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装置及PCB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装置及PCB板.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7220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72202 A (21)申请号 201310038622.9 (22)申请日 2013.01.31 H01L 23/498(2006.01) H01L 25/16(2006.01) (71)申请人 联想 (北京) 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创业路 6 号 (72)发明人 刘彤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91 代理人 黄志华 (54) 发明名称 电路装置及 PCB 板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路装置及 PCB 板, 包括 :。
2、 PCB板 ; 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第一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引脚中包括有 M 个引脚, M 为不小于 2 的整数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与所述第一组引 脚不同的第二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二组引脚中包 括有 N 个引脚, N 为不小于 2 的整数 ; 第一电子器 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第二 电子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 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 上表面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 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所述上表面具有第二距 离, 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
3、第二距离不相同。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72202 A CN 103972202 A 1/2 页 2 1. 一种电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装置包括 : PCB 板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第一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引脚中包括有 M 个引脚, M 为不 小于 2 的整数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与所述第一组引脚不同的第二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二组引脚 中包括有 N 个引脚, N 为不。
4、小于 2 的整数 ; 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第二电子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 方式不同 ; 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第 二电子器件的第二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所述上表面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 第二距离不相同。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 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具体为 : 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一组固定物, 在所述第一。
5、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一 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在所述第二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二组固定物,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二 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 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的第二厚度不同, 使得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 第二距离不相同。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 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具体为 : 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一组固定物, 在所述第。
6、一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一 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固定在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组管脚与所 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和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固 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管脚的第一长度不同。 4. 如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所 述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具体包括 :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电子 器件的第一组管脚穿过所述。
7、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组引脚连接, 使得所述第一电子 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 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一通孔的集合。 5. 如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导电时, 所述 第一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外表面上都覆盖有第一绝缘层。 6.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固定物导电时, 所述第二组 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外表面上都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7.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所述通 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二。
8、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具体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72202 A 2 2/2 页 3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电子 器件的第二组管脚穿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电子 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 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二通孔的集合。 8. 一种 PCB 板,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第一组引脚, 用于将第一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 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引脚中包括有 M 个引脚, M 为不小于。
9、 2 的整数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与所述第一组引脚不同的第二组引脚, 用于将第二电子器件通 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二组引脚中包括有N个引脚, N为不小于2 的整数, 以使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电 子器件的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的第二距离不相同。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 PCB 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 PCB 板包括 : 第一组固定物, 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 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 组固定物的上部,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 通 ; 第二组固。
