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聚的太阳辐射通量下使用的光伏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会聚的太阳辐射通量下使用的光伏组件.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388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 CN 103038885 A *CN103038885A* (21)申请号 201180038354.X (22)申请日 2011.05.31 1054318 2010.06.02 FR H01L 27/142(2006.01) H01L 31/042(2006.01) H01L 31/18(2006.01) (71)申请人 国立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 法国巴黎 (72)发明人 D林科特 M佩尔 J-F吉耶莫莱斯 J-L珀卢阿尔 S科兰 (74)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李。
2、振东 过晓东 (54) 发明名称 在会聚的太阳辐射通量下使用的光伏组件 (57) 摘要 根据一个方面,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 (10) , 其 包含 : 一组适合于制造光伏器件的层, 包括至少 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形成背面电接触点的第一 层 (101) 、 由作为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剂的 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102) 、 及由透明导电材料制 成的形成正面电接触点的第三层 (106) ; 位于所 述背面电接触点与所述正面电接触点之间的电绝 缘层 (103, 103A) , 其含有多个孔径, 每个孔径确定 其中所述组的层的所述层堆叠以形成光伏微电池 的区域 (100) ; 及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
3、104) , 其 与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106) 电接 触, 形成与所述第三层 (106) 的正面电接触点, 并 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每个所形成的所述光伏 微电池的外围电接触点, 所述光伏微电池通过背 面电接触点和正面电接触点平行地电连接。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2.04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1/058971 2011.05.31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151338 FR 2011.12.08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
4、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0 页 1/3 页 2 1. 光伏组件 (10) , 其包含 : - 一组适合于制造光伏器件的层 (101, 102, 105, 106) , 包括至少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 的形成背面电接触点的第一层 (101) 、 由作为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剂的材料制成的第 二层 (102) 、 及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形成正面电接触点的第三层 (106) ; - 位于所述背面电接触点与所述正面电接触点之间的电绝缘层 (103, 103A) , 其含有多 个孔径, 每个孔径确定其中所述组的层的所述层堆叠以形成光伏微电。
5、池的区域 (100) ; 及 -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 其与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106) 电接触, 形成与所述第三层 (106) 的正面电接触点, 并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每个所形成的所述光 伏微电池的外围电接触点, 所述光伏微电池通过背面电接触点和正面电接触点平行地电连 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光伏组件, 其中与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106) 电接 触的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的所述导电材料是选自以下组中的金属 : 铝、 钼、 铜、 镍、 金、 银、 碳和碳衍生物、 铂、 钽和钛。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的光伏组件, 其。
6、中背面接触点的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101) 是透明的, 其额外包含与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101) 电接触的由导电材 料制成的层 (104B) 以形成与所述第一层 (101) 的背面电接触点, 并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 所述光伏微电池的外围电接触点。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伏组件, 其中绝缘层 (103, 103A) 包含由绝缘材料制成的 层, 其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多个孔径。 5. 根据权利要求 4 的光伏组件, 其包含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103B) , 所述层位于 所述背面电接触点与所述正面电接触点之间, 并且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孔径, 该孔径。
