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传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度传感器.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363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 CN 103036386 A *CN103036386A* (21)申请号 201210376307.2 (22)申请日 2012.09.29 2011-222163 2011.10.06 JP 2011-222206 2011.10.06 JP 2011-222605 2011.10.07 JP H02K 29/12(2006.01) (71)申请人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爱知县 (72)发明人 木野久志 金光亮次郎 中村和弘 铃木真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
2、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54) 发明名称 角度传感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度传感器, 其包括 : 传感器 转子, 其形成有平面线圈 ; 传感器定子, 其以与传 感器转子的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包括多 X 型的 平面线圈。在传感器定子的定子基板上设有顺向 平面线圈、 逆向平面线圈以及相邻设置的正极端 子和负极端子。顺向平面线圈与逆向平面线圈借 助连接线串联连接, 在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两端 之中, 一端借助连接线与正极端子相连接, 另一端 端借助连接线与负极端子相连接, 连接线沿一系 列的平面线圈的排列配置在不到 1 周的范围内, 并且以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一端。
3、为折返点, 折返 连接线沿其他连接线配置且与负极端子相连接。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9 页 附图 2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9 页 附图 26 页 1/2 页 2 1. 一种角度传感器, 其包括 : 传感器转子, 其安装在旋转轴上, 在该传感器转子的表面 上形成有平面线圈 ; 传感器定子, 其配置为与上述传感器转子的上述表面相对, 其中, 上述传感器定子包括 : 定子基板 ; 多个顺向平面线圈和多个逆向平面线圈, 该多个顺向平面线圈和多个逆向平面线圈形 成在上述定子基板。
4、之上, 该多个顺向平面线圈呈螺旋状卷绕, 该多个逆向平面线圈呈螺旋 状卷绕, 以与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形成反相的方式与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电连接 ; 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该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以与外部可连接的方式设置 ; 以及连接线, 上述连接线包括折返连接线与其他连接线, 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中的各顺向平面线圈和上述多个逆向平面线圈中的各逆向平 面线圈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 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与上述多个逆向平面线圈借助上述 连接线串联连接而构成一系列的平面线圈, 在上述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第 1 端和第 2 端之中, 上述第 1 端借助上述其他连接线与 上述正极端子相连接, 上述第 2 端借。
5、助上述折返连接线与上述负极端子相连接, 上述连接线沿上述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排列配置在不到 1 周的范围内, 并且, 以上述 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上述第 2 端为折返点, 与上述第 2 端连接的上述折返连接线沿上述其 他连接线配置且与上述正极端子或上述负极端子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角度传感器, 其中, 上述折返连接线和上述其他连接线以与上述串联连接的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相邻的方 式配置于上述串联连接的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径向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角度传感器, 其中, 上述折返连接线以隔着绝缘层与上述其他连接线在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重叠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6、角度传感器, 其中, 将上述折返连接线以隔着绝缘层与上述其他连接线交替地改变方向呈扭曲状交叉的 方式配置。 5. 一种角度传感器, 其包括 : 传感器转子, 其安装在旋转轴上, 在该传感器转子的表面 上形成有平面线圈 ; 传感器定子, 其配置为其表面与上述传感器转子的上述表面相对, 且在 该传感器定子的上述表面上形成有平面线圈, 其中, 上述传感器定子包括 : 定子基板 ; 顺向平面线圈和逆向平面线圈, 该顺向平面线圈和逆向平面线圈在上述定子基板之上 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 该顺向平面线圈呈螺旋状卷绕, 该逆向平面线圈呈螺旋状卷绕, 以 与上述顺向平面线圈形成反相的方式与上述顺向平面线圈电连接。
