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10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81028 A *CN103081028A* (21)申请号 201180041906.2 (22)申请日 2011.08.30 2010-192448 2010.08.30 JP H01B 5/14(2006.01) B32B 9/00(2006.01) C01G 9/00(2006.01) C01G 15/00(2006.01) C23C 14/08(2006.01) H01B 13/00(2006.01) H01L 31/04(2006.01) (71)申请人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2、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阿部能之 曾我部健太郎 山野边康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72003 代理人 崔香丹 洪燕 (54) 发明名称 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薄膜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电阻且高透过性的透明 导电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薄膜太阳能电 池及其制造方法。在透明导电膜 (I) 上层叠有透 明导电膜 (II) 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中, 透明导电 膜 (I)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 元素, 且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以2.18Al 1.74 Ga 1.92Al 6.10 表示的范 围内。透明导电膜。
3、 (II)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 种以上的添加元素, 并且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以 Al 0.30 Ga 2.68Al 1.74 表 示的范围内。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 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2.28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69633 2011.08.30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29797 JA 2012.03.08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
4、明书 1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1028 A CN 103081028 A *CN103081028A* 1/2 页 2 1. 一种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其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 上层叠有与 该透明导电膜 (I) 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 (I)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 并且该添加元素的 含量在下式 (1) 表示的范围内, 所述透明导电膜 (II) 含有选自于铝和。
5、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 并且该添加元素的 含量在下式 (2) 表示的范围内, 2.18Al 1.74 Ga 1.92Al 6.10 (1) Al 0.30 Ga 2.68Al 1.74 (2)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以 Ga/ (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 (I) 的膜厚是 200 700m, 所述透明导电膜 (II) 的膜厚是 300 2200m。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其特征在于。
6、, 所述透明导电膜 (II) 的 表面粗糙度 (Ra) 是 35.0nm 以上, 表面电阻是 25/ 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其特征在于, 雾度率是10%以 上。 5. 一种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其是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 上层叠有与该透明导电膜 (I) 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 素的含量在下式 (3)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为 0.1 0.8Pa、 基板温。
7、 度为室温 4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 (I) ,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 素的含量在下式 (4)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为 2.0 15.0Pa、 基板温 度为 300 6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 (II) , 2.18Al 1.74 Ga 1.92Al 6.10 (3) Al 0.30 Ga 2.68Al 1.74 (4)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以 Ga/ (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
8、量。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透明 导电膜 (I) 和所述透明导电膜 (II) 后, 在真空中或还原环境中进行退火处理。 7.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 其在透光性基板上依次形成有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光电转换 层单元以及背面电极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 上层叠有与该透明 导电膜 (I) 的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 所述透明导电膜 (I)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 并且该添加元素的 含量在下式 (5) 表示的范围内, 所述透明导电膜 (。
