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750127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89990.0

申请日:

2012.11.27

公开号:

CN102919410A

公开日:

2013.02.1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公布日:201302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21127|||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良绥

地址:

355200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白琳镇坑里洋村北山三斗丘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白茶深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其包括进料,粉碎,收集装袋,过滤收集等步骤,在加工过程中控制温度在10~20℃,整个粉碎流程一步到位,根据客户的需求,可通过转轮数值调整粉碎颗粒大小,加工到最小的茶粉粒径为80纳米,显著提高白茶各项功能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使白茶500多种成分得以保留,扩大白茶有效成分在人体吸收的单位面积,加快白茶各项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运输,提高白茶抗肿瘤、降三高的保健功能。冲泡温度控制在25~45℃,可减少白茶功能性成分活性和风味的丧失。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主机中;
2)粉碎:在粉碎主机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粉碎时的额定功率<80KW,气量8~11m3/min,工作气压0.7~1.1MPa;
3)收集装袋: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装;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孔膜片组成,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过;
4)过滤收集: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上述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为10~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数值为260~3500转/分钟;所述转轮数为260转/分钟时平均粒度为35μm,转轮数为3500转/分钟时平均粒度为0.1μ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超细微白茶的粒度分布为D502~3μm,D975~9μ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超细微白茶的最小粒度为80纳米。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茶为四月清明前后至五月上旬进行采摘。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茶的嫩梢生长期间要求漫射光,需降低日照时间,利用茶园种植的益生乔木树林进行遮阳。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温度为25~45℃。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茶深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白茶生产工艺鲜叶经萎凋,干燥之后验收入库(如图1所示),这样形成的成品白茶未被充分微粒化,其细胞壁没有完全破开,白茶茶叶中的各项功能性成分与外界接触面积较小,白茶中的各项功能性成分不易充分析出,从而导致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效率较低。传统的饮茶是用开水冲泡茶叶,但是人体并没有大量吸收茶的营养成分,大部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部分矿物质、维生素等都存留于茶渣中;若将茶叶在常温、干燥状态下制成粉茶(粒径小于5µm),可提高人体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因其制造的超微粉食品的溶解性、吸附性、分散性好,容易消化吸收从而受到普遍关注,如何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出充分微粒化的白茶,开发出更易于人体吸收,能充分发挥茶叶功效的白茶产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白茶生产工艺的不足,制造一种更易于人体吸收,能充分发挥茶叶功效的超细微白茶,以及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主机中;
2)粉碎:在粉碎主机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80KW,气量8~11m3/min,工作气压0.7~1.1MPa;
3)收集装袋: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装;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过;
4)过滤收集: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超细微白茶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此中的颗粒度能达到0.5μm以下。
上述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为室温的10~20℃,可以防止室温过高使得生产过程中白茶颗粒中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等被氧化,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白茶各种营养成分和色香味品质,保留茶叶的营养价值。
进一步地,所述转轮数值为260~3500转/分钟;所述转轮数为260转/分钟时平均粒度为35μm,转轮数为3500转/分钟时平均粒度为0.1μm,依据客户的需求定制。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超细微白茶的粒度分布为D502~3μm,D975~9μm。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超细微白茶的最小粒度为8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白茶为四月清明前后至五月上旬进行采摘,此时白茶品质最优。
进一步地,所述白茶的嫩梢生长期间要求漫射光,需降低日照时间,利用茶园种植的益生乔木树林进行遮阳,使白茶茶叶呈现浓绿色,提高茶叶的甘味,同时使叶绿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增加,咖啡因、单宁酸(涩味)减少。
上述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为:所述冲泡温度为25~45℃,若用高温开水冲泡,则就会“泡熟”、“焖黄”超微粉白茶,破坏其营养成份,降低其保价健功效。
本发明实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整个粉碎流程一步到位,直接白茶放入设备中,超细微白茶出来,无需大到中、中到小、小到微细的粉碎过程,根据客户的需求,可通过转轮数值调整粉碎颗粒大小,加工到最小的茶粉粒径为80纳米,显著提高白茶各项功能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使白茶500多种成分得以保留,扩大白茶有效成分在人体吸收的单位面积,加快白茶各项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运输,减少白茶功能性成分活性和风味的丧失,提高白茶抗肿瘤、降三高的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白茶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超细微白茶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利用现有的气流超微粉碎设备,控制制备温度在20℃,根据以下步骤制备:
1)进料: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主机中;
2)粉碎: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为80KW,气量11 m3/min,工作气压1.1MPa;在粉碎主机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
3)收集装袋: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装;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过;
4)过滤收集: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实施例二: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利用现有的气流超微粉碎设备,控制制备温度在15℃,根据以下步骤制备:
1)进料: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主机中;
2)粉碎: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为70KW,气量9m3/min,工作气压0.9MPa;在粉碎主机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
3)收集装袋: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装;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过;
4)过滤收集: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实施例三: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利用现有的气流超微粉碎设备,控制制备温度在10℃,根据以下步骤制备:
1)进料: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主机中;
2)粉碎: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为60KW,气量8m3/min,工作气压0.7MPa;在粉碎主机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
3)收集装袋: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装;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过;
4)过滤收集: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本发明三个实施例制备过程的所述转轮数值为260~3500转/分钟;所述转轮数为260转/分钟时平均粒度为35μm,转轮数为3500转/分钟时平均粒度为0.1μm,颗粒大小依据客户的需求定制。
本发明制造出的超细微白茶的粒度分布为D502~3μm,D975~9μm,其中80纳米的白茶微粒占30%。
本发明所使用的白茶为四月清明前后至五月上旬进行采摘,此时白茶品质最优。
本发明所使用的白茶在其嫩梢生长期间要求漫射光,需降低日照时间,利用茶园种植的益生乔木树林进行遮阳,使白茶茶叶呈现浓绿色,提高茶叶的甘味,同时使叶绿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增加,咖啡因、单宁酸(涩味)减少。
通过本发明制造出的超细微白茶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添加到糕点、糖果、果冻、果酱、冰淇淋、酸奶等多种食品中,增加食品的营养,增进食品的色香味,改善食品的品质,丰富食品的品种,还可以制成白茶面膜等美容护肤产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其冲泡温度为40℃,此时白茶口感以及功效最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194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19410 A *CN102919410A* (21)申请号 201210489990.0 (22)申请日 2012.11.27 A23F 3/06(2006.01) (71)申请人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地址 355200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白琳镇坑 里洋村北山三斗丘 (72)发明人 蔡良绥 (54) 发明名称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白茶深加工工艺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 其包 括进料, 粉碎, 收集装袋, 过。

