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475918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43300.X

申请日:

2014.07.18

公开号:

CN104115671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G 1/0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黄文豪 项英 常德龙 刘楠 董儒贞 张铭望变更后:黄文豪 项英 董儒贞 罗宏君 唐玉红 杨君利 高庆国 常德龙 胡伟华 崔令军 黄琳 刘楠 马志刚 张云岭 张铭望|||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140718|||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C05G3/00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发明人:

黄文豪; 项英; 常德龙; 刘楠; 董儒贞; 张铭望

地址: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代理人:

杨妙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名贵中药材山茱萸果核及含品像不佳的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剩余物珍贵资源培育的山茱萸香菇;其生产方法中采用的“营养液配方炮制”、“营养液注入”和“营养液浸入”等一系列步骤,即方便、又可行,有利菇农掌握和实施。通过对“山茱萸香菇”有效成分检测及对比分析,“山茱萸香菇”中含有熊果酸等山茱萸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熊果酸具有抗癌、抗菌、抗炎、降血清转氨酶、降温和安定等作用。为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培育功能型食用菌的研发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和研究思路。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培养基中的有效成分,使香菇产品对人体更具健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8.0%~12.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
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干燥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 40~65%、山茱萸果实8~15%、阔叶材木屑10~20%、麸皮15~20%、石膏粉1~3%和蔗糖1~2%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0~24小时后,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  
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4︰1~2︰2︰1~3︰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0~4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2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  
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5~8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2~0.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
 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0%、山茱萸果实10 %、阔叶材木屑13 %、麸皮15 %、石膏粉1 %和蔗糖1 %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3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5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5︰2︰2︰1.5︰2 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5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5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中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分别粉碎成0.1mm~0.5mm的颗粒。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香菇每一潮收获后,是指一茬香菇可收获得3~4潮。

说明书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功能型食用菌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为原料而研制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鲜品年产量已达10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3。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重的农村三大产业,是我国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国食用菌生产存在着林木资源消耗大、产品功能单一、经济效益低、产出比倒挂等严重现象。食用菌产业实际上已步入拼资源、拼消耗、低产出的恶性循环。据统计,2006年我国用于“木生菌”生产的林木消耗量达3800万m3,造成了严重的林木资源砍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次生灾害频发,“菌林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利用新型培养基,创造性研发功能型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品品质与经济效益,已成了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同时又是药用植物种植和加工利用大国,年产药用植物占世界总量的2/3,已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达11118种。由于我国植物中药主要取材根、茎、叶、花、果、核、皮等为原料入药,因此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剩余物被废弃,至今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资源浪费巨大。现代科学已证明,多数药用植物剩余物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为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充足的原料。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以成熟山茱萸果实弃核晒干后的果肉入药,在我国十个省份有自然分布,主产河南、浙江、陕西。河南嵩县伏牛山区既是我国香菇传统栽培地、也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山茱萸主产地,每年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收后,嵩县伏牛山区乡镇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大量废弃的山茱萸果核。据统计,河南省伏牛山区是山茱萸主产区,每年废弃的山茱萸果核约6500吨,全国约2.1万吨山茱萸果核被废弃。这些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不仅造成了药用植物山茱萸剩余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招来大量的苍蝇、蚊虫,严重地恶化了当地的卫生环境。为此,发明人对山茱萸剩余物山茱萸果核培育功能型香菇技术进行了研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科学、有效地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研制了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它是针对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山茱萸果核为主要原材料,培育出的一种对人体更具健康的新型功能型食用菌“山茱萸香菇”。通过对“山茱萸香菇”有效成分检测及对比分析,发现“山茱萸香菇”中含有熊果酸等山茱萸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熊果酸具有抗癌、抗菌、抗炎、降血清转氨酶、降温和安定等作用;可作为药物、食品的乳化剂;动物试验证明,熊果酸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为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培育功能型食用菌的研发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8.0%~12.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
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干燥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 40~65%、山茱萸果实8~15%、阔叶材木屑10~20%、麸皮15~20%、石膏粉1~3%和蔗糖1~2%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0~24小时后,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  
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4︰1~2︰2︰1~3︰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0~4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2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  
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5~8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2~0.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
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
进一步,所述的第三步中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分别粉碎成0.1mm~0.5mm的颗粒。
进一步,所述的香菇每一潮收获后,是指一茬香菇可收获得3~4潮。
本发明培育的山茱萸香菇充分利用了我国传统植物中药剩余物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等珍贵资源,开拓了山茱萸果核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向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绿色健康食品,提升了传统栽培方式的香菇对人体健康保障的有益功能,降低了香菇培育对林木的依赖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为我国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研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是以山茱萸果核为香菇栽培主要原料,为山区香菇栽培原料获得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整个示范区山茱萸果核剩余物巨大浪费和大量林木资源砍伐,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卫生环境,为我国名贵中药材剩余物山茱萸果核的利用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便利途径。
2、本发明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的研制成功,充分利用了名贵中药材山茱萸果核(含品像不佳的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等剩余物珍贵资源,向人们提供一种更具健康的绿色食品,为我国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研发开拓了一条新思路。
3、本发明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中,采用的“营养液配方炮制”、“营养液注入”和“营养液浸入”等一系列步骤,即方便、又可行,有利菇农掌握和实施。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培养基中的有效成分,使香菇产品对人体更具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8.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 
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5%、山茱萸果实8 %、阔叶材木屑10 %、麸皮15 %、石膏粉1 %和蔗糖1 %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 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1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 
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2︰2︰2︰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 
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5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2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
 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
 实施例2: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10.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 
 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0%、山茱萸果实10 %、阔叶材木屑13 %、麸皮15 %、石膏粉1 %和蔗糖1 %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3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5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 
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5︰2︰2︰1.5︰2 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5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5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 
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7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6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4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
 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
实施例3: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12.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 
 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0%、山茱萸果实15 %、阔叶材木屑13 %、麸皮20 %、石膏粉1 %和蔗糖1 %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2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 
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5︰1.5︰2︰2︰2 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8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5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 
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8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6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
 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 
实施例4: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11.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 
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40%、山茱萸果实15 %、阔叶材木屑20 %、麸皮20 %、石膏粉3 %和蔗糖2 %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3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3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
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1.5︰2︰2.5︰2 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4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2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 
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6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
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567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5671A21申请号201410343300X22申请日20140718A01G1/04200601C05G3/0020060171申请人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地址45000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3号72发明人黄文豪项英常德龙刘楠董儒贞张铭望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7代理人杨妙琴54发明名称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名贵中药材山茱萸果核及含品像不佳的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剩余物珍贵资源培育的山。

