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75193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95166.X

申请日:

2011.07.13

公开号:

CN102337699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21F 9/00申请公布日:20120201|||公开

IPC分类号:

D21F9/00; D21H11/14; D21C5/02; D21F1/00; D21F5/00

主分类号:

D21F9/00

申请人:

粒状胶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玉井繁; 小山裕司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2010.07.18 JP 2010-16236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赵培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由在造纸单元的造纸处理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可靠地再生成无皱纹的光滑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技术。再循环纸平滑单元具有用于输送湿纸的光滑表面带和用于以朝着其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输送和引导光滑表面带的带引导单元,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单元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光滑表面带上的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以便能够可靠地再生成无皱纹的光滑再循环纸。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是一种用于平滑处理再循环纸的再循环 纸平滑装置, 其安装在用于由制浆单元的在先工序中所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 造纸单元中, 该造纸单元处于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 其中, 在造纸单元中,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设置在用于通过对在造纸带式单元中制作形 成的湿纸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 所述造纸带式单元用于由废纸纸 浆制作湿纸 ; 和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构成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并包括 : 用于运行输送湿纸的光滑表面 带; 和带引导装置, 该带引导装置用于使光滑表面带以朝着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而对 其进行引导并使该光滑表面带运行, 同时从下侧滑动支撑运行的光滑表面带, 和 由此, 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 光 滑表面带上的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至少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包括从上侧以均匀压力 压紧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的整张湿纸的压紧装置, 其中, 该压紧装置形成为覆盖带式输送机, 该覆盖带式输送机具有在运行时与光滑表 面带一起以压紧的状态覆盖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的覆盖带, 和 覆盖带的下侧与光滑表面带的上侧协作以便形成用于平滑处理整张湿纸的平的光滑 作用表面。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带引导装置设置有弯曲引导表面, 所述弯曲引导表面具有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 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 和 该光滑表面带设计成以向上弯曲的状态运行, 就像通过在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 上滑动而被引导一样。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具有垂直于主弯曲区段的向上弯曲的辅助弯曲区 段。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带引导装置由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成型的板材料形成, 该带 引导装置的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
6: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带引导装置还起到用于从下侧加热光滑表面带的加热装置的作用, 和 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通过由该加热装置加热的光滑表面带而间接受热烘干。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加热装置为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成型的加热板, 该加热板的 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
8: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所述覆盖带式输送机包括 : 形成为环形带的覆盖带, 该覆盖带在运行时与光滑表 面带一起覆盖并紧密保持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 ; 和用于推进并驱动该覆盖带的驱动马 达。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2 其中, 覆盖带由一网带形成, 所述网带由用于使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中受热而蒸发的 水份穿过并释放到上侧的数个网格单元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网带的网格设定为 12 至 40 个网格单元。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网带的运行速度控制成与烘干处理单元中的光滑表面带的运行速度同步。
12: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中, 网带由用于构成造纸带单元的造纸网式输送机的网带制成, 该网带被布置和构 造成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朝着运行方向直线运行, 并在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沿相反 方向返回。
13: 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 是用于组成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 其是用于由制浆装置的在先工序中所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 再循环纸的造纸装置, 包括 : 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其用于利用由水和来自制浆装置的废纸纸浆混合的浆料型纸浆 悬浮液来制作湿纸 ; 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其通过对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进行烘干处 理而制作再循环纸 ; 和 脱水辊压单元, 其用于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和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的结合处对湿纸 进行挤压和脱水, 其中, 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包括用于处理在造纸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和排出 平滑的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装置, 该再循环纸平滑装置由权利要求 1-12 中任一 所述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组成。
14: 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 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 : 制浆单元, 其通过对废纸进 行浸软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 ; 造纸单元, 其通过对在制浆单元中制作的废纸纸浆进 行加工而制作再循环纸 ; 以及通过联动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 制单元, 其中造纸单元由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造纸装置组成。

