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77798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7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1705.2

申请日:

2010.08.12

公开号:

CN102371697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B29D 99/00合同备案号:2016990000293让与人:米玛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受让人:上海英伦宝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发明名称: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申请日:20100812申请公布日:20120314授权公告日:20140702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60816|||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9D 99/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郭大卫变更后权利人:米玛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西班牙瓦尔波娜变更后权利人:英属维尔京群岛托尔托拉罗德城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王恩琦登记生效日:201405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D 99/00申请日:20100812|||公开

IPC分类号:

B29D99/00(2010.01)I; B29C65/48; B29C43/02; B62B9/28

主分类号:

B29D99/00

申请人:

郭大卫; 王恩琦

发明人:

郭大卫; 王恩琦

地址:

西班牙瓦尔波娜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步骤先于热可塑性弹性片体的壳体层上黏贴结合外覆层成为组合片,将组合片加热软化后,在保持室温的状态以上、下模具将组合片加压成型,上、下模具构成的模穴包括相连的背靠穴、坐穴以及脚靠穴,令加压成型的组合片成为两侧为背靠部、脚靠部而中间为坐部的立体婴儿座椅,最后再将组合片周围多余的部分裁切即成为婴儿座椅成品;本发明借此模具加压的手段,能够以快速的方式成型立体、软硬适中且具有支撑力的婴儿座椅,施工简单、成本低,能够解决现有婴儿座椅需由多层布料车缝于支架的施工麻烦与成本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 备料贴合 : 先准备一壳体层, 为热可塑性弹性板体, 于该壳体层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 层, 形成一组合片 ; 加热软化 : 将组合片置入烤箱内, 利用烤箱以 100℃至 300℃的温度将该组合片加热软 化; 模具加压成型 : 将加热软化的组合片置入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 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 时构成的模穴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一背靠穴和一脚靠穴, 以及相连于该背靠穴与该脚靠穴 之间的一坐穴, 其中该背靠穴、 该坐穴与该脚靠穴的空间形状为座椅的形状 ; 以该上模具与 该下模具朝该组合片合模加压 1 至 30 分钟, 使该组合片中间的部分形成一婴儿座椅, 包括 凹入形成于该组合片中间相反两侧的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 又于 该背靠部与该脚靠部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 其中该背靠部、 该坐部与该脚靠部连接成为座 椅的形状 ; 裁切成型 : 将该婴儿座椅周围的组合片多余部分切除 ; 以及 成品 : 将该婴儿座椅周围多余的组合片切除后, 即得到一具有背靠部、 脚靠部以及坐部 的婴儿座椅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 进 一步于所述壳体层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 借此形成一组合片。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备料贴合步 骤, 以塑料仿皮作为外覆层, 黏贴结合于所述壳体层的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备料贴合步 骤, 以纺织布片作为外覆层, 黏贴结合于所述壳体层的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成品步骤, 于所 述婴儿座椅的坐部中间穿设一底孔, 于所述背靠部的顶部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 顶孔, 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表面设置一软垫后, 再穿过该软垫, 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 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而成为婴儿座椅成品。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成品步骤, 于所 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 为开口朝前且后面的轮廓与该婴儿座椅的背靠部、 脚靠部 与坐部形状相符的壳体, 将该底壳以周缘结合于该婴儿座椅的周缘, 成为婴儿座椅成品。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成品步骤, 于所 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 为开口朝前且后面为后凸弧形面的壳体, 将该底壳以周缘 结合于该婴儿座椅的周缘, 成为婴儿座椅成品。
8: 一种婴儿座椅, 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热可塑性弹性壳体, 于该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相反 的两侧分别凹入形成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 又于该背靠部与该脚 靠部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 其中该背靠部、 该坐部与该脚靠部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 又于该 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婴儿座椅, 其特征在于 : 于所述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底面黏 贴结合一内覆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婴儿座椅, 其特征在于 : 于所述坐部的中间穿设一底 孔, 于所述背靠部的顶部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 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 2 表面设置一软垫, 穿过该软垫, 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

