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99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79940 A *CN103079940A* (21)申请号 201180042680.8 (22)申请日 2011.09.01 2010-199091 2010.09.06 JP 2010-199092 2010.09.06 JP 2010-232509 2010.10.15 JPB62D 29/04(2006.01) (71)申请人 东丽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木本幸胤 关户俊英 清水信彦 山中亨 桥本幸作 黑田义人 佐野高男 若林宏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
2、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杨宏军 王大方 (54) 发明名称 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及其 制造方法。 所述结构体用于构成乘用车的车室, 其 构成为硬壳式结构, 所述硬壳式结构是从车室的 前部侧至后部侧的结构体整体由纤维增强树脂一 体构成的, 在结构体的前部侧及后部侧中的至少 前部侧具有朝向后部侧开口的碗状结构部, 在结 构体的两侧部具有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由与碗状 结构部相连、 且在结构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垂直 壁构成。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室用结构体, 所述 车室用结构体的设计的自由度高, 能够实现用于 乘客安全性的优异的。
3、刚性结构, 并且能够实现成 型的容易化、 优异的批量生产率, 能够降低制造成 本。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3.04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69899 2011.09.01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33000 JA 2012.03.15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1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1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9940 A CN 103079940 A *CN。
4、103079940A* 1/2 页 2 1. 一种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是用于构成乘用车的车室的结构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 构体构成为硬壳式结构, 所述硬壳式结构是从车室的前部侧至后部侧的结构体整体由纤维 增强树脂一体构成的, 在结构体的前部侧及后部侧中的至少前部侧具有朝向后部侧开口的 碗状结构部, 在结构体的两侧部具有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由与上述碗状结构部相连、 且在结 构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垂直壁构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所述结构体的后部侧也设置有 朝向前部侧开口的碗状结构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所述结构体。
5、的至少包括所述 碗状结构部在内的部位设置有在所述结构体的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延伸的、 由垂直壁构成的 龙骨。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龙骨构成为在所述碗状结构 部内、 由所述碗状结构部的底面至顶面延伸的垂直壁。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 有在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由所述碗状结构部 的开口边缘部及与其相连的所述侧壁部的上边缘部形成的、 朝向上方开口的结构体开口部 的开口边缘部中的至少所述侧壁部的上边缘部, 设置有沿着开口边缘部延伸的舷缘。 7。
6、.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结构体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 形成为结构体的成型中使用的锥模能够出入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碗状结构部构成 为负荷的支承部, 所述负荷是从在结构体的前后方向上被邻接配置在所述碗状结构部的外 侧的车辆结构部传递过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乘用车车室用结 构体还具有与所述车室用结构体接合、 补充和增强车室的结构的辅助结构体, 所述辅助结 构体至少具有在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向开口、 且在车室的整个横截面展开的主开口部, 在所述主开口部周围具有呈环状。