说明书


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尤其涉及安装于废纸 初始源处的小型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的再循环纸平滑技术, 其用于在现场将废纸 再生并加工成可重复使用的纸而不是将废纸处置和丢弃。
     背景技术
     每天处处 ( 包括政府机关、 公司和普通家庭 ) 都会产生诸如用过的、 不再需要的文 件。这些废纸通常被当作废物丢弃、 焚烧或处置。
     另一方面, 从有效利用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全球趋势出发, 迄今为止, 已经研发出将 丢弃的废纸再生和重复使用而不是处置或丢弃的各种技术。
     这些废纸再循环技术主要用在造纸工业中, 像常规的造纸设备一样, 废纸再循环 设备需要大量的设备用地、 巨大的资本投资以及造纸所用的大量化学制品和水, 以便高速、 大量地生产再循环纸和提高纸质量。
     废纸再循环许多人进行手动废纸收集工作, 而且所述废纸收集工作涉及许多问 题, 例如混入异物, 由于缺乏废纸再循环方面知识而造成的不当分拣, 没有去除碎屑等等, 如果废纸被收集起来, 则需要由专业工人进行最终分拣和清洁或筛选以便使废纸 100%完 全再生成为再循环纸。此外, 废纸包括密件, 并且由于机密的问题, 这样的文件不是当作常 规垃圾收集, 而是可能被焚烧和丢弃, 这些在某些领域不能促进再循环。
     为了解决废纸再循环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一种有效的技术是在废纸初始源处使废 纸再生和运用, 从这种观点来看, 本申请人已经开发和提出了各种废纸再循环装置, 例如在 待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No.2007-308837 中公开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这种废纸再循环设备涉及 : 将大型、 例如废纸再循环厂的废纸再循环设备实现为 一种可安装于小商店、 普通家庭等的房间中的设备, 且该设备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 括: 用于对废纸进行浸软和打浆处理、 并将其制成废纸纸浆的制浆单元 ; 通过对在制浆单 元制作的废纸纸浆进行处理而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 ; 以及通过联动的方式对制浆单元 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单元, 其中, 造纸单元包括 : 造纸处理单元, 其用于由来 自制浆单元的废纸纸浆制作湿纸 ; 和烘干处理单元, 其通过对在造纸处理单元中制作形成 的湿纸进行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 这两个处理单元由具有用于处理和输送废纸纸浆的运转 带的带式输送机的形式构成。
     废纸在制浆单元中被浸软并进行打浆, 变成废纸纸浆, 然后, 将该废纸纸浆在造纸 单元中输送到带式输送机的运转带上, 进行过滤并脱水、 挤压并脱水以及加热和烘干处理, 从而形成再循环纸。在该过程中, 在处于纸浆的阶段, 废纸分解成纤维级, 书写或印制在其 上的符号和图表被完全分解并失去, 而不能恢复, 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包含在这些印刷符 号和图表中的机密信息或私人信息的泄漏或披露出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新颖的清洁技术, 其是由传统废纸再循环设备进一步改进而来。
     本发明是按照上述传统问题提出的,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 : 在家具大小的废纸再 循环设备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 提供一种能够由在造纸单元的造纸处理单元中制 造形成的湿纸可靠地再生成光滑的、 无皱纹的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技术, 这种废纸再 循环设备不仅可以安装在大办公室等中, 而且可以安装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等中, 尤其是, 其进一步改进了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中的烘干处理单元的构造。
     为了实现该目的, 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是一种用于平滑 和处理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其安装在用于由制浆单元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 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中, 该造纸单元处于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 纸再循环设备中, 其中在造纸单元中,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设置在用于通过对在造纸带式输 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 所述造纸带式 输送机单元用于由废纸纸浆制作湿纸 ;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构成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并包 括: 用于运转和输送湿纸的光滑表面带 ; 和带引导装置, 用于使运行的光滑表面带朝着运 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而对其进行引导, 同时从下侧滑动和支撑运行的光滑表面带, 因此, 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弯曲形状, 光滑表面带上的 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至少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
     优选实施例由如下组成。
     (1) 具有从上侧以均匀压力压紧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的整张湿纸的压紧装置, 该 压紧装置形成为具有运行并与光滑表面带一起覆盖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的覆盖带的 覆盖带式输送机 ; 覆盖带的下侧与光滑表面带的上侧协作以便形成用于平滑和处理整张湿 纸的平的光滑作用表面。
     (2) 带引导装置设置有弯曲引导表面, 所述弯曲引导表面具有朝着光滑表面带的 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 该光滑表面带设计成以向上弯曲的状态运行, 就像通过 在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上滑动而被引导一样。
     (3) 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具有垂直于主弯曲区段向上弯曲的辅助弯曲引导 区段。
     (4) 带引导装置由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形成的板材料形成, 其 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
     (5) 带引导装置还起到用于从下侧加热光滑表面带的加热装置的作用, 光滑表面 带上的湿纸通过由该加热装置加热的光滑表面带间接受热烘干。
     (6) 加热装置为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形成的加热板, 该加热板 的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
     (7) 覆盖带式输送机包括 : 形成为在运行时覆盖与光滑表面带紧密保持在一起的 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的环形带的覆盖带 ; 和用于推进和驱动该覆盖带的驱动马达。
     (8) 覆盖带由网带形成, 所述网带由用于使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中受热而蒸发的 水份穿过并释放到上侧的若干网格单元组成。
     (9) 网带网格设定为 12 至 40 个网格单元。
     (10) 网带的运行速度被控制成与烘干处理单元中的光滑表面带的运行速度同步。
     (11) 网带由用于构成造纸带单元的造纸网式输送机的网带制成, 网带配置并构造成朝着运行方向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平直运行, 并通过朝着相反方向返回而在烘干带 式输送机单元中运行。
     本发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是用于构成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 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 其是用于由制浆装置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 再循环纸的造纸装置, 包括 : 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其用于利用由水和来自制浆装置的废纸 纸浆混合的浆料型纸浆悬浮液来制作湿纸 ; 和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其通过对在造纸带式 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 ; 和脱水辊压单元, 其用于在造纸带式 输送机单元和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的结合处对湿纸进行挤压和脱水, 其中, 烘干带式输送 机单元包括用于处理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和排出光滑的再循环纸的 再循环纸平滑器具, 该再循环纸平滑器具由该再循环纸平滑装置组成。
     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 : 制浆单元, 其通过对废 纸进行浸软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 ; 造纸单元, 其通过对在制浆单元中制作的废纸纸 浆进行加工而制作再循环纸 ; 以及通过联动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 的控制单元, 造纸单元由造纸装置组成。
     (A) 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包括烘干带式输送机中的烘干 带式输送机单元, 用于形成由制浆单元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造 纸单元, 该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包括 : 用于输送和驱动湿纸的光滑表面带 ; 和用于以朝着 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驱动和引导光滑表面带同时从下侧滑动和支撑光滑表面带的带 引导装置, 因此, 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弯曲形状, 光滑表面带上的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至少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 因而, 在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 造纸处理单元中制作形成的 湿纸能够再生出光滑的、 无皱纹的再循环纸。 该废纸再循环设备不仅可安装在大办公室中, 而且可安装在小商店、 普通家庭场所或其他室内的地方。
     也就是说, 在用于由废纸制作湿纸的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 造纸处理单元 ) 中制 作形成的湿纸被传送到用于构成相继的烘干处理单元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 受热烘 干, 同时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 在光滑表面带上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操作以及由带引导 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处理的湿纸至少在输送和运行方向上被赋予均匀张力。
     所以, 可以有效地消除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在造纸工序的在先工序中引起的皱纹 和翘曲, 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加热烘干作用引起的湿纸皱纹或翘曲的发生, 从而从整体 上制作光滑的再循环纸。
     (B) 进一步, 由于具有从上侧以均匀压力压紧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的整张湿纸的 压紧装置, 该压紧装置形成为具有运行的并与光滑表面带一起以封闭的状态覆盖光滑表面 带上的整张湿纸的覆盖带的覆盖带式输送机, 覆盖带的下侧与光滑表面带的上侧协作以便 对整张湿纸进行平滑和处理, 从而形成用于平滑整张湿纸的平的光滑作用表面, 由于如上 所述的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操作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 从而对光滑 表面带上的湿纸进行平滑处理。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被覆盖带式输送机从上侧覆盖和压 紧, 并保持在夹持的状态下而受热烘干, 上侧和下侧具有均匀压力, 由此进一步促进整张再 循环纸的平滑。
     换句话说, 湿纸由均匀施加在输送和运行方向上的张力以及以光滑表面带和覆盖带作用的规定压力下的夹心结构的协同作用进行处理, 受热烘干, 同时保持在平的状态下, 所以, 可以有效地除去湿纸在造纸工序的在先工序中引起的皱纹和翘曲, 并可以有效地防 止由于加热烘干作用引起的湿纸皱纹或翘曲的发生, 从而可以在家具大小的非常狭窄的废 纸处理空间内可靠地制作非常光滑的无皱纹再循环纸。
     覆盖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由一网带形成, 所述网带由能够使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 中受热而蒸发的水份穿过并释放到上侧的若干网格单元构成, 不管存在覆盖带还是不存在 覆盖带, 加热湿纸所产生的蒸汽均可得以有效地提升并消散, 从而可以顺利地促进加热处 理。
     进一步, 用于构成覆盖带的网带的运行速度被控制成与烘干处理单元中的光滑表 面带的运行速度同步, 这样, 湿纸受热烘干, 同时稳定地保持夹心结构。
     通过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中提及的新颖事实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 可以更加清楚 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1 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前视剖面图。图 2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侧面剖视图。
     图 3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单元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的构造的线路图。
     图 4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的构造的方框图。
     图 5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的总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 6 是该造纸单元中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的构造的示图, 其中, 图 6A 是前视图, 图 6B 是沿图 6A 中线 B-B 剖取的剖视图。
     图 7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外观构造的透视图。
     图 8 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2 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前视剖面图。
     图 9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的总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 10 是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中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的构造的示图, 其 中, 图 10A 是前视图, 图 10B 是沿图 10A 中线 B-B 剖取的剖视图。
     图 11 是对应于图 10B 的剖视图, 显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3 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的造纸单元中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的构造。
     图 12 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4 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的总体构造的透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在所有附图中, 相同 或类似的构成部件或元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进行识别。
     实施例 1
     图 1-7 显示了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该废纸再循环设备 1 具体地说安装在废 纸初始源处, 它是一种用于在废纸初始源处不需丢掉或丢弃废纸 UP 就再生成可重复使用 的纸的设备, 废纸 UP 包括政府机关和普通社团办公室的机密文件、 普通家庭的私人信件等 以及其他用过的、 不需要的文件。如图 7 所示, 废纸再循环设备 1 为家具大小, 也就是说, 其小而紧凑, 类似于办公室 中安装的文件架、 储物柜、 办公桌、 复印机、 个人电脑及其他设备, 如图 1 所示, 所述废纸再 循环设备 1 包括多个主要单元, 具体包括制浆单元 2、 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造纸单元 ( 造纸 装置 )4 以及装置控制单元 ( 控制单元 )5, 造纸单元 4 包括作为本发明的特征机构的再循环 纸平滑处理单元 (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10。
     这些设备部件 2-5 以紧凑设计的方式结合并安装在设备壳体 6 中。该设备壳体 6 为如上所述的家具大小, 根据用途或应用可以适当地设计特定形状和大小。所示优选实施 例中的设备壳体 6 像一种盒子, 其形状和尺寸类似于在办公室中安装并使用的复印机, 设 备壳体 6 的顶板具有能打开和关闭的入口 7 以供应废纸 UP, 在侧面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排出 再循环纸 RP、 RP... 的出口 8。在该出口 8 的下边缘位置, 可拆卸地设置一再循环纸接收托 盘 9, 用于接收从出口 8 排出的再循环纸 RP、 RP、 ...。
     制浆单元 2 是通过对废纸 UP 进行浸软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的工艺单元, 该 制浆单元 2 包括用于搅拌、 磨碎和浸软废纸 UP 的浸软单元 20 以及对在浸软单元 20 中浸软 的废纸 UP 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 21。
     浸软单元 20 是用于搅拌、 磨碎和浸软废纸 UP 的工艺单元, 主要包括浸软槽 25、 搅 拌装置 26 和给水装置 27。 如图 2 所示, 浸软槽 25 在顶壁处具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 UP 的入口 7, 其底壁设 置有用于将浸化的废纸纸浆 UPP 排出至下游侧的排出口 28。浸软槽 25 的内部容积由分批 搅拌和处理的废纸 UP 的张数设定。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浸软槽 25 具有能够通过加入 大约 98 升水来搅拌和处理 ( 分批处理 ) 来自 PPC( 普通纸复印机 ) 的大约 500 张 A4 格式 的废纸 UP( 大约 2000g) 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待浸软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大约为 2%。 该浓度可以通过给水装置 27 供水进行调节, 该给水装置 27 形成下述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的一部分。
     入口 7 设计成能相对于设备壳体 6 的壳体盖 6a 的外部打开和关闭。排出口 28 由 一开关阀 29 打开和关闭, 并与下述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相连通。在排出口 28 的位置处 设置一碎屑过滤器 30, 用于为打浆工序的随后的工序去除有害碎屑, 诸如夹子、 订书钉及用 于装订废纸 UP、 UP、 ... 的其他部件。
     开关阀 29 具体由曲柄机构 36 的曲柄运动打开和关闭, 所述曲柄机构 36 由驱动马 达 35 驱动。驱动马达 35 特别为电动机, 该驱动马达 35 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 5 上。
     搅拌装置 26 设置在浸软槽 25 的内部, 并包括搅拌叶轮 40 和驱动马达 41。
     搅拌叶轮 40 的旋转轴 40a 以竖直姿势可旋转地支撑在浸软槽 25 底部中心上, 旋 转轴 40a 的下端借助于传动装置 42 由驱动马达 41 的旋转轴 41a 驱动并与之耦合在一起, 所述传动装置 42 包括传动皮带轮 42a、 传动带 42b 以及传动皮带轮 42c。
