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机.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4766341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90460.3

申请日:

2013.03.20

公开号:

CN103143296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J 2/20申请日:20130320|||公开

IPC分类号:

B01J2/20

主分类号:

B01J2/20

申请人:

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汪顺来

地址:

245900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松奇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代理人:

汤茂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机,包括料斗以及布置于料斗内的鼠笼状滚筒部,所述滚筒部至少为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兜设于滚筒部下方的用于研料的网筛部以及布置于两滚筒部的周壁相对处下方的用于托撑网筛部中段的托撑杆,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V”或倒“U”字形布置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布置于料斗内的两滚筒部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之间的区域处,导料板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撑杆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延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效避免了传统的因悬空段存在而导致的不适宜的“长条状”颗粒成品的出现,从而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所需。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颗粒机,包括料斗(10)以及布置于料斗(10)内的鼠笼状滚筒部(20),所述滚筒部(20)至少为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兜设于滚筒部(20)下方的用于研料的网筛部(30)以及布置于两滚筒部(20)的周壁相对处下方的用于托撑网筛部(30)中段的托撑杆(40),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V”或倒“U”字形布置的导料板(50),所述导料板(50)布置于料斗(10)内的两滚筒部(20)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40)之间的区域处,导料板(50)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撑杆(40)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延布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撑杆(40)轴线平行滚筒部(20)轴线,导料板(50)两侧板体沿托撑杆(40)轴线所在铅垂面呈面对称布置。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撑杆(40)与导料板(50)之间留有供网筛部(30)安装穿设的空隙。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V”字形导料板(50)的两侧板体所构成夹角为6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部(20)包括用于构成其端面的圆盘部(21)以及连接两圆盘部(21)的圆柱状连接筋条(22),所述连接筋条(22)沿两圆盘部(21)外缘环向均布设置构成滚筒部(20)的鼠笼状构造;所述滚筒部(20)还包括布置于连接筋条(22)工作面所在周壁处的刮料板(23),所述刮料板(23)外形呈条板状且一一对应各连接筋条(22)设置,其一侧板面与相应连接筋条(22)的母线贴合固接设置,该侧板面沿滚筒部(20)转动方向顺延并与所述圆盘部(21)外缘间构成固接配合。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部(21)外缘上的和刮料板(23)板体所形成的交点处切线与刮料板(23)板体的交角为30°。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颗粒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机。
背景技术
颗粒机是利用滚筒的转动摇摆作用,从而通过挤压潮湿的粉末原料并使其经过预先布置好的网筛,从而将其研成颗粒状成品的一种装置。其具体结构在申请人为山东益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专利名称为“定向滚动颗粒机”(专利号:ZL201120422454.X)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有所描述:包括料斗以及布置于料斗内的鼠笼状滚筒部,料斗下部出料口相应设置网筛部;实际使用时,通过向料斗内倾泻潮湿粉末原料,以利用滚筒部的正反交替的搅动作用以实现粉末原料的成型目的。以上结构大都为单滚筒设备,后来,为提升颗粒机的制药效率,逐渐开始出现双滚筒的定向滚动颗粒机,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所示,大致为包括两个轴线平行的鼠笼状滚筒部,滚筒部下方设置网筛部,两滚筒部的相邻周壁的下方布置有轴线平行滚筒部轴线设置的托撑杆,两滚筒部的相对周壁下方设置轴线平行托撑杆的涨紧杆b,网筛部两端固接于涨紧杆上且其中段搭设于托撑杆处形成其“W”状粉末过滤面;开动机器时,将潮湿粉末原料倒入斗内,由滚筒部的相对转动定向滚动作用,将其原料向网筛部处挤压并使其形成颗粒,从而落入最下方的盛器中。