7、连续地延伸的环状壁, 并且所述辅助结构体具有与所述环 状壁连接、 从所述环状壁开始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与所述车室用结构体接合的接合壁, 这些结构体构成部分的整体由纤维增强树脂一体构成。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辅助结构体包括与所述车室 用结构体的后部侧接合的后部侧辅助结构体。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后部侧辅助结构体具有从 所述环状壁朝向后部侧、 沿着所述车室用结构体的形状弯曲延伸的弯曲壁。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所述弯曲壁的车辆宽度方向 两侧形成有开口部。 13. 如权。
8、利要求 11 或 12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所述车室用结构体上设 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增强垂直壁的龙骨, 所述弯曲壁与所述龙骨接合为一体。 14.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辅助结构体包括与所述车室 用结构体的前部侧接合的前部侧辅助结构体。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前部侧辅助结构体具有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9940 A 2 2/2 页 3 宽度方向横跨所述车室用结构体地延伸的横跨壁。 16.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辅助结构体包括与所述车室 用结构。
9、体的后部侧接合的后部侧辅助结构体和与前部侧接合的前部侧辅助结构体。 17.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后部侧辅助结构体和所述 前部侧辅助结构体的环状壁之间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壁被连接为一体。 18. 如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连接壁构成翼型门的铰链 安装部。 19.如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环状壁构成门 的铰链安装部。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至少一部分使用面 板结构体构成, 所述面板结构体包括连接有多个FRP结构要素而成的集合体, 所述FRP。
10、结构 要素由平面形状形成为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多边形的纤维增强树脂成型体构成, 加强件在所 述多边形的所有边部形成闭环形状、 构成闭环棱结构, 所述闭环形状的内侧构成为面结构。 21. 如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所述面板结构体具有弯曲部, 所 述弯曲部使用沿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个对角线折弯的 FRP 结构要素构成。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所述面板结构体中, 构成 相互邻接的 FRP 结构要素的闭环棱结构的加强件彼此被一体成型、 或一体接合。 23. 如权利要求 20 22 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其中, 在所述面板结构。
11、 体中, 构成所述 FRP 结构要素的闭环棱结构的加强件的配设密度被赋予相对高的密度和相 对低的密度。 24. 一种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 1 8 中任一项所 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所有部位一体成型。 25. 如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中, 将乘用车车室用结 构体的所有部位在同一成型工序中、 实质上同时地一次成型。 26. 一种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制造权利要求 5 8 中任一 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时, 将结构体成型为在包含龙骨、 肋筋中的至少一个的部位 被分割的分割结构体, 在成型后, 将分割。
