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481096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72954.8

申请日:

2008.09.19

公开号:

CN101361952A

公开日:

2009.02.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68公开日:2009021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P31/14; A61P11/00; A61K35/6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何 茁

发明人:

何 茁

地址:

8311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南公园西路10号7栋1单位1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用中草药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类药物组成,采用现有的常规中药制药工艺及辅料而制成的口服制剂;其中药物组分为: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党参、枳壳、桔梗、蝉脱、僵蚕、全虫、蜈蚣、板蓝根、生姜、甘草、前胡和薄荷。本发明对于改善因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流涕、鼻塞,咽喉肿痛等各种症候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治愈率可达70%,总有效率可达95%。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类药组成并 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采用现有的常规中药制药工艺及辅料而制成的口服制 剂;其中,所述的君药重量份为:荆芥8-12份、防风8-12份、羌活12-18份、 独活8-12份;所述的臣药重量份为:柴胡8-12份、川芎8-12份、党参12-18 份、茯苓8-12份;所述的佐药重量份为:枳壳8-12份、桔梗4-6份、蝉脱8- 12份、僵蚕8-12份、全虫4-6份、蜈蚣4-6份、板蓝根25-35份;所述的使药 重量份为:生姜4-6份、甘草8-12份、前胡8-12份、薄荷8-12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的君药重量份 为:荆芥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独活10份;所述的臣药重量份为: 柴胡10份、川芎10份、党参15份、茯苓10份;所述的佐药重量份为:枳壳 10份、桔梗5份、蝉脱10份、僵蚕10份、全虫5份、蜈蚣5份、板蓝根30份; 所述的使药重量份为:生姜5份、甘草10份、前胡10份、薄荷1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的口服制 剂包括有用现有的常规中药制药工艺及辅料制成的水煎剂、丸剂、颗粒剂、胶 囊剂、散剂、片剂或口服液。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用中草药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一种春夏秋冬季节交替变化时常见的病症,尤其是在气温骤降时的多发病。成人感冒大多由鼻病毒和冠状病毒引起的。鼻病毒传播力很强,感染率高,多在秋、春季节流行,是引起感冒的最主要病毒。冠状病毒以冬季较为常见,迄今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感冒时常会出现打喷嚏、发烧、头痛、流涕、鼻塞,咽喉肿痛等症状,而持续地感冒常会诱发慢性支气管、肺炎等疾病。

    目前市售的抗感冒药品种多样,多为复方制剂,复方制剂主要是利用各种药物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发挥每个药物的优势,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化学药物虽然在缓解因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主要是缓解症状,且大部分化合物制成的感冒药物都带来较大的副作用。虽然中药天然程度高副作用低,但患者往往会放弃毒副作用低的中药而选择副作用较大的化合药物来治疗感冒,以求快速缓解症状。

    祖国中医医学博大精深,中医采用传统的中草药来治疗此症,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中医认为:“真气存内,邪不可干。”,感冒发病之内因是人体内真气虚弱,抗病能力下降所致,而外因则是因寒气侵入而由感冒病毒引发的。因此,治疗感冒当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补温养人体真气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并适当提高体温发汗;另外减轻或消除因病毒引起的发烧、头痛、流涕、鼻塞,咽喉肿痛等各种不良症候。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检索,有很多涉及到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以下仅选取两例,作为对比的现有技术:

    对比文件1:“一种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其授权公告号:CN1310655C,公开日为:2005.08.10授权公告日为:2007.4.18,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症的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由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浮萍、前胡、茯苓皮组成,其中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蒸馏提取挥发油和芳香水后水煎煮,浮萍、前胡、茯苓皮加水煎煮,以上水提液合并,浓缩,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芳香水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的,临床实验表明本发明疏风感冒口服液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主要缺点为:此方为一个不完全的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是中医用来治疗风寒感冒的著名的有效方剂,它组方严谨,疗效经历了书百年临床验证。而上述组方破坏了原组方的原则,裁剪了作为君药地独活和作为臣药的柴胡,使得疏散风寒之力大减,其次减去了作为佐药的枳壳和桔梗,破坏了方中治疗感冒之宣肺降气的相互配合之功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治疗风寒感冒的疗效,所以此方是一个不十分科学的中药组方药剂。