说明书


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婴儿座椅, 尤其是用于婴儿推车、 婴儿高脚椅等婴儿座椅的装置, 其座椅多半 是将两层或多层的布料, 先裁剪为所需要的座椅形状, 再以车缝结合, 最后装设固定于车架 或者椅架上, 凭借车架或者椅架的支撑保持固定的座椅形状。
     前述布料缝合的婴儿座椅虽能够提供婴儿乘坐, 但由于布料的构造过于柔软, 假 使没有缝合并配合车架或者椅架的适当支撑, 无法定型为座椅的形状, 但需要缝合并设置 于车架或椅架的构造, 造成人工剪裁、 车缝施工麻烦且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婴儿座椅是以车缝且需适当的支撑才能保持形状, 因此具有制造麻烦、 耗时且成本较高的缺点, 为此, 本发明方法主要手段在于, 以具有热可塑性的组合片, 通过 上、 下模具的压合直接成为婴儿座椅, 借此以施工简单成本低的方法达到制造具有支撑力 的婴儿座椅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包括 :
     备料贴合 : 先准备一壳体层, 为热可塑性弹性板体, 于该壳体层的表面以胶水贴合 一外覆层, 形成一组合片 ;
     加热软化 : 将组合片置入烤箱内, 利用烤箱以 100℃至 300℃的温度将该组合片加 热软化 ;
     模具加压成型 : 将加热软化的组合片置入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 上模具与下模具 合模时构成的模穴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一背靠穴、 一脚靠穴, 以及相连于该背靠穴与该脚 靠穴之间的一坐穴, 其中该背靠穴、 该坐穴与该脚靠穴的空间形状为座椅的形状 ; 以该上模 具与该下模具朝该组合片合模加压 1 至 30 分钟, 使该组合片中间的部分形成一婴儿座椅, 包括凹入形成于该组合片中间相反两侧的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 又于该背靠部与该脚靠部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 其中该背靠部、 该坐部与该脚靠部连接成 为座椅的形状 ;
     裁切成型 : 将该婴儿座椅周围的组合片多余部分切除 ; 以及
     成品 : 将该婴儿座椅周围多余的组合片切除后, 即可得到一具有背靠部、 脚靠部以 及坐部的婴儿座椅成品。
     较佳的, 本发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 于所述壳体层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 借 此形成一组合片。
     较佳的, 本发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 以塑料仿皮作为外覆层, 黏贴结合于所述壳 体层的表面。
     较佳的, 本发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 以纺织布片作为外覆层, 黏贴结合于所述壳 体层的表面。
     进一步, 本发明所述成品步骤, 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坐部中间穿设一底孔, 于所述背 靠部的顶部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 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表面设置一软 垫后, 再穿过该软垫, 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而成为婴儿座椅 成品。
     进一步, 本发明所述成品步骤, 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 为开口朝前且 后面的轮廓与该婴儿座椅的背靠部、 脚靠部与坐部形状相符的壳体, 将该底壳以周缘结合 于该婴儿座椅的周缘, 成为婴儿座椅成品。
     进一步, 本发明所述成品步骤, 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 为开口朝前且 后面为后凸弧形面的壳体, 将该底壳以周缘结合于该婴儿座椅的周缘, 成为婴儿座椅成品。
     前述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婴儿座椅制品, 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热可塑性弹性壳体, 于该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相反的两侧分别凹入形成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 脚靠部, 又于该背靠部与该脚靠部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 其中该背靠部、 该坐部与该脚靠部 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 又于该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
     进一步, 本发明的制品于所述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 为纺 织布片或塑料胶片。
     更进一步, 本发明的制品于所述坐部的中间穿设一底孔, 于所述背靠部的顶部以 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 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表面设置一软垫后, 穿过该 软垫, 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
     本发明的方法, 是将组合片准备好后, 以烤箱将组合片加热, 再以保持常温状态的 上、 下模具压合, 将组合片的中间部分压合成为婴儿座椅, 经修整周围多余的组合片部分即 能成为婴儿座椅成品。 其有益功效在于, 由于婴儿座椅本身为热可塑性弹性板体的构造, 因 此以上、 下模具压合成型为婴儿座椅后, 能保持形状并具有软硬适中的支撑能力, 加上制造 过程无须人工缝纫, 因此亦具有施工简单, 成本低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
     图 2 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备料贴合步骤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加热软化步骤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上、 下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模具加压成型步骤的示意图 ;
     图 6、 图 7 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裁切成型步骤的示意图 ;
     图 8 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备料贴合步骤的示意图 ;
     图 9 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的立体图 ;
     图 10 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组装软垫与安全带的立体图 ;
     图 11 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结合底壳的立体分解图 ;
     图 12 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结合底壳的立体分解图 ;
