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块.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4747903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87264.2

申请日:

2014.05.06

公开号:

CN104252262A

公开日:

2014.12.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4050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昱涵; 戴立群; 王壹龙; 林家嘉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优先权:

2013.06.26 TW 102122758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王琼先;王永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触控模块,具有一感应区及一非感应区。触控模块包括覆盖感应区及非感应区的一盖体、配置于感应区的第一及第二感应电极层、配置于非感应区的第一及第二线路层、一屏蔽层及一遮挡层。第一及第二线路层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及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一及第二线路层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屏蔽层配置于非感应区且位于第一与第二线路层之间。遮挡层配置于所述表面且位于非感应区。遮挡层沿所述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控模块,具有一感应区及一非感应区,所述非感应区环绕所述感应区,所述触控模块包括一盖体、一第一感应电极层、一第二感应电极层、一第一线路层、一第二线路层、一屏蔽层以及一遮挡层,
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感应区及所述非感应区且具有一表面,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配置于所述感应区,
所述第一线路层及所述第二线路层,配置于所述非感应区且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线路层及所述第二线路层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
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非感应区且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层与所述第二线路层之间,
所述遮挡层,配置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且位于所述非感应区,所述遮挡层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于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所述屏蔽层的材质包括银胶或导电碳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基材及一第二基材,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材,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线路层配置于所述第二基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一线路层配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二表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一表面,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表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盖体。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一线路层配置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线路层配置于所述基材,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盖体或所述基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一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所述上层玻璃位于所述下层玻璃及所述盖体之间,所述上层玻璃具有一表面,所述上层玻璃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盖体,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上层玻璃的所述表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一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所述上层玻璃位于所述下层玻璃及所述盖体之间,所述下层玻璃具有一表面,所述下层玻璃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上层玻璃,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下层玻璃的所述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配置于所述第一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或配置于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模块,所述至少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绝缘层中的一个配置于所述第一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所述两绝缘层中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模块,所述绝缘层的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包覆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的至少一个,所述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的最小厚度大于0.3毫米。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模块,还包括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线路层、所述屏蔽层及所述绝缘层的至少两个。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模块,所述保护层的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包覆所述第一线路层、所述第二线路层、所述屏蔽层及所述绝缘层的至少两个,所述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的最小厚度大于0.3毫米。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所述遮挡层与所述非感应区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完全地重叠。

