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482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18 CN 103448238 A *CN103448238A* (21)申请号 201310408980.4 (22)申请日 2013.09.10 B29C 53/56(2006.01) B29C 53/82(2006.01) B29C 53/80(2006.01) (71)申请人 昆山乐凯锦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经济开发 区富春江路 1266 号 (72)发明人 王辉 姚志刚 魏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13108 代理人 李羡民 郭。
2、绍华 (54) 发明名称 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 (57) 摘要 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1) 在轴芯表面的凹槽内贴入粘贴 材料, 所述凹槽沿轴芯的轴向设置, 凹槽的左右两 边深度分别为a、 b, 凹槽的宽度c为0.53cm, 凹 槽的长度L与轴芯长度相同 ;(2) 将薄膜的一端粘 贴在粘贴材料表面, 其中, 薄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 粘贴材料的表面平齐粘接 ;(3) 手动转动轴芯, 在 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1 10 周 ;(4) 开动马达连续 生产, 使薄膜连续缠绕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 轴的薄膜。本发明解决了在薄膜的连续缠绕过程 中因 “凸起” 在薄膜。
3、相应部位产生的 “管压缺陷” , 提高了薄膜的使用率、 成品率和表观质量, 降低了 产品的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48238 A CN 103448238 A *CN103448238A* 1/1 页 2 1. 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如下步骤 : (1) 在轴芯表面的凹槽内贴入粘贴材料, 所述凹槽沿轴芯的轴向设置, 凹槽的左右两边 深度分别为 a、 b, 凹槽的宽度 c 为 0.。
4、5 3cm, 凹槽的长度 L 与轴芯长度相同 ; (2) 将薄膜的一端粘贴在粘贴材料表面, 其中, 薄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粘贴材料的表面 平齐粘接 ; (3) 手动转动轴芯, 在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1 10 周 ; (4) 开动马达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续缠绕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 2. 根据权利要 1 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正投影为长方形, 且凹槽的左右两 边深度 a、 b 与粘贴材料的厚度相同。 3. 根据权利要 2 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正投影为梯形, 且凹槽的一边的深 度 a 为粘贴材料厚度和薄膜厚度之和, 凹槽的另一边的深度 b 与粘贴材料的厚度。
5、相同。 4. 根据权利要 3 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贴材料为双面胶带或胶粘剂。 5. 根据权利要 4 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贴材料的厚度为 50 200 微米。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的厚度为 50300 微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48238 A 2 1/3 页 3 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薄膜制造领域 , 特别涉及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平板显示器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 薄膜如扩散膜、 保护膜、 硬化膜等高端涂层 产品不断出现, 相关行业对质量、 成本的要求也。
6、越来越高。上述产品为连续生产方式, 涂布 宽片卷绕在轴芯上, 形成大轴产品, 再经过用户端裁切工序, 形成各种规格以满足不同的需 求。 0003 现有技术中, 轴芯的外形为具有一定厚度、 表面光滑的圆柱形, 材质一般为纸质、 PVC、 PE 等。薄膜涂布生产时, 先用双面胶将片头固定在轴芯上, 随着连续生产, 薄膜缠绕成 大轴产品。因双面胶带和薄膜有一定的厚度, 最大可达 300 微米以上, 因此, 薄膜的片头在 轴芯表面的轴向形成一条凸起, 随着薄膜的继续缠绕, 这条凸起会导致薄膜相应部位因重 力和张力作用产生 “管压缺陷” 。 “管压缺陷” 是指薄膜因外力作用 (重力或张力) 下, 在轴芯。
7、 凸起部位造成的几何形变并由此产生的光学性质变化, 最终导致终产品的不合格。目前的 解决办法是将有管压缺陷的薄膜部分废弃不用, 这一方面造成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也存在 缺陷产品漏检, 流入下道工序, 造成最终产品不合格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改善薄膜 生产缺陷的方法。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改善薄膜生产缺陷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在轴芯表面的凹槽内贴入粘贴材料, 所述凹槽沿轴芯的轴向设置, 凹槽的左右两边 深度分别为 a 或 b(可以相同或不同) , 凹槽的宽度 。
8、c 为 0.5 3cm, 凹槽的长度 L 与轴芯长 度相同 ; (2) 将薄膜的一端粘贴在粘贴材料表面, 其中, 薄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粘贴材料的表面 平齐粘接 ; (3) 手动转动轴芯, 在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1 10 周 ; (4) 开动马达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续缠绕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 0006 上述方法, 所述凹槽的正投影为长方形, 且凹槽的左右两边深度 a、 b 与粘贴材料 的厚度相同。 0007 上述方法, 所述凹槽的正投影为梯形, 且凹槽的一边的深度 a 为粘贴材料厚度和 薄膜厚度之和, 凹槽的另一边的深度 b 与粘贴材料的厚度相同。 0008 上述方法, 所述粘贴。
