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改良结构.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811107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88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43201.7

申请日:

2007.08.07

公开号:

CN101361615A

公开日:

2009.02.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A45C 13/26放弃生效日:2009021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5C13/26

主分类号:

A45C13/26

申请人:

吉克斯托公司

发明人:

陈昌富

地址:

毛里求斯路易斯港圣丹尼斯街圣詹姆士广场8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若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杆改良结构,利用固定件与行李箱结合,而在固定件形成有空间,令杆件容设于固定件的空间,同时固定件与杆件皆设有磁性体,当两者呈收合状态时,固定件与杆件以磁性体磁性相吸而固定,当两者呈展开状态时,略施以力量让原本磁性相吸的磁性体分开,再令杆件磁性体与固定件另一端的磁性体磁性相吸而固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固定件,一端设有磁性体,邻近磁性体设有轴向的空间; 杆件,容设于固定件的空间内,其中杆件一端设有磁性体,杆件的磁性体 与固定件的磁性体磁性相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在异于 磁性体的一端设有可限制拉杆脱出于固定件的上盖。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固定结 合于行李箱的壳体,其中行李箱壳体对应于固定件上盖处设有磁性体,杆件在 固定件空间内移动时,杆件的磁性体与行李箱壳体的磁性体磁性相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行李 箱壳体以超音波熔接的方式结合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一端结合 有定位块,该定位块包含有结合端与定位端,该结合端穿设结合于该杆件,该 定位端则设有该磁性体,该定位端的外径大于杆件的外径,使杆件在固定件空 间内移动时,定位块的定位端被限制于固定件的上盖,使杆件不会由固定件脱 出。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一端设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凹孔与榫孔,上盖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凸粒与卡榫,令凸粒 卡合于凹孔,卡榫卡合于榫孔,使上盖卡合于固定件,同时该上盖设有磁性体, 杆件在固定件空间内移动时,杆件的磁性体与上盖的磁性体磁性相吸。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一端设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凹孔与榫孔,底座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凸粒与卡榫,令凸粒 卡合于凹孔,卡榫卡合于榫孔,使底座卡合于固定件,同时固定件的磁性体设 于该底座。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一端设有 一个或一个以上凹孔,底座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凸粒,令凸粒卡合于凹孔,底 座卡合于杆件,同时杆件的磁性体设于该底座。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杆件 之间还设有伸缩杆,使拉杆结构展开呈较长的状态,该固定件一端设有上盖, 伸缩杆一端穿伸于固定件的上盖,并卡合底座,该底座限制伸缩杆无法脱出于 固定件,在伸缩杆另一端卡合上盖,令杆件穿伸于伸缩杆的上盖,并卡合底座, 该底座限制杆件无法脱出于伸缩杆。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为单杆式 或双杆式。

说明书


拉杆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杆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于行李箱的拉杆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行李箱拉杆结构是利用内外管之间以插销卡掣固定,参照图13与图14,分别为公知行李箱的立体外观图与示意图。公知行李箱包括有外管1,其下端穿设于箱体2内,并且可以伸出箱体2外或缩入箱体2内,外管1侧壁设有洞孔3;内管4,穿设于外管1内,内管4上端设有把手5,内管4中并设有弹簧片6,弹簧片6设有插销7,插销7对应于外管1的洞孔3,得以使插销7对应于洞孔3时令插销7穿入洞孔3而卡掣固定。

    公知的内外管是利用弹簧上的插销选择性地穿入洞孔,来达到卡掣定位的功效。当要收合内外管时,需要强迫把手向下压,迫使内管的插销离开洞孔,实现收合动作。

    但是,公知的设计存有些许缺陷,插销卡掣于洞孔时,其实并不容易使插销自动离开洞孔,因此当要收合内外管时,常会遇到插销卡死于洞孔无法收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收合与展开的拉杆改良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拉杆改良结构包含有固定件,一端设有磁性体,邻近磁性体设有轴向的空间;杆件,容设于固定件的空间内,其中杆件一端设有磁性体,杆件的磁性体可与固定件的磁性体磁性相吸。

    本发明利用杆件与固定件分别设有磁性体,并利用磁性相吸的原理达到使杆件与固定件定位于收合位置与展开位置,无须利用结构上的设计达到定位功效,确实避免因构件卡死而动弹不得,方便好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由图1的A-A剖面线所取该拉杆结构呈收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由图3所取的杆件与壳体磁性相吸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由图3所取地杆件与固定件磁性相吸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由图3延续的该拉杆结构呈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由图6所取的杆件与壳体磁性相吸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由图8的B-B剖面线所取的拉杆结构呈收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由图10延续的该拉杆结构呈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应用于行李箱的示意图;