7、 ; 以及连接线, 上述顺向平面线圈和上述逆向平面线圈在其圆周方向的中央的位置处以沿径向延伸 的对称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形状, 包括第 1 端和第 2 端, 上述顺向平面线圈与上述逆向平面线圈借助上述连接线串联连接, 上述串联连接的各 平面线圈的上述第 1 端和上述第 2 端配置在上述对称轴线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6386 A 2 2/2 页 3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角度传感器, 其中, 对于上述串联连接的各平面线圈, 上述第1端配置于上述平面线圈的内侧, 上述第2端 配置于上述平面线圈的外侧, 上述平面线圈由线圈线组构成, 为了使上述线圈线组的排列 以上述对称轴线为。
8、中心对称, 在上述第1端与上述第2端之间, 使上述线圈线组的排列向径 向位移。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角度传感器, 其中, 上述连接线配置于上述串联连接的各平面线圈的外周侧, 上述各平面线圈设有从上述 第 1 端朝向上述连接线沿径向延伸的第 1 搭接用连接线与从上述第 2 端朝向上述连接线沿 径向延伸的第 2 搭接用连接线, 上述第 1 搭接用连接线与第 2 搭接用连接线以隔着绝缘层 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角度传感器, 其中, 上述连接线配置于上述串联连接的各平面线圈的外周侧, 上述各平面线圈设有从上述 第 1 端朝向上述连接线沿径向延伸的第 1 搭。
9、接用连接线与从上述第 2 端朝向上述连接线沿 径向延伸的第 2 搭接用连接线, 上述第 1 搭接用连接线与第 2 搭接用连接线以隔着绝缘层 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9. 一种角度传感器, 其中, 该角度传感器包括 : 传感器转子, 其包括在表面上形成有平面线圈的圆环状的转子基板, 在上述转子基板 的内周侧设有转子侧环状金属构件, 该传感器转子借助上述转子侧环状金属构件安装在旋 转轴上 ; 传感器定子, 其包括定子基板, 该定子基板配置为其表面与上述传感器转子的上述表 面相对, 在该定子基板的上述表面上形成有平面线圈, 在上述定子基板的内周侧设有定子 侧环状金属构件, 上述转子侧环状金属构件。
10、与上述定子侧环状金属构件分别由磁性材料形成, 在上述转 子侧环状金属构件与上述定子侧环状金属构件上分别形成有彼此隔着间隙且相对的环状 相对部, 在上述两环状相对部上分别设有信号传递用的旋转变压器用线圈。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角度传感器, 其中, 在上述两环状相对部上, 分别沿旋转方向形成有槽, 在上述各槽中配置上述各旋转变 压器用线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6386 A 3 1/19 页 4 角度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电动机、 发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作为这种技术, 例如, 公知有一种下述专利文。
11、献 1 所述的扁平型旋转变压器 (resolver) 。该扁平型旋转变压器包括固定侧芯、 可动侧芯、 设于固定侧芯的表面的多 X 型 的多个片状线圈 (sheet coil) 。并且, 使将上述多个片状线圈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线以大 致绕固定侧芯一周的方式连接。 0003 另外, 公知有一种下述专利文献 2 所述的片状线圈形旋转变压器。该旋转变压器 具有励磁相线圈与检测相线圈。 在励磁相线圈中, 在绝缘薄膜层的表侧设有螺旋线圈 (平面 线圈) , 在背侧设有从相同的方向观察时呈与表侧相反朝向卷绕的螺旋线圈 (平面线圈) 。在 检测相线圈中, 在绝缘薄膜层的表侧设有螺旋线圈 (平面线圈) , 在背。
12、侧设有从电学角度而 言同表侧的螺旋线圈 (平面线圈) 具有 90 度的相位差的螺旋线圈 (平面线圈) 。励磁相线圈 与检测相线圈构成为以隔着空隙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能够相对移动。在此, 励磁相线圈的螺 旋线圈形成为由圆弧状的导体与直线状的导体接合而成的螺旋状或将圆弧状的导体或直 线状的导体连接而成的螺旋状。另外, 检测相线圈的螺旋线圈形成为将半正弦波形状的导 体与圆弧状的导体或与直线状的导体依次连接而成的螺旋状。并且, 在励磁相线圈或检测 相线圈的、 按顺向卷绕成的螺旋线圈与按逆向卷绕成的螺旋线圈中, 使相邻的螺旋线圈的 外周端彼此直接连接, 使内周端彼此借助设于其他层上的连接线相连接。 0004。