     图 13 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安装于婴儿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 14 是以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婴儿座椅安装于椅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 壳体层 10 ; 外覆层 11 ; 组合片 12 ; 组合片 12A ; 婴儿座椅 13 ; 婴儿 座椅 13A ; 背靠部 131 ; 顶孔 1311 ; 脚靠部 132 ; 坐部 133 ; 底孔 1331 ; 内覆层 14 ; 软垫 15 ; 安 全带 16 ; 底壳 17 ; 底壳 17A ; 烤箱 20 ; 上模具 21 ; 下模具 22 ; 背靠穴 23 ; 脚靠穴 24 ; 坐穴 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步骤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 请参看图 1 的步骤流程图以及图 2 至图 8 的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步骤包括 :
     A、 备料贴合 : 如图 2 所示, 先准备一壳体层 10, 为 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 )、 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 烯共聚物 )、 热融胶或 PE(polyethylene, 聚乙烯 ) 等热可塑性弹性板体, 于壳体层 10 的表 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 11, 所述外覆层 11 为真皮、 人工皮等片体或天然纤维布、 人造纤维布、 混纺布类等纺织布片体, 其中真皮包括牛皮、 猪皮等, 人工皮则为 PU(Polyurethane, 聚氨基 甲酸酯简称聚氨酯 ) 仿皮、 PVC(Polyvinylchloride, 聚氯乙烯 ) 仿皮等塑料仿皮, 将外覆层 11 黏贴结合于壳体层 10 的表面形成一组合片 12。 B、 加热软化 : 如图 3 所示, 将平面片状的组合片 12 置入烤箱 20 内, 利用烤箱 20 以 100℃至 300℃的温度将组合片 12 加热软化。
     C、 模具加压成型 : 如图 4、 图 5 所示, 将加热软化的组合片 12 置入上模具 21 与下 模具 22 之间, 上模具 21 与下模具 22 合模时构成的模穴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一背靠穴 23、 一脚靠穴 24, 以及相连于背靠穴 23 与脚靠穴 24 之间的一坐穴 25, 其中背靠穴 23、 坐穴 25 与该脚靠穴 24 的空间形状为座椅的形状 ;
     以上模具 21 与下模具 22 朝组合片 12 合模加压 1 至 30 分钟, 如图 6 所示, 使组合 片 12 中间部分形成一婴儿座椅 13, 包括凹入形成于组合片 12 中间相反两侧的一深度较深 的背靠部 131 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 132, 又于背靠部 131 与脚靠部 132 之间相连形成一 坐部 133, 其中背靠部 131、 坐部 133 与脚靠部 132 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
     D、 裁切成型 : 如图 6、 图 7 所示, 将婴儿座椅 13 周围组合片 12 的多余部分予以裁 边的处理, 将多余的组合片 12 部分切除。
     E、 成品 : 将婴儿座椅 13 周围多余的组合片 12 部分切除后, 即可得到一具有背靠部 131、 脚靠部 132 以及坐部 133 的婴儿座椅 13 成品。
     本发明除前述较佳实施例, 是在备料贴合步骤, 于壳体层 10 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 覆层 11, 借此形成所述的组合片 12 以外, 如图 8 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是在备料贴合步骤, 于 壳体层 10 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 11, 再于壳体层 10 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 14, 为天 然纤维布、 人造纤维布或混纺布类等纺织布片或塑料胶片, 借此形成一组合片 12A, 接下来 再以包括壳体层 10、 外覆层 11 与内覆层 14 的组合片 12A, 进行如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 加热软化步骤、 模具加压成型步骤、 裁切成型步骤以及成品步骤, 由于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余 步骤的实施方式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相同, 故不在此赘述。
     如图 9、 图 10 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是于第一较佳实施例或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成 品步骤, 于所述的婴儿座椅 13 的坐部 133 中间穿设一底孔 1331, 于背靠部 131 的顶部以矩
     阵排列的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 1311, 于背靠部 131 以及坐部 133 的表面设置一软垫 15 后, 穿过软垫 15, 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 1311 与底孔 1331 之间穿置一安全带 16, 借此成为 具有软垫 15 与安全带 16 设置的婴儿座椅成品。
     又如图 11 所示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是在第一较佳实施例或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 成品步骤, 于所述的婴儿座椅 13 底部结合一底壳 17, 为开口朝前且后面的轮廓与婴儿座椅 13 的背靠部 131、 脚靠部 132 与坐部 133 形状相符的壳体, 将底壳 17 以周缘结合于婴儿座 椅 13 的周缘, 完成具有底壳 17 的婴儿座椅成品。 又如图 12 的第五较佳实施例, 是在第一较 佳实施例或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成品步骤, 于所述的婴儿座椅 13 底部结合一底壳 17A, 为 开口朝前且后面为后凸弧形面的壳体, 将前述底壳 17A 以周缘结合于婴儿座椅 13 的周缘, 完成具有底壳 17A 的婴儿座椅成品。
     当以本发明方法步骤制造的婴儿座椅成品使用时, 如图 13 所示的第三较佳实施 例, 是将具有软垫 15 与安全带 16 的婴儿座椅 13 结合于婴儿车上。又如图 14 所示, 为本发 明方法步骤制造的婴儿座椅 13A 结合于椅架成为高脚椅的形态, 前述的婴儿座椅 13、 13A 亦 可结合于秋千、 摇篮等装置, 本发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 在权 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 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1697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1697ACN102371697A21申请号201010251705222申请日20100812B29D99/00201001B29C65/48200601B29C43/02200601B62B9/2820060171申请人郭大卫地址西班牙瓦尔波娜申请人王恩琦72发明人郭大卫王恩琦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代理人孙皓晨54发明名称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57摘要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步骤先于热可塑性弹性片体的壳体层上黏贴结合外覆层成为组合片,将组合片加热软化后,在保持室温的。

