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073615.1
2008.06.11
CN101292690A
2008.10.29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23F 3/14公开日:20081029|||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23F3/14(2006.01); A23L1/29(2006.01)
A23F3/14
周昱
周昱; 陈庆高
54250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城中西路126号
桂林市华杰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罗玉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罐装油茶,其特征是:它由下述重量份配比原料经传统油茶的方法制出,过滤、罐装、消毒制成:茶叶20-65;生姜18-53;蒜米7-25;花生仁3-23;食用油15-73;水茶叶重的20-110倍。本发明的优点是:完全保留了传统油茶的风味;食用方便,想吃时,开瓶倒出,加水或不加水稀释,煮沸后配传统油茶佐料吃即可;携带方便;质量稳定,保质期1-2年。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罐装油茶,其特征是:它由下述重量份配比原料经传统打油茶的方法制出,过滤、罐装、消毒制成:茶叶 20-65生姜 18-53蒜米 7-25花生仁 3-23食用油 15-73水 茶叶重的20-110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装油茶,其特征是: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茶叶 25-35生姜 24-34蒜米 9-20花生仁 8-18食用油 27-39水茶叶重的 20-110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装油茶,其特征是:它采用如下方法制成:先将配方中的各原料按传统打油茶方法制出,合并过滤液、罐装密封,密封罐浸入装有水的加热器中,加热煮沸2-60分钟。
说明书一种罐装油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特别是具有传统风味的一种罐装油茶。 背景技术: 油茶是广西桂林一种传统风味食品,特别受到瑶族同胞和山区人民的喜爱,油茶具有茶的甘苦味,又有其他配料的清香,不仅口感好,而且具有助消化、提神醒脑等多种保健功能,但传统打油茶要有专用的工具,还要有一个制作过程,不能想吃马上就吃,更不用说出差外地了,另外,传统油茶配方和用量非常随意,这使得传统油茶的质量非常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的、想吃可以马上就吃的罐装油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罐装油茶由下述重量份配比原料经传统打油茶的方法制出,过滤、罐装、消毒制成: 茶叶 20-65 生姜 18-53 蒜米 7-25 花生仁 3-23 食用油 15-73 水 茶叶重的20-110倍。 制备本发明罐装油茶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茶叶 25-35 生姜 24-34 蒜米 9-20 花生仁 8-18 食用油 27-39 水 茶叶重的20-110倍。 所述的食用油可以是茶油、花生油、猪油、橄榄油或调和油。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完全保留了传统油茶的风味; (2)食用方便,想吃时,开瓶倒出,加水或不加水稀释,煮沸后配传统油茶佐料吃即可; (3)携带方便; (4)质量稳定,保质期1-2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油茶的制作方法为传统打油茶的制作方法,锤打出的油茶经过滤、罐装密封、消毒而成。 实施例1 制备1000ml食用时不加水稀释的罐装油茶,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茶叶17g、生姜15g、蒜米6g、花生仁5g、茶油18g、水1700ml,制备方法如下: (1)先将茶叶用水泡软,生姜捣碎; (2)再将上述茶叶、生姜、蒜米、花生仁和少量食用油一同放入专用的炒锅中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锤打,待水份被除去后加水煮沸过滤; (3)滤渣再按上述方法添加少量食用油,再锤打、加水、过滤; (4)合并过滤液,罐装密封; (5)将密封罐浸入装有水的加热器中,加热煮沸2-60分钟。 实施例2 制备1000ml食用时加水稀释至2.5-3.5倍的罐装油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叶55g、生姜45g、蒜米18g、花生仁19g、花生油65g、水2300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制备1000ml食用时加水稀释至3.5-4.5倍的罐装油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叶70g、生姜65g、蒜米25g、花生仁20g、调和油75g、水2800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一种罐装油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罐装油茶.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罐装油茶,其特征是:它由下述重量份配比原料经传统油茶的方法制出,过滤、罐装、消毒制成:茶叶2065;生姜1853;蒜米725;花生仁323;食用油1573;水茶叶重的20110倍。本发明的优点是:完全保留了传统油茶的风味;食用方便,想吃时,开瓶倒出,加水或不加水稀释,煮沸后配传统油茶佐料吃即可;携带方便;质量稳定,保质期12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