12、结构体彼此接合。 27. 一种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制造权利要求 6 8 中任一 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之后, 接合龙骨、 肋筋、 舷缘中的至少一个。 28. 一种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锥模和芯盒将权利要求 1 8 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成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9940 A 3 1/15 页 4 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 ( 不包括赛车 ) 的车室用结构体和其制造方法, 特别涉及适于 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 实质上能够将整体形成为一体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及其。
13、制 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电动车、 燃料电池车、 混合动力汽车等, 车辆行驶用的动力源可使用电动马 达, 由于电动马达的车辆搭载位置上的自由度高, 所以车身设计的自由度显著提高。因此, 用于构成车室的车室骨架结构体的形状或结构的自由度也大大增加。另外, 对于上述车辆 行驶用的动力源可使用电动马达的汽车, 综合观察, 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少, 作为地球环境适 应型的车辆受到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 也采用LCA(Life Cycle Assessment, 生命周期评估) 的观点, 对从也包含材料在内的车辆制造阶段直至车辆使用时、 车辆报废为止的整个生命 周期的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减少进行评价。
14、。 0003 另一方面, 汽车中, 作为基本的要求规范, 要求以下方面 : 用于确保碰撞时等乘客 的安全性的构成、 用于降低燃料消耗率等的车身的轻质化、 和优异的批量生产率和制造成 本降低等。 作为用于提高乘客安全性的结构, 以下设计思想受到关注 : 例如优选是对于乘客 的所处空间即车室, 制成能够尽量抑制变形的刚性结构 ; 对于与车室结构部相连的车辆前 部部分、 后部部分, 为了有效地吸收碰撞时(正面碰撞及后面碰撞时等)等的来自外部的冲 击、 使对车室内的影响为最小限度, 制成柔性结构(也称作可挤压结构)。 另外, 为了确保乘 客的安全性, 也要求用于将翻车时等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负荷对车室内的。
15、影响控制在最小限 度的设计。 0004 作为包括车身的轻质化在内的、 用于确保碰撞时等乘客的安全性的构成, 例如提 出了用纤维增强树脂构成车身骨架部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 构如下所述 : 独立地形成构成车身的下部的车身骨架部和车室部, 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形 成车身骨架部, 使该部分具有冲击能量吸收性能。 0005 但是, 该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结构为独立形成车身骨架部和车室部的构成, 因此 生产率、 特别是批量生产率的改善有限。因此, 不能形成对于减少制造成本特别有利的构 成。另外, 对于位于车室部的下部的车身骨架部, 在用于吸收冲击能量等的结构上加以改 进, 但。
16、对于车室部, 没有特殊考虑在用于提高乘客的安全性的、 尽可能抑制变形的刚性结构 构成等的改进。 即, 对于车室内的乘客, 虽然考虑到通过利用车身骨架部的冲击能量吸收来 确保安全性, 但是从通过抑制车室的变形、 或抑制从外部向车室内的负荷传递来确保乘客 的安全性的方面考虑, 不能说是经过充分考虑的结构。另外, 在通常的金属制的车身中, 如 果要想增强车室构成部, 则增强部件的装配或利用焊接等的接合需要花费很大的工夫, 并 且不能期待由纤维增强树脂那样的成型带来的连续性, 故轻质化困难。 0006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10-23706 号公报 说 明 书 CN 103079940 A 。
17、4 2/15 页 5 发明内容 0007 如上所述, 已知在位于车室部的下部的车身骨架部 ( 下部底部 ) 使用纤维增强树 脂以发挥其特征的结构, 但特别是从提高车室内的乘客的安全性的方面考虑, 来综合考虑 包括车室构成部分和下部底部的部位的整体而成的结构, 这种考虑下的结构并不公知。 0008 因此,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 : 综合考虑包括汽车的车室构成部分和其下部车辆底部 的部位, 并且也考虑在动力源能够使用电动马达的汽车中的车身设计的自由度的增大, 基 于以上述考虑为前提的新概念, 达成用于确保乘客安全性、 车室形成用的优异的刚性结构, 并且提供实现一体成型性的容易化、 具有优异的批量生产率。