上述双滚筒结构确实具备部分提升制药效率的优点,然而,其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小视:首先,如图1所示,由于托撑杆的单杆托撑结构,导致网筛部实际与其配合处仅仅为托撑杆的最上方的部分周壁,而位于该周壁两端的一小段网筛部实际上仍呈现悬空状态,而在实际粉末挤压时,两滚筒部相对转动产生挤压力,该力的最大作用点恰恰就处于托撑杆所在上述一小段网筛部(也即图1中的悬空段a)处;由于两滚筒部的巨大施力作用下,悬空段由于无内衬物体而在挤压呈块状的潮湿的粉末原料施压下产生内陷,从而又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段处的粉末原料容纳体积,导致该处粉末原料的淤积现象逐渐严重,潮湿的粉末原料不再继续沿网筛部顺延前行,而是直接在前述网筛部的上述悬空处就开始了落料动作,最终导致其颗粒成品呈现“长条状”,而不是厂家所需的类似板蓝根颗粒的“短条颗粒状”,从而给厂家的实际生产制作带来极大困扰,同时,原本粉末原料的沿网筛部的行进路径被前述凹陷处淤积的粉末原料阻碍,从而导致其工作效率始终无法进一步提升;此外,滚筒部本身的鼠笼状结构,其构成鼠笼结构的栅栏往往都直接通过圆钢焊接来实现,其圆钢本身的圆弧线条往往导致滚筒转动时无法实现对于原料的有效施力现象,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整个颗粒机的实际出料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颗粒机,可高效率的实现对于潮湿的粉末原料的均匀落料目的,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所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机,包括料斗以及布置于料斗内的鼠笼状滚筒部,所述滚筒部至少为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兜设于滚筒部下方的用于研料的网筛部以及布置于两滚筒部的周壁相对处下方的用于托撑网筛部中段的托撑杆,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V”或倒“U”字形布置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布置于料斗内的两滚筒部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之间的区域处,导料板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撑杆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延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导料板本身的板体结构直接覆盖或内衬于原本呈悬空状托撑杆两侧悬空段处,从而迫使原本易于从该悬空段倾泻的潮湿粉末原料被人为引导至正常的网筛部卸料区域处,也即实现了网筛部上的托撑杆与涨紧杆之间的整块区域的均匀落料目的;上述结构实现简单方便,又有效避免了传统的因悬空段存在而导致的不适宜的“长条状”颗粒成品的出现,从而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所需。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颗粒机的落料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后的落料状态图;
图3为滚筒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料板的结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颗粒机,包括料斗10以及布置于料斗10内的鼠笼状滚筒部20,所述滚筒部20至少为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兜设于滚筒部20下方的用于研料的网筛部30以及布置于两滚筒部20的周壁相对处下方的用于托撑网筛部30中段的托撑杆40,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V”或倒“U”字形布置的导料板50,所述导料板50布置于料斗10内的两滚筒部20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40之间的区域处,导料板50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撑杆40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延布置。
考虑到传统颗粒机由于如图1所示的悬空段a的存在,导致大量粉末原料在滚筒部20作用下被强行在该段区域内挤压,而悬空段a由于无内衬物而在挤压呈块状的潮湿的粉末原料巨大施压力下内陷,从而无形中又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段处的粉末原料容纳体积,进而进一步的导致该处粉末原料的淤积现象,大量粉末原料淤积与此并只能从该悬空段a的网筛部30处倾泻,不但导致出料时出现长条料现象,其大量粉末原料的淤积也阻碍了后续粉末原料的行进路径,从而最终致使其出料量反而受限,这样是其本身效率较之单滚筒部机体而言往往提升不大的根本原因。本发明通过以导料板50本身的板面结构直接覆盖或内衬于原本呈悬空状布置的托撑杆40两侧悬空段,具体如图2‑4所示,从而迫使原本易于从该悬空段倾泻的潮湿粉末原料被人为引导至正常的网筛部30卸料区域处,也即实现了网筛部30上的托撑杆40与涨紧杆之间的整块区域的均匀落料目的;上述结构实现简单方便,又有效避免了传统的因悬空段存在而导致的原料大量倾泻现象,进而杜绝不适宜的“长条状”颗粒成品的出现,从而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所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2极图4所示,所述托撑杆40轴线平行滚筒部20轴线,导料板50两侧板体沿托撑杆40轴线所在铅垂面呈面对称布置;所述托撑杆40与导料板50之间留有供网筛部30安装穿设的空隙;同时,所述倒“V”字形导料板50的两侧板体所构成夹角为60°。导料板的倒“V”字形结构,保证了对于由上方下落的粉末原料的高引导性,从而确保其能准确而有效的沿导料板50板面所构成的导向通道进入正常落料区域。实际使用时,本发明更倾向于将导料板50直接覆盖于网筛部30的上方处而不是内衬于网筛部30下方,从而一方面最大化保证导料板50的光滑板面对于潮湿粘结的粉末原料的导料目的;另一方面,则是避免当网筛部30布置于导料板50上方时,因网筛部30本体绕过倒“V”字形导料板50的出现巨大应力折弯现象,从而确保其实际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滚筒部20包括用于构成其端面的圆盘部21以及连接两圆盘部21的圆柱状连接筋条22,所述连接筋条22沿两圆盘部21外缘环向均布设置构成滚筒部20的鼠笼状构造;所述滚筒部20还包括布置于连接筋条22工作面所在周壁处的刮料板23,所述刮料板23外形呈条板状且一一对应各连接筋条22设置,其一侧板面与相应连接筋条22的母线贴合固接设置,该侧板面沿滚筒部20转动方向顺延并与所述圆盘部21外缘间构成固接配合;同时,所述圆盘部21外缘上的和刮料板23板体所形成的交点处切线与刮料板23板体的交角为30°。考虑到原本的滚筒部20的鼠笼结构,也即前述的仅仅依靠圆柱状连接筋条22和两圆盘部21的配合结构即实现对于粉末原料的下压目的,该种结构中的连接筋条22的光滑外周壁结构显然难以适合潮湿的粉末原料的拨动目的,在整个传统的滚筒部转动时,只会导致粉末原料堆不断被连接筋条22给“拨开”而不是“压下”或者“刮下”。本发明通过采用倾斜式的刮料板23结构,换句话说,也就是将原本难以施力的连接筋条22的圆柱形外周壁的工作面结构更换为倾斜面的易于施力的平板面式结构,从而也就保证了对于料斗10内堆积原料的有效下压目的。在滚筒部20的每次转动时,其朝向转动方向所在工作面处的刮料板23不断的推动粉末原料,使其不断沿其推动方向向下流动,经由导料板50最终进入正常的网筛部30工作段处,最终实现其研料操作。本发明的操作效率之高,就其出料量而言,在实际生产中可远远高于现有传统设备出料量的2到3倍;就其成品品质而言,前述导料板50的存在又有效确保了经由网筛部30出料后的成品完美呈现“短条颗粒状”的最佳成品状态,从而也即极大的提升了厂家的实际生产效益。