7、位 于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层中的所述孔径中心并且具有相等或更小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光伏组件, 其中所述绝缘材料选自氧化物, 例如二氧化硅或氧 化铝, 氮化物, 例如氮化硅, 以及硫化物, 例如硫化锌。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之一的光伏组件, 其中所述电绝缘层 (103) 包含绝缘气体, 优选 为空气。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伏组件, 其中每个所述光伏微电池的截面的至少一个尺 寸小于 1mm, 优选小于 100m。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伏组件, 其中至少一部分的所形成的光伏微电池具有面 积小于 10-2cm2、 优选小于 10-4cm2的圆形截面。 10。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伏组件, 其中至少一个所形成的光伏微电池具有条带 状伸长的截面, 其较小尺寸小于 1mm, 优选小于 100m。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伏组件, 其中所述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层是非连续的, 并且在所述光伏微电池的位置上形成。 12. 根据根据权利要求 11 的光伏组件, 其额外包含对于光伏器件呈现非活性的层, 该 层包含孔径, 孔径的位置位于所述吸收剂材料选择性所处的位置。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伏组件, 其中形成所述组件的每个所述层的厚度小于 约 20m, 优选小于 5m。 14. 根据根据权利要求 13 的光伏组件, 其中所述吸收剂材料属于选自。
9、以下组中的族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8885 A 2 2/3 页 3 CIGS 族、 CdTe 族、 硅族和 III-V 族半导体族。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伏组件的阵列, 其中所述光伏组件以串联方式电连接, 一个光伏组件的正面接触点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背面接触点电连接。 16.光伏模块, 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光伏组件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5的光 伏组件, 并且额外地包含用于会聚太阳光的系统 (11) , 该系统适合于将全部或部分的入射 光 (12) 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的每个所述的光伏微电池。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光伏模块, 在权利要求3的范围内, 额外地包。
10、含用于将入射光的 波长转化成为由吸收剂材料吸收的光谱带的元件, 该吸收剂材料位于背面接触点的所述由 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101) 下方。 18. 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光伏组件的方法, 其包括 : - 在基底 (109) 上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101) , 从而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 - 沉积由对于光伏器件非活性的材料优选电绝缘体制成的层 (108) , 所述非活性层结 构化以形成多个孔径 ; - 在所述孔径内选择性沉积吸收剂材料, 从而形成所述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102) , 所述层是非连续的 ; - 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 所述层 (1。
11、04) 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的孔径 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非活性层中的孔径的尺寸 ; 及 - 沉积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106) , 从而形成光伏微电池的正面电接触 点, 该层与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电接触。 19. 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光伏组件的方法, 其包括 : - 在基底 (109) 上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101) , 从而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 - 沉积所述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102) , 所述层是非连续的并且包含多个孔径 ; - 在所述孔径中选择性沉积对于光伏器件非活性的材料, 优选电绝缘体, 从而形成非连 续的非活性层 (10。
