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77546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2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8403.7

申请日:

2004.03.10

公开号:

CN1559339A

公开日:

2005.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备案合同备案号: 2008990001470让与人: 刘忠齐受让人: 北京贝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明名称: 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申请日: 2004.3.10授权公告日: 2007.4.25许可种类: 独占许可备案日期: 2008.12.15合同履行期限: 2007.4.25至2017.4.25合同变更|||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B5/01; A61B5/00

主分类号:

A61B5/01; A61B5/00

申请人:

刘忠齐;

发明人:

刘忠齐

地址:

100080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3-4-1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泽雄;崔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TTM技术评价向人体施加物质性、外界物理刺激性和/或精神/心理性调节手段后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调节效果的方法。在施加调节手段前后,TTM技术分别测定人体特定区域/部位的红外热辐射强度,并对所关心的部位进行热断层解析,求取前后热辐射差异,从而判断施加的调节手段对人体特定区域/部位的生理-心理功能状况的作用效果。本发明方法具有安全、实时动态、快速、准确、经济方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调节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效果的评价方法,其中采用热断 层影像技术(TTM)测量人体红外热辐射强度并对所关心的部位进行热断 层解析(以下简称“热断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加调节手段前,对人体全身体表热辐射分布进行扫描记录, 得到有关部位的热辐射强度F i 0 ,i=1,2,...,I;其单位为℃,取该 部位的最高值作为代表;I为要获得其热辐射值的有关部位的总数; (2)取唇、脐和各内分泌腺体的热辐射值F 唇 0 、F 脐 0 、F 腺1 0 ,l=1,...L, L为待测腺体的个数,来评估事前人体总体生理状况;利用热断层分 析时,正常人体 (3)取九个区域性窗口,即左右锁骨窝、左右腋下、左右腹股沟, 后背脊柱上段、中段和下段的热辐射值F r 0 ,r=1,2,...,9;其中各 参数分别代表        F 1 0 :左锁骨窝;F 2 0 :右锁骨窝;        F 3 0 :左腋下;  F 4 0 :右腋下;        F 5 0 :左腹股沟;F 6 0 :右腹股沟;        F 7 0 :脊柱上段;F 8 0 :脊柱中段;F 9 0 :脊柱下段 并求取五对对称位的热辐射值之差: ΔF 1 0 = | F 1 0 - F 2 0 | ]]> ΔF 2 0 = | F 3 0 - F 4 0 | ]]> ΔF 3 0 = | F 5 0 - F 6 0 | ]]> ΔF 4 0 = | F 7 0 - F 8 0 | ]]> ΔF 5 0 = | F 8 0 - F 9 0 | ]]> 若ΔF k 0 ,k=1,...,5中任一个大于等于0.2时,则进一步热断 层解析热辐射值较高的区域所代表的各个部位的热辐射强度,找出其 中功能异常的部位,求取其热辐射值F ot 0 ,t=1,2,...,T;T为已测 得或热断层解析得到了其热辐射数据的异常部位的个数; (4)令人体接受某种或某几种调节手段; (5)在J个时间间隔,用TTM对人体全身体表热辐射分布进行J次 扫描记录,相应得到F 唇 j 、F 脐 j 、F 腺l j ,l=1,...,L;      ΔF 1 j 、ΔF 2 j 、ΔF 3 j 、ΔF 4 j 、ΔF 5 j ;和             F i j ,i=1,2,...,I;             j=1,2,...,J; (6)求取 l=1,2,...,L; Δ ( ΔF k ) j = ΔF k j - ΔF k 0 , ]]> k=1,2,3,4,5;和 ΔF ot j = F ot j - F ot 0 , ]]> t=1,2,...,T;      j=1,2,...,J; (7)对于在(6)步中由Δ(ΔF k ) j ,k=1,2,3,4,5;j=1,2,...J, 显著升高而引导找到的新的Q个功能异常部位,断层解析求得其 ΔF q j = F q j - F q 0 , ]]> q=1,2,...,Q;j=1,2,...,J; (8)对在(6)和(7)步中求得的各热辐射值之差,ΔF j 和Δ(ΔF) j , j=1,...J;均按以下标准判断该调节手段对人体总体、局部区域和 各具体器官、组织产生的有利作用或副作用,其起效时间和持续时 间:          0≤且≤0.1,副作用,不明显          >0.1且≤0.2,明显的副作用          >0.2且≤0.3,强副作用          >0.3且≤0.4,很强的副作用          ≥  0.5    毒药          ≤  0且≥-0.1,积极的作用,不明显          <-0.1且≥-0.2,明显的积极作用          <-0.2且≥-0.3,强的积极作用          <-0.3且≥-0.4,很强的积极作用          <-0.5          特效。
2: 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调节手段”包括主动施 加的和被动接受的、能使人体生理-心理功能状况发生变化的、作用于人 体的物质性的、物理刺激性的和精神/心理性的调节手段或其结合。
3: 按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调节手段是物质性的调节 手段,选自主动接受的以下一组物质类型之一或之几:药品、保健品、营 养品、美容品、防护品、强化剂、食疗品;或主动或被动接受的以下一组 物质类型之一或之几:吸烟、产生依赖性的或显著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心 理功能的有害物质;大气-、饮水-、食品中的污染物、有毒物质;误用、 过量、过浓摄取的药品、保健品、营养品、美容品、防护品、强化剂、食 疗品,接受包括透皮、内服或吸入。
4: 按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调节手段是物理刺激性的 调节手段,选自可主动接受的下列一组物理性调节之一或之几:保健按摩、 保健性运动、针灸、点穴、频谱处理、电磁疗法、埋针/豆、气功引导; 或被动接受的下列一组物理刺激性调节之一或之几:电磁-、光-、放射性 辐射污染;次声-、超声-、噪声污染;外力所致的伤害、残疾;不良的生 活、工作条件、习惯、方式。
5: 按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调节手段是精神/心理性的 调节手段,选自主动施加的下列一组中之一或之几:精神激励、安慰、心 理疗法、催眠术、气功锻炼、真善美爱的感化;或是选自被动接受的下列 一组中之一或之几:产生恐惧感的惊吓、威胁、非理性的精神控制、导致 情绪压抑、伤心、颓唐、绝望、仇恨的不良环境或关系。
6: 按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物质性调节手段选自一种药品、 保健品、美容品或食疗品。
7: 按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物质性调节手段是一种预 防和处理妇女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的天然植物制成的食疗品组合物。 8.按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品是一种维C银翘片。 9、按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物理性调节手段是用于改 变微循环状况的激光物理照射治疗。 10、TTM技术在评价调节手段对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作用效果的评价中 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即采用热断层影像技术(Thermal Texture Maps,简称TTM)来评价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调节手段的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对自身健康状况、主要是指其生理-心理的健康状况的关注是人类一个水恒和共同的话题。人与自然界和所处社会环境发生大量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转化,因此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与遗传、自然环境和生存小环境如饮食、工作、所施加的生理-心理调节手段等诸多因素有关。按现在的分类方法,通常将人的身心状况粗略地分为健康状况、亚健康状况和疾病状况,其中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阶段。严格来讲,没有一个人是生理-心理绝对健康的,因为人体生理上可以分为基因、分子、细胞、器官、组织、身体局部及整体几个层次,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受外界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反应,这些总会导致人体难免在某个时期、在身心某个层次上会偏离健康的状态。因此,人们总是希望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地规律,并已开发出一些通过摄入物质、施加物理刺激和心理调节等手段(以下简称“调节手段”)来调节人体生理-心理状况,以期望尽量改善、增强生理体质和/或心理素质。