13、 并且, 公知有一种下述专利文献 3 所述的片状线圈形旋转变压器。该旋转变压器 具有在圆板状的薄膜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线圈图案的两张片状线圈。 该两张片状线圈以隔 着空隙相对的方式配置。该两张片状线圈由一相线圈图案与两相线圈图案构成, 该一相线 圈图案是通过使良导体箔在基板的中心形成为卷绕方向相反的螺旋状而得到的, 该两相线 圈图案是通过将形成为螺旋状的线圈图案以各个相位错开电角度 II/2 的方式配置于薄膜 基板的表面和背面而得到的。在一相线圈图案的外侧, 用于向一相线圈图案供给励磁电压 的变压器二次图案和具有与该变压器二次图案相同图案的变压器一次图案同两张片状线 圈彼此独立地设置, 且该两图。
14、案以隔着空隙相对的方式设置。 0005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6 162577 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平 8 292066 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平 9 229715 号公报 0008 然而, 在专利文献 1 所述的扁平型旋转变压器中, 由于用于将片状线圈间连接起 来的连接线实质上形成较大的环形, 因而, 其有可能起到天线的作用而受到来自外部的电 磁噪声的影响。 0009 另外, 在专利文献 2 所述的旋转变压器中, 按顺向卷绕成的螺旋线圈的形状与按 逆向卷绕成的螺旋线圈的形状不对称, 从而各螺旋线圈的磁通密度变得不均匀, 容易受到 来自。
15、外部的电磁噪声的影响, 这成为导致旋转变压器的输出误差的原因。 说 明 书 CN 103036386 A 4 2/19 页 5 0010 并且, 在专利文献 3 所述的旋转变压器中, 由于变压器二次图案与变压器一次图 案分别同两张片状线圈彼此独立地设置, 因而需要分别的安装作业、 布线, 可靠性与生产率 不佳。另外, 由于变压器二次图案与变压器一次图案配置为仅隔着空隙相对, 因而, 磁通有 可能在两者间泄露, 这成为导致检测误差的原因, 在可靠性方面有问题。 发明内容 0011 该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构成传感器定子 的连接线不易受到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的影响的。
16、角度传感器。 0012 另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构成传感器定子的顺向的平面线圈与 逆向的平面线圈的磁通密度均匀化并能够提高检测精度的角度传感器。 0013 并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与信号传递用的成对的旋转变 压器用线圈的结构相关的可靠性、 提高生产率的角度传感器。 001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第 1 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角度传感器, 其包括 : 传 感器转子, 其安装在旋转轴上, 在该传感器转子的表面上形成有平面线圈 ; 传感器定子, 其 配置为与上述传感器转子的上述表面相对, 其中, 上述传感器定子包括 : 定子基板 ; 多个顺 向平面线圈和多。
17、个逆向平面线圈, 该多个顺向平面线圈和多个逆向平面线圈形成在上述定 子基板之上, 该多个顺向平面线圈呈螺旋状卷绕, 该多个逆向平面线圈呈螺旋状卷绕, 以与 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形成反相的方式与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电连接 ; 正极端子和负极 端子, 该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以与外部可连接的方式设置 ; 以及连接线, 上述连接线包括折 返连接线与其他连接线, 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中的各顺向平面线圈和上述多个逆向平面 线圈中的各逆向平面线圈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 上述多个顺向平面线圈与上述多个逆向 平面线圈借助上述连接线串联连接而构成一系列的平面线圈, 在上述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 第 1 端和第 2 端之。
18、中, 上述第 1 端借助上述其他连接线与上述正极端子相连接, 上述第 2 端 借助上述折返连接线与上述负极端子相连接, 上述连接线沿上述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排列 配置在不到 1 周的范围内, 并且, 以上述一系列的平面线圈的上述第 2 端为折返点, 与上述 第 2 端连接的上述折返连接线沿上述其他连接线配置且与上述正极端子或上述负极端子 相连接。 001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第 2 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角度传感器, 其包括 : 传 感器转子, 其安装在旋转轴上, 在该传感器转子的表面上形成有平面线圈 ; 传感器定子, 其 配置为其表面与上述传感器转子的上述表面相对, 且在该传感器定子的。