18、、 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乘用车 车室用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0009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是用于构成乘用车的车室的结 构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体构成为硬壳式结构 (monocoque structure), 所述硬壳式结 构是从车室的前部侧至后部侧的结构体整体由纤维增强树脂一体构成的, 在结构体的前部 侧及后部侧中的至少前部侧具有朝向后部侧开口的碗状结构部, 在结构体的两侧部具有侧 壁部, 所述侧壁部由与上述碗状结构部相连、 且在结构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垂直壁构成。 需 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中, 以所谓的乘用车作为对象, 乘客乘降用的开口部非常小的赛车的硬 壳式结构。
19、的应用困难, 因此, 不在本发明的对象之内。另外, 上述碗状结构部是包括半开圆 顶形状或方形碗状形状等的、 朝向结构体的前后方向 ( 汽车的前后方向 ) 开口的所有形状 的碗状结构部的概念。 0010 在上述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中, 通过在车室用结构体上设置碗状结构部 和侧壁部, 能够使用于构成车室的主要结构部的整体为硬壳式结构, 由纤维增强树脂一体 构成。 即, 与如上所述的现有结构相比时, 形成包括汽车的车室构成部分和位于其下部的车 辆底部在内的部位一体形成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形态, 在这些部分全部被一体形成的 方面, 为与现有技术基本上不同的新概念的结构体形态。对于通常的轿车型汽。
20、车, 作为上 述碗状结构部, 可以设置朝向后部侧开口的前部碗状结构部和朝向前部侧开口的后部碗状 结构部两者, 但对于掀背式轿车型等一部分车型, 也能够为仅制成前部碗状结构部的结构。 对于上述碗状结构部, 只要确保成型时的模的起模结构, 就能将车室用结构体整体一体成 型。通过使由纤维增强树脂形成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整体为硬壳式结构, 能够实现轻 质化, 并且能够容易确保车室构成部整体所需的刚性, 达成车室所需的刚性结构, 提高对乘 客的安全性。 另外, 该硬壳式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为以纤维增强树脂为外层的夹心结构时, 能 够获得更加轻质化和刚性结构。而且, 该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构成为包括位于车室的。
21、下部 的车辆底部在内的硬壳式结构, 因此, 能够将整体一体成型, 部件件数变得非常少, 制造变 得容易, 能够得到优异的生产率、 特别优异的批量生产率, 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进而, 如 上所述, 在动力源能够使用电动马达的汽车中, 车身设计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这一优点也能 反映在硬壳式结构的自由度中, 由此硬壳式结构的简化、 单纯形状化、 成型时的脱模容易化 等也变得可能, 也能够谋求生产率等的进一步提高。 0011 在上述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中, 如上所述, 也可以为在上述结构体的后 部侧也设置有朝向前部侧开口的碗状结构部的构成。 0012 另外, 在上述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22、中, 特别优选下述结构 : 在上述结构体 的至少包括上述碗状结构部 ( 前部碗状结构部、 或前部碗状结构部及后部碗状结构部 ) 的 说 明 书 CN 103079940 A 5 3/15 页 6 部位设置有在该结构体的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延伸的、 由垂直壁构成的龙骨 (keel)。龙骨可 以为 1 根, 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时设置 2 根以上。如果设置上述龙骨, 则结构体的至少包括碗 状结构部在内的部位被增强, 该部位的强度 刚性显著提高。因此, 能够确保作为乘用车车 室用结构体整体的、 特别是用于达成车室所需的刚性结构的刚性。 0013 特别优选上述龙骨构成为在碗状结构部内、 从该碗状结构部的底面至。
23、顶面延伸的 垂直壁。 如果为这样的龙骨结构, 则更可靠地增强碗状结构部, 更可靠地提高碗状结构部的 强度刚性、 进而结构体整体的强度刚性。 0014 另外, 在上述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中, 优选在该结构体上设置有在其宽 度方向 ( 即车宽度方向 ) 延伸的肋筋。肋筋可以在结构体宽度方向上部分延伸, 但优选实 质上在整个宽度 ( 即在两侧壁部间、 或者在碗状结构部的结构体宽度方向两壁间 ) 延伸。 另外, 所述肋筋也可以为 1 根, 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时设置 2 根以上。进而, 肋筋的延伸设置 方向只要实质上为结构体的宽度方向即可, 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当然可以, 也可以为相 对于其垂直方向。
