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2007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04 CN 103420079 A *CN103420079A* (21)申请号 201210162868.2 (22)申请日 2012.05.23 B65G 15/64(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星和众工设备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 发区西环南路 18 号 A 座 508 室 (72)发明人 汪为健 赵宝玉 (54) 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对中装置, 包括调 整辊 (1) 、 固定辊 (2) 、 移动平台 (。
2、9)和固定平台 (10) , 固定辊 (2)和调整辊 (1)都安装在移动平 台 (9) 上, 调整辊 (1) 相对于入口带钢近似平行的 15范围内进行运动, 固定辊 (2) 相对于出口 带钢近似垂直于的 75 105范围内进行运动。 移动平台 (9)与固定平台 (10)在一侧通过转轴 (11) 连接, 另一侧有油缸 (12) 连接, 中间通过 摆臂机构 (8) 连接固定平台 (10) 和移动平台 (9) 之间设有滚轮 (13)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克服了现 有技术中为了偏转式纠偏系统纠偏空间大 ; 以及 扭转式对中无收敛效果等问题。本发明既利用扭 转式对中节省空间的优点, 又综合了偏转式对中 能。
3、对来料进行拉伸压缩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20079 A CN 103420079 A *CN103420079A* 1/1 页 2 1. 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辊 (1) 、 固定辊 (2) 、 移动平台 (9) 和 固定平台 (10) , 固定辊 (2) 和调整辊 (1) 都安装在移动平台 (9) 上, 所述调整辊 (1) 相对于 入口带钢近似平行的 15范围内进行运动, 固定辊 。
4、(2) 相对于出口带钢近似垂直于的 75 105范围内进行运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 (9) 与固定 平台 (10) 在一侧通过转轴 (11) 连接, 另一侧有油缸 (12) 连接, 固定平台 (10) 和移动平 台 (9) 之间设有滚轮 (13) , 所述调整辊 (1) 和移动平台 (9) 是通过摆臂机构 (8) 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机构 (8) 包括底 座、 摆臂 (5) 、 摆座 , 所述摆臂 (5) 通过芯轴 (4) 与底座 (3) 、 底座 (15) 相连, 通过芯 轴 。
5、(6) 与摆座 (7) 、 摆座 (17) 相连, 所述调整辊 (1) 固定摆座上。 4. 如权利要求 2-3 所述之一的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在于固定平台 (11) 和移 动平台 (9) 之间通过连杆机构 (20) 。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连杆机构 (20) 包括连接 座 (21) 、 连杆 (22) 、 连接座 (23) , 连杆 (22) 与连接座 (23) 铰接, 与连接座 (21) 和 支座 (23) 滑动连接, 支座 (23) 与支座 (25) 铰接, 所述支座 (25) 通过支座 (16) 连接在摆座 (17) 上。 6. 如权。
6、利要求 2-3 所述之一的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在于固定平台 (10) 和移 动平台 (9) 之间有油缸 (14) 相连, 油缸 (14) 的头部与支座 (16) 相连, 缸体固定在平 台 (10) 上。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 (14) 与油缸 (12) 通过油路 (18) 串连, 所述油路 (18) 上有截止阀 (19) , 油缸 (14) 固定在移动平台 (9) 上。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 (14) 与油缸 (12) 通过油路 (18) 并连, 油缸 (14) 固定在固定平台 (10。