    为了了解主动采取的或被动接受的调节手段对人体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程度,至少将涉及对施加了或接受了以下三方面的外界调节之一或之几后人体生理-心理状态产生的变化效果进行评价:

    第一类调节手段是指主动施加了某种/某些物质后引起的人体生理-心理状况变化,所说施加的物质可为内服和/或外用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选自主动接受的以下一组物质类型之一或之几:药品、保健品、营养品、美容品、防护品、强化剂、食疗品;或主动或被动接受的以下一组物质类型之一或之几:吸烟、产生依赖性的或显著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心理功能的有害物质;大气、饮水、食品中的污染物、有毒物质;误用、过量、过浓摄取的药品、保健品、营养品、美容品、防护品、强化剂、食疗品,接受包括透皮、内服或吸入。

    第二类调节手段是指主动或被动接受了外界物理性刺激后引起的生理-心理状态变化,所说的外界物理性刺激包括但不限于选自可主动接受的下列一组物理性调节之一或之几:保健按摩、保健性运动、针灸、点穴、频谱处理、电磁疗法、埋针/豆、气功引导;或被动接受的下列一组物理刺激性调节之一或之几:电场、磁场、光、放射性辐射污染;声波、噪声污染;外力所致的伤害、残疾;不良的生活、工作条件、习惯、方式。