10、定物, 设置在所述第二引脚上, 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组 固定物的上部, 通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的第二厚度不同, 使得所述第一距离和 所述第二距离不相同。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 PCB 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 PCB 板包括 : 第一组固定物, 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 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 组固定物的上部,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 通 ; 在所述 PCB 板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组管脚与所 。
11、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和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72202 A 3 1/12 页 4 电路装置及 PCB 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路装置及 PCB 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发展, 现有的电子器件都是设置在 PCB 板的表面, 可以将多个 电子器件通过堆叠的方式组成一个具有3D布局的器件, 使得PCB板的表面行能够设置更多 的电子器件, 导致设置在 PCB 板上的电子器件的数量较少的受到 PCB 板的表面的面积的限 制, 例如 SiP/PoP 是用芯片堆叠的方式形成 3D 布局, 使得芯片的数。
12、量较少受到 PCB 板的表 面的面积的限制, 从而使得所述 PCB 板的表面上能够放置更多的芯片, 进而方便用户使用。 0003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 至少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 如下技术问题 : 0004 在现有的 PCB 板上设置电子器件时, 存在电子器件的数量受 PCB 板的表面积限制 的技术问题, 这是因为现有的电子器件都是设置在PCB板的表面上, 而PCB板的表面积都是 一个定值, 在第一电子器件占据 PCB 板的表面积中的第一面积时, 其他的电子器件只能设 置在 PCB 板的表面积中的除第一面积之外的第二面积上 ; 另外, 虽然可以将多个电子器件 通过堆叠的。
13、方式组成一个3D封装器件, 由于3D封装器件的工艺复杂, 散热性也存在较大的 问题, 而且所述 3D 封装器件同样是设置在所述 PCB 板的表面上, 使得安装在 PCB 板的表面 积上的电子器件的数量仍然会有较大的限制, 使得安装在 PCB 板上的电子器件的数量受到 PCB 板的表面积限制的问题, 进而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 用户的体验也不好。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路装置及 PCB 板, 用以解决在现有的 PCB 板上设置 电子器件时, 存在电子器件的数量受 PCB 板的表面积限制的技术问题。 000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装置, 所述电路装置包括 : PCB 板。
14、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第一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引脚中包括有 M 个引脚, M 为不小于 2 的整数 ; 设置在 所述PCB板上的与所述第一组引脚不同的第二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二组引脚中包括有N个 引脚, N为不小于2的整数 ; 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第二电子 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 其 中,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第二电子 器件的第二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所述上表面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 离不相同。 00。
15、07 可选的,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所述第二电子 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具体为 : 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一组 固定物,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 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在所述第二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二组固定物, 在所 述第二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说 明 书 CN 103972202 A 4 2/12 页 5 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的第二 厚度不同, 使得所述第。
16、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不相同。 0008 可选的,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所述第二电子 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具体为 : 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一组 固定物,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 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固定在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 所 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组管脚与所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和所述第 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管脚的第一长度不同。 0009 可选的,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17、,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 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具体包括 :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上 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组管脚穿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与 所述第一组引脚连接, 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 第一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一通孔的集合。 0010 可选的,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导电时,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外 表面上都覆盖有第一绝缘层。 0011 可选的, 在所述第二固定物导电时,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外表 面上都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0012。
18、 可选的,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二 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具体包括 :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上 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组管脚穿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与 所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 第二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二通孔的集合。 0013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PCB 板, 包括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第一组引脚, 用 于将第一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引脚中包括有 M 个引。
19、脚, M 为不小于 2 的整数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与所述第一组引脚不同的第二组引 脚, 用于将第二电子器件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二组引脚中包 括有 N 个引脚, N 为不小于 2 的整数, 以使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 面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的第二距离不相同。 0014 可选的, 所述 PCB 板包括 : 第一组固定物, 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 用于将所述 第一电子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上部,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 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第二组固定物, 设。