说明书

说明书触控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朝向多功能化发展,传统的按键式人机界面已渐渐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此情况下,触控装置便开始蓬勃地发展。相较于传统的按键式的操作界面之操作方式,触控装置的操作方式更为简便且直觉化。通过触控装置,使用者可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点选荧幕画面上的物件、选单或图形,或利用各种不同的手势(gesture)来操作这些物件、选单或图形。
详细而言,触控模块可包含上感应电极层及下感应电极层,分别用以感测使用者沿不同方向所进行的触控输入。此外,触控模块更包含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分别用以传递上感应电极层及下感应电极层的感应讯号。一般来说,上感应电极层及下感应电极层配置于触控模块的感应区,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配置于触控模块的非感应区,非感应区围绕感应区且位于触控装置的边框部分,触控装置藉其边框部分的遮挡层(如油墨层)来遮挡非感应区内的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以使触控装置具有较佳的外观。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若相互重叠会造成彼此严重的电干扰,因此在现行的触控装置中多将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设计为不相互重叠,然而此举造成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的总宽度增加,使得所述非感应区及遮挡层无法具有较小的宽度,这有违目前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
中国专利编号CN102707823A揭露一种触控感测器,将屏蔽片设置于导线与使用者会直接触碰到的位置之间,利用屏蔽片遮蔽导线,以避免各导线与使用者触控位置之间错误耦合到非预期的电容变化量。中国专利编号CN102681712A揭露一种触控装置,其外围区配置有感应层,用以屏蔽使用者的手指对外围区的信号传输线所产生的干扰。中国专利编号CN202472596U揭露一种触控装置,其屏蔽层对应于周边连接线,且屏蔽 层与周边连接线之间具有绝缘图案。美国专利编号US20110227859A1揭露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基板的底面设有电磁屏蔽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模块,有利于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模块,具有一感应区及一非感应区。非感应区环绕感应区。触控模块包括一盖体、一第一感应电极层、一第二感应电极层、一第一线路层、一第二线路层、一屏蔽层及一遮挡层。盖体覆盖感应区及非感应区且具有一表面。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二感应电极层配置于感应区。第一线路层及第二线路层配置于非感应区且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一线路层及第二线路层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屏蔽层配置于非感应区且位于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之间。遮挡层配置于盖体的表面且位于非感应区。遮挡层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屏蔽层的材质包括银胶或导电碳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基材及一第二基材,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第一基材,第二感应电极层及第二线路层配置于第二基材。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基材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一线路层配置于基材的第一表面,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基材的第二表面。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基材具有一表面,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线路层、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基材的表面。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线路层、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盖体。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一线路层配置于盖体,第二感应电极层及第二线路层配置于基材,屏 蔽层配置于盖体或基材。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上层玻璃位于下层玻璃及盖体之间,上层玻璃具有一表面,上层玻璃的表面朝向盖体,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线路层、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上层玻璃的表面。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上层玻璃位于下层玻璃及盖体之间,下层玻璃具有一表面,下层玻璃的表面朝向上层玻璃,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线路层、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下层玻璃的表面。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层,绝缘层配置于第一线路层与屏蔽层之间或配置于第二线路层与屏蔽层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个,两绝缘层中的一个配置于第一线路层与屏蔽层之间,两绝缘层中的另一个配置于第二线路层与屏蔽层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绝缘层的一延伸部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的至少一个,延伸部沿平行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的最小厚度大于0.3毫米。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保护层,保护层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线路层、第二感应电极层、第二线路层、屏蔽层及绝缘层的至少两个。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保护层的一延伸部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屏蔽层及绝缘层的至少两个,延伸部沿平行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的最小厚度大于0.3毫米。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遮挡层与非感应区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完全地重叠。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触控模块的非感应区里的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之间设置了屏蔽层,使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以相互重叠的方 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的非感应区及遮挡层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触控模块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触控模块沿B-B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触控模块沿C-C线的剖面图。
图6为图4的触控模块沿D-D线的剖面图。
图7为图5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1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触控模块沿E-E线的剖面图。
图10为图8的触控模块沿F-F线的剖面图。
图11为图9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2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触控模块沿G-G线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2的触控模块沿H-H线的剖面图。
图15为图13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3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触控模块沿I-I线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7的触控模块沿J-J线的剖面图。
图19为图17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4的放大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触控模块沿K-K线的剖面图。
图22为图20的触控模块沿L-L线的剖面图。
图23为图21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5的放大图。
图2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触控模块沿M-M线的剖面图。
图26为图25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6的放大图。
图27为图25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7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100具有一感应区100a及一非感应区100b,非感应区100b环绕感应区100a。触控模块100可应用于平板电脑(tablet PC)或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等触控装置,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使用者可在感应区100a进行触控输入以操作触控装置。
图2为图1的触控模块沿A-A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1的触控模块沿B-B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至图3,触控模块100包括一盖体110、一第一感应电极层120a、一第二感应电极层120b、一第一线路层130a、一第二线路层130b、一屏蔽层140及一遮挡层150。盖体110覆盖感应区100a及非感应区100b且具有一表面112。触控模块100可与显示模块(图1至图3未示出)整合而成为触控显示模块,盖体110例如为玻璃盖体或透明塑胶盖体,让使用者能够透过盖体110观看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
第一感应电极层1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120b配置于感应区100a,分别用以感测使用者沿不同方向所进行的触控输入。第一线路层130a及第二线路层130b配置于非感应区100b且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感应电极层1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120b,以分别传递第一感应电极层1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120b的感应讯号。第一线路层130a及第二线路层130b沿垂直于盖体110的表面112的方向D1至少部分地重叠,屏蔽层140配置于非感应区100b且位于第一线路层130a与第二线路层130b之间。遮挡层150配置于盖体110的表面112且位于非感应区100b。遮挡层150在沿垂直于盖体110的表面112的方向D1上至少部分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130a、第二线路层130b及屏蔽层140,以对第一线路层130a、第二线路层130b及屏蔽层140进行 遮挡,使触控模块100具有较佳的外观。在本实施例中,遮挡层150例如为油墨层或其它适当种类的不透光层,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触控模块100的非感应区100b里的第一线路层130a与第二线路层130b之间设置了屏蔽层140,使第一线路层130a与第二线路层1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130a与第二线路层130b如图2及图3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130a与第二线路层1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100的非感应区100b及遮挡层150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100a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层150与非感应区100b在沿垂直于盖体110的表面112的方向D1上完全地重叠,以使遮挡层150能够确实地对非感应区100b内的第一线路层130a、第二线路层130b及屏蔽层140进行遮挡,且可避免遮挡层150遮挡到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100例如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双塑胶薄膜(G/F/F)的形式。具体而言,触控模块100如图2及图3所示还包括一第一基材160a及一第二基材160b,第一基材160a及第二基材160b为塑胶薄膜,而盖体110为玻璃基板。第一感应电极层120a、第一线路层130a及屏蔽层140配置于第一基材160a,且第二感应电极层120b及第二线路层130b配置于第二基材160b。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通过蚀刻制程、雷射制程或其它适当制程制作出包含透明电极图案的第一感应电极层120a及包含透明电极图案的第二感应电极层120b,第一感应电极层1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120b的材质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或其它适当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此外,例如是通过印刷、涂布、镀膜(溅镀、蒸镀或其它镀膜制程)或超声波喷涂等方式,将银胶、铜或其它适当的导电材料制作成第一线路层130a及第二线路层130b。
本实施例的屏蔽层140的材质例如为银胶、导电碳胶或其它适当的屏蔽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详细而言,例如是通过印刷、涂布、镀膜(溅镀、蒸镀或其它镀膜制程)或超声波喷涂等方式,将银胶、导电碳胶或其它适当的屏蔽材料配置于第一基材160a上。此外,触控模块100还包括光学胶层170a及光学胶层170b,光学胶层170a用以胶合第一基材160a与盖体110,光学胶层170b用以胶合第一基材160a与第二基材160b。
本发明不限制触控模块的形式,其除了可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与双塑胶薄膜(G/F/F)的形式,也可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单一塑胶薄膜(G/F)的形式、双玻璃基板(G/G)的形式、单一玻璃基板(One glass)的形式、感应电极层及线路层配置于显示模块上(ON CELL)的形式、感应电极层及线路层配置于显示模块内(IN CELL)的形式或其它适当形式。以下通过附图对此加以举例说明。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触控模块沿C-C线的剖面图。图6为图4的触控模块沿D-D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200的盖体210、第一线路层230a、第二线路层230b、屏蔽层240及遮挡层250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240的设置,第一线路层230a与第二线路层2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230a与第二线路层230b如图5及图6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230a与第二线路层2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200的非感应区200b及遮挡层250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200a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200与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模块200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单一塑胶薄膜(G/F)的形式。具体而言,触控模块200还包括一基材260,基材260为上述单一塑胶薄膜,而盖体210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基材26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262及一第二表面264,第一感应电极层220a及第一线路层230a配置于基材260的第一表面262,第二感应电极层220b、第二线路层230b及屏蔽层240配置于基材260的第二表面264。触控模块200还包括光学胶层270,光学胶层270用以胶合基材260与盖体210。
请参考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200还包括一绝缘层280。绝缘层280配置于第二线路层230b与屏蔽层240之间,用以避免第二线路层230b与屏蔽层240电导通,更进一步说,于图6的绝缘层280也配置于第二感应电极层220b与屏蔽层240之间,用以避免第二感应电极层220b与屏蔽层240电导通。此外,触控模块200还包括一保护层290,保护层290覆盖第二感应电极层220b、第二线路层230b及绝缘层280,用以避免第二感应电极层220b、第二线路层230b及绝缘层280外露。绝缘层280及保护 层290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7为图5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1的放大图。请参考图5及图7,详细而言,绝缘层280的一延伸部282沿垂直于盖体210的表面212的方向D2延伸且包覆屏蔽层240,保护层290的一延伸部292沿垂直于盖体210的表面212的方向D2延伸且包覆第二线路层230b及绝缘层280。绝缘层280的延伸部282沿平行于盖体210的表面212的方向D3的最小厚度T1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280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此外,保护层290的延伸部292沿平行于盖体210的表面212的方向D3的最小厚度T2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保护层290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9为图8的触控模块沿E-E线的剖面图。图10为图8的触控模块沿F-F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8至图10,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300的盖体310、第一线路层330a、第二线路层330b、屏蔽层340及遮挡层350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340的设置,第一线路层330a与第二线路层3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330a与第二线路层330b如图9及图10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330a与第二线路层3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300的非感应区300b及遮挡层350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300a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300与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模块300为双玻璃基板(G/G)的形式。具体而言,触控模块300还包括一基材360,盖体310及基材360为上述双玻璃基板。基材360具有一表面362,第一感应电极层320a、第一线路层330a、第二感应电极层320b、第二线路层330b及屏蔽层340配置于基材360的表面362。第一感应电极层3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320b构成单层电极结构。触控模块300还包括光学胶层370,光学胶层370用以胶合基材360与盖体310。