12、8) , 其具有位于吸收剂材料的位置上的孔径 ; - 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 该层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的孔径的尺寸小 于或等于所述非活性层中的孔径的尺寸 ; 及 - 沉积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106) , 该层与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电接触, 从而形成正面电接触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制造方法, 其中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层的沉积包括沉积部 分的如前所述制造的多层堆叠物, 所述多层堆叠物包含所述组的适合于制造光伏器件的层 的层。 21. 根据权利要求 18 至 20 之一的制造方法, 其额外包括沉积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103) , 。
13、该层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的孔径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非活性层 (108) 中的孔 径。 22. 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光伏组件的方法, 其包括 : - 在基底 (109) 上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101) , 从而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所述第二层 (102) 由吸收剂材料制成 ; - 沉积阻挡层, 其结构化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垫, 垫的形状确定每个光伏微电池的形状 ; - 在所述阻挡层上沉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103) 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 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8885 A 3 3/3 页 4 - 去除阻挡物以获得所述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结构化的。
14、层 (103) 和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 的结构化的层 (104) , 及沉积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106) , 该层与所述由导电 材料制成的结构化的层电接触, 从而形成正面电接触点。 23. 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光伏组件的方法, 其包括 : - 在透明基底 (109) 上沉积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106) , 从而形成正面电 接触点 ; - 沉积阻挡层, 其结构化以形成多个垫, 垫的形状确定每个光伏微电池的形状 ; - 在所述阻挡层上沉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103) ; - 去除阻挡物以获得所述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结构化的层 (10。
15、3) 和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 的结构化的层 (104) , 及沉积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102) ; 及 - 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101) , 以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24. 根据权利要求 22 的光伏组件制造方法, 其中选择性沉积所述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 第二层 (102) , 并形成非连续的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8885 A 4 1/12 页 5 在会聚的太阳辐射通量下使用的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会聚的太阳辐射通量下使用的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尤其是涉及 薄膜光伏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 大量研究的焦点目前在。
16、于优于传统使用的晶体硅的基于薄膜 的技术。这一工业趋势主要是由于这些厚度小于 20m、 典型地厚度小于 5m 的薄膜的太 阳光吸收系数要比晶体硅高几个量级, 而且它们是直接由气相和液相制成的因此不需要锯 切。因此, 薄膜光伏模块可以利用比晶体光伏电池薄 100 倍的薄膜制成。因此, 预期的成本 更低, 原材料的易得性增大, 模块的制造方法更简单。 目前正在开发的主要技术是多晶硫属 元素化物技术, 尤其是 CdTe 技术, 和称作黄铜矿的技术, 其是基于化合物 CuInSe2或其变体 Cu(In,Ga)(S,Se)2, 还称作 CIGS, 以及非晶和微晶硅技术。 0003 薄膜太阳能电池, 其尤。
