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5413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16 CN 103354133 A *CN103354133A* (21)申请号 201310217810.8 (22)申请日 2013.06.04 H01B 13/00(2006.01) H01B 13/26(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234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七都镇心 田湾工业区亨通大道 88 号 (72)发明人 赵凯斌 孙建卫 任金玲 赵行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马明渡 王健 (54) 发明名称 半圆形。
2、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 缆装置, 高效成缆装置包括 2 组放线架、 2 组张力 杆、 定位装置、 绕包机构和收线架 ; 成缆定位装置 包括固定架、 2 个弧形导轮机构、 2 个平面导轮机 构和中心具有集线通孔的集线座 ; 固定架由支撑 架和基板组成, 该基板一端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平 行地设有第一安装槽、 第二安装槽, 集线座安装于 基板另一端, 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第一安装槽和 集线座之间 ; 第一半圆形铜导体和第二半圆形铜 导体分别位于 2 个平面圆轮相背侧并与其平面凹 槽接触,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和第二半圆形铜 导体分别位于 2 个弧。
3、形圆轮相向侧并与其弧形面 接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的不 圆整问题, 有效避免了半圆形导体成缆时翻身现 象, 生产效率提高了 30% 并减小了应力的产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54133 A CN 103354133 A *CN103354133A* 1/1 页 2 1. 一种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半圆形通信电源线 (1) 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由若干个铜股线 (111)绞。
4、合并经模具压制而成的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各自外 表面均包覆有绝缘层 (121) ;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各自的端 面接触形成圆形线对 (2) , 一聚酯带 (3) 绕包于所述圆形线对 (2) 外表面, 一护套层 (4) 挤包 于所述聚酯带 (3) 外表面 ; 所述高效成缆装置包括 2 组放线架 (10) 、 2 组张力杆 (20) 、 定位装置 (5) 、 绕包机构 (30) 和收线架 (40) ; 所述用于放线的 2 组放线架 (10) 中一组用。
5、于放存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 另一组用于 放存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 所述 2 组张力杆 (20) , 用于调节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在成 缆过程中的放线张力 ; 所述定位装置 (5) 包括固定架 (6) 、 2 个弧面导轮机构 (7) 、 2 个平面导轮机构 (8) 和中 心具有集线通孔 (91) 的集线座 (9) ; 所述固定架 (6) 由支撑架 (61) 和基板 (62) 组成, 该基板 (62) 一端沿垂直于走向方向 平行地设有第一安装槽 (631) 、 第二安装槽 (632) , 所述集线座 (9) 安装于基板 (62) 另一端,。
6、 所述第二安装槽 (632) 位于第一安装槽 (631) 和集线座 (9) 之间 ; 所述弧面导轮机构 (7) 包括端面为弧形面 (71) 且与基板 (62) 平行放置的弧面圆轮 (72) , 此位于弧面圆轮 (72) 中心的通孔 (73) 通过一轴承 (74) 安装于第一支撑棒 (75) 上端, 此弧面圆轮 (72) 可绕第一支撑棒 (75) 转动 ;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 (8) 包括端面为平面面 (81) 且与基板 (62) 平行放置的平面圆轮 (82) , 此位于平面圆轮 (82) 中心的通孔 (83) 通过一轴承 (84) 安装于第二支撑棒 (85) 上端, 此平面圆轮 (82) 可绕第。