    图13为公知行李箱的立体外观图;

    图14为公知行李箱外管与内管定位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外管                     2      箱体

    3    洞孔                     4      内管

    5    把手                     6      弹簧片

    7    插销                     10     行李箱

    11     壳体                 12     底部

    13     背部                 14     轮子

    15     固定柱               16     磁性体

    17     穿孔                 20     固定件

    21     空间                 22     磁性体

    23     限止部               24     上盖

    25     挡部                 26     固定孔

    30     杆件                 31     第一端

    32     第二端               33     定位块

    34     结合端               35     定位端

    36     定位孔               37     斜齿

    38     磁性体               40     握持件

    41     握持部               42     套部

    50     固定件               501    背面

    502    侧壁                 503    空间

    504    凹孔                 505    榫孔

    51     底座                 511    背面

    512    侧壁                 513    底面

    514    凸粒                 515    卡榫

    516    凸部                 517    磁性体

    52     上盖                 521    背面

    522    侧壁                 523    前面

    524    凸粒                 525    卡榫

    526    磁性体               527    凸缘

    60     伸缩杆               601    背面

    602    侧壁                 603    空间

    604    凹孔                 605    榫孔

    61     底座                   611    背面

    612    侧壁                   613    前面

    614    凸粒                   615    卡榫

    616    磁性体                 62     上盖

    621    背面                   622    侧壁

    623    凸粒                   624    卡榫

    625    磁性体                 626    穿槽

    627    凸缘                   70     杆件

    701    背面                   702    侧壁

    703    空间                   704    凹孔

    705    限止块                 71     底座

    711    背面                   712    侧部

    713    底面                   714    凸粒

    715    磁性体                 72     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行李箱的拉杆改良结构,请参照图1、图2与图3,分别为本发明拉杆结构装设于行李箱10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与剖面示意图,其中该拉杆结构为双杆式。行李箱10包含有壳体11,壳体11包含有底部12与背部13,其中底部12与背部13相接,在相接的两端分别接设有轮子14,可使行李箱10借由轮子14滚动前进或后退。在背部13的内表面凸设有数个固定柱15,同时背部13的内表面在接近顶部处在两侧分别镶嵌有磁性体16。行李箱10背部13的顶部形成两穿孔17,使拉杆结构一端穿伸于行李箱10内部,另一端凸露于行李箱10外部。

    拉杆结构包含有固定件20、两杆件30与握持件40。该固定件20两侧分别形成轴向的空间21,在两空间21底部的一端分别镶嵌有磁性体22,空间21顶部的一端在空间21开口的两侧分别凸长有限止部23,邻近该限止部23在空间21的出口处,在空间21上盖设上盖24,上盖24凸长有挡部25。固定件20身处设有数个固定孔26,令行李箱10的背部13内表面的固定柱15穿出于固定件20的固定孔26,以超音波熔接的方式将固定柱15结合于固定孔26。同时,固定件20的空间21与行李箱10的穿孔17呈一轴线。

    两杆件30呈中空状,且分别设有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其中杆件30第一端31与握持件40结合固定。握持件40一端为握持部41,由握持部41向下凸长两套部42,套部42的内径大于杆件30的外径,令握持件40的套部42套设于杆件30第一端31,同时用固定胶以涂覆的方式将套部42与杆件30第一端31牢固结合。

    令杆件30第一端31凸露于行李箱10外部,而杆件30第二端32穿入行李箱10顶部所形成的穿孔17,同时穿设于固定件20的空间21。此时,杆件30第二端32固接有定位块33,定位块33包含有结合端34与定位端35,其中定位端35的外径大于结合端34,同时杆件30的内径也大于结合端34的外径,杆件30第二端32在其一壁面上形成有两定位孔36,而结合端34对应于定位孔36处形成有两斜齿37,杆件30套设于定位块33的结合端34,令斜齿37穿设于定位孔36,使定位块33固接于杆件30,同时杆件30与定位块33之间也可涂覆固定胶使二者固定结合,在定位块33的定位端35镶嵌有磁性体38。

    参照图4与图5,为本发明拉杆结构呈收合状态的局部放大图。该杆件30收藏于固定件20内,杆件30第一端31以不可拆卸的方式与握持件40结合,杆件30第二端32结合定位块33,定位块33凸设的斜齿37邻近定位端35的面积较大,而邻近结合端34的面积较小。使定位块33可较为容易地滑进杆件30内部,且不容易脱出杆件30,纵使定位块33未涂覆固定胶也可牢固地与杆件30结合。