2、茱萸香菇;其生产方法中采用的“营养液配方炮制”、“营养液注入”和“营养液浸入”等一系列步骤,即方便、又可行,有利菇农掌握和实施。通过对“山茱萸香菇”有效成分检测及对比分析,“山茱萸香菇”中含有熊果酸等山茱萸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熊果酸具有抗癌、抗菌、抗炎、降血清转氨酶、降温和安定等作用。为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培育功能型食用菌的研发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和研究思路。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培养基中的有效成分,使香菇产品对人体更具健康。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5671ACN104115671。

3、A1/1页21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8012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干燥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4065、山茱萸果实815、阔叶材木屑1020、麸皮1520、石膏粉13和蔗糖12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024小时后,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

4、,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412213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04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2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58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20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

5、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0、山茱萸果实10、阔叶材木屑13、麸皮15、石膏粉1和蔗糖1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3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5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

6、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52215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5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5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中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分别粉碎成01MM05MM的颗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香菇每一潮收获后,是。

7、指一茬香菇可收获得34潮。权利要求书CN104115671A1/5页3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功能型食用菌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为原料而研制的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0002背景技术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鲜品年产量已达10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3。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重的农村三大产业,是我国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国食用菌生产存在着林木资源消耗大、产品功能单一、经济效益低、产出比倒挂等严重现象。食用菌产业实际上已步入拼资源、拼消耗、低产出的恶性循环。据统计,。

8、2006年我国用于“木生菌”生产的林木消耗量达3800万M3,造成了严重的林木资源砍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次生灾害频发,“菌林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利用新型培养基,创造性研发功能型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品品质与经济效益,已成了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0003我国同时又是药用植物种植和加工利用大国,年产药用植物占世界总量的2/3,已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达11118种。由于我国植物中药主要取材根、茎、叶、花、果、核、皮等为原料入药,因此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剩余物被废弃,至今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资源浪费巨大。现代科学已证明,多数药用植物剩余物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

9、体健康的有效成分,为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充足的原料。0004山茱萸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以成熟山茱萸果实弃核晒干后的果肉入药,在我国十个省份有自然分布,主产河南、浙江、陕西。河南嵩县伏牛山区既是我国香菇传统栽培地、也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山茱萸主产地,每年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收后,嵩县伏牛山区乡镇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大量废弃的山茱萸果核。据统计,河南省伏牛山区是山茱萸主产区,每年废弃的山茱萸果核约6500吨,全国约21万吨山茱萸果核被废弃。这些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不仅造成了药用植物山茱萸剩余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招来大量的苍蝇、蚊虫,严重地恶化了当地的卫生环境。为此,发明人对山茱萸剩余物山茱萸果核培育功能。