9、II)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 并且该添加元素的 含量在下式 (6) 表示的范围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1028 A 2 2/2 页 3 2.18Al 1.74 Ga 1.92Al 6.10 (5) Al 0.30 Ga 2.68Al 1.74 (6)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来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来表示的镓含量。 8.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是在透光性基板上依次形成透明导电膜层叠 体、 光电转换层单元以及背面电极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
10、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 上层叠有与该透明 导电膜 (I) 的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 素的含量在下式 (7)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为 0.1 0.8Pa、 基板温 度为室温 4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 (I) ,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 素的含量在下式 (8)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为 2.0 15.0Pa、 基板温 。
11、度为 300 6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 (II) , 2.18Al 1.74 Ga 1.92Al 6.10 (7) Al 0.30 Ga 2.68Al 1.74 (8)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以 Ga/ (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1028 A 3 1/17 页 4 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及 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膜于透光性基板上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使 用了该透明导电。
12、膜层叠体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02 本 申 请 是 基 于 2010 年 8 月 30 日 在 日 本 国 提 出 的 日 本 特 许 申 请 号 为 “2010-192448” 的申请要求优先权, 并且通过参照将该申请援引在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0003 具有高导电性和在可见光区域中的高透过率的透明导电膜, 应用在太阳能电池、 液晶显示元件和其它各种受光元件的电极等中, 除此之外, 还作为汽车窗或建筑用的红外 线反射膜、 抗静电膜、 用于冷冻陈列柜等各种防雾用透明发热体加以利用。 0004 在透明导电膜中使用氧化锡 (SnO2)系、 氧化锌 (ZnO)系、 氧化铟 (In2O3。
13、)系薄 膜。在氧化锡系中, 使用作为掺杂剂含有锑的氧化锡 (ATO) 、 作为掺杂剂含有氟的氧化锡 (FTO) 。 在氧化锌系中, 使用作为掺杂剂含有铝的氧化锌 (AZO) 、 作为掺杂剂含有镓的氧化锌 (GZO) 。在工业上得到最大利用的透明导电膜是氧化铟系透明导电膜, 其中, 作为掺杂剂含 有锡的氧化铟被称作 ITO(Indium-Tin-Oxide) 膜, 由于特别容易获得低电阻的膜, 所以迄 今为止已经得到了广泛利用。 0005 近年来, 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等引起的地球环境问题和化石燃料的价格上涨问题 越来越严重, 因此, 能够以较低成本制造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受到了关注。通常, 薄膜太阳。
14、能 电池包括在透光性基板上依次层叠的透明导电膜、 一个以上的半导体薄膜光电转换单元以 及背面电极。 由于硅材料的资源丰富, 所以, 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将硅系薄膜用作光电转换 单元 (光吸收层) 而成的硅系薄膜太阳能电池快速得到了实用化, 并且越来越积极地展开其 研究开发。 0006 并且, 硅系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以往在光吸收层中使用 了非晶硅等非晶质薄膜的非晶质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外, 还开发出使用了在非晶硅中混有细 微结晶硅的微晶质薄膜的微晶质薄膜太阳能电池、 以及使用了由结晶硅构成的结晶质薄膜 的结晶质薄膜太阳能电池, 而将它们进行层叠而得到的混合薄膜太阳能电池也得到了。
15、实用 化。 0007 在此, 对光电转换单元或薄膜太阳能电池而言, 不管是其所含的p型和n型的导电 型半导体层是非晶质、 结晶质还是微晶, 占有其主要部分的光电转换层为非晶质者则称作 非晶质单元或非晶质薄膜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层为结晶质者则称作结晶质单元或结晶质 薄膜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层为微晶质者则称作微晶质单元或微晶质薄膜太阳能电池。 0008 然而, 透明导电膜被用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表面透明电极用膜, 为了有效地将从 透光性基板侧入射的光收藏于光电转换单元内部, 通常在其表面形成有大量的微细凹凸。 0009 作为表示该透明导电膜的凹凸程度的指标, 有雾度率 (Haze rate) 。。
16、 它相当于特定 光源的光入射到带有透明导电膜的透光性基板时所透过的光中光路被弯曲的散射成分占 说 明 书 CN 103081028 A 4 2/17 页 5 总成分的比例, 通常是采用含有可见光的 C 光源来进行测定。通常, 若凹凸的高低差越大或 者凹凸的凸部与凸部的间隔越大, 则雾度率就越高, 入射到光电转换单元内的光能够有效 地收藏于其中, 即所谓的陷光效果 (light trapping effect) 优良。 0010 不管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将非晶硅、 结晶质硅、 微晶质硅作为单层光吸收层的薄膜 太阳能电池, 还是前述的混合薄膜太阳能电池, 只要能够提高透明导电膜的雾度率而充分 进行光收。