    第三类调节手段是指主动或被动接受了精神/心理调节后的生理-心理状况变化,所说的精神/心理调节包括但不限于选自主动施加的下列一组中之一或之几:精神激励、安慰、心理疗法、催眠术、气功锻炼、宗教感化;或是选自被动接受的下列一组中之一或之几:产生恐惧感的惊吓、威胁、非理性的精神控制、导致情绪压抑、伤心、颓唐、绝望、仇恨的不良环境或关系;还包括智商测试、测谎等。

    人类社会需对人体的生理-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的场合远不止上述列出的这些,但就列出的这些而言,就足以构成十分巨大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已开发出一些手段、方法来解决不同应用目的下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评价问题,但这些已有的手段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都不能深入到细胞功能的层次上直接地、实时动态地、原位地获得人体生理-心理状态的改变与所施加的物质、物理刺激和/或精神、心理处理之间的关联的表征。相反,现有技术的评价方法往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通过人体的一些主观感受和/或一些生理/生化指标来间接、滞后地表征,而且对许多状态没有有效的表征手段。举例而言,要向市场推出一种新的化学药物,对其药效、毒副作用、致畸、残留作用的评价要花几年至十几年的时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并不能保证上市后就能安全使用,有不少药物在上市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它有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不得不停用。又例如在反兴奋剂斗争中,以往主要靠提取运动员的尿样或血样来检测是否在赛前服用了兴奋剂。血样、尿样分析方法存在是间接反应、较费时、成本较高的问题,取样过程本身也不甚方便,有一定的时间差等问题。

    自从刘忠齐等人在美国专利6,023,637中提出一种红外热断层影像技术和实施设备以来,人类首次获得在有生命的细胞层次上对人体生理-心理状态进行功能性评价的手段,即TTM技术。利用TTM技术,可能克服现有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存在的缺陷,解决它不能解决的问题,开辟出广阔的人体生理-心理状态功能性评价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TTM技术评价向人体施加物质性调节手段后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调节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TTM技术评价向人体施加外界物理刺激性调节手段后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调节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的更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TTM技术评价向人体施加精神/心理性调节手段后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调节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的更另一目的是,提供TTM技术在评价调节手段对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作用效果的评价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TTM技术和设备请参见美国专利6,023,637,中国专利ZL02235271,ZL02234963,ZL02308058和中国专利申请第03276575.4号和第03276576.2号等中的相关内容,在此声明将它们并入本发明作为参考。

    本申请所用的术语“施加”意指使人体所接受的作用,包括通过体表接触、内服、吸入等方式主动或被动接受的作用;术语“调节”既指可以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有利的和不利的改变的手段;术语“人体生理-心理状况”指在人体的整体、身体局部、器官或组织等具有生理功能的部位的层次上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状况,它主要通过由其红外热辐射水平代表的相对细胞代谢水平来反映。

    希望不受理论的约束,但本发明人认为,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人体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与自然界、与社会等更大的或其他的系统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维护和更新人体系统的运行;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的状况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状况的变化,而对整体状况变化的观察最能全面地、总体地把握某一种调节手段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这种规律可称之为整体原理;各系统之间密切关联,互相协调,也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某一个子系统的状况也包含在、且可以通过其他子系统反映出来,这可称为人体信息全息原理;人体以头顶至双足连线的中心轴线为轴,左右两边热辐射相对强度全方位应保持基本相等,不应出现明显失衡的状况,这一现象可称之为人体的对称原理;在健康状况下,人体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和制约的机制,以保证相互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稳定,各器官自身的代谢处于基本均衡、稳定的状况,这可称为人体平衡原理;人体处于有生命状态,细胞在不断代谢,由活体细胞构成的器官、组织和整体的微观组成、功能均处于动态中,在不断更新,这就存在随遗传、年龄、调节手段等因素而朝有利或不利方向变化的可能,这也体现了人类具有对自身生理-心理状况具有主观能动的调节能力,通常称为人体状况的动态原理。