10、型香菇技术进行了研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0005发明内容综上所述,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科学、有效地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研制了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它是针对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山茱萸果核为主要原材料,培育出的一种对人体更具健康的新型功能型食用菌“山茱萸香菇”。通过对“山茱萸香菇”有效成分检测及对比分析,发现“山茱萸香菇”中含有熊果酸等山茱萸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熊果酸具有抗癌、抗菌、抗炎、降血清转氨酶、降温和安定等作用;可作为药物、食品的乳化剂;动物试验证明,熊果酸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

11、用。为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培育功能型食用菌的研发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和研究思路。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说明书CN104115671A2/5页4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8012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干燥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4065、山茱萸果实815、阔叶材木屑1020、麸皮1520、石膏粉13和蔗糖12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0。

12、24小时后,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412213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04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2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58天,将过滤。

13、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20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0007进一步,所述的第三步中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分别粉碎成01MM05MM的颗粒。0008进一步,所述的香菇每一潮收获后,是指一茬香菇可收获得34潮。0009本发明培育的山茱萸香菇充分利用了我国传统植物中药剩余物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等珍贵资源,开拓了山茱萸果核综合。

14、利用的新途径,向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绿色健康食品,提升了传统栽培方式的香菇对人体健康保障的有益功能,降低了香菇培育对林木的依赖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为我国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研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0010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是以山茱萸果核为香菇栽培主要原料,为山区香菇栽培原料获得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整个示范区山茱萸果核剩余物巨大浪费和大量林木资源砍伐,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卫生环境,为我国名贵中药材剩余物山茱萸果核的利用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便利途径。00112、本发明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的研制成功,充分利用了名贵中药材山茱萸果核(含品像不佳的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等剩余。

15、物珍贵资源,向人们提供一种更具健康的绿色食品,为我国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研发开拓了一条新思路。00123、本发明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中,采用的“营养液配方炮制”、“营养液注入”和“营养液浸入”等一系列步骤,即方便、又可行,有利菇农掌握和实施。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培养基中的有效成分,使香菇产品对人体更具健康。0013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4115671A3/5页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4实施例1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

16、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8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5、山茱萸果实8、阔叶材木屑10、麸皮15、石膏粉1和蔗糖1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1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

17、,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222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5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2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0015实施例2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

18、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10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0、山茱萸果实10、阔叶材木屑13、麸皮15、石膏粉1和蔗糖1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3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25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5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第三步、营养液制备。

19、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52215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5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5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7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6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4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说明书CN104115671A4/5页6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0016实施例3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

20、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12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60、山茱萸果实15、阔叶材木屑13、麸皮20、石膏粉1和蔗糖1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2混匀,堆积陈放0。

21、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51522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38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15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8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6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代清水进行补充;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

22、采收下一潮香菇。0017实施例4一种培育山茱萸香菇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培养基原料收集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摘后分选,去核时,收集被废弃的山茱萸果核和品像不佳的山茱萸果实,将收集的山茱萸果核和山茱萸果实分别晒干至含水率110,置于干燥、阴凉处贮存;第二步、配制培养基按照干料重量百分比,分别取山茱萸果核40、山茱萸果实15、阔叶材木屑20、麸皮20、石膏粉3和蔗糖2为培养基原料;按重量比将称重后的山茱萸果核置于清水中浸泡23小时,取出浸泡后的山茱萸果核与山茱萸果实混匀、堆积陈放3小时后,再按重量比将阔叶材木屑,麸皮,石膏粉,蔗糖加入并充分混合均匀,混合即得所述的培养基,再向培养基中。

23、缓慢加入清水,培养基与水按照重量比113混匀,堆积陈放05小时之后,按照常规香菇栽培方法进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催菇和采收;第三步、营养液制备将晒干、粉碎后的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按山茱萸果实女贞果实芍药茎叶枸杞枝叶辛夷叶215225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按照混合物重量的40倍比例加清水进行煎煮2小时,自然冷却,过滤得营养液;第四步、营养液注入补充在催菇前6天,将过滤后所得的营养液在8小时内注入菌袋中,每袋每次注入营养液的量为08KG;或在催菇到采收期间需要补充水份时,用营养液替说明书CN104115671A5/5页7代清水进行补充;第五步、营养液浸入补充在香菇每一潮收获后,将菌棒浸入营养液24小时,取出后及时保温催菇,便可在1012天后采收下一潮香菇。说明书CN10411567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