17、藏, 就能够实现高的短路电流密度 (Jsc) , 并能够制造出高转换效率的薄膜太阳能 电池。 0011 从上述目的出发, 作为凹凸程度高且雾度率高的透明导电膜, 已知有以采用热 CVD 法制造的氧化锡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并且通常被用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透明 电极。 0012 在透明导电膜表面上形成的导电型半导体层, 通常是采用等离子体 CVD 法在含有 氢的气体环境中进行制造。当为了使导电型半导体层中含有微晶而提高形成温度时, 通过 所存在的氢会促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在以氧化锡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 可见到由氢还原引起的透明性的破坏。若采用这种透明性差的透明导电膜, 则。
18、无法实现高 转换效率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0013 作为防止以氧化锡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因氢引起的还原的方法, 在非专利 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法, 即, 在由通过热CVD法形成的凹凸程度高的氧化锡构成的透明导 电膜上, 采用溅射法薄薄地形成具有优良的还原耐受性的氧化锌膜。 还公开了 : 由于氧化锌 的锌与氧之间的键合较强, 其耐氢还原性优良, 因此, 基于形成上述结构, 能够保持透明导 电膜的高透明性。 0014 但是, 为了得到上述结构的透明导电膜, 必需组合两种方法来进行成膜, 因此成本 高并且没有实用性。另外, 从无法采用溅射法制造出透明度高的氧化锡系透明导电膜等的 理由出发, 对均采。
19、用溅射法制造氧化锡系透明导电膜和氧化锌系透明导电膜的层叠膜的方 法而言, 是不可能实现的。 0015 另一方面, 在非专利文献 2 中, 公开了一种采用溅射法获得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 分且具有表面凹凸、 高雾度率的透明导电膜的方法。在该方法中, 采用添加有 2wt% 的 Al2O3 的氧化锌烧结体, 在 3 12Pa 的高气压下, 将基板温度调节为 200 400而进行溅射成 膜。但是, 该方法是对直径 6 英寸 (6inch) 的靶施加 DC(直流) 80W 的电功率而进行成膜, 对靶施加的功率密度为 0.442W/cm2、 非常低。因此, 成膜速度为 14 35nm/min、 非常慢, 在 。
20、工业上没有实用性。 0016 另外, 在非专利文献 3 中, 公开了一种高雾度率的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其中, 在获得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并采用以往的溅射法制作的表面凹凸小的透明导电膜后, 用 酸对膜的表面进行蚀刻而使表面凹凸化, 以制造雾度率高的透明导电膜。 但是, 在该方法中 存在下述问题 : 在干式工序中采用作为真空工艺的溅射法制造膜之后, 必需在空气中施行 酸蚀刻后进行干燥并且再次采用干式工序的 CVD 法形成半导体层, 从而会使工序变复杂且 制造成本增高等。 0017 关于氧化锌系透明导电膜材料中作为掺杂剂含有铝的 AZO, 有人提出了一种 AZO 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其中, 。
21、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并混合有氧化铝的靶, 采用直流 磁控管溅射法, 制造 C 轴取向的 AZO 透明导电膜 (参照专利文献 1) 。此时, 当为了高速成 说 明 书 CN 103081028 A 5 3/17 页 6 膜而提高对靶施加的电功率密度来进行直流溅射成膜时, 会导致弧光放电 (异常放电) 的多 发。 如果在成膜生产线的生产工序中发生弧光放电, 会造成膜的缺陷、 或者无法获得规定膜 厚的膜, 从而不可能稳定地制造出高品质的透明导电膜。 0018 因此,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溅射靶, 即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而混合氧化镓的 同时, 通过添加第三元素 (Ti、 Ge、 Al、 Mg、 I。
22、n、 Sn) , 从而减少异常放电的溅射靶 (参照专利文 献 2) 。在此, 作为掺杂剂含有镓的 GZO 烧结体, 其组织的主要组成相是 : 将 2 重量 % 以上的 选自于由 Ga、 Ti、 Ge、 Al、 Mg、 In、 Sn 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固溶而成的 ZnO 相, 其它 的组成相是 : 上述至少一种未固溶的 ZnO 相、 以 ZnGa2O4(尖晶石相) 表示的中间化合物相。 在添加有这种 Al 等第三元素的 GZO 靶中, 虽然能够减少如专利文献 1 中所记载的异常放 电, 但无法使其完全消失。在成膜的连续生产线中, 即使产生一次异常放电, 其成膜时的制 品也会成为次品, 影。
23、响成品率。 0019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靶用氧化物烧结体 (参照专利文献 3) , 其中, 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进而作为添加元素含有铝和镓的氧化物烧结体中, 在使 铝和镓的含量最优化的同时, 将烧成中产生的结晶相的种类和组成、 特别是尖晶石结晶相 的组成控制为最优化, 基于此, 即使采用溅射装置连续长时间地进行成膜也难以产生颗粒 (particle) , 并且即使在施加高直流电功率下也完全不发生异常放电。若使用该靶用氧化 物烧结体, 则能够成膜为与以往相比电阻低且透过性高的高品质透明导电膜, 因此能够用 于制造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0020 但是, 近年来要求更。
24、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必须开发出高品质的透明导电膜。 0021 现有技术文献 0022 专利文献 0023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昭 62-122011 号公报 0024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平 10-306367 号公报 0025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 2008-110911 号公报 0026 非专利文献 0027 非专利文献 1 : K.Satoetal.,“Hydrogen Plasma Treatment of ZnO-Coated TCO Films” ,Proc.of 23th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L。
25、ouisville,1993, pp.855-859. 0028 非专利文献 2 : T.Minami,et.al.,“Large-Area Milkey TransparentConducting Al-Doped ZnO Films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Japanese Journal ofApplied Physics,31(1992) ,pp.L1106-1109. 0029 非专利文献 3 : J.Muller,et.al.,Thin Solid Films,392(2001) ,p.327. 发明内容 0030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
