,钻削并形成小孔(参考图4A),将本发明的骨整形器击打至初始孔内面,对孔内面进行2次整形(图4B)之后,使用骨刀进行击打并进行3次扩张(图4C),狭齿舍面的牙槽骨的狭窄部分呈向狭齿舍分别弯曲(张开)a左右,能够容易进行种植体手术。
关于使用及运行状态,拔出牙齿后,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骨形成植入口,采用一次种植体钻机器具进行1次钻削,形成孔之后(参考图4A),(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手握骨整形部支架,另一只手握住锤子,击打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施加力量(垂直压力),在2次孔边缘以骨整形部主体32形态形成凹凸(参考图4B),并通过骨刀击打(施加垂直压力)扩张到所需大小, 当骨的一部分从孔内面被挤出到外部(扩张牙槽骨),按照规定宽幅完成3次扩张时(参考图4C),将种植体固定于形成有凹凸的孔中央,进行种植体手术。
即,在最初状态下,击打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并施加垂直压力,如图9所示,在初始孔边缘形成凹凸形态的骨,使得外侧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参考图11)的赋予骨形态的种植体手术方法。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骨整形器,根据患者的牙槽骨的骨质状态,选择相应大小的凹凸和直径进行手术,进而有效地应用于手术,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扩张牙槽骨时所需的骨整形,来形成能够吸收由初始孔内面边缘产生的缩合压的结构,以防止皮质骨从外侧向内面断裂的情况。因此,不仅能够防止根据以往技术的进行骨扩张时因过度切开骨而导致的严重受损,而且能够防止由于使用移植材料及隔膜而导致的经济负担、骨片的破裂等手术失败的情况,在种植体手术中及术后能够提高其手术效果。

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472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29 CN 103547232 A (21)申请号 201280019624.7 (22)申请日 2012.03.21 10-2011-0026615 2011.03.24 KR A61C 3/02(2006.01) A61B 17/16(2006.01) A61C 8/00(2006.01) (71)申请人 因诺生物外科株式会社 地址 韩国大田广域市 (72)发明人 王济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54) 发明名称 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 态。

2、的骨整形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骨整形部的直径为 2 7mm, 并且 包括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 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 径缩窄, 且突起也跟着缩小的骨整形部主体和在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的上部由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 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的骨整形部上部末 端, 并且骨整形部下端与骨整形部支架相连接的 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 形态的骨整形器。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10.22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KR2012/002001 2012.03.21 (87)PCT国际申。

3、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128542 KO 2012.09.2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47232 A CN 103547232 A 1/1 页 2 1. 一种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其特征在 于, 包括骨整形部、 附于上述骨整形部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 上述骨整形部的直径为 2 7mm, 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其中,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

4、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 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 且突起也跟着缩小, 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在上述骨整形部 主体的上部由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而呈尖锐状。 2. 一种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其特征在 于, 包括骨整形部、 附于上述骨整形部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 上述骨整形部的直径为 2 7mm, 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其中,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 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 且突起也跟着缩小, 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在上述骨整形部 主体的上。

5、部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在聚集成一个的途中被切断而 呈平坦形态。 3. 一种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利用上述骨 整形器进行种植体手术, 其特征在于, 拔出牙齿后, 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骨形成植入口, 采用一次种 植体钻机器具进行 1 次钻削, 形成孔之后, 手握骨整形部支架, 另一只手握住锤子, 击打骨 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 施加力量 (垂直压力) , 在 2 次孔边缘以骨整形部主体形态形成凹凸, 并通过骨刀击打扩张到所需大小, 当骨的一部分从孔内面被挤出到外部, 按照规定宽幅完 成 3 次扩张时, 将种植体固定于形成有凹。

6、凸的孔中央, 进行种植体手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47232 A 2 1/6 页 3 给种植体植入孔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牙 槽骨的初始孔内面的凹凸整形器) , 它作为种植体手术器具的一种, 对牙槽骨进行骨扩张 时, 为了吸收孔内侧骨中生成的缩合压, 形成易于收缩内侧骨的结构, 使其在确保皮质骨无 断裂的情况下从内侧弯曲至外侧而给孔边缘赋予凹凸形态。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来讲, 种植体 (Implant) 意味着当人体的组织丧失时能够使其恢复的替代物, 但在牙科中意味着。