17、其是基于黄铜矿材料例如 Cu(In,Ga)Se2或 CdTe, 目前在一 个太阳照度 (即 1000W/m2) 下分别获得 20和 16.5的实验室效率。然而, 用于制造太阳 能电池的材料有时受限于其易得性 (例如铟或碲) 。在开发具有几个 GW 的量级的能力的光 伏发电站的过程中, 关于原材料的易得性的问题可能会变成一个主要的限制。 0004 目前, 会聚的光伏 (CPV) 技术正在进行开发 ; 该技术使用在会聚的太阳辐射通量 下的光伏电池。 光线的会聚能够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 因此对于给定的发电量, 可以节省的 原材料的比例大于所采用的光线会聚。这在薄膜技术中是特别重要的。在会聚的情况下 。
18、的试验表明, 若使正面收集栅最优化, 在低度会聚的情况下 (14 太阳, 即由地球接收的来自 太阳的平均光功率的 14 倍) 可以获得 21.5的效率 (例如参见 J.Ward 等人的 “Cu(In,Ga) Se2Thin film concentrator Solar Cells” ,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10,41-46,2002)。 超出该会聚, 无论正面收集栅的设计如何, 该正面收集栅额外地遮蔽电池 (多达 16被遮 蔽) , 对于有待改善的效率而言, 由于收集层的阻挡导致消散效应变得过大。因此, 目前迅猛 发展的光伏会聚仍然被限制在成本非常高的 III-。
19、V 族半导体的单结或多结电池。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制造在非常高度的会聚的情况下工作的光伏电池, 大幅减少 正面层的阻挡的负面效应。 为此, 开发了创新的建筑, 尤其是能够制造在其周围接触的微电 池的阵列, 从而能够省略掉收集栅的使用。该建筑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尤其是薄膜技 术相容, 能够大幅节省稀有的化学元素的使用 (铟、 碲、 镓) 。 0006 根据第一方面,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 其包含 : 0007 - 一组适合于制造光伏器件的层, 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形成背面电 接触点的第一层、 由作为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剂的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及由透明导电 材料制。
20、成的形成正面电接触点的第三层 ; 0008 - 位于所述背面电接触点与所述正面电接触点之间的电绝缘层, 其含有多个孔径, 说 明 书 CN 103038885 A 5 2/12 页 6 每个孔径确定其中所述组的层的所述层堆叠以形成光伏微电池的区域 ; 及 0009 -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其与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电接触, 形成与所 述第三层的正面电接触点, 并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每个所形成的所述光伏微电池的外 围电接触点, 所述微电池通过背面电接触点和正面电接触点平行地电连接。 0010 例如, 形成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的与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电接触的 所述导电材料是选。
21、自以下组中的金属 : 铝、 钼、 铜、 镍、 金、 银、 碳和碳衍生物、 铂、 钽和钛。 0011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 背面接触点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是透明的, 背面接触 点额外包含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与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层电接触的层, 其以如下方式 结构化, 形成所述光伏微电池的外围电接触点。 0012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绝缘层包含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其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 成多个孔径。 0013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的光伏组件额外包含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 层, 所述层位于所述背面电接触点与所述正面电接触点之间, 并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多 个孔径, 其位于由绝。
22、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层中的所述孔径中心并且具有相等或更小的尺寸。 0014 例如, 所述绝缘材料选自氧化物, 例如二氧化硅或氧化铝, 氮化物, 例如氮化硅, 以 及硫化物, 例如硫化锌。 0015 替代性地, 绝缘层包含绝缘气体, 例如空气。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 光伏微电池的截面的至少一个尺寸小于 1mm, 优选小于 100m。 0017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至少一部分光伏微电池具有圆形截面, 其面积小于 10-2cm2, 优选小于 10-4cm2。 0018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的光伏组件包含至少一个光伏微电池, 其具 有条带状伸长的截面, 其较小的尺寸小。