2、滤收集等步骤, 在加工 过程中控制温度在1020, 整个粉碎流程一步 到位, 根据客户的需求, 可通过转轮数值调整粉碎 颗粒大小, 加工到最小的茶粉粒径为 80 纳米, 显 著提高白茶各项功能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 使白茶 500 多种成分得以保留, 扩大白茶有效成 分在人体吸收的单位面积, 加快白茶各项功能性 成分在体内的运输, 提高白茶抗肿瘤、 降三高的保 健功能。冲泡温度控制在 25 45, 可减少白茶 功能性成分活性和风味的丧失。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

3、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 1) 进料 : 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 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 主机中 ; 2) 粉碎 : 在粉碎主机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 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 ; 粉碎时的额定功率 80KW, 气量 8 11m3/min, 工作气压 0.7 1.1MPa ; 3) 收集装袋 : 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 袋装 ; 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孔膜片组成, 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 。

4、过 ; 4) 过滤收集 : 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 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 上述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为 10 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轮数值为260 3500 转 / 分钟 ; 所述转轮数为 260 转 / 分钟时平均粒度为 35m, 转轮数为 3500 转 / 分钟 时平均粒度为 0.1m。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 超细微白茶的粒度分布为 D502 3m, D975 9m。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 超细微白茶的最小粒度为 80 纳米。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茶为四月清明 前后至五月上旬进行采摘。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茶的嫩梢生长 期间要求漫射光, 需降低日照时间, 利用茶园种植的益生乔木树林进行遮阳。 7.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泡温度为 25 4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19410 A 2 1/3 页 3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白茶深加工工艺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

6、备方法及其冲泡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白茶生产工艺鲜叶经萎凋, 干燥之后验收入库 (如图1所示) , 这样形成的成 品白茶未被充分微粒化, 其细胞壁没有完全破开 , 白茶茶叶中的各项功能性成分与外界接 触面积较小,白茶中的各项功能性成分不易充分析出,从而导致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效率较 低。传统的饮茶是用开水冲泡茶叶, 但是人体并没有大量吸收茶的营养成分, 大部分蛋白 质、 碳水化合物及部分矿物质、 维生素等都存留于茶渣中 ; 若将茶叶在常温、 干燥状态下制 成粉茶 ( 粒径小于 5m), 可提高人体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0003 随着科技的进步,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

7、法, 因其制造的超微 粉食品的溶解性、 吸附性、 分散性好, 容易消化吸收从而受到普遍关注, 如何应用超微粉碎 技术制备出充分微粒化的白茶, 开发出更易于人体吸收, 能充分发挥茶叶功效的白茶产品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白茶生产工艺的不足, 制造一种更易于人体吸收, 能充 分发挥茶叶功效的超细微白茶, 以及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 0005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 1) 进料 : 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 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 主机中 ; 2) 粉碎 : 在粉碎主机中通过调整转。

8、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 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 ; 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 80KW, 气量 8 11m3/min, 工作气压 0.7 1.1MPa ; 3) 收集装袋 : 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 装 ; 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 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 过 ; 4) 过滤收集 : 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超细微白茶粉末颗粒引入布袋 收集器中, 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此中的颗粒度能达到 0.5m 以下。 0006 上述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为室温的 10 20, 可以防止室。