     给水装置 27 将水 W 供应至浸软槽 25 中, 并包括下述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的打 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如图 1 所示, 给水装置 27 包括白水收集柜 45、 用于打浆浓 度调节的给水泵 46 以及用于造纸浓度调节的给水泵 47。如下所述, 白水收集柜 45 设计成 收集在造纸单元 4 中过滤和脱水而来的白水 W( 即在造纸工序中通过造纸网格过滤的极低 浓度的纸浆水 ), 白水收集柜 45 中收集的白水 W 通过给水泵 46 供应至浸软槽 25 中, 并由给
     水泵 47 供应至浓度调节柜 85 中, 如下所述。
     就此而言, 在浸软槽 25 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 48, 对浸软槽 25 中分批处理的废 纸 UP、 UP、 ... 以及水量进行称重和控制, 重量传感器 48 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 5 上。
     所示优选实施例的重量传感器 48 由测力计 (load cell) 构成, 并设计成能感知和 测量浸软槽 25 中装载和供应的废纸 UP、 UP、 ... 和水的总重量。
     在浸软单元 20 的具体控制构造中, 首先, 操作者打开入口 7 并向浸软槽 25 装载废 纸 UP、 UP、 ..., 其重量由重量传感器 48 感知和测量, 当达到规定重量 ( 张数 ) 时, 通过声 音和 / 或显示通知操作者。根据显示, 操作者关闭入口 7, 给水装置 27 被驱动, 与废纸 UP、 UP、 ... 的装载重量 ( 张数 ) 相应的白水 W 由给水泵 46 从白水收集柜 45 供应至浸软槽 25 中。
     当操作者在从入口 7 向浸软槽 25 内装载任意量 ( 该量小于规定重量 ( 张数 )) 的 废纸 UP、 UP、 ... 之后关闭入口 7 时, 由重量传感器 48 感知和测量重量, 给水装置 27 被驱 动, 与所测量结果相应的适当量的白水 W 从白水收集柜 45 供应至浸软槽 25 中。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 当向浸软槽 25 装载最大量即大约 500 张 ( 大 约 2000g)A4 格式的普通纸复印机废纸 UP 时, 此刻则通过声音和 / 或显示通知操作者, 关闭 入口 7, 从给水装置 27 供应大约 98 升水, 或者当供应任意量 ( 该量小于规定重量 ( 张数 )) 的废纸 UP、 UP、 ... 时, 从给水装置 27 供应与废纸的供应量相应的适量的水, 待浸软的废纸 纸浆 UPP 的浓度被控制和调节至大约 2%。
     在搅拌装置 26 中, 从设备壳体 6 的供应开口即入口 7 向浸软槽 25 中装载的废纸 UP、 UP、 ... 通过由驱动马达 41 带动的搅拌叶轮 40 的正反转被操作, 并在从给水装置 27 供应的水中搅拌混合一规定时间 ( 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为 10-20 分钟 ), 从而将废纸 UP、 UP、 ... 浸软并打浆, 从而得到废纸纸浆 UPP。
     浸软槽 25 的排出口 28 在浸软单元 20 的运行过程中被开关阀 29 关闭, 从而防止 废纸 UP 或废纸纸浆 UPP 从浸软槽 25 流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排出口 28 在如下所述的打 浆单元 21 的运行过程中被开关阀 49 打开, 从而允许废纸纸浆 UPP 从浸软槽 25 向废纸纸浆 循环路径 49 流动以及循环流动。
     打浆单元 21 是对浸软单元 20 中浸软的废纸 UP 进行打浆的处理单元, 具体地, 对 浸软单元 20 中浸软的废纸 UP 进行增压和打浆处理, 从而使在废纸 UP 上形成符号和图案 ( 通过各种印刷技术在废纸 UP 上由印刷墨水形成的符号和图案、 或借助于铅笔、 圆珠笔、 自 来水笔等和其他墨水在废纸上形成的符号和图案 ) 的油墨被研磨而磨碎 ( 变成微纤维 )。
     该打浆单元 21 具有作为主要部件的研磨器 50。 该研磨器 50 主要包括一对相对旋 转和驱动的打浆盘 51、 52, 该对打浆盘 51、 52 相对配置且跨位于打浆作用面 51a、 52a 之间的 微小的打浆间隙 G 同心设置。
     研磨器 50 的打浆作用面 51a、 52a 的打浆间隙 G 可设置成从研磨器 50 打浆工序开 始直至研磨器 50 打浆工序结束逐渐变窄, 如下所述。
     在本优选实施例的打浆单元 21 中, 如图 3 所示, 形成有包括一个研磨器 50 的废纸 纸浆循环路径 49, 通过循环系统中的研磨器 50 对废纸 UP 进行打浆和处理, 同时循环一给定 时间。
     通过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中执行打浆工序, 尽管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 6 中的处理空间非常小且狭窄, 但是形成了长度不受限制的基本上无限长度的废纸纸浆打浆处理路 径, 可以确保打浆处理空间与大规模工厂里的打浆工序实际相同, 同时能够根据用途实现 最佳的打浆效果。
     在打浆工序的整个过程中只使用了一个研磨器 50 执行打浆处理, 所述一个研磨 器 50 起到多个研磨器的功能, 即起到从打浆过程初期的研磨器到末期的研磨器的功能。特 别地, 研磨器 50 的打浆作用面 51a、 52a 的打浆间隙 G 可控制和调节成从打浆工序开始直至 结束逐渐变窄。
     如图 2 所示,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研磨器 50 安装在设备机器主体 54 中, 邻近 浸软单元 20 的浸软槽 25, 所述设备机器主体 54 构成设备壳体 6, 如图 3 所示, 所述研磨器 50 进一步还包括 : 与浸软单元 20 的浸软槽 25 相连通的打浆柜 55 ; 在该打浆柜 55 中相对旋 转设置的成对打浆盘 51、 52 ; 用于使该对打浆盘 51、 52 分别进行转动的旋转驱动源 56 ; 以 及用于调节该对打浆盘 51、 52 的打浆间隙 G 的间隙调整装置 57。
     打浆柜 55 形成为封闭的圆筒形状, 其能够容纳该对打浆盘 51、 52, 并具有用于从 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 UPP 的供应口 55a 和用于将打浆处理后的废纸纸浆 UPP 排到下游侧的 排出口 55b。 特别地, 供应 55a 在打浆柜 55 的底部中心朝竖直方向开口, 排出口 55b 在打浆柜 55 的圆筒侧面朝水平方向开口。供应口 55a 和排出口 55b 分别借助于如图 3 所示的循环管 系 49a、 49b 与浸软单元 20 的浸软槽 25 相连通, 排出口 55b 进一步还借助于排出管系 59 与 废纸纸浆收集柜 60 相连通。
     参考数字 61 是一方向转换阀, 通过该方向转换阀 61 的转换操作, 从排出口 55b 排 出的废纸纸浆 UPP 有选择地返回到浸软槽 25 中或者被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柜 60 中。特别 地, 该方向转换阀 61 是电磁阀, 其电连接至装置控制单元 5。
     在该对打浆盘 51、 52 中, 一个是沿旋转方向固定设置的固定侧打浆盘, 另一个是 能够旋转的旋转侧打浆盘。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上侧打浆盘 51 是旋转侧, 下侧打浆盘 52 是固定侧, 相对于下侧的固定侧打浆盘 52, 上侧的旋转侧打浆盘 51 可旋转地与其跨一微 小的打浆间隙 G 相对配置且同心。旋转侧打浆盘 51 由驱动马达 56 借助于一旋转主轴 64 耦合并驱动, 所述旋转主轴 64 可旋转地支撑于设备机器主体 54 的固定侧, 并可轴向移动。
     旋转主轴 64 可旋转地支撑在间隙调节装置 57 的提升部件上, 尽管没有具体显示, 但是, 旋转侧打浆盘 51 同心且一体地附着在旋转主轴 64 的前端上, 旋转主轴 64 的基端部 由驱动马达 56 的旋转轴在旋转方向驱动并与之一体耦合, 并且可在轴向方向上进行相对 移动。
     驱动马达 56 为旋转驱动源, 其使该对打浆盘 51、 52 相对旋转, 特别地, 使用电动 机, 该驱动马达 56 作为驱动源, 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 5。
     形成微小打浆间隙 G 的两个打浆盘 51、 52 的相对两面 51a、 52a 相互协作, 形成打 浆作用面。这些相对的打浆作用面 51a、 52a 形成为研磨轮式表面, 所述研磨轮式表面由通 过粘合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多个研磨颗粒形成。两打浆作用面 51a、 52a 形成渐尖的形状, 如 图 3 所示, 使得直径尺寸在相反的方向上连续变大, 并且最外周缘为彼此平行的环形平坦 表面, 这些环形平坦表面形成所述打浆间隙 G。
     换句话说, 在该对打浆盘 51、 52 中, 在固定侧打浆盘 52 的打浆作用面 52a 的中心
     位置处形成有与打浆柜的供应口 55a 同轴地连通的入口 70, 形成在该对打浆盘 51、 52 的打 浆作用面 51a、 52a 的外周缘上的两个环形平坦表面与打浆柜 55 的排出口 55b 相连通, 形成 具有打浆间隙 G 的出口 71。
     在旋转侧打浆盘 51 的外周上沿周向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 72、 72、 ..., 这些叶片 72、 72、 ... 由旋转侧打浆盘 51 带动旋转, 其通过泵送作用在离心力下将从出口 71 排放的废纸纸浆 UPP 朝着打浆柜 55 的排出口 55b 挤压出去。
     这样, 当旋转侧打浆盘 51 在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 56 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侧打 浆盘 52 而被驱动旋转时, 从浸软单元 20 的浸软槽 25 供应到打浆空间 B 中的废纸纸浆 UPP 通过打浆柜 55 的供应口 55a 和入口 70 而从入口 70 进入打浆空间 B, 且穿过该打浆空间 B, 承受由相对旋转的打浆作用面 51a、 52a 所产生的增压和打浆作用, 在废纸 UP 上形成符号和 图案的墨水就被研磨而磨碎, 废纸 UP 通过打浆柜 55 的排出口 55b 从出口 71 排出。
     在从出口 71 排出时, 废纸纸浆 UPP 在具有打浆间隙 G 的出口 71 的部位处会进一 步受到增压和打浆作用, 并被磨碎成由该打浆间隙 G 限定的微米尺寸 ( 变成微纤维 )。
     在这点上,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 由于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设置有具有 一个研磨器 50 的循环打浆工序 ( 参见图 3), 也就是说, 所述一个研磨器 50 起到从打浆工 序初期的研磨器直至打浆工序结束时的研磨器的多个研磨器的作用, 通过间隙调节装置 57 对该研磨器 50 的打浆间隙 G 进行控制和调节, 以使其从打浆工序开始直至结束逐渐变窄。 虽然没有具体显示间隙调节装置 57, 但是其设计成使该对打浆盘 51、 52 在旋转轴 线方向上相对移动, 从而对打浆盘 51、 52 的打浆间隙 G 进行控制和调节, 该间隙调节装置 57 主要包括用于使旋转侧打浆盘 51 在旋转轴线方向上、 即在旋转主轴 64 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的移动装置 ( 未显示 ) 和用于驱动该移动装置的驱动源 66。 特别地, 驱动源为电动机, 该驱 动马达 66 电连接到设备控制单元 5 上。
     通过该电动机 66 的旋转, 旋转主轴 64 借助于所述移动装置上下移动, 从而使与旋 转主轴 64 成为一体的旋转侧打浆盘 51 在竖直方向上朝着固定侧打浆盘 52 移动, 即在旋转 轴线方向上移动, 由此对两打浆盘 51、 52 的打浆间隙 G 进行控制和调节。
     为此, 设置一位置检测传感器 ( 未显示 ) 以检测旋转侧打浆盘 51 的升降位置, 并 根据该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对驱动马达 66 进行控制和驱动。位置检测传感器电连 接到装置控制单元 5 上。
     在如图 3 所示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中进行的循环打浆工序中, 间隙调节装置 57 与用作循环装置的循环泵 69 的相互协作而对所述打浆盘 51、 52 的打浆间隙 G 进行控制和 调节。
     也就是说, 在图 3 中, 在浸软单元 20 中浸软处理的废纸纸浆 UPP 借助于循环泵 69 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中循环, 并通过研磨器 50 进行打浆工序, 与此同时, 通过间隙调节 装置 57 对研磨器 50 的打浆作用表面 51a、 52a 的打浆间隙 G 进行调节以使其从打浆工序开 始直至结束逐渐变窄。
     这样, 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中配置了一个研磨器 50, 并对该研磨器 50 的打浆间 隙 G 进行控制和调节, 使其从循环系统的打浆工序开始直至结束逐渐变窄, 由此, 在家具大 小的非常狭窄的处理空间内, 通过研磨器 50 的打浆作用面 51a、 52a 的打浆间隙 G 逐渐变窄 而产生增压和打浆作用以及墨水研磨而磨碎作用, 重复并顺序处理废纸纸浆 UPP, 并且在废
     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中循环的全部废纸纸浆 UPP 上均匀地施加进一步的打浆和墨水研磨而 磨碎作用。因此, 在如下所述的造纸单元 4 中制造和再生的再循环纸 RP 获得了最佳的纸张 韧性, 从而实现高度洁白 ( 获得去除墨水的产品质量 ) 的再循环纸 RP。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包括浸软单元 20 的浸软槽 25, 在这里, 在该打浆工序中, 浸 软单元 20 的搅拌装置 26 被驱动且受到控制, 浸软单元 20 与打浆单元 21 同时被驱动。也 就是说, 在循环型打浆工序中, 废纸纸浆 UPP 从浸软槽 25 流出, 进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49, 同时由研磨器 50 打浆后形成的废纸纸浆 UPP 流入浸软槽 25, 因此在浸软槽 25 中混合了不 同打浆程度的废纸纸浆 UPP, 通过搅拌装置 26 的搅拌作用, 浸软槽 25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 打浆程度变得均匀, 从而促进了打浆处理。
     废纸纸浆收集柜 60 为对由打浆单元 21 打浆和磨碎至规定尺寸的废纸纸浆 UPP 进行收集的场所, 在此收集的废纸纸浆 UPP 被送入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以处理 ( 混合和调 节 ) 成与将再生的再循环纸 RP 的最终纸质量相应的造纸浓度的纸浆悬浮液 PS, 然后被送入 造纸过程中接下来的工序的造纸单元 4 中。
     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为称重型装置, 其用于调节供入所述设备的废纸 UP 和水 W 的 混合比率, 并对供入造纸单元 4 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进行调节, 更具体地说, 如图 4 所示, 纸浆浓度控制单元 3 包括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3B 和纸浆浓度控制单元 3C。 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用于将制浆单元 2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打浆浓度调节成与 打浆单元 21 的打浆效率相对应, 该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主要包括给水装置 27 的用于打浆 浓度调节的给水泵 46( 如上所述 ) 和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5。
     由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的给水泵 46 供应的白水 W 的供应量优选设定为使得由搅 拌装置 26 浸软和打浆的废纸纸浆 UPP 的打浆浓度例如为最大浓度, 该最大浓度为用于执行 下一步骤的打浆工序所用的打浆单元 21 的研磨器 50 的打浆能力所允许的最大浓度, 在所 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该最大浓度设定为约 2%的打浆浓度, 如上所述。
     如上所述, 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5 驱动和控制给水泵 46, 以根据重量传感器 48 的测 量结果将所需量的水 W 供入浸软槽 25 中。该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5 形成如下所述的装置控 制单元 5 的一部分。
     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3B 用于将造纸单元 4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造纸浓度调节至与 用于再生的再循环纸 RP 的最终纸质量相应的适当浓度, 更具体地说, 其设计成分离型而对 在制浆单元 2 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进行调节, 该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3B 主要包括分 离抽取单元 80、 悬浮液调节单元 81、 以及造纸浓度控制单元 82。
     分离抽取单元 80 用于从在制浆单元 2 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的总体 积中只分离和抽取规定的少量, 其主要包括用于分离抽取的废纸纸浆供给泵 86, 该废纸纸 浆供给泵 86 用于抽取废纸纸浆收集柜 60 中的废纸纸浆 UPP, 并将其送入浓度调节柜 85 中。
     悬浮液调节单元 81 用于通过对由分离抽取单元 80 分离抽取的所规定的少量废纸 纸浆 UPP 添加规定量的水 W 而对其浓度进行调节, 从而制备出规定浓度的纸浆悬浮液 PS, 该 悬浮液调节单元 81 主要包括给水装置 27 的给水泵 47, 如上所述。
     具体地说, 尽管没有显示在视图中, 但是, 在浓度调节柜 85 的底部设置有与上述 浸软槽 25 中相同的测力计形式的重量传感器 87, 其设计成测量和控制供入浓度调节柜 85
     中的废纸纸浆 UPP 和用于浓度调节的水 W 的量, 重量传感器 87 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 5 上。
     造纸浓度控制单元 82 用于通过使分离抽取单元 80 和悬浮液调节单元 81 联动而 起到控制作用, 其形成为装置控制单元 5 的一部分, 并对所述分离抽取单元 80 和悬浮液调 节单元 81 的泵 86、 47 进行联动控制, 以便执行如下所述的造纸浓度调节工序。
     首先, 从来自打浆单元 21 而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柜 60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总体 积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大约 2000g 的废纸 UP+100 升的水 W) 中, 由废纸纸浆供给泵 86 分出废纸纸浆 UPP 的规定部分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 1 升 ), 并将其输送且容纳在浓度 调节柜 85 中。于是, 利用重量传感器 87 对其重量进行检测和测量, 且将该测量结果发送到 装置控制单元 5。
     接下来, 对应于废纸纸浆 UPP 所分离出的规定部分, 利用给水泵 47 将规定量的用 于稀释的水 W(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该水 W 为 9 升 ( 实际上是由重量传感器 87 测量的 )) 从白水收集柜 45 供入浓度调节柜 85 中。
     因此, 在浓度调节柜 85 中, 打浆浓度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 2% ) 的废纸纸 浆 UPP 与水 W 混合并被稀释, 从而制备出规定浓度的纸浆悬浮液 PS( 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 为约 0.2%的浓度 ( 目标浓度 ))。
     同时, 待制备的纸浆悬浮液 PS 的目标浓度是基于初步试验并考虑下述造纸单元 4 的造纸能力来设定的,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该目标浓度被设定为上述的约 0.2%。
     这样, 在浓度调节柜 85 中调节的造纸浓度为目标浓度 (0.2% ) 的纸浆悬浮液 PS 从该浓度调节柜 85 借助于第一悬浮液供给泵 88 传输并供应至纸浆供给柜 89 中, 且暂时存 储起来, 以备造纸单元 4 的下一个工序使用。在下文中, 对在废纸纸浆收集柜 60 中的废纸 纸浆 UPP 的总体积类似地重复地执行上述造纸浓度调节过程。在该纸浆供给柜 89 中设置 有第二悬浮液供给泵 90, 其用于将纸浆悬浮液 PS 传送到造纸单元 4 的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中。
     在纸浆进给柜 89 中设置一搅拌装置 91, 通过该搅拌装置 91 的搅拌作用, 所暂时存 储的纸浆悬浮液 PS 的整体造纸浓度被均匀地保持为一规定值。
     因而, 由于该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3 不是以总体积批量地进行浓度调节, 而是以少 量的分离部分或分配部分的形式进行浓度调节, 不但显著地节省了水量消耗, 并可显著减 小浓度调节柜 85 的尺寸和形状, 由此能够以紧凑的设计实现该废纸再循环装置 1 的整个结 构。
     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C 用于协作驱动控制所述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和所述造纸浓 度调节单元 3B, 特别地, 其从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的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5 收集纸浆浓度控 制信息 ( 废纸 UP 的装载量、 供入浸软槽 25 的供水量、 废纸纸浆 UPP 的打浆浓度等 ), 并根据 该控制信息, 而将用于对制浆单元 2 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控制至目标值 ( 造纸浓 度 ) 的造纸浓度控制信息 ( 废纸纸浆 UPP 的目标造纸浓度、 从废纸纸浆收集柜 60 分离抽取 的废纸纸浆 UPP 的分离抽取量、 供入浓度调节柜 85 的供水量等 ) 发送给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3B 的造纸浓度控制单元 82, 从而可以执行如上所述的造纸浓度调节工序。