19、上述表面上形成有 平面线圈, 其中, 上述传感器定子包括 : 定子基板 ; 顺向平面线圈和逆向平面线圈, 该顺向 平面线圈和逆向平面线圈在上述定子基板之上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 该顺向平面线圈呈 螺旋状卷绕, 该逆向平面线圈呈螺旋状卷绕, 以与上述顺向平面线圈形成反相的方式与上 述顺向平面线圈电连接 ; 以及连接线, 上述顺向平面线圈和上述逆向平面线圈在其圆周方 向的中央的位置处以沿径向延伸的对称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形状, 包括第1端和第2端, 上述 顺向平面线圈与上述逆向平面线圈借助上述连接线串联连接, 上述串联连接的各平面线圈 的上述第 1 端和上述第 2 端配置在上述对称轴线上。 0016 。
2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第 3 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角度传感器, 其中, 该角 度传感器包括 : 传感器转子, 其包括在表面上形成有平面线圈的圆环状的转子基板, 在上述 说 明 书 CN 103036386 A 5 3/19 页 6 转子基板的内周侧设有转子侧环状金属构件, 该传感器转子借助上述转子侧环状金属构件 安装在旋转轴上 ; 传感器定子, 其包括定子基板, 该定子基板配置为其表面与上述传感器转 子的上述表面相对, 在该定子基板的上述表面上形成有平面线圈, 在上述定子基板的内周 侧设有定子侧环状金属构件, 上述转子侧环状金属构件与上述定子侧环状金属构件分别由 磁性材料形成, 在上述转。
21、子侧环状金属构件与上述定子侧环状金属构件上分别形成有彼此 隔着间隙且相对的环状相对部, 在上述两环状相对部上分别设有信号传递用的旋转变压器 用线圈。 0017 采用本发明的第 1 技术方案, 能够使构成传感器定子的连接线不易受到来自外部 的电磁噪声的影响, 能够降低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对平面线圈的影响, 进而能够提高角度 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性能。 0018 采用本发明的第 2 技术方案, 能够使构成传感器定子的顺向平面线圈和逆向平面 线圈的磁通密度均匀化, 能够提高角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性能。 0019 采用本发明的第 3 技术方案, 能够确保与信号传递用的成对的旋转变压器用线圈 的结构相关的可。
22、靠性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安装有角度传感器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21 图 2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角度传感器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0022 图 3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传感器定子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3 图 4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 SIN 信号检测线圈的图案图像的俯视图。 0024 图 5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 COS 信号检测线圈的图案图像的俯视图。 0025 图 6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 SIN 信号检测线圈的图案图像的概略结构的俯视 图。 0026 图 7 涉及第 1。
23、 实施方式, 是表示 COS 信号检测线圈的图案图像的概略结构的俯视 图。 0027 图 8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代表性地将各圆弧状线圈中的一个线圈抽出而放大表 示的俯视图。 0028 图 9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第 2 线圈层的俯视图。 0029 图 10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仅将图 9 中的 SIN 第 2 线圈与 SIN 第 3 线圈抽出而表 示的俯视图。 0030 图 11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仅将图 9 中的 COS 第 2 线圈与 COS 第 3 线圈抽出而表 示的俯视图。 0031 图 12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仅将图 9 和图 10 中的 SI。
24、N 第 3 线圈与 SIN 第 2 线圈 的一部分抽出放大而表示图 9 和图 10 中的 SIN 第 3 线圈与 SIN 第 2 线圈的关系的俯视图。 0032 图 13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第 1 线圈层的俯视图。 0033 图 14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仅将图 13 中的 SIN 第 1 线圈与 SIN 第 4 线圈抽出而 表示的俯视图。 0034 图 15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仅将图 13 中的 COS 第 1 线圈与 COS 第 4 线圈抽出而 表示的俯视图。 说 明 书 CN 103036386 A 6 4/19 页 7 0035 图 16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25、, 是仅将图 13 和图 14 中的 SIN 第 1 线圈与 SIN 第 4 线圈 的一部分抽出放大而表示图13和图14中的SIN第1线圈与SIN第4线圈的关系的俯视图。 