    当杆件30位于收合位置时,杆件30第二端32结合定位块33,而定位块33又镶嵌有磁性体38,磁性体38与固定件20底部的磁性体22磁性吸附,令杆件30确实位于收合位置,纵使行李箱10在拖运过程中被丢掷或大力撞击,拉杆装置依然可因为磁性吸附而稳固地收合,使杆件30不会自动由固定件20脱出。

    参照图6与图7,为本发明拉杆结构呈展开状态的示意图。使用者欲移动行李箱10时则可将拉杆结构展开,仅让行李箱10底部的轮子14与地面接触,而握持握持部41带动行李箱10前进。

    当要将拉杆结构展开时,可一手握持握持件40的握持部41,另一手压于行李箱10背部13身处,手部略施力量将杆件30从固定件20的空间21抽出,此时,当手部施给握持件40的力量大于杆件30磁性体38与固定件20磁性体22磁性相吸的力量,即可迫使两磁性相吸的磁性体38、22分开。再将杆件30向外抽拉,使定位块33被限制于固定件20限止部23,而不会由固定件20的空间21脱出,此时,相接于杆件30的定位块33上的磁性体38则与行李箱10壳体11的背部13磁性体16磁性相吸,使杆件30定位于展开位置而不向下脱落,同时也无法向外抽出。

    参照图8、图9与图10,分别为本发明拉杆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与剖面示意图,其中该拉杆结构为单杆式。本实施例中拉杆结构包含有固定件50,固定件50内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容设有伸缩杆60,伸缩杆60内同样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容设有杆件70。

    固定件50包含有背面501与两侧壁502,同时利用背面501与侧壁502形成一轴向空间503,固定件50两端在背面501分别设有两凹孔504,固定件50两端的两侧壁502也分别设有两榫孔505。

    其中固定件50一端与底座51卡合,底座51包含有背面511与两侧壁512,同时底面513封闭底座51一端,背面511的内表面凸设有两凸粒514,而两侧壁512的内表面分别凸设有卡榫515,在底面513形成凸部516,磁性体517镶嵌于凸部516。底座51套设于固定件50,使底座51的凸粒514卡合于固定件50的凹孔504,同时底座51的卡榫515卡合于固定件50的榫孔505。

    固定件50另一端与上盖52卡合,上盖52呈环状,上盖52包含有背面521、两侧壁522与前面523,其中背面521的外表面凸设有两凸粒524,侧壁522的外表面也分别凸设有卡榫525,上盖52的前面523封闭固定件50,同时磁性体526镶嵌于前面523。上盖52容设于固定件50的空间503,上盖52的一端形成凸缘527,使上盖52卡合于固定件50,并利用凸缘527使上盖52限制在固定件50的一端,令上盖52不会完全落入固定件50的空间503内。

    伸缩杆60可穿设于固定件50的空间503,伸缩杆60包含有背面601与两侧壁602,同时利用背面601与侧壁602形成轴向空间603,伸缩杆60两端在背面601分别设有两凹孔604,伸缩杆60两端的两侧壁602也分别设有数个榫孔605。

    其中伸缩杆60一端穿伸于固定件50的上盖52与底座61卡合,底座61呈环状,包含有背面611、两侧壁612与前面613,背面611的内表面凸设有两凸粒614,而两侧壁612的内表面分别凸设有卡榫615,磁性体616镶嵌于前面613。伸缩杆60的空间603穿设于固定件50的上盖52而套设于底座61,使底座61的凸粒614卡合于伸缩杆60的凹孔604,同时底座61的卡榫615卡合于伸缩杆60的榫孔605。伸缩杆60穿过呈环状的上盖52与底座61,利用底座61被限制于固定件50的上盖52,同时限制伸缩杆60无法由固定件50脱出。

    伸缩杆60另一端与上盖62卡合,上盖62呈块状,上盖62包含有背面621与两侧壁622由上盖62的身部延伸而出,背面621的外表面凸设有两凸粒623,侧壁622的外表面也分别凸设有数个卡榫624,磁性体625镶嵌在上盖62身部。穿槽626轴向穿过上盖62身部,同时穿槽626恰设在背面621与磁性体625之间。上盖62的顶部形成凸缘627,使上盖62卡合于伸缩杆60,并利用凸缘627使上盖62限制于伸缩杆60一端,令上盖62不会完全落入伸缩杆60空间603内。并且使上盖62的凸粒623与卡榫624分别卡合于伸缩杆60的凹孔604与榫孔605,将上盖62结合于伸缩杆60。