一种颗粒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颗粒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颗粒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颗粒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颗粒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329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3296 A *CN103143296A* (21)申请号 201310090460.3 (22)申请日 2013.03.20 B01J 2/20(2006.01) (71)申请人 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245900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松奇路 1 号 (72)发明人 汪顺来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4109 代理人 汤茂盛 (54) 发明名称 一种颗粒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机, 包括料斗以及布 置于料斗内的鼠笼状滚筒部, 。

2、所述滚筒部至少为 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兜 设于滚筒部下方的用于研料的网筛部以及布置于 两滚筒部的周壁相对处下方的用于托撑网筛部中 段的托撑杆,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 “V” 或倒 “U” 字 形布置的导料板, 所述导料板布置于料斗内的两 滚筒部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之间的区域处, 导料 板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撑杆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 延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有效避免了传统的因 悬空段存在而导致的不适宜的 “长条状” 颗粒成品 的出现, 从而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 所需。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3296 A CN 103143296 A *CN103143296A* 1/1 页 2 1. 一种颗粒机, 包括料斗 (10) 以及布置于料斗 (10) 内的鼠笼状滚筒部 (20) , 所述滚 筒部 (20) 至少为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兜设于滚筒部 (20) 下方的 用于研料的网筛部 (30) 以及布置于两滚筒部 (20) 的周壁相对处下方的用于托撑网筛部 (30) 中段的托撑杆 (4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 “V” 或倒 “U” 字形布置的。