请参考图9及图10,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300还包括一绝缘层380a及一绝缘层380b。绝缘层380a配置于第一线路层330a与屏蔽层340之间,以避免第一线路层330a与屏蔽层340电导通。绝缘层380b配置于第二线路层330b与屏蔽层340之间,以避免第二线路层330b与屏蔽层340电导 通。此外,触控模块300还包括一保护层390,保护层390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层320a、第二感应电极层320b、第一线路层330a及绝缘层380a,以避免第一感应电极层320a、第二感应电极层320b、第一线路层330a及绝缘层380a外露。绝缘层380a、绝缘层380b及保护层390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11为图9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2的放大图。请参考图9及图11,详细而言,绝缘层380a的一延伸部382a沿垂直于盖体310的表面312的方向D4延伸且包覆屏蔽层340及绝缘层380b,绝缘层380b的一延伸部382b沿垂直于盖体310的表面312的方向D4延伸且包覆第二线路层330b,保护层390的一延伸部392沿垂直于盖体310的表面312的方向D4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330a及绝缘层380a。绝缘层380a的延伸部382a沿平行于盖体310的表面312的方向D5的最小厚度T3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380a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绝缘层380b的延伸部382b沿平行于盖体310的表面312的方向D5的最小厚度T4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380b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此外,保护层390的延伸部392沿平行于盖体310的表面312的方向D5的最小厚度T5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保护层390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触控模块沿G-G线的剖面图。图14为图12的触控模块沿H-H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2至图14,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400的盖体410、第一线路层430a、第二线路层430b、屏蔽层440及遮挡层450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440的设置,第一线路层430a与第二线路层4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430a与第二线路层430b如图13及图14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430a与第二线路层4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400的非感应区400b及遮挡层450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400a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400与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模块400为单一玻璃基板(One glass)的形式。具体而言,盖体410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第一感应电极层420a、第一线路层430a、第二感应电极层420b、第二线路层430b及屏蔽层440配置于盖体410。第一 感应电极层4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420b构成单层电极结构。此外,触控模块400还包括遮挡层450’,遮挡层450’配置于保护层490且位于非感应区400b。遮挡层450’沿垂直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6至少部分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430a、第二线路层430b及屏蔽层440,以对第一线路层430a、第二线路层430b及屏蔽层440进行遮挡,使触控模块400具有较佳的外观。
请参考图13及图14,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400还包括一绝缘层480a及一绝缘层480b。绝缘层480a配置于第一线路层430a与屏蔽层440之间,以避免第一线路层430a与屏蔽层440电导通,更进一步说,于图14的绝缘层480a也配置于第一线路层430a与第二感应电极层420b之间,用以避免第一线路层430a与第二感应电极层420b电导通。绝缘层480b配置于第二线路层430b与屏蔽层440之间,以避免第二线路层430b与屏蔽层440电导通。此外,触控模块400还包括一保护层490,保护层490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层420a、第二感应电极层420b、第二线路层430b及绝缘层480b,以避免第一感应电极层420a、第二感应电极层420b、第二线路层430b及绝缘层480b外露。绝缘层480a、绝缘层480b及保护层490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15为图13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3的放大图。请参考图13及图15,详细而言,绝缘层480a的一延伸部482a沿垂直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6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430a,绝缘层480b的一延伸部482b沿垂直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6延伸且包覆屏蔽层440及绝缘层480a,保护层490的一延伸部492沿垂直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6延伸且包覆第二线路层430b、绝缘层480b及绝缘层480b的延伸部482b。绝缘层480a的延伸部482a沿平行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7的最小厚度T6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480a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绝缘层480b的延伸部482b沿平行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7的最小厚度T7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480b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此外,保护层490的延伸部492沿平行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7的最小厚度T8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保护层490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触控模块沿I-I线的剖面图。图18为图17的触控模块沿J-J线的剖面图。请参 考图16至图18,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500的盖体510、第一线路层530a、第二线路层530b、屏蔽层540及遮挡层550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540的设置,第一线路层530a与第二线路层5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530a与第二线路层530b如图17及图18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530a与第二线路层5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500的非感应区500b及遮挡层550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500a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500与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模块500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单一塑胶薄膜(G/F)的形式。具体而言,触控模块500还包括一基材560,基材560为上述单一塑胶薄膜,盖体510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第一感应电极层520a及第一线路层530a配置于盖体510,第二感应电极层520b及第二线路层530b配置于基材560,屏蔽层540配置于盖体510或基材560(示出为屏蔽层540配置于盖体510)。触控模块500还包括光学胶层570,光学胶层570用以胶合基材560与盖体510。
请参考图17及图18,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500还包括一保护层590,保护层590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层520a及第一线路层530a,以避免第一感应电极层520a及第一线路层530a外露。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590延伸至第一线路层530a与屏蔽层540之间,以避免第一线路层530a与屏蔽层540电导通,因此保护层590也可视为一绝缘层。保护层590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19为图17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4的放大图。请参考图17及图19,详细而言,保护层590的一延伸部592沿垂直于盖体510的表面512的方向D8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530a。保护层590的延伸部592沿平行于盖体510的表面512的方向D9的最小厚度T9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保护层590具有良好的保护及绝缘效果。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21为图20的触控模块沿K-K线的剖面图。图22为图20的触控模块沿L-L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20至图22,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600的盖体610、第一线路层630a、第二线路层630b、屏蔽层640及遮挡层650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1至图3 所示的实施例,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640的设置,第一线路层630a与第二线路层6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630a与第二线路层630b如图21及图22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630a与第二线路层6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600的非感应区600b及遮挡层650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600a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600与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模块600为感应电极层及线路层配置于显示模块上(ON CELL)的形式。具体而言,触控模块600还包括一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50,显示面板50包括一液晶显示层50a、一上层玻璃50b及一下层玻璃50c,液晶显示层50a配置于上层玻璃50b与下层玻璃50c之间,上层玻璃50b位于下层玻璃50c及盖体610之间。上层玻璃50b具有一表面52,表面52朝向盖体610。第一感应电极层620a、第一线路层630a、第二感应电极层620b、第二线路层630b及屏蔽层640配置于上层玻璃50b的表面52。触控模块600还包括光学胶层670,光学胶层670用以胶合上层玻璃50b与盖体610。此外,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上偏光片50d及下偏光片50e,上偏光片50d配置于上层玻璃50b与盖体610之间,下偏光片50e配置于下层玻璃50c。
请参考图21及图22,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600还包括一绝缘层680a及一绝缘层680b。绝缘层680a配置于第一线路层630a与屏蔽层640之间,以避免第一线路层630a与屏蔽层640电导通。绝缘层680b配置于第二线路层630b与屏蔽层640之间,以避免第二线路层630b与屏蔽层640电导通。此外,触控模块600还包括一保护层690,保护层690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层620a、第二感应电极层620b、第一线路层630a及绝缘层680a,以避免第一感应电极层620a、第二感应电极层620b、第一线路层630a及绝缘层680a外露。绝缘层680a、绝缘层680b及保护层690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23为图21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5的放大图。请参考图21及图23,详细而言,绝缘层680a的一延伸部682a沿垂直于盖体610的表面612的方向D10延伸且包覆屏蔽层640及绝缘层680b,绝缘层680b的一延伸部682b沿垂直于盖体610的表面612的方向D10延伸且包覆第二线路层630b, 保护层690的一延伸部692沿垂直于盖体610的表面612的方向D10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630a、绝缘层680a及绝缘层680a的延伸部682a。绝缘层680a的延伸部682a沿平行于盖体610的表面612的方向D11的最小厚度T10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680a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绝缘层680b的延伸部682b沿平行于盖体610的表面612的方向D11的最小厚度T11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680b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此外,保护层690的延伸部692沿平行于盖体610的表面612的方向D11的最小厚度T12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保护层690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图2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25为图24的触控模块沿M-M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24及图25,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700的盖体710、第一线路层730a、第二线路层730b、屏蔽层740及遮挡层750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740的设置,第一线路层730a与第二线路层7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730a与第二线路层730b如图25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730a与第二线路层7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700的非感应区700b及遮挡层750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700a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700与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模块700为感应电极层及线路层配置于显示模块内(IN CELL)的形式。具体而言,触控模块700还包括一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60,显示面板60包括一液晶显示层60a、一上层玻璃60b及一下层玻璃60c,液晶显示层60a配置于上层玻璃60b与下层玻璃60c之间,上层玻璃60b位于下层玻璃60c及盖体710之间。下层玻璃60c具有一表面62,表面62朝向上层玻璃60b。第一感应电极层720a、第一线路层730a、第二感应电极层720b、第二线路层730b及屏蔽层740配置于下层玻璃60c的表面62。触控模块700还包括光学胶层770,光学胶层770用以胶合上层玻璃60b与盖体710。此外,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上偏光片60d、下偏光片60e、像素电极层60f及彩色滤光片60g,上偏光片50d配置于上层玻璃60b与盖体710之间,下偏光片60e配置于下层玻璃60c,彩色滤光片60g及像素电极层60f分别配置于液晶显示层60a的相对两表面。
请参考图25,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700还包括一绝缘层780a、一绝缘层780b及一绝缘层780c。绝缘层780a配置于第一线路层730a与像素电极层60f之间,以避免第一线路层730a与像素电极层60f电导通。绝缘层780b配置于第一线路层730a与屏蔽层740之间,以避免第一线路层730a与屏蔽层740电导通。绝缘层780c配置于第二线路层730b与屏蔽层740之间,以避免第二线路层730b与屏蔽层740电导通。绝缘层780a、绝缘层780b及绝缘层780c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26为图25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6的放大图。请参考图25及图26,详细而言,绝缘层780a的一延伸部782a沿垂直于盖体710的表面712的方向D12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730a。绝缘层780a的延伸部782a沿平行于盖体710的表面712的方向D13的最小厚度T13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780a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
图27为图25的触控模块于区域R7的放大图。请参考图25及图27,详细而言,绝缘层780b的一延伸部782b沿垂直于盖体710的表面712的方向D12延伸且包覆屏蔽层740及绝缘层780c。绝缘层780c的一延伸部782c沿垂直于盖体710的表面712的方向D12延伸且包覆第二线路层730b。绝缘层780b的延伸部782b沿平行于盖体710的表面712的方向D13的最小厚度T14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780b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绝缘层780c的延伸部782c沿平行于盖体710的表面712的方向D13的最小厚度T15例如大于0.3毫米,以使绝缘层780c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触控模块的非感应区里的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之间设置了屏蔽层,使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具有较小的总宽度,进而缩减触控模块的非感应区及遮挡层的宽度,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 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列表
50、60:显示面板
50a、60a:液晶显示层
50b、60b:上层玻璃
50c、60c:下层玻璃
50d、60d:上偏光片
50e、60e:下偏光片
52、62、112、212、312、412、512、612、712、362:表面
60f:像素电极层
60g:彩色滤光片
100、200、300、400、500、600、700:触控模块
100a、200a、300a、400a、500a、600a、700a:感应区
100b、200b、300b、400b、500b、600b、700b:非感应区
110、210、310、410、510、610、710:盖体
120a、220a、320a、420a、520a、620a、720a:第一感应电极层
120b、220b、320b、420b、520b、620b、720b:第二感应电极层
130a、230a、330a、430a、530a、630a、730a:第一线路层
130b、230b、330b、430b、530b、630b、730b:第二线路层
140、240、340、440、540、640、740:屏蔽层
150、250、350、450、450’、550、650、750:遮挡层
160a:第一基材
160b:第二基材
170a、170b、270、370、570、670、770:光学胶层
260、360、560:基材
262:第一表面
264:第二表面
280、380a、380b、480a、480b、680a、680b、780a、780b、780c:绝缘层
282、292、382a、382b、392、482a、482b、492、592、682a、682b、692、782a、782b、782c:延伸部
290、390、490、590、690:保护层
D1~D13:方向
T1~T15:厚度
R1~R7:区域