    据整体原理和动态原理,本发明人认为,人体大系统与外界巨系统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各子系统之间也相互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体及其各部分维持其生命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外界的作用能显著地、积极或消极地改变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心理状况;反过来,通过人体各子系统、尤其是对系统整体的生理-心理功能状况的改变的观察,我们可以较准确地认识施加的调节手段对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调节作用,从而有目的地、主动地利用其有利作用,避免不利的或副作用。本发明人选择人的唇部和脐部作为代表人体总体生理状况的两个总体性窗口,以唇部热辐射代表人体营养-工作-休息平衡状况,也是愈后的主要评价参数;而脐部的热辐射是人体总的生命时钟和下半身健康状况的重要观察窗口;内分泌平台,即脑垂体、甲状腺、胰腺等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状况是人体是够出现重大失衡的重要观察窗口,因此本发明首先要分析该三个总体性窗口的热辐射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以便从总体上把握人体生理-心理功能状况。根据平衡原理,本发明人认为,人体中各子系统、器官、组织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能够建立一套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平衡稳定机制,而人体的内分泌腺体在该平衡稳定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所说腺体包括丘脑、甲状腺、乳腺、胰腺、前列腺、肾上腺、卵巢等这些腺体所分泌的内分泌物质,决定了人体各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种类、水平,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的改变必然会导致它所对应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的改变,因此它是观察人体各子系统功能平衡与否,是否有发生重大疾病的趋向的平衡性窗口;平衡原理还可适用于分析各具体器官、组织的功能,即,在正常情况下,在同一器官或组织内,各部分应处于热平衡稳定的状况;若某一部分的细胞代谢异常,其热辐射水平就会明显与周围部分的热辐射水平不同,则必然表示系统该部分的功能异常,因而构成对功能异常与热辐射异常之间的对应特异性表征。根据对称原理和全息原理,本发明人选择位于人体左右两侧对称位的六个区域:即左右锁骨窝、左右腋下、左右腹股沟;和位于后背脊柱线的上段、中段和下段共九个代表人体局部区域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区域性窗口。以三对左右对称位置的热辐射水平之差值和后背脊柱线的上、中段,中、下段的热辐射水平之差值共五个有关区域性窗口热值对称分布之差值来分别代表以下九个区域中主要包含的器官、组织的功能状况的集总表现,它们是

    左锁骨窝:左头部、左颈部、左肺;

    右锁骨窝:右头部、右颈部、右肺;

    左腋下:左乳房、十二指肠、食道、胃、胰、左肾、脾;

    右腋下:右乳房、肝脏、胆囊、右肾;

    左腹股沟:上段:降结肠、直肠;

              中段:盆腔、附件、膀胱;

              下段:前列腺、子宫、阴道;

    右腹股沟:上段:升结肠、回盲肠、盆腔、附件;

              中段:盆腔、附件、膀胱;

              下段:子宫、前列腺、附件。

    脊柱:脊柱除反映颈、胸、腰、骶椎的疾病外,还可以分为如下主要对应关系:上段:肺、胆囊;

          中段:肾、胃、肺;

          下段:直肠、子宫、前列腺、肛门。

    当这九个区域性窗口的5个热差值参数中任一个为大于0.2时,则提示其热值较高的区域所代表的各器官、组织中至少之一出现了功能异常,需对其所代表的各器官、组织逐一热断层分析,从而找出该异常的部位,跟踪监视该异常热辐射随调节手段而变化的情况。

    按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加调节手段前,对人体全身体表热辐射分布进行扫描记录,得到有关部位的热辐射强度Fi0,i=1,2,...,I;其单位为℃,取该部位的最高值作为代表;I为要获得其热辐射值的有关部位的总数;

    (2)取唇、脐和各内分泌腺体的热辐射值F唇0、F脐0、F腺l0,l=1,...L,L为待测腺体的个数,来评估事前人体总体生理状况;利用热断层分析时,正常人体

    (3)取九个区域性窗口,即左右锁骨窝、左右腋下、左右腹股沟,后背脊柱上段、中段和下段的热辐射值Fr0,r=1,2,...,9;其中各参数分别代表

                 F10:左锁骨窝;F20:右锁骨窝;

                 F30:左腋下;  F40:右腋下;

                 F50:左腹股沟;F60:右腹股沟;

                 F70:脊柱上段;F80:脊柱中段;F90:脊柱下段

    并求取五对对称位的热辐射值之差:

    ΔF10=|F10-F20|]]>

    ΔF20=|F30-F40|]]>

    ΔF30=|F50-F60|]]>

    ΔF40=|F70-F80|]]>

    ΔF50=|F80-F90|]]>

    若ΔFk0,k=1,...,5中任一个大于等于0.2时,则进一步热断层解析热辐射值较高的区域所代表的各个部位的热辐射强度,找出其中功能异常的部位,求取其热辐射值Fot0,t=1,2,...,T;T为已测得或热断层解析得到了其热辐射数据的异常部位的个数;