4、导料 板 (50) , 所述导料板 (50) 布置于料斗 (10) 内的两滚筒部 (20) 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 (40) 之 间的区域处, 导料板 (50) 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撑杆 (40) 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延布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颗粒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托撑杆 (40) 轴线平行滚筒部 (20) 轴线, 导料板 (50) 两侧板体沿托撑杆 (40) 轴线所在铅垂面呈面对称布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颗粒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托撑杆 (40) 与导料板 (50) 之 间留有供网筛部 (30) 安装穿设的空隙。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颗粒机,。

5、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倒 “V” 字形导料板 (50) 的两侧板 体所构成夹角为 6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颗粒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滚筒部 (20) 包括用于构成其 端面的圆盘部 (21) 以及连接两圆盘部 (21) 的圆柱状连接筋条 (22) , 所述连接筋条 (22) 沿 两圆盘部 (21) 外缘环向均布设置构成滚筒部 (20) 的鼠笼状构造 ; 所述滚筒部 (20) 还包括 布置于连接筋条 (22) 工作面所在周壁处的刮料板 (23) , 所述刮料板 (23) 外形呈条板状且 一一对应各连接筋条 (22) 设置, 其一侧板面与相应连接筋条 (22) 的母线贴合固。

6、接设置, 该 侧板面沿滚筒部 (20) 转动方向顺延并与所述圆盘部 (21) 外缘间构成固接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颗粒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圆盘部 (21) 外缘上的和刮料板 (23) 板体所形成的交点处切线与刮料板 (23) 板体的交角为 3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3296 A 2 1/3 页 3 一种颗粒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颗粒机。 背景技术 0002 颗粒机是利用滚筒的转动摇摆作用, 从而通过挤压潮湿的粉末原料并使其经过预 先布置好的网筛, 从而将其研成颗粒状成品的一种装置。其具体结构在申请人为山东益宝 生物制品。

7、有限公司的专利名称为 “定向滚动颗粒机” (专利号 : ZL201120422454.X) 的实用 新型专利中有所描述 : 包括料斗以及布置于料斗内的鼠笼状滚筒部, 料斗下部出料口相应 设置网筛部 ; 实际使用时, 通过向料斗内倾泻潮湿粉末原料, 以利用滚筒部的正反交替的搅 动作用以实现粉末原料的成型目的。以上结构大都为单滚筒设备, 后来, 为提升颗粒机的 制药效率, 逐渐开始出现双滚筒的定向滚动颗粒机, 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 1 所示, 大致为包 括两个轴线平行的鼠笼状滚筒部, 滚筒部下方设置网筛部, 两滚筒部的相邻周壁的下方布 置有轴线平行滚筒部轴线设置的托撑杆, 两滚筒部的相对周壁下方设置。

8、轴线平行托撑杆的 涨紧杆 b, 网筛部两端固接于涨紧杆上且其中段搭设于托撑杆处形成其 “W” 状粉末过滤面 ; 开动机器时, 将潮湿粉末原料倒入斗内, 由滚筒部的相对转动定向滚动作用, 将其原料向网 筛部处挤压并使其形成颗粒, 从而落入最下方的盛器中。上述双滚筒结构确实具备部分提 升制药效率的优点, 然而, 其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小视 : 首先, 如图 1 所示, 由于托撑杆的单杆 托撑结构, 导致网筛部实际与其配合处仅仅为托撑杆的最上方的部分周壁, 而位于该周壁 两端的一小段网筛部实际上仍呈现悬空状态, 而在实际粉末挤压时, 两滚筒部相对转动产 生挤压力, 该力的最大作用点恰恰就处于托撑杆所在上。