触控模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触控模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触控模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控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模块.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22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31 CN 104252262 A (21)申请号 201410187264.2 (22)申请日 2014.05.06 102122758 2013.06.26 TW G06F 3/041(2006.01) (71)申请人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朱昱涵 戴立群 王壹龙 林家嘉 (74)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王琼先 王永建 (54) 发明名称 触控模块 (57) 摘要 一种触控模块, 具有一感应区及一非感应区。 触控模块包括覆。

2、盖感应区及非感应区的一盖体、 配置于感应区的第一及第二感应电极层、 配置于 非感应区的第一及第二线路层、 一屏蔽层及一遮 挡层。第一及第二线路层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及第 二感应电极层。第一及第二线路层沿垂直于盖体 的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屏蔽层配置于非 感应区且位于第一与第二线路层之间。遮挡层配 置于所述表面且位于非感应区。遮挡层沿所述方 向至少部分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 第二线路层及 屏蔽层。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1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4页 (。

3、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2262 A CN 104252262 A 1/2 页 2 1. 一种触控模块, 具有一感应区及一非感应区, 所述非感应区环绕所述感应区, 所述触 控模块包括一盖体、 一第一感应电极层、 一第二感应电极层、 一第一线路层、 一第二线路层、 一屏蔽层以及一遮挡层, 所述盖体, 覆盖所述感应区及所述非感应区且具有一表面,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 配置于所述感应区, 所述第一线路层及所述第二线路层, 配置于所述非感应区且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 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 所述第一线路层及所述第二线路层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 所述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