    (4)令人体接受某种或某几种调节手段;

    (5)在J个时间间隔,用TTM对人体全身热辐射分布进行J次扫描记录,相应得到F唇j、F脐j、F腺lj,l=1,...,L;

                   ΔF1j、ΔF2j、ΔF3j、ΔF4j、ΔF5j;和

                    Fij,i=1,2,...,I;j=1,2,...,J;

    (6)求取

    l=1,2,...,L;

    Δ(ΔFk)j=ΔFkj-ΔFk0,]]>k=1,2,3,4,5;和

    ΔFotj=Fotj-Fot0,]]>t=1,2,...,T;

    j=1,2,...,J;

    (7)对于在(6)步中由Δ(ΔFk)j,k=1,2,3,4,5;j=1,2,...J,显著升高而引导找到的新的Q个功能异常部位,断层解析求得其

    ΔFqj=Fqj-Fq0,]]>

    q=1,2,...,Q;j=1,2,...,J;

    (8)对在(6)和(7)步中求得的各热辐射值之差,ΔFj和Δ(ΔF)j,j=1,...J;均按以下标准判断该调节手段对人体总体、局部区域和各具体器官、组织产生的有利作用或副作用,其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如果所测的改变值:

                     0≤且≤0.1,    副作用,不明显

                     >0.1且≤0.2,  明显的副作用

                     >0.2且≤0.3,  强副作用

                     >0.3且≤0.4,  很强的副作用

                     ≥0.5           毒药

                     ≤0且≥-0.1,   积极的作用,不明显

                     <-0.1且≥-0.2,明显的积极作用

                     <-0.2且≥-0.3,强的积极作用

                     <-0.3且≥-0.4,很强的积极作用

                     <-0.5          特效。

    它既反映了外界调节对人体各个层次的功能调节的正、副作用效果,也反应了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还可对施加于调节手段后的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穴位进行热断层,由穴位的热辐射变化来评价该穴位对应的器官上发生的生理功能变化,从而评价所施加的调节手段的作用效果。

    某些调节手段在人体的总体、局部区域和器官或组织三个层次可能同时显示显著以上的有利的调节作用,甚至同时对几个器官、组织起显著以上的有利调节作用;或对某一器官、组织起特效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无明显副作用,这是最好的情况;某些调节手段对某一器官、组织起显著以上的有利调节作用,但同时对另一器官、组织也有可观察到的但不强的副作用,这种调节手段可以在受限制的条件下使用;也有些调节手段的副作用大于其积极的作用,则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如急需进行调节、且无其他有效调节手段时使用,它需要配合减轻或抵消该副作用的其它调节手段同时或随后施加;有些调节手段则有很强的副作用,而积极的作用不强,这种调节手段原则上应抛弃。

    由不同的时间间隔下测定的ΔFj,j=1,2,...,J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某种调节手段对人体总体、局部区域和器官、组织三个层次上对生理调节作用的持续时间,因而可以比较客观地、准确地确定为维持这种调节效果所需施加某种调节手段的时间间隔,例如服用某种药物或做某种保健处理的每日次数。由它还可判断某种调节手段可以达到的最大量和最佳施加量,以至少产生显著的有利作用为起效量,在此施加量的基础上逐渐增大施加量,观察其有利作用是否同步增加,直到有利作用不再相应增加为止的施加量可确定为这种调节手段的最大施加量,在综合考虑到接受该调节处理的对象的体质、目前身心状况和副作用等因素后,可以确定一个初始最佳施加量,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维持最佳作用施加量。当然也可以确定为抵消副作用而施加的其他调节手段的初始最佳调节量和维持量。

    同样,在评价被动接受的、产生不利作用的调节手段如大气、水、食品的污染、某些局部地区有害的工作生活环境、不良工作和生活方式和习惯,电磁、电场、放射性辐射、声波等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功能的不利影响时,由ΔFj,j=1,2,...,n的数据也可评价该不利调节手段的副作用的显著程度,从而建立一套安全报警和质量控制标准,提示人们进行有针对性地避免或将它控制在安全的水平。