2、状态以上、下模具将组合片加压成型,上、下模具构成的模穴包括相连的背靠穴、坐穴以及脚靠穴,令加压成型的组合片成为两侧为背靠部、脚靠部而中间为坐部的立体婴儿座椅,最后再将组合片周围多余的部分裁切即成为婴儿座椅成品;本发明借此模具加压的手段,能够以快速的方式成型立体、软硬适中且具有支撑力的婴儿座椅,施工简单、成本低,能够解决现有婴儿座椅需由多层布料车缝于支架的施工麻烦与成本高的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12页CN102371698A1/2页21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备料贴合先准备一壳体层,为热可塑性弹性板体,于。

3、该壳体层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形成一组合片;加热软化将组合片置入烤箱内,利用烤箱以100至300的温度将该组合片加热软化;模具加压成型将加热软化的组合片置入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构成的模穴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一背靠穴和一脚靠穴,以及相连于该背靠穴与该脚靠穴之间的一坐穴,其中该背靠穴、该坐穴与该脚靠穴的空间形状为座椅的形状;以该上模具与该下模具朝该组合片合模加压1至30分钟,使该组合片中间的部分形成一婴儿座椅,包括凹入形成于该组合片中间相反两侧的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又于该背靠部与该脚靠部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其中该背靠部、该坐部与该脚靠部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

4、裁切成型将该婴儿座椅周围的组合片多余部分切除;以及成品将该婴儿座椅周围多余的组合片切除后,即得到一具有背靠部、脚靠部以及坐部的婴儿座椅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进一步于所述壳体层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借此形成一组合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以塑料仿皮作为外覆层,黏贴结合于所述壳体层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以纺织布片作为外覆层,黏贴结合于所述壳体层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步骤,于所述。

5、婴儿座椅的坐部中间穿设一底孔,于所述背靠部的顶部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表面设置一软垫后,再穿过该软垫,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而成为婴儿座椅成品。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步骤,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为开口朝前且后面的轮廓与该婴儿座椅的背靠部、脚靠部与坐部形状相符的壳体,将该底壳以周缘结合于该婴儿座椅的周缘,成为婴儿座椅成品。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步骤,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为开口朝前且后面为后凸弧形面的壳体,将该底壳以周缘结合于该婴儿座椅的。

6、周缘,成为婴儿座椅成品。8一种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热可塑性弹性壳体,于该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相反的两侧分别凹入形成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又于该背靠部与该脚靠部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其中该背靠部、该坐部与该脚靠部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又于该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坐部的中间穿设一底孔,于所述背靠部的顶部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权利要求书CN102371697ACN102371698A2/2。

7、页3表面设置一软垫,穿过该软垫,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权利要求书CN102371697ACN102371698A1/4页4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背景技术0002目前婴儿座椅,尤其是用于婴儿推车、婴儿高脚椅等婴儿座椅的装置,其座椅多半是将两层或多层的布料,先裁剪为所需要的座椅形状,再以车缝结合,最后装设固定于车架或者椅架上,凭借车架或者椅架的支撑保持固定的座椅形状。0003前述布料缝合的婴儿座椅虽能够提供婴儿乘坐,但由于布料的构造过于柔软,假使没有缝合并配合车架或者椅架的适当支撑。