4、重叠, 所述屏蔽层, 配置于所述非感应区且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层与所述第二线路层之间, 所述遮挡层, 配置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且位于所述非感应区, 所述遮挡层沿垂直于 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于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 蔽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所述屏蔽层的材质包括银胶或导电碳胶。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一第一基材及一第二基材, 所述第一感应电 极层、 所述第一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材,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 二线路层配置于所述第二基材。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一基材, 所述基材具。

5、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 一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一线路层配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表面, 所 述第二感应电极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二表面。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一基材, 所述基材具有一表面, 所述第一感应 电极层、 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 基材的所述表面。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 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感 应电极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盖体。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一基材, 所述第一感应电。

6、极层及所述第一线 路层配置于所述盖体,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线路层配置于所述基材, 所述屏蔽 层配置于所述盖体或所述基材。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一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 所述上层玻璃位于所述下层玻璃及所述盖体 之间, 所述上层玻璃具有一表面, 所述上层玻璃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盖体, 所述第一感应电 极层、 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述上 层玻璃的所述表面。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一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

7、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 所述上层玻璃位于所述下层玻璃及所述盖体 之间, 所述下层玻璃具有一表面, 所述下层玻璃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上层玻璃, 所述第一感 应电极层、 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配置于所 述下层玻璃的所述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配置于所述第一 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或配置于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2262 A 2 2/2 页 3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触控模块, 所述至少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两绝缘层 中的一个配置于。

8、所述第一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所述两绝缘层中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 第二线路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12.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触控模块, 所述绝缘层的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所述 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包覆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及所述屏蔽层的至少一个, 所述 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的最小厚度大于 0.3 毫米。 13.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触控模块, 还包括一保护层, 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感应 电极层、 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 所述屏蔽层及所述绝缘 层的至少两个。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触控模块, 所述保护层的一延伸部。

9、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所述 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包覆所述第一线路层、 所述第二线路层、 所述屏蔽层及所述绝缘层的至 少两个, 所述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盖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的最小厚度大于 0.3 毫米。 1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模块, 所述遮挡层与所述非感应区沿垂直于所述盖体的 所述表面的方向完全地重叠。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2262 A 3 1/11 页 4 触控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模块, 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装置朝向多功能化发展, 传统的按键式人机界面已渐渐无法满足使用者 的需求。在此情况下, 触控装置便开始蓬勃地发。

10、展。相较于传统的按键式的操作界面之操 作方式, 触控装置的操作方式更为简便且直觉化。 通过触控装置, 使用者可直接以手指或触 控笔点选荧幕画面上的物件、 选单或图形, 或利用各种不同的手势 (gesture) 来操作这些 物件、 选单或图形。 0003 详细而言, 触控模块可包含上感应电极层及下感应电极层, 分别用以感测使用者 沿不同方向所进行的触控输入。 此外, 触控模块更包含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 分别用以传递 上感应电极层及下感应电极层的感应讯号。一般来说, 上感应电极层及下感应电极层配置 于触控模块的感应区, 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配置于触控模块的非感应区, 非感应区围绕感 应区且位于触控装。

11、置的边框部分, 触控装置藉其边框部分的遮挡层 ( 如油墨层 ) 来遮挡非 感应区内的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 以使触控装置具有较佳的外观。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若 相互重叠会造成彼此严重的电干扰, 因此在现行的触控装置中多将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设 计为不相互重叠, 然而此举造成上线路层及下线路层的总宽度增加, 使得所述非感应区及 遮挡层无法具有较小的宽度, 这有违目前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 0004 中国专利编号 CN102707823A 揭露一种触控感测器, 将屏蔽片设置于导线与使用 者会直接触碰到的位置之间, 利用屏蔽片遮蔽导线, 以避免各导线与使用者触控位置之间 错误耦合到非预期的电容变化量。。

12、中国专利编号 CN102681712A 揭露一种触控装置, 其外围 区配置有感应层, 用以屏蔽使用者的手指对外围区的信号传输线所产生的干扰。中国专利 编号 CN202472596U 揭露一种触控装置, 其屏蔽层对应于周边连接线, 且屏蔽层与周边连接 线之间具有绝缘图案。美国专利编号 US20110227859A1 揭露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其基板 的底面设有电磁屏蔽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模块, 有利于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 0006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 本发明的一。

13、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 模块, 具有一感应区及一非感应区。非感应区环绕感应区。触控模块包括一盖体、 一第一感 应电极层、 一第二感应电极层、 一第一线路层、 一第二线路层、 一屏蔽层及一遮挡层。 盖体覆 盖感应区及非感应区且具有一表面。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二感应电极层配置于感应区。第 一线路层及第二线路层配置于非感应区且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二感应电极 层。第一线路层及第二线路层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屏蔽层配置于 非感应区且位于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之间。遮挡层配置于盖体的表面且位于非感应 说 明 书 CN 104252262 A 4 2/11 页 5 区。遮挡层沿垂直于盖。

14、体的表面的方向至少部分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 第二线路层及屏蔽 层。 0008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屏蔽层的材质包括银胶或导电碳胶。 0009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基材及一第二基材, 第一感应 电极层、 第一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第一基材, 第二感应电极层及第二线路层配置于第二 基材。 0010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 基材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 及一第二表面, 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一线路层配置于基材的第一表面, 第二感应电极层、 第 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基材的第二表面。 0011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 基材具有一。

15、表面, 第一感应电 极层、 第一线路层、 第二感应电极层、 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基材的表面。 0012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感应电极层、 第一线路层、 第二感应电极层、 第二 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盖体。 0013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基材, 第一感应电极层及第一线路 层配置于盖体, 第二感应电极层及第二线路层配置于基材, 屏蔽层配置于盖体或基材。 0014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 板, 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 上层玻璃位于下层玻璃及盖体之间, 上层玻璃 具有一表面, 上层玻璃的表面朝向盖体, 。

16、第一感应电极层、 第一线路层、 第二感应电极层、 第 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上层玻璃的表面。 0015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 板, 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层玻璃及一下层玻璃, 上层玻璃位于下层玻璃及盖体之间, 下层玻璃 具有一表面, 下层玻璃的表面朝向上层玻璃, 第一感应电极层、 第一线路层、 第二感应电极 层、 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配置于下层玻璃的表面。 0016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层, 绝缘层配置于第一线 路层与屏蔽层之间或配置于第二线路层与屏蔽层之间。 0017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至少一绝缘层的数量为两。