7、) 上, 两油缸分别有截止阀 (19) 单独控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20079 A 2 1/4 页 3 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属于板带连续处理生产线中为了保证板带在生产线高速运行中保持中位 的对中纠偏机构, 以防止带材跑偏, 主要涉及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带钢的纠偏工况条件下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工业企业对板带材进行高速处理生产过程中, 需要将板带材准确无偏的送 入下道工艺机组, 合理利用原材料, 避免资源浪费, 需要对板带采用对中纠偏的方式。在现 有技术中板带运行对中机构主要采用扭转式纠偏系统和偏转式对中机构方式, 前者以双辊 对中机。
8、构为代表, 后者以单辊对中机构为代表。但是这两种纠偏机构因为结构原因都存在 使用问题 : 在双辊对中为代表的扭转式纠偏系统中, 因为其纠偏原理是 : 包绕角为 180, 纠偏架有其固定的偏转中心绕其固定的偏转中心转动, 进出口带钢都垂直于纠偏架的回转 平面, 一般其偏转中心位于进带侧, 所以当偏转架转动时, 相当于对钢带进行了一定角度的 扭转, 不对板带材进行拉伸和压缩, 不改变板带内部应力状态, 因此这种纠偏方式只能对板 带进行辊后对中, 不能对板型不好的板带进行辊前对中, 而且存在包角角度大, 使用方式受 限等问题 ; 而针对以单辊对中机构为代表的偏转式纠偏系统, 因为其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偏。
9、 转中心, 其作用方式为对带材左右边进行拉伸或放松, 强烈改变带钢内部应力, 迫使带材向 设计意图方向进行偏转。 因此这种纠偏方式易造成板带边缘拉伸过长, 出现浪边现象, 严重 影响单板质量。为此, 需将回转中心设置在带钢入口侧, 大概为板宽的 10 倍, 这就需要钢带 在这段距离中间没有支撑点, 出口侧一般为 4 倍的板宽内没有支撑点, 需要的纠偏空间比 较广, 在设备安装位置比较紧凑的地方, 不能应用, 所以使用方式受限。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偏转式纠偏系统纠偏空间大, 进出带口所需的空间范围大, 位置受限, 以 及扭转式纠偏效果不好, 所需的包角大, 钢带在纠偏的过程中只发生扭动。
10、无收敛效果等问 题, 采用复合对中装置, 将固定辊 2 的, 将前述二者的优点进行了有效结合, 并克服了这两 种纠偏方式的缺点。 0004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复合对中装置, 包括调整辊 1、 固定辊 2、 移动 平台 9、 固定平台 10, 固定辊 2、 调整辊 1 都安装在移动平台 9 上, 所述调整辊 (1) 相对于 入口带钢近似平行的 15范围内进行运动, 固定辊 (2) 相对于出口带钢近似垂直于的 75 105范围内进行运动。 0005 所述移动平台9与固定平台10在一侧通过转轴11连接, 另一侧有油缸12连接, 固定平台 10 和移动平台 9 之间设有滚轮 13, 所述调。
11、整辊 1 和移动平台 9 是通过摆臂机构 8 连接。 0006 所述摆臂机构 8 包括底座、 摆臂 5、 摆座 , 所述摆臂 5 通过芯轴 4 与底座 3、 底 座 15 相连, 通过芯轴 6 与摆座 7、 摆座 17 相连, 所述调整辊 1 固定摆座上。固定平 说 明 书 CN 103420079 A 3 2/4 页 4 台 11 和移动平台 9 之间通过连杆机构 20。连杆机构 20 包括连接座 21、 连杆 22、 连接座 23, 连杆 22 与连接座 23 铰接, 与连接座 21 和支座 23 滑动连接, 支座 23 与支座 25 铰接, 所述支座 25 通过支座 16 连接在摆座 1。
12、7 上。 0007 固定平台 10 和移动平台 9 之间有油缸 14 相连, 油缸 14 的头部与支座 16 相连, 缸体固定在平台 10 上。当油缸 14 与油缸 12 通过油路 18 串连时, 油缸 14 固 定在移动平台 9 上。油缸 14 与油缸 12 通过油路 18 并连时, 油缸 14 固定在固定平 台 10 上。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这种复合对中机既利用了双辊扭转式对中节省空间的优 点, 又综合了单辊偏转式对中能对来料进行拉伸压缩纠正的优点, 在特定应用条件下能起 到前述两种对中方式无法达到的优异效果, 尤其是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良好的对中效 果, 。 附图说明 。