26、031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低电阻且 高透过性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32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33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是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 上层 说 明 书 CN 103081028 A 6 4/17 页 7 叠有与该透明导电膜 (I) 的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 其特 征在于, 上述透明导电膜 (I)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 并且该添加元素 的含量在以下式 (1) 表示的范围内, 上述透明导电膜 (II) 含有选。
27、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 的添加元素, 并且该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以下式 (2) 表示的范围内。 0034 2.18Al 1.74 Ga 1.92Al 6.10 (1) 0035 Al 0.30 Ga 2.68Al 1.74 (2) 0036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 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 0037 本发明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其是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 膜 (I) 上层叠有与该透明导电膜 (I) 的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的透明导。
28、电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 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下式 (3)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 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为 0.1 0.8Pa、 基板温度为室温 4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 形成上述透明导电膜 (I) ;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 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下式 (4)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为 2.0 15.0Pa、 基板温度为 300 6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形成上述透明导电膜 (II) 。 0038 2.18Al 1.74 Ga 1.92Al 6.。
29、10 (3) 0039 Al 0.30 Ga 2.68Al 1.74 (4) 0040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 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 0041 本发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其在透光性基板上依次形成有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光 电转换层单元以及背面电极层, 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 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 上层叠有与该透明导电膜 (I) 的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 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 上述透明导电膜 (I)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
30、的添加元素并 且该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下式 (5) 表示的范围内, 上述透明导电膜 (II)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 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下式 (6) 表示的范围内。 0042 2.18Al 1.74 Ga 1.92Al 6.10 (5) 0043 Al 0.30 Ga 2.68Al 1.74 (6) 0044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 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 0045 本发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其在透光性基板上依次形成透明导电膜层叠 体、 光电转换层单元。
31、以及背面电极层, 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在以氧化锌作为 主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 上层叠有与该透明导电膜 (I) 的组成不同并且以氧化锌作为主 要成分的透明导电膜 (II) ;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 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下式 (7)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 为 0.1 0.8Pa、 基板温度为室温 4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形成上述透明导电膜 (I) ; 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该添加元素的 含量在下式 (8) 表示的范围内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在溅射气压为 2.0 1。