24、倾斜延伸的方向。 如果设置上述肋筋, 则在与上述龙骨交叉的方向上, 结构 体的强度 刚性提高, 特别是结构体整体的扭转刚性提高, 更可靠地达成车室所需的刚性结 构。该肋筋特别优选设置在侧壁部的结构体前后方向中央部上, 进而优选以沿着开口边缘 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方式设置在碗状结构部的开口部上。 0015 另外, 在上述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中, 优选在由上述碗状结构部的开口 边缘部及与其相连的上述侧壁部的上边缘部形成的、 朝向上方开口的结构体开口部的开 口边缘部中的至少上述侧壁部的上边缘部, 设置有沿着开口边缘部延伸的舷缘。该舷缘发 挥开口边缘部的增强提高刚性的作用, 通过该作用, 起到更可。
25、靠地提高结构体整体的强 度 刚性的作用。而且, 在该结构中, 上述结构体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优选形成为结构体的 成型中使用的锥模能够出入的形状。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 在结构体的成型时, 能够容易地进 行锥模的装卸, 结构体的成型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上述龙骨、 肋筋、 舷缘本身的横 截面形状, 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采用各种截面形状。例如, 不仅可以采用平板状的垂直壁和 水平壁形状, 还可以采用 I 形、 T 形、 L 形、 倒 L 形、 Z 形、 C 形、 心形等各种截面形状。上述龙 骨、 肋筋、 舷缘可以以使金属、 树脂 ( 也包括纤维增强树脂 )、 纤维增强树脂为外层的夹心结 构等。
26、形成。 0016 另外, 在上述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中, 优选上述碗状结构部能够形成构 成为负荷的支承部的结构, 所述负荷是从结构体的前后方向上被邻接配置在上述碗状结构 部的外侧的车辆结构部传递过来。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构成车室的主要结构部, 因此, 在结构体的前侧能够配置比乘用车的车室更靠近前侧的部分、 即车辆的前部, 在结构 体的后侧能够配置比乘用车的车室更靠近后侧的部分、 即车辆的后部。 在所述前部和后部, 由于正面碰撞或后面碰撞, 能够对结构体的碗状结构部施加冲击等负荷, 因此使此时的负 荷被具有刚性结构的车室用结构体承受。由此, 更可靠地确保车室内的乘客的安全性。另 外,。
27、 此时, 如果使车辆的前部和后部构成为可挤压的结构, 则能够实现如下对于乘客的安全 性确保来说理想的整体构成 : 由可挤压的结构适当地吸收由碰撞等产生的冲击, 同时由车 室用结构体的刚性结构挡住将要传递到车室内的负荷。另外, 也有时在所述前部和后部具 有车轮或车轴、 悬架之类驱动系部件的安装结构。 此时, 来自这些驱动系部件的与驱动有关 的负荷有可能从前部或后部向车室用结构体的碗状结构部传递, 因此, 使此时的负荷被具 说 明 书 CN 103079940 A 6 4/15 页 7 有刚性结构的车室用结构体承受。由此, 车室结构体能够具有作为驱动系部件的支承结构 的功能, 形成能够进一步降低制。
28、造成本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0017 本发明中, 作为车室用结构体 ( 包括后述的辅助结构体和面板结构体 ) 中使用 的纤维增强树脂的增强纤维, 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碳纤维、 玻璃纤维、 芳族聚酰胺纤维 等, 进一步也可以采用将这些增强纤维组合而得到的混合构成。另外, 作为纤维增强树脂 的基体树脂, 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热固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的任一种。作为可使用的热 固性树脂, 代表地可以举出环氧树脂。使用热固性树脂时的成型中, 能够应用 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或使用预浸料坯的加压成型等成型方法。 热塑性树 脂的情况, 除上述成型。
29、法以外, 也可以应用注射成型。作为可使用的热塑性树脂, 例如可以 使用聚酰胺 ( 尼龙 6、 尼龙 66 等 )、 聚烯烃 ( 聚乙烯、 聚丙烯等 )、 聚酯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 聚碳酸酯、 聚酰胺酰亚胺、 聚苯硫醚、 聚苯醚、 聚砜、 聚醚 砜、 聚醚醚酮、 聚醚酰亚胺、 聚苯乙烯、 ABS、 液晶聚酯、 或丙烯腈和苯乙烯的共聚物等。可以 为它们的混合物。另外, 可以为尼龙 6 和尼龙 66 的共聚尼龙那样共聚的物质。进而, 根据 想要得到的成型品的要求特性, 可以添加阻燃剂、 耐气候改良剂、 其他抗氧化剂、 热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 增塑剂、 润滑。