9、温过高使得生产过程中 白茶颗粒中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等被氧化, 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白茶各种营养成分和色香味 品质, 保留茶叶的营养价值。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转轮数值为 260 3500 转 / 分钟 ; 所述转轮数为 260 转 / 分钟时 平均粒度为 35m, 转轮数为 3500 转 / 分钟时平均粒度为 0.1m, 依据客户的需求定制。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超细微白茶的粒度分布为 D502 3m, D975 说 明 书 CN 102919410 A 3 2/3 页 4 9m。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粉碎步骤产生的超细微白茶的最小粒度为 80 纳米。 0010 进。

10、一步地, 所述白茶为四月清明前后至五月上旬进行采摘, 此时白茶品质最优。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白茶的嫩梢生长期间要求漫射光, 需降低日照时间, 利用茶园种植 的益生乔木树林进行遮阳, 使白茶茶叶呈现浓绿色, 提高茶叶的甘味, 同时使叶绿素、 氨基 酸等营养成分增加, 咖啡因、 单宁酸 (涩味) 减少。 0012 上述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为 : 所述冲泡温度为 25 45, 若用高温开水冲泡, 则就会 “泡熟” 、“焖黄” 超微粉白茶, 破坏其营养成份, 降低其保价健功效。 0013 本发明实现的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整个粉碎流程一步到位, 直接白茶放入设 备中, 超细微白茶出来, 无需。

11、大到中、 中到小、 小到微细的粉碎过程, 根据客户的需求, 可通 过转轮数值调整粉碎颗粒大小, 加工到最小的茶粉粒径为 80 纳米, 显著提高白茶各项功能 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 使白茶 500 多种成分得以保留, 扩大白茶有效成分在人体吸收 的单位面积, 加快白茶各项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运输, 减少白茶功能性成分活性和风味的 丧失, 提高白茶抗肿瘤、 降三高的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传统白茶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 图 2 为本发明所述超细微白茶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图 2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6 实施例一 :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

12、法, 其利用现有的气流超微粉碎设备, 控制制 备温度在 20, 根据以下步骤制备 : 1) 进料 : 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 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 主机中 ; 2) 粉碎 : 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为 80KW, 气量 11 m3/min, 工作气压 1.1MPa ; 在粉碎主 机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 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 由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 ; 3) 收集装袋 : 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 装 ; 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 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 过 ; 4)。

13、 过滤收集 : 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 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 实施例二 :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利用现有的气流超微粉碎设备, 控制制备温 度在 15, 根据以下步骤制备 : 1) 进料 : 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 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 主机中 ; 2) 粉碎 : 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为 70KW, 气量 9m3/min, 工作气压 0.9MPa ; 在粉碎主机 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 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 说 明 书 CN 102919410 A 4 3/3 页 5 分级器返回到粉。

14、碎室继续粉碎 ; 3) 收集装袋 : 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 装 ; 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 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 过 ; 4) 过滤收集 : 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 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0017 实施例三 : 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 其利用现有的气流超微粉碎设备, 控制制 备温度在 10, 根据以下步骤制备 : 1) 进料 : 将成品白茶倒入气流超微粉碎设备的进料系统中, 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粉碎 主机中 ; 2) 粉碎 : 所述粉碎时的额定功率为 60KW, 气量 8m3/。

15、min, 工作气压 0.7MPa ; 在粉碎主机 中通过调整转轮数调节粒度大小将成品白茶粉碎成超细微白茶, 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白茶由 分级器返回到粉碎室继续粉碎 ; 3) 收集装袋 : 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 装 ; 所述分级器由单层至多层大小不一的孔膜片组成, 只容小于或大小容积相等的介质通 过 ; 4) 过滤收集 : 在引风的作用下将低于规定粒度的细小的粉末颗粒引入布袋收集器中, 通过布袋进行过滤收集。 0018 本发明三个实施例制备过程的所述转轮数值为2603500转/分钟 ; 所述转轮数 为 260 转 / 分钟时平均粒度为 35m, 转轮数为 3。

16、500 转 / 分钟时平均粒度为 0.1m, 颗粒 大小依据客户的需求定制。 0019 本发明制造出的超细微白茶的粒度分布为 D502 3m, D975 9m, 其中 80 纳米 的白茶微粒占 30%。 0020 本发明所使用的白茶为四月清明前后至五月上旬进行采摘, 此时白茶品质最优。 0021 本发明所使用的白茶在其嫩梢生长期间要求漫射光, 需降低日照时间, 利用茶园 种植的益生乔木树林进行遮阳, 使白茶茶叶呈现浓绿色, 提高茶叶的甘味, 同时使叶绿素、 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增加, 咖啡因、 单宁酸 (涩味) 减少。 0022 通过本发明制造出的超细微白茶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添加到糕点、 糖果、 果。

17、冻、 果 酱、 冰淇淋、 酸奶等多种食品中, 增加食品的营养, 增进食品的色香味, 改善食品的品质, 丰 富食品的品种, 还可以制成白茶面膜等美容护肤产品。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冲泡方法, 其冲泡温度为 40, 此时白茶口感 以及功效最佳。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919410 A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410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