20、置在所述第二引脚上, 用于将所述第二电 子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的上部, 通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与所 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的第二厚度 不同, 使得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不相同。 0015 可选的, 所述 PCB 板包括 : 第一组固定物, 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 用于将所述 第一电子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上部,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 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在所述 PCB 板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将所述第二 电子器件的第二组管脚与所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和所述第。
21、二组引脚 导通。 说 明 书 CN 103972202 A 5 3/12 页 6 0016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 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 0017 其一、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第二电子器件通过第二方式与第二组引脚导通, 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底面距离所 述PCB板的上表面具有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底面距离所述PCB板的所述 上表面具有的第二距离不同, 使得电子器件在 PCB 板上做 3D 堆叠, 在与 PCB 板相关的空间 中也可以设置电子器件, 从而解决了在现有的 PCB 板上设置电子器件时, 存在电子。
22、器件的 数量受 PCB 板的表面积限制的技术问题, 进而实现了在 PCB 板上设置的电子器件的数量不 会受到PCB板的表面积限制, 使得在PCB板上设置的电子器件的数量更多的技术效果, 进而 方便用户使用, 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0018 其二、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将第一电子器件设置在第一组固定物的上部, 将第二 电子器件设置在第二组固定物的上部, 由于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固 定物的第二厚度不同, 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器件和第二电子设备都设置在 PCB 板的上部空间 中, 从而使得与PCB板对应的用于设置电子器件的面积增大, 使得设置在PCB板上的电子器 件增多, 从而方便用户使。
23、用, 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2 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第一固定物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3 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物的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4 为本申请第一实例中第三固定物的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5 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四固定物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6 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电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 7 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电子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路装置及 PCB 板, 用以解决在现有的 PCB 板上设置。
24、 电子器件时, 存在电子器件的数量受 PCB 板的表面积限制的技术问题。 0027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 总体思路如下 : 0028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第二电 子器件通过第二方式与第二组引脚导通, 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具有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所述上表 面具有的第二距离不同, 使得电子器件在 PCB 板上做 3D 堆叠, 在与 PCB 板相关的空间中也 可以设置电子器件, 从而解决了在现有的 PCB 板上设置电子器件时, 存在电子器件的数量 受 P。
25、CB 板的表面积限制的技术问题, 进而实现了在 PCB 板上设置的电子器件的数量不会受 到PCB板的表面积限制, 使得在PCB板上设置的电子器件的数量更多的技术效果, 进而方便 用户使用, 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0029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 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0 实施例一 : 说 明 书 CN 103972202 A 6 4/12 页 7 0031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装置, 所述电路装置包括 : PCB 板 ; 设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第一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一组引脚中包括有 M 个引脚, M 为不小于 2 。
26、的整数 ; 设 置在所述 PCB 板上的与所述第一组引脚不同的第二组引脚, 其中, 所述第二组引脚中包括 有N个引脚, N为不小于2的整数 ; 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 第 二电子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不 同 ; 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第二 电子器件的第二底面距离所述 PCB 板的所述上表面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 二距离不相同。 003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 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具 体为 : 在所述第一。
27、组引脚上设置有第一组固定物,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一 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一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0033 具体来讲, 参见图 1, 所述电路装置包括 : PCB 板 10 ; 设置在 PCB 板 10 上的第一组 引脚, 所述第一组引脚包括第一引脚 20 和第二引脚 21 ; 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一 组固定物,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包括第一固定物 30 和第二固定物 31, 其中, 第一固定物 30 通 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引脚 20 的上方, 第二固定物 31 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 定在第二引脚 21 的上方,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上。
28、部设置第一电子器件 40, 第一电子器件 40 例如是 BGA、 SMA 等电子芯片, 通过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将第一电子器件 40 与所述第一组 引脚导通。 0034 其中, 由于所述第一组固定物是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引脚上的, 且所述第一组引脚 至少包括两个引脚, 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也至少包括两个固定物, 用于在所述至少 两个引脚中的每个引脚上都设置有一个固定物。 003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至 少两个固定物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 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第一组管脚穿过所述至少 两个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组引脚连接, 使得第一电子器件 40。
29、 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其 中,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一通孔的 集合。 0036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参见图 1, 为了使得第一电子器件 40 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所 述第一组固定物上方,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厚度相同, 即, 第一固定物 30 的厚度与第二固定物31的厚度相同, 比如 : 第一固定物30的厚度为15微米, 第二固定物31 的厚度也为 15 微米, 导致第一电子器件 40 能够水平的放置在第一固定物 30 和第二固定物 31的上方, 从而减少第一电子器件40处于倾斜状态的几率, 使得第一固定物30和第二固定 物 31 。