    对于不同的调节手段,施加后进行TTM测量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为评价药物和其他防治性用品而设定的起始测定时间和时间间隔要短些,例如最快可在施加调节手段20分钟后开始测定,然后在例如第4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几个间隔相继测定,具体间隔长短要看由前面各时间点测到的热辐射值的变化趋势而动态调整,一般以测得热辐射值发生变化的代表性时间点的值和达到的基本稳定值为宜。对于保健品、美容品、强化剂和一些物理性调节手段等起效不是很快、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施加的调节手段,最迟也应在施加后的一个小时之内进行第一次测定,根据该起始值与施加调节手段前测得的热辐射值之差的大小来判断后续测定和补充施加这种调节手段的时间间隔。一般而言,这种调节手段的效果较柔和,故时间间隔可长一些,有关事项的处理原则同上述。对于精神/心理处理一类的调节手段的作用效果的评价,会因为个体的身心素质对这种处理的配合和接受程度的差异而有较大的不同,决定其时间间隔的原则也同上述。

    在了解了本发明申请公开的内容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到,本发明方法具有安全、实时动态、快速、准确、经济方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方案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在了解了本发明的申请内容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出许多变化和改进,但它们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而落入后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采用TSI-21M型TTM仪来评价一种用于预防和调理乳腺增生的天然植物制成的保健食品的功效。该食品已由北京康普天生物科学研究院开发成功,商品名称为柔之美乳晶,为口服冲剂,服用频率为每天三次,每次20克。取经临床确诊乳腺小叶增生人群,年龄为18至55岁的女性共30例,在服用该保健食品之前,每人均做一次TTM全身扫描,服用后60分钟、72小时、一周、二周进行TTM检查所取得的数据如下:

    ≥0.2    0    0    0    0    0    0    0  二周≤-0.5    4    1    0    0    0    0    0≤-0.4    22    2    0    0    0    0    0≤-0.3    4    20    0    0    9    0    0≤-0.2    0    7    0    0    21    0    0±0.1    0    0    30    30    0    30    30≥0.2    0    0    0    0    0    0    0

    以上数据表明,服用该保健食品后30例中,乳房病变部位在72小时内ΔF≤-0.5的有4例;≤-0.4的20例;≤-0.3的6例。因此证明,该食品对女性乳腺小叶增生有明显疗效,对内分泌紊乱者可看出有良好的调节效果,同时对肝、肾无毒副作用。

    实施例2

    按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采用TSI-21M型TTM仪来评估一种用于治疗肺部病毒感染(包括感冒)的“维C银翘片”药物的疗效。该维C银翘片是按照国家药典中记载的标准配方生产的市售产品。本组案例选用35例确认为肺部病毒感染者,都伴有体温升高现象(37.8~39.3℃),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9~52岁。采用舌下含服的方式,每天3次,每次含3片。每天实测结果如下:

    ≤-0.4    2    2    0    0    0    0    0≤-0.3    13    10    4    0    0    0    0≤-0.2    18    20    26    0    2    0    0±0.1    2    3    5    32    33    16    17≥0.2    0    0    0    3    0    19    18

    从上表中可看出,在口含3片维C银翘片后,在1~3小时内可出现对肺部病毒感染最佳的抑制效果,超过3小时以上时效果消失。从表中还可以看出,该药品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及消化道有轻微副作用,因此不可长期服用。

    实施例3

    按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采用TSI-21M型TTM仪来评估二种用于改变微循环状况的激光物理治疗的疗效。使用JX2000A型激光治疗仪,采用的激光波长为650nm,激光输出功率为5mw,采用鼻照方式,连续治疗时间为30分钟。进行32人次的治疗,其中男性12人次,女性20人次。疗效后的TTM数据测量结果如下表所列:

    (ΔF指尖=F指中-F指尖)(ΔF手心=F手心左-F手心右)

    ≥0.2    0    0    0    0    0    0

    从上表可以看出,激光鼻照30分钟后,对微循环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在治疗停止后效果仍可维持1~2小时,同时从表中还可看出,对肝脏和肾脏没有副作用。

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体生理-心理状况调节手段的效果评价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TTM技术评价向人体施加物质性、外界物理刺激性和/或精神/心理性调节手段后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调节效果的方法。在施加调节手段前后,TTM技术分别测定人体特定区域/部位的红外热辐射强度,并对所关心的部位进行热断层解析,求取前后热辐射差异,从而判断施加的调节手段对人体特定区域/部位的生理心理功能状况的作用效果。本发明方法具有安全、实时动态、快速、准确、经济方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