7、二支撑棒 (85) 转动 ; 所述弧面导轮机构 (7) 中第一支撑棒 (75) 下端嵌入第一安装槽 (631) 内并通过螺帽 (64) 安装于基板 (62) 上,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 (8) 中第二支撑棒 (85) 下端嵌入第二安装槽 (632) 内并通过螺帽 (64) 安装于基板 (62) 上, 所述集线座 (9) 的集线通孔 (91) 、 平面圆轮 (82) 、 弧面圆轮 (72) 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平面圆轮 (82) 位于集线座 (9) 和弧面圆轮 (72) 之 间 ;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分别位于 2 个弧面圆轮 (72) 相 向侧并与其弧形面 (。
8、71) 接触,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分别 位于 2 个平面圆轮 (82) 相背侧并与其平面凹槽 (81) 接触 ; 所述绕包机构 (30) , 用于在所述圆形线对 (2) 外表面绕包所述聚酯带 (3) , 从而扎紧圆 形线对 (2) ; 所述收线架 (40) , 用于收存所述通信软线缆。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效成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2 个弧面圆轮 (72) 的间隔 小于所述 2 个平面圆轮 (82) 的间隔。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高效成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2 个弧面圆轮 (72) 的 间隔与所述圆形。
9、线对 (2) 的直径比例为 50 : 36。 4.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所述的高效成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集线座 (9) 与第二安装 槽 (632) 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54133 A 2 1/5 页 3 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半圆形通信电源线是一种用于移动、 电信、 网通等通讯机房的设备供电连接线, 产 品要求柔软、 阻燃等性能。为确保电缆的圆整度, 缆芯内需添加较多填充件, 导致成品电缆 外径较大, 散热性差, 电缆敷设占用。
10、空间大, 电缆的制造成本也增加。在电力电缆制造行业 中, 多芯电缆主要通过绞合而成, 为保证线芯圆整, 在成缆过程中加入填充物质, 从而导致 电缆外径大、 散热差、 成本高, 为了节约原材料、 缩小电缆外径、 降低电缆制造成本, 技术人 员设计出了半圆形导体、 扇形导体、 瓦形导体等异形导体结构, 该导体结构基本解决了电缆 外径大、 散热差、 成本高等缺点, 但在电缆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在成缆过程中。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此高效成缆装置解决了现有 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的不圆整问题, 有效避免了半圆形导体成缆时翻身现象, 生产效率提高 了 。
11、30% 并减小了应力的产生。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 装置, 所述半圆形通信电源线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由若干个铜股线绞合并经模具压制而成的 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各自外表 面均包覆有绝缘层,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各自的端面接触形成圆形线 对, 一聚酯带绕包于所述圆形线对外表面, 一护套层挤包于所述聚酯带外表面 ; 所述高效成缆装置包括 2 组放线架、 2 组张力杆、 定位装置、 绕包机构和收线架 ; 所述用于放线的 2 组放线架中一组用于放存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
12、另一组用于放存第二 半圆形铜导体 ; 所述 2 组张力杆, 用于调节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在成缆过程中的放 线张力 ;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架、 2 个平面导轮机构、 2 个弧形导轮机构和中心具有集线通孔 的集线座 ; 所述固定架由支撑架和基板组成, 该基板一端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平行地设有第一安装 槽、 第二安装槽, 所述集线座安装于基板另一端, 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第一安装槽和集线座 之间 ;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包括端面为平面凹槽且与基板平行放置的平面圆轮, 此位于平面圆 轮中心的通孔通过一轴承安装于第一支撑棒上端, 此平面圆轮可绕第一支撑棒转动 ; 所述弧形导轮机构包括端面为弧形面。