30、承受的压力更均匀, 进而导致第一电子器件 40 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固定 物上方。 0037 参见图1,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即, 第一固定物30和第二固定物31都不 导电, 在第一固定物 30 的中间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 32, 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第一管脚 41 穿 过第一通孔 32 与第一引脚 20 连接 ; 在第二固定物 31 的中间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 33, 第一 电子器件 40 的第二管脚 42 穿过第一通孔 33 与第二引脚 21 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组引脚包 括第一引脚 20 和第二引脚 21。由于第一管脚 41 和第一引脚 20 连接且第二管脚 42 和。
31、第二 引脚21连接, 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器件40能够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进而导致第一电子器 说 明 书 CN 103972202 A 7 5/12 页 8 件 40 能够通电, 并进行正常运行。 0038 其中,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由橡皮、 塑料、 玻璃、 陶瓷、 云母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制成, 例如第一固定物 30 可以是由橡皮材料制成, 也可以是由玻璃和陶瓷的组合材料制 成, 第二固定物 31 与第一固定物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比如 : 第一固定物 30 由玻璃材料制成时, 第二固定物 31 由橡皮材料制成。 0039 在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导电。
32、时,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由金、 银、 铜、 导电 橡胶和导电塑料等多种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制成, 例如第一固定物 30 可以由 导电橡胶制成, 也可以由银和铜组成的复合材料制成。 当然, 由于所述第一组固定物至少包 括第一固定物和第二固定物, 所述第一固定物可以通过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固定物也 可以通过不导电材料制成。 004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参见图 2 和图 3,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导电时, 第一固定物 30 为实心的球体, 即, 第一固定物 30 上未开设有通孔, 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第一管脚 41 与第一 固定物 30 的第一端 302 焊接, 第一引脚 20 与第一固。
33、定物 30 的第二端 303 焊接 ; 第二固定 物 31 也为实心的球体, 即, 第二固定物 31 上也未开设有通孔, 第二固定物 31 的上端 304 与 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第二管脚 42 焊接, 第二固定物 31 的下端 305 与第二引脚 21 焊接, 从而 使得第一电子器件 40 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0041 其中,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导电时,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上 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通孔, 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第一组管脚穿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三通孔与 所述第一组引脚连接, 使得第一电子器件 40 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 第三通孔为设置在。
34、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三通孔的集合。 在具体实施 过程中,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中存在一个固定物上开设第三通孔, 另一 个固定物为实心的球体。 当然,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还可以设置成长方体, 梯形体等结构。 004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导电时, 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 固定物的外表面上都覆盖有第一绝缘层。 具体来讲, 参见图2, 第一固定物30的外表面上覆 盖有第一绝缘层 60, 第二固定物 31 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 61。由于在所述第一组 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外表面上都覆盖有第一绝缘层, 从而能够减少PCB板10。
35、出现电 路短路的情况, 而在出现电路短路时会对 PCB 板 10 造成损害,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 PCB 板 10 的工作效率。 004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具 体为 : 在所述第二组引脚上设置有第二组固定物,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上部设置所述第二 电子器件, 通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 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的第二厚度不同, 使得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 第二距离不相同。 0044 其中,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具有相同的厚度时, 所述第一组固 定物的第一厚度只具有一。
36、个数值 ; 在所述第一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的厚度有不相 同时, 所述第一厚度就会具有多个数值 ; 同理, 所述第二厚度具有一个或多个数值。 0045 具体来讲, 参见图 1, 所述电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 PCB 板 10 上的第二组引脚, 所述 第二组引脚包括第三引脚 22 和第四引脚 23 ; 在所述第二组引脚上方设置有第二组固定物, 说 明 书 CN 103972202 A 8 6/12 页 9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包括第三固定物34和第四固定物35, 其中, 第三固定物34通过焊接或粘 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三引脚 22 的上方, 第四固定物 35 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第四引 脚 23 。
37、的上方,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的上部设置第二电子器件 50, 第二电子器件 50 例如是 BGA、 SMA 等电子芯片, 通过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将第二电子器件 50 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0046 其中, 由于所述第二组固定物是设置在所述第二组引脚上的, 且所述第二组引脚 至少包括两个引脚, 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也至少包括两个固定物, 用于在所述至少 两个引脚中的每个引脚上都设置有一个固定物。 0047 参见图 1,, 第三固定物 34 由第一子固定物 36 和第二子固定物 37 组成, 且第一子 固定物 36 固定在第二子固定物 37 的上部 ; 第四固定物 35 由第三子固定物 38 和。
38、第四子固 定物 39 组成, 且第三子固定物 38 固定在第四子固定物 39 的上部, 在第一子固定物 36 和第 三子固定物 38 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子器件 50, 为了使得第二电子器件 50 与第一电子器件 40处于分离状态, 第三固定物34的厚度要不小于第一固定物30和第一电子器件40的厚度 之和, 且第四固定物 35 的厚度也要不小于第二固定物 31 和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厚度之和, 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器件 40 和第二电子器件 50 都能够正常工作, 不会相互干扰。 004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为了使得第一电子器件 40 和第二电子器件 50 都能够正常工 作, 在第一固定物 30。
39、 的第一厚度为 20 微米, 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厚度为 15 微米时, 由于第 三固定物 34 的第二厚度为第一子固定物 36 的厚度和第二子固定物 37 的厚度的第一厚度 之和, 使得所述第一厚度之和的厚度值不小于 35 微米 ; 同理, 在第二固定物 31 的第一厚度 为 20 微米时, 由于第一电子器件 40 的厚度为 15 微米, 且第四固定物 35 的第二厚度为第三 子固定物 38 的厚度和第四固定物 39 的厚度的第二厚度之和, 使得所述第二厚度之和的厚 度值也要不小于 35 微米。 0049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参见图 1, 为了使得第二电子器件 50 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所 。