23、于 1mm, 优选小于 100m。 0019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层是非连续的, 并且在光伏微电池的 位置上形成。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 光伏组件是薄层组件, 形成电池的每一层 的厚度小于约 20m, 优选小于 5m。 0021 例如, 吸收剂材料属于选自以下组中的族 : CIGS 族、 CdTe 族、 硅族和 III-V 族半导 体族。 0022 根据第二方面, 本发明涉及根据第一方面的光伏组件的阵列, 其中所述光伏组件 以串联方式电连接, 一个光伏组件的正面接触点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背面接触点电连接。 0023 根据第三方面, 本发明涉及光伏模块, 。
24、其包含一个根据第一方面的光伏组件或根 据第二方面的光伏组件的阵列, 并且额外包含会聚太阳光的系统, 该系统适合于将全部或 部分的入射光聚焦于每个所述光伏微电池。 0024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 根据第三方面的光伏模块额外包含用于将入射光的波长转化 成为由位于所述背面接触点的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下方的吸收剂材料吸收的光 谱带的元件, 背面电接触点包含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层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后述的 层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所述光伏微电池的外围电接触点。 0025 根据第四方面,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根据第一方面的光伏组件的方法, 该方法包 说 明 书 CN 103038885 A 6 3。
25、/12 页 7 括在基底上沉积所述层而形成组件。 0026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 制造方法包括 : 0027 - 在基底上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从而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 0028 - 沉积由对于光伏器件非活性的材料优选电绝缘体制成的层, 所述非活性层结构 化以形成多个孔径 ; 0029 - 在所述孔径内选择性沉积吸收剂材料, 从而形成所述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第二 层, 所述层是非连续的 ; 0030 - 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所述层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的孔径的尺寸小 于或等于所述非活性层中的孔径的尺寸 ; 及 0031 - 沉积与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电接触的所述由透明导电。
26、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该层结构化以形成正面电接触点。 0032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制造方法包括 : 0033 - 在基底上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从而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 0034 - 沉积所述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所述层是非连续的并且包含多个孔径 ; 0035 - 在所述孔径中选择性沉积对于光伏器件非活性的材料, 优选电绝缘体, 从而形成 非连续的非活性层, 其具有位于吸收剂材料的位置上的孔径 ; 0036 - 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该层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的孔径的尺寸小于 或等于所述非活性层中的孔径的尺寸 ; 及 0037 - 沉积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
27、层, 该层与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电接 触, 该层结构化以形成正面电接触点。 0038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制造方法包括 : 0039 - 在基底上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从而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所述第二 层由吸收剂材料制成 ; 0040 - 沉积阻挡层, 其结构化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垫, 垫的形状确定每个光伏微电池的形 状 ; 0041 - 在所述阻挡层上沉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层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 及 0042 - 去除阻挡物以获得所述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结构化的层和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 结构化的层, 及沉积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该层与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结 构化的层电接。