17、个, 两绝缘层中的一个配置 于第一线路层与屏蔽层之间, 两绝缘层中的另一个配置于第二线路层与屏蔽层之间。 0018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绝缘层的一延伸部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延伸且 包覆第一线路层、 第二线路层及屏蔽层的至少一个, 延伸部沿平行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的 最小厚度大于 0.3 毫米。 0019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触控模块还包括一保护层, 保护层覆盖第一感应电极 层、 第一线路层、 第二感应电极层、 第二线路层、 屏蔽层及绝缘层的至少两个。 0020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保护层的一延伸部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延伸且 包覆第一线路层、 第二线路层、 屏蔽层及绝缘层。

18、的至少两个, 延伸部沿平行于盖体的表面的 方向的最小厚度大于 0.3 毫米。 0021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遮挡层与非感应区沿垂直于盖体的表面的方向完全地 重叠。 0022 基于上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个优点,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 触 控模块的非感应区里的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之间设置了屏蔽层, 使第一线路层与第二 说 明 书 CN 104252262 A 5 3/11 页 6 线路层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 在第一线路层与 第二线路层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 可使第一线路层与第二线路层具有较小 的总宽度, 进而缩减触控模块的。

19、非感应区及遮挡层的宽度, 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趋势。 0023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0025 图 2 为图 1 的触控模块沿 A-A 线的剖面图。 0026 图 3 为图 1 的触控模块沿 B-B 线的剖面图。 0027 图 4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0028 图 5 为图 4 的触控模块沿 C-C 线的剖面图。 0029 图 6 为图 4 的触控模块沿 D-D 线的剖面图。 0030 图 7 为图 5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1 。

20、的放大图。 0031 图 8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0032 图 9 为图 8 的触控模块沿 E-E 线的剖面图。 0033 图 10 为图 8 的触控模块沿 F-F 线的剖面图。 0034 图 11 为图 9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2 的放大图。 0035 图 12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0036 图 13 为图 12 的触控模块沿 G-G 线的剖面图。 0037 图 14 为图 12 的触控模块沿 H-H 线的剖面图。 0038 图 15 为图 13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3 的放大图。 0039 图 16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0040 。

21、图 17 为图 16 的触控模块沿 I-I 线的剖面图。 0041 图 18 为图 17 的触控模块沿 J-J 线的剖面图。 0042 图 19 为图 17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4 的放大图。 0043 图 20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0044 图 21 为图 20 的触控模块沿 K-K 线的剖面图。 0045 图 22 为图 20 的触控模块沿 L-L 线的剖面图。 0046 图 23 为图 21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5 的放大图。 0047 图 24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 0048 图 25 为图 24 的触控模块沿 M-M 线的剖面图。 0049 图 。

22、26 为图 25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6 的放大图。 0050 图 27 为图 25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7 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 特点与功效, 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多个实施例 的详细说明中, 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 例如上、 下、 前、 后、 左、 说 明 书 CN 104252262 A 6 4/11 页 7 右等, 仅是附图的方向。因此, 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 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52 图 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 1,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100具有一感应区100a及一非感应区100。

23、b, 非感应区100b环绕感应区100a。 触控模块100 可应用于平板电脑 (tablet PC) 或智慧型手机 (smart phone) 等触控装置, 本发明不对此 加以限制。使用者可在感应区 100a 进行触控输入以操作触控装置。 0053 图 2 为图 1 的触控模块沿 A-A 线的剖面图。图 3 为图 1 的触控模块沿 B-B 线的剖 面图。请参考图 1 至图 3, 触控模块 100 包括一盖体 110、 一第一感应电极层 120a、 一第二 感应电极层 120b、 一第一线路层 130a、 一第二线路层 130b、 一屏蔽层 140 及一遮挡层 150。 盖体 110 覆盖感应区。

24、 100a 及非感应区 100b 且具有一表面 112。触控模块 100 可与显示模 块 ( 图 1 至图 3 未示出 ) 整合而成为触控显示模块, 盖体 110 例如为玻璃盖体或透明塑胶 盖体, 让使用者能够透过盖体 110 观看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 0054 第一感应电极层 120a 及第二感应电极层 120b 配置于感应区 100a, 分别用以感测 使用者沿不同方向所进行的触控输入。第一线路层 130a 及第二线路层 130b 配置于非感应 区 100b 且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感应电极层 120a 及第二感应电极层 120b, 以分别传递第一感 应电极层 120a 及第二感应电极层 120。

25、b 的感应讯号。第一线路层 130a 及第二线路层 130b 沿垂直于盖体110的表面112的方向D1至少部分地重叠, 屏蔽层140配置于非感应区100b 且位于第一线路层 130a 与第二线路层 130b 之间。遮挡层 150 配置于盖体 110 的表面 112 且位于非感应区 100b。遮挡层 150 在沿垂直于盖体 110 的表面 112 的方向 D1 上至少部分 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130a、 第二线路层130b及屏蔽层140, 以对第一线路层130a、 第二线路 层 130b 及屏蔽层 140 进行遮挡, 使触控模块 100 具有较佳的外观。在本实施例中, 遮挡层 150 例如为油墨层。

26、或其它适当种类的不透光层, 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0055 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 触控模块 100 的非感应区 100b 里的第一线路层 130a 与第 二线路层 130b 之间设置了屏蔽层 140, 使第一线路层 130a 与第二线路层 130b 能够以相互 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 130a 与第二线路层 130b如图2及图3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 可使第一线路层130a与第二 线路层 130b 具有较小的总宽度, 进而缩减触控模块 100 的非感应区 100b 及遮挡层 150 的 宽度, 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区 。

27、100a 的面积。 0056 在本实施例中, 遮挡层 150 与非感应区 100b 在沿垂直于盖体 110 的表面 112 的方 向D1上完全地重叠, 以使遮挡层150能够确实地对非感应区100b内的第一线路层130a、 第 二线路层 130b 及屏蔽层 140 进行遮挡, 且可避免遮挡层 150 遮挡到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 示区域。 0057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100 例如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双塑胶薄膜 (G/F/F) 的形式。具 体而言, 触控模块 100 如图 2 及图 3 所示还包括一第一基材 160a 及一第二基材 160b, 第一 基材 160a 及第二基材 160b 为塑胶薄膜, 。

28、而盖体 110 为玻璃基板。第一感应电极层 120a、 第 一线路层 130a 及屏蔽层 140 配置于第一基材 160a, 且第二感应电极层 120b 及第二线路层 130b 配置于第二基材 160b。在本实施例中, 例如是通过蚀刻制程、 雷射制程或其它适当制 程制作出包含透明电极图案的第一感应电极层 120a 及包含透明电极图案的第二感应电极 层 120b, 第一感应电极层 120a 及第二感应电极层 120b 的材质例如为铟锡氧化物 (indium tin oxide, ITO) 或其它适当的透明导电氧化物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 说 明。