40、述第二组固定物上方,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厚度相同, 即, 第三固定物 34 的厚度与第四固定物35的厚度相同, 比如 : 第三固定物34的厚度为25微米, 第四固定物35 的厚度也为 25 微米, 导致第二电子器件 50 能够水平的放置在第三固定物 34 和第四固定物 35的上方, 从而减少第二电子器件50处于倾斜状态的几率, 使得第三固定物34和第四固定 物 35 承受的压力更均匀, 进而导致第二电子器件 50 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所述第二组固定 物上方。 005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至 少两个固定物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
41、,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组管脚穿过所述至少 两个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 中,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二通孔的 集合。 005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参见图 1,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不导电时, 即, 第三固定物 34 和第四固定物 35 都不导电, 由于第三固定物 34 包括第一子固定物 36 和第二子固定物 37, 在第一子固定物 36 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 在第二子固定物 37 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 四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相互对应, 组成第二通孔 300, 使得第二电子器件。
42、 50 的第三管脚 51 穿过第二通孔 300 与第三引脚 22 连接 ; 由于第四固定物 35 包括第三子固定 物 38 和第四子固定物 39, 在第三子固定物 38 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五通孔, 在第四子固定 说 明 书 CN 103972202 A 9 7/12 页 10 物 39 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六通孔, 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相互对应, 组成第二通孔 301, 使得第二电子器件 50 的第四管脚 52 穿过第二通孔 301 与第三引脚 23 连接, 其中, 所 述第二组管脚包括第三管脚 51 和第四管脚 52。由于第三管脚 51 和第三引脚 22 连接且第 四管脚 52 和第四引。
43、脚 23 连接, 从而使得第二电子器件 50 能够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进 而导致第二电子器件 50 能够通电, 并进行正常运行。 0052 其中,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由橡皮、 塑料、 玻璃、 陶瓷、 云母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制成, 例如第一子固定物 36 可以是由橡皮材料制成, 也可以是由玻璃和陶瓷的组合材料制 成, 第二子固定物 37 与第一子固定物 36 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 成, 比如 : 第一子固定物 36 由玻璃材料制成时, 第二子固定物 37 由橡皮材料制成 ; 同理, 第 三子固定物 38 和第四子固定物 39 也可以由不同或相同的材料制成。 005。
44、3 在另一实施例中,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导电时,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每个固定物 由金、 银、 铜、 导电橡胶和导电塑料等多种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制成, 例如第三 固定物 34 可以由导电橡胶制成, 也可以由银和铜组成的复合材料制成。当然, 由于所述第 二组固定物至少包括第三固定物和第四固定物, 所述第三固定物可以通过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第四固定物也可以通过不导电材料制成。 005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参见图 4 和图 5,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导电时, 第三固定物 34 包括第一子固定物 36 和第二子固定物 37, 其中, 第一子固定物 36 和第二子固定物 37 都为 为实心的球体。
45、, 即, 第一子固定物 36 和第二子固定物 37 上都未开设有通孔, 第二电子器件 50 的第三管脚 51 与第一子固定物 36 的上端 306 焊接, 第三引脚 22 与第二子固定物 37 的 下端 307 焊接 ; 第四固定物 35 包括第三子固定物 38 和第四子固定物 39, 第三子固定物 38 和第四子固定物 39 也都为实心的球体, 即, 第三子固定物 38 和第四子固定物 39 上也都未 开设有通孔, 第三子固定物 38 的上端 308 与第二电子器件 50 的第四管脚 52 焊接, 第四子 固定物 39 的下端 309 与第四引脚 23 焊接, 从而使得第二电子器件 50 与。
46、所述第二组引脚导 通。 0055 其中,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导电时, 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上 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通孔, 第二电子器件 50 的第二组管脚穿过所述至少两个第四通孔与 所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使得第二电子器件 50 与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 第四通孔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物中的每个固定物上的第四通孔的集合。 在具体实施 过程中,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至少两个固定物中可以存在一个固定物上开设第四通孔, 另一个固定物为实心的球体。当然,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还可以设置成长 方体, 梯形体等结构。 005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在所述第二组。
47、固定物导电时, 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 固定物的外表面上都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具体来讲, 参见图2, 第一子固定物36的外表面上 覆盖有第二绝缘层70, 第二子固定物37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71, 第三子固定物38 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72, 第四子固定物 33 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73。由 于在所述第二组固定物中的每一个固定物的外表面上都覆盖有第二绝缘层, 从而能够减少 PCB 板 10 出现电路短路的情况, 而在出现电路短路时会对 PCB 板 10 造成损害, 从而能够有 效提高 PCB 板 10 的工作效率。 0057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 。
48、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 说 明 书 CN 103972202 A 10 8/12 页 11 0058 其一、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一组引脚导通, 第二电子器件通过第二方式与第二组引脚导通, 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底面距离所 述PCB板的上表面具有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二底面距离所述PCB板的所述 上表面具有的第二距离不同, 使得电子器件在 PCB 板上做 3D 堆叠, 在与 PCB 板相关的空间 中也可以设置电子器件, 从而解决了在现有的 PCB 板上设置电子器件时, 存在电子器件的 数量受 PCB 板的表面积限制的技术问题, 进而实现了在 。
49、PCB 板上设置的电子器件的数量不 会受到PCB板的表面积限制, 使得在PCB板上设置的电子器件的数量更多的技术效果, 进而 方便用户使用, 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0059 其二、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将第一电子器件设置在第一组固定物的上部, 将第二 电子器件设置在第二组固定物的上部, 由于所述第一组固定物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组固 定物的第二厚度不同, 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器件和第二电子设备都设置在 PCB 板的上部空间 中, 从而使得与PCB板对应的用于设置电子器件的面积增大, 使得设置在PCB板上的电子器 件增多, 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0060 实施例二 : 0061 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同和所述第 二组引脚在所述 PCB 板上的位置也不同。所述第二电子器件, 通过第二方式与所述第二组 引脚导通, 具体为 :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固定在所述 PCB 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第 二组管脚与所述第二组引脚连接, 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器件和所述第二组引脚导通。 0062 在具体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