    杆件70包含有背面701与两侧壁702,同时利用背面701与侧壁702形成轴向空间703,杆件70一端在背面701分别设有两凹孔704。

    其中杆件70一端穿伸于伸缩杆60的上盖62与底座71卡合,底座71包含有背面711、两侧部712与底面713,背面711的外表面凸设有两凸粒714,磁性体715镶嵌在底座71身处。底座71的侧部712形成向内凹陷的齿状,杆件70穿设于伸缩杆60上盖62的穿槽626而套设于底座71,使底座71的凸粒714卡合于杆件70的凹孔704,同时杆件70一端恰抵顶于底座71的底面713,将底座71结合于杆件70。同时利用底座71被限制于伸缩杆60的上盖62,限制杆件70无法由伸缩杆60脱出。

    杆件70另一端形成握持部72,在空间703与握持部72相接处,在空间703内凸设有限止块705,使杆件70穿设于伸缩杆60的上盖62时,杆件70限止块705抵挡伸缩杆60的上盖62。

    杆件70收藏在伸缩件60之内,杆件70的握持部72凸露于伸缩件60的上盖62,杆件70异于握持部72的一端结合底座71,当杆件70向下移动时,同时使底座71移动至伸缩杆60设有底座61的一端,杆件70的限止块705抵挡伸缩杆60的上盖62。伸缩杆60同时也收合于固定件50内,伸缩杆60一端的底座61移动至固定件50底座51一端,伸缩杆60上盖62则抵挡于固定件50上盖52。此时,杆件70底座71的磁性体715与伸缩杆60底座61的磁性体616磁性吸附,而伸缩杆60底座61的磁性体616则与固定件50底座51的磁性体517磁性吸附,而固定件50上盖52的磁性体526则与伸缩杆60上盖62的磁性体625磁性吸附。令杆件70确实位于收合位置且因为磁性吸附而稳固地收折,使杆件70结合于伸缩杆60,伸缩杆60也结合于固定件50,使三者结合不会轻易地脱出。

    参照图11,为本发明拉杆结构第二实施例呈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将杆件70向外抽拉,使杆件70底座71被限制于伸缩杆60的上盖62,令杆件70不会由伸缩杆60向外完全脱出,而伸缩杆60再次向外抽拉,使伸缩杆60底座61被限制于固定件50上盖52,令伸缩杆60不会由固定件50向外完全脱出。此时,杆件70底座72与伸缩杆60上盖62接触,令杆件70底座71的磁性体715与伸缩杆60上盖62的磁性体625磁性相吸,同时,伸缩杆60底座61也与固定件50上盖52接触,令伸缩杆60底座61的磁性体616也与固定件50上盖52的磁性体526磁性相吸,使杆件70与伸缩杆60定位于展开位置而不向下脱落,同时也无法向外抽出。

    参照图12,为本发明拉杆结构第二实施例装设于行李箱10的示意图。行李箱10背部13形成穿孔17,令拉杆结构的固定件50穿于穿孔17,同时令固定件50上盖52的凸缘527凸露于背部13的穿孔17,并使上盖52同时固定于行李箱10,当使用者欲拖运行李箱10时,即可展开拉杆结构而轻易的拖运行李箱10。

    本发明行李箱的拉杆结构利用磁性吸附的原理,使杆件定位于展开位置与收合位置,使用者仅需轻拉杆件,令杆件与固定件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分离,而改变两者相对的位置,再使杆件与固定件利用磁性相吸再次定位。本发明无须利用结构上的设计达到定位功效,可确实避免因结构卡死造成拉杆结构动弹不得的窘况,利用磁性体磁性吸附的原理来达到自动吸附的功效,同时通过操作者稍微使力使两原本结合的磁性体分离,使拉杆结构可相对移动,当拉杆结构相对移动至希望的位置时,则再次磁性相吸达到定位的功效。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的拉杆改良结构,其中本发明无须利用结构设计达到定位功效,可确实避免因构件卡死而动弹不得。

    2、本发明的拉杆改良结构,其中本发明利用杆件与固定件分别设有磁性体,利用磁性相吸的原理达到使杆件与固定件定位于收合位置与展开位置。

拉杆改良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拉杆改良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拉杆改良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杆改良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杆改良结构.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杆改良结构,利用固定件与行李箱结合,而在固定件形成有空间,令杆件容设于固定件的空间,同时固定件与杆件皆设有磁性体,当两者呈收合状态时,固定件与杆件以磁性体磁性相吸而固定,当两者呈展开状态时,略施以力量让原本磁性相吸的磁性体分开,再令杆件磁性体与固定件另一端的磁性体磁性相吸而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