29、 书 CN 104252262 A 7 5/11 页 8 此外, 例如是通过印刷、 涂布、 镀膜 ( 溅镀、 蒸镀或其它镀膜制程 ) 或超声波喷涂等方式, 将 银胶、 铜或其它适当的导电材料制作成第一线路层 130a 及第二线路层 130b。 0058 本实施例的屏蔽层 140 的材质例如为银胶、 导电碳胶或其它适当的屏蔽材料, 本 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详细而言, 例如是通过印刷、 涂布、 镀膜 ( 溅镀、 蒸镀或其它镀膜制 程 ) 或超声波喷涂等方式, 将银胶、 导电碳胶或其它适当的屏蔽材料配置于第一基材 160a 上。此外, 触控模块 100 还包括光学胶层 170a 及光学胶层 170b。

30、, 光学胶层 170a 用以胶合第 一基材 160a 与盖体 110, 光学胶层 170b 用以胶合第一基材 160a 与第二基材 160b。 0059 本发明不限制触控模块的形式, 其除了可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与双塑胶薄膜 (G/ F/F) 的形式, 也可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单一塑胶薄膜 (G/F) 的形式、 双玻璃基板 (G/G) 的形 式、 单一玻璃基板 (One glass) 的形式、 感应电极层及线路层配置于显示模块上 (ON CELL) 的形式、 感应电极层及线路层配置于显示模块内 (IN CELL) 的形式或其它适当形式。以下 通过附图对此加以举例说明。 0060 图 4 为本发明另一。

31、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 5 为图 4 的触控模块沿 C-C 线 的剖面图。图 6 为图 4 的触控模块沿 D-D 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 4 至图 6, 本实施例的触控 模块 200 的盖体 210、 第一线路层 230a、 第二线路层 230b、 屏蔽层 240 及遮挡层 250 的相对 位置类似于图 1 至图 3 所示的实施例, 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 240 的设置, 第一线路 层230a与第二线路层2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干 扰。在第一线路层 230a 与第二线路层 230b 如图 5 及图 6 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 的情况下, 可使。

32、第一线路层230a与第二线路层2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 进而缩减触控模块 200 的非感应区 200b 及遮挡层 250 的宽度, 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感应 区 200a 的面积。 0061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200 与图 1 至图 3 所示的触控模块 100 的不同处在于, 触控 模块 200 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单一塑胶薄膜 (G/F) 的形式。具体而言, 触控模块 200 还包括 一基材 260, 基材 260 为上述单一塑胶薄膜, 而盖体 210 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基材 260 具 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262及一第二表面264, 第一感应电极层220a及第一线路层230。

33、a配置 于基材 260 的第一表面 262, 第二感应电极层 220b、 第二线路层 230b 及屏蔽层 240 配置于 基材 260 的第二表面 264。触控模块 200 还包括光学胶层 270, 光学胶层 270 用以胶合基材 260 与盖体 210。 0062 请参考图 5 及图 6,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200 还包括一绝缘层 280。绝缘层 280 配 置于第二线路层 230b 与屏蔽层 240 之间, 用以避免第二线路层 230b 与屏蔽层 240 电导通, 更进一步说, 于图 6 的绝缘层 280 也配置于第二感应电极层 220b 与屏蔽层 240 之间, 用以 避免第二感应电极。

34、层 220b 与屏蔽层 240 电导通。此外, 触控模块 200 还包括一保护层 290, 保护层 290 覆盖第二感应电极层 220b、 第二线路层 230b 及绝缘层 280, 用以避免第二感应 电极层 220b、 第二线路层 230b 及绝缘层 280 外露。绝缘层 280 及保护层 290 的材质例如为 二氧化硅 (SiO2) 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 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0063 图 7 为图 5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1 的放大图。请参考图 5 及图 7, 详细而言, 绝缘 层 280 的一延伸部 282 沿垂直于盖体 210 的表面 212 的方向 D2 延伸且包覆屏蔽层 240,。

35、 保 护层 290 的一延伸部 292 沿垂直于盖体 210 的表面 212 的方向 D2 延伸且包覆第二线路层 230b 及绝缘层 280。绝缘层 280 的延伸部 282 沿平行于盖体 210 的表面 212 的方向 D3 的 说 明 书 CN 104252262 A 8 6/11 页 9 最小厚度 T1 例如大于 0.3 毫米, 以使绝缘层 280 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此外, 保护层 290 的延伸部 292 沿平行于盖体 210 的表面 212 的方向 D3 的最小厚度 T2 例如大于 0.3 毫米, 以使保护层 290 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0064 图 8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

36、模块的示意图。图 9 为图 8 的触控模块沿 E-E 线 的剖面图。图 10 为图 8 的触控模块沿 F-F 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 8 至图 10, 本实施例的触 控模块 300 的盖体 310、 第一线路层 330a、 第二线路层 330b、 屏蔽层 340 及遮挡层 350 的相 对位置类似于图 1 至图 3 所示的实施例, 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 340 的设置, 第一线 路层330a与第二线路层3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电 干扰。在第一线路层 330a 与第二线路层 330b 如图 9 及图 10 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 配置的情况下, 可使第一线。

37、路层330a与第二线路层3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 进而缩减触控 模块 300 的非感应区 300b 及遮挡层 350 的宽度, 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增加 感应区 300a 的面积。 0065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300与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 触控模 块 300 为双玻璃基板 (G/G) 的形式。具体而言, 触控模块 300 还包括一基材 360, 盖体 310 及基材 360 为上述双玻璃基板。基材 360 具有一表面 362, 第一感应电极层 320a、 第一线路 层330a、 第二感应电极层320b、 第二线路层330b及屏蔽层340配置于基材360的表。

38、面362。 第一感应电极层 320a 及第二感应电极层 320b 构成单层电极结构。触控模块 300 还包括光 学胶层 370, 光学胶层 370 用以胶合基材 360 与盖体 310。 0066 请参考图 9 及图 10,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300 还包括一绝缘层 380a 及一绝缘层 380b。绝缘层 380a 配置于第一线路层 330a 与屏蔽层 340 之间, 以避免第一线路层 330a 与 屏蔽层 340 电导通。绝缘层 380b 配置于第二线路层 330b 与屏蔽层 340 之间, 以避免第二 线路层 330b 与屏蔽层 340 电导通。此外, 触控模块 300 还包括一保护层 。

39、390, 保护层 390 覆 盖第一感应电极层 320a、 第二感应电极层 320b、 第一线路层 330a 及绝缘层 380a, 以避免第 一感应电极层 320a、 第二感应电极层 320b、 第一线路层 330a 及绝缘层 380a 外露。绝缘层 380a、 绝缘层 380b 及保护层 390 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 (SiO2) 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 本发 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0067 图 11 为图 9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2 的放大图。请参考图 9 及图 11, 详细而言, 绝缘 层 380a 的一延伸部 382a 沿垂直于盖体 310 的表面 312 的方向 D4 延伸且包覆屏蔽层 。