    对比文件2:“治感冒防流感的药物”,其授权公告号:CN 100355451C,公开日2006.10.4,授权公告日为:2007.12.19,该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感冒防流感的药物,其疗程短,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板蓝根1-8克,黄芩1-6克,菊花0.5-7克,金银花3-13克,紫苏5-15克,桂枝5-15克,藿香5-10克,荆芥1-5份,羌活2-5克,防风1-5克,白芷1-5克,生姜1-3克,地丁0.3-5克,蒲公英0.5-4份、玄参1-5克,葱白2-8克。本发明是发明人几年来经多次试验研制的纯中药制品,经多人临床服用,效果极好,流感前服用,有效期达85天以上。患病服用,可及时治愈,服用30分钟开始见效,服用30-45小时可完全治愈,有效率达95%以上。”,其主要缺点为:此方是一个辛凉解表药、清热解毒药和辛温解表药拼凑在一起的药物,缺少中医辨证论治的组方原则,所以临床不会有太上乘的疗效。从中医配伍角度来说,此方缺少章法,难有满意的效果。

    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在治疗感冒等病症中具有独特的功效,通过临床使用和对配伍的优化组合,对缓解“发烧头痛,流涕鼻塞,咽喉肿痛”等症候,具有确实而独特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具有治疗效果明显的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公开和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特点是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类药组成并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采用现有的常规中药制药工艺及辅料而制成的口服制剂;其中,君药重量份为:荆芥8-12份、防风8-12份、羌活12-18份、独活8-12份;臣药重量份为:柴胡8-12份、川芎8-12份、党参12-18份、茯苓8-12份;佐药重量份为:枳壳8-12份、桔梗4-6份、蝉脱8-12份、僵蚕8-12份、全虫4-6份、蜈蚣4-6份、板蓝根25-35份;使药重量份为:生姜4-6份、甘草8-12份、前胡8-12份、薄荷8-12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其中优选的,君药重量份为:荆芥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独活10份;臣药重量份为:柴胡10份、川芎10份、党参15份、茯苓10份;佐药重量份为:枳壳10份、桔梗5份、蝉脱10份、僵蚕10份、全虫5份、蜈蚣5份、板蓝根30份;使药重量份为:生姜5份、甘草10份、前胡10份、薄荷10份。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组成形式的原料药的组合,在与口服药物制剂中可以接受的不同形式的辅助添加成分混合和相应的处理后,用现有的常规中药制药工艺及辅料可制成相应的不同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片剂或其它固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还可以制成如水煎剂、糖浆等液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

    本发明由19味中药组成,其配伍特点是散寒解表,主治风寒外感症。其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开腠理,祛风寒,辛温发散,可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邪而为君;川芎行气祛风,柴胡疏散解肌,茯苓健脾渗湿,党参益气扶正助君药散外邪是为臣药;枳壳和桔梗能宣上通下,蝉脱、僵蚕、全虫、蜈蚣和板蓝根可祛风解痉除痛而通利咽喉是为佐;生姜辛散乃助阳之品,薄荷走表可疏散风热,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甘草能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温补人体真气,扶正祛邪,提高机体抗病机能,以达到解热、镇痛、祛痰、镇咳的作用。

    本发明各组分的中药材功效:

    荆芥—祛风解表,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功;再配以薄荷,以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防风—解表祛风,常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

    独活—疏风解毒,活血祛瘀,止痛。

    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常用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枳壳—理气宽胸,行滞消积。

    桔梗—味苦性平;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蝉脱—辛、甘,凉,祛风解痉

    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全虫—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解羟,常用于风症痉痛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

    生姜—味辛微温,散寒解表,除风邪寒热;常用于风寒感冒等症。

    甘草—性平味甘,可补脾益气,滋咳润肺,止咳止渴,调和百药。

    前胡—辛、苦,微寒,散风清热,降气化痰。常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

    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为疏散风热的常用之品。

    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药效验证:

    一、本发明的试验药剂之一“上感片”的制备:

    以重量份比例(可允许有±5%的变化),按党参15份、茯苓10份、川芎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枳壳10份、薄荷10份、桔梗5份和前胡10份的比例备好中药材,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过80-120目细筛后备用;再将荆芥10份、独活10份、柴胡10份、蝉脱10份、僵蚕10份、全虫5份、蜈蚣5份、板蓝根30份、生姜5份、甘草10份的比例备好中药材,用水煎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浓度为1.35—1.38的稠膏;将稠膏和上述备用细粉混合,然后烘干、粉碎后过80-120目细筛,加10%的淀粉浆制成软材再过18目筛制成粒,然后再烘干、整粒,加6%的滑石粉压片,最后用紫外线灭菌后分装即成。该药片的规格为0.4克/片,其性状为棕褐色,气微,味苦。