30、剂、 着色剂、 增容剂、 导电性填料等。 0018 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如上所述的乘用车车 室用结构体的所有部位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 能够同时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确保必要 的强度刚性这两者。 0019 另外, 在上述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 能够将乘用车车室用 结构体的所有部位在同一成型工序中、 实质上同时地一次成型。 即, 将欲成型的结构体的所 有部位在同一成型工序 ( 例如, 在相同的成型模内 )、 一次地同时成型, 效率非常好地、 短时 间成型目标形态的结构体。 0020 另外, 在制造具有上述龙骨或肋筋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时, 也可。
31、以采用下述方 法, 即, 首先将结构体成型为在包含龙骨、 肋筋的至少一个的部位被分割的分割结构体 ( 即 2 个以上的多个分割结构体 ), 在成型后, 将分割结构体彼此接合的方法。在采用该方法的 情况下, 例如能够如下进行 : 将龙骨或肋筋在其最终形态的厚度方向上分割, 将分割成型的 龙骨或肋筋部分彼此接合成一体, 完成规定的最终形态的龙骨或肋筋, 同时完成最终形态 的车室用结构体的整体结构。如果如上进行, 则能够确保被分割的龙骨或肋筋部分彼此接 合时较大的接合面积, 能够确保高接合强度, 同时相互的接合面也能够形成平坦面, 因此, 对位或接合操作也能够变得容易, 能够谋求结构体整体的制造的容。
32、易化。 0021 进而, 在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 能够使用锥模和芯盒将结 构体成型。 例如, 从上述结构体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的上方插入锥模的上模, 对于碗状结构 部的内面侧等锥模不能到达的部位配置芯盒, 形成规定的成型形状, 在该状态下, 在作为下 模和上模的锥模及芯盒间例如注射含有增强纤维的热塑性树脂, 使树脂冷却固化后, 将锥 模向上方脱模, 从空的空间除去芯盒, 由此能够进行规定的一体成型、 以及一次成型。代替 注射成型, 也能够使用 RTM 成型或利用预浸料坯等的加压成型。作为上述芯盒, 可以使用弹 性体或填充有粒子的袋状体、 以及能够膨胀收缩的气球状体 ( 例如橡。
33、胶气球状体 )。另外, 作为芯盒, 也可以使用延伸为环状的芯盒, 将其配置在锥模的周围。 进而, 作为上模或芯盒, 若使用在成型体侧形成凸起的凸模, 则也能够谋求预浸料坯向其上层叠的容易化等。 说 明 书 CN 103079940 A 7 5/15 页 8 0022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还能够用辅助结构体增强。 例如可以采 用下述结构 : 上述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还具有与该车室用结构体接合、 补充增强车室的 结构的辅助结构体, 该辅助结构体至少具有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向开口、 且在车室的整 个横截面展开的主开口部, 在该主开口部周围具有呈环状连续地延伸的环状壁, 并且该辅 助结构。
34、体具有与该环状壁连接、 从该环状壁开始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与上述车室用结构 体的接合壁, 这些结构体构成部分的整体由纤维增强树脂一体构成。 0023 在上述具有辅助结构体的结构中, 增强车室的结构的辅助结构体在主开口部周围 具有呈环状连续地延伸的环状壁, 该环状壁例如能够在车室中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 以 整周地包围车室的方式配置成环状, 因此, 特别是在车辆的翻车时等, 利用该环状壁能够适 当地抑制外部负荷向车室内的传递, 能够适当地确保乘客的安全性。另外, 在侧面撞击等 的情况, 环状壁也适当抑制外部负荷向车室内的传递, 因此, 能够同样地适当确保乘客的安 全性。由于该环状壁在车室的整个横。
35、截面展开的主开口部的周围形成环状, 所以基本上不 妨碍作为所处空间的车室形成, 能够容易地设置。另外, 由于具有该环状壁的辅助结构体 与车室用结构体接合, 所以能够容易地足够高地确保对于车室、 甚至车辆整体的固定强度。 而且, 包含该环状壁和接合壁的辅助结构体的构成部分的整体由纤维增强树脂一体构成, 因此, 除了能够确保轻质性之外, 还能够容易地设定成作为辅助结构体整体的足够的强度、 刚性, 而且若一体成型, 特别是将各部分同时成型的一次成型, 则能够同时谋求生产率的提 高、 特别优异的批量生产率和制造成本的降低。进而, 如上所述, 在动力源能够使用电动马 达的汽车中, 车身设计的自由度大大增。
36、加, 因此能够使该优点也反映在辅助结构体的设计 的自由度上, 由此, 利用简单形状的辅助结构体能够效率良好地补充增强期望的车室结 构, 并且辅助结构体成型时的脱模等也能够变得容易化, 也能够谋求生产率等的进一步提 高。 0024 在上述结构中, 上述辅助结构体也能够作为与上述车室结构体的后部侧接合的后 部侧辅助结构体构成, 也能够作为与车室结构体的前部侧接合的前部侧辅助结构体构成, 也能够构成为包括与车室结构体的后部侧接合的后部侧辅助结构体和与前部侧接合的前 部侧辅助结构体的两者。 0025 辅助结构体构成为与车室用结构体的后部侧接合的后部侧辅助结构体时, 优选构 成下述结构 : 该后部侧辅助。