     造纸单元 4 是用于由在制浆单元 2 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制作再循环纸 RP 的工 艺单元, 如图 1 和图 5 所示, 其主要包括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脱水辊压单元 96 和烘干带 式输送机单元 97, 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设置有作为上述本发明的特征部件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 (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10。
     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是利用由包含来自制浆单元 2 的纸浆供给柜 89 的与水 W 混合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浆料型纸浆悬浮液 PS 制作湿纸的场所, 其主要包括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和纸浆供应单元 101。
     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用于输送纸浆悬浮液同时进行造纸, 其具有一由数个网格构 成的造纸网结构的网带 105, 用于对朝着其运行方向平直运行设置的纸浆悬浮液 PS 进行过 滤和脱水。
     具体地说, 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包括 : 形成为环形带的网带 105, 其用于输送和运 转且同时利用纸浆悬浮液 PS 造纸 ; 和驱动马达 106, 其用于驱动该网带 105。
     用于组成所述网带 105 的造纸网结构的板状材料为能够借助于造纸网结构的数 个网格对纸浆悬浮液 PS 进行适当过滤和脱水的材料, 所述材料的优选例子包括聚丙烯 (PP)、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聚酰胺 (PA)( 通常称作尼龙 ( 注册商标 ))、 不锈钢 (SUS) 及其他耐腐蚀材料,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了耐热性能良好的 PET 网带 105。
     用于组成网带 105 的造纸网结构优选为网格尺寸细小且编织网格细腻且平滑, 具 体地说, 可根据所要求的纸的特性选择材料, 例如, 要考虑下列各点 :
     (1) 网带 105 的网格尺寸
     网带 105 的网格尺寸 (mesh size) 优选设定为 25 个网格至 80 个网格, 在所示的 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了 50 个网格的网带 105。
     (2) 网带 105 的网格线直径
     网带 105 的网格不仅由网格单元数量 ( 网格尺寸 ) 确定, 而且还由网格线直径确 定。如果网格单元的数量相同, 则在线直径较大的情况下, 网格尺寸较小, 或者直径较小时 3 2 网格尺寸较大, 该关系由网格孔隙或透气率 (cm /cm /sec) 表示。
     例如, 如果网格细小而透气差, 则水过滤速度也低, 因此, 下述的纸浆供应单元 101 的形状和尺寸在网带 105 的运行方向上可能更长, 设备的尺寸增大。相反, 如果网格粗大而 透气好, 则纸浆供应单元 101 短且设备小, 但再循环纸 RP 的纸张质量也粗糙, 纸的正面和反 面之间的光滑度差别变得很明显, 纸的光滑度较差。
     全面地考虑到这些情况, 为防止废纸纸浆 UPP 在造纸工序中从网带 105 的网格单 元滑出, 需要网带 105 的网格线直径小、 网格单元数量多、 且网眼结构不降低透气率, 在所 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网带 105 为 50 个网格单元的平面编织 PET 网带 105。试验证明, 通过使 用该网带 105, 获得了适于书写的极好质量的纸。
     网带 105 的宽度尺寸被设置成稍大于将由再循环纸浆悬浮液 PS 制作的再循环纸 RP 的宽度尺寸的规定宽度。
     如图 1 和图 5 所示, 网带 105 通过驱动辊 107、 脱水辊压单元 96、 从动辊 108 以及 支撑辊 109 支撑和悬置以能够进行旋转, 并且通过驱动辊 107 耦合至驱动马达 106 并由其 驱动。
     网带 105 的造纸处理长度被设定在网带 105 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 6 中的上侧运 行方向长度的范围内 ( 在所示的情况中, 为图 1 中从纸浆供应单元 101 到脱水辊压单元 96 的侧向长度 )。
     网带 105 的运行速度考虑造纸工序中的各种情况来设定, 其优选设定在大约0.1m/min-1m/min 的范围内,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设定在 0.2m/min。顺便提一句, 在传 统的大型废纸再循环厂中, 这种造纸带的运行速度至少设定为超过 100m/min, 或者更快, 超 过 1000m/min。
     如图 1 和图 5 所示, 网带 105 配置成朝着其运行方向向上倾斜地平直运行, 在有限 的安装空间中, 造纸处理长度被相当大地延伸, 从而提高与网带 105 的造纸网结构相关的 过滤和脱水效率。
     特别地, 用于驱动网带 105 的驱动马达 106 是电动机, 其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 5 上。所述驱动马达 106 也被用作下文所述的脱水辊压单元 96 和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的 驱动源。
     纸浆供应单元 101 是用于将纸浆悬浮液 PS 从制浆单元 2 供应到网带 105 上的场 所, 尽管没有显示其具体结构, 但是该纸浆供应单元 101 供应纸浆悬浮液 PS, 并将其广泛地 且均匀地铺洒到网带 105 的上表面上。纸浆供应单元 101 设置在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的造 纸工序的起始端位置。
     借助于第二悬浮液供给泵 90, 从纸浆供给柜 89 供应到纸浆供给单元 101 中的纸浆 悬浮液 PS 以规定量被存储在该制浆供应单元 101 中, 并通过滞留 (stagnant) 作用而均匀 地散布在网带 105 的上表面上。均匀散布在网带 105 的上表面上的纸浆悬浮液 PS 通过网 带 105 在运行方向上的驱动作用而与网带 105 一起输送, 并且在自重作用下通过网带 105 的网格过滤脱水, 从而得到湿纸 RPo(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含水量为 90%到 85% )。 通过该网带 105 过滤和脱水得到的白水 W( 在造纸工序中由造纸网过滤的极低浓 度的纸浆水 ) 被收集到如上所述的给水装置 27 的白水收集柜 45 中。
     脱水辊压单元 96 构成用于挤压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并使其脱水的场所, 所述脱 水辊压单元 96 位于上述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和如下所述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的 结合处。
     更具体地说, 如图 1 和图 5 所示, 位于下游侧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的光滑表 面带 145( 如下所述 ) 和位于上游侧的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的网带 105 层叠成上下两 层, 光滑表面带 145 和网带 105 的上下相邻部形成结合部位, 在该结合部位, 脱水辊压单元 96 从上下侧碾压并挤压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45, 从而进行脱水。
     脱水辊压单元 96 至少包括一个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和一末级脱水辊压单元 96B。
     特别如图 1 所示, 所示的脱水辊压单元 96 主要由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末级脱水 辊压单元 96B 和作为辅助装置的角度限定辊压单元 96C 构成。
     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用于对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进行初步挤压和脱水, 更具 体地说, 其包括一初级挤压辊对 122, 所述初级挤压辊对 122 包括用于从下侧碾压网带 105 的初级脱水辊 120 和用于相对于初级脱水辊 120 而从上侧碾压和压紧光滑表面带 145 的初 级压辊 121。
     利用由初级脱水辊 120 和初级压辊 121 组成的初级挤压辊对 122, 以规定的初始压 力从上、 下两侧对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45 进行碾压和挤压使其形成被压紧形式, 由此对 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中所含的水份进行初步脱水和去除。
     在这种情况下, 初始压力, 即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用于对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进行初步挤压和脱水的初始挤压力, 被设定在不能破坏高含水量的湿纸 RPo 的范围内, 在 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初始挤压力范围设置成使网带 105 上的湿纸在初步脱水工序之后的 含水量在 80-75%内。
     末级脱水辊压单元 96B 是用于通过在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进行初步脱水之后对 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进行最终挤压和脱水, 得到规定含水量的干纸 ( 再循环纸 )RP 的场 所, 更具体地说, 其包括至少一组末级挤压辊对 127, 所述末级挤压辊对 127 由用于从下侧 滚压网带 105 的末级脱水辊 125 和用于相对于该末级脱水辊 125 而从上侧滚压和压紧光滑 表面带 145 的末级压辊 126 构成。
     利用由末级脱水辊 125 和末级压辊 126 构成的末级挤压辊对 127, 对网带 105 和光 滑表面带 145 以规定最终压力从上、 下两侧进行滚压和挤压使其形成被压紧形式, 由此对 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的含水量进行最终脱水和去除, 从而得到规定含水量的干纸, 即再循 环纸 RP。
     在这种情况下, 最终压力, 即末级脱水辊 96B 用于对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进行最 终挤压和脱水的最终挤压力, 被设定成这样的程度, 即对于初步脱水的湿纸 RPo, 能够可靠 地获得规定脱水效果,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最终挤压力设定成使网带 105 上的干纸 ( 再 循环纸 )RP 在末级脱水工序之后的含水量可以在 70-85%的范围内。 虽然脱水辊压单元 96 的这些辊 120、 121、 125、 126 都没有具体显示在视图中, 但 是, 它们都借助于由传动机构构成的驱动和耦合装置耦合于单个驱动马达 106 并由其驱 动, 并且所有辊 120、 121、 125、 126 相互协作地被驱动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辊 120、 121、 125、 126 被驱转、 控制而使得上、 下辊 120、 121 的 外周以及辊 125、 126 的外周以非常小的旋转速度差, 相对于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45 的 接触表面 ( 网带 105 的下侧和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上侧 ) 相互碾压和接触, 而在其外周表面 之间以压紧的状态碾压和挤压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45。
     更具体地说, 上侧的初级压辊 121 和末级压辊 126 的旋转速度被设置成稍微大于 下侧的初级压辊 120 和末级压辊 125 的旋转速度, 并由此将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速度设 置成稍微大于网带 105 的运行速度。在这种构造中, 如下所述, 当由脱水辊压单元 96 挤压 和脱水的湿纸 RPo 被传送且从下侧网带 105 的上侧移动至处于上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下 侧时, 对湿纸 RPo 施加张紧力, 从而有效地防止湿纸 RPo 产生皱纹。
     角度限定辊压单元 ( 角度限定装置 )96C 是用于辅助并使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和末级脱水辊压单元 96B 的挤压和脱水作用生效的场所, 其设置在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的上游侧, 且限定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中所插入的网带 105 与光滑表面带 145 之间的倾 斜角。
     特别地, 该角度限定辊压单元 96C 限定了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中所插入的网带 105 与光滑表面带 145 之间的倾斜角, 更具体地说, 其包括用于通过从下侧碾压网带 105 而 限定网带 105 在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中的插入角度的网带导向辊 130 以及用于通过从上 侧碾压光滑表面带 145 而限定光滑表面带 145 在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中的插入角度的光 滑表面带导向辊 131。
     由网带导向辊 130 限定网带 105 在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中的插入角度, 由光滑 表面带导向辊 131 限定光滑表面带 145 在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中的插入角度, 从而间接
     地将网带 105 与光滑表面带 145 之间的倾斜角限定在一规定范围内。
     设定网带 105 与光滑表面带 145 之间的倾斜角, 以防止在湿纸 RPo 中所含的水被 大量挤压到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的上游侧并由此挤压的大量水被再次吸附到湿纸 RPo 中 时, 在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的初步脱水作用下的湿纸 RPo 再次变回浆料。
     换句话说, 通过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的初级脱水辊 120 和初级压辊 121, 当光滑 表面带 145 和在上侧安装有湿纸 RPo 的网带 105 被从上、 下侧挤压和碾压而形成被压紧状 态时, 湿纸 RPo 中所含的水份被挤出到两个辊 120、 121 的上游侧。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网带 105 与光滑表面带 145 之间形成的倾斜角 α 大, 则在两 个辊 120、 121 的上游侧附近的位置, 上侧光滑表面带 145 就与下侧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分离, 因此湿纸 RPo 中所含的大量挤压水的一部分就有可能被再次吸附到湿纸 RPo 中, 湿纸 RPo 可能再次变回浆料。
     相比之下, 如果网带 105 与光滑表面带 145 之间的倾斜角 α 小, 则在两个辊 120、 121 的上游侧附近的位置, 上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被压到处于下侧的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上, 因此湿纸 RPo 中所含的大量挤压出的水全部经由网带 105 滴落, 不会再被湿纸 RPo 吸 附, 可以防止湿纸 RPo 变回浆料。
     根据实验结果, 网带 105 与光滑表面带 145 之间的倾斜角 α 优选设定在 1-20 度 的范围内, 更优选设定在 3-7 度的范围内,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该倾斜角 α 被设置为 5 度。
     由此, 通过驱动马达 106 的驱动, 脱水辊压单元 96 中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和末 级脱水辊压单元 96B 的辊 120、 121、 125、 126 被带动旋转, 首先由初级脱水辊压单元 96A 中 的初级挤压辊对 122, 以规定的初始压力从上、 下两侧对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45 进行碾 压和挤压而形成被压紧状态, 由此对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中所含的水份进行初步脱水和 去除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湿纸 RPo 的含水量从 90-85%减少到 80-75% )。
     接下来, 由末级脱水辊压单元 96B 中的末级挤压辊对 127, 以规定的最终压力从 上、 下两侧对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45 进行碾压和挤压而形成被压紧状态, 由此对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中所含的水份进行最终脱水和去除, 得到规定含水量的干纸, 即再循环纸 RP(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湿纸 RPo 的含水量从 80-75%减少到 70-65% )。在该系列工 序中, 从湿纸 RPo 中挤压和脱水出的白水 W 被收集在给水单元 27 的白水收集柜 45 中。
     在脱水辊压单元 96 的下游侧部位, 脱水辊压单元 96 中挤压和脱水的湿纸 RPo 被 移动且从处于下侧的网带 105 的上侧输送至处于上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下侧, 并与光滑 表面带 145 一起输送, 由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执行烘干工序。
     该移动作用被认为是由光滑表面带 145 的光滑表面结构引起的。也就是说, 处于 下侧的网带 105 的表面为具有许多连续细小孔的精细粗糙表面, 而处于上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没有孔, 因此, 稍微含有水份的湿纸 RPo 通过表面张力作用而被吸 附到光滑表面带 145 的表面上。
     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是用于通过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的造纸工序之后, 将在脱水辊压单元 96 中挤压和脱水的干纸 RP 进一步加热烘干而得到再循环纸 RP 的场所, 其主要包括烘干输送机 170、 加热烘干单元 171 和如上所述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 ( 再循 环纸平滑装置 )10。烘干输送机 170 用于平滑和输送由脱水辊压单元 96 挤压和脱水的湿纸 RPo, 其主 要包括光滑表面带 145 和用于驱动光滑表面带 145 的驱动马达 106。
     光滑表面带 145 用于输送湿纸 RPo, 同时对其加热和烘干, 特别地, 它是由具有规 定宽度的光滑表面结构的板材料形成的环形带, 所述光滑表面结构的板材料连接并形成具 有规定长度的环形。光滑表面结构的板材料在湿纸 RPo 表面的那一侧被抛光成具有适当的 光洁度, 并由能够承受加热烘干单元 171 的加热作用的任何材料制成, 优选使用氟塑料、 不 锈钢、 或其他弹性耐热材料, 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了氟塑料带。
     如图 1 所示, 该光滑表面带 145 由驱动辊 176、 从动辊 177、 脱水辊压单元 96 和从 动辊 178 可旋转地悬吊和支撑, 并且通过驱动辊 176 耦合至驱动马达 106 并由其驱动。
     如上所述的用于驱动光滑表面带 145 的驱动马达 106 通常也用作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和脱水辊压单元 96 的驱动源。
     加热烘干单元 171 是用于加热从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的网带 105 移动、 碾压并输 送到光滑表面带 145 的湿纸 RPo 并将其烘干的场所, 特别地, 用于输送和支撑湿纸 RPo 的下 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由一加热器 180 从下侧对其加热, 所述加热器 180 配置在运行路线的 中间位置。
     该加热器 180 为在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输送支撑侧的相反侧上滑动并与 之接触的加热板, 其设置在光滑表面带 145 运行路径的水平方向运行部分上, 并配置为在 光滑表面带 95 上的湿纸 RPo 保持侧的上侧的相反侧、 即下侧上滑动并与之接触。因此, 光 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通过由加热板 180 加热的光滑表面带 145 间接受热并烘干。
     在图 6 中显示了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加热器 180 的具体构造, 其设计成还起到 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 10 的作用。
     也就是说, 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 10 主要包括光滑表面带 145 和带引导单元 ( 带引导装置 )200, 所述带引导单元 200 用于从下侧滑动支撑该光滑表面带 145, 并引导光滑表面带 145 在运行状态下朝着运行方向向上弯曲, 带引导单元 200 设置有 加热器 180。
     带引导单元 200 的组成如图 5 和图 6A 所示, 其具有一弯曲引导表面 200a, 所述弯 曲引导表面 200a 具有朝着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 即带运行方 向区段, 如图 6B 所示, 该弯曲引导表面 200a 形成为在垂直于主弯曲区段的截面轮廓上、 即 在沿带宽度方向的截面轮廓上的水平平直形式。
     更特别地, 带引导单元 200 是朝着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板材料, 并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水平平直轮廓, 该部件材料具有足以从下侧对光滑表面带 145 进行 滑动支撑的强度和耐磨性, 尤其是, 优选传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加热板的基体材料。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带引导单元 200 由不锈钢板 (SUS) 制成, 其借助于支撑基 板 201、 201 安装并支撑在设备机器主体 54 上, 其上表面为弯曲引导表面 200a。 尽管在视图 中没有具体显示, 但是带引导单元 200 的下侧 200b 一体设置有薄板形式的平板式加热器, 其形成加热器 180 的加热板。