13、0009 图 1 : 机械式复合对中机的主视图 0010 图 2 : 机械式复合对中机的俯视图 0011 图 3 : 机械式复合对中机的右视图 0012 图 4 : 双油缸型复合对中机的主视图 0013 图 5 : 双油缸型复合对中机的俯视图 0014 图 6 : 双油缸并联型复合对中机的右视图 0015 图 7 : 并联油缸的液压原理图 0016 图 8 : 双油缸串联型复合对中机的右视图 0017 图 9 : 串联油缸的液压原理图 0018 附图中 : 1. 调整辊、 2. 固定辊、 3. 底座、 4. 芯轴、 5. 摆臂、 6. 芯轴、 7. 摆座 、 8. 摆臂机构、 9. 移动平台、。
14、 10. 固定平台、 11. 转轴、 12. 油缸、 13. 滚轮、 14. 油缸、 15. 底座、 16. 支座、 17. 摆座、 18. 油管、 19. 截止阀、 20. 连杆机构、 21. 连接座、 22. 连杆、 23. 连接座、 24. 支座、 25. 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是机械式复合对中机 : 钢带沿调整辊 1 进入对中机, 经连 杆机构20带动摆臂机构8可以在垂直面调节, 也可以在水平面内调节, 使钢带实现对中后, 随固定辊 2 转动离开对中机。调整辊 1 被摆臂机构 7 固定在移动平台 9 上, 连杆机构 20 被 固定在固定平台 。
15、10 上, 移动平台 9 与固定平台 10 通过转轴 11 连接。摆臂机构 8 是由摆座 7 与调整辊 1 连接, 芯轴 4 与摆座 7 连接, 通过摆臂 5 连接芯轴 6, 芯轴 6 被底座 3 固定在固定平台 10 上。调整辊 1 与摆座 7 连接, 摆座 7 固定在支座 16 上, 支座 16 被底座 3 固定在移动平台 9 上, 支座 24 与支座 25 分别连接着连杆机构 20 与 摆臂机构 8。 0020 通过移动平台 9 与固定平台 10 之间的油缸 ( 一 )12, 推动移动平台 9 绕转轴 11 转 动, 使两平台之间的滚轮 13 转动, 四个滚轮 13 转动带动移动平台 9。
16、 和固定平台 10 以转轴 11 为中心发生位移, 由于固定平台 10 不动, 所以在油缸 12 的推动和收缩下, 移动平台 9 说 明 书 CN 103420079 A 4 3/4 页 5 会以转轴11为中心, 通过滚轮13带动移动平台9转动。 当油缸12推动时, 移动平台9绕 固定平台 10 向顺时针方向移动, 带动连杆机构 20 倾斜, 由于连杆机构 20 是由固定在固定 平台 10 上的连接座 21 和连杆 22 以及固定在移动平台 9 上的连接座 23 组成的, 连杆 22与连接座23铰接, 可沿连接座21滑动, 当连杆机构20倾斜, 因连接座固定在移动 平台 9 上, 连接座 21。
17、 固定在固定平台 10 上, 连杆 22 的另一端可以沿支座 23 滑动, 当 移动平台 9 绕固定平台 10 顺时针转动拉杆 22 将拉动调整辊 1, 调整辊 1 与摆臂机构 8 连接 的一端向上倾斜, 使调整辊 1 与固定辊 2 左右移动的同时, 调整辊 1 另一端向下倾斜, 引起 板带拉伸或压缩, 产生一定的内部压力, 使板带具有收敛功能, 从而调整板带位置, 起到对 中纠偏效果。 0021 当油缸 12 收缩, 使移动平台 9 绕固定平台 10 逆时针转动, 拉杆 22 将推动调整 辊 1, 与拉杆连接的调整辊端降低, 另一端升高, 从而起到了纠偏对中的效果。当位于板带 出口侧的检测元。
18、件, 检测到板带的位置, 确认是否偏离中心, 然后根据偏离数据控制油缸 ( 一 )12 伸缩动作, 近而通过上述的机构活动步骤方式, 起到对中纠偏的效果 , 通过固定辊 2 左右摆动, 调整辊 1 左右摆动及上下摆动来使板型不好的板带完成对中的作用起到复合 对中的效果。 0022 具体实施方式 2 : 0023 如附图 4、 图 5、 图 6 和图 7 所示为复合对中机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对中方式双 油缸并联式 : 板带通过调整辊 1 进入复合对中机, 经调整辊 1 和固定辊 2 后, 完成对中纠偏 工序后离开复合对中机, 该复合对中机分为移动平台9和固定平台10, 通过转轴11连接, 固 定辊 。
19、2 被固定在移动平台 9 上, 调整辊 1 固定在摆臂机构 8 上, 通过对摆臂机构 8 调整, 进 而使调整辊 1 改变现有位置, 迫使板带对中, 摆臂机构 8 是由摆座 7 与调整辊 1 连接, 芯 轴 4 与摆座 7 连接, 通过摆臂 5 连接芯轴 6, 芯轴 6 被底座 3 固定在移动平台 10 上 ; 摆座 17 连接摆臂 5, 摆臂 5 固定在底座 16 上, 底座 16 与底座 15 连接, 并被固 定在移动平台 9 上。 0024 此种油缸并联式复合对中机, 当检测机构测定板型跑偏时, 打开油缸 12 线路上 的截止阀 19, 移动平台 9 与固定平台 10 之间的油缸 12 。