13、且与基板平行放置的弧形圆轮, 此位于弧形圆轮 中心的通孔通过一轴承安装于第二支撑棒上端, 此弧形圆轮可绕第二支撑棒转动 ; 所述第 一半圆形铜导体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分别位于 2 个平面圆轮相背侧并与其平面凹槽接触, 说 明 书 CN 103354133 A 3 2/5 页 4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分别位于 2 个弧形圆轮相向侧并与其弧形面 接触 ;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中第一支撑棒下端嵌入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螺帽安装于基板上, 所 述弧形导轮机构中第二支撑棒下端嵌入第二安装槽内并通过螺帽安装于基板上, 所述集线 座的集线通孔、 平面圆轮、 弧形圆轮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平面圆轮位于集线座。
14、和弧面圆轮之 间 ; 所述绕包机构, 用于在所述圆形线对外表面绕包所述聚酯带, 从而扎紧圆形线对 ; 所述收线架, 用于收存所述通信软线缆。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 1、 上述方案中, 所述 2 个平面圆轮的间隔小于所述 2 个弧形圆轮的间隔。 0006 2、 上述方案中, 所述 2 个平面圆轮的间隔与所述圆形线对的直径比例为 50 : 36。 0007 3、 上述方案中, 所述集线座与第二安装槽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0008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 1、 本发明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其包括固定架、 2 个弧形导轮机。
15、构、 2 个 平面导轮机构和中心具有集线通孔的集线座 ; 所述固定架由支撑架和基板组成, 该基板一 端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平行地设有第一安装槽、 第二安装槽, 所述集线座安装于基板另一端, 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第一安装槽和集线座之间 ; 所述弧形导轮机构包括端面为弧形面且 与基板平行放置的弧形圆轮, 此位于弧形圆轮中心的通孔通过一轴承安装于第二支撑棒上 端, 此弧形圆轮可绕第二支撑棒转动 ;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包括端面为平面凹槽且与基板平 行放置的平面圆轮, 此位于平面圆轮中心的通孔通过一轴承安装于第一支撑棒上端, 此平 面圆轮可绕第一支撑棒转动,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分别并依次沿着。
16、 弧形圆轮内侧并与其弧形面接触, 再经过平面圆轮外侧并与其平面面接触, 解决了现有半 圆形导体的线缆的不圆整问题, 有效避免了半圆形导体成缆时翻身现象, 生产效率提高了 30% 并减小了应力的产生。 0009 2、 本发明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进一步优化了 2 个弧形圆轮间隔、 2 个平面圆轮间隔、 圆形线对直径和集线通孔直径之间的匹配关系, 即 2 个平面圆轮的间隔 为所述 2 个弧形圆轮的间隔的 1.11.3 倍, 圆形线对直径与集线座的集线通孔直径的比例 为 1 : 1.051.15, 2 个平面圆轮的间隔与所述圆形线对的直径比例为 100 : 36, 进一步解决 了现有半圆。
17、形导体的线缆的不圆整问题, 有效避免了半圆形导体成缆时翻身现象, 生产效 率提高了 30% 并减小了应力的产生, 避免了线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翻身引起的外径偏大、 绝缘层损伤、 绝缘电阻下降、 电缆击穿等一系列质量问题, 使电缆的稳定性能得到保证 ; 其 次, 由于线芯在成缆过程中有扭转, 线芯上的应力较大, 此种应力需要被抵消, 否则线芯会 因为应力较大而翻身 ; 若小于 1.11.3 倍, 所受的应力不能完全通过导轮抵消, 线芯易翻 身 ; 若大于, 导轮作用于线芯上的较大, 对线芯表面的摩擦较大, 严重时会损伤绝缘层, 从而 损坏电缆, 成缆时为控制线芯外径, 需通过一定尺寸的模具来控制,。
18、 而此处的集线通孔起到 模具的作用, 若小于线芯直径, 则线芯不能通过集线通孔, 无法生产 ; 若太大, 线芯在通过集 线通孔时不能压的很紧密, 会使线芯松散, 外径较大, 对后续工序的材料造成浪费, 严重时 会造成产品尺寸不合格。 说 明 书 CN 103354133 A 4 3/5 页 5 附图说明 0010 附图 1 为本发明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结构示意图 ; 附图 2 为本发明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结构示意图 ; 附图 3 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 附图 4 为本发明平面导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 附图 5 为本发明弧形导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1 以上附图中 : 1、 通信软。