32、5.0Pa、 基板温度为 300 600的条件下, 采用溅射法形成上述透明导电膜 (II) 。 说 明 书 CN 103081028 A 7 5/17 页 8 0046 2.18Al 1.74 Ga 1.92Al 6.10 (7) 0047 Al 0.30 Ga 2.68Al 1.74 (8) 0048 (其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 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 0049 发明效果 0050 基于本发明, 能够获得低电阻且高透过性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另外, 基于本发 明, 由于能够形成低。
33、电阻且高透过性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因此能够获得高效率的薄膜太 阳能电池。 附图说明 0051 图 1 是表示透明导电膜层叠体中的铝与镓的含量关系的图表。 0052 图 2 是表示作为光电转换单元使用了非晶质硅薄膜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构成例 的剖面图。 0053 图 3 是表示作为光电转换单元层叠了非晶质硅薄膜与结晶质硅薄膜的混合薄膜 太阳能电池的构成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 参照附图并按照下列顺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称 “本实施方 式” ) 。 0055 1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0056 2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0057 3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58 。
34、0059 0060 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是在第一透明导电膜 (下称 “透明导电膜 (I) ” ) 上层叠有与透明导电膜 (I) 组成的不同的第二透明导电膜 (下称 “透明导电膜 (II) ” ) 的透 明导电膜层叠体。 0061 构成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透明导电膜 (I) 是导电性非常优良、 担负起对透明导电 膜层叠体整体的导电性做出贡献的作用的透明导电膜。优选透明导电膜 (I) 是以氧化锌作 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下式 (9) 表 示的范围内。 0062 2.18Al 1.74 Ga 1.92Al 6.10 (9) 0063 式 (9。
35、) 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另外, 式 (9) 中, Ga 是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图 1 是表示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中的铝与镓的含量关系的图表。图 1 的 X 轴表示式 (9) 和后面叙述的式 (10) 中的铝含量 Al。另外, 图 1 的 Y 轴表示式 (9) 和后面叙述的式 (10) 中的镓含量 Ga。优选透明导电 膜 (I) 中的铝和镓的含量在图 1 所示的区域 (A) 的范围内。 0064 在透明导电膜 (I) 中, 若 Ga 1.92Al 6.10, 则导电性不足并导致成膜 速度降低。另一方面, 。
36、在透明导电膜 (I) 中, 若2.18Al 1.74 Ga, 则导致导电 说 明 书 CN 103081028 A 8 6/17 页 9 性不足。由此, 会导致例如无法将最终所获得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 表面透明电极加以利用。 0065 另外, 对透明导电膜 (I) 而言, 在作为主要成分的氧化锌中, 锌与氧之间的键较强, 耐氢还原性优良, 因此能够高度保持透明导电膜的透明性。 0066 0067 构成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透明导电膜 (II) , 是表面凹凸性非常优良、 担负起对提 高透明导电膜层叠体整体的雾度率做出贡献的作用的透明导电膜。 优选透明导电膜 (II) 是 以氧化锌。
37、作为主要成分、 含有选自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元素并且添加元素的含量在 下式 (10) 表示的范围内。即, 优选透明导电膜 (II) 中铝和镓的含量在图 1 所示的区域 (B) 的范围内。 0068 Al 0.30 Ga 2.68Al 1.74 (10) 0069 在式 (10) 中, Al 是以 Al/(Zn Al)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铝含量, 另一方面, Ga 是以 Ga/(Zn Ga) 的原子数比 (%) 表示的镓含量。 0070 在透明导电膜 (II) 中, 若Ga2.68Al1.74, 则例如铝和镓容易扩散到 在透明导电膜 (II) 上形成的硅系薄膜中, 导致无法得到特性优。
38、良的硅系薄膜太阳能电池。 另外, 在透明导电膜 (II) 中, 若 Ga 2.68Al 1.74, 则会无法采用溅射法高速制 造出表面凹凸大、 雾度率高的透明导电膜。 另一方面, 在透明导电膜 (II) 中, 若Al+0.30 Ga, 则会导致导电性不足。由此会导致例如无法将最终所获得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作 为太阳能电池的表面透明电极加以利用。 0071 另外, 对透明导电膜 (II) 而言, 作为主要成分的氧化锌中, 锌与氧之间的键较强, 耐氢还原性优良, 因此能够高度保持透明导电膜的透明性。 0072 0073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 (II) 的表面粗糙度 (Ra) 在 35.0nm 。
39、以上。若透明导 电膜 (II) 的表面粗糙度 (Ra) 低于 35.0nm, 则雾度率不足够高, 在制作成硅系薄膜太阳能电 池时, 陷光效果差而无法实现高转换效率。 为了使其具有足够的陷光效果, 优选透明导电膜 (II) 的表面粗糙度 Ra 在 35.0nm 以上。其中, 若透明导电膜 (II) 的表面粗糙度 (Ra) 超过 70nm, 则会对透明导电膜 (II) 上形成的硅系薄膜的生长产生影响, 并且在透明导电膜 (II) 与硅系薄膜之间的界面上产生间隙而使接触性恶化, 从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恶化, 因此不 优选。 0074 0075 另外,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表面电阻在 25。
40、/ 以下。若表面 电阻超过 25/ , 则在作为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电极使用时, 在表面电极中的电损失增大, 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通过形成为如上所述的 膜组成, 能够使导电性良好, 基于此, 能够使表面电阻在 25/ 以下。优选本实施方式的 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表面电阻在 15/ 以下, 更优选在 10/ 以下。 0076 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由于其表面电阻越低, 表面电极部的电功率损 失就越小, 因此, 即使是大的单元 (cell) 面积也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例如, 通过 将氧化锌系透明导电膜作为结晶膜, 能够降低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表面电。