0036 图 17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将图 9 所示的线圈抽出而表示的俯视图。 0037 图 18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将图 13 所示的线圈抽出而表示的俯视图。 0038 图 19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分解地表示传感器转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9 图20涉及第1实施方式,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角度传感器的误差成分与误差角度 的关系的图形。 0040 图21涉及第1实施方式, 是表示比较例的角度传感器的误。
26、差成分与误差角度的关 系的图形。 0041 图 22 涉及第 1 实施方式, 是表示电角度与角度传感器的输出波形的关系的图形。 0042 图23涉及第2实施方式, 是表示角度传感器与设有角度传感器的电动机的主剖视 图。 0043 图 24 涉及第 2 实施方式, 是表示角度传感器的剖视图。 0044 图 25 涉及第 2 实施方式, 是表示用于构成角度传感器的传感器转子的俯视图。 0045 图 26 涉及第 2 实施方式, 是表示用于构成角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定子的俯视图。 0046 图 27 涉及第 2 实施方式, 是将角度传感器的图 24 的点划线圆之中的部分放大表 示的剖视图。 0047 图。
27、 28 涉及第 2 实施方式, 是表示角度传感器的电气结构的电路框图。 0048 图 29 涉及第 3 实施方式, 是表示角度传感器的一部分的基于图 27 的放大剖视图。 0049 图 30 涉及另一个实施方式, 是将连接线的一部分的配置状态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第 1 实施方式 0051 以下, 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将本发明的角度传感器具体化的第 1 实施方式。 0052 图 1 是表示安装有该实施方式的角度传感器 9 的电动机 70 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电动机 70 包括 : 电动机外壳 71 ; 外壳盖 72, 其用于覆盖电动机外壳 71 的开口部 ; 电动机定 子 。
28、73, 其固定于电动机外壳 71 ; 电动机转子 74, 其设于电动机定子 73 的内侧 ; 作为旋转轴 的电动机轴75, 其一体地设于电动机转子74的中心 ; 一对轴承76、 77, 其用于在电动机外壳 71 和外壳盖 72 之间以电动机轴 75 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电动机轴 75。 0053 电动机外壳 71 和外壳盖 72 是通过铝合金等铸造而形成的。电动机定子 73 具有 线圈 78 并固定于电动机外壳 71 的内周。通过对线圈 78 通电来使电动机定子 73 励磁而产 生磁力。 0054 电动机转子 74 具有永磁铁 (省略图示) 。电动机转子 74 被保持为与电动机定子 73 之间隔着。
29、规定的间隙。通过通电使电动机定子 73 励磁, 从而电动机转子 74 与电动机轴 75 一体地旋转而获得驱动力。 0055 如图 1 所示, 在外壳盖 72 和电动机转子 74 上配置有角度传感器 9。在外壳盖 72 上固定有用于构成角度传感器 9 的传感器定子 (sensor stator) 7。在电动机转子 74 上固 定有用于构成角度传感器 9 的传感器转子 (sensor rotor) 8。在安装了电动机外壳 71 与 外壳盖 72 的状态下, 传感器转子 8 与传感器定子 7 以彼此的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 GA 相对 说 明 书 CN 103036386 A 7 5/19 页 8 的方。
30、式配置。通过将该间隙 GA 设置得较窄, 能够提高角度传感器 9 的检测精度。优选在考 虑尺寸公差、 温度引起的尺寸变化等的基础上决定间隙 GA 的大小。 0056 图 2 是表示角度传感器 9 的电气结构的框图。角度传感器 9 包括 : 设于传感器 定子 7 的 SIN 信号测线线圈 10、 C O S 信号测线线圈 20 和定子侧旋转变压器 (rotary transformer) 30 ; 设于传感器转子 8 的励磁线圈 40 和转子侧旋转变压器 (rotary transformer) 41。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与 C O S 信号检测线圈 20 以相位错开规定角度的 方式配置。
31、。与角度传感器 9 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 50 包括励磁信号产生电路 51、 第 1 检波电 路 55、 第 2 检波电路 56 和运算器 57。励磁信号产生电路 51 会向定子侧旋转变压器 30 输 出高频 (480kHz) 的励磁信号 (正弦波信号) 。从 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输出的 SIN 信号会输 入第 1 检波电路 55。从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输出的 COS 信号会输入第 2 检波电路 56。从 第 1 检波电路 55 和第 2 检波电路 56 输出的 SIN 信号和 COS 信号会分别输入运算器 57。 0057 在上述信号处理装置 50 中, 通过利用励磁信号产生。