     该薄板形式的平板式加热器具体为一种已知的电加热器, 尤其是, 诸如硅橡胶加 热器的柔性平板式加热器是理想的, 因为它可以紧紧附着到弯曲不锈钢板的下侧 200b 的 轮廓上。在具有这种构造的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曲引导表面 200a 上, 光滑表面带 145 在一 规定张力下可滑动地配置。因此, 光滑表面带 145 在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曲引导表面 200a 上被滑动引导, 以便在向上弯曲的状态下运行 ( 参见图 5 和图 6A)。
     所以, 由脱水辊压单元 96 挤压和脱水的湿纸 RPo 从处于下侧的网带 105 的上侧被 移动至处于上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下侧并对其进行碾压, 光滑表面带 145 经由辊 178、 176 而反转运行, 借助于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单元 200(180) 引起的光滑表面 带 145 的弯曲形状, 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由光滑表面带 145 输送的湿纸 RPo 具有至少沿输 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因此, 可以有效地消除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在造纸工 序的在先工序中引起的皱纹和翘曲, 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加热板 180 的加热烘干作用引起 的湿纸 RPo 皱纹或翘曲, 这样湿纸 RPo 能够再生出整体上平滑的再循环纸 ( 干纸 )RP。
     在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加热烘干单元 171 的下游侧, 设置一剥离部件 210, 其将光 滑表面带 145 上被烘干并输送的干纸或再循环纸 RP( 含水量 10-7% ) 从光滑表面带 145 的 保持侧顺序剥离分开。
     与之相关, 在该剥离部件 210 的下游侧、 光滑表面带 145 运行路径的末端位置, 设 置一固定尺寸的切割单元 211, 从光滑表面带 145 剥离的再循环纸 RP 被切割成规定尺寸 ( 在优选实施例中为 A4 大小格式 ), 并从设备壳体 6 的出口 8 排出。
     装置控制单元 5 以相互协作的方式自动控制制浆单元 2、 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和造 纸单元 4 这些单元的驱动部件, 具体地说, 其由具有 CPU、 ROM、 RAM、 和 I/O 端口的微型计算 机组成。
     该装置控制单元 5 存储用于以相互协作的方式执行制浆单元 2 的制浆工序、 浓度 调节单元 3 的浓度调节工序以及造纸单元 4 的造纸工序的程序, 用于驱动部件单元 2(20、 21)、 3(3A、 3B) 以及 4(95、 96、 97) 所必需的各种信息预先作为数据通过键盘或其他输入装 置适当输入, 所述信息包括 : 例如, 浸软单元 20 中搅拌装置 26 的驱动时间和旋转速度 ; 给 水装置 27 的给水时间和给水量 ; 打浆单元 21 中循环泵 69 的驱动时间和搅动量 ; 研磨器 50 的驱动时间和旋转速度 ; 间隙调节装置 57 的调节时间和打浆间隙 G 调节量 ; 造纸单元 4 中 输送机 100、 170 的运行速度 ; 加热烘干单元 171 的驱动时间 ; 以及固定尺寸的切割单元 211 的操作时间。
     装置控制单元 5 与如上所述的重量传感器 48、 87 以及驱动单元 35、 41、 56、 61、 66、 106 电气连接, 驱动控制单元 5 根据测量值和控制数据, 控制这些驱动单元 35、 41、 56、 61、 66、 106。
     具有这种构造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1 在电源接通时启动, 并以相互协作的方式自动 控制这些部件单元 2(20、 21)、 3(3A、 3B) 以及 4(95、 96、 97), 被装载到设备壳体 6 的入口 7 中 的废纸 UP、 UP、 ... 由制浆单元 2 的浸软单元 20 和打浆单元 21 进行浸软和打浆, 并制作出 废纸纸浆 UPP, 然后在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中制备具有造纸浓度的纸浆悬浮液 PS, 在造纸单 元 4 的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脱水辊压单元 96 以及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中对该纸浆 悬浮液 PS 进行制造而再生成再循环纸 RP, 该再循环纸 RP 从设备壳体 6 的排出口 8 排出至 再循环纸接收托盘 9 上。
     在这种情况下, 造纸单元 4 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中的再循环纸平滑单元 10 包括用于输送和移动湿纸 RPo 的光滑表面带 145 以及带引导单元 200(180), 该带引导单元200(180) 用于在朝着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驱动和引导该光滑表面 带 145 同时在光滑表面带的下侧滑动而对其进行支撑, 由此, 借助于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 作用以及带引导单元 200(180) 引起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弯曲形状, 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由 光滑表面带 145 输送的湿纸 RPo 具有至少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因而, 在家具大 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1( 这种废纸再循环设备不仅可以安装在大办公室中, 而且可以安装 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场所中 ) 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 在造纸过程的造纸网式输送 机 100 上制作形成的湿纸 RPo 能够可靠地再生出光滑的、 无皱纹的再循环纸 RP。
     在用于通过废纸纸浆 UPP 制作而得到湿纸 RPo 的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 造纸处理 单元 )95 中制作形成的湿纸 RPo 被送入构成后面的烘干处理单元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中, 并在光滑表面带 145 上输送、 加热和烘干, 借助于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 导单元 200(180) 引起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弯曲形状, 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具有至 少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
     所以, 可以有效地消除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在造纸工序的在先工序中引 起的皱纹或翘曲, 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加热烘干作用引起湿纸 RPo 皱纹或翘曲的发生, 从 而从整体上再生出光滑的再循环纸。
     实施例 2
     该优选实施例显示在图 8 至图 10 中, 其中对优选实施例 1 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 元 (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10 的构造进行了修改。
     也就是说, 除了优选实施例 1 的构造之外, 本优选实施例的再循环纸平滑单元 10 还包括用于从上侧以均匀压力压紧由光滑表面带 145 输送的湿纸 RPo 的整个表面的压紧单 元 ( 压紧装置 )250。
     该压紧单元 250 构造成特别是如图 9 和图 10 所示的覆盖带式输送机的形式。
     覆盖带式输送机 250 包括 : 配置并构成为在相同的水平方向上以与光滑表面带 145 重叠的状态运行的覆盖带 251 ; 和用于驱动该覆盖带 251 的驱动马达 106。该驱动马达 10 通常用作如优选实施例 1 中所述的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和脱水辊压单元 96 的驱动源。
     覆盖带 251 为运行并同时与光滑表面带 145 紧紧地保持在一起而覆盖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整张湿纸 RPo 的环形带, 其下侧、 即与光滑表面带 145 一起覆盖整张湿纸 RPo 的那 一侧与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上侧协作, 形成用于平滑整张湿纸 RPo 的扁平平滑作用表面。覆 盖带 251 在湿纸 RPo( 再循环纸 RP) 上的覆盖范围设定在大体上与位于光滑表面带 145 的 运行路径中的带引导单元 200( 即加热板 180) 相对的范围内。
     覆盖带 251 特别为一网带, 具有由用于使从湿纸 RPo 受热而蒸发的蒸汽穿过并释 放的数个网格单元组成的通风网状结构。
     用于组成所述网带 251 的通风网状结构的板材料为能够借助于数个网格单元使 从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受热而蒸发的水份流畅地穿过并释放掉的材料, 优选期望 的例子包括聚丙烯 (PP)、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聚酰胺 (PA)( 通常称作尼龙 ( 注册 商标 ))、 不锈钢 (SUS) 及其他耐腐蚀材料, 这与上述造纸单元 4 的网带 105 的情况相同, 在 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了耐热性能极好的 PET 网带 251。
     网带 251 的通风网状结构优选为网格尺寸细小且编织细腻, 这与上述造纸单元 4 的网带 105 的情况相同, 可考虑所要求的纸的特性, 进行具体材料选择。例如, 由于用途上的不同, 网带 251 的网格尺寸设定成比造纸单元 4 的网带 105 中 的网格尺寸大, 优选设定在大约 12 个网格单元到 40 个网格单元 ( 大约为网带 105 的网格 尺寸的 4 倍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了 25 个网格单元的网带 251。
     不必像形成造纸单元 4 的芯子的网带 105 所需的设计条件那么严格, 只要网带 251 满足承受加热烘干处理时的高温的耐热性以及使从湿纸 RPo 加热而蒸发的蒸汽穿过的通 风性的要求即可。但是,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网带 251 为 25 个网格单元 (mesh cells) 的平面编织 PET 网带。
     如图 10B 所示, 网带 251 的宽度尺寸设定成与光滑表面带 145 的宽度尺寸相同, 以 便与光滑表面带 145 重叠并以夹心状态保持湿纸 RPo。
     网带 251 通过驱动辊 255 和从动辊 256 悬置并可旋转地支撑, 驱动辊 255 耦合至 驱动马达 106 并由其驱动。
     借助于光滑表面带 145, 网带 251 以规定张力可滑动地配置在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 曲引导表面 200a 上。因此, 在与光滑表面带 145 重叠的状态下, 网带 251 沿着相同方向被 滑动引导在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曲引导表面 200a 上, 并在向上弯曲的状态下运行 ( 参见图 9 和图 10A)。
     借助于织带 251 的这种配置和构造, 网带 251 在覆盖范围的整个长度上以均匀压 力将湿纸 RPo 压紧在光滑表面带 145 上, 与光滑表面带 145 的表面相接触的湿纸 RPo( 再循 环纸 RP) 的那一侧表面和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被精加工成合适的光滑表面, 这样不会引起湿 纸 RPo( 再循环纸 RP) 的翘曲或皱纹。
     在由脱水辊压单元 96 挤压和脱水的湿纸 RPo 从处于下侧的网带 105 的上侧被移 动且碾压至处于上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下侧之后, 光滑表面带 145 经由辊 178、 176 反向 运行, 借助于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单元 200(180) 引起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弯曲形状, 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由光滑表面带 145 输送的湿纸 RPo 具有沿输送和运行方 向的均匀张力, 通过由覆盖带式输送机 250 的网带 251 从上侧覆盖带来的压紧力, 湿纸受热 并烘干, 同时借助于从上下侧施加的均匀压力而保持在夹心状态下。 这样, 可以有效地消除 在造纸工序的在先工序中引起的湿纸 RPo 皱纹或翘曲, 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加热板 180 的 加热烘干燥处理引起湿纸皱纹或翘曲的发生, 整张湿纸 RPo 通过处于上侧的网带 251 的适 当通风而得到均匀烘干, 这样湿纸 RPo 能够再生成整体上平滑的再循环纸 ( 干纸 )RP。
     网带 251 的运行速度被控制成与烘干处理单元中的烘干输送机 170 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速度同步, 这样将获得光滑、 所需纸质量的再循环纸。
     换句话说, 如果处于上侧的网带 251 的运行速度与处于下侧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 输送速度不同步, 湿纸 RPo( 或干纸 ( 再循环纸 RP)) 可能会疏松而起皱纹, 或者相反, 可能 会被过大的拉力撕开, 从而不可能获得所希望的平滑处理效果。为防止这种麻烦, 网带 251 的运行速度与烘干处理单元 170 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输送速度必须同步。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光滑表面带 145 和网带 251 的运行驱动源是公共的驱动 马达 106, 光滑表面带 145 和网带 251 的运行速度利用该驱动传动系统的机械构造而同步。
     本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这种构造的再循环纸平滑单元 10 设有用于从上侧以均匀压 力压紧光滑表面带 145 上输送的整张湿纸 RPo 的压紧单元 250, 该压紧单元 250 形成为具有 在运行的同时与光滑表面带 145 一起以压紧的状态覆盖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整张湿纸 RPo的覆盖带 251 的覆盖带式输送机。覆盖带 251 的下侧与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上侧协作, 形成 用于平滑整张湿纸 RPo 的平的光滑作用表面。因此, 通过覆盖带式输送机 250 从上侧施加 的压紧力、 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作用引起的平滑作用以及带引导单元 200(180) 引起的光 滑表面带 145 的弯曲形状, 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在受热烘干的同时利用上下侧的 均匀压力保持在夹心的状态下, 由此, 可以进一步促进优选实施例 1 构造中整张再循环纸 RP 的平滑。
     换句话说, 通过光滑表面带 145 和覆盖带 251 的规定压力夹心结构的协同作用以 及在输送运行方向上施加的均匀张力, 湿纸 RPo( 再循环纸 RP) 受热烘干, 同时保持平的状 态, 可以有效地消除和去除在造纸工序的在先工序中引起的湿纸 RPo 皱纹和翘曲, 并可以 有效地进一步防止由加热板 180 的加热烘干作用引起的湿纸 RPo( 再循环纸 RP) 皱纹或翘 曲的发生, 因而在家具大小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 能够可靠地再生出无皱纹的光 滑再循环纸 RP。
     此外, 覆盖带式输送机 250 的覆盖带 251 由一网带形成, 所述网带由能够使光滑表 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中受热而蒸发的蒸汽穿过并释放的若干网格单元构成, 不管存在覆 盖带 251 还是不存在覆盖带 251, 可以有效地升高并消散加热湿纸 RPo 产生的蒸汽, 从而顺 利地促进烘干处理。 进一步地, 用于构成覆盖带 251 的网带的运行速度被控制成与烘干带式输送机单 元 ( 烘干处理单元 )97 中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速度同步, 并且湿纸 RPo 稳定地保持在 夹心结构中而得到有效地受热和烘干。
     其他构造和作用与优选实施例 1 相同。
     实施例 3
     该优选实施例显示在图 11 中, 其中对优选实施例 2 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 ( 再 循环纸平滑装置 )10 的构造略微进行了修改。
     也就是说, 本优选实施例的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曲引导表面 200a 具有朝着光滑表 面带 145 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和垂直于该主弯曲区段向上弯曲的辅助弯曲 区段。
     换句话说, 在上文的优选实施例 1 和 2 中, 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曲引导表面 200a 具有朝着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 即如图 6A 和 10A 所示的带运 行方向区段, 该弯曲引导表面 200a 在沿垂直于主弯曲区段的截面轮廓、 即带宽度方向的截 面轮廓中形成为水平平直状态, 如图 6B 和 10B 所示。
     相比之下, 在本优选实施例的再循环纸平滑单元 10 中, 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曲引 导表面 200a 具有朝着光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 ( 带运行方向区 段 ), 但是该弯曲引导表面 200a 具有垂直于该主弯曲区段向上弯曲的辅助弯曲区段, 其与 如图 11 所示的主弯曲区段相同。
     利用带引导单元 200 的弯曲引导表面 200a 的这种分段结构, 借助于如上所述的光 滑表面带 145 的运行作用、 带引导单元 200(180) 引起的光滑表面带 145 的弯曲形状以及通 过该覆盖带式输送机 250 的覆盖所引起的压紧力, 不但在带运行方向上, ‘而且在与之垂直 的带宽度方向上, 光滑表面带 145 上的湿纸 RPo 接收平滑作用, 因此, 可以进一步促进优选 实施例 2 构造中整张再循环纸 RP 的平滑。
     其他的构造和作用与优选实施例 2 相同。
     实施例 4
     该优选实施例显示在图 12 中, 其中对实施例 2 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 ( 再循环 纸平滑装置 )10 的构造进行了细微修改。
     也就是说, 本实施例的再循环纸平滑单元 10 中的覆盖带式输送机 250 的网带 251 由用于构成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的网带 105 制成。
     如附图所示, 该网带 105 配置和构造成朝着运行方向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中 直线运行, 并在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中沿相反方向返回。因此, 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 95 中制作形成的湿纸 RPo 直接转移至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 97, 并烘干处理。
     其他的构造和作用与优选实施例 2 相同。
     上述实施例 1-4 在结构上可以下述方式进行修改和变化。
     例如, 本发明再循环纸平滑单元 ( 再循环纸平滑装置 )10 的具体构造可以不仅仅 局限于所示优选实施例的构造, 其可以采用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构造。
     例如, 在优选实施例中 1-4 中, 用于驱动光滑表面带 145 的驱动马达 106 通常用作 覆盖带 251 的运行驱动源, 所以光滑表面带 145 和覆盖带 251 的运行速度利用驱动传动系 统的机械构造而同步, 但是对于光滑表面带 145 和覆盖带 251 也可以分别使用单独的运行 驱动源, 这些驱动源可以通过装置控制单元 5 同步地电气控制。
     在优选实施例中 1-4 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 用于组成制浆单元 2 的打浆单元 21 的 研磨器 50 被用来通过打浆作用表面 51a、 52a 对废纸进行加压和打浆, 以及用于研磨并磨碎 在废纸上形成符号和图案的墨水, 该构造只需要自来水, 例如普通供水提供的饮用水, 而不 需要在造纸厂或废纸再循环厂的大型废纸再循环设备中传统使用的任何造纸化学制品, 例 如废纸脱墨制剂, 此外, 当然,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能够仅利用普通水实现废纸再循环的废纸 再循环设备中, 也可以适用于利用造纸化学制品、 例如废纸脱墨制剂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
     由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必要特征的精神下可以多种形式实现, 因此本本发明优选 实施例为示意性的而且不是限制性的, 由于本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由在 它们之前的说明书所限定, 所以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和界限之内的所有变化或者这种范围和 界限的等效物包含在权利要求中。