41、阻。 相反, 若表面 电极的表面电阻高, 则当太阳能电池的单元大时, 在表面电极中的电功率损失会增大到不 说 明 书 CN 103081028 A 9 7/17 页 10 能无视的水平, 因此需要减小单元面积而通过采用电阻低的金属布线对大量的小型单元进 行布线来增加面积。在不考虑在表面电极中的电功率损失的影响的情况下, 若表面电极的 表面电阻在65/以下, 则能够实现至少5cm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 若表面电极的表面电 阻为 20/ 以下, 则能够实现至少 8cm 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 进而, 若表面电极的表面电 阻在 15/ 以下, 则能够实现至少 12cm 的单元。 0077 小单元面积的太。
42、阳能电池, 是需要采用金属布线进行连接, 由于单元的间隔增多 等主要原因, 不仅存在通过连接单元而制作的一个模块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电量减小的问 题, 而且存在单元的每单位面积的制造成本增加等问题, 因此不优选。 0078 0079 对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而言, 由于透明导电膜 (I) 和透明导电膜 (II) 中的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上式 (9) 和式 (10) 的范围内, 所以, 能够在透明导电膜 (I) 的膜厚为 200 700nm、 透明导电膜 (II) 的膜厚为 300 2200nm 的范围中实现上述特性。各透明导 电膜的膜厚越薄, 则不仅在材料成本上有利而且由于膜自身的光吸收量少, 。
43、因此, 能够实现 高透过率的膜, 并且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0080 0081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雾度率在 10% 以上。如上所述, 由于能够 使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透明导电膜 (II) 的表面粗糙度 (Ra) 达到 35.0nm 以 上, 所以能够使雾度率达到 10% 以上。优选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雾度率为 10% 以上, 更优选 为15%以上, 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 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雾度率越大, 陷光效果就越优良, 因此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例如, 通过在后面详述的溅射条件下使各透明导电膜 成膜, 能够使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雾度率成为 10% 以上。。
44、 0082 若比较相同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相对于雾度率接近 0% 的表面电极, 在雾度率为 10%以上的表面电极中, 可确认由陷光效果带来的光电转换效率增加的效果。 在单结构的标 准薄膜硅系太阳能电池单元中, 为了实现光电转换效率在 8% 以上, 雾度率在 10% 以上是必 不可缺的。另外, 根据同样的评价, 为了实现光电转换效率在 12% 以上, 优选使用雾度率在 15% 以上的表面电极。进而, 为了实现光电转换效率在 15% 以上, 优选使用雾度率在 20% 以 上的表面电极。 0083 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是以不用顾虑资源枯竭的廉价材料即氧化锌作 为主要成分来构成的, 并且透。
45、明导电膜 (I) 和透明导电膜 (II) 中的添加元素的含量在上式 (9) 和式 (10) 的范围内。由此, 能够具有表面凹凸并兼备高雾度率和高导电性。基于此, 能 够提供低电阻且高透过性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另外, 仅采用溅射法就能够制造出透明导 电膜层叠体, 因此, 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表面透明电极使用的透明导电膜是优良的。 0084 0085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 可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 分、 含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烧结体靶, 并采用溅射法在 基板上依次层叠透明导电膜 (I) 和透明导电膜 (II) 来形成透明导电膜层叠体。 0086 。
46、构成透明导电膜层叠体的透明导电膜 (I) , 可通过使用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 含 有选自于铝和镓中的一种以上的添加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烧结体靶并采用溅射法进行制造。 透明导电膜 (I) 的溅射条件, 优选溅射气压为 0.1 0.8Pa、 基板温度为室温 400。 说 明 书 CN 103081028 A 10 8/17 页 11 0087 若制造透明导电膜 (I) 时的溅射气压低于 0.1Pa, 则放电变得不稳定, 无法稳定地 溅射成膜。 另一方面, 若溅射气压高于0.8Pa, 则难以获得致密的膜, 无法得到导电性优良的 透明导电膜。因此, 溅射气压优选为 0.1 0.8Pa。 0088 另外,。
47、 作为制造透明导电膜 (I) 时的溅射气体种类, 基本上优选为氩气, 但也可以 在其中混合有氢气等的还原性气体。 0089 氧化锌系的透明导电膜的导电性,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膜时的基板的加热温度。 其原因在于, 当加热基板的温度达到高温时, 膜的结晶性变得良好, 增大了载流子电子的迁 移率。 因此, 若基板温度越高, 则迁移率越高、 导电性越良好, 但是, 若基板温度低于室温, 则 难以获得结晶性优良的膜, 因此无法获得导电性优良的膜。 另外, 若基板温度高于400, 则 在形成膜时进入膜中的氧量过多而使载流子浓度减少, 从而导致导电性劣化。为了制作导 电性优良的透明导电膜 (I) , 更优选基板加热温度为 150 300。 0090 优选用于制造透明导电膜 (I) 的氧化物烧结体靶的铝含量 Al 和镓含量 Ga 在 上式 (9) 表示的范围内。若氧化物烧结体靶中的铝含量 Al 和镓含量 Ga 大于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