9、述一小段网筛部 (也即图 1 中的悬 空段 a) 处 ; 由于两滚筒部的巨大施力作用下, 悬空段由于无内衬物体而在挤压呈块状的潮 湿的粉末原料施压下产生内陷, 从而又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段处的粉末原料容纳体积, 导致 该处粉末原料的淤积现象逐渐严重, 潮湿的粉末原料不再继续沿网筛部顺延前行, 而是直 接在前述网筛部的上述悬空处就开始了落料动作, 最终导致其颗粒成品呈现 “长条状” , 而 不是厂家所需的类似板蓝根颗粒的 “短条颗粒状” , 从而给厂家的实际生产制作带来极大困 扰, 同时, 原本粉末原料的沿网筛部的行进路径被前述凹陷处淤积的粉末原料阻碍, 从而导 致其工作效率始终无法进一步提升 ; 。

10、此外, 滚筒部本身的鼠笼状结构, 其构成鼠笼结构的栅 栏往往都直接通过圆钢焊接来实现, 其圆钢本身的圆弧线条往往导致滚筒转动时无法实现 对于原料的有效施力现象, 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整个颗粒机的实际出料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颗粒机, 可高效率的实现对于潮湿的粉末原 料的均匀落料目的, 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所需。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 一种颗粒机, 包括料斗以及布置于 料斗内的鼠笼状滚筒部, 所述滚筒部至少为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 兜设于滚筒部下方的用于研料的网筛部以及布置于两滚筒部的周壁相对处下。

11、方的用于托 说 明 书 CN 103143296 A 3 2/3 页 4 撑网筛部中段的托撑杆,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 “V” 或倒 “U” 字形布置的导料板, 所述导料板 布置于料斗内的两滚筒部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之间的区域处, 导料板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 撑杆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延布置。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以导料板本身的板体结构直接覆盖 或内衬于原本呈悬空状托撑杆两侧悬空段处, 从而迫使原本易于从该悬空段倾泻的潮湿粉 末原料被人为引导至正常的网筛部卸料区域处, 也即实现了网筛部上的托撑杆与涨紧杆之 间的整块区域的均匀落料目的 ; 上述结构实现简单方便, 又有效。

12、避免了传统的因悬空段存 在而导致的不适宜的 “长条状” 颗粒成品的出现, 从而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所 需。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为传统颗粒机的落料状态图 ; 0007 图 2 为本发明的装配后的落料状态图 ; 0008 图 3 为滚筒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09 图 4 为导料板的结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一种颗粒机, 包括料斗 10 以及布置于料斗 10 内的鼠笼状滚筒部 20, 所述滚筒部 20 至少为两个且两者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兜设于滚筒部 20 下方的用于研料 的网筛部 30 以及布置于两滚筒部 20 的周壁相对处下方的用于托撑网筛部 3。

13、0 中段的托撑 杆 40, 所述颗粒机还包括倒 “V” 或倒 “U” 字形布置的导料板 50, 所述导料板 50 布置于料斗 10内的两滚筒部20周壁相对处与托撑杆40之间的区域处, 导料板50的两侧板体分别由托 撑杆 40 上方向其周壁两侧顺延布置。 0011 考虑到传统颗粒机由于如图 1 所示的悬空段 a 的存在, 导致大量粉末原料在滚筒 部20作用下被强行在该段区域内挤压, 而悬空段a由于无内衬物而在挤压呈块状的潮湿的 粉末原料巨大施压力下内陷, 从而无形中又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段处的粉末原料容纳体积, 进而进一步的导致该处粉末原料的淤积现象, 大量粉末原料淤积与此并只能从该悬空段 a 的网。

14、筛部 30 处倾泻, 不但导致出料时出现长条料现象, 其大量粉末原料的淤积也阻碍了后 续粉末原料的行进路径, 从而最终致使其出料量反而受限, 这样是其本身效率较之单滚筒 部机体而言往往提升不大的根本原因。本发明通过以导料板 50 本身的板面结构直接覆盖 或内衬于原本呈悬空状布置的托撑杆 40 两侧悬空段, 具体如图 2-4 所示, 从而迫使原本易 于从该悬空段倾泻的潮湿粉末原料被人为引导至正常的网筛部 30 卸料区域处, 也即实现 了网筛部 30 上的托撑杆 40 与涨紧杆之间的整块区域的均匀落料目的 ; 上述结构实现简单 方便, 又有效避免了传统的因悬空段存在而导致的原料大量倾泻现象, 进而。