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7699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7699ACN102337699A21申请号201110195166X22申请日20110713201016236320100718JPD21F9/00200601D21H11/14200601D21C5/02200601D21F1/00200601D21F5/0020060171申请人粒状胶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72发明人玉井繁小山裕司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代理人赵培训54发明名称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2、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由在造纸单元的造纸处理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可靠地再生成无皱纹的光滑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技术。再循环纸平滑单元具有用于输送湿纸的光滑表面带和用于以朝着其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输送和引导光滑表面带的带引导单元,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单元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光滑表面带上的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以便能够可靠地再生成无皱纹的光滑再循环纸。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20页附图12页CN102337712A1/2页21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是。

3、一种用于平滑处理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安装在用于由制浆单元的在先工序中所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中,该造纸单元处于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其中,在造纸单元中,再循环纸平滑装置设置在用于通过对在造纸带式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所述造纸带式单元用于由废纸纸浆制作湿纸;和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构成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并包括用于运行输送湿纸的光滑表面带;和带引导装置,该带引导装置用于使光滑表面带以朝着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而对其进行引导并使该光滑表面带运行,同时从下侧滑动支撑运行的光滑表面带,和由此,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

4、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光滑表面带上的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至少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包括从上侧以均匀压力压紧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的整张湿纸的压紧装置,其中,该压紧装置形成为覆盖带式输送机,该覆盖带式输送机具有在运行时与光滑表面带一起以压紧的状态覆盖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的覆盖带,和覆盖带的下侧与光滑表面带的上侧协作以便形成用于平滑处理整张湿纸的平的光滑作用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设置有弯曲引导表面,所述弯曲引导表面具有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

5、,和该光滑表面带设计成以向上弯曲的状态运行,就像通过在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上滑动而被引导一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具有垂直于主弯曲区段的向上弯曲的辅助弯曲区段。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由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成型的板材料形成,该带引导装置的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还起到用于从下侧加热光滑表面带的加热装置的作用,和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通过由该加热装置加热的光滑表面带而间接受热烘干。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纸再循。

6、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加热装置为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成型的加热板,该加热板的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所述覆盖带式输送机包括形成为环形带的覆盖带,该覆盖带在运行时与光滑表面带一起覆盖并紧密保持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和用于推进并驱动该覆盖带的驱动马达。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权利要求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2/2页3其中,覆盖带由一网带形成,所述网带由用于使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中受热而蒸发的水份穿过并释放到上侧的数个网格单元组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纸再循环。

7、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网带的网格设定为12至40个网格单元。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网带的运行速度控制成与烘干处理单元中的光滑表面带的运行速度同步。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中,网带由用于构成造纸带单元的造纸网式输送机的网带制成,该网带被布置和构造成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朝着运行方向直线运行,并在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沿相反方向返回。13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是用于组成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其是用于由制浆装置的在先工序中所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装置,包括造纸带式。

8、输送机单元,其用于利用由水和来自制浆装置的废纸纸浆混合的浆料型纸浆悬浮液来制作湿纸;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其通过对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进行烘干处理而制作再循环纸;和脱水辊压单元,其用于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和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的结合处对湿纸进行挤压和脱水,其中,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包括用于处理在造纸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和排出平滑的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装置,该再循环纸平滑装置由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组成。14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制浆单元,其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软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造纸单元,其通过对在制浆单元中制作的废纸纸浆进。

9、行加工而制作再循环纸;以及通过联动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单元,其中造纸单元由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造纸装置组成。权利要求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1/20页4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背景技术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尤其涉及安装于废纸初始源处的小型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的再循环纸平滑技术,其用于在现场将废纸再生并加工成可重复使用的纸而不是将废纸处置和丢弃。0002背景技术0003每天处处包括政府机关、公司和普通家庭都会产生诸如用过的、不再需要的文件。这些废纸通常被当作废物丢弃、焚烧或处置。0004另。

10、一方面,从有效利用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全球趋势出发,迄今为止,已经研发出将丢弃的废纸再生和重复使用而不是处置或丢弃的各种技术。0005这些废纸再循环技术主要用在造纸工业中,像常规的造纸设备一样,废纸再循环设备需要大量的设备用地、巨大的资本投资以及造纸所用的大量化学制品和水,以便高速、大量地生产再循环纸和提高纸质量。0006废纸再循环许多人进行手动废纸收集工作,而且所述废纸收集工作涉及许多问题,例如混入异物,由于缺乏废纸再循环方面知识而造成的不当分拣,没有去除碎屑等等,如果废纸被收集起来,则需要由专业工人进行最终分拣和清洁或筛选以便使废纸100完全再生成为再循环纸。此外,废纸包括密件,并且由于机密的。

11、问题,这样的文件不是当作常规垃圾收集,而是可能被焚烧和丢弃,这些在某些领域不能促进再循环。0007为了解决废纸再循环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种有效的技术是在废纸初始源处使废纸再生和运用,从这种观点来看,本申请人已经开发和提出了各种废纸再循环装置,例如在待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08837中公开的废纸再循环设备。0008这种废纸再循环设备涉及将大型、例如废纸再循环厂的废纸再循环设备实现为一种可安装于小商店、普通家庭等的房间中的设备,且该设备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用于对废纸进行浸软和打浆处理、并将其制成废纸纸浆的制浆单元;通过对在制浆单元制作的废纸纸浆进行处理而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