19、线缆 ; 11、 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 111、 铜股线 ; 12、 第二半圆形 铜导体 ; 121、 绝缘层 ; 2、 圆形线对 ; 3、 聚酯带 ; 4、 护套层 ; 5、 定位装置 ; 6、 固定架 ; 61、 支撑 架 ; 62、 基板 ; 631、 第一安装槽 ; 632、 第二安装槽 ; 633、 第三安装槽 ; 64、 螺帽 ; 7、 弧面导轮 机构 ; 71、 弧形面 ; 72、 弧面圆轮 ; 73、 通孔 ; 74、 轴承 ; 75、 第一支撑棒 ; 8、 平面导轮机构 ; 81、 平面凹槽 ; 82、 平面圆轮 ; 83、 通孔 ; 84、 轴承 ; 85、 第二支撑棒 ;。
20、 9、 集线座 ; 91、 集线通孔 ; 10、 放线架 ; 20、 张力杆 ; 30、 绕包机构 ; 40、 收线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实施例 1 : 一种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所述半圆形通信电源线 1 分别包括 至少一个由若干个铜股线 111 绞合并经模具压制而成的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第二半圆形 铜导体12,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11、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12各自外表面均包覆有绝缘层121 ;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各自的端面接触形成圆形线对 2, 一聚酯带 3 绕包于所述圆形线对 2 外表面。
21、, 一护套层 4 挤包于所述聚酯带 3 外表面 ; 所述高效成缆装置包括 2 组放线架 10、 2 组张力杆 20、 定位装置 5、 绕包机构 30 和收线 架 40 ; 所述用于放线的2组放线架10中一组用于放存第一半圆形铜导体11, 另一组用于放存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 所述 2 组张力杆 20, 用于调节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在成缆过程 中的放线张力 ; 所述定位装置 5 包括固定架 6、 2 个弧面导轮机构 7、 2 个平面导轮机构 8 和中心具有集 线通孔 91 的集线座 9 ; 所述固定架 6 由支撑架 61 和基板 62 组成, 该基板 62 一。
22、端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平行地设 有第一安装槽 631、 第二安装槽 632, 所述集线座 9 安装于基板 62 另一端, 所述第二安装槽 632 位于第一安装槽 631 和集线座 9 之间 ; 所述弧面导轮机构 7 包括端面为弧形面 71 且与基板 62 平行放置的弧面圆轮 72, 此位 于弧面圆轮 72 中心的通孔 73 通过一轴承 74 安装于第一支撑棒 75 上端, 此弧面圆轮 72 可 绕第一支撑棒 75 转动 ;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 8 包括端面为平面凹槽 81 且与基板 62 平行放置的平面圆轮 82, 此 位于平面圆轮 82 中心的通孔 83 通过一轴承 84 安装于第二支撑棒 85 。
23、上端, 此平面圆轮 82 可绕第二支撑棒 85 转动 ;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分别位于 2 个 弧面圆轮 72 相向侧并与其弧面面 71 接触,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分别位于2个平面圆轮82相背侧并与其平面凹槽81接触 ;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11和 说 明 书 CN 103354133 A 5 4/5 页 6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分别沿着平面圆轮外侧并与其平面凹槽接触, 再经过弧面圆轮内侧 并与其弧面面接触 ; 再经集线座 9 的集线通孔 91 汇合 ; 所述弧面导轮机构 7 中第一支撑棒 75 下端嵌入第一安装槽 631。
24、 内并通过螺帽 64 安装 于基板 62 上,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 8 中第二支撑棒 85 下端嵌入第二安装槽 632 内并通过螺 帽 64 安装于基板 62 上, 所述集线座 9 的集线通孔 91、 弧面圆轮 72、 弧形凹槽 82 位于同一 平面上且平面圆轮 82 位于集线座 9 和弧面圆轮 72 之间 ; 所述绕包机构30, 用于在所述圆形线对2外表面绕包所述聚酯带3, 从而扎紧圆形线对 2 ; 所述收线架 40, 用于收存所述通信软线缆。 0013 上述 2 个弧面圆轮 72 的间隔小于所述 2 个弧形凹槽 82 的间隔。 0014 上述 2 个弧面圆轮 72 的间隔与所述圆形线对 2 。