32、电路 51 产生励磁信号来将励 磁信号经由定子侧旋转变压器30和转子侧旋转变压器41输入转子侧的励磁线圈40。 利用 由该励磁信号的电流产生的磁通, 在定子侧的SIN信号检测线圈10和COS信号检测线圈20 中产生电动势 (SIN 信号和 COS 信号 )。通过对 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中产生的电动势 (SIN 信号 ) 的振幅变动以及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中产生的电动势 (COS 信号 ) 的振幅变动进行 分析, 能够计算出传感器转子 8 的旋转位置。即, 第 1 检波电路 55 从 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中产生的 SIN 信号中去除励磁信号的高频成分。另一方面, 第 2。
33、 检波电路 56 从 COS 信号检 测线圈 20 中产生的 COS 信号中去除励磁信号的高频成分。然后, 运算器 57 根据第 1 检波 电路 55 的输出信号与第 2 检波电路 56 的输出信号的振幅之比来计算传感器转子 8 的当前 的角度位置, 并将该计算结果作为角度数据输出。 0058 接着, 详细说明传感器定子 7 的结构。图 3 是表示传感器定子 7 的结构的分解立 体图。如图 3 所示, 传感器定子 7 从下方起依次具有定子基板 1、 第 1 绝缘层 2、 第 1 线圈 层 3、 第 2 绝缘层 4、 第 2 线圈层 5 及外涂层 6。定子基板 1 由 PPS 树脂形成, 呈大致。
34、圆环板 状, 并具有较高的平面性。第 1 绝缘层 2 形成在定子基板 1 之上, 呈大致圆环薄膜状。定 子基板 1 在外周上包括 3 个安装部 1a 与 1 个连接器部 1b。第 1 线圈层 3 形成在第 1 绝缘 层 2 的表面上。第 2 绝缘层 4 呈大致圆环薄膜状并形成在第 1 线圈层 3 之上。在该第 2 绝 缘层 4 中形成有大致圆环状的通孔 4a。第 2 线圈层 5 形成在第 2 绝缘层 4 之上。外涂层 (overcoat)6 形成在第 2 线圈层 5 之上, 用于保护该第 2 线圈层 5。 0059 在图 3 中, 由第 1 线圈层 3、 第 2 绝缘层 4 和第 2 线圈层 。
35、5 构成上述 SIN 信号检测 线圈 10 和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即, 通过将以第 2 绝缘层 4 位于中间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层 叠的第 1 线圈层 3 与第 2 线圈层 5 相互连接, 从而分别构成作为多 X 型的平面线圈 (日文 : 多 X 型平面) 的 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和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并且, 传感器定子 7以其表面与传感器转子8的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 在该传感器定子7的表面上形成SIN信 号检测线圈 10 和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0060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作为平面线圈的 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的图案图像的俯视图。 图 5 是表示本。
36、发明的作为平面线圈的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的图案图像的俯视图。如图 4 所示, 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整体呈大致圆环状, 且具有配置在每相差电角度 “180 度” (机械 角度为 “90 度” ) 的相位位置上的 4 个圆弧状线圈 10A、 10B、 10C、 10D。各圆弧状线圈 10A 说 明 书 CN 103036386 A 8 6/19 页 9 10D 在定子基板 1 之上沿圆周方向配置。沿圆周方向配置的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借助 与上述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相邻地配置于上述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径向外侧的连接 线 15 串联连接。该连接线 15 的。
37、两端与彼此相邻地配置的正极端子 16 和负极端子 17 相 连接。两端子 16、 17 分别以与外部可连接的方式设置。如后述那样, 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是通过将被构成为沿圆周方向被分成的两部分且沿径向也被分成的两部分的线圈连接 起来而形成的。 0061 同样, 如图 5 所示,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整体呈大致圆环状, 具有配置在每相差电 角度 “180 度” (机械角度为 “90 度” ) 的相位位置上的 4 个圆弧状线圈 20A、 20B、 20C、 20D。 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在定子基板之 1 上沿圆周方向配置。沿圆周方向配置的各圆弧状 线圈 20A 20D 。