    二、服用方法:

    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

    三、治疗时间:

    连续不问断地服用一疗程5天。

    四、验证对象和治疗结果:

    近年来,“上感片”应用于昌吉州中医院的临床治疗达上千例患者,通过对临床资料的观察分析,证明本发明对于改善因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流涕、鼻塞,咽喉肿痛等各种症候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仅对2005—2006两年临床住院病例476人次进行统计,治愈达337人次,好转为115人次,无效为24人次,治愈率可达70%,总有效率可达95%。

    五、不良反应:全部病例未见不良反应,可证明其安全性。

    六、结论:

    根据中医药理和临床治疗的实践可以得出:“上感片”确实具有良好的治疗风寒外感等症的功效和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使用。

    以本发明中药的配伍为基础而生产的“上感片”,基于其多年来在治疗感冒、发烧流涕、咽喉肿痛等症的显著疗效,已被本地自治区药监部门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医院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提取物的制备

    按照荆芥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独活10份、柴胡10份、川芎10份、党参15份、茯苓10份、枳壳10份、桔梗5份、蝉脱10份、僵蚕10份、全虫5份、蜈蚣5份、板蓝根30份、生姜5份、甘草10份、前胡10份、薄荷10份的重量份比例备好中药原料,加8倍量的水煎煮提取两次,按常规合并过滤,静置,滤过,减压浓缩成为浸膏,该浸膏即为活性成分提取物。

    实施例2、口服剂的制备

    将实施例1所提取的活性成分提取物配以相应的药用辅料(糊精、硬脂酸镁等)可采用常规的制药工艺即可制颗粒剂和胶囊剂等剂型。

    实施例3、细粉碎物或散剂的制备

    按照荆芥8-12份、防风8-12份、羌活12-18份、独活8-12份、柴胡8-12份、川芎8-12份、党参12-18份、茯苓8-12份、枳壳8-12份、桔梗4-6份、蝉脱8-12份、僵蚕8-12份、全虫4-6份、蜈蚣4-6份、板蓝根25-35份、生姜4-6份、甘草8-12份、前胡8-12份、薄荷8-12份的重量份比例备好中药材,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过80-120目细筛,再取细粉干热灭菌后可得细粉碎物,直接装袋后即为散剂(可用开水冲服)。

    实施例4、片剂1的制备

    以重量份比例(可允许有±5%的变化),按党参12份、茯苓8份、川芎8份、防风8份、羌活12份、枳壳8份、薄荷8份、桔梗4份和前胡8份的比例备好中药材,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过80-120目细筛后备用;再将荆芥8份、独活8份、柴胡8份、蝉脱8份、僵蚕8份、全虫4份、蜈蚣4份、板蓝根25份、生姜4份、甘草8份的比例备好中药材,用水煎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浓度为1.35—1.38的稠膏;将稠膏和上述备用细粉混合,然后烘干、粉碎后过80-120目细筛,加10%的淀粉浆制成软材再过18目筛制成粒,然后再烘干、整粒,加6%的滑石粉压片,最后用紫外线灭菌后分装即成。

    实施例5、片剂2的制备

    以重量份比例(可允许有±5%的变化),按党参18份、茯苓12份、川芎12份、防风12份、羌活18份、枳壳12份、薄荷12份、桔梗6份和前胡12份的比例备好中药材,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过80-120目细筛后备用;再将荆芥12份、独活12份、柴胡12份、蝉脱12份、僵蚕12份、全虫6份、蜈蚣6份、板蓝根35份、生姜6份、甘草8份的比例备好中药材,用水煎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浓度为1.35—1.38的稠膏;将稠膏和上述备用细粉混合,然后烘干、粉碎后过80-120目细筛,加10%的淀粉浆制成软材再过18目筛制成粒,然后再烘干、整粒,加6%的滑石粉压片,最后用紫外线灭菌后分装即成。

    本发明重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感冒等病症的中药制剂,其核心在于各组分及其配比,可以用现有的常规制药加工工艺制成各种口服制剂,以上例子只是例举本发明的简单适用的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凡依照本发明做出的等同变化,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

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用中草药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类药物组成,采用现有的常规中药制药工艺及辅料而制成的口服制剂;其中药物组分为: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党参、枳壳、桔梗、蝉脱、僵蚕、全虫、蜈蚣、板蓝根、生姜、甘草、前胡和薄荷。本发明对于改善因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流涕、鼻塞,咽喉肿痛等各种症候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治愈率可达70,总有效率可达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