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轴向移动改变辊缝凸度工作辊的支承辊辊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辊或六辊轧机的支承辊辊型,该支承辊辊型是配合一种轴向移动改变辊缝凸度并可变辊缝形状的工作辊辊型而设计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作辊相对轴向移动改变辊缝凸度的四辊或六辊轧机,支承辊(六辊轧机还有中间辊)采用圆柱形辊型,使辊间接触压力的不均匀程度增加,增大了支承辊的磨损。为了改善支承辊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合轴向移动改变辊缝凸度并可变辊缝形状工作辊的支承辊辊型(简称CVCB辊型)。
ZL95117449.5专利公开的四辊或六辊轧机工作辊相对轴向移动改变辊缝凸度并可变辊缝形状的轧辊辊型(简称CVCW辊型),上、下工作辊CVCW辊型曲线是上、下工作辊直径采用反对称的正弦函数和三次多项式函数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函数曲线,即:
Ds(y)=D-Csinαb(y-δ)+a1(y-δ)+a2(y-δ)3]]>
Dx(y)=D+Csinαb(y+δ)-a1(y+δ)-a3(y+δ)3]]>
δ=δ0+δs
式中D1-工作辊的名义直径。
【发明内容】
为使辊间压力分布比较均匀,本发明提出上、下支承辊CVCB辊型曲线采用工作辊CVCW辊型曲线在串动量δs从δsm至-δsm移动过程中的包络线(见图1),以上工作辊和支承辊为例,整个包络线由四段组成:AB段是上工作辊移至最左端时包络工作辊的曲线;BC段是对应工作辊最大直径点的包络线,为直线;CD段和DE段分别是上工作辊移至最右端和最左端时包络工作辊的曲线;四段曲线可以统一用下式表示:
Dzs(y)=Dz+Csinαb(y-δ)-a1(y-δ)-a3(y-δ)3]]>
Dzx(y)=Dz-Csinαb(y+δ)+a1(y+δ)+a3(y+δ)3]]>
以上支承辊为例,各段曲线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在y≤δ0-e-δsm时:
Dzx(y)=Dz+Csinαb(y-δ0-δsm)-a1(y-δ0-δsm)-a3(y-δ0-δsm)3]]>
在δ0-e-δsm≤y≤δ0-e+δsm时:
Dzs(y)=dzmin=常数
在δ0-e+δsm≤y≤δ0+e时:
Dzs(y)=Dz+Csinαb(y-δ0+δsm)-a1(y-δ0+δsm)-a3(y-δ0+δsm)3]]>
在y≥δ0+e时:
Dzs(y)=Dz+Csinαb(y-δ0-δsm)-a1(y-δ0-δsm)-a3(y-δ0-δsm)3]]>
本发明是“一种轴同移动改变辊缝凸度并可变辊缝形状的轧辊辊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95117449.5)的配套技术,它的联合使用有利于均匀工作辊与支承辊间的压力分布,降低轧辊的磨损,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使轴向移动工作辊改变辊缝凸度的控制技术更加完善,对提高我国大型冷热连轧机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地意义。
【附图说明】
图1CVCB支承辊包络线辊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公开的是配合1780热带钢连轧机轴移式轧辊支承辊辊型。
七机架1780热带钢连轧机F4上工作辊辊身长2080mm,工作辊直径800mm,工作辊CVCW辊型曲线如下:
D1s(y)=D1-Csinαb(y-δ0)+a1(y-δ0)+a3(y-δ0)3]]>
式中C=0.02587,α=115,δ0=115.1,α1=-0.22423×10-3,α3=4.3378×10-10
工作辊最大串动量为±150mm,即δsm=150mm。
由工作辊辊形曲线方程可知e=415.1mm。
已知Dz=1600mm,根据上述支承辊辊型设计原理,支承辊曲线为:
Dzs(y)=1600+0.02587sin1151040(y-115.1-δs)+]]>
0.22423×10-3(y-115.1-δs)+4.3378×10-10(y-115.1-δs)3]]>
δ0-e-δsm=115.1-415.1-150=-450mm;
δ0-e+δsm=115.1-415.1+150=-150mm;
δ0+e=115.1+415.1=530.2mm;
当y<-450时,δs=150;
当-450≤y≤-150时,δs=y-e-δ0=y-415.1-115.1=y-530.2;
当-150<y≤530.2时,δs=-150;
当y>530.2时,δs=150。
实际设计时,在y=δ0+e的曲线交点处需进行平滑处理,并对支承辊辊身端部的边部辊型进行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