15、杜绝不适宜的 “长条状” 颗粒成品的出现, 从而有效确保其研后成品颗粒满足厂家所需。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 : 如图 2 极图 4 所示, 所述托撑杆 40 轴线平行滚筒 部 20 轴线, 导料板 50 两侧板体沿托撑杆 40 轴线所在铅垂面呈面对称布置 ; 所述托撑杆 40 与导料板 50 之间留有供网筛部 30 安装穿设的空隙 ; 同时, 所述倒 “V” 字形导料板 50 的两 侧板体所构成夹角为 60。导料板的倒 “V” 字形结构, 保证了对于由上方下落的粉末原料 说 明 书 CN 103143296 A 4 3/3 页 5 的高引导性, 从而确保其能准确而有效的沿导料板。

16、 50 板面所构成的导向通道进入正常落 料区域。实际使用时, 本发明更倾向于将导料板 50 直接覆盖于网筛部 30 的上方处而不是 内衬于网筛部 30 下方, 从而一方面最大化保证导料板 50 的光滑板面对于潮湿粘结的粉末 原料的导料目的 ; 另一方面, 则是避免当网筛部30布置于导料板50上方时, 因网筛部30本 体绕过倒 “V” 字形导料板 50 的出现巨大应力折弯现象, 从而确保其实际使用寿命。 0013 进一步的, 如图 2-3 所示, 所述滚筒部 20 包括用于构成其端面的圆盘部 21 以及 连接两圆盘部 21 的圆柱状连接筋条 22, 所述连接筋条 22 沿两圆盘部 21 外缘环向。

17、均布设 置构成滚筒部 20 的鼠笼状构造 ; 所述滚筒部 20 还包括布置于连接筋条 22 工作面所在周 壁处的刮料板 23, 所述刮料板 23 外形呈条板状且一一对应各连接筋条 22 设置, 其一侧板 面与相应连接筋条 22 的母线贴合固接设置, 该侧板面沿滚筒部 20 转动方向顺延并与所述 圆盘部 21 外缘间构成固接配合 ; 同时, 所述圆盘部 21 外缘上的和刮料板 23 板体所形成的 交点处切线与刮料板 23 板体的交角为 30。考虑到原本的滚筒部 20 的鼠笼结构, 也即前 述的仅仅依靠圆柱状连接筋条22和两圆盘部21的配合结构即实现对于粉末原料的下压目 的, 该种结构中的连接筋条。

18、 22 的光滑外周壁结构显然难以适合潮湿的粉末原料的拨动目 的, 在整个传统的滚筒部转动时, 只会导致粉末原料堆不断被连接筋条 22 给 “拨开” 而不是 “压下” 或者 “刮下” 。本发明通过采用倾斜式的刮料板 23 结构, 换句话说, 也就是将原本难 以施力的连接筋条 22 的圆柱形外周壁的工作面结构更换为倾斜面的易于施力的平板面式 结构, 从而也就保证了对于料斗 10 内堆积原料的有效下压目的。在滚筒部 20 的每次转动 时, 其朝向转动方向所在工作面处的刮料板 23 不断的推动粉末原料, 使其不断沿其推动方 向向下流动, 经由导料板 50 最终进入正常的网筛部 30 工作段处, 最终实现其研料操作。本 发明的操作效率之高, 就其出料量而言, 在实际生产中可远远高于现有传统设备出料量的 2 到3倍 ; 就其成品品质而言, 前述导料板50的存在又有效确保了经由网筛部30出料后的成 品完美呈现 “短条颗粒状” 的最佳成品状态, 从而也即极大的提升了厂家的实际生产效益。 说 明 书 CN 103143296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3296 A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3296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