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4749742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42640.9

申请日:

2012.11.08

公开号:

CN102943976A

公开日:

2013.02.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1S 8/00登记生效日:2017122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武汉东风涂装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三路1号东合中心A座变更后权利人:430100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龙王工业园龙凤路18号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武汉东风涂装设备有限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00申请日:20121108|||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00; F21V21/108; F21V5/00; G01N21/88

主分类号:

F21S8/00

申请人:

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东风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陆涛; 于涛; 赵华; 杨一玫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三路1号东合中心A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品质检测工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它包括照明装置,照明装置由骨架形成的倒U形第一门式框架和灯管组成,灯管均匀密布在框架上;第一门式框架内设有第二门式框架,第二门式框架上固定有斑马膜,斑马膜与灯管位置对应。本发明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采用斑马照明的方法,结构简单,可以使车身颗粒在斑马照明灯光下很明显、更容易被发现,降低颗粒的漏检率,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照明灯光通过斑马膜隔开,柔和的灯光环境使工作人员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包括设在室内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骨架形成的第一门式框架和灯管,灯管均匀密布在框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式框架内设有第二门式框架,第二门式框架上固定有斑马膜,斑马膜与灯管位置对应。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设置两根轨道,第二门式框架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式框架由纵向支撑架和间隔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横向连接件组成,由扁钢制成的连接件垂直于斑马膜表面。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膜是透光率为≤40%的薄膜,薄膜有交替排列的黑白条纹。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膜与灯管的距离为200mm‑300mm。

说明书

说明书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品质检测工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尤其适合汽车车身涂装颗粒的检测。
背景技术
在对于车身涂装颗粒缺陷点检测的过程中,现有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密布灯管照射车身表现,将被检测物处于一个高亮度环境,照度达到3000lux以上,人工进行颗粒检测。这种方法靠亮度使颗粒显露出来,漏检率很高,同时检测人员在此环境下,眼睛长期被强光照射会受到伤害,危害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采用斑马照明的方法对车身涂装颗粒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包括照明装置,照明装置由骨架形成的倒U形第一门式框架和灯管组成,灯管均匀密布在框架上;第一门式框架内设有第二门式框架,第二门式框架上固定有斑马膜,斑马膜与灯管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设置两根轨道,第二门式框架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门式框架由纵向支撑架和间隔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横向连接件组成,由扁钢制成的连接件垂直于斑马膜表面。 
优选地,所述斑马膜是透光率为≤40%的薄膜,薄膜有交替排列的黑白条纹。
更优选地,所述斑马膜与灯管的距离为200mm‑300mm。
本发明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采用斑马照明的方法可以使车身颗粒在斑马照明灯光下很明显、更容易被发现,降低颗粒的漏检率。
本发明由于采用两个独立的框架,且第二门式框架设置在轨道上并可以在轨道上前后滑动,第二门式框架可以随时根据车身位置进行调整,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移动的第二门式框架方便对照明装置进行维护保养。
本发明的照明灯光通过斑马膜隔开,柔和的灯光环境使工作人员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斑马照明沿竖直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第一门式框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门式框架位于轨道上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斑马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包括固定在室体地板上的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1包括由骨架形成的倒U形第一门式框架1.1,第一门式框架1.1上均匀密布有灯管1.2。照明装置1内设有倒U形第二门式框架2和固定在第二门式框架2上的斑马膜3,斑马膜3位于照明装置1第一门式框架1.1内部与灯管1.2位置对应。
如图2所示,照明装置1由角钢焊接成骨架,骨架为倒U形第一门式框架1.1,保证灯管1.2可以均匀的布置在第一门式框架1.1上。
如图3所示,室体地板上设置两根轨道2.3,第二门式框架2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上。照明装置1固定在平台上,第二门式框架2向一侧滑动后,可以对照明装置1进行维护保养。第二门式框架2由纵向支撑架2.1和间隔固定在支撑架2.1上的横向连接件2.2组成,支撑架2.1由型材焊接而成,支撑架2.1和连接件2.2整体形成如图1所示的与照明装置的第一门式框架1.1相对应的倒U形第二门式框架2,斑马膜3平整规则地固定在第二门式框架2上。连接件2.2由扁钢制成,垂直于斑马膜表面,以保证光照射不会在膜上形成阴影。
如图4所示斑马膜3是由宽度110mm左右的黑条纹3.1和白条纹3.2交替排列而成透光率为≤40%的方形薄膜,此膜具有耐高温、透光照度均匀的特点。
本发明检测车身颗粒缺陷点的过程为:将装明装置1和灯管1.2组合成光源,透过斑马膜照射到车身上,形成光斑,颗料缺陷点会很容易的被操作人员发现。灯管1.2与斑马膜3的距离保证在200mm‑300mm之间,这样灯管在透过斑马膜之前照度在5000lux以上,透过斑马模后的照度降为2000lux,使操作人员眼睛免受光源的损害。同时灯管1.2的控制采用无级调光,可以随时根据不同操作人员的习惯不同调节亮度,使操作人员更加便利,操作更人性化。

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4397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27 CN 102943976 A *CN102943976A* (21)申请号 201210442640.9 (22)申请日 2012.11.08 F21S 8/00(2006.01) F21V 21/108(2006.01) F21V 5/00(2006.01) G01N 21/88(2006.01) (71)申请人 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 发区东风三路 1 号东合中心 A 座 申请人 武汉东风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陆涛 于涛 赵华 杨一玫 (7。