12、以及通过联动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单元,其中,造纸单元包括造纸处理单元,其用于由来自制浆单元的废纸纸浆制作湿纸;和烘干处理单元,其通过对在造纸处理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进行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这两个处理单元由具有用于处理和输送废纸纸浆的运转带的带式输送机的形式构成。0009废纸在制浆单元中被浸软并进行打浆,变成废纸纸浆,然后,将该废纸纸浆在造纸单元中输送到带式输送机的运转带上,进行过滤并脱水、挤压并脱水以及加热和烘干处理,从而形成再循环纸。在该过程中,在处于纸浆的阶段,废纸分解成纤维级,书写或印制在其上的符号和图表被完全分解并失去,而不能恢复,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包含在这些。

13、印刷符号和图表中的机密信息或私人信息的泄漏或披露出去。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新颖的清洁技术,其是由传统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2/20页5废纸再循环设备进一步改进而来。0011本发明是按照上述传统问题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提供一种能够由在造纸单元的造纸处理单元中制造形成的湿纸可靠地再生成光滑的、无皱纹的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技术,这种废纸再循环设备不仅可以安装在大办公室等中,而且可以安装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等中,尤其是,其进一步改进了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中的烘干处理。

14、单元的构造。0012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是一种用于平滑和处理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其安装在用于由制浆单元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中,该造纸单元处于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其中在造纸单元中,再循环纸平滑装置设置在用于通过对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所述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用于由废纸纸浆制作湿纸;再循环纸平滑装置构成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并包括用于运转和输送湿纸的光滑表面带;和带引导装置,用于使运行的光滑表面带朝着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而对其进行引导,同时从下。

15、侧滑动和支撑运行的光滑表面带,因此,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弯曲形状,光滑表面带上的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至少沿输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0013优选实施例由如下组成。00141具有从上侧以均匀压力压紧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的整张湿纸的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形成为具有运行并与光滑表面带一起覆盖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的覆盖带的覆盖带式输送机;覆盖带的下侧与光滑表面带的上侧协作以便形成用于平滑和处理整张湿纸的平的光滑作用表面。00152带引导装置设置有弯曲引导表面,所述弯曲引导表面具有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主弯曲区段,该光滑表面带设计成以向上弯曲的状态运行,。

16、就像通过在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上滑动而被引导一样。00163带引导装置的弯曲引导表面具有垂直于主弯曲区段向上弯曲的辅助弯曲引导区段。00174带引导装置由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形成的板材料形成,其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00185带引导装置还起到用于从下侧加热光滑表面带的加热装置的作用,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通过由该加热装置加热的光滑表面带间接受热烘干。00196加热装置为朝着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方向向上弯曲并形成的加热板,该加热板的上侧是弯曲引导表面。00207覆盖带式输送机包括形成为在运行时覆盖与光滑表面带紧密保持在一起的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的环形带的覆盖带;和用于推进和驱动该覆盖带。

17、的驱动马达。00218覆盖带由网带形成,所述网带由用于使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中受热而蒸发的水份穿过并释放到上侧的若干网格单元组成。00229网带网格设定为12至40个网格单元。002310网带的运行速度被控制成与烘干处理单元中的光滑表面带的运行速度同步。002411网带由用于构成造纸带单元的造纸网式输送机的网带制成,网带配置并构造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3/20页6成朝着运行方向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平直运行,并通过朝着相反方向返回而在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运行。0025本发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是用于构成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装置,其。

18、是用于由制浆装置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装置,包括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其用于利用由水和来自制浆装置的废纸纸浆混合的浆料型纸浆悬浮液来制作湿纸;和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其通过对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烘干而制作再循环纸;和脱水辊压单元,其用于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和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的结合处对湿纸进行挤压和脱水,其中,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包括用于处理在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和排出光滑的再循环纸的再循环纸平滑器具,该再循环纸平滑器具由该再循环纸平滑装置组成。0026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制浆单元,其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软和打浆处理来制作。

19、废纸纸浆;造纸单元,其通过对在制浆单元中制作的废纸纸浆进行加工而制作再循环纸;以及通过联动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单元,造纸单元由造纸装置组成。0027A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再循环纸平滑装置包括烘干带式输送机中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用于形成由制浆单元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纸浆来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该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包括用于输送和驱动湿纸的光滑表面带;和用于以朝着运行方向向上弯曲的状态驱动和引导光滑表面带同时从下侧滑动和支撑光滑表面带的带引导装置,因此,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作用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弯曲形状,光滑表面带上的由光滑表面带输送的湿纸具有至少沿输。

20、送和运行方向的均匀张力,因而,在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造纸处理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能够再生出光滑的、无皱纹的再循环纸。该废纸再循环设备不仅可安装在大办公室中,而且可安装在小商店、普通家庭场所或其他室内的地方。0028也就是说,在用于由废纸制作湿纸的造纸带式输送机单元造纸处理单元中制作形成的湿纸被传送到用于构成相继的烘干处理单元的烘干带式输送机单元中,受热烘干,同时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在光滑表面带上通过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操作以及由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处理的湿纸至少在输送和运行方向上被赋予均匀张力。0029所以,可以有效地消除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在造纸工序。

21、的在先工序中引起的皱纹和翘曲,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加热烘干作用引起的湿纸皱纹或翘曲的发生,从而从整体上制作光滑的再循环纸。0030B进一步,由于具有从上侧以均匀压力压紧在光滑表面带上输送的整张湿纸的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形成为具有运行的并与光滑表面带一起以封闭的状态覆盖光滑表面带上的整张湿纸的覆盖带的覆盖带式输送机,覆盖带的下侧与光滑表面带的上侧协作以便对整张湿纸进行平滑和处理,从而形成用于平滑整张湿纸的平的光滑作用表面,由于如上所述的光滑表面带的运行操作以及带引导装置引起的光滑表面带的弯曲形状,从而对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进行平滑处理。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被覆盖带式输送机从上侧覆盖和压紧,并保持在夹。

22、持的状态下而受热烘干,上侧和下侧具有均匀压力,由此进一步促进整张再循环纸的平滑。0031换句话说,湿纸由均匀施加在输送和运行方向上的张力以及以光滑表面带和覆盖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4/20页7带作用的规定压力下的夹心结构的协同作用进行处理,受热烘干,同时保持在平的状态下,所以,可以有效地除去湿纸在造纸工序的在先工序中引起的皱纹和翘曲,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加热烘干作用引起的湿纸皱纹或翘曲的发生,从而可以在家具大小的非常狭窄的废纸处理空间内可靠地制作非常光滑的无皱纹再循环纸。0032覆盖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由一网带形成,所述网带由能够使光滑表面带上的湿纸中受热而蒸发的。

23、水份穿过并释放到上侧的若干网格单元构成,不管存在覆盖带还是不存在覆盖带,加热湿纸所产生的蒸汽均可得以有效地提升并消散,从而可以顺利地促进加热处理。0033进一步,用于构成覆盖带的网带的运行速度被控制成与烘干处理单元中的光滑表面带的运行速度同步,这样,湿纸受热烘干,同时稳定地保持夹心结构。0034通过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中提及的新颖事实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和特征。附图说明0035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前视剖面图。0036图2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侧面剖视图。0037图3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单元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的构。

24、造的线路图。0038图4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的构造的方框图。0039图5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的总体构造的透视图。0040图6是该造纸单元中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的构造的示图,其中,图6A是前视图,图6B是沿图6A中线BB剖取的剖视图。0041图7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外观构造的透视图。0042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前视剖面图。0043图9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的总体构造的透视图。0044图10是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中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的构造的示图,其中,图10A是前视图,图10B是沿图10A中线BB剖取的剖视图。0045图11是对。

25、应于图10B的剖视图,显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中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的构造。0046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4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造纸单元的总体构造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47现在参照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部件或元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进行识别。0048实施例10049图17显示了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该废纸再循环设备1具体地说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它是一种用于在废纸初始源处不需丢掉或丢弃废纸UP就再生成可重复使用的纸的设备,废纸UP包括政府机关和普通社团办公室的机密文件、普通家庭的私人信件等以及其他用过的、不。

26、需要的文件。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5/20页80050如图7所示,废纸再循环设备1为家具大小,也就是说,其小而紧凑,类似于办公室中安装的文件架、储物柜、办公桌、复印机、个人电脑及其他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废纸再循环设备1包括多个主要单元,具体包括制浆单元2、纸浆浓度调节单元3、造纸单元造纸装置4以及装置控制单元控制单元5,造纸单元4包括作为本发明的特征机构的再循环纸平滑处理单元再循环纸平滑装置10。0051这些设备部件25以紧凑设计的方式结合并安装在设备壳体6中。该设备壳体6为如上所述的家具大小,根据用途或应用可以适当地设计特定形状和大小。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设备。

27、壳体6像一种盒子,其形状和尺寸类似于在办公室中安装并使用的复印机,设备壳体6的顶板具有能打开和关闭的入口7以供应废纸UP,在侧面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再循环纸RP、RP的出口8。在该出口8的下边缘位置,可拆卸地设置一再循环纸接收托盘9,用于接收从出口8排出的再循环纸RP、RP、。0052制浆单元2是通过对废纸UP进行浸软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的工艺单元,该制浆单元2包括用于搅拌、磨碎和浸软废纸UP的浸软单元20以及对在浸软单元20中浸软的废纸UP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21。0053浸软单元20是用于搅拌、磨碎和浸软废纸UP的工艺单元,主要包括浸软槽25、搅拌装置26和给水装置27。0054如图2所。

28、示,浸软槽25在顶壁处具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UP的入口7,其底壁设置有用于将浸化的废纸纸浆UPP排出至下游侧的排出口28。浸软槽25的内部容积由分批搅拌和处理的废纸UP的张数设定。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浸软槽25具有能够通过加入大约98升水来搅拌和处理分批处理来自PPC普通纸复印机的大约500张A4格式的废纸UP大约2000G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待浸软的废纸纸浆UPP的浓度大约为2。该浓度可以通过给水装置27供水进行调节,该给水装置27形成下述纸浆浓度调节单元3的一部分。0055入口7设计成能相对于设备壳体6的壳体盖6A的外部打开和关闭。排出口28由一开关阀29打开和关闭,并与下述的废纸纸浆。

29、循环路径49相连通。在排出口28的位置处设置一碎屑过滤器30,用于为打浆工序的随后的工序去除有害碎屑,诸如夹子、订书钉及用于装订废纸UP、UP、的其他部件。0056开关阀29具体由曲柄机构36的曲柄运动打开和关闭,所述曲柄机构36由驱动马达35驱动。驱动马达35特别为电动机,该驱动马达35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5上。0057搅拌装置26设置在浸软槽25的内部,并包括搅拌叶轮40和驱动马达41。0058搅拌叶轮40的旋转轴40A以竖直姿势可旋转地支撑在浸软槽25底部中心上,旋转轴40A的下端借助于传动装置42由驱动马达41的旋转轴41A驱动并与之耦合在一起,所述传动装置42包括传动皮带轮42A、传。

30、动带42B以及传动皮带轮42C。0059给水装置27将水W供应至浸软槽25中,并包括下述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3的打浆浓度调节单元3A。0060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给水装置27包括白水收集柜45、用于打浆浓度调节的给水泵46以及用于造纸浓度调节的给水泵47。如下所述,白水收集柜45设计成收集在造纸单元4中过滤和脱水而来的白水W即在造纸工序中通过造纸网格过滤的极低浓度的纸浆水,白水收集柜45中收集的白水W通过给水泵46供应至浸软槽25中,并由给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6/20页9水泵47供应至浓度调节柜85中,如下所述。0061就此而言,在浸软槽25的底部。

31、设置有重量传感器48,对浸软槽25中分批处理的废纸UP、UP、以及水量进行称重和控制,重量传感器48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5上。0062所示优选实施例的重量传感器48由测力计LOADCELL构成,并设计成能感知和测量浸软槽25中装载和供应的废纸UP、UP、和水的总重量。0063在浸软单元20的具体控制构造中,首先,操作者打开入口7并向浸软槽25装载废纸UP、UP、,其重量由重量传感器48感知和测量,当达到规定重量张数时,通过声音和/或显示通知操作者。根据显示,操作者关闭入口7,给水装置27被驱动,与废纸UP、UP、的装载重量张数相应的白水W由给水泵46从白水收集柜45供应至浸软槽25中。0064。

32、当操作者在从入口7向浸软槽25内装载任意量该量小于规定重量张数的废纸UP、UP、之后关闭入口7时,由重量传感器48感知和测量重量,给水装置27被驱动,与所测量结果相应的适当量的白水W从白水收集柜45供应至浸软槽25中。0065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向浸软槽25装载最大量即大约500张大约2000GA4格式的普通纸复印机废纸UP时,此刻则通过声音和/或显示通知操作者,关闭入口7,从给水装置27供应大约98升水,或者当供应任意量该量小于规定重量张数的废纸UP、UP、时,从给水装置27供应与废纸的供应量相应的适量的水,待浸软的废纸纸浆UPP的浓度被控制和调节至大约2。0066在搅拌装置2。