8、,无法定型为座椅的形状,但需要缝合并设置于车架或椅架的构造,造成人工剪裁、车缝施工麻烦且成本高的缺点。发明内容0004由于现有婴儿座椅是以车缝且需适当的支撑才能保持形状,因此具有制造麻烦、耗时且成本较高的缺点,为此,本发明方法主要手段在于,以具有热可塑性的组合片,通过上、下模具的压合直接成为婴儿座椅,借此以施工简单成本低的方法达到制造具有支撑力的婴儿座椅的效果。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0006备料贴合先准备一壳体层,为热可塑性弹性板体,于该壳体层的表面以胶水贴合一外覆层,形成一组合片;0007加热软化将组合片置入烤箱内,利用烤箱以100至3。

9、00的温度将该组合片加热软化;0008模具加压成型将加热软化的组合片置入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构成的模穴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一背靠穴、一脚靠穴,以及相连于该背靠穴与该脚靠穴之间的一坐穴,其中该背靠穴、该坐穴与该脚靠穴的空间形状为座椅的形状;以该上模具与该下模具朝该组合片合模加压1至30分钟,使该组合片中间的部分形成一婴儿座椅,包括凹入形成于该组合片中间相反两侧的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又于该背靠部与该脚靠部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其中该背靠部、该坐部与该脚靠部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0009裁切成型将该婴儿座椅周围的组合片多余部分切除;以及0010成品将该婴儿座椅周围。

10、多余的组合片切除后,即可得到一具有背靠部、脚靠部以及坐部的婴儿座椅成品。0011较佳的,本发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于所述壳体层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借此形成一组合片。0012较佳的,本发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以塑料仿皮作为外覆层,黏贴结合于所述壳体层的表面。说明书CN102371697ACN102371698A2/4页50013较佳的,本发明所述的备料贴合步骤,以纺织布片作为外覆层,黏贴结合于所述壳体层的表面。0014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成品步骤,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坐部中间穿设一底孔,于所述背靠部的顶部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表面设置一软垫后,再穿过该软垫,于其中。

11、两个成对的顶孔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而成为婴儿座椅成品。0015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成品步骤,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为开口朝前且后面的轮廓与该婴儿座椅的背靠部、脚靠部与坐部形状相符的壳体,将该底壳以周缘结合于该婴儿座椅的周缘,成为婴儿座椅成品。0016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成品步骤,于所述婴儿座椅的底部结合一底壳,为开口朝前且后面为后凸弧形面的壳体,将该底壳以周缘结合于该婴儿座椅的周缘,成为婴儿座椅成品。0017前述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婴儿座椅制品,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热可塑性弹性壳体,于该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相反的两侧分别凹入形成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又于该背靠部与该脚靠部。

12、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其中该背靠部、该坐部与该脚靠部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又于该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0018进一步,本发明的制品于所述热可塑性弹性壳体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为纺织布片或塑料胶片。0019更进一步,本发明的制品于所述坐部的中间穿设一底孔,于所述背靠部的顶部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于该背靠部以及该坐部的表面设置一软垫后,穿过该软垫,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与该底孔之间穿置一安全带。0020本发明的方法,是将组合片准备好后,以烤箱将组合片加热,再以保持常温状态的上、下模具压合,将组合片的中间部分压合成为婴儿座椅,经修整周围多余的组合片部分即能成为婴儿座椅成品。。

13、其有益功效在于,由于婴儿座椅本身为热可塑性弹性板体的构造,因此以上、下模具压合成型为婴儿座椅后,能保持形状并具有软硬适中的支撑能力,加上制造过程无须人工缝纫,因此亦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的功效。附图说明0021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0022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备料贴合步骤的示意图;0023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加热软化步骤的示意图;0024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上、下模具的立体示意图;0025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模具加压成型步骤的示意图;0026图6、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裁切成型步骤的示意图;0027图8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备料贴合步骤的示意图;0。

14、028图9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的立体图;0029图10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组装软垫与安全带的立体图;0030图11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结合底壳的立体分解图;0031图12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结合底壳的立体分解图;0032图13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婴儿座椅安装于婴儿车的立体示意图;说明书CN102371697ACN102371698A3/4页60033图14是以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婴儿座椅安装于椅架的立体示意图。0034附图标记说明壳体层10;外覆层11;组合片12;组合片12A;婴儿座椅13;婴儿座椅13A;背靠部131;顶孔1311;脚靠部132;坐部。