28、触, 从而形成正面电接触点。 0043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制造方法包括 : 0044 - 在透明基底上沉积所述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三层, 从而形成正面电接触 点 ; 0045 - 沉积阻挡层, 其结构化以形成多个垫, 垫的形状确定每个光伏微电池的形状 ; 0046 - 在所述阻挡层上沉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 0047 - 去除阻挡物以获得所述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结构化的层和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 结构化的层, 及沉积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层 ; 及 0048 - 沉积所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层, 以形成背面电接触点。 0049 有利地, 选择性地形成所述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层,。
29、 并且形成非连续的层。 说 明 书 CN 103038885 A 7 4/12 页 8 附图说明 0050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 通过以下附图加以图示 : 0051 - 图 1A 至 1C 是显示不同实施方案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微电池的原理的示意图 ; 0052 - 图 2 是显示两个岛的串联连接的示意图, 每个岛均包含根据本发明的微电池的 阵列 ; 0053 -图3A至3D是显示一组层的示意图, 这些层用于形成不同实施方案中的根据本发 明的电池 ; 0054 - 图 4A 至 4D 是显示分别在 CIGS、 CdTe、 非晶硅和晶体硅结点的情况下的根据本发 明的电池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30、 ; 0055 - 图 5A 至 5F 是显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该方法用于制造在 CIGS 型结点 的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微电池的岛 ; 0056 - 图 6 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所评估的效率作为入射功 率的函数的曲线 ; 0057 - 图 7 是显示根据图 6 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所评估的效率作为该电池 的活性区域的面积的函数的曲线 ; 及 0058 - 图 8A 和 8B 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方案制成的微电池的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图 1A 至 1C 是显示光伏模块的原理的示意图, 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案 的光伏电池。这些示。
31、意图是以图示的方式给出, 所示的尺寸并不对应于电池的实际比例。 0060 这些实施方案显示了光伏组件 10, 其形成光伏微电池的岛或阵列, 或者具有暴露 于入射太阳光的表面 107 的活性光伏区域 100, 其具有给定的尺寸和形状, 从而使暴露的表 面的至少一个尺寸小于几百微米, 优选小于约 100m。该微电池与会聚太阳光的系统 (在 图中以显微透镜 11 作为代表) 相连接, 其会聚全部或部分的入射在微电池 100 的每个表面 107 上的太阳光 (光通量由附图标记 12 表示) 。 0061 每个微电池包括一组适合于制造光伏器件的层, 其尤其是具有由作为在可见光谱 或近红外光谱 (太阳光谱。
32、范围) 内或者在部分的太阳光谱内的吸收剂的材料制成的层 102 ; 形成背面电接触点的导电材料的层 101 ; 及透明导电材料的层 106, 其覆盖暴露的表面 107, 形成正面电接触点, 层 106 还称作窗口层。取决于所期望制造的光伏器件的特性, 可以提 供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层 105, 例如由半导体制成的层或与由吸收剂材料制成的层 102 的界 面层, 其有利于形成结点。在图 1A、 1B 和 1C 中, 正面电接触点由层 104、 106 形成, 下面将 详细地加以描述。在图 1A 至 1C 中的实施方案中, 微电池 100 通过正面电接触点 (106 和 / 或 104) 和背面电接触。
33、点 101 平行地连接, 正面和背面接触点对于所有的微电池而言是共同 的。 0062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 用于会聚光线的系统允许将具有适合于所述微电池的吸收剂 材料的吸收范围的光谱的光线聚焦在每个微电池上。 0063 岛10包含位于背面电接触点与正面电接触点之间的电绝缘层103。 绝缘层103是 非连续的, 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孔径, 其确定岛 10 的微电池或活性光伏区域 100 的形状和 尺寸。在这些孔径上方, 暗电流密度实际上是可以忽略的。在孔径中, 结点由半导体层的组 说 明 书 CN 103038885 A 8 5/12 页 9 形成。正面和背面电接触点允许收集光生电荷载流子。因此, 。