37、结构体具有从上述环状壁朝向后部侧、 沿着上述车室结构体的 形状弯曲延伸的弯曲壁(例如延伸成半圆状的弯曲壁)。 此时, 可以采用在弯曲壁的车辆宽 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开口部的结构, 由此虽然存在增强所需的壁部、 但能够达成使壁部尽可 能少的、 轻质且简单的结构。 另外, 考虑一体成型时, 除了主开口部以外, 如果形成多个这样 的朝向不同方向的开口部, 则能够谋求脱模等的容易化, 使制造更容易化。 0026 另外, 具有上述辅助结构体的车室用结构体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在车室用 结构体上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增强垂直壁即龙骨时, 能够采用上述弯曲壁与该龙 骨一体接合的构成, 由此, 作为进一步。
38、增强辅助结构体和车室用结构体的接合的结构体、 能 够构成为包括车室用结构体在内的高强度、 高刚性的一体化结构体。 0027 另外, 辅助结构体构成为与车室用结构体的前部侧接合的前部侧辅助结构体时, 优选该前部侧辅助结构体具有在宽度方向横跨上述车室用结构体地延伸的横跨壁。 上述横 跨壁能够提高辅助结构体整体的刚性, 并且能够提高与车室用结构体的接合强度, 进而, 例 说 明 书 CN 103079940 A 8 6/15 页 9 如也能够发挥增强仪表面板附近的车室用结构体的功能。 0028 另外, 作为辅助结构体, 在包括与车室用结构体的后部侧接合的后部侧辅助结构 体和与前部侧接合的前部侧辅助结。
39、构体这两者的情况下, 可以为下述结构 : 该后部侧辅助 结构体和前部侧辅助结构体的环状壁间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壁被连接为一体。 具有如上所述的连接壁的结构中, 通过附加连接壁能够进一步增强由前后辅助结构体的环 状壁产生的车室增强功能, 并且例如能够将该连接壁也作为构成翼型门的铰链安装部, 也 能够同时担负车室结构所要求的附加结构部的补充功能。 0029 另外, 在任何类型的辅助结构体的情况, 本发明中的辅助结构体中, 上述环状壁也 能够为构成门 ( 不是翼型, 而是通常类型的门 ) 的铰链安装部的结构。在上述结构中, 能够 使环状壁同时担负车室结构所要求的附加结构部的补充功能。进而, 。
40、敞篷车样式的车辆的 情况, 特别是包含前部侧辅助结构体的情况, 也能够使该辅助结构体的一部分、 特别是上述 环状壁的上部侧部分作为窗框起作用。 0030 进而, 本发明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 刚性、 并且确保很高的设计的自由度, 能够 由特定的面板结构体构成如上述的车室用结构体或辅助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例如, 可以 采用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使用面板结构体构成的结构, 所述面板结 构体包括连接有多个 FRP 结构要素而成的集合体, 所述 FRP 结构要素由平面形状形成为五 边形或六边形的多边形的纤维增强树脂成型体构成, 加强件在该多边形的所有边部形成闭 环形状, 构成闭环棱结。
41、构, 该闭环形状的内侧构成为面结构。 0031 此处, 作为上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形状、 即上述棱的横截面形状, 可以采取各种形 状, 例如心形、 三角形、 矩形、 梯形、 六边形等多边形、 C 形、 I 形、 T 形、 Z 形、 H 形、 倒 L 形、 倒 U 形等, 进而, 可以简单地举出垂直壁状的肋筋形状等各种截面形状。另外, 作为加强件的横 截面形态, 也可以采用实心、 中空、 夹持有由发泡材料等形成的芯材的夹心结构。 进而, 作为 闭环形状的内侧的面结构, 代表性地可以采用比较厚的小纤维增强树脂板(外层板)结构, 但也可以采用使由发泡材料等形成的芯材介于外层板间的夹心结构、 在外层板之间。
42、形成空 间的结构等。 0032 在上述本发明中的面板结构体中, 如果考虑上述 FRP 结构要素, 则加强件在形成 FRP 结构要素的外壳的多边形的所有边部形成闭环形状, 构成闭环棱结构, 因此, 通过该闭 环棱结构的加强件能够实现作为结构要素整体足够高的强度、 刚性。另外, 闭环形状的内 侧构成面结构, 因此, 作为 FRP 结构要素整体能够确保面板要素的形态, 并且能够使与加强 部相比强度、 刚性低的面结构部具有面内负荷的传递功能和吸收来自加强部的传递负荷的 功能等。例如可以形成如下结构 : 对于弯曲负荷主要是加强部支承、 对于拉伸负荷由加强 部和面结构部这二者支承, 对于压缩负荷由加强部支。
43、承或在用加强部抑制压曲的状态由面 结构部支承。因此, 能够使一个 FRP 结构要素中具有由材质为 FRP 带来的 FRP 特有的高强 度、 高刚性特性, 同时具有作为面板要素必需的形态和功能, 而且也能够确保作为结构要素 整体的轻质性。而且, 由于 FRP 结构要素的平面形状形成为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多边形, 所以 通过相同类型的多边形之间、 或组合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多边形, 能够容易地连接, 通过该连 接, 能够制作具有必要的面积和形状的期望的面板结构体。 进而, 如果利用面结构部的压曲 举动, 则在施加较大的冲击负荷等时, 也能够实现 FRP 结构要素整体不会一下子破坏、 破坏 部分且依次进行那。