15、133;底孔1331;内覆层14;软垫15;安全带16;底壳17;底壳17A;烤箱20;上模具21;下模具22;背靠穴23;脚靠穴24;坐穴25。具体实施方式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步骤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0036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座椅的制造方法,请参看图1的步骤流程图以及图2至图8的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步骤包括0037A、备料贴合如图2所示,先准备一壳体层10,为EVAETHYLENEVINYL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融胶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

16、等热可塑性弹性板体,于壳体层10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11,所述外覆层11为真皮、人工皮等片体或天然纤维布、人造纤维布、混纺布类等纺织布片体,其中真皮包括牛皮、猪皮等,人工皮则为PU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仿皮、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仿皮等塑料仿皮,将外覆层11黏贴结合于壳体层10的表面形成一组合片12。0038B、加热软化如图3所示,将平面片状的组合片12置入烤箱20内,利用烤箱20以100至300的温度将组合片12加热软化。0039C、模具加压成型如图4、图5所示,将加热软化的组合片12置入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之间,上模具21与下模具2。

17、2合模时构成的模穴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一背靠穴23、一脚靠穴24,以及相连于背靠穴23与脚靠穴24之间的一坐穴25,其中背靠穴23、坐穴25与该脚靠穴24的空间形状为座椅的形状;0040以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朝组合片12合模加压1至30分钟,如图6所示,使组合片12中间部分形成一婴儿座椅13,包括凹入形成于组合片12中间相反两侧的一深度较深的背靠部131以及一深度较浅的脚靠部132,又于背靠部131与脚靠部132之间相连形成一坐部133,其中背靠部131、坐部133与脚靠部132连接成为座椅的形状。0041D、裁切成型如图6、图7所示,将婴儿座椅13周围组合片12的多余部分予以裁边的处理,将多。

18、余的组合片12部分切除。0042E、成品将婴儿座椅13周围多余的组合片12部分切除后,即可得到一具有背靠部131、脚靠部132以及坐部133的婴儿座椅13成品。0043本发明除前述较佳实施例,是在备料贴合步骤,于壳体层10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11,借此形成所述的组合片12以外,如图8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是在备料贴合步骤,于壳体层10的表面黏贴结合一外覆层11,再于壳体层10的底面黏贴结合一内覆层14,为天然纤维布、人造纤维布或混纺布类等纺织布片或塑料胶片,借此形成一组合片12A,接下来再以包括壳体层10、外覆层11与内覆层14的组合片12A,进行如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软化步骤、模具加压成。

19、型步骤、裁切成型步骤以及成品步骤,由于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余步骤的实施方式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相同,故不在此赘述。0044如图9、图1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是于第一较佳实施例或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成品步骤,于所述的婴儿座椅13的坐部133中间穿设一底孔1331,于背靠部131的顶部以矩说明书CN102371697ACN102371698A4/4页7阵排列的方式穿设二至六个顶孔1311,于背靠部131以及坐部133的表面设置一软垫15后,穿过软垫15,于其中两个成对的顶孔1311与底孔1331之间穿置一安全带16,借此成为具有软垫15与安全带16设置的婴儿座椅成品。0045又如图11所示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20、,是在第一较佳实施例或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成品步骤,于所述的婴儿座椅13底部结合一底壳17,为开口朝前且后面的轮廓与婴儿座椅13的背靠部131、脚靠部132与坐部133形状相符的壳体,将底壳17以周缘结合于婴儿座椅13的周缘,完成具有底壳17的婴儿座椅成品。又如图12的第五较佳实施例,是在第一较佳实施例或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成品步骤,于所述的婴儿座椅13底部结合一底壳17A,为开口朝前且后面为后凸弧形面的壳体,将前述底壳17A以周缘结合于婴儿座椅13的周缘,完成具有底壳17A的婴儿座椅成品。0046当以本发明方法步骤制造的婴儿座椅成品使用时,如图13所示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是将具有软垫15与安全带1。

21、6的婴儿座椅13结合于婴儿车上。又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方法步骤制造的婴儿座椅13A结合于椅架成为高脚椅的形态,前述的婴儿座椅13、13A亦可结合于秋千、摇篮等装置,本发明在此不加以限制。004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371697ACN102371698A1/12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2/12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3/12页10图4说明书附图。

22、CN102371697ACN102371698A4/12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5/12页12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6/12页13图8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7/12页14图9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8/12页15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9/12页16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10/12页17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11/12页18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CN102371698A12/12页19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37169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