7、人工牙齿移植。 种植是为能够替代缺失牙齿的齿根将对人体没有排斥反 应的由钛制成的人工齿根种植于牙齿缺失的牙槽骨进行粘连之后固定人工牙齿, 使之恢复 牙齿的原有功能的尖端技术, 通常修复体或假牙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伤及周围的牙齿和 骨, 但种植体具有不伤害周围牙齿组织的很大优点, 不仅在功能或外形方面接近自然牙齿, 而且也不会产生蛀牙, 具有能够长时间使用的优点。 0003 通常, 在牙槽骨 (alveolar bone) 进行种植体手术时, 应确保能够进行种植体手术 的牙槽骨的宽幅, 根据以往技术, 当遇到患者的牙槽骨宽幅小而无法进行种植体手术的情 况下, 使用钻机切开皮质骨, 使用凿子裂开牙。

8、槽骨后, 将扩张器或骨刀在裂开的缝隙之间进 行扩张后, 进行种植体手术。 0004 但上述手术方式, 会大幅度切断皮质骨, 使得损伤范围变大, 脸颊侧骨片骨折而分 离的失败案例较多。 并且, 手术必须使用骨移植材料和隔膜, 造成不方便的同时导致经济方 面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截至目前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 0005 例如, 根据韩国专利公开公报公开号第 10-2007-0119628 号公开的包含牙齿用种 植体 1 及其相关部件的新平台, 其特征在于, 牙齿用种植体 1 及其相关部件具有减小的直 径, 尤其适用于治疗骨顶点的细宽幅区域的预定的用例。 虽为细宽幅, 但为了得到具备坚实 度和。

9、可靠性的牙齿用种植体 1 及其相关部件, 公开了对牙齿用种植体 1 及其相关部件的预 定特征及几何学形态进行重新调整或者最优化的技术。 0006 根据韩国登录专利公报登录号第 10-0821074 号中公开的种植体手术用骨组织扩 张器, 其在牙科用种植体的手术中, 能够使种植体手术部分的切开的骨组织维持扩张状态,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支承片 20, 其在器械主体 10 沿着水平方向形成, 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具备 螺旋槽22的通孔24 ; 固定片30, 其在上述器械主体10沿着垂直方向形成, 在中央形成有插 入空间32 ; 运转片40, 其插入于上述支承片20的通孔24的内部, 在外周面上形成。

10、与上述通 孔 24 内周面的螺旋槽 22 实现螺旋结合的螺旋槽 42, 随着插入螺丝刀 60 进行旋转, 在上述 通孔 24 的内部前进或后退 ; 以及移动扩张片 50, 其插入于上述支承片 20 的通孔 24 前方, 与上述运转片 40 联动的运转轴 52 形成于上述移动扩张片 50 的后方, 在固定片 30 中央的 插入空间 32 与固定片 30 处于同一条在线。 0007 根据韩国专利公开公报公开号第 10-0630304 号中公开的种植体手术用扩孔器由 在骨中形成用于植入种植体的孔的切削部和具有小于上述切削部的直径的直径且向上述 说 明 书 CN 103547232 A 3 2/6 页。

11、 4 切削部的下部延长形成的连接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削部包括, 突出面, 其使上述切 削部的上端前面中的包含外周的单面向上隆起而成, 以使形成短颌 ; 凹陷面, 其随着上述突 出面的形成, 相反于突出面, 切削部的上端前面中的单面凹陷而成, 具有逆时针方向的逆倾 斜度 ; 以及排放通道, 其在上述短颌与突出面的连接部位沿着水平方向形成, 即便与上颌窦 粘膜相接触, 由于形成水平线接触, 能够均匀地分散作用力, 为了确保能够对上颌窦粘膜无 损伤地进行安全的切削作业, 切削边角和上述切削部上端的单面, 即从上述突出面及凹陷 面之间的规定部位开始切削至刚刚接近切削部的下端的部位而形成。 0。