34、通过选择微电池的尺寸 (其截 面由在绝缘层中形成的孔径确定) , 从而使微电池的截面的至少一个尺寸小于几百微米, 申 请人发现, 可以借助正面电接触点收集在每个微电池中的光生电荷载流子, 而由于透明导 电层的阻挡造成的对此接触点的贡献的损失是有限的。由此形成的阵列形成太阳能电池, 其适合于在会聚的太阳辐射通量下的应用, 不要求使用收集栅。 申请人发现, 借助这一新型 结构, 在以针对电池的超过 40,000 个太阳照度会聚的情况下, 可以实现 30的理论效率, 其中在不进行会聚的情况下的效率为 20, 大幅超过目前在现有技术的实施方案中所预期 的会聚极限。 0064 在图 1A 至 1C 中,。
35、 微电池 100 例如具有圆形截面, 其面积优选小于 10-2cm2, 甚至小 于 10-4cm2, 低至 10-8cm2或更小, 从而能够迅速收集电荷载流子。面积的下限值与技术上的 考虑相关, 并且与在吸收剂材料的层中的光生载流子的迁移率和寿命特性相关。 0065 绝缘体可以是由电绝缘材料形成的贯穿有孔径的层, 例如氧化物, 如二氧化硅 (SiO2) 或氧化铝 (Al2O3) , 氮化物, 如氮化硅 (Si3N4) , 硫化物, 如硫化锌 (ZnS) , 或者与用于制 造电池的方法相容的任何其他绝缘材料, 例如聚合物。绝缘体还可以是气体层, 例如空气 层, 气体例如包含在多孔或微孔材料中, 。
36、或者具有泡沫的形状, 取决于用于制造组件的工艺 技术。于是将诸如空气的气体的层在如下区域内中断, 其中层, 包括通过多孔材料形成的 层, 堆叠形成活性光伏区域。例如可以设想, 在硅基光伏电池中, 使用由再结晶的多孔硅制 成的层, 其中在退火期间形成的空气泡形成非连续的绝缘层, 硅形成活性光电导层。 0066 截面确定暴露于入射光的活性光伏区域的表面 107, 用于会聚光线的系统 11 必须 加以修正以将入射光聚焦在微电池的暴露的表面上。例如, 在具有圆形截面的微电池的情 况下, 可以使用具有显微透镜的网络的系统, 或者任何其他已知的用于使光线聚焦的系统。 将用于会聚光线的系统裁减至光照区域的尺。
37、寸, 并且其本身的体积小于传统电池所用的会 聚系统。其额外的优点在于, 使用更少的材料以制造用于会聚光线的系统。 0067 微电池的截面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例如可以设想, 伸长的形状的截面, 例如条 带, 其具有非常小的横向尺寸, 通常小于一个毫米, 优选小于一百微米, 甚至小至几个微米 或更小。于是, 可以通过沿着条带的较小尺寸的正面接触点收集在结点处的光生电荷载流 子, 再一次允许对通过正面接触点的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层形成的窗口层的阻挡效应加 以限制。 在此情况下, 对用于会聚光线的系统加以修正, 从而根据岛的结构将一条或多条光 线聚焦在一个或多个条带上。若该岛包含多个条带, 则这些条带。
38、可以通过背面接触点和正 面接触点平行地电连接。 可以设想其他的形状, 例如伸长的螺旋形等, 条件是保持截面的一 个尺寸是小的, 通常小于几百微米, 以收集电荷载流子。 特别地, 取决于所用的材料, 尺寸可 以最优化, 尤其是使侧向电重组 (lateral electrical recombination) 的影响最小化。 0068 通过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层106或窗口层收集在由暴露的表面107所划界的活 性区域中的层 102 中产生的电荷载流子, 首先在垂直于这些层的平面的方向上, 然后朝向 微电池外围。 该层必须充分透明, 从而允许尽可能多的太阳光射入活性光伏区域100内。 因 此具有特定。
39、的阻挡率, 可能导致损失, 但是其效应被微电池的尺寸加以限制。 0069 申请人发现, 通过连接窗口层、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与窗口层 106 电接触的层 104、 这两层的组合体, 于是形成正面接触点, 从而大幅改善外围电荷载流子的收集。 由导电材料 制成的层 104 例如取决于所堆叠的层的特性由金属制成, 例如金、 银、 铝、 钼、 铜或镍, 或者 说 明 书 CN 103038885 A 9 6/12 页 10 由掺杂半导体制成, 例如 ZnO:Al, 其充分用铝掺杂, 以获得所期望的电导率。类似于绝缘层 103,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 是非连续的, 贯穿有孔径, 该孔径可以基本上重叠。
40、在绝缘层 的孔径上, 从而不干扰微电池 100 的光伏功能。在活性区域中的活性层 102 中的光生电荷 载流子是借助窗口层 106 在垂直于这些层的平面的方向上收集, 然后朝向微电池的外围通 过导电层 104 进行收集, 其由此形成微电池的外围接触点。 0070 形成微电池的外围接触点的层 104 可以完全地覆盖微电池之间的区域, 或者可以 如下方式结构化, 具有与每个微电池的外围接触区域和在所述未重叠的外围接触区域之间 的电连接区域。 0071 因为电池 10 的活性光伏区域通过绝缘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孔径的尺寸加以设定, 从而形成微电池, 所以可以限制形成光伏器件的层中的材料的量, 尤其是吸收。
41、材料的量。 因 此, 在图 1B 的实施方案中, 吸收剂层 102 是非连续的, 并且被限制在位于活性区域 107 中的 区域内。其余的结构可以填充有在结点的观点上呈现非活性的层 108, 该层可以是绝缘体, 由与层 103 相同的材料制成。有利地, 包含吸收剂材料的区域稍微大于由绝缘层 103 中的 孔径所限定的活性光伏区域 (通常为几个微米) , 因此能够忽略可能与材料本身或者与制造 方法相关的表面缺陷对于光伏微电池的影响。 0072 图 1C 显示了一个实施方案, 其中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1 是透明的, 并且形成 背面接触点, 如同正面接触点 (104A, 106) , 来自由诸如金。
42、属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1 和层 104B, 层 104B与层 104A相似地以如下方式结构化, 形成活性光伏区域的外围电接触点。这 一改变的方案的优点在于, 提供具有透明窗口层的背面接触点, 因此形成双面电池, 这是通 过外围收集电荷载流子及限制由于透明窗口层即使在会聚的情况下的阻挡导致的损失而 实现的。这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 例如制造多结点, 其中两个或更多个光伏电池彼此重 叠。 或者,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 允许光伏电池与位于背面接触点的窗口层下方的用于转化 光线的器件相连接, 该器件将在第一次通过电池时不被吸收的光线 (例如在近红外范围内 的光线) 朝向电池背面反射, 该具有改变的。