40、340 及绝缘层 380b, 绝缘层 380b 的一延伸部 382b 沿垂直于盖体 310 的表面 312 的方向 D4 延伸 且包覆第二线路层 330b, 保护层 390 的一延伸部 392 沿垂直于盖体 310 的表面 312 的方向 D4 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 330a 及绝缘层 380a。绝缘层 380a 的延伸部 382a 沿平行于盖体 310 的表面 312 的方向 D5 的最小厚度 T3 例如大于 0.3 毫米, 以使绝缘层 380a 具有良好的 绝缘效果。绝缘层 380b 的延伸部 382b 沿平行于盖体 310 的表面 312 的方向 D5 的最小厚 度 T4 例如大于 0.。

41、3 毫米, 以使绝缘层 380b 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此外, 保护层 390 的延伸 部 392 沿平行于盖体 310 的表面 312 的方向 D5 的最小厚度 T5 例如大于 0.3 毫米, 以使保 护层 390 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0068 图 12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 13 为图 12 的触控模块沿 G-G 线的剖面图。图 14 为图 12 的触控模块沿 H-H 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 12 至图 14, 本实施例 的触控模块 400 的盖体 410、 第一线路层 430a、 第二线路层 430b、 屏蔽层 440 及遮挡层 450 说 明 书 CN 1042522。

42、62 A 9 7/11 页 10 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 1 至图 3 所示的实施例, 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 440 的设置, 第 一线路层430a与第二线路层4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 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 430a 与第二线路层 430b 如图 13 及图 14 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 进行配置的情况下, 可使第一线路层430a与第二线路层4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 进而缩减 触控模块 400 的非感应区 400b 及遮挡层 450 的宽度, 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 增加感应区 400a 的面积。 0069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400 与图 1 至。

43、图 3 所示的触控模块 100 的不同处在于, 触控 模块 400 为单一玻璃基板 (One glass) 的形式。具体而言, 盖体 410 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 第一感应电极层 420a、 第一线路层 430a、 第二感应电极层 420b、 第二线路层 430b 及屏蔽层 440配置于盖体410。 第一感应电极层4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420b构成单层电极结构。 此 外, 触控模块400还包括遮挡层450 , 遮挡层450 配置于保护层490且位于非感应区400b。 遮挡层 450 沿垂直于盖体 410 的表面 412 的方向 D6 至少部分地重叠于第一线路层 430a、 第二线路层 430。

44、b 及屏蔽层 440, 以对第一线路层 430a、 第二线路层 430b 及屏蔽层 440 进行 遮挡, 使触控模块 400 具有较佳的外观。 0070 请参考图 13 及图 14,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400 还包括一绝缘层 480a 及一绝缘层 480b。绝缘层 480a 配置于第一线路层 430a 与屏蔽层 440 之间, 以避免第一线路层 430a 与 屏蔽层 440 电导通, 更进一步说, 于图 14 的绝缘层 480a 也配置于第一线路层 430a 与第二 感应电极层 420b 之间, 用以避免第一线路层 430a 与第二感应电极层 420b 电导通。绝缘层 480b 配置于第二线。

45、路层 430b 与屏蔽层 440 之间, 以避免第二线路层 430b 与屏蔽层 440 电 导通。此外, 触控模块 400 还包括一保护层 490, 保护层 490 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层 420a、 第 二感应电极层 420b、 第二线路层 430b 及绝缘层 480b, 以避免第一感应电极层 420a、 第二感 应电极层 420b、 第二线路层 430b 及绝缘层 480b 外露。绝缘层 480a、 绝缘层 480b 及保护层 490 的材质例如为二氧化硅 (SiO2) 或其它适当绝缘材料, 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0071 图 15 为图 13 的触控模块于区域 R3 的放大图。请参考图 1。

46、3 及图 15, 详细而言, 绝 缘层480a的一延伸部482a沿垂直于盖体410的表面412的方向D6延伸且包覆第一线路层 430a, 绝缘层 480b 的一延伸部 482b 沿垂直于盖体 410 的表面 412 的方向 D6 延伸且包覆屏 蔽层 440 及绝缘层 480a, 保护层 490 的一延伸部 492 沿垂直于盖体 410 的表面 412 的方向 D6 延伸且包覆第二线路层 430b、 绝缘层 480b 及绝缘层 480b 的延伸部 482b。绝缘层 480a 的延伸部 482a 沿平行于盖体 410 的表面 412 的方向 D7 的最小厚度 T6 例如大于 0.3 毫米, 以使绝。

47、缘层 480a 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绝缘层 480b 的延伸部 482b 沿平行于盖体 410 的 表面 412 的方向 D7 的最小厚度 T7 例如大于 0.3 毫米, 以使绝缘层 480b 具有良好的绝缘效 果。此外, 保护层 490 的延伸部 492 沿平行于盖体 410 的表面 412 的方向 D7 的最小厚度 T8 例如大于 0.3 毫米, 以使保护层 490 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0072 图 16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 17 为图 16 的触控模块沿 I-I 线的剖面图。图 18 为图 17 的触控模块沿 J-J 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 16 至图 18, 本实。

48、施例 的触控模块 500 的盖体 510、 第一线路层 530a、 第二线路层 530b、 屏蔽层 540 及遮挡层 550 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图 1 至图 3 所示的实施例, 于此不加以赘述。通过屏蔽层 540 的设置, 第 一线路层530a与第二线路层530b能够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会对彼此造成严重 的电干扰。在第一线路层 530a 与第二线路层 530b 如图 17 及图 18 所示以相互重叠的方式 说 明 书 CN 104252262 A 10 8/11 页 11 进行配置的情况下, 可使第一线路层530a与第二线路层530b具有较小的总宽度, 进而缩减 触控模块 500 的非感。

49、应区 500b 及遮挡层 550 的宽度, 以符合触控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趋势并 增加感应区 500a 的面积。 0073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500 与图 1 至图 3 所示的触控模块 100 的不同处在于, 触控 模块 500 为单一玻璃基板与单一塑胶薄膜 (G/F) 的形式。具体而言, 触控模块 500 还包括 一基材 560, 基材 560 为上述单一塑胶薄膜, 盖体 510 为上述单一玻璃基板。第一感应电极 层520a及第一线路层530a配置于盖体510, 第二感应电极层520b及第二线路层530b配置 于基材 560, 屏蔽层 540 配置于盖体 510 或基材 560( 示出为屏蔽层 540 配置于盖体 510)。 触控模块 500 还包括光学胶层 570, 光学胶层 570 用以胶合基材 560 与盖体 510。 0074 请参考图 17 及图 18, 本实施例的触控模块 500 还包括一保护层 590, 保护层 590 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层 520a 及第一线路层 53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