9、材料为双面胶带、 胶粘剂。 0009 上述方法, 所述粘贴材料的厚度为 50 200 微米。 0010 上述方法, 所述薄膜的厚度为 50 300 微米。 说 明 书 CN 103448238 A 3 2/3 页 4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通过在轴芯的轴向设置凹槽, 并通过对凹槽的深度、 宽 度、 长度的控制, 避免了薄膜的片头在轴芯表面的轴向方向形成 “凸起” , 解决了在薄膜的连 续缠绕过程中因 “凸起” 在薄膜相应部位产生的 “管压缺陷” , 提高了薄膜的使用率、 成品率 和表观质量, 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是轴芯的示意图。 0013 图 2 是长方。
10、形凹槽的正投影图。 0014 图 3 是梯形凹槽的正投影图。 0015 图中各标号为 : 凹槽的左边深度 a ; 凹槽的右边深度 b ; 凹槽的宽度 c ; 凹槽的长度 L。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并 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 实施例 1 如图1所示, 将50微米厚的胶粘剂涂入且填满轴芯上的凹槽, 凹槽正投影为长方形, 凹 槽的左右两边深度 a、 b 均为 50 微米, 宽度 c 为 0.5 厘米, 长度为轴芯长度 ; 将厚度为 50 微 米的薄膜的一端粘贴在双面胶带的表面, 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双面胶带的表面平齐粘。
11、接 ; 手 动转动轴芯, 在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2 圈 ; 开动马达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续缠绕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样品 E1。测试薄膜管压情况。 0018 实施例 2 如图 1 所示, 将 75 微米厚的胶粘剂粘贴入且填满轴芯上的凹槽部分, 凹槽正投影为梯 形, 凹槽深端 a 为 175 微米, 浅端 b 为 75 微米, 宽度 c 为 1 厘米, 长度为轴芯长度 ; 将 100 微 米厚的薄膜的一端粘贴在胶粘剂上, 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凹槽部分的断面连接 ; 手工缠绕 4 圈 ; 自动生产 ; 得到一轴薄膜样品 E2。 0019 实施例 3 如图1所示, 将75微米厚的双面胶带贴。
12、入且填满轴芯上的凹槽, 凹槽正投影为梯形, 凹 槽的左右两边深度 a、 b 分别为 200 微米和 75 微米, 宽度 c 为 1 厘米, 长度为轴芯长度 ; 将厚 度为 125 微米的薄膜的一端粘贴在双面胶带的表面, 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双面胶带的表面 平齐粘接 ; 手动转动轴芯, 在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6 圈 ; 开动马达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续缠绕 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样品 E3。 0020 实施例 4 如图 1 所示, 将 100 微米厚的双面胶带贴入且填满轴芯上的凹槽, 凹槽正投影为梯形, 凹槽的左右两边深度 a、 b 分别为 288 微米和 100 微米, 宽度 c 为 。
13、1.5 厘米, 长度为轴芯长 度 ; 将厚度为 188 微米的薄膜的一端粘贴在双面胶带的表面, 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双面胶带 的表面平齐粘接 ; 手动转动轴芯, 在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10 圈 ; 开动马达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 续缠绕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样品 E4。 0021 实施例 5 说 明 书 CN 103448238 A 4 3/3 页 5 如图 1 所示, 将 200 微米厚的双面胶带贴入且填满轴芯上的凹槽, 凹槽正投影为梯形, 凹槽的左右两边深度 a、 b 分别为 450 微米和 200 微米, 宽度 c 为 2 厘米, 长度为轴芯长度 ; 将厚度为 250 微米的薄膜。
14、的一端粘贴在双面胶带的表面, 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双面胶带的 表面平齐粘接 ; 手动转动轴芯, 在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5 圈 ; 开动马达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续 缠绕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样品 E5。 0022 实施例 6 如图 1 所示, 将 200 微米厚的双面胶带贴入且填满轴芯上的凹槽, 凹槽正投影为梯形, 凹槽的左右两边深度 a、 b 分别为 500 和 200 微米, 宽度 c 为 3 厘米, 长度为轴芯长度 ; 将厚 度为 300 微米的薄膜的一端粘贴在双面胶带的表面, 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双面胶带的表面 平齐粘接 ; 手动转动轴芯, 在轴芯表面缠绕薄膜 7 圈 ; 开动。
15、马达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续缠绕 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样品 E6。 0023 对比例 将 100 微米厚、 1.5 厘米宽的双面胶带粘贴在光滑轴芯表面 ; 将 188 微米厚的薄膜的一 端粘贴在胶粘剂上, 膜的断面平齐, 且与双面胶带表面平齐粘贴 ; 手工缠绕 2 圈 ; 开动马达 连续生产, 使薄膜连续缠绕在轴芯表面, 得到缠绕在大轴的薄膜。测试薄膜管压情况。 0024 效果评价 检测方法 : 环境 : 暗室。 0025 检查灯 : 卤素灯或三波长灯。 0026 方法 : 取靠近轴芯的样片, 在暗室中的检查灯下进行目视观察, 以反射光下观察不 到压痕的薄膜最小长度为标准。 说 明 书 CN 103448238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48238 A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48238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