12、008 根据韩国专利公开公报公开号第 10-0884211 号中公开的上颌窦垂直接近手术 用超声骨刀 (piezotome) , 其包括一端插入并固定于压电 (piezo) 主装置的机头的压电主 体、 延长形成于上述压电主体的另一端且具备线性或曲线结构的压电杆 (piezo pole) 、 形 成于上述压电杆的端部的用于进行切削而按照相等间距形成多个切削刃的压电尖 (piezo tip) , 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电尖13的多个切削刃14以各自端部面向前端聚集的半球形状形 成, 上述超声骨刀 10 的内侧中央形成有贯通上述压电主体 11、 压电杆 12 及压电尖 13 的供 水孔15, 在上述压。

13、电杆12的外周面上, 用于按照残留骨的厚度限制插入距离的限位器16以 一体的方式形成。 发明内容 0009 技术问题 0010 如图 7 所示, 确保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 扩张时在形成于内侧的凹凸作用下, 吸收 缩合压, 外侧能够实现合理拉伸的形态。并且, 如图 8 所示, 扩张时生成内侧的缩合压, 外侧 产生拉伸力, 缩合压作用于扩张方向。即, 作用于外侧骨, 从外侧骨向内面骨侧断裂。 0011 因此, 关于牙槽骨的骨扩张所需的骨整形,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 开发骨整形 器, 将形成内侧骨易于收缩的结构并吸收生成的缩合压的凹凸形态赋予孔内面边缘。 0012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 本发。

14、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骨整形器, 根据上述问题解决方法, 在进行牙 科用种植体植入所需的骨扩张时, 进行钻削并形成初始孔之后, 以确保无皮质骨断裂地扩 张的凹凸形态, 利用加压方式将凹凸形态赋予初始孔的内面边缘, 再使用骨刀击打并扩张, 此时将这种凹凸形态 (吸收缩合压的形态) 赋予初始孔内面边缘。 0014 发明的效果 0015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骨整形器, 考虑患者的牙槽骨的骨质状态, 选择相应大小 的凹凸和直径进行手术, 进而有效地应用于手术, 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而且在手术过程 中进行扩张牙槽骨时所需的骨整形, 来形成能够吸收由初始孔内面边缘产生的缩合压的结 构, 以。

15、防止皮质骨从外侧向内面断裂的情况。 因此, 不仅能够防止根据以往技术进行骨扩张 时因过度切开骨而导致的严重受损, 而且能够防止由于使用移植材料及隔膜而导致的经济 负担、 骨片的破裂等手术失败的情况, 在种植体手术中及术后能够提高其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 器的整体图。 说 明 书 CN 103547232 A 4 3/6 页 5 0017 图 2 是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详细图。 0018 图 3 是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各种上部状态图。 0019 图 4 是使用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 。

16、整形器并进行骨扩张的状态图。 0020 图 5 是本发明的进行种植体手术时给内侧赋予凹凸形态并吸收缩合压、 外侧合理 拉伸的状态图。 0021 图 6 是本发明的为了种植体的植入而进行骨扩张时, 由于内侧的凹凸空间较小而 产生缩合压, 外侧生成拉伸力, 缩合压从内侧骨被传达至扩张方向即外侧骨侧, 导致外侧骨 破坏的状态图。 0022 图 7 是本发明的使用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的 图。 0023 图 8 是本发明的使用给皮质骨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 之前的图。 0024 图 9 是本发明的使用本发明的骨整形器对在初始孔内面边缘钻削的初始孔进行 整形。

17、并赋予凹凸形态后使用骨刀确保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扩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拔出牙齿后, 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骨形成植入口, 采用一 次种植体钻机器具进行 1 次钻削, 形成初始孔之后 (参考图 4A) , 手握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 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的骨整形部支架, 另一只手握住锤 子, 击打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 施加力量 (垂直压力) , 在 2 次初始孔内面边缘以骨整形部 主体 32 形态形成凹凸 (参考图 4B) , 并通过骨刀击打 (施加垂直压力) 扩张到所需大小, 当骨 从孔内面被挤出到外部 (扩张牙槽骨) , 按照规定宽幅完成 。

18、3 次扩张时 (参考图 4C) , 将种植 体固定于已扩张的孔中央, 进行种植体手术。 0026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0027 本发明涉及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其 具有 2 7mm 的直径, 外侧具有三菱锥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比通过钻机形成的孔 更深 , 整形时, 呈越朝向上部直径缩窄并最终聚集成一个尖部的形态 ; 按照通过钻机形成 的孔的深度进行整形时, 呈越朝向上部直径缩窄但最终不能聚集成一个而被切断的形态, 通过旋转钻削, 首先形成需要扩张的小孔, 通过直线运动赋予在扩张时能够吸收内面缩合 压的形态。 0028 并且, 本发明能够直接击打骨整形。