43、波长的光线 (例如朝向可见光范围迁移, 或者更 一般而言迁移至更加容易被吸收剂材料吸收的光谱范围, 使用 “上变频 (up conversion) ” 材料) 。 0073 图 1C 显示了另一个实施方案, 其中提供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层 103B, 其以基本 上与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孔径的第一层 103A相同的方式结构化, 这些孔径位 于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103A的一个或多个孔径中心并且具有相等或更小的尺寸。该第二 层例如可以具有会聚光线至活性光伏体积内的效应。 0074 根据一个图 2 中所示的实施方案, 多个岛 (10A, 10B) 可以电连接, 以形成更大的光 伏电池。这些。
44、岛例如在共同的基底 109 上形成。在图 2 中, 每个岛显示单个微电池 100, 但 是当然每个岛可以包含多个微电池。在此实施方案中, 如同在图 1A 和 1B 中所示的情况, 正 面电接触点包含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4A, 104B) 和在此实施方案中覆盖所有的岛的窗口 层 (106A, 106B) 。在此实施方案中, 这些岛例如借助第一岛 10A的窗口层 106A以串联方式连 接, 其与第二岛 10B的背面电接触点 101B电接触。应当理解, 图 2 是显示运行原理的示意 图。在层 102A的电导率高的情况下, 需要例如通过使绝缘层 103A延伸至使这些岛连接的水 平从而对层 106。
45、A绝缘。 0075 图 3A-3D 示出各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其表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电池的层的连 说 明 书 CN 103038885 A 10 7/12 页 11 续。其中示出用于制备薄层微电池的几种架构。在这一技术中, 光伏器件包括通过 n- 和 p- 掺杂半导体层形成的连接, 电绝缘层 103 插入所述层之间。在这些实施方案中, 形成所 述连接的层为层 102(由吸收材料制成的层) 、 112(表示一个或多个界面层) 和 106(其形成 透明窗口层) 。绝缘层的结构使得可以产生控制面积的盘 301, 其中未沉积这种层。绝缘层 允许限定圆形光伏电池, 因为 p-n 或 n-p 半导体连接。
46、仅在所述盘中形成。导电层 104, 例如 由金属制成, 类似于绝缘层的方式架构 (包含圆形孔 302) , 排列为与窗口层 106 电接触从而 与所述窗口层形成前端接触 (除了在图 3D 的实施方案中, 其中层 106 单独形成前端接触) 。 在窗口层 106 沉积之前, 导电层 104 沉积在绝缘层 103(图 3B) 上, 或者其沉积在窗口层上 (图 3A) 。界面层 112 可以在绝缘层之前 (图 3A、 3B) 或者之后 (图 3C) 沉积, 如果界面层足够 薄, 则会维持金属层与窗口层之间的电接触。具有非常低的横向电导率的界面层 (例如, 在 CIGS 电池的情况下, 本征 CdS 。
47、和 ZnO) 的存在使得可以确保, 光学角度的连接与电学角度的 连接是类似的。 因此, 电活性部分被入射光正确地激发, 同时最小化由于充电载体与连接的 暗电流的复合引起的损失。 0076 如下文所述, 还可以通过称为 “上至下 (top to bottom) ” 的方法, 调节这种几何结 构为在玻璃基底 109 上产生的 superstrate 电池 (图 3D) 的情况, 然后翻转以允许入射光通 过对应于基底的侧进入。 0077 如上文所述, 例如由金属制成的导电层 104 使得可以产生微电池的外周上的环状 接触, 并且对所有微电池都相同, 这种接触可以直接用作电池的前端电接触, 从而最小化。
48、接 触电阻, 同时避免遮蔽电池, 因为不需要收集栅。 将由一个或多个孔构成的绝缘材料制成的 层 103 插入形成光伏器件的层的组是限定微电池的有利方式, 因为这种解决方案不要求层 的组的机械刻蚀, 其是不可避免的缺陷来源。 0078 图 4A-4D 分别示出使用 CIGS、 CdTe 和硅技术的本发明的电池的 4 种实施方案。在 这些实施方案的每一个中, 未示出全部的光伏电池, 仅示出微电池中层的组。再次地, 这些 是示意图, 其中尺寸并不对应电池的实际大小。 0079 图 4A 示出适合于利用 CIGS 型异质连接形成光伏微电池的层的组。术语 “CIGS” 在此处以其最广泛的含义理解以表示包。
49、括 CuInSe2或其合金或衍生物之一在内的材料家 族, 其中铜可以部分地由银取代, 铟可以部分地由铝或镓取代, 并且硒可以部分地由硫或碲 取代。上文的材料性质通过示例给出, 并且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他材料取 代以获得功能性光伏器件。在图 4A 所示的实施方案中, 层的组包括例如由玻璃制成的基底 109, 该基底的厚度通常为几毫米 ; 并且包括由例如钼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层 101, 以形成后 部接触。 这种层的厚度为约1微米。 层102为由吸收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层, 在这一实施方案 中为 Cu(In,Ga)Se2二硒铜铟镓) 。其厚度为例如 2 或 3m。层 110 和 111 为界面层, 分别由 n- 掺杂的 CdS(硫化镉) 和 iZnO(本征氧化锌) 制成, 厚度通常为几十纳米, 例如 50nm。通 常, 界面层允许当吸收材料 (此处为 CIGS) 层存在时的电缺陷, 并且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 层使得直接接触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