38、借助与上述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相邻地配置于上述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径向外侧的连接线 25 串联连接。该连接线 25 的两端与彼此相邻地配置的正极端子 26 和负极端子 27 相连接。两端子 26、 27 分别以与外部可连接的方式设置。如后述那样, 各 圆弧状线圈20A20D是通过将被构成为沿圆周方向被分成的两部分且沿径向也被分成的 两部分的线圈连接起来而形成的。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与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配置在同 轴上, 两线圈 10、 20 以相位错开电角度 “90 度” (机械角度 “45 度” ) 的方式配置。 0062 图 6 是表示 SIN 信号检测。
39、线圈 10 的图案图像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 7 是表示 COS信号检测线圈20的图案图像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 SIN信号检测线圈10包 括 : 作为顺向平面线圈的顺向圆弧状线圈 10B、 10D、 作为逆向平面线圈的逆向圆弧状线圈 10A、 10C、 正极端子 16 和负极端子 17 ; 该顺向圆弧状线圈 10B、 10D 和逆向圆弧状线圈 10A、 10C 在定子基板 1 之上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 该顺向平面线圈 10B、 10D 呈螺旋状卷绕, 该 逆向圆弧状线圈 10A、 10C 呈螺旋状卷绕, 以与顺向平面线圈形成反相的方式与上述顺向平 面线圈电连接 ; 上述正极端子。
40、 16 和负极端子 17 彼此相邻地配置且以与外部可连接的方式 设置。 顺向圆弧状线圈10B、 10D与逆向圆弧状线圈10A、 10C之间借助中间连接线15a、 15b、 15c 串联连接。在串联连接的一系列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两端之中, 一端借助第 1 端 连接线15d与正极端子16相连接, 另一端借助第2端连接线15e与负极端子17相连接。 用 于构成连接线 15 的各连接线 15a 15e 在串联连接的一系列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 外周上, 沿上述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排列配置在不到 1 周的范围内。以一系列的圆弧 状线圈 10A 10D 的一端 10a 为。
41、折返点, 作为与上述一端 10a 连接的折返连接线的第 2 端 连接线 15e 沿其他连接线即中间连接线 15a 15c 及第 1 端连接线 15d 配置且与负极端子 17 相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 如图 4 所示, 作为折返连接线的第 2 端连接线 15e 以隔着第 2 绝缘层 4 与其他连接线 15a 15d 在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重叠配置 (在图 6 中, 为了方便, 图示为以横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图 4 中, 将图 6 所示的各连接线 15a 15e 统一表示为 连接线 15。 0063 如图 7 所示,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包括 : 作为顺向平面线圈的顺向圆弧状线圈 20B。
42、、 20D 作为逆向平面线圈的逆向圆弧状线圈 20A、 20C、 正极端子 26 和负极端子 27 ; 该顺 向圆弧状线圈 20B、 20D 和逆向圆弧状线圈 20A、 20C 在定子基板 1 之上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 置, 该顺向圆弧状线圈 20B、 20D 呈螺旋状卷绕, 该逆向圆弧状线圈 20A、 20C 呈螺旋状卷绕, 以与顺向平面线圈形成反相的方式与上述顺向平面线圈电连接 ; 上述正极端子 26 和负极 端子 27 彼此相邻地配置且以与外部可连接的方式设置。顺向圆弧状线圈 20B、 20D 与逆向 说 明 书 CN 103036386 A 9 7/19 页 10 圆弧状线圈 20A、 。
43、20C 借助中间连接线 25a、 25b、 25c 串联连接。在串联连接的一系列的圆弧 状线圈 20A 20D 的两端之中, 一端借助第 1 端连接线 25d 与正极端子 26 相连接, 另一端 借助第 2 端连接线 25e 与负极端子 27 相连接。各连接线 25a 25e 在串联连接的一系列 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外周上, 沿上述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排列配置在不到 1 周 的范围内。以一系列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一端 20a 为折返点, 作为与上述一端 20a 连接的折返连接线的第 2 端连接线 25e 沿其他连接线即中间连接线 25a 25c 及第 1 端连。