19、器的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或者与已有支架 (以往 的击打式骨整形器) 相结合地使用。根据以往技术, 没有采用这种赋予骨内面形态的骨整形 器, 而使用钻机大口切开皮质骨, 使用齿具切开, 使用扩张仪器 (扩张器或骨刀) 推开骨片进 行青枝骨折, 这种方式需要进行很多切骨, 导致创伤范围大, 骨片容易粉碎而分离, 而且始 终要使用移植材料和隔膜, 使得经济负担重, 手术难度高, 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长。 0029 根据本发明, 在手术部位, 采用旋转式钻机 1 次形成小于植入孔的直径的孔, 将骨 整形器放入孔内侧进行击打 (施加垂直压力) , 使其按照种植体植入深度进入其中, 在孔内 面 2 次形成能够吸。

20、收缩合压的形态, 使用扩张仪器 (骨刀) 3 次对孔进行扩张。 说 明 书 CN 103547232 A 5 4/6 页 6 0030 本发明是击打式骨整形器的一种, 在主体的外侧面形成多个三菱锥或三角突起, 三角突起或三菱锥的形态优选地应左右对称, 根据不同直径的数量如下 : 0031 2.0 2.94 个 9 个 0032 3.0 3.95 个 11 个 0033 4.0 4.95 个 13 个 0034 5.0 5.96 个 15 个 0035 6.0 7.07 个 18 个 0036 在上述范围内, 能够根据骨质选择使用, 骨整形部的下部直径 (最大直径) 适当为 2 7mm。 003。

21、7 即, 在坚实的骨质中, 使用三角突起的数量较多的骨整形器, 在脆弱的骨质中, 使 用三角突起的数量较少的骨整形器, 进而更加容易地进行骨整形。 0038 下面,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9 实施例 0040 拔出牙齿后, 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骨形成植入口, 采用一 次种植体钻机器具进行 1 次钻削, 形成初始孔之后 (参考图 4A) ,(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 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手握骨整形部支架, 另一只手握住锤子, 击打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 施加力量 (垂直压力) , 在2次初始孔内面边缘以骨整形部主体 32 形态形成凹凸 (。

22、参考图 4B) , 并通过骨刀击打 (施加垂直压力) 扩张到所需大小, 当骨从孔 内面被挤出到外部 (扩张牙槽骨) , 按照规定宽幅完成 3 次扩张时 (参考图 4C) , 将种植体固 定于已扩张的孔中央, 进行种植体手术。 0041 下面,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说明如下。 0042 图 1 是本发明的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的整体图, 图 2 是本 发明的骨整形部的详细图, 图 3 是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各种上部状态图, 图 4 是使用本发 明的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并进行骨扩张的状态图, 图 5 是本发明的 进行种植体手术时给内侧赋予凹凸形态并吸收缩合压、。

23、 外侧合理拉伸的状态图, 图 6 是本 发明的为了种植体的植入而进行骨扩张时, 由于内侧的凹凸空间较小而产生缩合压, 外侧 生成拉伸力, 缩合压从内侧骨被传达至扩张方向即外侧骨侧, 导致外侧骨破坏的状态图, 图 7 是本发明的使用给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的图, 图 8 是本 发明的使用给皮质骨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而进行手术之前的图, 图 9 是本 发明的使用本发明的骨整形器对在初始孔内面边缘钻削的初始孔进行整形并赋予凹凸形 态后使用骨刀确保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扩张的图, 图中示出了骨整形部支架 10、 骨整形部 30、 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1、 35、 36 。

24、及骨整形部主体 32。 0043 从结构中能够看出, 图 1A 是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 态的骨整形器, 上述骨整形器包括骨整形部 30、 附于上述骨整形部 30 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 10, 上述骨整形部30的直径为27mm, 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32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1, 其中,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 32 具备设置于外侧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 的多个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 且突起也跟着缩小, 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1 在上 述骨整形部主体 32 的上部由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 0044 图 1B 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