44、样的结构。 说 明 书 CN 103079940 A 9 7/15 页 10 0033 本发明中的面板结构体由连接多个上述那样的 FRP 结构要素而成的集合体构成。 如上所述, FRP 结构要素的平面形状形成为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多边形, 因此, 通过利用相同 类型的多边形的 FRP 结构要素之间的接合、 或者组合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多边形的 FRP 结构 要素的状态下的接合, 能够容易地进行期望的连接, 通过该连接, 能够制作具有必要的面积 和形状的面板结构体。在连接时, 也可以适当变更邻接的 FRP 结构要素形状或尺寸, 也可以 适当变更或改变 FRP 结构要素的连接间距。通过如上所述地适当变更形。
45、状、 尺寸、 连接间 距, 能够部分地改变面板结构体的特性、 例如强度和刚性等机械特性, 能够对面板结构体的 各部分分别赋予最适合的特性。另外, 也可以使面板结构体中的具有某面积的部位具有部 分地各向同性的特性。当然, 也可以使面板结构体整体具有实质上均一的特性。进而, 也可 以使面板结构体为部分弯曲或易于弯曲的形态, 能够更容易地使面板结构体整体为期望的 形态。 0034 特别是使用沿着上述多边形的对角线的至少 1 个折弯的 FRP 结构要素时, 能够更 容易地构成面板结构体的弯曲部。另外, 通过为构成相互邻接的 FRP 结构要素的闭环棱结 构的加强件彼此一体、 或一体接合的结构, 作为面板。
46、结构体整体, 能够具有更理想的高强 度、 高刚性特性。 0035 另外, 在上述面板结构体中, 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 构成上述 FRP 结构要素的闭环 棱结构的加强件的配设密度被赋予相对高的密度和相对低的密度。 为了对加强件的配设密 度赋予相对高的密度和相对低的密度, 可如下达成 : 将尺寸或形状不同的 FRP 结构要素组 合、 改变 FRP 结构要素的配设间距、 以及变更加强件本身的尺寸或形状。根据需要, 通过部 分提高加强件的配设密度, 能够适当提高该部分的强度和刚性, 通过部分且相对低降低加 强件的配设密度, 能够将作为面板结构体整体的的材料使用量控制在所需的最小限, 能够 有助于整体。
47、的轻质化和成本降低。 0036 如上所述的面板结构体被应用于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 例 如, 应用于构成为硬壳式结构的车室用结构体的碗状结构部, 能够作为使用沿着上述多边 形的对角线的至少一个折弯的 FRP 结构要素形成的面板结构体, 构成该碗状结构部的弯曲 部。 0037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纤维增强树脂的一 体构成中, 能够容易且确实地形成用于确保乘客安全性的、 优异的刚性结构的车室, 进而能 够以低成本得到轻质性优异、 批量生产率也优异的硬壳式结构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 0038 另外, 如果对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附加辅助结构。
48、体, 则通过由轻质性和 成型性优异的纤维增强树脂构成的一体构成的辅助结构体, 能够效率良好地达成车辆的车 室整体的期望的增强, 特别是能够容易且确实地形成用于确保对于翻车或侧面碰撞的乘客 的安全性的优异的刚性结构的车室。另外, 根据需要, 能够对辅助结构体容易地附加、 补充 车室结构所要求的功能。 进而, 由于本发明中的辅助结构体的制造和组装性优异, 批量生产 率也优异, 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0039 进而, 如果在本发明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应用连接上述 FRP 结构 要素的面板结构体的构成, 则通过以优异的强度、 具有刚性且能够连接的特定形态构成由 纤维增强树脂形成的各结构要。
49、素, 能够供给具有高设计自由度、 期望的整体形状的结构体 的形成。而且, 通过连接上述 FRP 结构要素, 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期望的面板结构体, 说 明 书 CN 103079940 A 10 8/15 页 11 能够表现 FRP 具有的优异的轻质性、 机械特性, 同时能够具有作为面板结构体整体所期望 的负荷传递特性和强度、 刚性, 特别是作为车室用结构体, 能够以优异的批量生产率、 低成 本得到期望的形态、 特性的结构体。 附图说明 0040 图 1 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用车车室用结构体的立体图。 0041 图 2 为从图 1 的结构体的侧面方向观察的纵截面图。 0042 图 3 为表示图 1 的结构体的龙骨的立面形状的纵截面图。 0043 图 4 为图 1 的结构体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横截面图。 0044 图 5 为从图 1 的结构体的前部侧观察的正视图。 0045 图 6 为图 1 的变形例的结构体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横截面图。 0046 图 7 为表示图 1 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