2、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54) 发明名称 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品质检测工序装置, 具体涉及一 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它包括 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由骨架形成的倒 U 形第一门 式框架和灯管组成, 灯管均匀密布在框架上 ; 第 一门式框架内设有第二门式框架, 第二门式框架 上固定有斑马膜, 斑马膜与灯管位置对应。 本发明 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采用斑 马照明的方法, 结构简单, 可以使车身颗粒在斑马 照明灯光下很明显、 更容易被发现, 降低颗粒的漏 检率, 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

3、率。 同时照明灯光通过 斑马膜隔开, 柔和的灯光环境使工作人员不会有 明显的不适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包括设在室内的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包 括骨架形成的第一门式框架和灯管, 灯管均匀密布在框架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门式框 架内设有第二门式框架, 第二门式框架上固定有斑马膜, 斑马膜与灯管位置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4、,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室 内设置两根轨道, 第二门式框架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 二门式框架由纵向支撑架和间隔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横向连接件组成, 由扁钢制成的连接件 垂直于斑马膜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斑 马膜是透光率为 40% 的薄膜, 薄膜有交替排列的黑白条纹。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斑马膜与灯管的距离为 200mm-300m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

5、2943976 A 2 1/2 页 3 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品质检测工序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 置, 尤其适合汽车车身涂装颗粒的检测。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于车身涂装颗粒缺陷点检测的过程中, 现有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密布灯管照射 车身表现, 将被检测物处于一个高亮度环境, 照度达到 3000lux 以上, 人工进行颗粒检测。 这种方法靠亮度使颗粒显露出来, 漏检率很高, 同时检测人员在此环境下, 眼睛长期被强光 照射会受到伤害, 危害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6、 采用斑马照明 的方法对车身涂装颗粒进行检测。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包括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由骨架形成的倒 U 形第一门式框架和灯管组成, 灯管均匀密布在框架上 ; 第一门 式框架内设有第二门式框架, 第二门式框架上固定有斑马膜, 斑马膜与灯管位置对应。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室内设置两根轨道, 第二门式框架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上。 0006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门式框架由纵向支撑架和间隔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横向连接 件组成, 由扁钢制成的连接件垂直于斑马膜表面。 0007 优选地, 所述斑马膜是透光率为 40% 的薄膜, 薄膜有交替排列的黑白。

7、条纹。 0008 更优选地, 所述斑马膜与灯管的距离为 200mm-300mm。 0009 本发明的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 采用斑马照明的方法可以使车身 颗粒在斑马照明灯光下很明显、 更容易被发现, 降低颗粒的漏检率。 0010 本发明由于采用两个独立的框架, 且第二门式框架设置在轨道上并可以在轨道上 前后滑动, 第二门式框架可以随时根据车身位置进行调整, 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可 移动的第二门式框架方便对照明装置进行维护保养。 0011 本发明的照明灯光通过斑马膜隔开, 柔和的灯光环境使工作人员不会有明显的不 适感。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本发明斑马照明沿竖直方向剖。

8、面示意图。 0013 图 2 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第一门式框架的侧视图。 0014 图 3 为本发明第二门式框架位于轨道上的侧视图。 0015 图 4 为本发明斑马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943976 A 3 2/2 页 4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 0017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检测产品喷漆后表面颗粒的照明装置包括固定在室体地板上 的照明装置 1, 照明装置 1 包括由骨架形成的倒 U 形第一门式框架 1.1, 第一门式框架 1.1 上均匀密布有灯管 1.2。照明装置 1 内设有倒 U 形第二门式框架 2 和固定在第二门式框架 2 上的。

9、斑马膜 3, 斑马膜 3 位于照明装置 1 第一门式框架 1.1 内部与灯管 1.2 位置对应。 0018 如图2所示, 照明装置1由角钢焊接成骨架, 骨架为倒U形第一门式框架1.1, 保证 灯管 1.2 可以均匀的布置在第一门式框架 1.1 上。 0019 如图 3 所示, 室体地板上设置两根轨道 2.3, 第二门式框架 2 可滑动地安装在轨道 上。照明装置 1 固定在平台上, 第二门式框架 2 向一侧滑动后, 可以对照明装置 1 进行维护 保养。第二门式框架 2 由纵向支撑架 2.1 和间隔固定在支撑架 2.1 上的横向连接件 2.2 组 成, 支撑架 2.1 由型材焊接而成, 支撑架 2。

10、.1 和连接件 2.2 整体形成如图 1 所示的与照明装 置的第一门式框架1.1相对应的倒U形第二门式框架2, 斑马膜3平整规则地固定在第二门 式框架 2 上。连接件 2.2 由扁钢制成, 垂直于斑马膜表面, 以保证光照射不会在膜上形成阴 影。 0020 如图 4 所示斑马膜 3 是由宽度 110mm 左右的黑条纹 3.1 和白条纹 3.2 交替排列而 成透光率为 40% 的方形薄膜, 此膜具有耐高温、 透光照度均匀的特点。 0021 本发明检测车身颗粒缺陷点的过程为 : 将装明装置1和灯管1.2组合成光源, 透过 斑马膜照射到车身上, 形成光斑, 颗料缺陷点会很容易的被操作人员发现。灯管 1.2 与斑马 膜 3 的距离保证在 200mm-300mm 之间, 这样灯管在透过斑马膜之前照度在 5000lux 以上, 透 过斑马模后的照度降为2000lux, 使操作人员眼睛免受光源的损害。 同时灯管1.2的控制采 用无级调光, 可以随时根据不同操作人员的习惯不同调节亮度, 使操作人员更加便利, 操作 更人性化。 说 明 书 CN 102943976 A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43976 A 5 2/2 页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43976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