20、推动移动平台 10, 带动两平台之 间的滚轮 13 转动, 使移动平台 9 以转轴 11 为中心围绕固定平台 10 转动, 带动移动平台 9 上的固定辊 2 和调整辊 1 倾斜, 通过油缸 12 推进和收缩来控制板型不好时移动平台 9 所 转动的角度, 进而影响板带在固定辊2和调整辊1的位置, 此位置相对于生产线设定中心有 一定的距离, 从而使板带偏移现有的位置, 改变到设定位置, 起到对中效果。油缸 14 油路 18 上的截止阀 19 开通时, 油缸 14 的动作是板带进入调整辊 1, 通过油缸 14 推进或伸 缩摆臂机构 8, 当拉动摆臂机构 8 时, 通过芯轴 4 摆动, 连接芯轴 4 。
21、的摆臂 5 带动芯轴 6 转动, 从而通过连接调整辊 1 的摆座 17, 与摆臂机构 8 调整辊 1 相连的调整辊 1 一端 向上翘起, 另一端降低 ; 当推动摆臂机构 8 时, 与摆臂机构 8 调整辊 1 相连的调整辊 1 一端 降低向上翘起, 另一端向上翘起, 引起板带两边张力不同, 从而板带将拉伸或压缩, 产生一 定的内部压力, 使板带具有收敛功能, 从而调整板带位置, 起到对中纠偏效果。 0025 综上 : 油缸12的伸缩可以控制移动平台9旋转的角度和能够控制固定辊2和调 整辊 1 位置, 使其在平行与固定平台 9 的平面内转动 ; 油缸 14 分别调整辊 1 向上、 向下倾 斜的角度。
22、, 通过两个截止阀对这两个油缸的单独调节来控制板带的对中度, 当板带跑偏角 说 明 书 CN 103420079 A 5 4/4 页 6 度不大时, 可以单独打开油缸12或油缸14的截止阀19, 当所要求的板带调节角度较大 时也可以同时两个截止阀 19 都打开, 相当于同时把上述两个对中效果叠加, 增加对中纠偏 效果, 提高了对中能力。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3 串联式 : 0027 如图4、 图5、 图8和图9所示为复合对中机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对中方式双油缸 串联式 : 板带通过调整辊 1 进入复合对中机, 经调整辊 1 和固定辊 2 对中后, 完成对中工序 后离开复合对中机, 该复合对中机。
23、分为移动平台9和固定平台10, 两平台间有辊轮13, 可以 绕转轴 11 转动, 固定辊 2 被固定在固定平台 9 上, 板带通过调整辊 1 进入复合对中机, 通过 摆臂机构 8 对调整辊 1 进行调整, 使板带对中, 摆臂机构 8 是由摆座 7 与调整辊 1 连接, 芯轴 4 与摆座 7 连接, 通过摆臂 5 连接芯轴 6, 芯轴 6 被底座 3 固定在移动平台 9 上。通过芯轴 4 摆动, 通过连接芯轴 4 的摆臂 5 带动芯轴 6 转动, 从而连接调整辊 1 的摆座 17, 摆座 17 连接摆臂 5, 摆臂 5 固定在底座 16 上, 底座 16 与底座 15 连 接, 并被固定在移动平。
24、台 9 上。 0028 当检测机构检测到板带跑偏时, 移动平台 9 与固定平台 10 之间的油缸 12 推动 移动平台10, 带动两平台之间的滚轮13转动, 使移动平台9以转轴11为中心围绕固定平台 10转动, 带动移动平台9上的固定辊2和调整辊1倾斜, 通过油缸12推进和收缩来控制板 型不好时移动平台 9 所转动的角度。板带进入调整辊 1, 通过油缸 14 推进或伸缩摆臂机 构 8, 带动调整辊 1 与油缸 14 连接的一端向下压低或向上翘起, 从而调整板带两侧张力, 引起板带两边张力不同, 从而板带两侧将拉伸或压缩, 产生一定的内部压力, 使板带具有收 敛功能, 从而调整板带位置, 起到对。
25、中纠偏效果。 0029 油缸 12 与油缸 14 分别控制移动平台 9 旋转的角度和调整辊 1 向上、 下倾斜 的角度, 通过截止阀可以控制两个油缸液压油的流量, 对这两个油缸的单独调节来控制板 带的对中度, 从而复合了扭转式对中和偏移式对中的综合效果, 提高了板带对中效果。 油缸 12与油缸14为串联方式, 通过油管18相互连接, 截止阀19控制两个油缸的进出油量, 从而控制两油缸的收缩和伸出的效果。 0030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示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420079 A 6 1/5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20079 A 7 2/5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20079 A 8 3/5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20079 A 9 4/5 页 10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20079 A 10 5/5 页 11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2007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