25、的直径比例为 50 : 3.5 或者 50 : 5。 0015 上述集线座 9 与第二安装槽 632 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0016 实施例 2 : 一种半圆形通信电源线用高效成缆装置, 所述半圆形通信电源线 1 分别 包括至少一个由若干个铜股线 111 绞合并经模具压制而成的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第二半 圆形铜导体12,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11、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12各自外表面均包覆有绝缘层 121 ; 此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各自的端面接触形成圆形线对 2, 一聚 酯带 3 绕包于所述圆形线对 2 外表面, 一护套层 4 挤包于所述聚酯带 3 外表面 ; 所述。
26、高效成缆装置包括 2 组放线架 10、 2 组张力杆 20、 定位装置 5、 绕包机构 30 和收线 架 40 ; 所述用于放线的2组放线架10中一组用于放存第一半圆形铜导体11, 另一组用于放存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 所述 2 组张力杆 20, 用于调节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在成缆过程 中的放线张力 ; 所述定位装置 5 包括固定架 6、 2 个弧面导轮机构 7、 2 个平面导轮机构 8 和中心具有集 线通孔 91 的集线座 9 ; 所述固定架 6 由支撑架 61 和基板 62 组成, 该基板 62 一端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平行地设 有第一安装槽 631、 第二。
27、安装槽 632, 所述集线座 9 安装于基板 62 另一端, 所述第二安装槽 632 位于第一安装槽 631 和集线座 9 之间 ; 所述弧面导轮机构 7 包括端面为弧形面 71 且与基板 62 平行放置的弧面圆轮 72, 此位 于弧面圆轮 72 中心的通孔 73 通过一轴承 74 安装于第一支撑棒 75 上端, 此弧面圆轮 72 可 绕第一支撑棒 75 转动 ;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 8 包括端面为平面凹槽 81 且与基板 62 平行放置的平面圆轮 82, 此 位于平面圆轮 82 中心的通孔 83 通过一轴承 84 安装于第二支撑棒 85 上端, 此平面圆轮 82 可绕第二支撑棒 85 转动 ;。
28、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分别位于 2 个 弧面圆轮 72 相向侧并与其弧面面 71 接触, 所述第一半圆形铜导体 11 和第二半圆形铜导体 12 分别位于 2 个平面圆轮 82 相背侧并与其平面凹槽 81 接触 ; 所述弧面导轮机构 7 中第一支撑棒 75 下端嵌入第一安装槽 631 内并通过螺帽 64 安装 于基板 62 上, 所述平面导轮机构 8 中第二支撑棒 85 下端嵌入第二安装槽 632 内并通过螺 帽 64 安装于基板 62 上, 所述集线座 9 的集线通孔 91、 弧面圆轮 72、 平面圆轮 82 位于同一 说 明 书 CN 103354133 A。
29、 6 5/5 页 7 平面上且平面圆轮 82 位于集线座 9 和弧面圆轮 72 之间 ; 所述绕包机构30, 用于在所述圆形线对2外表面绕包所述聚酯带3, 从而扎紧圆形线对 2 ; 所述收线架 40, 用于收存所述通信软线缆。 0017 上述 2 个弧面圆轮 72 的间隔小于所述 2 个平面圆轮 82 的间隔 ; 所述 2 个弧面圆 轮 72 的间隔为所述 2 个平面圆轮 82 的间隔的 0.70.9 倍, 具体为 : 所述 2 个弧面圆轮 72 的间隔为所述 2 个平面圆轮 82 的间隔的 0.7 或者 0.8 或者 0.9 倍。 0018 上述 2 个弧面圆轮 72 的间隔与所述圆形线对 。
30、2 的直径比例为 50 : 4 或者 50 : 5.5。 0019 上述圆形线对 2 直径与集线座 9 的集线通孔 91 直径的比例为 1 : 1.051.15, 具体 为 1 : 1.1 或者 1 : 1.051.12。 0020 上述集线座 9 与第二安装槽 632 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002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354133 A 7 1/3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54133 A 8 2/3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54133 A 9 3/3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54133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