25、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是在皮 说 明 书 CN 103547232 A 6 5/6 页 7 质骨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部, 上述骨整形器包括骨整形部 30、 附于上述骨整 形部 30 下端的骨整形部支架 10, 上述骨整形部 30 的直径为 2 7mm, 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 体32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36, 其中,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 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 突起缩小, 上述骨整形 部上部末端36在上述骨整形部主体32的上部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 起在聚集成一个的途中呈被切断的形态。 004。

26、5 如图 2 所示, 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 整形器由骨整形部 30、 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1、 骨整形部主体 32 及骨整形部支架 12 构成, 骨 整形部 30 的直径为 2 7mm, 并且包括骨整形部主体 32 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1, 其中, 上 述骨整形部主体 32 具备设置于外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 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 突起缩小, 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1 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 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形成末端部。 0046 图 3 示出了本发明的骨整形部的其他例子, 可知, 骨整形部 30 的骨整。

27、形部主体 32 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1、 35、 36 的形状呈现多种形态。 0047 图 3B 示出了骨整形部主体 32 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为多个。 0048 图 3C 示出了无皮质骨断裂地弯曲的骨整形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骨整形部主体 32 和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5, 其中,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 32 具备设置于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 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 上述骨整形部上部末端 35 是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 32 的末端部由上述多个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突起聚集成一个 而呈尖锐状。 0049 图 3D 示出了骨整形部主体 32 及骨整形。

28、台上部, 上述骨整形部主体 32 具备设置于 两侧面并向外部形成的三菱锥形状或三角突起形状的多个突起, 随着朝向上部直径缩窄, 上述骨整形台上部是上述骨整形部主体 32 的末端部由切断形态形成并能够使皮质骨无断 裂地弯曲。 0050 图 4 是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 器的使用状态图, 作为 1 次牙槽骨的狭齿舍在宽幅小的地方进行种植体手术时, 钻削并形 成小孔 (参考图 4A) , 将本发明的骨整形器击打至初始孔内面, 对孔内面进行 2 次整形 (图 4B) 之后, 使用骨刀进行击打并进行 3 次扩张 (图 4C) , 狭齿舍面的牙槽骨的狭窄部分呈向狭 。

29、齿舍分别弯曲 (张开) a 左右, 能够容易进行种植体手术。 0051 关于使用及运行状态, 拔出牙齿后, 为了在所要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宽幅小的牙槽 骨形成植入口, 采用一次种植体钻机器具进行 1 次钻削, 形成孔之后 (参考图 4A) ,(本发明 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手握骨整形部支架, 另一只手握住锤子, 击打骨整形部支架下部末端, 施加力量 (垂直压力) , 在 2 次孔边缘以骨 整形部主体 32 形态形成凹凸 (参考图 4B) , 并通过骨刀击打 (施加垂直压力) 扩张到所需大 小, 当骨的一部分从孔内面被挤出到外部 (扩张牙槽骨) , 按照规定宽。

30、幅完成 3 次扩张时 (参 考图 4C) , 将种植体固定于形成有凹凸的孔中央, 进行种植体手术。 0052 即, 在最初状态下, 击打本发明的给用于种植体植入孔的初始孔内面边缘赋予凹 凸形态的骨整形器, 并施加垂直压力, 如图 9 所示, 在初始孔边缘形成凹凸形态的骨, 使得 外侧皮质骨无断裂地弯曲 (参考图 11) 的赋予骨形态的种植体手术方法。 说 明 书 CN 103547232 A 7 6/6 页 8 005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54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骨整形器, 根据患者的牙槽骨的骨质状态, 选择相应大小的凹 凸和直径进行手术, 进而有效地应用于手术, 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31、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通 过扩张牙槽骨时所需的骨整形, 来形成能够吸收由初始孔内面边缘产生的缩合压的结构, 以防止皮质骨从外侧向内面断裂的情况。因此, 不仅能够防止根据以往技术的进行骨扩张 时因过度切开骨而导致的严重受损, 而且能够防止由于使用移植材料及隔膜而导致的经济 负担、 骨片的破裂等手术失败的情况, 在种植体手术中及术后能够提高其手术效果。 说 明 书 CN 103547232 A 8 1/6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47232 A 9 2/6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47232 A 10 3/6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47232 A 11 4/6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47232 A 12 5/6 页 1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47232 A 13 6/6 页 14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47232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