33、6中,从设备壳体6的供应开口即入口7向浸软槽25中装载的废纸UP、UP、通过由驱动马达41带动的搅拌叶轮40的正反转被操作,并在从给水装置27供应的水中搅拌混合一规定时间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为1020分钟,从而将废纸UP、UP、浸软并打浆,从而得到废纸纸浆UPP。0067浸软槽25的排出口28在浸软单元20的运行过程中被开关阀29关闭,从而防止废纸UP或废纸纸浆UPP从浸软槽25流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排出口28在如下所述的打浆单元21的运行过程中被开关阀49打开,从而允许废纸纸浆UPP从浸软槽25向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流动以及循环流动。0068打浆单元21是对浸软单元20中浸软的废纸UP进行。

34、打浆的处理单元,具体地,对浸软单元20中浸软的废纸UP进行增压和打浆处理,从而使在废纸UP上形成符号和图案通过各种印刷技术在废纸UP上由印刷墨水形成的符号和图案、或借助于铅笔、圆珠笔、自来水笔等和其他墨水在废纸上形成的符号和图案的油墨被研磨而磨碎变成微纤维。0069该打浆单元21具有作为主要部件的研磨器50。该研磨器50主要包括一对相对旋转和驱动的打浆盘51、52,该对打浆盘51、52相对配置且跨位于打浆作用面51A、52A之间的微小的打浆间隙G同心设置。0070研磨器50的打浆作用面51A、52A的打浆间隙G可设置成从研磨器50打浆工序开始直至研磨器50打浆工序结束逐渐变窄,如下所述。007。

35、1在本优选实施例的打浆单元21中,如图3所示,形成有包括一个研磨器50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通过循环系统中的研磨器50对废纸UP进行打浆和处理,同时循环一给定时间。0072通过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中执行打浆工序,尽管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6中的处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7/20页10理空间非常小且狭窄,但是形成了长度不受限制的基本上无限长度的废纸纸浆打浆处理路径,可以确保打浆处理空间与大规模工厂里的打浆工序实际相同,同时能够根据用途实现最佳的打浆效果。0073在打浆工序的整个过程中只使用了一个研磨器50执行打浆处理,所述一个研磨器50起到多个研磨器的功能,即起到从。

36、打浆过程初期的研磨器到末期的研磨器的功能。特别地,研磨器50的打浆作用面51A、52A的打浆间隙G可控制和调节成从打浆工序开始直至结束逐渐变窄。0074如图2所示,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研磨器50安装在设备机器主体54中,邻近浸软单元20的浸软槽25,所述设备机器主体54构成设备壳体6,如图3所示,所述研磨器50进一步还包括与浸软单元20的浸软槽25相连通的打浆柜55;在该打浆柜55中相对旋转设置的成对打浆盘51、52;用于使该对打浆盘51、52分别进行转动的旋转驱动源56;以及用于调节该对打浆盘51、52的打浆间隙G的间隙调整装置57。0075打浆柜55形成为封闭的圆筒形状,其能够容纳该对打。

37、浆盘51、52,并具有用于从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UPP的供应口55A和用于将打浆处理后的废纸纸浆UPP排到下游侧的排出口55B。0076特别地,供应55A在打浆柜55的底部中心朝竖直方向开口,排出口55B在打浆柜55的圆筒侧面朝水平方向开口。供应口55A和排出口55B分别借助于如图3所示的循环管系49A、49B与浸软单元20的浸软槽25相连通,排出口55B进一步还借助于排出管系59与废纸纸浆收集柜60相连通。0077参考数字61是一方向转换阀,通过该方向转换阀61的转换操作,从排出口55B排出的废纸纸浆UPP有选择地返回到浸软槽25中或者被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柜60中。特别地,该方向转换阀61是电。

38、磁阀,其电连接至装置控制单元5。0078在该对打浆盘51、52中,一个是沿旋转方向固定设置的固定侧打浆盘,另一个是能够旋转的旋转侧打浆盘。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上侧打浆盘51是旋转侧,下侧打浆盘52是固定侧,相对于下侧的固定侧打浆盘52,上侧的旋转侧打浆盘51可旋转地与其跨一微小的打浆间隙G相对配置且同心。旋转侧打浆盘51由驱动马达56借助于一旋转主轴64耦合并驱动,所述旋转主轴64可旋转地支撑于设备机器主体54的固定侧,并可轴向移动。0079旋转主轴64可旋转地支撑在间隙调节装置57的提升部件上,尽管没有具体显示,但是,旋转侧打浆盘51同心且一体地附着在旋转主轴64的前端上,旋转主轴64的基。

39、端部由驱动马达56的旋转轴在旋转方向驱动并与之一体耦合,并且可在轴向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0080驱动马达56为旋转驱动源,其使该对打浆盘51、52相对旋转,特别地,使用电动机,该驱动马达56作为驱动源,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5。0081形成微小打浆间隙G的两个打浆盘51、52的相对两面51A、52A相互协作,形成打浆作用面。这些相对的打浆作用面51A、52A形成为研磨轮式表面,所述研磨轮式表面由通过粘合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多个研磨颗粒形成。两打浆作用面51A、52A形成渐尖的形状,如图3所示,使得直径尺寸在相反的方向上连续变大,并且最外周缘为彼此平行的环形平坦表面,这些环形平坦表面形成所述打浆间隙G。

40、。0082换句话说,在该对打浆盘51、52中,在固定侧打浆盘52的打浆作用面52A的中心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8/20页11位置处形成有与打浆柜的供应口55A同轴地连通的入口70,形成在该对打浆盘51、52的打浆作用面51A、52A的外周缘上的两个环形平坦表面与打浆柜55的排出口55B相连通,形成具有打浆间隙G的出口71。0083在旋转侧打浆盘51的外周上沿周向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72、72、,这些叶片72、72、由旋转侧打浆盘51带动旋转,其通过泵送作用在离心力下将从出口71排放的废纸纸浆UPP朝着打浆柜55的排出口55B挤压出去。0084这样,当旋转。

41、侧打浆盘51在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56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侧打浆盘52而被驱动旋转时,从浸软单元20的浸软槽25供应到打浆空间B中的废纸纸浆UPP通过打浆柜55的供应口55A和入口70而从入口70进入打浆空间B,且穿过该打浆空间B,承受由相对旋转的打浆作用面51A、52A所产生的增压和打浆作用,在废纸UP上形成符号和图案的墨水就被研磨而磨碎,废纸UP通过打浆柜55的排出口55B从出口71排出。0085在从出口71排出时,废纸纸浆UPP在具有打浆间隙G的出口71的部位处会进一步受到增压和打浆作用,并被磨碎成由该打浆间隙G限定的微米尺寸变成微纤维。0086在这点上,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废。

42、纸纸浆循环路径49设置有具有一个研磨器50的循环打浆工序参见图3,也就是说,所述一个研磨器50起到从打浆工序初期的研磨器直至打浆工序结束时的研磨器的多个研磨器的作用,通过间隙调节装置57对该研磨器50的打浆间隙G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使其从打浆工序开始直至结束逐渐变窄。0087虽然没有具体显示间隙调节装置57,但是其设计成使该对打浆盘51、52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对打浆盘51、52的打浆间隙G进行控制和调节,该间隙调节装置57主要包括用于使旋转侧打浆盘51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即在旋转主轴64的轴线方向上移动的移动装置未显示和用于驱动该移动装置的驱动源66。特别地,驱动源为电动机,该驱动马达。

43、66电连接到设备控制单元5上。0088通过该电动机66的旋转,旋转主轴64借助于所述移动装置上下移动,从而使与旋转主轴64成为一体的旋转侧打浆盘51在竖直方向上朝着固定侧打浆盘52移动,即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对两打浆盘51、52的打浆间隙G进行控制和调节。0089为此,设置一位置检测传感器未显示以检测旋转侧打浆盘51的升降位置,并根据该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驱动马达66进行控制和驱动。位置检测传感器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5上。0090在如图3所示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中进行的循环打浆工序中,间隙调节装置57与用作循环装置的循环泵69的相互协作而对所述打浆盘51、52的打浆间隙G进行控。

44、制和调节。0091也就是说,在图3中,在浸软单元20中浸软处理的废纸纸浆UPP借助于循环泵69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中循环,并通过研磨器50进行打浆工序,与此同时,通过间隙调节装置57对研磨器50的打浆作用表面51A、52A的打浆间隙G进行调节以使其从打浆工序开始直至结束逐渐变窄。0092这样,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中配置了一个研磨器50,并对该研磨器50的打浆间隙G进行控制和调节,使其从循环系统的打浆工序开始直至结束逐渐变窄,由此,在家具大小的非常狭窄的处理空间内,通过研磨器50的打浆作用面51A、52A的打浆间隙G逐渐变窄而产生增压和打浆作用以及墨水研磨而磨碎作用,重复并顺序处理废纸纸浆U。

45、PP,并且在废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9/20页12纸纸浆循环路径49中循环的全部废纸纸浆UPP上均匀地施加进一步的打浆和墨水研磨而磨碎作用。因此,在如下所述的造纸单元4中制造和再生的再循环纸RP获得了最佳的纸张韧性,从而实现高度洁白获得去除墨水的产品质量的再循环纸RP。0093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包括浸软单元20的浸软槽25,在这里,在该打浆工序中,浸软单元20的搅拌装置26被驱动且受到控制,浸软单元20与打浆单元21同时被驱动。也就是说,在循环型打浆工序中,废纸纸浆UPP从浸软槽25流出,进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49,同时由研磨器50打浆后形成的废纸纸浆UPP流入。

46、浸软槽25,因此在浸软槽25中混合了不同打浆程度的废纸纸浆UPP,通过搅拌装置26的搅拌作用,浸软槽25中的废纸纸浆UPP的打浆程度变得均匀,从而促进了打浆处理。0094废纸纸浆收集柜60为对由打浆单元21打浆和磨碎至规定尺寸的废纸纸浆UPP进行收集的场所,在此收集的废纸纸浆UPP被送入纸浆浓度调节单元3,以处理混合和调节成与将再生的再循环纸RP的最终纸质量相应的造纸浓度的纸浆悬浮液PS,然后被送入造纸过程中接下来的工序的造纸单元4中。0095纸浆浓度调节单元3为称重型装置,其用于调节供入所述设备的废纸UP和水W的混合比率,并对供入造纸单元4的废纸纸浆UPP的浓度进行调节,更具体地说,如图4所。

47、示,纸浆浓度控制单元3包括打浆浓度调节单元3A、造纸浓度调节单元3B和纸浆浓度控制单元3C。0096打浆浓度调节单元3A用于将制浆单元2中的废纸纸浆UPP的打浆浓度调节成与打浆单元21的打浆效率相对应,该打浆浓度调节单元3A主要包括给水装置27的用于打浆浓度调节的给水泵46如上所述和打浆浓度控制单元75。0097由打浆浓度调节单元3A的给水泵46供应的白水W的供应量优选设定为使得由搅拌装置26浸软和打浆的废纸纸浆UPP的打浆浓度例如为最大浓度,该最大浓度为用于执行下一步骤的打浆工序所用的打浆单元21的研磨器50的打浆能力所允许的最大浓度,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最大浓度设定为约2的打浆浓度,如。

48、上所述。0098如上所述,打浆浓度控制单元75驱动和控制给水泵46,以根据重量传感器48的测量结果将所需量的水W供入浸软槽25中。该打浆浓度控制单元75形成如下所述的装置控制单元5的一部分。0099造纸浓度调节单元3B用于将造纸单元4中的废纸纸浆UPP的造纸浓度调节至与用于再生的再循环纸RP的最终纸质量相应的适当浓度,更具体地说,其设计成分离型而对在制浆单元2中制作的废纸纸浆UPP的浓度进行调节,该造纸浓度调节单元3B主要包括分离抽取单元80、悬浮液调节单元81、以及造纸浓度控制单元82。0100分离抽取单元80用于从在制浆单元2的在先工序中制作的废纸纸浆UPP的总体积中只分离和抽取规定的少量。

49、,其主要包括用于分离抽取的废纸纸浆供给泵86,该废纸纸浆供给泵86用于抽取废纸纸浆收集柜60中的废纸纸浆UPP,并将其送入浓度调节柜85中。0101悬浮液调节单元81用于通过对由分离抽取单元80分离抽取的所规定的少量废纸纸浆UPP添加规定量的水W而对其浓度进行调节,从而制备出规定浓度的纸浆悬浮液PS,该悬浮液调节单元81主要包括给水装置27的给水泵47,如上所述。0102具体地说,尽管没有显示在视图中,但是,在浓度调节柜85的底部设置有与上述浸软槽25中相同的测力计形式的重量传感器87,其设计成测量和控制供入浓度调节柜85说明书CN102337699ACN102337712A10/20页13中的废纸纸浆UPP和用于浓度调节的水W的量,重量传感器87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5上。0103造纸浓度控制单元82用于通过使分离抽取单元80和悬浮液调节单元81联动而起到控制作用,其形成为装置控制单元5的一部分,并对所述分离抽取单元80和悬浮液调节单元81的泵86、47进行联动控制,以便执行如下所述的造纸浓度调节工序。0104首先,从来自打浆单元21而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柜60中的废纸纸浆UPP的总体积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大约2000G的废纸UP100升的水W中,由废纸纸浆供给泵86分出废纸纸浆UPP的规定部分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1升,并将其输送且容纳在浓度调节柜85中。于是,利用重量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