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源人造龙卷风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 尤其涉及多能源人造龙卷风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 核电高成本高风险, 风电成本高, 但是不稳定, 并且存在加热源有限 的问题, 火电污染严重资源有限, 水电资源有限, 新能源的出现成本较高, 可持续发展的各 项新技术中, 成本较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 因为, 目前急需一种多加热源头, 不受限于单 一加热源头的新技术。
发明内容 : 发明的目的 : 为了提供多能源加热, 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热 源, 噪音小, 环境污染少, 充分利用自然绿色能源的, 可以充分利用剩余能量的多能源人造 龙卷风发电系统。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 塔座内部有涡旋区, 一个以上进风 道和塔座相连, 所述进风道越接近塔座半径越小, 所述进风道接近塔座的位置有安全门以 及涡轮机和发电机构成的发电系统, 还包括加热系统与排风系统。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加热系统包含置于涡旋区内部的纳米电阻 丝。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加热系统包含包含置于进风道的纳米太阳能 板以及反射面对着进风罩的纳米太阳反射镜。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加热系统包含包含置于塔座指向其内的燃气 喷嘴以及与燃气喷嘴相连的燃气装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排风装置包括依地上升异形管, 所述依地上 升异形管倾斜向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排风装置包含竖直风塔以及置于其上的风 帽, 所述风帽上有多个出风孔, 所述风帽上有避雷针。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进风道与排风系统内部有多个温度风速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进风道内部有进风道涡轮机与进风道发电机 组成的进风道发电系统。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排风系统内部有出风道涡轮机与出风道发电 机组成的出风道发电系统。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排风系统包括竖直风塔。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多能源人造龙卷风发电系统,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投资少, 成 本低, 见效快, 发电效率高, 稳定环保, 适宜各种地形和不同的自然环境, 多种能源加热, 充 分利用剩余能量。
附图说明 :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 图 1 为本发 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结构的俯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进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出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风帽结构示意图 ;
其中 : 1. 竖直风塔 ; 2. 塔座 ; 3. 依地上升异形管 ; 4. 加温区 ; 5. 旋涡区 ; 6. 燃气 喷嘴 ; 7. 纳米电阻丝 ; 8. 安全门 ; 9. 进风道 ; 10. 涡轮机 ; 11. 发电机 ; 12. 涡旋风道 ; 13. 温 度风速表 ; 14. 调控室 ; 15. 进风罩 ; 16. 排水口 ; 17. 纳米太阳能板 ; 18. 纳米太阳反射镜 ; 19. 进风道涡轮机 ; 20. 进风道发电机 ; 21. 出风道涡轮机 ; 22. 出风道发电机 ; 23. 风帽 ; 24. 出风孔 ; 25. 避雷针。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图 1- 图 6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不构成 对本发明的限制 :
实施例 1 : 结合图 1 以及其他附图 ;
塔座 2 内部有涡旋区 5, 一个以上进风道 9 和塔座 2 相连, 所述进风道 9 越接近塔 座 2 半径越小, 所述进风道 9 接近塔座 2 的位置有安全门 8 以及涡轮机 10 和发电机 11 构 成的发电系统, 还包括加热系统与排风系统。
该系统还有调控室 14, 对整个系统的机械和电学系统进行统一调度。
调度的内容可以包括安全门 8 的开闭程度, 燃气喷嘴 6 的喷气多少 ; 纳米电阻丝 7 的通电量大小, 以及温度高低控制 ; 甚至可以控制涡轮机 10 的风叶叶片的角度, 从而控制 风速, 并对多个温度风速表 13 反馈回来的风速数据, 温度数据进行处理。 调控室 14 可以建设在四周比较合适的地方。
图示所述的进风道 9 的个数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 其个数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尺寸 进行调整。
所述涡轮机 10 和发电机 11 同轴构成发电系统。
实施例 2 : 结合图 2 以及其他附图 ; 基于以上实施例 ;
所述加热系统包含置于涡旋区 5 内部的纳米电阻丝 7。
所述加热系统包含包含置于进风道 9 的纳米太阳能板 17 以及反射面对着进风罩 15 的纳米太阳反射镜 18。
所述加热系统包含包含置于塔座 2 指向其内的燃气喷嘴 6 以及与燃气喷嘴 6 相连 的燃气装置。
提供了至少三种的加热方式, 电学加热, 太阳能加热以及燃气加热。
所述燃气加热优选天然气加热, 这样排出物污染较小。
所述涡旋区其实也就是一个加热区域, 被加热的气体在其被充分加热, 并螺旋上 升, 带动强大抽力, 所述的进风道 9 的形状可以加快风速, 从而产生一定的强大的推动力, 形成局部区域的强大抽力的低压空间。
所述纳米太阳反射镜 18 为弧形。
多种能源加热的方式还有优点是多热点加热, 使之加温更快。
实施例 3 : 结合图 3 以及其他附图 ; 基于以上实施例 ;
所述排风装置包括依地上升异形管 3, 所述依地上升异形管 3 倾斜向上。
所述依地上升异形管 3 为中空的管道, 这种管道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地温的优越 条件, 并对建筑强度的要求比较低, 一定程度上还节省建材, 具有一定的隐蔽功能。
比如依托峡谷建设。
此处的依地上升异形管 3 上部还可以有直管。
纳米太阳能板 17 以及反射面对着进风罩 15 的纳米太阳反射镜 18 可以充分利用 太阳能。
实施例 4 : 结合图 6 以及其他附图 ; 基于以上实施例 ;
所述排风装置包含竖直风塔 1 以及置于其上的风帽 23, 所述风帽 23 上有多个出风 孔 24, 所述风帽上有避雷针 25。
这种结构可以降低噪音, 防止噪音较多, 分散开进行排放的话, 起到分流作用, 防 止对大自然的影响。另外, 本风帽 23 可以采用碳酸纤维布, 自动收缩, 使用的时候, 可被气 体冲起从而工作。
所述避雷针 25 有多个多组。
实施例 5 : 结合图 4-5 以及其他附图 ; 基于以上实施例 ;
所述进风道 9 与排风系统内部有多个温度风速表 13。
所述进风道 9 内部有进风道涡轮机 19 与进风道发电机 20 组成的进风道发电系 统。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 所述排风系统内部有出风道涡轮机 21 与出风道 发电机 22 组成的出风道发电系统。
也就是说, 进风道发电系统与出风道发电系统可以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 这两种 均为二次发电系统。该种类型的系统设置是为了可以在不影响整体风速的情况下, 提高能 量的利用率, 增大发电效率。所述装置外部还可以加上防雨棚, 从而可以防雨。
最后, 因为本发明描述方式的非穷举, 因此类似的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