44、 接线 25d 配置且与负极端子 27 相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 如图 5 所示, 作为折返连接线的 第 2 端连接线 25e 以隔着第 2 绝缘层 4 与其他连接线 25a 25d 在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重 叠配置 (在图 7 中, 为了方便, 图示为以横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图 5 中, 将图 7 所示的各 连接线 25a 25e 统一表示为连接线 25。 0064 图 8 是将圆弧状线圈 10A(20A) 作为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20A 20D 中的一 个线圈的代表抽出并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如图 4、 图 6 和图 8 所示, 用于构成 SIN 信号检测 线圈 10 的各圆弧状。
45、线圈 10A 10D 的一端 10b 和另一端 10c 配置于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圆周方向的中央的位置。即, 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在其圆周方向的中央的位置 处以沿径向延伸的对称轴线 L1 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形状。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一端 10b 和另一端 10c 配置于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对称轴线 L1 之上。并且, 与各连接线 15a15e连接的各圆弧状线圈10A10D构成为从其圆周方向的中央的位置输入电流, 且 从其圆周方向的中央的位置输出电流。 0065 如图 8 所示, 对于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其一端 10b 配置于圆弧状线圈 1。
46、0A 10D 的内侧, 另一端 10c 配置于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外侧。并且, 为了使构成各圆弧状 线圈 10A 10D 的线圈线组 100 的排列以对称轴线 L1 为中心对称, 在一端 10b 与另一端 10c 之间, 使线圈线组 100 的排列向径向位移而形成位移部 100a。 0066 如图 6 所示, 对于 SIN 信号检测线圈 10, 连接线 15a 15e 配置于串联连接的各 圆弧状线圈 10A 10D 的外周侧。各圆弧状线圈 10A 10D 设有从一端 10b 朝向连接线 15a 15e 沿径向延伸的第 1 搭接用连接线 15f 与从另一端 10c 朝向连接线 15a 。
47、15e 沿 径向延伸的第 2 搭接用连接线 15g。并且, 如图 4 所示, 上述第 1 搭接用连接线 15f 与第 2 搭接用连接线 15g 以隔着第 2 绝缘层 4(参照图 3) 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0067 同样, 如图 5、 图 7 和图 8 所示, 用于构成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的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一端 20b 和另一端 20c 配置于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圆周方向的中央的 位置。即, 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在其圆周方向的中央的位置处以沿径向延伸的对称轴 线 L1 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形状。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一端 20b 和另。
48、一端 20c 配置于 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对称轴线 L1 之上。并且, 与各连接线 25a 25e 连接的各圆弧 状线圈 20A 20D 构成为从其圆周方向的中央的位置输入电流, 且从其中央的位置输出电 流。 0068 如图 8 所示, 对于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其一端 20b 配置于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内侧, 另一端 20c 配置于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外侧。并且, 为了使构成各圆弧状 线圈 20A 20D 的线圈线组 200 的排列以对称轴线 L1 为中心对称, 在一端 20b 与另一端 20c 之间, 使线圈线组 200 的排列向径向位移而形成位移。
49、部 200a。 0069 如图 7 所示, 对于 COS 信号检测线圈 20, 连接线 25a 25e 配置于串联连接的各 说 明 书 CN 103036386 A 10 8/19 页 11 圆弧状线圈 20A 20D 的外周侧。各圆弧状线圈 20A 20D 设有从一端 20b 朝向连接线 25a 25e 沿径向延伸的第 1 搭接用连接线 25f 与从另一端 20c 朝向连接线 25a 25e 沿 径向延伸的第 2 搭接用连接线 25g。并且, 如图 5 所示, 上述第 1 搭接用连接线 25f 与第 2 搭接用连接线 25g 以隔着第 2 绝缘层 4(参照图 3) 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0070 图 9 是表示第 2 线圈层 5 的俯视图。第 2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